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法学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法学专业是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需求,培养法律专业技能、业务精湛,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而设,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举措。

第一篇:法学大学论文范文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远程法学教育

【摘 要】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是韩国国内成立最早的远程教育大学,是韩国终身教育机构诞生的摇篮。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远程法学教育代表着韩国的国家远程法学教育,文章重点介绍其远程法学教育的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学生等内容,试图全面展示韩国远程法学教育并做简略评价。

【关键词】开放大学;远程法学教育;韩国远程教育;课程设置;学生

韩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从1895年颁布《法院组织法》开始,以大陆法系法学教育模式为基础,引入了大量的英美国家案例教学的方法。本文主要考察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远程法学教育。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及其远程法学教育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创建于1972年,大学总部设在首都首尔市的大学路,从两年制大专教育发展到现在以四年本科为主体、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的国立远程教育高等院校、韩国终身教育的重要基地。该校毕业生已达47万名左右,在校生18万多名,每年有10多万学生申请入学。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目前有4个学院,即人文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自然科学学院和教育学院,21个本科教育的系部。社会科学学院有7个系,法律系是其中之一。开放大学于2001年建立了研究生院,依托于本科专业系部,陆续设立了9个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所,目前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0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约1,150多名。

除了本部外,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在国内的大城市有14个校区和35个学习中心。目前大约有980多名教职员工,包括140名教师,还有数百名的兼职讲师和指导教师。

法律系创建于1982年。2009年统计数据显示,法律毕业生30,846名,在校生总数11,016名,在国立开放大学系部中属于中等规模。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全国有5,530名学生申请上开放大学法律系,审查后接收了5,528名。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法学系的教育目标是:

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公民,使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思维和视角,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法律专业人才,通过学习,学生将参加各种国家考试包括国家司法考试,最终成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从业人员;

培养学生合理的价值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便使学生能够解决国家和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各领域中的实际法律问题。

课程设置与师资

韩国的各大学法律系专业是单一的,即只有法学一个专业。韩国国立开放大学与其他开设法学专业的大学给学生提供的法学课程是一样的,在4年的学习中按照法学教育的基本理念安排课程,系统地讲授法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分教养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教养课主要有外语、历史、政治学、行政学、计算机等课目。专业课分法学基本课目和法学专门课目。法学基本课目包括宪法、民法、刑法、国际法、法哲学等。法学专门课一般包括税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劳动法、法律思想史、法社会学、比较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欧盟法、英美法、比较宪法等课程。法学基本课与专门课的比例大体上是 6∶4,法学基本课所占的比例相对大一些。在低年级安排基础性的课程,到高年级为培养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案例分析等课程。

法学专业课程又按照课程性质和内容分为8大类:宪法类(人权理论和政府组织理论)、民法类(民法总则、物权法理论、债权法理论、民事诉讼法)、刑法类(犯罪理论、刑罚理论、刑法特别规定、刑事诉讼法)、商法类(商法、反垄断和公平交易规则)、行政法类(行政法研究、公法案例研究)、国际法类(国际法研究)、社会法类(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女性法律学)和基本法律基础类(法哲学、法史学、法社会学和比较法学)。

根据上述8个大类,法律系开设了32门课程,同时给学生提供典型的选课形态,学生一般都选择学校提供的每学年的选课形态。由于课程开设比较均衡,选课学生人数偏差不大。法学学生从32门课程中选择注册学习14门,每门课3个学分,共计42个学分。法学本科的4年中,法律系提供的典型选课形态如右表中所示。

目前法律系有全职工作人员12人,其中从事法学教育的教师8位(包括5位教授、2位副教授和1名助理教授),还有1位名誉教授和3名教学秘书。其中一位教授是双岗教授。

韩国的专业教师分为专任讲师、助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这些不同职称的教师之间并没有太严格的等级。职称的评定也有评审和科研的规定,但一般到了年限、满足规定,都可以晋升。在韩国所有大学从事教学的人都称为教授。实际上,“教授”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正教授,一是指所有教员。每个教员都配1名助理。助理分为两种,一种是系办公室教学秘书,属于学校正式员工,坐班制,目前法律系有8名教师,3名教学秘书;一种是每位教员的1名助理——这项助理制度是在学校开始本科教育后,为了将教员从各种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事专业教学和科研。每个教员的助理由学校招聘,由教员决定。助理一般都是本专业的硕士、在读博士,但按照规定,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具备应聘条件了。教师助理工作年限一般为两年,期满重新换人。因为按照韩国劳动法,连续工作满两年,就得转为正式员工。这类助理由学校支付工资,如果教师不满意可以随时辞退。

