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体育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体育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当代大学中体育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篇:体育大学论文范文

浅议健康体育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摘 要】增强体质是健康体育最直接的功能,并能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要坚持“强身育人”的指导思想,建设新的课程体系,激发运动兴趣,贯彻“健康体育”的目标,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体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形成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闲暇时把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活动作为重要内容。

【关键词】健康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健康是生命存在的常态,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可见,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包括三层内涵:一是以生理机能为特征的身体健康,二是以精神情感为特征的心理健康,三是以社会实践为特征的行为健康。正是在社会高速发展,全民健康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大学体育也从过去主要关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转变为对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不仅要引导大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强调促进大学生掌握体育的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目的;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逐渐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健康体育既是体育锻炼,也是大学生精神生活追求的一部分。“健康体育”思想的确立,指导着大学体育教育的变革,也促使大学体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和清晰化。

健康体育的概念和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重新定义,突破了传统的“健康”概念,把身体的健康与心理及社会适应紧密结合,注重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存在状态或生存质量。健康体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体育教育活动,促使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降低生存风险,减少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大学体育是提升大学生良好身体素质的主渠道,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完善大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不能不提到健康体育,健康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而人的健康是实现创新和创造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服务于社会的基本保证。随着科技的高度发展,劳动者的脑力劳动时间大大延长,体力劳动、身体活动的机会逐步减少,尤其是大学生,从事脑力劳动的时间更多更长,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和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纵观国内外现代体育教学,尤其注重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心素质作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以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健康水平,掌握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养成终生健身意识、能力和习惯为内容,最终实现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标。

健康体育的目标和功能

1.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健康体育首要的目标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大学体育教学应以强身健体为出发点,才能达成体育教学的长远目的,体育教学实施的过程,就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形式,进行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与体育训练,对身体系统施以定量的运动负荷,促进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发生系列积极的适应性反应,达成身体的健康与体质的增强,为生存与竞争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2.促进心智发展,调节情绪

体育教学,是大学生身体直接参与的活动,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协调自己的身体,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刺激,作准确的感知、分析和判断,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锻炼其敏感性和耐受性,从而调节情绪,改善其心情状态。在体育活动中,运动能使脑刺激强度得到变换,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而且运动中身体内分泌 “腓肽”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3.增强规范意识,提高人际适应能力

现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任何时候都需要与他人建立关系,而人际冲突却是大学生心理适应中常见的问题。大学生离不开交往、交流、竞争和合作,这是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与此类似的是在体育训练与竞赛中,人际间的互动十分频繁,既有冲突和竞争,也有合作和协商,还有体育竞赛的平等、公平原则等规范的落实,这些都是健康体育的重要功能。在运动和竞赛中,大学生学会了人际交往技能,学会了遵守规范和处理冲突, 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实现心理保健,获得支持的力量,同时满足大学生的归属感、安全感、自尊、自信等多种心理需要。

4.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耐受性

竞争失败后能以一种健康的心态,适度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就是承受挫折的能力,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具有应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就会应对各种挫折环境,宣泄消极情绪,减轻精神压力,预防心理失调。竞争是体育的显著特点,体育竞赛的结果有优劣和胜负,自然有胜利后的愉快和欢乐,也有失败后的沮丧和痛苦,在体育运动和竞赛中经受的强与弱、胜与负客观结果和情绪上的跌宕起伏,以及所承受的生理负荷与心理负担,就是对大学生的磨炼与考验,需要极大的意志努力,学生的果断、忍耐、坚持的意志品质在其中得到培养,极大地提高他们应对未来挫折的适应能力。

