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大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会计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教育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包括环境会计教育在内的环境教育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是培养和造就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动。

第一篇:会计大学论文范文

略论会计学大学生知识结构

[摘 要]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日渐完善,要求会计学大学生首先要有较全面的系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积累,其次,会计学大学生还要有相当丰富的法规知识,既要熟悉与会计学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营销学和采购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敏感的政策领悟意识。最后,会计学大学生还要努力打造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尤其是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也是会计学大学生必备的知识之一,所有这些知识,经由实践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 会计学大学生; 专业知识; 文化软实力; 价值观; 道德准则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49

会计学大学生是经过高校专业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需要的从事会计实务、教学及科研或在会计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税务代理、管理咨询等工作的专门实用人才。因此,会计学大学生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不言而喻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以及更新也应该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提上研究的日程。本文拟就会计学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要求做粗略探讨。

1 系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指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知识。专业知识是会计人员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一个人只有获得了会计理论,才能面向不同的企业进行科学的会计工作,无此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会计人员。在4年会计学本科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习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学、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学科。从这些学科的设置中,可以看出对会计学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

这些知识从基础到中级到高级,再到财务管理,到管理会计等,让我们会计学的专业知识循序渐进,系统掌握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些理论知识研究的是会计的职能、作用、对象、任务、准则、种类、方法以及各种差错的弊端的规律性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把握了这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工作的思想,思想具有通用性,它是从大量的具体会计实务中抽象出来的,它能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具有指导作用和预言作用。而对于会计学大学生来说,要获得系统的专业知识,首先要通过教育获得会计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教育才能让我们具备从事会计业务的专业知识。因此,扎实的会计理论是会计人员在工作时进行推理、分析和判断的理论基础,是构成专业知识结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会计学大学生从专业教育中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只能是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模式。国外有人统计,一个学生在校学习获得的知识5%~10%是将来必须的,而90%~95%的知识是在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中获得的。我们知道,会计是一门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科学,会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进行会计工作的思想,但不同的企业,其会计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程序和具体方法是不同的,实践经验是获得专业知识的另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会计学的学生而言,选择了会计这个专业就是选择了真正的终身学习,在完成每一次的具体会计任务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不断地积累、思考,要有意识地把这些知识建构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创新。

2 丰富的政策法规知识

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对于会计学的大学生来说,除了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博览群书,要熟悉与会计学有关的政策、规章制度、法律,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营销学和采购学等方面的知识,这首先有利于我们形成敏感的政策领悟意识,形成一定的政策解读和领悟能力。从管理学、审计学、经济法概论、税法、会计电算化等学科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一名会计学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学视野,拥有专业的知识,还要学习各种政策法规,有 “会计法律”,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有“会计制度”,如: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城市合作银行会计制度、物业管理企业会计制度等几十种制度。有“财务制度”,比如:企业财务通则、金融企业财务制度、证券公司财务制度、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等,还有各种“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处理规定”、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还有“其他会计制度”等若干。所有这些制度、法规、政策、法律都是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这就要我们一直保持清醒的头脑,一直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接受最前沿的各种法规知识,这些法规的学习是专业知识自如运用的前提,是从心所欲而不逾之矩。

还有各种法规政策的学习,让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学视野。在我们的学科设置中,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就说明我们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视野。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的经济,包括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样一些问题。它解释诸如为什么经济会经历衰退和失业不断增加的时期,以及为什么在长期内有些经济体比其他经济体增长得快得多等问题,同时,宏观经济学还涉及政策问题,如政府干预能否降低衰退的严重性等。而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能放眼整个的经济社会的运行,明白其中奥妙,同时还要能够聚焦于某个组织、某个部门或某个人,能为之在经济社会上作出决策,并且还能预设这些决策会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分不开的,让我们拥有了考虑经济问题的视角,也就是要注意全景与焦点的整合,套用一句俗语就是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

3 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原本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流行词语,它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现在有很多高校都在倡导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软实力,所谓大学生文化软实力就是完善的自我形象所形成的个人的文化实力。

