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老师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以下的男性品质换算成金钱,而你的手里只有五块钱,你会怎么选?”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教研室教师张晓文在大屏幕上列出这道题,课堂上的学生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帅气的外表三块钱,忠诚三块钱,富有三块,浪漫一块,身体健壮一块,风趣幽默一块,聪明机智一块。

第一篇:大学老师论文范文

向老师问路(100)

印刷版报纸广告与数字版报纸广告的消长

多年来报业不振,报纸广告也随着发行量的减少而下滑,业界一致认为“转向数字化”是可行之路,数字版报纸的逐渐成长或可弥补印刷版报纸的损失。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印刷版报纸的衰退过快,数字版报纸的成长过慢,用数字版的利润弥补印刷版的亏损几乎不可能。近五六年来,数字广告快速增长了将近一倍,但数字版报纸广告却仅微幅增长了不到两成。

美国报业协会(NAA)日前更新了报业广告的相关数据,这份数据以季度为单位,包括从1971年到2012年每一个季度的营收,以及每一季度与上一年前期的增减比率。其中从2003年起加入了数字报纸广告的营收,而印刷广告又分全国广告、零售广告与分类广告。从这份跨40多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大概地看出美国报业的兴衰。

对于美国的报业形态,在别的国家未必如此。根据NAA公布的数据,大家可了解报业经营在网络发达地区的艰难发展与不断寻求脱离困境的局面。网络有“串通”的功能,一个地方发生的情况,可能不久就会在另一个地方重现,所以NAA的数据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从数据来看,美国报业整体广告(印刷版+数字版)连续25个季度下滑,年营收从2005年494亿美元的最高点,下降到2012年预估的225亿美元。

以2012年第三季度来说,印刷版报纸广告比2011年第三季度下滑6.4%,即减少了3亿1100万美元,营业额仅45亿美元,是自1982年以来第三季度的最低营收(1982年的4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103亿美元)。数字版报纸广告则维持缓慢上升,比2011年同期增加了3.6%,即增加了2600万美元,上升到了7亿5900万美元。将印刷版报纸广告的亏损额与数字版报纸广告的增加额相比约为12:1,也就是说2012年第三季度印刷版报纸广告每亏损12块钱,数字版报纸广告能补贴的仅有1块钱。

另一项统计是数字版报纸广告与整体报纸广告收入的比较,从2006年第三季度到2012年的第三季度,数字版报纸广告增长了19%,但整体数字广告市场规模却增长了114%,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报业观察家Alan D.Mutter认为,也许是为了方便,数字版报纸只有横幅(Banner)广告与分类广告两种格式,但这两种又恰好是数字广告格式里的弱势。

网络广告局(IBA)一份关于数字版报纸广告的报告显示,横幅广告到2012年上半年为止连续下跌了3年;分类广告从2006年到现在已经跌了一半;一枝独秀的是搜索广告,自2008年开始就持续占据总营收的半数。

Mutter认为,现在的广告主越来越需要对象化的广告和交易搜索的广告,直接把广告传给指定的群体或个人,接收者可产生立即消费。而报业在这一领域既没有投资、也没有能力完成,但仅此就可能让报业的数字版广告减少一半。此外,移动广告与影视广告也快速成长,与网络结合更能设计出有创意的广告格式,这些在报业也没有得到积极应用。

近来又出现一种“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有人对其非常看好,但也有人不以为然。原生广告的缘起是因为大家不喜欢广告,看到广告就避开,尤其是动画广告非常惹人厌烦。原生广告就是不像广告的广告,反而类似有趣味的信息或知识等,把广告自然地融合在里面。原生广告常以网络社区为平台,借其把广告发送给特定的对象,像Twitter上的软文或Facebook上的广告。

印刷版报纸广告的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只有抓住数字广告持续发展的优势,才能缩小印刷版报纸广告与数字版报纸广告相互消长的差距。

一直以来,广告都是夹在传播信息的载体里。当报纸是主要信息载体的时候,广告主不用到报社付钱刊登广告,而只需相对较少的费用,就能请送报的人把其广告单夹在报纸里,当报纸订户翻开报纸的时候就看到广告。

