大学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职业的选择上,一方面是为了施展他们的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他们的态度、价值和人格。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在国际通行的职业指导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一篇:大学专业论文范文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由于专业培养计划的疏漏以及专业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表现欠佳,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增设市场营销专项研究项目或研究课程这一解决思路,同时对于研究项目的具体设计以及相关的教学改革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专业培养方案

1前言

大学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感知、认识、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并在发现、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提供不同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思路。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专业的实践性特征明显,市场环境又复杂多变,应对具体营销问题时需要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更具创新性的思维。但在专业教学中,实践机会有限,这就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这成为营销专业的课程教学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2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含义及现状

所谓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指能够比较准确地认识营销领域内多种现象及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针对特定问题给出解决思路和解决办法。具体地说,就是营销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能够在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准确及时地收集到各种营销信息的能力,二是能够根据所获得的营销信息进行恰当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三是能够对所明确的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法的能力。

这三个方面的专业能力,对学生是一种比较高的要求,也是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实际的培养结果是学生的专业素养表现欠佳,直接的体现就是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时无从着手,他们不能发现现实市场环境中的多种问题,不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当然也不能够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虽然会有一些个人的想法,但比较片面,思维也比较混乱。虽然本科毕业论文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但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对实际营销问题理解的偏差以及在寻求解决方法上的能力的不足。总体来看,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专业问题认识不清

市场营销领域中的很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但对其本质的认识不能是自由和随意的。比如,当企业产品销售不畅时,具体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很多学生会直接从4P的方面进行分析,这是最直接的,但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目标市场选择的问题,可能是市场定位的问题,可能是营销的战略和策略与企业整体的战略不一致的问题,也可能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不够准确的问题。虽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都有道理,但能够找到最准确的角度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问题或现象本质的把握将决定后续决策的制定以及决策的效果。能够做到认清问题的本质并不容易,作为营销专业的学生,缺乏对营销现象或营销问题的准确认识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他们不能够深刻理解所学营销理论,灵活运用的能力当然更欠缺。

22解决问题缺乏系统性思维

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除了体现在准确认识营销问题方面,还体现在对解决特定营销问题的系统性思考方面,而在这一方面,学生们同样存在欠缺。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一般只会相对独立地使用在不同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和方法,而不太能够将所学的多种方法系统地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思路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遇到要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问题,就只知道做市场调查,至于需要调查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分析是否能够解决所关注的问题就不是十分清楚了,这显然是缺乏系统思考所致。其实,营销专业的学生通过多门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自己专业还是比较了解的,而且对相关专业也有一定接触,但就是缺少一些系统性思考和综合性应用的能力。

23营销信息收集能力单一

在当前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会化媒体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营销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正在增强。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善于学习和利用新的信息收集渠道获取营销信息,但对其依赖性也更强。当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更乐于进行网络搜索,而且盲目相信网络信息。虽然网络媒体等信息渠道的出现为营销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快速的和大量的信息,但毕竟不够全面,而且有些信息不适合通过这些媒体收集,有些信息即使可以通过这些媒体搜索但结果并不可靠。在不可靠和不充分的信息下进行营销决策,后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和引导,学生们的专业信息搜集能力明显不足,特别是在他们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和写作时,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严重。

3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素养欠缺的原因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素养的欠缺直接反映了大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总体上就体现为专业培养方案也可以称为专业教学计划的不完善,具体地也体现为教学方法的陈旧和教学管理的僵化等。

31专业培养方案的不足

大学的每一个专业,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多种能力,都制订了完备的专业培养方案,从理论学习环节到专业实践环节,从综合教育课程到学科教育课程再到专业教育课程,方案看起来非常周密和细致。这样的专业培养方案,将抽象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需要掌握的知识和需要具备的能力,并将之分配到不同课程中去学习和培养。可以说方案做到了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充分的分解和细化。但这种目标分解式的培养方案似乎忽视了它应具有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分解之后的综合性,而分解和综合是缺一不可的。

不同课程之间虽然或多或少存在联系,但每一门课程相对独立,它们各自向学生介绍某一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增强学生在这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但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特别是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方法在具体应用中的联系却很少在教学中被提及,某些被提及的联系也仅仅限于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这是专业培养方案的分解性特征的集中表现。但实际上,如果只是分解而没有综合或综合得不够,学生们就缺乏相关的训练,遇到具体问题时,系统性思维很难建立起来,综合使用不同课程知识的能力较差,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自然不高。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通常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同时有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趋势,但单单以参观、调查、模拟这样的方式来锻炼学生某一个方面的实践能力还不够,培养方案还需要通过增设一些“综合性”项目或课程内容来得到完善。