作为会计学大学生,我们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应该是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道德品质就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作为个体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既依存于客观的社会生活条件,也有赖于人的价值观。作为会计学大学生,我们未来的职业方向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金钱打交道。当我们拥有了一定专业知识,拥有了一定的法规的领悟力、解读能力,那么在金钱的诱惑下,我们将会比别人拥有更可能的机会去获得不义之财。

有一个会计犯罪的个案:北航会计周某某在2000年6月至2003年12月期间,她利用职务便利,采取私自涂改或重复填写收据、使用私自领取的正式收据或已作废的收据等方式,收取保育费、托补费等费用并截留自用。

从这个个案看来,3年时间,周的心理历程只有她自己知道,但不管怎么说,从开始的紧张到后来的顺其自然,定是她的道德准则出了问题,她的道德品质才如此恶劣。可以相信,她刚开始工作,或者说她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她原本不希望自己会是这样的结果,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她的文化软实力不够深厚。

会计职业犯罪,其发展路径大概有两种: ① 由小偷小摸到贪婪成性; ② 因为别人的富裕而嫉妒导致的心态失衡,所以铤而走险。对于会计人而言,如果价值观不当,不能经受住社会个别不正之风的影响,比如虚荣、贪婪、自私、嫉妒等,那么拥有单位的核心信息,在自制力失衡的情况下,一定会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如何来平衡这样的失衡,不是我们的专业知识,不是我们拥有的各种法规解读能力,而只有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我们会计学大学生来说,文化软实力,首先需要的是一种“慎独”的情怀。“慎独”,语出《中庸》:“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据《后汉书·杨震传》记载,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十金黄金,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人知。”杨震严词拒绝了这份厚礼,回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知?”王密惭愧而归,如此的道德修养真正达到了“慎独”的境界。

其次,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坦荡。这个“道”就是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生活的原则,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原因,我们都绝不能违背这个基础和原则。

还有,文化软实力还是一种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的心理调节能力。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事件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很强的心理调节能力,通过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个人所处的环境,尽力消除那些不愉快的心理刺激和生活事件,理智接受非个人能力能改变的现实,从而去良好地适应,并使情绪积极而稳定,保持良好的自我意识,不要冲动,而能让这种调节能力发挥积极作用的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是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所以会计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就是美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还有自我心理调节的积极力量。系统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会计学的本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使用能力,能使我们在实践活动中,自觉地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对丰富的法律知识的驾驭中,在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的保驾中,我们一定可以自由自在地提高专业的实际使用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迈尔斯. 心理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洪生伟. 论我国标准化人才的专业设计、知识结构和核心课程[J]. 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6(1).

[3] 李飞,单明明,刘明. 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现状及原因分析[J]. 科技信息,2009(15).

[4] 夏章霞.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框架研究[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作者:王欣

第二篇:中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之路

【摘要】 教育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大计,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会计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包括环境会计教育在内的环境教育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立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是培养和造就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也是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行动。

【关键词】 大学教育改革;环境会计教育;会计人才培养

一、工业文明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尤其是二战之后,西方国家为尽快复苏经济、实现工业化,一味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大力推崇“烟囱产业”。尽管工业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污染排放日趋严重,人类社会发展所依赖的物质资源和生态环境已呈现出日渐衰竭的征兆。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口的剧增、需求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国家尤其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片面地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把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过度索取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从而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污染,气候异常。

工业文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问题又出在哪里?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不妨从环境教育中寻找答案,也许会有另一种启示。我国在《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生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大计,环境教育为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要求环境教育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环境教育系统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全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环境教育作为21世纪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事业,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本文主要从环境会计学校教育入手进行剖析,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环境会计教育体系。