在韩国,包括国立开放大学,每位教员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配备电脑、电视、打印机、电话等。每位教授的办公室都堆满了国内外的本学科专业书籍。所有教师工作满6年,都可以休息1年,这一年,可以自己在家研究,也可以在国内做访问学者,如果想到国外学习,学校积极支持并支付2万左右美金。

法学系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和科研。教学包括编写教材、录制电视录像、面授辅导等。国立开放大学的法学教材要求由负责课程的本系教师担任主编主讲,可以与普通高校的专家合作完成。一般说来,讲师以上就可以担任主讲,但是担任教材主编一般都要有10年以上远程法学教育经验,一般都是正教授。如果新到任的教师没有足够的远程教育经验,一般邀请本系有经验的教授合作编写教材,同时可以与校外的专家合作。不过,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要求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教师按照规定在首尔的4个校区和首尔以外的校区或学习中心担任面授辅导,也可以委托当地的普通高校或者其他师资从事辅导。

学生状况分析

1. 学生人数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法学本科学生由新生和插班生(Transfer Students)组成。插班生主要来自专科学校的大专生,分为二年级插班生和三年级插班生。由于大学二年级要学习教养课,也就是基础课,插班生的人数比较少,三年级插班生很多。最近三年的学生统计数据见下表。

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法学系在校生一年级为1,392名,二年级1,548名,三年级3,288名,四年级3,773名,1名未确定。总数10,002名。

在2008年开放大学法律系接收的5,528名学生中,其中首尔地区的申请者是2,565名,全部接收;大邱/庆北的申请者是700名,接收了699名;江原的申请者是335名,接收了334名;釜山的申请者是388名,全部接收;仁川的申请者是137名,也全部接收。另外包括济州岛在内的9个地区的申请学生也都全部接收。这充分说明学生入学的门槛是很低的。

即便如此,法学学生的总数是在下降。当然,下降的主要原因不在法律系自身,而是整个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总的学生人数在下降。

2. 学生年龄

国立开放大学在校生的年龄统计,30~39岁的占43%,20~29岁的占31%;40~49岁的占20%;50岁以上的占5%;10~19岁的占1%。法律系2010年度的学生年龄统计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出,法律系学生的年龄分布在整个学校来说是有一点偏大的,主要原因可能同法学这个领域及专业特点有关,许多人是在工作之后认为需要补充学习法律知识才学习的。

3. 学生奖学金

学校有奖学金制度,按照学生总数确定金额。每年学校提供给本科生的奖学金约8,500,000千韩币,研究生约110,000千韩币。约超过16%的本科生和约超过19%的研究生能获得奖学金。

4. 考试与考核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所有课程考试,中期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例都是30∶70。中期考试分为三种:一是每学期开设的6门课中的3门课,学生必须来听课并参加考试;二是其中的1门或2门不要求必须来听课,但要来参加笔试;三是其中的1门或2门自学写报告,网上提交。期末考试全是选择题,在计算机上进行,一般是20/25/30三种题量。法学学生考试没有特殊的区别。学生毕业前要写作论文。

5. 学生毕业状况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学生的毕业率一般在27%,法律系学生的辍学率很高。由于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入学容易,新生入学登记以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可能有一半学生会辍学,当然此后也有陆续辍学的。对这个问题,教授们认为,学生入学以后发现课程学习难度很大,开设的课程和普通高校一样,要学完所有整本教材的全部内容,考试也在全部所学范围之内,考试难度高。许多学生都有自己的职业,很多是来自政府、司法机关、公司企业等,工作都很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学习。

在法律学生毕业生的统计数据中,专科学校的插班生占38%左右,高职学校的占17%左右,高中毕业入学的学生一般占13%左右,大学其他专业毕业再来学习法律的学生占10%左右。从年度统计数据看,各年度基本均衡。