32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不足

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除了受培养方案是否完善影响之外,还与具体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毕竟,一个好的计划或方案没有很好地执行也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而在教学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具体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措施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当前教学方法的主流,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研究性教学方法、PBL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等,由于其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比较多的要求,目前实施起来并不普遍。而且,教学方法的选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当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比如,以课程分数衡量学生学习效果,而分数又与学生自身的诸多利益息息相关,这样,以追求考试高分为目的而不是以获得能力提升为目的的学习就变得非常普遍,再加上以知识记忆为主的考核方式,其公平性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操作起来也更容易,这就进一步削弱了教学改革的动力,制约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尝试,特别是比较重视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将必要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融入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但案例往往只针对有限的知识点,缺少综合性案例分析和营销决策分析的机会。以营销大赛的方式驱动课程的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但毕竟来源于企业营销实践的营销大赛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机会并不多,而且大赛不具备强制参与性,只有少数同学能够得到锻炼。

4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思路与对策41总体思路

营销专业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的应该是在实践性活动中完成的,对营销问题的准确把握依赖于对营销理论的融会贯通,更依赖于对现实中多种营销问题研究的经历。通常,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潜质,如果是曾经亲自参与一项营销活动,系统分析并解决过一个营销问题,那么在面临新的问题时,曾经的研究和实践经历将会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性的思维也容易形成和产生。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研究和实践的机会,让专业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对专业问题的处理能力。

为此,我们需要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完善,总体的解决思路就是增设一门新的课程或者一个依托实践的研究项目,通过精心设计这门课程或这个项目来弥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足,并从中锻炼学生认识营销问题、研究营销问题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也离不开其他多门课程教学的配合和支持。将不同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在综合性的研究实践中科学运用,这不是独立课程内容之间被动的联系,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活动主动将它们贯穿起来,这也是完善专业培养方案“综合性”特点的有效方法。同时,在具体的研究和实践中,学生们也能够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和有效的研究设计方法,这无疑又是一次“综合性”的锻炼。有了这样的实践经历,再遇到其他营销领域的问题时,学生们自然会模仿使用在曾经的研究经历中学习到的对营销问题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创新能力得到锻炼,相应的专业素养也会随之提升。此外,执行专业培养方案时,相应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方面也需进行改革,要将课程教学的目的真正引导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上来。

42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有了总体的方向性的指导,接下来就是制定具体的对策和措施了。开设一门课程或者增设一个研究项目,基本上要以实践为主,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诸多设计。

首先,需要准备较多营销案例或素材,厘清一种市场现象、一个营销问题或一项营销活动的出现或存在的全部背景信息,然后多角度加以解读并通过在不同的设定条件下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这种方式训练学生如何从复杂的市场现象中抓住营销问题的本质,进而培养学生准确界定营销问题的能力。这其中,可将营销案例分为多种类型,结合案例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当然也要包括涉及多种信息或多学科知识的案例。具体教学时,要多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再进行综合性的讨论和分析,讨论中要允许不同观点的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意识。

其次,在明确界定营销问题后,需要向学生介绍一些营销研究设计的方法。这些内容属于研究方法范畴,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因此需要重点讲解,这也是学生接触科学研究的一个机会。常用的市场研究方法是市场调研方法,在此方面已有比较成熟的研究程序,学生们以前在其他课程中可能有所学习,但学习得并不系统,而且不具有将它们应用到一个比较复杂的研究项目中的经历。因此,在具体教学时,需要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一些研究设计的方法和程序,让学生知晓如何借助科学的方法进行复杂营销决策。

再次,对于一些调研结果的分析和处理技术以及有效解读这些处理结果的方法和技巧,同样需要传授给学生。其中,需要重点介绍一些在统计学课程中没有学习到但是在市场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和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应该引导学生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去探索和发现统计调查数据的含义以及统计分析对营销决策具体支持的依据,也就是让学生学会跳出数据和方法的逻辑,多进行拟合营销现实的思考。事实证明,学生对亲自参与的实践具有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对于发挥个人创造性完成的研究工作具有更深的记忆,在以后需要解决其他营销问题时,很容易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展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借助于一门专业课程或者一个研究项目来达到培养营销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所进行的研究必须依托一个真实的项目,研究中所涉及的市场活动应该是真实地存在的,也就是说,营销实践是支撑这种训练的必要条件。在经济管理的实践中,营销活动遍布多个行业,每一个企业和相当一部分组织都需要进行营销活动,这需要学生主动去联系寻找适合的研究项目,只要它们具有要求进行市场研究的需求,都可以用来作为课程实践的内容,寻找到这样的研究机会并不困难。

参考文献:

[1]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J].教育研究,2008(1).

