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学生德育教育的途径

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出现了多元化和不确定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探索一条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艰巨任务。

在选择教育途径时,首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扬教育民主,听取学生的意见,充分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其次是坚持正面说理教育,发挥榜样、模范作用,为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铺好路。

一、将学科育人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德育的因素蕴含在各门学科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各科教材的主旨,体情察意,洞幽探胜,把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渗透到各门学科中。

近年来,随着德育的内容日益丰富,德育途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中,我们深入贯彻教学改革的思路,重点在课程设置的制度化、教学内容的系统化、课程建设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上下功夫,积极抓好品德和基本理论的教学。依据各科教材的内容,教育学生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信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打牢根基,提高道德素养,使教学主阵地、主渠道的德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搞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丰富了实践学生知 1

识,并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其次还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观学习各种专题展览,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学为人师,行为示范

教师从事的教育实践是一种道德实践。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内涵,教育这种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对人性善恶的认同为逻辑前提的。尽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对人性善恶的缘起说法不同,但都坚持认为人在合理的教育环境中是可以弃恶从善的,教育是教人弃恶扬善的活动。教师的道德素质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品质,会全面地展现在他的专业活动中,全部显示在学生的面前,成为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现实力量。教师可以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现自己的风范,不是靠说教和强制,而是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而且那些价值导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砺、自我示范,统统都融入“无言之教”中,这种人格魅力可以说是最珍贵的资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发挥充分的作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育人。

在中专阶段,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自我行为的辨别能力,通过学生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无不是学生德育的又一新途径。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育人。我们成立了学校团支部主办的“校园之声”广播站,围绕爱国

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开设了“新闻小摘”、“优秀作文”等栏目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围绕“心中有他人”这个主题,开展了“我是小主人”系列教育活动。围绕“心中有集体”这个主题,开展了争创先进班集体、争创文明寝室和争当星级学生等活动。通过重大节日等活动,通过听、看、访、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信心。

开展模拟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针对职业道德课的特点,设置招聘会场,让学生亲自感受竞争的激烈性。开展各种专题的辩论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认识水平。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即兴演讲,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自学后回答问题,讲故事,谈体会等多种形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学知识、长技能、练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不同角度营造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1. 通过现实生活中生动的事例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争论,引发学生产生内心震动。

2. 充分利用黑板报、教室标语作为宣传阵地,着力营造诚信教育的氛围,感染学生,使学生关注诚信教育。如组织学生出版“诚信专刊”,阐述诚信的含义,列举诚信的事例,对涌现出来的诚信人物加以表扬。

在班内张贴“诚实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关注诚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广播等形式,给学生设置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诚信观念。

五、构建网络,形成合力,发挥集体育人作用。

构建网络,形成合力,由单渠道平面式教育转化为多渠道立体式教育是我们的目标。我们通过学校、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沟通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之间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德育的整体育人作用。

由此,我们十分重视与家庭教育接轨,利用家访和家长会,取得家庭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家长会,宣传德育的重要意义,让家长参与考核评价。建立“家庭考评制度”,注重家长联系的反馈性。同时,我们定期请到公安局的民警、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给学生讲课,把学校德育与社会德育有机整合,达到提高学生德育的目的。

总之,新时期学生的德育途径的探索还在进一步进行,在社会的新形势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德育教育是首要的也是关键的环节。在这个前提下,就不得不让我们去思索新时期学生德育工作的更多、更有教育价值的新途径,且在教育中注重实效,把学生塑造成为以德为首的全面发展的能与时俱进的新型建设人才。

第二篇:浅谈中职学生德育的管理

单位:福建省大田职业中专学校 作者:陈开鸿

联系电话:13806966330(18006981879) 邮箱:chenkaihong@163.com

中职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习群体,其思想现状具体表现为:厌学心理严重,由于中职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入学后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无心继续求学白控能力差,烦躁、易冲动,缺乏明辨是非能力,往往因一时控制不了自己而做出一些鲁莽、无知甚至违法的事;对就业信心不足,不少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充满疑问和困惑。因此中职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根据多年教育经验,我个人认为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创造丰富、活跃的校园文化,是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德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对中职学校来说尤为重要。首先是因为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不为人青睐,但他们在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这是一种可贵的积极性,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契机;其次是因为中职学生的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需要在课外得到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课外追求和愉悦满足,否则就只好在校内无聊的嬉戏打闹,这也正好是我们寓教于乐,实施行为品德教育的良好契机,因此,职业中学丰富