二、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环境会计教育是以环境会计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受教育者环保意识和培养环境会计人才为目的,应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教育对象进行知识传授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一)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 实施环境会计教育是培养和造就未来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需要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与传统会计的许多分支密切相关,其理论依据和精髓所在是可持续发展。开设环境会计教育,讲授环境会计知识,可以使受教育者从一个更加全面角度看待会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不仅使学生知道具备环境会计知识和技能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而且还从一个更广泛和深刻的角度揭示现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进而正确把握会计与企业经营和其他部分之间关系,提高受教育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和造就未来复合型会计人才。为此,需要“从培养未来会计人才的战略角度,进行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和教育结构的调整”(袁广达,2003)。可以这样说,大学环境会计教育是受教育者会计综合能力提高的捷径,并会对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带来全新的突破,而环境会计知识的综合性为这种新型模式下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2. 实施环境会计教育是学校环境道德、环境文化建设的需要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担负着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同时又是环境排污的主要源头。学校为企业培养需要人才的后备军,承担传授环境知识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主阵地。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道德责任则是对企业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能提高企业的形象。就企业环境道德修养过程而言,要主动地进行环境管理,积极承担社会环境责任,它与企业利润创造、文化道德建设紧密相关,并突出体现环境会计教育成效。同时,环境会计教育是企业环境管理一个重要内容,在会计上表现为环境会计价值核算信息系统建立。而环境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必须依靠环境会计教育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说,环境会计教育是环境会计价值核算建立的基础。不仅如此,环境会计教育的实质是环境意识、道德等方面的人格化教育,是对环境保护知识的提升。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其受教育的对象不仅包括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还包括在高等院校中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的所有学生。

3.实施环境会计教育是我国环境资源现状提出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片面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了环境资源的保护。应当知道,在资源过度消耗与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企业不仅仅是谋取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也是谋取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量与质的协调化、追求自身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为此,必须进行环境教育和环境会计教育,从而将“绿色理念”注入到日常大学教育活动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环境会计教育的任务是使人们了解、熟悉环境和环境会计的特点,培养和造就会计职业人员和公众的环保意识,最终促使环境会计专业知识转化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 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已经颁布的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是环境会计教育的法制保障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等。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奠定,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实施可持续发展已被大众广泛接受,环保意识已经逐步深入人心。这为环境会计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法律保障,也构成了环境会计教育部分内容。

2.比较成熟的我国的相关教育体系为环境会计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建立了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并具有一定规模,环境会计教育可以参照其教学经验、教育方式,结合它的特点融入传统会计之中。另外,国内各地高校的办学的软、硬条件也日趋完善,环境会计教育可以依托这些软、硬件,更加方便地实行课堂教育、社会教育、实验启发教育、网络远程教育。

3.环境会计教育有其例外的动因

一方面,會计教育工作者希望通过讲授环境会计课程使学生更加全面理解会计与社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拓展未来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内涵;另一方面,开设和学习环境会计,在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日益成为制定企业日常经营决策和发展战略重要因素趋势下,可以使学生在人力资源市场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最后,研究环境会计教育对于环境会计本身也具有重要意义。环境会计能够被企业接受并发挥作用,取决于具备必要知识和技能的会计人才在实务界的工作效果,大学环境会计教育无疑是培养上述人才的重要手段。

4.国外环境会计教育成熟的模式可以为我国借鉴

环境会计教育在国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外一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环境会计教育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环境会计理论基础和实务操作相对较为成熟,环境会计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我国环境会计教育可以借鉴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在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提高和完善。

三、国内外环境会计教育现状

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英两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现状,对于研究我国目前条件下开设大学环境会计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学内容和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反思教育如何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这一重要而长远的教育指导思想。