[2]张英彦论高校实践教学目标[J].教育研究,2006(5).

作者:赵明

第二篇:大学专业选择—高考专业选择测试

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人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在职业的选择上,一方面是为了施展他们的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也是表现他们的态度、价值和人格。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理论在国际通行的职业指导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把大多数人的人格区分为6种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的人,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环境感兴趣,这6种相匹配的人格特征和环境模式分别为:现实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管理型(E)和传统型(C),原则上依据这种理论可以预测这种联系的职业结果,包括职业选择;工作变换;职业成就;个人才能;工作满意感;教育和社会行为等。

许多同学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注意专业的冷热,而忽视自身的人格特点(即自己最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专业,即使能顺利地升上大学,却可能为将来从事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而懊悔终身。

为了帮助考生和家长较为准确地判断自己最适合就读的专业,提高高考专业志愿填报的目的性、准确性和针对性,我们以霍华德人格-职业类型匹配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考生的实际心理状态和高校专业特征,精心编制了一套“职业(专业)人格自测问卷”,帮助同学们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以科学的态度做出专业选择,从适应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成就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对每一道题目的第一印象作答,不必仔细推敲,答案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具体填写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答案的“是”或“否”字上画一个“”号,准备好了吗?那就开始测试吧!

注意:以下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1. 我对自己平时的花销都记得很清楚。是否

2. 课余时间我喜欢阅读通俗小说、诗歌。 是否

3. 在老师提出问题后,即使我知道,我也往往保持沉默。 是否

4. 我很羡慕做戏剧、音乐、歌舞、新闻采访等方面工作的人。 是否

5. 每次写作文时,我往往一挥而就,不再重复。 是否

6. 我经常不停地思考某一问题,直到想出正确的答案。 是否

7. 对同学借我的和我借同学的东西,我都能记得很清楚。 是否

8. 虽然复习很紧张,但我仍喜欢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是否

9. 我喜欢成为老师和同学们注意的焦点。 是否

10. 家里的电器如果出了小毛病,我喜欢自己搞定。 是否

11. 我希望有机会参加探险。 是否

12. 我曾渴望当一名汽车司机或飞机驾驶员。 是否

13. 我总是保持我的房间和书桌的整洁。 是否

14. 看情感影片时,我经常禁不住眼睛湿润。 是否

15. 我喜欢做一名教师。是否

16. 我小时候经常把玩具打开,把里面看个究竟。 是否

17. 音乐能使我陶醉。 是否

18. 我喜欢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和杂志。 是否

19. 在我的职业选择中可以考虑当校长。 是否

20. 我喜欢需要运用智力的游戏。 是否

21. 有时,我感到自己有文艺方面的天赋。 是否

22. 我喜欢亲自动手制作一些东西(如贺年卡),从中得到乐趣。 是否

23. 如果同学们有困难,我很乐意帮助他们。 是否

24. 和不熟悉的人交谈对我来说毫不困难。 是否

25. 和同学交谈时,我对政治问题较感兴趣。 是否

26. 我喜欢动手的工作,不喜欢抽象的工作。是否

27. 大家公认我是一个勤劳踏实、愿为大家服务的人。是否

28. 我有能力说服别的同学同意我的观点。 是否

29. 我是一个沉静而不易动感情的人。 是否

30. 当我学习时,我喜欢避免干扰。 是否

31.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 是否

32. 与推理小说相比,我更喜欢言情小说。 是否

33. 我喜欢按部就班地完成要做的事。 是否

34. 我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是否

35. 我总是主动地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 是否

36. 我喜欢使用锤子、榔头一类的工具。 是否

37. 与同学相比,我有较强的策划能力。 是否

38. 我能坚持写日记。是否

39. 看电影是我的兴趣之一。 是否

40. 我喜欢利用逻辑原理解决问题。 是否

41. 有时我也关注飞行器方面的知识。是否

42. 我喜欢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 是否

43. 有条件的话,我可以去听听歌剧。 是否

44. 对我来说,会计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是否

45. 我很羡慕那些优秀的企业家。 是否

46. 一般情况下,我能想到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是否

47. 我对侦破题材的节目很感兴趣。 是否

48. 随便讲出一些世界名车的品牌,对我来说并不是个难事。 是否

测试完毕请在下面查看结果

测试结果和说明:

一、 请将以上测试依样在以下对应的题号内计算得分。(答“是”的计一分,答“否”的不得分。)