从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来观察,普遍预测2013年中国手机的出货量可能达到4.3亿台。以2012年的2.4亿台来看,年增率近八成,足见人们的生活和移动网络已经无法分割了。近来,各种电子媒体都看到了移动网络的方便性,人们24小时都“黏”在网络上,所以单一媒体已经无法独撑大局。

或许我们可以来看看2012年美国媒体如何应对数字内容的发展,在媒体发行量稽核单位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对北美210家报社,杂志社和商业出版会员的年度大调查中,可以发现以下数据:

87%的报社和杂志社都有iPad的APP(应用程序);

63%的被调查者认为平板电脑是未来出版领域最重要的阅读工具:

90%已经有数字业务的出版社和报社都考虑了移动装置(我们都知道,手机的屏幕比较小,平板电脑、亚马逊的Kindle和三星的Galaxy Note都是7寸,苹果公司的iPad mini也是7寸,似乎为平板电脑定义了屏幕尺寸,这也是美国数字版读物设计时考虑的画面规格);

22%的被调查者认为平板电脑APP赚得到钱,50%以上的被调查者同意平板电脑的应用在两年内可以赚到钱;

但40%的数字出版商未对其供应的内容收费,44%提供免费内容的出版商打算一两年内开始收费。

我们都知道,免费不是好的商业模式,但是因为要读者花钱而把他们赶走,显然也不是好的商业模式。内容收费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30%是像《纽约时报》那样,浏览新闻网页超过一定数量就得付钱;33%是只对特定的栏目收费,付款后才能阅读。

出版商普遍认为,数字版订户不是来自原来印刷版报纸或杂志的读者,因为网络延伸了读者群的范围,跨出了原来纸张的限制。77%的出版社认为,移动时代的营业额将来自发行和广告两者的结合,而2009年同样的调查只有52%的出版商认为如此。

大家认为未来的数字版的内容可能获利,不从发行赚到钱,就得从广告这边赚到钱。虽然现在广告营业额只占数字出版的4%,但是还有20%的出版商估计两年后广告可以创造至少占1/4的营业额。另外,有41%的出版商期待到了2014年,移动订户能达到至少10%的发行营收。

我们仔细研究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大部分报社和杂志社对数字内容的迅速发展持乐观的看法,但是对从中获利却相对保守,已经找到从数字内容的发行或数字广告中获利办法的比例还很低。

2012年10月18日,美国《商业周刊》总编Tina Brown宣布2013年不再出版印刷版的杂志,全数字版的<商业周刊>被称为“Newsweek Global”。2012年12月25日是印刷版《商业周刊》的最后一期,以1994年以前商业周刊办公大楼的黑白照片作为封面,预示着印刷版杂志的终结。

另外,媒体大亨梅铎(NewsCorp.)于2011年2月3日创刊了没有印刷版的纯数字版《The Daily》。到了2012年初,News Corp,宣布重新评估这份电子日报是否值得继续尝试。几个星期后,公司裁掉了1/3的员工,内容少了运动版,许多评论专栏也被停掉。到了2012年12月3日,创刊已经22个月的News Corp,终于宣布于2012年12月15日停刊,这份数字报纸的实验就此划下句点。

在各方评论中,有的人认为《The Daily》不如分分秒秒更新的电子报,有的人认为其传统报纸的思维赶不上新媒体的效率,包括以正规军的规模来经营数字新闻,当然无法从营收中找到平衡。

News Corp,集团旗下虽然拥有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大报《纽约时报》等几十种,但是对数字媒体未来发展的方向感和大家一样模糊。《The Daily》这项实验花掉了约3000万美元,移动时代是媒体民主时代,小成本的新尝试可能成大事,但大成本的实验也可能血本无归。

以“纸张”为载体的媒体确实越来越难做,就连《商业周刊》这样的大角色都放弃了纸张。虽然传统报纸或杂志不得不承认数字内容的发展潜力,可是大阵仗的纯数字版《The Daily》依然无法维持生存。广告和发行唇齿相依,到了2013年各种媒体仍要在图存与创新的探索中前进。