(一)国外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

1.环境会计教育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初具规模

在英美两国大多数大学的会计系均讲授环境会计。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环境会计内容的大学会计系在英国为71%,并呈一种上升的趋势;而在美国学校有开设独立的环境会计课程,名称如“环境会计”、“政府、商业和自然资源”、“环境会计过程”、“环境会计高级专题研究”等课程(袁皓,2006)。美国的工商管理学院中,至少有60所进行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其中,72%的工商管理学院开设了环境管理方面的选修课,47%的工商学院开设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包括环境会计、环境管理选修课(厉以宁,2004)。尤其是工商学院为企业培养的管理成员,特别是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和会计硕士学位(MPACC)课程。其讲授环境会计内容已成为大学会计系的必然选择,这些学校均在一些课程中设置了与环境会计相关的内容,课程名称和内容仍反映出环境会计的丰富内涵。不单独开设环境会计课程的大学,大部分的环境会计内容是融合在其他会计学课程中讲授,最常见的涉及到环境会计的科目课程包括:财务会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等。由此可见,国外大学校讲授环境会计的立脚点是环境会计对传统会计学分支的影响以及如何将环境会计的内容有机融合入现有的教学框架。不过,将环境会计作为传统会计课程做法有望逐步独立出来,在英国更是如此。可见,环境会计教育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

2. 内容体系比较完整

美、英两国大学会计系讲授的环境会计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环境会计概述,主要是与环境会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环境问题对企业经营的潜在影响、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及其内容、政府环境法律与政策及其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环境管理会计,也就是如何使用环境会计信息支持企业内部决策;三是环境财务会计,即环境会计信息的对外呈报。根据相关资料研究,美、英两国大学所教授的环境会计涉及到如下具体内容(袁皓,2006)。

第一,环境会计概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内容及其评估方法;(2)企业环境政策概述;(3)企业环境发展和监控系统的构建;(4)企业经营对环境影响的评估;(5)公司环境审计与评估。

第二,环境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垃圾处理、污染及资产废置的会计问题;(2)环境问题预算与绩效评估;(3)环境投资评估;(4)与环境有关的研发、预测和设计会计;(5)产品生命周期与环境成本研究;(6)企业并购与环境成本、效益分析。

第三,环境财务会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财务报告中的环境问题;(2)独立的环境财务报告研究;(3)与环境有关的或有负债及会计差错更正问题;(4)与环境有关的支出与承诺的会计处理问题;(5)与环境有关的借款、所有者权益及保险问题;(6)审计报告中可能涉及到的环境问题研究;(7)与环境有关的资产(如存货、土地等)价值评估问题。

3.环境管理会计教育具有较强的前景

英、美两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的内容、现行环境会计教育重点和环境会计教育的未来趋势具有许多的相似性。具体而言:首先,环境会计概述在两国均不是重点教学内容;其次,与环境管理会计相比,环境财务会计的教学更加受到重视,而且对环境财务会计的重视程度在未来会进一步得到加强,这是由于各种利益相关者对更多的环境信息披露和呈报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后结果。

4. 环境会计教育目标明确

发达国家大学环境会计教育基本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会计在支持公司实现其环境目标中的职能以及如何实现这些职能和会计的各个分支与环境会计之间的紧密联系两个方面。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环境会计教学中,讲授的内容将紧紧围绕学生具备理解并参与制定公司的环境事务战略能力方面,且这些环境事务战略应当使公司在环保日益受到各利益相关者重视的社会中具备竞争优势。

(二)国内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

1.起步晚

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相对于国外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已向环境会计准则与制度等方面纵深发展,我国对环境会计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学环境会计教育还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系统环境会计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实践模式。

2.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目前环境会计教育主要还是以老师为主的课堂式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师念讲义、学生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都忘记”的现象。教育方式、手段单一死板,缺乏灵活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不多,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严重滞后,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不少学校的教学仍是“纸上谈兵”。 环境会计师资力量和教材严重缺乏,相应的软、硬环境会计教育环境较差。

3.普及率非常低

目前,环境会计教育在我国大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普及率极低,并缺乏专业的环境会计师资力量和教材以及相应的软、硬环境会计教育环境。国外(尤其是英、美等国)大多数大学的会计系均讲授环境会计的有关内容。而我国只有极少数高校才开设环境会计或与之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局限在传统的会计、审计,较少地涉及环境方面。即便是有所涉及环境会计,也只是将环境会计的内容简单地拼凑在其他会计学课程中,难以形成独立系统的的环境会计教育内容。另外,直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企事业单位环境会计的培训机构,环境会计的教育还没有在企事业得到很好的落实。