A艺术型( 2、4、14、17、21、32、39、43)计分

C传统型( 1、3、7、13、29、33、38、44)计分

E管理型( 5、9、11、25、28、35、37、45)计分

I研究型( 6、16、18、20、30、31、40、47)计分

R现实型 (10、12、22、26、34、36、41、48)计分

S社会型 (8、15、19、23、24、27、42、46)计分

二、 请将六种不同人格特征的得分从大到小进行排列,排在最前的就是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如遇相同的得分,表明你该两种人格类型均具备(如社会型和管理型的得分相同,表明你具有社会管理型的职业人格特征)。

在完成了上面的自测后,你就能了解你的职业人格,依此大致确定适合你的职业类型。为了方便同学们能填报适合自己职业人格特征的专业,我们将现行各高等院校本科专业所有的11个大类(文、理科)分别列出,按各专业的职业特征与相应职业人格特征进行匹配(如你是A 艺术型的职业人格特征就对应相应的A 艺术型的专业),这种匹配是我们根据现行本科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参考具体专业的课程要求而做出的理解,下面仅列出各大门类中的有代表性的专业,供同学们参考。

A 艺术型: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这种人想象力丰富,有理想,易冲动,好独创。他们喜欢从事非系统的、自由的、要求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教育学: 学前教育、艺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文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对外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类所有专业、艺术学类所有专业;历史学: 民族学、文物保护技术;管理学:旅游管理;理学:地理科学类所有专业;工学: 广播电视工程、土建类所有专业、测绘类所有专业、轻工纺织食品类所有专业、航空航天类所有专业、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农学: 园艺、园林;医学: 医学影像学。

C 传统型: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析的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这种人易顺从,能自我抑制,想象力较差,喜欢既定、有秩序的环境。在职业选择上,他们愿意从事那些需要按照既定要求工作的、比较简单而又比较刻板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逻辑学;经济学:经济学类所有专业;法学: 法学类所有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教育学: 人文教育、特殊教育;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类所有专业;历史学:历史学类所有专业;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劳动与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图书馆学、档案学;理学:理学类所有专业;工学:仪器仪表类、能源动力类、电气信息类、水利类、测绘类、化学与制药类、交通运输类、海洋工程类、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工程力学类、生物工程类、农业工程类、森林工程类、公安技术类所有专业;农学:农学类所有专业;医学:医学类所有专业。

E 管理型: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这种人喜欢支配别人,有冒险精神,自信而精力旺盛,好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愿意从事那些为直接获得经济效益而活动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哲学、宗教学;经济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保险;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外交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安学类所有专业;教育学: 特殊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市场营销教育;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导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所有专业、工商管理类所有专业、公共管理类所有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理学:天文学类、地质学类、地理科学类、地球物理学类、大气科学类、海洋科学类、环境科学类、心理学类、统计学类所有专业;工学:航空航天类、武器类、公安技术类所有专业;农学: 植物生产类、草业科学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所有专业;医学:法医学。

I 研究型: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和解决问题。这种人有强烈的好奇心,重分析,好内省。比较慎重。他们喜欢从事有观察、有科学分析的创造性活动和需要钻研精神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哲学类所有专业;经济学:保险、金融工程、税务、网络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所有专业、社会学类所有专业、公安学类所有专业;教育学:教育学、学前教育、教育技术学、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社会体育;文学 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外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历史学、世界历史、考古学、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管理学: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档案学;理学:理学类所有专业;工学:工学类所有专业;农学:农学类所有专业;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康复医学、精神医学、中医学类所有专业、药学类所有专业。

R 现实型: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工具、植物或动物,偏好户外活动。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的、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能按一定程序进行操作的工作。

可参考填报:哲学:逻辑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汽车维修工程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文学:传播学;管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理学:理学类所有专业;工学: 工学类所有专业;农学:农学类所有专业;医学: 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眼视光学、康复医学、口腔医学、针灸推拿学、法医学、护理学、药学类所有专业。

S 社会型: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发或训练别人。这种人乐于助人,善社交,易合作,重视友谊,责任感强等。他们希望从事那些直接为他人服务 为他人谋福利或与他人建立和发展各种关系的职业。

可参考填报:哲学:宗教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政治学类所有专业、治安学;教育学:教育学类所有专业、体育学类所有专业、其他教育学类新兴专业;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关系学、农林经济管理类所有专业;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学:电气信息类、环境与安全类、公安技术类所有专业;农学: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所有专业;医学: 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医学、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中药资源与开发。

好了,测试做完了,同学们对今后的填报志愿大致有个底了吗?衷心祝愿2013年的高考生都能美梦成真!成就人生!