1 活跃的校园文化就显得格外重要。

学校要加大投入,尽力发掘整合学校文化资源,设计全方位的学校文化,开展百态纷呈,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生活,例如:认真办好广播,橱窗,刊物等教育阵地,创建各种各类的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团队、协会、兴趣小组等,开设选修课,文化走廊,建立展示学生各种成果、作品、荣誉的窗口,适时举办各种主题庆典会、报告会、读书会、交流会、运动会及文艺节,经常开展知识、技能、文体方面的比武、竞赛和富有情趣的观赏、旅游、生活、游艺等等。丰富活跃的学校文化,能给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创造丰厚的滋生土壤,提供学生展示才能、风貌的空间和平台,使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又让他们充分张扬个性,释放亮点,燃烧激情,从中认识自己潜在的能力价值,感受成功与荣誉,从而唤起他们的进取精神,激发人生追求和使命感。而且,还要创造条件,让学校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衔接起来,因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这就要求学生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开放的教育面向社会,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见习,去农村拉练旅行,去社会志愿服务,让学校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我认为,学校因为社会负面影响,而实行封闭管理是不合时宜的,抵制负面影响的关键所在,是提高学生是非好坏的辨识能力,指导学生正确的社会践行。

二、把家庭作为教育的基本单元,构建畅通有效学生德育网络 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有的学生家长只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有的家长更多的关心是学生的生活,对学生进行

2 的是实惠教育;有的家长对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思想行为等反馈信息表现出冷谈态度;一些离异家庭、文化程度偏低父母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有些都容易造成学生德育观念与德育行为的背离,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长。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与自己的孩子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影响他们,用正确世界观教育他们,用勤俭节约的生活风锻炼他们,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要做到以身垂范,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懂礼貌、尊重他人、富有同情心,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培养孩子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和同学进行攀比、不搞特殊、不随便花零钱的良好习惯,使其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学会宽容与理解。学校老师要善于同家长多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应多和家长沟通联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最好亲自到学生家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是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坚持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学校要在原有基础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

3 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特别是职业观和就业观,坚持进行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择业意识、创业意识。我们的德育课不能停留在原有政治课抽象的说教上,而应该是真正对学生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思想,对他们就业有帮助、创业有促进作用的观念与事例,让学生背。行行出状元的意识,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期间应有组织地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将来走进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已成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提高中职学生在中职教育开始之初就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充满信心,首先就得在新学期之初就组织新生参观学校的办学设备,向学生介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其次,组织历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作典型报告,使学生感觉到职业学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激发学生对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总之,学校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生明白当今最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学历。

四、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学生道德观念是道德情感和行为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有些学生的错误言行、不道德行为,往往出自缺乏必要的是非观念或是由于道德的无知所造成的,所以要强化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使他们明辩是非曲直,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把握正确的行为标准。

4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根据中职生年龄特点抓好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要重点进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克服困难等正确信念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职学生处在青少年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辨析能力差,可塑性大,良好的品质行为容易反复,不易养成,因此,需要严要求,促养成。

首先,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标准,学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方面,要建立一整套严格而科学的规章制度,具体可行的措施办法,构成完整有序的秩序,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细化、完善,而且要通过集中与日常的反复宣传、教育,深入学生脑海,认真落实行动,每期开学要集中一周时间与军训结合,进行校纪、校规、校风、校训的系统教育。

其次,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重培养,促养成。在宣传教育上不能怕重复,怕老调重弹,但是,形式方法要有创新,要生动活泼。

促养成,重要的是落实践行,督促检查,切忌言而不行,行而不果。通过反复的培养训练,经常的督促检查,定时的评比表彰,全员的互动铸塑,驱动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实现良好行为习性的定势和巩固,形成严格有序的品行秩序。

五、用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 以珍爱生命、健全人格教育为重点 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艾滋病预防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等专题教育。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 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品德高尚。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变化,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用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做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名利、正确对待困难与挫折、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

6

第三篇:浅谈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

肖树伟

摘要: 针对中职学生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结合多年从事中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从分析养成教育的内涵入手,探究对中职学生实施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以及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的营造。 关键词:中职学生 养成教育 内涵 途径 环境