6. 学生的就业状况

以2010年毕业生就业状况为例,2010年毕业生共3,547名,其中公务员752人,公司职员547人,从事福利性质工作的346人,私营企业主250人,教师103人,家庭主妇148人,无职业者129人。

法学毕业生的工作与法律相关度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这反映出近75%的毕业生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同时,国立开放大学的法学教师认为,远程法学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优点就是同时可以教很多的学生,能达到国家普法的目的。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法律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对自己职业作用的调查数据如下:

这组数据显示7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学习法律专业对自己的职业有好处,很大比例的学生虽然学完了法学本科,但也不清楚究竟对自己有没有用,这些学生可能属于无业者居多。关于这个问题,法学系的教师也不太确定具体原因,会进一步追踪研究。

7. 学生满意度

以下是关于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的调查数据:

这组数据显示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比较高,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评价体系与其他普通高校一样,课程设置相同。韩国高校的学分互认制度和学校之间允许学生插班的制度,使得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可以互相交换、交流和插班。国立开放大学法学专业每年接收的插班生都超过新生,反映了社会对开放大学的认可度。同时,国立开放大学的学生毕业率低,法学专业的毕业率又低于平均水平,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考核管理制度很严格。学生必须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学习、参加考试考核,撰写毕业论文,这些都保证了毕业生的质量。多年来,高质量的毕业生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这也是毕业生对母校满意的原因。

关于韩国国立开放大学远程

法学教育的评价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是韩国国内成立最早的远程教育大学,是韩国终身教育机构诞生的摇篮,其法学教育对整个韩国的法学教育、法学教育的大众化和普法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无论是毕业生或是登记的在校生,其数量相对于韩国的人口和全韩国的法科学生比例来说,都是很高的。

法律系在开放大学属于中等规模专业,目前只有本科教育,没有研究生教育。学校有权力给学生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两证在同一张纸上,这张文凭既有国立开放大学校长的签名盖章,也有国家教育部的签名盖章。大学有完整独立的办学权。由于国立开放大学整体学生数下降,法律系学近三年的学生数也有所下降。开放大学的教师认为,远程法学教育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考试偏难,法学学生实践、讨论的机会比较少等。法律系学生的辍学率更高,但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可度、满意度是比较高的,毕业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自己工作相关度也比较高。2010年国立开放大学的终身教育中心开设了大学路人民法学院(Daehakro People's Law School)课程,主要用于公民法律教育,增加公民的法律知识,增强崇尚法律、学习法律、遵守法律等法律文化的教育。

可能与韩国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有关,法律系的教师们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满意度。法律系教师在教学之余,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学科研究,其所教课程也与研究领域一致。教师的国内外专业研究、学习、交流的机会也比较多。教授们不认为自己有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这些工作都由教学秘书和教师助理完成了,他们也不认为自己的研究水平与普通高校教师有多大的差别。

韩国国立开放大学的法学教育在法学课程的设置、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秘书与教师助理的职能安排、教师科研、考试与考核等一些方面都有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http://www.knou.ac.kr

[2] 2008 Annual Statistics of KNOU

[3] 2010 Statistics of the department of law in KNOU

[4] 韩大元. 韩国法学教育的基本体制和改革趋势[J]. 法学家,2002,(4).

收稿日期:2011-03-15

作者简介:姚来燕,副教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100031)。

责任编辑:方庄

作者:姚来燕

第二篇: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定位及特色发展研究

【摘 要】法学专业是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的需求,培养法律专业技能、业务精湛,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而设,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出专业特色的重要举措。为了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树立法学专业品牌,大连海洋大学文法学院结合“蓝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总体部署,确立了创建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及特色发展的目标。为了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对大连海洋大学文法学院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定位及特色发展路径予以系统研究。