作者:吕理哲

第二篇:大学老师教你谈恋爱

“如果以下的男性品质换算成金钱,而你的手里只有五块钱,你会怎么选?”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教研室教师张晓文在大屏幕上列出这道题,课堂上的学生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帅气的外表三块钱,忠诚三块钱,富有三块,浪漫一块,身体健壮一块,风趣幽默一块,聪明机智一块。”大二学生邹涛把这道题发给在长沙上大学的女朋友,问她怎么选,女朋友夸了他一通,“你身上的品质远远不止五块钱。”

大部分学生都优先选择了“忠诚”。一个高个子、声音洪亮的女生站了起来,她是第一个选择“富有”的女孩,她认为物质是维持一段亲密关系的基础。底下有学生鼓掌,张晓文鼓励她说:“这是非常诚实的答案。”

另一位娇小的女生站起来,给出一个新的思路:“找男朋友和找老公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男朋友,她会选择帅气的外表、身体健壮和幽默风趣;如果是结婚对象,她会选择忠诚、浪漫、身体健壮。有个男生私下嘀咕:“讲这么多有什么用,还不是要有钱。”碰到价值观不同的学生,张晓文也想站出来理论一番。这是《爱情心理学》选修课上脑力激荡的时刻,各种观点在交锋。

这些年,《爱情心理学》一直深受大学生的追捧,张晓文后来又在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开课,其他高校也将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今年“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建议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还有媒体称,近九成大学生支持开设婚恋课。这是张晓文不曾预料的,她十年前开设《爱情心理学》,“更多的时候是让我们认识爱情,或者激发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不是把你培养成一个爱情高手”。

一堂课,十秒被抢光

邹涛提前坐在电脑前,选课时间一到,他准备快速抢下张晓文的选修课《爱情心理学》。这一次,全校有1400人选了这门课,最后只有100多人选上了。

抢课成功后,邹涛松了一口气。他和女朋友高中时就在一起了,上大学后,异地恋中的邹涛遇到不少烦心事,他想这个课程可能对自己有帮助。

“十八九岁的男孩女孩,正是对异性充满好奇和渴望的年纪。但他们往往不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缺乏与异性相处的能力。”张晓文做过辅导员,当过心理健康老师,她很清楚这个年纪的学生在迷茫什么。她曾开过一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学生们总是催促她“先讲爱情吧”。

在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上,大学生们往往不会表达,不敢表达。张晓文说,女孩基本不用教,她们可能会面临很多选择,这个时侯需要帮助她们认清现实,而男生更需要的是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他们是不一样的。

但在中国的传统教育里面,人们普遍认为爱情不值得学,不该学,年纪大了自然就会。“这其实是最可怕的观念。”张晓文觉得,真心愿意学习的人,收获幸福的可能性会更大。

2011年,张晓文决定开设《爱情心理学》。四年前,《爱情心理学》上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张晓文记得,第一期开课时就有13万多的选课量,讨论区有20多万的帖子。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开设了恋爱课程,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的《情感心理学》、天津大学的《恋爱学理论与实践》,等等。

与其他婚恋课不同,《爱情心理学》最大的差别在于张晓文很少强调自己的观点,“它不是一门鸡汤课,更没有人生忠告”。她结合现实个案,让学生们开展讨论。

《爱情心理学》第一章是讲人际吸引,“我们喜欢什么样的人,这就是看脸的世界”。在课堂上,她一般先讲一下友情,然后是关于爱的表达,之后会谈一些爱情的理论。大部分学生其实很难获得爱情,孤独也是很重要的篇章。张晓文还会提及失恋的应对,关于大学的爱情与性等。

新西蘭奥克兰大学性别与教育研究博士崔乐在研究中发现,国内一些高校的恋爱课往往有很强的实用性,“一些课程除了会介绍关于搭讪、撒娇、沟通等相关的技能外,教师还会化身红娘,把课堂变成相亲现场”。上海大学《爱情心理密码》的课堂上,老师收集了一份正在谈恋爱的学生名单,并让这些学生分享恋爱的经验。

崔乐建议,教师的视野不应仅仅局限于婚恋,应当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反思主流的性与性别规范,提倡性与性别的多元平等,致力于建立一个公正的性别秩序。“比如说,我们是引导学生进入婚姻,视婚姻为人生幸福的唯一目标,还是鼓励学生批判性地反思主流的婚恋观念,尊重多元的亲密关系实践?”