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其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抽烟、喝酒、“出口成章(脏)”、打架、逃学、早恋、沉迷网络、夜不归宿等等诸多问题。这既给中职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带来了相当的难度,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虽然形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进入中职之前的养成教育缺失是其主要的原因。中职学校实现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要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一、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教育是指围绕培养目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通过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等教育手段,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最终使受教育者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应该说,养成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当然需要进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引导学生“五个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等。

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养成的。古往今来,许多先贤哲人对此已经有很多简明而精僻的表述,孔子称其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更直接:“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

的培养。”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主要阶段,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机不可失。这些话可谓一语中的,它告诉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良好与否将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的发展”。因此,养成教育可以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基础。也就是说,养成教育是教育目的与本质的体现,是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与客观要求。

二、养成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学生日常行为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尤其是对于刚从初中教育进入中职的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这一要求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即我们提倡的“先成人,后成才”)。那么如何找准切入点,以规范促成养成呢?

⑴必须从日常行为或者说“一日行为规范”入手。如编撰一套较为全面而适合本校的中职学生管理规范总汇的《学生手册》,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出明晰、严格的要求。新生入学时,《学生手册》人手一本,让学生清楚在校“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能做什么”,从而为学生尽快适应中职生活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对于中职学校新生来说,入学军训教育至关重要。因为通过军训,可以磨炼意志,健壮体魄,培养学生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军训,学生可以学习军人严守纪律,令行禁止,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军训入学教育中,应将组织引导学生通读、学习领会《学生手册》内容,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对校纪校规的认知。作为教育管理者,更应以诲人不倦,水滴石穿的精神,不厌其烦地通过学生中违规行为,帮助他们辨析,教育引导,使学生在每天的规范学习与实践积累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的。

⑵应突出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及时性。结合中职学生现状和教育原则,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文明寝室达标”、“文明班风建设竞赛”等活动,对先进集体和优秀学生先进事迹予以及时地表彰;对违纪行为及时地批评与教育,特别要注意“举一反三”,以提高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质量,促成学生思想的“内化”,使其从“要我这么做”,到“我要这么做”,习惯成自然,从而强化对行为规范的养成,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发展。

2、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养成教育应高度予以重视。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不外乎智商和情商的共同作用。它既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在智商相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往往更青睐那些非智力因素,青睐那些勤奋努力的人。

⑴养成教育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心理学是认识学生心理的工具,是进入学生心理世界的钥匙。养成教育要有实效,需要遵循心理学原则。这就要求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具有健全的心理。许多我们认为品质低劣的所谓“双差生”,问题可能就出在心理健康上,一个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往往表现为行为习惯不好。因此,养成教育一定要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学生的心理障碍清除了,个性心理健康了,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⑵可根据专业特点和客观条件,积极开展多种二课专题活动(团委、学生会应予以积极配合,发挥自己的组织功能,协调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调动发挥有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专长老师的特长资源,组建成立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兴趣活动小组和社团(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活动贵在坚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信念,动机意志等,不断增强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信的意识,既能营造出积极健康的校风,又可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培养其人文素质。

⑶加强与社会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很多事例表明:学生违纪甚至违法,固然与其年轻,好冲动有关;但更大程度上与其不学法、不懂法有内在的关联。孔子曰:“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说的是办任何事情都应该张弛有度,“养成教育”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可忽视了法制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应经常邀请公安司法专业人员到校宣讲法纪课,使学生能通过这些活动真正树立法制观念,学法、懂法、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日积月累地逐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为将来“成才”打好基础。

3、学生是否会学习与生活,可以说是检验其这一方面养成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自然是养成教育的主要任务。

⑴作为教育者,理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要让学生明

白“学问学问,就是要问,才能有所”学“这个道理)、学会作业,甚至学会考试。譬如图书馆可以向相关专业学生推荐一些学习书目,学习重点、要点和学习方法;实训课指导老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等。总之,各种课程和活动都应围绕一个中心,即“学习能力”的养成来开展。

⑵中职学生大多为住读,其寝室内务能够做到整洁干净,既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可以从每天起床折被子、清理卫生等细节入手,让学生明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⑶着重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的内涵,遵循道德教育“知行统一”原则,创新一些活动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在活动中收获良好的习惯。