【关键词】蓝色大学 法学专业 定位 特色发展 创新

一、发展蓝色大学法学专业背景

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使得人们对依法治国的期望越来越强烈,如此,必然要求有大量各行各业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法律人才来满足社会期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法律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640余所,在校生的总人数约为35万人。不同水平的院校纷纷设立法学专业,招收大量法学本科生。就辽宁省而言,具有法学专业的院校共计20所,在校生总量为1万余人。很多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也非常注重对法律课程的学习,以掌握法学知识作为求职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据2010年的全国硕士招生报名统计,法律硕士仍居报考人数最多的十个招生专业之列,位居第二。全国具有法律硕士授权点的院校有115所,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农、工、理、管、文、法、经、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在众多设置法学专业的学校中,我校要突出蓝色大学的特色,培养一批精通涉海法律实务工作的优秀人才。同时,为服务辽宁沿海经济,实现海洋强国梦,依法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培养高素质的涉海涉渔法律人才迫在眉睫。而“法学教育的正确定位和创新发展决定了法律人才的培养的效果”,因此,明确我校法学专业的定位及特色发展是重中之重。

二、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定位及特色发展的理念

蓝色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与一般综合类学校的发展有所不同,要在“蓝色海洋”学科背景下谋求自己最大化的发展,而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因此推行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学教育,构建涉海涉渔特色法学课程体系,凝练大连海洋大学法学专业教育的特色须遵循以下理念:

1.科学定位

罗伯特· 赫钦斯曾指出,“大学需要有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无目标性,就导致大学的极端混乱。”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各项事业必将逐步纳入法制轨道。为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要对蓝色大学法学专业进行科学定位。要以科学的方法推行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法学教育,所谓科学定位是指:以科学的方法明确目标、制定方案、优化资源、彰显特色。结合涉海涉渔法律事务所需要的人才,制定法学教学计划,将涉海涉渔教育贯穿到培养计划中,按照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

“法律学是一门现实科学,而不是纯粹的规范科学”,法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各行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作为地方涉海高校,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与我校自身办学的内在条件,我校法学专业教育的定位及特色体现在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涉海涉渔高级法律人才。

2.特色发展

我校明确指出,要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海洋大学。以涉海学科为先导,带动相关学科,坚持学科渗透,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设立涉海专业方向,突出学科中的海洋特色。因此,建设蓝色大学法学专业既符合我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也适应了国家发展海洋战略的整体要求。

3.全面提升

“法之立也,为民造福耳。”我校刚刚起步的法律硕士教育正在探讨以法学基础教育为依托,结合我校建设“蓝色海洋大学”的目标,进行法律硕士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探索,将法学知识与海洋渔业管理实务结合起来,法律硕士教育不仅要为立法、司法、执法、法律服务、法律监督等法律职业部门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诉讼型法律人才及大批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发展经济的高层次、复合型治国人才,更重要的是作为具为法律硕士授予权的涉海高校,要着眼于为海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涉海涉渔的法律专才。全面提升我校法学教育的质量。

三、蓝色大学法学特色发展的途径探究

1.夯基础——巩固法学本科教育,将已经取得的专业建设成绩为法律硕士教育奠定基础

“学术是支配大学的核心与根本,大学正是在学术这一本质特点上确定着自己存在的根据。”社会的发展使法学广泛渗透到生活的各行业、各领域,社会分工趋于精细化,如法官、检察官、律师、政府执法者,尽管很难掌握各行业全部的知识和技能,但作为法科毕业生,掌握法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是“应有的共同规格和最基本的要求”。法律的基本原理及价值理念仍是未来从事法律职业的基础。

法学专业课程体系通常分为三部分: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其中,基础理论课程是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和铺垫,专业基础课程是法学专业课程的核心和重点,专业技能课程是将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技巧。

近年来,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积累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要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强化法学基础专题课,使学生在具备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强化法律专业技能,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的研究能力,事实调查能力,交流沟通、谈判、诉讼、非诉讼争端解决、接待、组织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等;通过扮演角色来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力。

2.抓机遇——以法律硕士授权点建设为突破口,以应用型为培养目标的综合实践,实现法学本科、硕士教育特色一体化

大学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组织,若自我封闭将会导致发展的落后与停滞。

对外界环境的辩证吸收是保持其活力发展和优化进化的必要途径,在强化涉海涉渔特色课程、加强法律教育的同时,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与全国指导性培养方案相适应不可缺少。要增加涉海涉渔法律实践性课程,如海事案件活用校内模拟法庭,增加校外海洋管理体验等环节。