年轻人都不恋爱了

张晓文曾受邀去计算机学院讲课,她发现学生们都一脸懵懂。张晓文忍不住发问,底下有学生小声回应:“老师,我们连恋爱都没谈过。”男生们普遍觉得生活压力大,认为连自己都养不活,怎么恋爱?女生们有很多也更愿意追求事业,觉得未来可以和闺蜜一起生活。

有一次线上上课,有个男生觉得现在没必要谈恋爱,他认为:“男人有钱了,女人就会扑上来。”张晓文立刻反驳他:“这种话表达出来,好女孩就会离你很远。而且你有钱时想找的那些女孩,也未必是你真心想要的。”

张晓文希望自己的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断地维护亲密关系。但现在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爱情是,在一起很简单,只要遇到一点困难,两人就会立刻分开。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男生站起来分享,自己谈恋爱三周就分手了,他的理由是:“我每天早上要给女朋友占座位,中午要陪她吃饭,每天要陪她八小时……我觉得好累,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能打游戏。”

听到这些,张晓文为他惋惜,为什么现在爱情变得像速食,来得快、去得快?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忍让。“大家都不愿意付出和忍耐,现在所有的奉献牺牲这些词全部变成了贬义词,助人型人格、付出型人格现在都慢慢消失了。”张晓文说。

这种趋势看下去也很可怕,大家又孤独又难受又压抑,其实并没有幸福可言。这让张晓文隐隐觉得,高校婚恋教育势在必行,需要大力地去引导学生们。

脱单不是最终目的

有的学生线上、线下听了三遍,张晓文问他怎么还来啊,学生回答,还没有脱单啊。“他们想多了,就是一些自我表达、与他人交往这种基本的技巧。”张晓文说。有时,她在课堂上也会传授一些技巧。大部分学生没有恋爱经验,他们可能有喜欢的人,只是在观望等待。为了鼓励他们做出行动,张晓文布置的作业是让学生们在本学期找到一个异性朋友,她还让学生制定一份详细的脱单计划。有人在作业里写道:“三天内,要勇敢地坐到喜欢的人身边。”

尽管脱单的学生能直接获得满分,但张晓文表示,脱单不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对爱情要有敬畏之心,学会维持亲密关系,这才是目的”。

邹涛也是这样想的,他认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可能会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定位,对未来不会过于焦虑,内心会有一个方向感。他和女朋友谈恋爱三年了,每次课后,邹涛总会将张晓文提出的问题和讨论,在QQ上发给女朋友。上一节课中,张晓文提到女生耍小脾气小性子,是为了看看男生有没有担当和责任心,邹涛觉得在理,以后要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张晓文每天仍在接收无数人的爱情故事。自从在慕课平台上课,很多人给她写信求助,多是在情感经历中遇到了困惑。张晓文一般会以鼓励为主,若对方有特别严重的情绪问题,她会主张去看心理医生。

授课的过程中,她也在感受这门课的意义。有一次,张晓文让学生们画一条生命线,在不同的时间点上,遇到的好事向上画一个箭头,坏事则向下画。一个学生的生命线上,所有的箭头都是朝下的。这个男孩个头矮小,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被点名时总是结巴、脸红。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后来,他父亲出车祸去世,他被寄养在亲戚家里。张晓文仔细看了他的生命线,发现有一个小小的箭头是朝上的,旁边写着“遇见晓文老师”。

(摘自《Vista看天下》)

作者:王一博

第三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类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培养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方芳

上一篇:医学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药学概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