(来源:互联网)

第三篇:现代大学职能视阈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摘要]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是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厘清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是实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专业发展应遵循现代大学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持续创新四大职能所指引的路径前进。培养人才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归宿,发展科学是大学教师发展的特有属性,服务社会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延伸,创新发展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大学职能;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选择

现代意义的大学,如果从1088年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Bologna Umverslty)创办算起,至今已有980多年的历史。期间,大学的形态、理念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几经沧海,逐步形成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和持续创新四大职能。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专业人才——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正如弗罗斯特(S.E.Jr.Frost)所说:“所有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专业教育,时代要求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以满足需求,大学接受了这一任务。法律、医学、神学和艺术都是需要有能力并受过教育的人所从事的专业,大学正提供了这些教育”。1810年,德国新人文主义教育家洪堡倡办了柏林大学,开创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的伟大变革,确立了“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办学理念,从此,发展科学成为现代大学的第二个职能。1862年,美国《莫雷尔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签署后,“赠地学院”(Land—grant Universities)普遍建立,尤其是康奈尔大学的建立和“威斯康星思想”的诞生,逐步形成了现代大学的第三个职能——社会服务。1991年,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在《第一次全球革命》(The First Revolutlon)中指出,解决世界问题三大工具之首就是不断学习与教育,强调教师是未来人类发展的依赖动力。由此,衍生了大学的第四个职能——持续创新,大学肩负起引导人类发展的责任,为社会发展和进步进言献策。

大学教师既是科学文化的传承者,又是科学文化的创造者。一所大学之水平,以其整体教师水平为上限。2007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197.45万人,比2D06年增加10.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16.83万人,比2006年增加9.23万人。可见,我国大学教师队伍日益庞大,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大学教师质量的议题迫在眉捷。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是提升大学教师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论及的大学教师特指普通高校中教学人员和研究人员,不包括行政人员、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等)。然而,由于种种认识的误区,目前关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为冷清。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作为“教员”、“学者”和“公民”的大学教师在教学、研究、服务及创新中,所进行的且不断持续深化的专业知能、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服务及专业成长等多元活动,体现大学教师的独特价值,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要实现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变革的环境中保持持续的自我更新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应遵循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和持续创新的四项职能所指引的路径前进。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归宿,发展科学是大学教师发展的特有属性,服务社会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延伸,持续创新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追求。

一、培养人才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原生归宿

大学最初的职能是“教学”,是以综合性地传授“高深学问”为己任的。并且,自现代大学产生之日起,培养人才始终是其根本使命和经常性的中心工作,而大学教师则是这项活动的直接承担者,所以,教育专业性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属性,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教学学术:大学教师的本质属性

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人生一大乐事也。现今的大学仍然保留源自欧洲中世纪模式的基本教学使命和许多特征,教学育人是大学教师的根本任务,育人是目标,教学是途径。中世纪大学就是由学生按籍贯组成的“同乡会”(nation)和教师按所教学科组成的“教授会”(facultas)为了维护教学和专业利益而共同组织起来的行业公会。这一群“以思想和传授其思想为职业的人”,“把个人的思想天地同在教学中传播这种思想结合起来”就是现代大学教师的原生形态。曾任柏林大学第一任校长的费希特说过,大学教育是建立在民众普及教育之上的。在他看来,必须让所有人都能够掌握一定程度的科学文化。“大学里学院的主要优点之一是从事研究的教授都有责任向不从事研究但有天赋的本科学生讲解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课题。专业教师有必要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被那些对这些专业知识感兴趣但还没有受过专业技术训练的本科生所接受”。鉴于此,王建华指出,“教学专业”是大学教师发展的核心所在,教学学术是研究大学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教学学术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课程理论、教学能力、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学生评价等。而大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脑力劳动,只有具备浓厚的专门知识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各国都意识到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重要性,纷纷采取措施,提升大学教师教育技能和教学效能,如比利时相关法规规定,取得大学候选教师条件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后,修读一至数年教育学课程并取得该学院或系所颁发的高等教育教师资格证明书(AGREGA—TION);德国的《教育总法》也明确规定“大学教师必须有教育学和教学法能力”,2003年召开的各州教育部长会议对大学教授每周上课时数做出规定:教授8课时(每课时45分钟以上),准教授(录用后的第1、第3年为4课时;第4、第6年为4~6课时);高等专科学校教授要担任18课时。同样,日本的大学各级教师每周要授课4~6小时,甚至有的教授讲课课时比讲师还多,而讲师讲课课时则受到限制。而我国大学目前却出现了教师职称越高、职务越高,讲课水平越弱,甚少给本科生上课的分化现象,授课逐渐成为一种陪衬和点缀,严重背离了现代大学教师的原生价值。所以,很有必要完善一套相应的大学教师准入制度和教育培训体系,以提升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教学学术,有效改善大学各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培养方式。

2,教学专业发展: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提出创建研究型大学,要向世界(国内)一流大学迈进,片面强调科研地位,致使我国大学教师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通病”:一是教师聘任时重学历、轻能力;二是教师评价时重科