三、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

营造良好的养成教育环境,是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成人”必不可少土壤。

中职学校由于生源的特殊性,应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方针,在全校教职工中推行学生养成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管理模式,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在教学检查中,把教师是否在教案和课堂教学中结合了专业特点渗透德育内容,是否做到为人师表,作为考核教师工作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时,把教师是否胜任班主任工作作为优先考虑的重要条件。在管理育人方面,可以在行管人员中逐步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度”,把行管人员与“后进”学生“派对”,实行一对一辅导帮助教育。在服务育人方面,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服务质量,通过他们为学生服务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环境育人方面,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让学生可随处可见名人名言、警示格言;让在学生餐厅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抬头可见。这一切无疑通过学生的视觉,对其身心健康都会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对于养成学生文明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都具有深刻的意义。

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可为之的,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需要全

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各方面的力量汇成合力,才可能获得预期收效。

以上为本人对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一点浅见。因为中职学生的教育和成长,乃至学校的工作的复杂多样性,不能简单的类化处理,故以上几个方面的概括,不可能涵盖“养成教育”的全部内容。至多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笔者想说明的一点是: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归根结蒂,所有工作理应“形散神不散”,“神”应归结到“养成”。养成教育事关学生一生的幸福与快乐,再往大处讲,它事关国家的未来,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与实践。

【论文摘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学校养成教育的内涵,列举了当前中职生养成教育现状,分析了造成中职生缺乏良好养成教育的多种原因,提出了实施学生养成教育的措施。

叶圣陶老先生是这么解释教育的: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校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各项素质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而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一、学校养成教育的内涵

学校养成教育大体包括心理养成、行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养成、艺术兴趣养成和其他素质养成。心理养成。人的学习能力及其他素质的提高,既包含智力因素,也包含非智力因素。在智力相当、条件相等同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更倾向于那些非智力因素。心理方面的养成教育就重在此方面能力的培养。行为规范养成。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能力养成。是否会学习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成败的一个观察口。因此,学校应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作业,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考试。要充分发挥其他课程特长。活动课向学生推荐一些学习科目,学习书目,学习方

法;综合课发展综合能力;实践课培养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服务性实践,家务劳动实践,公益劳动实践及其他学科性买践。总之,各种课程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一个中心——学习能力养成。

艺术兴趣养成。实践证明,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力的培养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因此,开好艺术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而一般学生存在的对艺术的不同程度的神秘倾向,导致了对艺术学习的生疏和畏惧。所以,学校如成立专项的艺术教育管理系统,并结合实际,构建系统、科学,具有乡土性和层次性的艺术教育目标序列,其结果,一定会发挥出艺术教育本身的优势,校园的文化氛围必将更加和谐。

二、当前中职生养成教育的现状

首先,当代中职生处在一个身心、思维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其次,当代中职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苫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等。第三,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有吸烟酗酒现象。第四,当代中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赖劳的仓业精神。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提倡个性张扬,讲究经济效益,不管你是三教九流的人,只要能搞活经济,挣着钱的便是人才,所以人们争先恐后就奔那个金灿灿的“钱”字而去了,似乎淡化或是淡忘了文明的准则,做人的原则,只重经济不讲文明,只重效益不讲原则。因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加强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更为重要和必要:

一、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以身做则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以身作则是教师恒久不变的主题,要想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不管校内校外,不管课上课下,不管人前背后,都要语言文明,行为文明,比如不骂人,不吸烟等等

二、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为他人着想

如今的学生,自我意识浓厚,凡事都从自身角度思考,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教育,比如走进一间安静的办公室,教师,有多少人没有做到请开门,慢脚步?

常言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如果有人踩了我一脚,我想他是无意的,没什么,把脚及时移开就是了,不让他踩第二脚;如果有人侵占了我的利益,我想这也许是别人更需要,与我的生存并无大碍,也就不去过分计较;如果有人在背后骂我,说我的坏话,我想也许是我确实没有把事情做好,该说该骂,即使是冤枉的,我相信常言说得好: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古时韩信曾忍胯下之辱并不说明他软弱可欺。正如古人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时常教育学生做人不要斤斤计较,要学会忍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让人骂,我就不骂人;我不想被人打,我就不打人。不想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 自己就不要做。随时说话做事都得先换一个角度想一想后再说再做。

三、加强吃苦教育,劳动教育

勤劳勇敢,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多,对孩子娇惯严重,也因此造就了一批好吃懒做的孩子,如何加强吃苦教育,劳动教育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比如我校的拉练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式。