4. 教育目标不明确,发展定位不准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教育还没有一个科学明确的教育目标,对于需要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考虑得不够,发展定位不准,培养模式特色不鲜明。同时,会计教育难以根据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确定环境会计教育目标,导致大学环境会计教育几乎成为空白,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因此,现行我国会计教育是不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环境会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实务工作中,企业对掌握环境会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需求,其重要动机之一正是源于试图满足市场需求的愿望。

四、国内外环境会计教育差距原因分析

(一)环境会计制度设计滞后

1. 环境会计制度不完善

发达国家高校和企事业单位都比较重视环境会计教育,这在他们的财务报表中就可以得到验证。例如绝大多数美国企业都会按照公允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要求披露有关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其中尤以上市公司做得最好,美国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新闻、布告栏、发布会、年报和单独环境报告说明环境事务。根据调查,2000年全球最大的250家公司中编制环境报告的比例已达50%,北美、欧洲、澳洲有 70%以上的公司编制环境报告(王静,2008)。我国目前还没有环境会计财务报告方面的硬性要求,缺少相关的环境会计准则、制度对企业是否运用环境会计进行约束,致使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比例也不高。现阶段我国只是对上市公司作出了披露环境信息的要求,但其环境信息披露情况也不尽人意,缺乏条理上的明晰性、内容上的全面性和信息上的可比性。相关的会计制度、准则中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强制要求,企业缺乏信息披露的压力。而对于愿意披露的企业,由于缺乏标准,操作起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使得公布出来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和相关性,起不到支持信息使用者决策的作用。

2. 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

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尚未建立。在环境会计中,环境成本的核算是难点和重点之一。可以说,解决环境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是深化环境会计研究与推广应用环境会计的关键。但是,在我国目前尚无环境成本核算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企业内部也尚未建立与环境成本核算相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在实务中,多数企业在环境会计成本的确认、计量方面混乱,对公布环境资料持低姿态,公布的环境资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

(二)会计教育市场缺陷

1. 缺少环境会计专业人员

環境会计是一门由环境学、经济学、会计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的学科,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运用到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如果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那么应用起来会出现很多问题。但目前我国仍然按照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会计人员,会计学科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环境会计专业,因此大多数会计教师只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较好,还没有真正的环境会计专业人才。环境会计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市场教材较少,师资队伍不健全。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会计理论实务的不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政府、社会、学校对环境会计教育的关注程度很不够。

2.缺少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市场

从理论上讲,逐利的投资者需要企业披露相应的环境会计信息,据以判断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判断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投资的风险大小,进而决定对该企业的投资策略。但现实中,投资者投机心理、短期行为和对投资知识的无知或疏忽,导致对环境会计信息需求不足,这就使环境会计信息的供给会日渐萎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因为从教育产业的角度来看,“学生就是学校的‘产品’,而用人单位是这些‘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学校必须时时明确来自‘市场’的需求,甚至可以这么说市场决定了环境会计教育”(孟焰、李晓梅,2008)。

(三)普遍存在的环保观念淡薄、环保意识差问题

多年来,尽管有环保部门一直在进行环保宣传,但环境污染事件却接连发生。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仍然认为环境问题很遥远,对环境保护漠不关心。环境道德并没有根植于广大会计专业人员之中。而在校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只顾眼前就业前景和发展空间,缺乏学术精神,不愿意在还并不成熟的环境会计学科里学习、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二是我国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不强,受利润最大化的绩效观影响,企业往往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不愿意承担环境会计教育成本,致使大学环境会计及其相关学科招生计划空缺甚至没有,环境会计学科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点几乎没有。

(四)环境会计教育背景方面

1.政治方面

由于我国政治体系改革缓慢,尤其是干部体制存在的弊端,造成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干部对环境会计教育极不重视,甚至在千方百计阻碍环境会计教育的发展和环境会计的实施。而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及浓厚的本位主义,又造成仅以GDP的大小来衡量政绩唯一标准,忽视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认为只要本人在任时只要经济发展上去就行,而将环境污染抛于脑后,这必然会对环境会计教育和环境经济核算在我国的实施带来不利影响。