研、轻教学;三是教师升迁时重资历、轻师德;四是成果鉴定时重数量、轻质量;五是队伍建设时重引进、轻培养。这些制度的存在导致了“25岁的教授与57岁的讲师”现象的出现,57岁的上海交通大学讲师晏才宏的电路课在全校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以罕见的满分居全校之首,其授课17年,由于没有论文发表至死都没有评上职称,而25岁的广西大学教师张鸿巍由于“学术成果丰硕”,从教不到1年就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此外,浙江大学讲师朱淼华开设的《西方艺术史》课程有口皆碑,因为没有发表论文而被迫下岗的报道,进一步掀起人们对现时大学评价体制的叩问,呼吁改变大学重科研轻教学、教师考核“一刀切”的现状。“大学是文化传承的机构,集人类几千年文化发展之精华于书本中、讲坛上,用特定社会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感染学生,培养能够传递文化的青年一代”。所以,大学教师未必经常做研究,但教学乃是经常且必须的,教学可谓是教师的首要工作,其在教学上应达成下列目标:传授知能、陶冶品格与启迪生命意义、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保存与创造文化价值等。

不管学问多深、时间多紧,教授都给本科生上课,这是国际上大学的普遍惯例。如何从一名优秀的学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顺利转化成专业的、称职的教学者,是现代大学教师首先要思考的课题和值得为之努力的重要方向。如果大学教师的教学专业性(教材教法、教学设计、研习活动)不高,就会直接影响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效果,因此,我国早在1997年、1998年相继颁布《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关于开展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规,要求大学教师岗前均需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的教学技能依然没有受到应然的重视。相比之下,美国一些高校为教师教学专业发展而开展的模拟教学、课堂录像、教学咨询、讲座和讨论会、教学档案袋、小型教学改革资助、设立教学奖等做法值得借鉴。在高等教育使命多样化的今天,以教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专业发展仍然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二、发展科学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有属性

发展科学是现代大学的基本活动和立足之本,研究学问是教师全部活动的基础和支撑,也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作为研究高深知识的集中场所,大学教师就是以思想和高深知识为工作内容的一种学术性与职业性有机结合的职业形态——学术职业。

1,高深知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对象

伯顿·卡拉克曾指出:“高等教育的主要商品是知识”,高深知识是“构成各民族中比较深奥的那部分文化的高深思想和有关技能”,大学的本质从来就是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组织,“个体为了利于互相交流和对他们的研究工作设立一定程度的权威标准,组成了这个社群”。换言之,要进人大学这个“学者的王国”,必须拥有一定的学识和能力,“学术价值是遴选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就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唯一的标准”,高深知识是大学教师之所以为大学教师的身份标志。它成为大学教师工作的核心和主要对象,始终贯穿于大学日常活动中,无论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还是服务社会、持续创新,都离不开高深知识,都必须借助高深知识这种“基本素材”。大学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根本特性在于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他们是高深知识的主体,是高深知识识别、获取、传播、扩散、创造等活动的载体,所以说,高深知识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对象,大学教师是对高深知识负有职业责任的人。

然而,高深知识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个方面。当前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往往过分关注理论性知识,忽视实践性知识的反思和获取。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建构和完善知识体系的基本前提,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内容、课程知识、教师自我知识和知识的融合。可以说,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属性中的核心问题,实质地主导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重构过去经验、预示未来计划以至于把握现时行动,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出发点。教师实践性知识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启发是:开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也许比单纯注重学科高深理论知识更重要,大学教师需要寻求转变“理论”与“实践”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从日常教育实践的维度发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侧重探究教师对世界的理解如何影响他们建构课堂经验以及与学生、家长、同事、管理人员交互作用的方式,找到自己知识的生长点和自我专业发展的空间。