四、文明习惯需要养成,而“养成”需要“养”而“成”。“养”是一个过程,靠的是日积月累,慢慢升华,逐渐形成。因此,要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文明习惯,只有天天讲,事事做。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随时需要教师的监督和管理,定期进行总结,甚至有必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需制定好一套详细的言行量化表),每星期、或每半月或每月进行一次量化考评,或表扬、或提出改进,让学生长期处于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环境中,监管与自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言行规范习以为常,以致养成习惯。

总之,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耐心持久,多方面努力

中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在整个中职教育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做好新生入学教育,不仅能让他们重新树立对生活和人生的信心,了解和热爱自己所选专业,确定自己将来的人生目标。还能有效地减少中职新生流失的问题,为中职教育各个方面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中职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要做好中职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来着手:一是要充分了解中职新生的特点;二是入学教育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大胆创新,确保达到实际效果。

第四篇: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

教字垭中心完小:吴明泉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也不断出现,小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其中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生安全意识低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着手,谈谈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 安全意识 培养 保护 告知 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学校和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是摆在我们班主任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如何切实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首先,请当地司法部门进行法制讲座和安全讲座。

学校在一定时间,和当定的司法部门联系,凭请司法员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请他们进行法制讲座和安全讲座,如:我校在一定的时间,凭请当地派出所的教导员为校外辅导员,请他进行法制和安全讲座,学生听的认真,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写了感想,校外也创造了安全的环境。

第二,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自我安全意识不强。自己的物品随意放,等到东西不见了才着急找老师。课间活动不讲文明,一活动起来就不管身边的人,物,等到弄疼弄伤了,急着找老师等现象经常发生,我们应该把加强安全教育、预防地震、进行疏散演练等列入工作计划,真抓实练,不流于形式。安全逃生自救技能会伴随

孩子一生,让他们在新学期伊始就有这种意识,让他们懂得:除了为正义不得已而献身外,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珍爱生命!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第三,营造安全氛围

学校要通过张贴安全标语、设置安全橱窗、出专题安全黑板报、布置安全科普画廊等方式,使小学生从多方面了解掌握安全知识,在处处重视安全的浓郁氛围感染下培养重视安全的意识。

第四,创设情境:

利用生活中的小事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一遇到问题就去找老师,找家长,这是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表现。针对这一点,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提倡大家自己能解决的小伤小问题自己解决,同时通过老师教,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包扎方法。创设一些情境,教给学生当遇上突发状况该怎么处理,让学生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位学生削铅笔不小心弄破了手,她哭着跑来找我,我就就这件事教育学生遇到类似情况自己应首先进行怎样的处理。又如某个冬天,个别调皮的学生在班里烧纸取暖,搞得教室里烟雾很浓,我就趋势利用这个情境对学生进行了着火自救演练。同时要告诉学生,遭遇意处险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要学会运用最有效的救助方法。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当然要勇敢地同其博斗;没有能力将其制服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万不得已,也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损失降到最小,保住最大的合法利益。这对学生沉着应对突发事故,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很有成效。

第五,通过安全告知制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

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六,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但千万不要忽视了那少部分的课余时间。我们很多安全事故就是发生在这段时间内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就疏忽了这一点,认为学生该休息,我们也该休息,此时学生失控,最易出乱。 因此,我们要善于空档的管理,细致入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七,导之以行,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最后,对学生进行演练,

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防毒.防火.防震演练,使学生掌握安全知识, 懂得怎样自救。如,我校组织了一次防震演练,首先,老师教学生防震的知识,划分各班安全区域,再拉响警报器,学生立即撤离,用了三分钟学生全部撤离。第二次又进行防火灭火演练,同过这次演练,学生懂的了安全知识。

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第五篇:小学生安全教育论文:浅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农村小学的安全管理 小学生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事故伤害。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指出,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的安全。前教育部部长长周济也说:“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高于一切。’’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不断出现,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对学校的安全稳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受到交通、溺水、拐卖、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给社会稳定和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小学生的安全涉及千万家庭的幸福,受到党和政府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全社会所关注。保障小学生人身财产安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1.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是安全工作的责任主体,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校园安全工作实行学校一把手负责制,校长要高度关注安全工作,每学期亲自参加安全隐患排查和分析研究安全工作各两次以上。校长主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安全信息是否知晓、是否传达;二是安全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落实;三是安全责任是否到人、是否明确;四是安全