3.筑特色——将法学知识与海洋渔业管理实务结合起来,坚持特色办学,构建涉海涉渔特色法学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区别不同地区、科类和学校,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制定高等学校分类标准和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各种类型的学校合理分工,在各自的层次上办出特色。我校法学专业突出了大连海洋大学“蓝色”学科优势,顺应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将蓝色海洋经济相关的国际海洋法、海洋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涉海诉讼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向。本专业特色突出,突破了一般高校法学通识教育的模式,更专注于海洋管理、海洋环境等法律教育,开设了国际海洋法、渔业法规、海商法、海洋管理等特色课程。

理论方面,构建涉海涉渔特色课群体系,将法学知识与海洋渔业管理实务结合起来,构建涉海涉渔特色法学课程体系,突出“蓝色大学”法学理论教育特色;由法学涉海实践教学中心,负责涉海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建立涉海实践教学体系化,形成大连海洋大学法学实践教学特色,最终为国家培养一批精通涉海法律实务工作的优秀人才,为涉海涉渔管理机关培养管理人才,为涉海涉渔诉讼培养专业律师。

实践方面,邀请大连海事法院、大连市行政服务中心等实务部门的领导、专家以及毕业生代表共同研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开讨论,特别是针对学生专业基本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法律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养方面。随后,借鉴其他法学专业类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制订我校人才培养方案。

(1)结合海洋渔业法理论及实务,做好法学专业课程的设置

按法学一级学科为主设置课程,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语、法理学专题、中国法制史专题、宪法专题、民法学专题刑法学专题、刑事诉讼法专题、民事诉讼法专题、行政法专题、经济法专题、国际法专题等。选修课按我校专业特色,设置海洋法专题、渔业法专题、海事诉讼等专题。实践教学包括法律文书、模拟法庭训练、法律谈判。实务实习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机构、公证处、海洋渔业管理等实务单位或政府法制部门、企事业单位法律工作部门进行。在职业能力上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包括法律职业思维、职业语言、法律知识、法律方法、职业技术等方面的法律职业从业技能。学位论文应以法律实务研究为主要内容,但不限于学术论文的成果形式。论文内容应着眼实际问题、面向法律事务、结合法学理论展开,重在反映学生运用一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解决法律实务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2)成立法学涉海实践教学中心,设立开展法律涉海实践教育的平台

首先,由法学涉海实践教学中心,负责涉海实践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建立涉海实践教学体系化,形成大连海洋大学法学实践教学特色。

其次,“法庭进校园”就是把人民法院的真实审判活动搬移到学校进行。具体而言,就是通过与人民法院协商沟通,选取人民法院在审的案件到学校的模拟法庭开庭审理,在校学生参加全程旁听,观摩庭审现场,以达到使学生切实了解人民法院真实审判活动目的。法学专家工作站和交叉任职是经学院与大连海事法院协商推出的双方合作的新方式,即法学专业优秀的师资受聘大连海事法院人民调解员,同时,海事法院的法官经学校聘任担任在校学生教学指导教师。这种方式不仅为学校的优秀师资提供了接触实务,提供了实践教学能力的有力支持,也使得审判机关共享学校的法学教育资源,实现共赢。

4.谋发展——突出蓝色大学法学教育的特色,全面提升我校法学专业办学层次和社会知名度

强化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成员来自政府、司法实务部门、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大胆尝试“法庭进校园”、模拟示范庭、法学专家工作站、交叉任职等多种方式,保障法学教育具有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不仅方便了在校学生直接学习法庭审判,而且对于人民法院和主审法官也是一种督促和提高。有效地推进了学校与审判机关之间的合作双赢。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1.解决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突出了我校法学专业特色

传统法学人才的培养,是单一的人才培养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局限于狭隘的法学专业范围内,是标准化与同质化的。本课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采取实际措施凝练“蓝色大学”具有涉海涉渔的法学特色教育,特别强调和注重法学学生解决涉海涉渔法律事务的综合能力,解决了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突出了我校法学专业的特色。

2.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衔接

本项目研究法学专业定位,不仅强化扎实的法学理论教育,还认真安排涉海涉渔法律职业教育内容,并与司法部门联合实施开放式办学,增强了法学专业教育的适应性,缩短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距离。

3.实现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接地气”