健康体育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贯彻和落实

1.变革指导思想,建设全新课程体系

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要由运动技术技能教学为主向健全人的身心为目标的强身育人教育转变;健康体育是大学体育落实“强身育人”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大学体育教学要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改革原来的课程体系,建设具有较强实用性、较高锻炼价值的课程体系。应选择难度适中, 实用性、娱乐性强,易开展并且增强体质效果显著的体育活动,如体操、球类、有氧健美操、韵律操与舞蹈、传统养生运动、民间体育等。注重培养学生健康体育意识,健康体育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身心素质是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健康体育意识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大学生能否增强身体素质,学会锻炼技能,形成锻炼习惯,促进心理健康,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健康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培养运动兴趣并形成锻炼习惯,是大学生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学生的运动和锻炼兴趣,能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乐上体育课,把健康体育和自己的生活、学习、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方法,终身受益,最终实现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的目的。

3.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之中

大学体育教学从掌握技术为主向娱乐健身为主转变,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重视娱乐健身教学并不是忽视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而是寓技术教学于娱乐健身体育活动中,把体育知识、技能教学和丰富趣味、娱乐健身的体育游戏相结合,是体现大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实践民主型的教学模式,享受运动乐趣,轻松把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设计、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 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自觉地投身于全民健身的行列中去。

4.注重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的灵活多样

贯彻健康体育理念,实现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师不仅要加强教法研究,还要加强学法的指导,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上,可根据自愿和兴趣的原则,组成学习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锻炼结合,来满足兴趣和促进技能水平的提高,由小组决定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教师指导和协调,以改变依靠纪律约束,分步教学的陈旧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以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性为主要方法的新组织形式。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激发了自身体育健身的兴趣,课内体育健身教学能自然延续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有利于学生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得到体验、熏陶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体育科学研究,2002,10(3).

[2]王献军.浅论高校健康体育课程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8(3).

[3]贾钧,吴歌.健康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02).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渭南

作者:王增良

第二篇:当代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的新视角: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探讨

[摘 要] 体育是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而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在当代大学中体育的实践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学校并没有认识到体育的特性,而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门体育锻炼的课程来进行教授,完全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教师本身存在一些体育素养问题,这就导致在教授学生时容易忽略人文素质的培养,学生在长期的教学下,很难进行人文教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随着教育的进一步要求,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理念,加大体育人文教育的投入,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目标,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全能的素质人才。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人文教育;探讨

一、大学体育的定位

大学是培养全方面人才的地方,而大学体育作为大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体育课程的开设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很多大学对体育的定位并不明确,因此很难发挥该门课程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学体育一方面促进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谓的人文教育,即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会奉献、如何在以后的体育工作中发挥自己所长等。然而很多学校只重视体育专业的学习,往往缺乏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将导致学生人文素质低下,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高校应该将大学体育视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门课程进行教授,从而为社会不断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二、大学体育开展人文教育的本质

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使其不仅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同时还具有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教育一直以来的理念都是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包含教导学生理解基础的体育知识,教会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团结协作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开展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都能够得到进步,实现他们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体育不仅只是锻炼身体,体育的内涵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经常听到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理念等,因此体育的教学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能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对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一)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都只是重视学生身体的锻炼,而忽略了体育理念以及体育精神的培养,长久以来的思想模式难以被颠覆。大学体育人文的教育并不是要完全推翻以前的所有体育观念,而是在原来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重新对大学体育教育进行定位,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创新。大学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体魄和精神”理念,即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另一方面要培養学生的人文精神,应该对学生传授体育所蕴含的体育精神以及体育理念,帮助他们养成美好的体育品格。教师应该将体育所蕴含的勇往直前、勇敢拼搏、不怕失败的精神进行宣扬,鼓励学生对这种精神进行吸取以及学习。同时,体育的学习还具有很大的荣誉感,学习体育有机会为祖国争光,祖国对体育事业也十分重视,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更是祖国体育事业的重点项目,在祖国人民的关注下,为祖国赢得金牌,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因此,大学应该不断完善体育理论体系,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二)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

传统的体育教学完全忽视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些体育特长生更会得到老师的青睐,而那些表现平平的学生则一直默默无闻,得不到老师的关注,班级里的学生两极分化,这对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应该及时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特长,发现他们的特殊之处,并且对他们进行鼓励,建立他们学习体育的自信心,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不同的方面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大学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学生自由而且全面的发展,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全面发展,而不应该只重视某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体育综合能力,在以后进行体育工作时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学者。

