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自主发展中的创新教育

2022-10-26

众所周知, 我国的中学生年年击败众多选手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知识竞赛的奖项, 这是令我们引以为豪的。但让我们不解的是迄今为止我们的教育从来没有培养出获诺贝尔奖的人才。《广州日报》1 9 9 9年1月29日《报刊文摘》转载一篇文章《我们为何与诺贝尔奖无缘》中讲到:从1 9 0 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到1 9 9 7年止, 共有4 4 8人获诺贝尔奖, 其中有5位华人, 令人非常遗憾的是获此殊荣的都是美籍华人。

当今时代, 知识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和不可抵挡的趋势席卷全球, 人类已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 (消费) 为重要因素的经济时代。那么, 面对时代的挑战, 谁将独占鳌头呢?是那些能将知识和行为结合起来, 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人。而人才源于教育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搭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唤醒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好奇心强。看见一件新教具, 就会情不自禁地围上前观看, 或者用手摆弄。老师发现后, 常是一副厌烦的表情将学生一哄而去, 或斥责学生不守纪律!殊不知就在这一脸的厌烦和一声声的斥责中, 学生那点微妙的探索精神与创新热情早飞到九霄云外。古人韩愈曾讲: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一说法教师的地位一下子推到了高点, 可韩愈后面紧接着又讲:师不必贤于弟子, 弟子不必不如师。这一观点又客观地诠释师生间的平等关系。所以, 我们要更新教育理念, 允许学生有孩子的特性,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允许学生对老师就“不”。用我们美妙的童心和持久的深沉的爱与学生建立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 用善意的鼓励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使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永远生活在希望中。

2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创新空间

我们的学生学会了太多的礼貌和服从, 老师讲课时不要插嘴, 未经老师允许不能随便发言。但是我们可曾想过, 这些条条框框抹杀了多少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活跃的, 即使出现大呼大叫、争吵等现象, 也不要急于制止他们, 因为这恰恰说明学生是在投入, 而且是在全身心的投入。

3 注重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思维

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讲: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他优秀的成绩, 而在于他优秀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培养其优秀思维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有了问题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尤为强烈。其实我们的学生是有很多问题要问的。只是怕问, 怕什么呢?一怕“问题简单, ”学生嘲笑;二怕“问题多”老师厌烦;三怕“问题偏”, 老师训斥。所以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不但要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学生质疑, 而且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4 关注学习过程, 形成创新能力

长期以来, 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反复地灌输、训练、以及重复的竞赛和考试, 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外部压力, 而其内部的学习动机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丧失殆尽, 学生只知道呆读死记现成结论, 只对目标、结果感兴趣, 而对探求真理的过程缺乏热忱向往。我们要求学生考1 0 0分, 当他们已经取得9 9分时, 我们还要追问哪一分丢在哪里啦!这个时候学生体验到的是一种失败感。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学生的学习过程, 哪怕学生付出了一点点努力, 我们都加以肯定、鼓励、赞扬, 那么, 学生体验到的将是一种成就感, 而非失败感, 有的是十足的信心, 而非沉重的自卑。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能自主地探求知识。

未来社会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它需要新的气息、新的面貌, 更需要能与它同步进行, 能让它充满青春活力, 迸发青春气息的创新型人才, 所以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是历史赋于教育的光荣使命, 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谈到这儿,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一个暴风雨的早晨, 一个男人到海边散步, 他注意到海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小鱼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鱼有成百上千条。用不了多久, 水被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这时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男孩, 边走边捡起洼里的小鱼且用力的把它们扔回大海。男人忍不住走过去说:“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 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那你为什么还扔, 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边回答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 这条也在乎!还有这条, 这条……”

诚然, 今天我们作为一名教育者, 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转换, 对我们本身而言仅仅是举手之劳, 但是它却能创造人类辉煌的明天, 每天与我们面对面的这一条条小鱼重归大海, 焕发生命的活力。

摘要:当今社会需要创新人才, 自主发展中需要创新教育。搭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唤醒学生的创新热情;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创新空间;注意质疑问难, 培养创新思维;关注学习过程, 形成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主,发展,创新,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全愈.素质教育在中国[M].

[2] 孙喜亭.教育原理[M].

[3] 李伯黍.教育心理学[M].

[4] 郭瞻.素质教育理论与[M].

上一篇:音乐治疗对留守儿童音乐情感的塑造和提升下一篇:小断面岩巷多循环爆破技术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