隐患是否排查、是否整改。

2.加强安全管理员队伍建设。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交通、校舍、消防、安全保卫和保健教师等安全

管理员的工作职责,要认真组织安全管理员和全体教职工学习学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法规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安全工作制度,要使每个安全管理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教育与管理任务。不断增强执行制度的主动性,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

3.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坚持定期召开安全排查例会,定期分析校舍、交通、治安、课间活动、师生集体活动、冬春季传染病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安全工作动态,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安全工作重点,发现苗头性的问题,及早进行教育和防范,并结合学校实际,落实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校园救助系统,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安全演练,确保师生遇到紧急情况能临危不乱,密切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的落实有关措施。

4.进一步完善安全教育与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实际,健全学校体育活动与体育实施、体育器材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学校突发性公共卫生和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和防险救灾应急预案;督促做好预案的学习、宣传和演练,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培训,提高自救能力。

二、在每一个新学期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1.在学校安全教育阵地栏,及时发布当月安全教育主题、每周安全教育内容和安全预警信息。安全教育主题要突出,专题性要强,

把安全教育渗透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教育中,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

2.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保证每两周有1个课时的安全教育时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

3.组织开展好三月份的以“加强安全教育,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六个一”宣传活动。①开展一次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板报比赛活动;②开展一次“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③开展一次以看安全知识光碟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④开展一次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以交通、消防、健康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知识讲座及技能演练;⑤开展一次以“安全宣传教育,共建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比赛:⑥开展一次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为主要内容的演讲比赛。 、

4.加强对学生防溺水、防火、防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流行性疾病、防震、防楼道踩踏等的安全知识教育。

5.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学校、家庭共同教育防范:加强学生课间及节假日等校外安全教育,开展“学生校外安全致家长”的公开信活动。

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珍爱生命!我们不是在杞人忧天,而是防患于未然,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一天能够自豪地说:“灾害不可怕,我们会自救!”

三、加强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学校要抓好安全管理员、教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安全管理员、广大教职工能掌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能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去管理学校安全工作。

1.安全教育培训要有层次性。对安全管理员、教职工、学生、家长等不同层次的对象,要有不同的培训内容。对安全管理员和广大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内容不仅要具有知识性,而且要具有理论性与科学性,使安全管理员和广大教职工能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与管理方法。对学生及家长的培训,要注重直观,通过分析身边的安全防护、安全事故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自觉性,提高学生预防伤害和避免危险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自护能力和家长的监护水平。

2.安全培训内容要具有理论性。全体教职工要掌握有关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政策,规范安全教育与管理。

3.安全管理的方法指导要具有针对性。学校要根据平时的安全工作,分析总结学校安全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学校安全管理要突出制度的落实,突出教育与防范,突出细节管理,要将学校每个岗位的安全责任逐条细化,分解到人,落实到每项工作、每个环节之中。

四、引导学生远离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从而在学习生活中远离安全事故。学校是公共场所,学习是集体性生活,学生是未成

年、缺乏责任感的人群,安全隐患不可避免,我们要做好的就是防范于未然。

1.提高警惕,预防校园侵害。一是切实做好安全保卫工作,健全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夜间巡逻,严把校门关。

2.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不准让未满12周岁的未成年学生骑自行车上路,禁止学生驾驶机动车辆;教育学生走路要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抢道、不搭险、不搭肩行,拐弯十字路口要小心;不攀爬、追逐机动车辆,不乘坐手扶拖拉机和无牌照、无保险的营运车;不在公路上踢球、游玩、奔跑、戏闹,时时处处注意交通安全。

3.建好健康室和卫生室。中心校要创造条件争取建卫生室,村校要创造条件建好健康室。防范于未然,重中之重是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以安全的行为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成长。导之以行,注重引导与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活动;规范学生不参与不科学的活动,不到有安全隐患的区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远离安全事故。

五、通过安全告知制度,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

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 安全事故常常发生在意料之外,安全防范却在我们的预防之中。安全工作应该从点滴抓起,从小事抓起。“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学校安全无小事。班级安全是关键。只有学生、教师都树立起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才能构建和谐学校、和谐社会。

上一篇:浅谈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浅谈如何激活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