(三)大学文化的建设

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具有硬件上的实力,在软实力方面也应较为突出。大学校园的软实力是指一所学校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它所体现的精神以及长期以来的发展历史等。大学体育是传播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它是体育、人、文化以及大学的融合,因而在建设体育人文的同时必须对大学文化进行建设。两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密不可分的,同时大学体育作为大学人文教育的一种展示,应该将其主动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中,发挥其所带来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体育精神的埋没,使其能够得到传播和发扬,另一方面对提高整个大学的文化氛围以及体育学生的综合实力与能力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的创新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进行摸索实践,逐渐将其融入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从师资队伍、专业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以及校园的历史和文化等方面出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为目标,同时注重体育精神和理念的传播和发扬,争取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先卿,杨继星,赵一平.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251-253.

[2]张智.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119-121.

作者:潘红霞

第三篇:终身体育视角下大学体育教学现状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等方法,调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深入剖析大学阶段影响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惯习的阻碍因素,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建议。研究发现,黑龙江大学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教学内容有待完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关键词:终身体育;大学体育教学;现状

上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提出终身体育思想,并且得到世界大多数体育学者的认可和重视,对各国的体育教育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对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终身体育即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人体的生长发育遵循客观规律,在不同发育时期,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

大学体育教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影响阶段。大学生的年龄在18-22岁左右,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成熟时期,通过体育教育与运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且还能够掌握多项运动技能,培养终身体育习惯。然而,近几年调查发现,黑龙江省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差,沉迷于网络,体质健康逐年下降,导致学生处于“被动体育”状态,甚至是“无体育”状态。本文通过改变教育者的思想、教学方法,灌输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以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实施中发展终身体育思想的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国家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数据资源,查阅关于终身体育思想、大学生体育运动等相关文献期刊、专著及学位论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方便抽样的原则选取黑了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和大庆市区内的在校大学生和高校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根据研究需要,共编制两份问卷:学生问卷和体育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对高校体育课的感受和意见,及个人业余时间体育锻炼情况等;教师问卷包括该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项目等。共发放2000份学生问卷,回收1889份,回收率94.45%,有效问卷1827份,有效率91.35%;300份教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一个月后,对教师问卷进行第二轮发放,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R=0.831,P<0.01,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内容效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现状分析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过程的方向标,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教学目标的根本和依据,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学习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白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方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各种各样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不断冲击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然而在众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并没有一个能够完整地贯穿整个学校体育教育过程,导致现代的学校体育教育仍然在摸索中前进,甚至出现了大学生体质下降的趋势。

因此,根据专家的指导制定了5个比较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指导思想进行问卷调查(见表1)。

通过表2可以看出,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陈旧,仍然认为体质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思想。诚然,体质教育和技能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中最直观的反映,学生能够掌握运动技能或者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可以为老师提供最直接的反馈,也是教师成果的最直观体现。社会在认可体育教师传授学生体育技能时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的同时,更加需求的是能够让教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不够,仅占40.3%,在5项内容中排名倒数第一,这些大学体育的一线工作者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终身体育的教育,通过教育者的模范作用,为学生灌输终身体育思想。

2.2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指导思想的具体化,更直观的体现教学指导思想的执行程度。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两者相互配合,教师是加工生产线,而学生是待加工的产品,产品质量的好坏就是教学目标的好与坏。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加工的程序,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反映。因此,研究根据专家的指导制定了5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目标进行问卷调查(见表2)。