本课题法学专业教育必须先参加法学专业专题教育阶段的学习,再有所侧重参加其他平台的某些特定涉海涉渔法律课程和实务环节,这样保证重点突出,能使掌握法律知识和具有解决涉海涉渔法律问题能力相互促进。

五、结语

蓝色大学法学专业定位及建设途径一定要依托海洋背景,坚持特色办学的原则,避免法学教育中标准与个性的矛盾。要科学确立法学专业建设目标,走特色发展的途径,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法学专业一定会成为理工类高校中一个独特的、优势的专业。要坚持学科渗透,培养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涉海涉渔高级法律人才。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连海洋大学不仅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高水平海洋大学,而且会以涉海学科为先导,围绕海洋经济发展设立涉海专业方向,而且我校的法学专业也会成为蓝色海洋大学中的特色学科。

【参考文献】

[1]霍宪丹.关于我国创立JM的宏观背景与基本要求[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李林.中国法治发展报告 (2008年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28-31.

[3]霍宪丹.不解之缘:二十年法学教育之见征[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4.

[4]吴家玮.世界一流大学要找准自己的定位[N].中国青年报,2001.

[5]胡玉鸿.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模式的接执[J].法学,2001(9).

[6]霍宪丹.法学教育重新定位的再思考[J].法学,2005(2).

[7]张俊宗.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田[J].高等教育研,2004(l):11.

[8]李龙我国法学教育急常解决的若干问题[J].高等教育,2002(7).

[9]眭依凡.关于大学组织特性的理性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0(4):51.

作者:戴瑛

第三篇:卫生法学专业大学生的科研素养研究

摘 要 从卫生法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定位分析入手,探讨提高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培养出高质量的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尽一份力。

关键词 卫生法学;实践教学;科研共同体

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诸多深层次的医疗卫生问题不断浮出水面,逐渐向世人发出新的挑战,例如:和谐医患关系中医患信任机制的构建问题;如何在伦理与法律视角下平衡家庭伦理观念与堕胎权以及与生殖健康有关的医疗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如何完善和加强医疗卫生体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对公民医疗权利的保护与医疗纠纷的处理问题;如何规范医药市场,杜绝诸如“毒胶囊事件”等问题药品的出现,保证人类合理用药的问题研究;关于医疗权利在我国公私法领域的地位确认及范围界定的问题;人格权法视角下患者自己决定权的问题研究;等等。

以上种种问题不单单是医学界、法学界等社会各界的研究难题和焦点,同时是我国向世界医疗卫生强国迈进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而这一重任则毫无疑问地落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医学院校身上。因此,如何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医疗卫生人才尤其是卫生法学专业人才,就成为高等医学院校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1 卫生法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定位分析

1.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

卫生法学又名医事法学,是涵盖了一切有关人的生命健康权益等诸多内容在内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培养目标和方向十分明确,即通过四年的专业教育,培养出适应我国医疗卫生法制化需要的,全面发展且系统掌握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法学知识,能在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法律服务等部门从事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咨询、诉讼和研究工作,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创新型、专业型法律人才[1]。

卫生法学的专业培养目标表明:卫生法学类专业人才是研究和解决社会各领域与人体生命健康权益之间的生命伦理和法律关系的重要主力军,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1.2 明确科研能力培养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各界包括医疗卫生领域对自身人才的引进不再单单看重一纸文凭,更多开始注重对应聘者动手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考察。对此,高等院校应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教育职责。这对于卫生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同样的道理。

一般而言,科研活动的研究者不但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和能动的分析力,而且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大胆的创新精神、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怕挫折、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因此,在校期间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既有助于其知识的深化和创新思维的形成,也有助于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此外,大学生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也将为校园的文化建设和浓重学习氛围的构建添上有力的一笔。

1.3 明确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关系

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都是课堂教学或者说理论教学的持续和深入,二者都是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一种培养和提高。其中,实践教学要以科研为灵魂、为指导,而科研活动也能够使大学生的个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得以充分的展现。由于卫生法学涵盖了医学和法学两大实践性和研究性都很强的学科,所以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对卫生法学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必要性。

2 卫生法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条件和依据

2.1 较为成熟的心理基础

作为卫生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自入学之初就已经对我国的医疗卫生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和个性的发展水平已渐趋成熟,基本能够独立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他们已经具备在纷杂的医疗卫生现象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这些都为其在卫生法学领域开展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2 充足的卫生法学专业知识基础