2,科学研究: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1657年意大利西芒托实验学院的创办到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成立,随后1666年法国巴黎科学院的诞生,以及1700年德国柏林科学院的建立和1725年俄国帝国科学院的问世,世界各国开始出现了以科学研究为职业的大学教师。尤其是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以来,科学研究在大学的地位被提到空前的高度。从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科学研究求知、求真、求善的特质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为,大学教师只有投身科学研究,通过领悟、发现、探索、求证,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才能不断深化和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实现专业自主。从教师教学效果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依赖于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和科研两者相互促进。魏红等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结果表明有科研成果教师与无科研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教学效果显著好于无科研成果的教师,可见教师的科研对其教学有促进作用,因为教师参与科学研究,站在科学的前沿,就能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发表新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教师,不管上一门基础课或者专业课,他都可以把学科最前沿的信息带到课堂上,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他在研究中不断地挑战自己,也在教学中挑战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的教师,比只能照本宣科的教师能够培养出更多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所以,科学研究成为了现代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教师要实现科学研究方面的专业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学术至上的理念与精神,不迷信、不屈服“专家权威”,大胆怀疑和批评,坚定捍卫科学的尊严,才能真正享受科学研究带来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学科发展的高度分化,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和渗透性发展的趋势越演越烈,迫切需要拥有多学科、跨学科知识背景的团队协同进行综合研究,以往仅依靠教师个体进行的研究方式已经“力不从心”,这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自我封闭的视野,突破相对固定和狭窄的“学校一院系一教研室”研究机制,共同构建基于知识分享型的开放式科研创新团队,推动作为群体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此外,学习型社会也对大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标准,要求教师是研究型和全能型的博学人才,还要动态适应当代学科知识的分化与融合,能持续地培育、开发自身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三、服务社会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延伸

费希特曾说过:“学者的使命主要是为社会服务,因为他是学者,所以他比任何阶层都更能真正通过社会而存在,为社会而存在。因此,学者特别担负着这样一个职责:优先地、充分地发展他本身的社会才能、敏感性和传授技能。”在后工业时代,大学日益成为轴心机构,“社区服务站”(the community service station)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专业能力包括社会服务意识、社会批判精神、社会发展责任和社会进步理想。

1,服务社会: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内在要求

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规定了教师对社会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说“培养人才”和“发展科学”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孪生姐妹”,那么“服务社会”就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所系。自威斯康星思想诞生以来,社会服务之于大学更是越走越近,大学教师有权利、有义务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动力。例如,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逐渐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核心,而大学教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增加国民福利的原动力。时代赋予了大学教师一项重大的使命:如何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增强教学学术水平,提高科学研发能力,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这不仅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高深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伦理责任的必要诉求,真正体现了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大学教师只有通过优良的专业服务,才能帮助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才算完整。例如,台湾国立中兴大学专门制定了教师专业伦理守则,规定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之余,应该积极关怀并参与社会公益事务,要求教师参与校外活动时,应该以和本身专业领域知识有关为原则,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

哈罗德·珀金说过:“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在整个社会范围内都需要受过教育的人,这不仅仅是因为社会上各种工作都需要知识,而是还因为知识既是目的也是途径,本身值得去掌握”。换言之,服务社会是大学教师专业伦理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帮助其实现从社会边缘地位走向社会中心舞台的角色转变。大学教师,作为掌控高深知识的特殊群体,必然负有对社会,特别是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科学,卫生保健各方面工作起指导或咨询作用,应采取各种方式与社会进行广泛联系,经常深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做调研,了解情况和问题,改变大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与社会要求互相脱离的“象牙塔”现状,尽可能帮助解决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灯塔”。

2,社区服务站: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

社区服务站是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的工作平台,承担政府公共职能。“大学是一个最有利于作出意义深远的重要贡献的地方”,“综观整个高等院校史,它服务于文明社会各领域方面所作的贡献是无以伦比的”。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在第三届中外校长论坛上曾指出,大学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个别教师接受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为政府的重要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或建议,影响政府决策是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大学教师与企业或者社区合作,参与企业或者社区的科研,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或者为社区提供专业咨询,为企业和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各种发展瓶颈,也是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一种形式。同时,大学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技术和产品,使之服务社会也是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一种形式。最后,大学教师直接创办企业或公司,催生新产业新社会服务项目,更是大学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的一种体现。可以说,“社区服务站”正逐步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很多大学也将教师参与社会服务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一个指标,台湾的高校尤其重视教师的社会服务活动。比如,国立台湾大学就专门制订了教师杰出服务奖设置办法,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推动小区合作、小区营造,参与地方公益、社教与推广活动,开设服务学习课程或开发相关服务团队,对经决选后获选为杰出社会服务奖与杰出校内服务奖得奖教师,由学校颁予奖杯及奖金并公开表扬,其杰出服务优良事迹,由学校编印发行,以资鼓励。

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校企合作,以硅谷(silicon Valley)的成功为标志,逐步形成了世界性的社会支持大学、学校服务社会的新浪潮,大学科技园区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教师正扮演这一历史潮流的主体角色,成为高深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催生者”,他们以服务赢得社会支持,以服务赢得专业发展。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校企合作,并以法律或行政法规形式保证其全面实施,逐渐形成了“创新专业、服务社会、校企联办、共同发展”模式。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大学教师以专业知识回报社会,既是高校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科技、教育政策调整的结果——加速科技与经济、加强继续教育、增强竞争力的一项重大政策;从高校发展方面看,大学教师借助专业知识与企业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界对大学的投资、改善办学条件,可以促使教师与学生更多了解生产实际的需求,丰富实践经验,从而更新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从企业技术方面看,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获取大学的科研成果,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跟上科技与经济发展步伐。