2.经济方面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就目前来讲我国经济社会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而言还不发达,经济分布不均,贫富差距大,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经济条件实施环境会计的教育。于是,发展经济就成了一些地区和单位唯一的任务,忽视环境保护。在这样的环境下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悖论:环境VS经济。由此可见,环境会计教育就势必要受到经济博弈阻力的影响了。而环境会计效应的潜在性决定环境会计教育效应的潜在性,急功近利使会计教育在我国难以形成环境会计教育市场,更难以让在经济上还处于一般水平的我国对环境会计教育给予较多投入。

3.文化方面

中华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诸子百家争鸣、儒道互补、儒道释相互融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可以说,中华文化是包容万物的交互主义文化。交互主义文化具体到平民百姓就是“百姓、百姓、百条心”。因此,要想协调好国人的关系,在中国推行环境会计教育困难是有的,其任务也很艰巨,必须要有这个心里预期,以便做好思想准备。

五、实施我国环境会计教育的策略

(一)侧重公司环境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确立环境会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会计人才

大学环境会计教育最重要任务在于使学生明确公司行为的环境和社会责任。当然作为会计学的教师而不是社会伦理学者,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当从会计的角度展开,从而使学生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通过环境会计的教学,应当使学生加深对会计的经济和社会后果的理解,帮助学生探寻会计的社会本质,加深学生对会计在经济组织中的作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理论的关键性发展。同时,讲授环境会计课程一定要从培养人才角度上考虑。一方面,要使学生具备环境会计知识,让学生在一个环境信息呈报日益受到重视以及环境收益和成本对企业经营和战略决策至关重要的环境下,更容易在会计人才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环境会计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克服传统会计教学过于偏重会计的技术性和工具性,并割裂各会计分支的倾向。由于环境会计与诸多会计分支密切相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传统会计关注的范围,因此可以使学生具备整合不同会计分支以及会计与企业其它经营活动之间关系的能力,这种会计人才无疑也会受到市场欢迎。

(二)针对各个不同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将环境会计真正落实到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的培养上,使会计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环境会计教育对象范围广泛,包括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各个专业以及各企事业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和人员、社会环境中介机构、社会公众。本文就大学环境教育对象进行简单论述。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环境会计教育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应该在高校内开设环境会计的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在硕士点和博士点设置环境会计二级学科方向,将环境会计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到现有的会计课程中进行渗透式传授。这种课程模式,便于将环境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从会计的角度使学生明确“企事业单位经济行为的社会、环境责任”,从而使学生具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同时培养一批专业性环会人才作为这一新兴学科作理论和实务的支柱,并使之日趋成熟。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委托大学实施环境会计知识的后续教育、短期培训和资格证书培训,使大学在环境继续教育、资格培训教育中获得经验,为对大学生进行环境会计知识教育打基础、做准备。参考国际上的经验做法和中国环境发展国家委员会的研究成果(厉以宁,2004),笔者提出如下包括环境会计和环境审计内容在内的环境管理教育,主要内容两大板块。一是基础理论部分:(1)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2)环境管理理念;(3)环境损害衡量;(4)绿色营;(5)绿色戰略管理;(6)环境会计;(7)环境报告;(8)环境审计;(9)环境管理案例分析。二是实际应用部分:(1)环境问题、公共环境管理及企业环境管理理论;(2)环境经济学基础;(3)企业环境战略管理;(4)环境伦理与环境营销;(5)企业环境会计;(6)企业环境报告及审计;(7)环境运营管理及供应链环境管理;(8)企业环境风险管理;(9)小组研究项目报告。