如表2所示,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师主观上比较认同直观的教学目标,即能够用量化指标所反映的教学目标,认为“学习、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质”这一教学目标比较重要,而且也是现如今所有大学体育达标测试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同时也与教师的评职息息相关,所以,有34.6%的教师会认为这一教学目标比较重要。相比之下,“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也是在教师教案中体现最多的教学目标,几乎出,现在每篇教案之中,教育家曾经说过,学校是学生竞争最激烈的场所,每天的学习成绩都会通过成绩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优劣,无形中,每个学生都是单兵作战,与身边的同学竞争。那么要想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感和合作精神,体育活动是唯一和最后的方法。只有参加群体体育活动时,例如运动会、篮球赛和足球赛等,运动员在赛场拼搏,同学在场边加油助威,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与此同时,集体性项目,还需要场上所有的运动员相互信赖和配合,才能取得优异成绩。所以这一目标的支持率也高达30%,排在第二位。相比以上两个目标,剩余的3个教学目标,就没有受到过多的重视。从目标上看,“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培养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三个目标,不能通过量化指标进行衡量,而且养成体育习惯也是伴随学生终身,教师不可能在学生毕业之后进行跟踪调查,这三项教学目标的衡量,给教师和专家造成巨大的困难。但是,从《全面健身计划纲要》中可以看出,这三项教学目标才是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些目标伴随学生的一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表3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几项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2.3 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体育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组织的采用和教学评价等几个部分。体育教学过程完全按照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进行计划和实施。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一贯采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调查过程中,教学方法上,大学体育教师都是师范类体育毕业生担任,能够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案和授课中正确使用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比赛法、游戏法和重复练习法,甚至能够运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能够正确地传授各种项目的技能。在教学组织过程中,能够运用个别指导、班级教学和分层次教学。能够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尽最大努力完成教学目标。体育教师虽然能够正确地采用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兴趣却没有得到提高,归结原因就在大学体育的教学内容方面。

教学内容虽然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实施板块,但是同时也是学生兴趣的主观因素。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教学内容都由资深的教育工作者制定的,虽然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教学内容并没有征得学生的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就可以反映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直接的冲突(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开设的内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的感兴趣,男同学参与人数较多,而女同学参与率较低。个别项目例如排球和田径受欢迎率非常低。而女同学希望参加的体育项目,学校体育中开设的这类课程寥寥可数。同时由于学校的场地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限制,许多趣味性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开设。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所有的大学并没有采用男女生分开授课,导致在体育课堂中,大多数女生持围观态度,甚至有逃课的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男同学都能参与到练习和比赛中。

综述所述,由于场地的客观原因和学生参与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学生在课堂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女学生持观望态度的居多,老师在关注课堂安全的同时,并不能面面俱到兼顾每名同学,导致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偷懒现象,整体教学效果不好。

2.4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课外活动锻炼现状分析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现《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最主要途径,是学生能够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和养成体育习惯的最直接反映。如表4所示,黑龙江省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乐观。

课外体育活动的参加,是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体育习惯的最主要的途径。然而通过数据显示,每天参加30min体育锻炼的只有5.3%,每周3次以上的只有15.7%,两类学生总数刚刚21%,仅仅是调查人数的1/5,由此可见,目前黑龙江省大学体育教学的成果显然不是成功的。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和未来就业压力之下,体育锻炼应该是缓解压力的最后方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许多学生在完成一天的学习之后,不是选择体育运动,而是选择上网和游戏。在一生中,最关键的运动时期,没有选择运动,而是选择休息和娱乐,导致学生大学毕业时,身体素质就比较让人担忧的地步,怎么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大学体育教师的终身体育思想需要进一步加强,不能够仅凭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和达标作为评价其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

(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符合教学规律,但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仍需要改善和创新。

(4)大学生的终身习惯没有养成,参加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2 建议

(1)大学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加深对终身体育思想的认识和理解,并积极地灌输给现代的大学生。

(2)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重新完善,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扩建相应的体育设施和体育资金的投入,为学生的体育活动营造更好的氛围和环境。

(3)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可以大胆地创新,以最大能力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目标。

(4)大学生的终身习惯同样也需要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不能把过多的补习当做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部分。

作者:魏晓峰 查显峰 王伟 高金库 王月芝

上一篇:营销专科论文范文下一篇:财会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