四、持续创新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追求

大学生命的延伸在于它不断创新发展。“创新就是一种新的思想或发明被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所接受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所以,持续创新必然成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追求和动力机制,而学习力是大学教师专业化最本质的发展力,身心健康则是其持续创新的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1,学习力: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最本质的发展力

学习力是学习的总量、质量、流量和增量的综合效应。学习的总量表示学习内容来源的宽广程度,也体现学习的开放程度;学习的质量表现出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素质以及学习的效率、品质;学习的流量表述学习的速度和载体的流通效率;学习的增量表达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和对未来的价值;学习力就是大学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快速形成大学教师的学习力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根本所在。毋容置疑,大学教师要真正实现专业发展,首先应该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教学学术、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社会的能力,还应该拥有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善于从自我反思、校本学习、行动研究和教育对话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建立开放的知识体系,进行探索性学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建

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所以,持续不断地引领大学教师提高学习力,将使得其专业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深入更长久。另外,由于路径依赖性的存在,大学教师的学习优势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和获得,它需要在长期的不断累积、反馈和评估中逐步发展。它需要大学管理者营造健康的学习文化,通过创造不断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共同学习,组建学习共享系统,依靠学校整体的持续学习机制,迅速、有效地察觉社会需要和知识变化,增强大学教师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此外,大学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离不开高效创新力。创新力的主要表征是教师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科知识等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大学教师的持续创新,既保证其知识体系的及时更新,吸收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又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改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大学教师自我实现和追求卓越的要求,为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而学习力正为大学教师这种创新力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力。现代大学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即持续不断的学习(Continuous)、亲密合作的关系(Collaborative)、彼此联系的网络(Connected)、集体共享的观念(Collective)、创新发展的精神(Creative)、系统存取的方法(Captured and Codi—fled)、提升能力的目的(Capacity building),形成“工作创新化、创新常规化”的良好学习风气,在此基础上有可能扬长避短,形成动态的创新能力,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便捷通道。

2,身心健康:大学教师持续创新的重要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基于现在而面向未来的动态、持续的过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指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还包括教师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目前,部分大学教师行政事务缠身,非业务活动繁多,无暇顾及教学、研究的本业;部分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承担着过重的教学任务和心理负担,身心疲惫,大学教师“过劳死”、“英年早逝”等现象常常可见,如:何勇(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36岁)、萧亮中(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学者,32岁)、焦连伟(清华大学电机与应用电子技术系讲师,36岁)、高文焕(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46岁)、廖平胜(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53岁)。这些悲剧的发生值得我们反思。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因为长期超负荷工作,体力过度透支,广东省高校教师有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约70%属于亚健康状态,其中1/3为重度亚健康。武汉高校教师亚健康“经常出现”与“偶尔出现”的频率合计达64.3%。云南省的一份调查显示,有31.5%的教师感到压力来自繁重的教学工作,有19.5%的教师觉得科研任务重,有26.5%的教师认为岗位责任重,有18.5%的教师是因为苦于评职称发表论文难。所有这些现象与现行大学教师评价体制的工具性密切相关。当前对大学教师的评价往往“重组织目标实现、轻教师自主发展”,更不用提对教师工作状态和健康状况的关注。而大学教师肩负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持续创新的重任,他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为身心健康是大学教师持续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和支柱。优化大学管理机制,关爱教师身心健康日益成为现代大学管理变革的时代呼声。

所以,倡导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创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健康教育。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与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大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必要时建立强制休假制度。其次,学校应该通过各类途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各种文体娱乐活动,锻炼身体,让教师的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不良的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就教师个人而言,要学会心理调节,保证睡眠,注意营养,参加锻炼,定期体检。例如,湖南省教育厅实施“教师健康工程”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省为教师提供健康咨询、定期体检等服务,组织教师健身、休养,并完善和落实教师医疗保障体系,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好评,大大提高教师的身心素质,激励教师投身教书育人实践,使教师在身心愉悦中推动专业发展。

诚然,具体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其职能作用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每一职能的内涵也是有区别的。因此,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是有差异的。例如,研究型大学的教师侧重作为“学科专家”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教学型大学的教师趋于作为“教育家”的教学学术和实用技能的发展。但是,不论是哪一层次哪一类型的大学教师,其专业发展所选择的路径都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持、协调平衡的,共同促成大学教师作为“文化人”的和谐发展。

作者:何华宇 赵 敏

上一篇:海外并购论文范文下一篇:田径训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