拥有科学理论指导的科研活动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活动。卫生法学的相关教学恰恰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通过卫生法学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卫生法制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医疗纠纷的处理和医疗损害的赔偿等各种与人体生命健康权益密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读。加之卫生法学相关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社会调查、专业见习和实习、毕业论文、法律咨询活动等[2]实践教学活动,为卫生法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

2.3 良好的高校环境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当今高校之间的竞争由单纯的高水平教学质量之争上升为品牌之争、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优秀毕业生的水平尤其是其科研创新的能力和水平,逐渐成为一项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这也就是说,科研不再单单是高校教师的事,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同样对高校品牌的建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开设卫生法学专业的30多所高等医学院校而言,不仅具有医学、法学、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教学队伍和科研团队,而且大都具备自己固定的附属医院和医疗卫生实习单位,这些都为卫生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3 卫生法学专业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制定综合培养计划,将科研创新能力贯穿于卫生法学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天才可遇不可求,但人才是可以经过后天来培养的。而科研活动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卫生法学人才的科研培养也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就需要制定综合的培养计划。

1)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增加专门的研究课程,使其内容包含更多的科研成分,如开设研讨班(seminar)课程,使学生由科研理论基本知识入手,逐渐加深对科研的意义的体会与认识[3]。

2)在社团活动方面制定大学生科研活动计划,如部分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等,既要邀请校内外知名的医疗卫生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讨论会,营造科研学术氛围,强化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也要积极为大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搭建平台,促进其科学文化的交流。

3)建立科研活动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如对科研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津贴和科研学分奖励,在年度评优中给予加分奖励等[4]。

3.2 提高卫生法学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切实加强实践教学

科研活动本质上也属于实践活动,但科研之于实践乃灵魂之根本,实践之于科研乃物质之基础。因此,基于卫生法学横跨医学和法学两大实践性学科的特殊性,其教学改革首先要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其次,卫生法学的实践教学教师也应积极争取和珍惜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调研学习机会,不断更新所学,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对接,从而在日常教学中有选择地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法律诊所式教育等实践教学模式,由简入难,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平时的实践学习中摸索和掌握课堂学习中所不能讲授的默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并且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实际医疗卫生问题。

3.3 倡导“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的科研教学方式

导师制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在高校的历史由来已久,其不仅专注于言传身教,更专注于身体力行的亲力亲为型教育模式,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学中“动”,在“动”中学。目前应用最广的应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的提出和应用目前一般较多地应用于本科生论文写作方面,而在本科生的科研活动方面应用得太少。

鉴于卫生法学专业自身的社会实践性要求以及与社会医疗卫生现状的紧密联系性,通过科研创新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参与性是一个值得推荐的个性化教育方式。通过建立“本科生科研导师制”,使学生从入学之时便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创新活动中,不但可以拉近师生关系,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而且可以迸发“头脑风暴”的强大力量,就医疗卫生信息与问题进行切磋,相互促进,可以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共赢局面。

3.4 让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科研共同体”或研究工作小组

“科研共同体”或研究工作小组是校内外一些科研兴趣相近或相投的人员自发组织的科研活动组织或中心。在这样的共同体中,专家不会因为新手的潜力而感到有所威胁,会尽可能地提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3]。对此,卫生法学专业应充分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积极加强与实习单位如卫生厅(局)、医院、疾控中心等医疗卫生部门的紧密联系,既可以聘请知名医疗卫生专家学者加入校内的“科研共同体”进行指导,也可把在校内“科研共同体”或研究工作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推荐到这些实习单位的知名科研活动中心去锻炼和学习。通过这样一种与专家学者亲密互动的交流和学习,可以使学生处于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之中,真正地理解和深化所学,并将所学有意识地加以运用,从而使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洪婧,胡勇,王树华.论医事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进[J].卫生软科学,2009(6):422.

[2]朱莉莉,韩志红.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科教导刊,2011(6):85-86.

[3]简世德,邹树梁.从默会知识看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6(10):98.

[4]王茄,王玉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3):56.

作者:王洪婧 胡勇

上一篇:护理工作论文范文下一篇:生态保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