(三)将环境会计结合到传统会计课程中进行渗透式传授,建立环境会计教育体系

1.将环境会计的主要教学内容结合到现有的会计课程中进行渗透式传授

环境会计的内容与传统的分支,特别是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会计联系紧密,将环境会计课程内容结合到传统会计分支中便于帮助学生以一种更加全面和整合的方式看待会计,这样既可以达到环境会计教学的目标,也与环境会计的内容相适应。而就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实践和研究现状,统一开设独立的环境会计课程还缺乏基础条件和社会环境。

2. 将环境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联系,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环境会计教育

众所周知,环境会计由环境学、会计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渗透而成。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运用多门学科原理、方法和手段,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如环境学、生物学等。因此要构成环境会计体系,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就要对以上学科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如在对环境业绩的计量中,就可能需要大量应用实物量的计量单位,如节省多少能源,节约多少资源,减少了多少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等,这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财务会计以外的知识来解决。因此,会计人员必须更新其传统的知识结构,加强学习,及时总结环境会计的经验,一方面必须懂得环境方面的知识,如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另一方面,还要具备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注重学科交叉运用的研究发挥相关学科研究的长处,从多角度、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出发探索人类生存环境改善的微观基础,促使环境会计和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方法趋于合理与科学。将环境会计教育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通过各门学科课程化整为零地实施环境会计教育。

3. 建立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环境会计教育体系

环境会计教育应该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等多种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成环境会计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应拘泥于环境会计科学教育体系的需要,还应多反映一些新知识和新技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应用;其次,应该建立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活动课的多种课程体系和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环境教育,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得以验证和具体化,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最后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试方法,如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头测试、操作考查以及撰写环境小论文,环境问题答辩等各种方式方法,来正确确定学生的环境成绩。同时还可以将信息技术与环境会计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利用网络进行环境会计教育,实现环境会计信息网络化。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逐步实现环境会计教育的系统化、专业化

目前,在我国传统的以教师授课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仍然居于主导地位,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观摩、实验实习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等应用得很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想尽快地普及环境会计知识,就必须要摒弃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建立起合理、完整的环境会计教育体系。孟焰、李晓梅(2008)指出:大学本科教育“就是我们在知识传授中,要统筹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统筹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统筹书本知识传授和实验启发形式教育等等”。

为此,大学在环境会计教育时,应做到三统筹:一是统筹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就是要在教育中审时度势,合理地安排教育方式和进度,促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二是统筹课堂教育和网络教育,就是要求大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还要合理地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积极地拓展教育面,利用两种形式教育的优势促使更多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熟悉环境会计理论、实务知识;三是统筹书本知识传授和实验启发形式教育。就是让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进行实务实验,同时在实务实验中获得启发,使理论知识与实务知识“齐头并进”。●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阎达五.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财会月刊,1998(1).

[3] 孟焰,李晓梅.国外大学会计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2).

[4] 袁广达.入世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的改革[J].会计研究,2003(3).

[5] 袁皓.社会伦理和经济利益双重驱动下的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教育——对美、英两国环境会计教育的考察与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6(5).

[6] 仵宇庆.绿色GDP与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6(9).

[7] 屈建民.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与改进措施[J].财会月刊,2003(12).

[8]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2000.

作者:袁广达

第三篇:在办公室里建一所会计大学

俗话说得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这个环境不断变迁的时代里,一旦疏于自我知识补给,

也许某天清晨醒来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落于人后了。

实际上,从办公室到课堂,再从课堂到办公室,

对于任何一个已经形成“职业生物钟”的职业人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但只要你能够养成这种角色切换的好习惯,必将受益匪浅。

被称为“迈向新世纪的充电工程”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是改变我国延续很久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实现会计队伍由“核算型”向“核算管理型”转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解决会计继续教育问题,是提高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整合人力资源,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快速提高其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决策层会计工作者,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会计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更应看到,我国重视并开展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毕竟起步较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制约,此项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管理体制问题

在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更加不利于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进行。

首先,事权与管理权脱节。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管人、管事,导致会计人员必须无条件服从所在单位的各项要求。财政部门负责会计人员教育,由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人事管理权,对会计人员是否学习,考核约束没有力度。

其次,会计人员流动频繁,缺乏应有的监管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单位的成立与解体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其中必然伴随会计人员的就业与离岗,对于离岗的会计人员来说,失去了与会计管理机构的联系,从而也失去了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

投资不足

首先,表现为个人投资不足。当前会计人员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会计人员尤为突出。如果让会计人员个人负担资料费、培训费实不现实,使得有些会计人员有意逃避学习培训。

其次,企业单位投资不足。现在的企业管理机制,使得大多数企业单位不愿为会计人员学习培训提供资金。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要求,在企业单位当政者眼中是苍白无力的,而会计人员更是无能为力。

最后,政府投资不足。作为会计管理监督机关的财政部门,没有把会计继续教育的费用纳入其专项的预算管理中,因此没有形成专款予以保证。这样“无米之炊”的会计继续教育事业难以形成良性发展。

工学矛盾突出

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是会计人员自身力不能及的。有些单位会计人员在学习期间遇有企业单位一些财务业务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工作需要而放弃学习。

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现实的。如何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十分重要。

改革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初始教育水平

会计继续教育,是对从事会计工作并取得会计证后的会计人员实施的教育工作。当前,我国会计人员所接受的初始教育主要来自于普通学历教育和成人学历教育,还有少部分由在岗会计人员以“师傅”的身份教出来的“徒弟”。会计人员接受初始教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并影响其从事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并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效果产生长远影响。学历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学校用100%或绝大部分的时间来培养会计人员20%的业务素质”的情况非常普遍。改革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使学生不仅学会处理当前会计业务所需的系统专业知识,而且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并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会计信息支持的能力。同时也必须改革学校“照本宣科”、“释义教材”的教学方法,以综合素质培养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开展会计教育,并以此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会计初始教育水平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社会各界选用会计人员时,必须保证其招聘对象具备相应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育方式

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是搞好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要前提。

“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学以致用”是继续教育的核心。根据会计人员所受初始教育程度的差别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以及所确立的工作岗位和目标也因人而异,以实现“补其所需,学以致用”的教育效果。

第一,以全国统一编写的会计继续教育教材作为各地区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学习材料。规划全国统一的中、高级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会计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由各省级财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初级会计人员培训用系列学习辅导材料,形成有地区特色的初级会计人员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求。

第二,在全面完成上述第一个层面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会计工作不同岗位的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力争培训内容多样化,培训形式灵活化,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

第三,以高级会计师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为培训对象,以高层次的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方面的课题研究为重点培训学习内容,使其能够尽快对企业(公司)运营有深刻的理解,具有解决企业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能够纵览全局,创造性地开展会计工作。并以此带动和促进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增加必要的投资,保证继续教育的经费需要

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来解决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的。

1.各级政府应部分承担会计继续教育所需经费

在现阶段会计信息使用范围最广、运用最多的当属各级政府。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操作者,要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增加对会计培训教育投资,作为会计信息使用“受益”的各级政府,应该承担这项投资。从当前财政预算安排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具备提供经费保证的条件和能力。

2.各会计单位应承担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成本

与产品成本、经营费用一样,生成并提供会计信息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是企业获利和事业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作为会计信息最直接的“受益人”——企业单位,承担教育费用应是责无旁贷的。

3.会计人员以会计工作获取劳动报酬,应部分承担教育发展支出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生成供给的工作人员,通过提供此项劳务,获得相应的劳务报酬,成为此项工作的直接“受益人”,承担一些培训教育开支是应该的。

这样,由各级政府出资负责会计学习培训的组织管理费用,企业单位负责学费支出,会计人员负担资料费用,以此解决会计继续教育的资金需要,使此项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地发展。

总之,会计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做好此项工作利国利民。开展此项工作又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取得这项事业的成功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全体会计人员的不懈追求和努力,这样才能促使此项工作持续、稳定、健康、高效地进行下去。

本栏编辑/梅宇

E-mail:ccaastar@163.com

作者:张 涛 时 强

上一篇:化工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环境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