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体系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服务体系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消费约2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0%,给广西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篇:服务体系论文范文

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全力服务“三农”发展

悠久历史秀宜都,园林城市丽宜都,百强县市魅宜都,土家文化奇宜都。

近年来,在宜都市经济文化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下,我社紧抓改革发展,以振兴县级供销社为重点,在经营服务上创新思路寻突破,在社有资产上强化管理求规范,在项目建设上围绕中心促发展,全力服务三农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宜都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

规划布局,建好村社。科学规划布局,选择村委会或周边,村委会认可,群众公认的农家超市为依托建设村级综合服务社,帮助经营业主改善经营条件、规范管理制度,并在2012年对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改造,制作统一模式的店招和灯箱。现已建成村级服务社111家。

创新服务,拓展领域。现已建成“一站式缴费点”204家,覆盖了全市98%以上的行政村。2013年实现代缴费57万笔计4772万元。同时,加快农村金融的建设步伐,建立“裕龙卡”村级综合服务社业务代办网点,填补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整合资源,一网多用。我社率先在村级综合服务社全面推广运用“湖北供销裕农网”,建立“新农村网上便民服务中心”,全力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上供销。面向农村市场着力构建四大中心,即商品交易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业务代办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最终实现“一网多用”。

构建五大网络体系,主导农村流通市场

日用品配送网络。2012年初,宜都市日用品配送中心—湖北供销裕农(宜昌)商贸有限公司”组建,实现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配送中心+经营网点”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宜都市富民农资有限公司,使其主动担负起全市农资市场主渠道责任。目前已在全市农村设有220个连锁经营网点,负责农药、种子、肥料等销售、配送业务。

农产品购销网络。与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合作,共同建设“宜都市陆城农产品综合市场”,建成集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一体的综合型市场。

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网络。成立宜都市烟花爆竹公司,并建成烟花爆竹市级配送牛心和乡镇配送点,配备15辆专业车辆常年开展烟花爆竹的配送业务。现有网点771家,商品配送率达到90%以上。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正抓紧筹建“回收、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实现农村可利用废旧物资得到回收利用,增加再生资源,有效遏制农村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生态文明。

领办农民专业合作杜,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建立投资主体。完善投资项目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投资力度,成立宜都市供销社联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市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加大合作力度。提高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2014年,宜都市“今果果椪柑专业合作社”被省供销社确定为“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推进创新发展。大力创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实现“二次聯合”,破解单个合作社在市场开拓、资金借贷、技术推广等方面的难题。同时,结合我市柑橘产业发展的实际,组建柑桔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柑桔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播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果实。一个个以“合”字为主体、白底绿字的“中国供销合作社”标志在宜都随处可见。我社加强为农服务体系建设,服务三农发展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宜都市被省人民政府授予“2012年度全省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给体系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作者系中共宜都市供销社党组书记)

责任编辑/杨婷

作者:时继荣

第二篇:广西乡村旅游服务新型服务体系

摘要: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08亿人次,消费约2064.17亿元,同比增长约37.0%,给广西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益受到乡村旅游服务的直接影响,本文通过对广西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进行研究,结合当代社会发展以及游客对乡村旅游服务要求,构建新型乡村旅游服务体系这一相对完整的体系概念,结合广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广西乡村旅游 新型服务体系 体系组成

一、引言

广西“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方略,要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受到服务水平的直接影响,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对打赢广西脱贫空间战至关重要。目前广西乡村旅游受资金、交通等因素制约,使得广西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受到影响,分析当下广西乡村旅游服务状况,构建合适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广西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增加村民的收入,有利于助力广西乡村脱贫,实现全面小康。

二、广西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的现状

(一)础性服务

1.景点数量和建设。2019年全区拥有国家A级景区500多家、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超过了1600家[1]。政府通过对景点质量的评估对景区进行评级,可以有效地保证景区质量服务。在乡村旅游景点品牌数量上取得较快增长的同时,政府不断加强对乡村旅游景点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资金、政策上提供了保障,使得广西的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得到有效发展。

2.景区的餐饮服务。随着区内乡村旅游的推广和普及,乡村旅游的功能也越来越完善,不仅局限于景点环境的提供,还集餐饮服务为一体。广西乡村旅游区积极结合当地资源为游客提供特色美食,餐饮小吃服务作为广西乡村一大特色,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品尝。广西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也在线上平台“八桂游网”推出农家饭票的项目,游客可在线上购买饭票到村中消费或下单购买当地农产品。

(二)提升性服务

1.文娱服务。乡村旅游服务中增加了文娱服务,会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及价值。

通过在乡村旅游中推广红色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为乡村旅游赋予了文化的内涵,也为游客带来了文化教育,加快文化融合的步伐,在乡村旅游中通过文娱服务来进一步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资源利用。广西旅游资源丰富,有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环境质量。例如:桂林地区鲁家村开展乡村旅游利用了秀峰区两江四湖的江景,北海涠洲岛凭借着火山岩以及海景特色使得游客慕名而来。广西乡村旅游的开发大都借助了这些当地资源优势,促进乡村旅游质量的提高,提高游客体验感。

3.品牌运营。为了紧跟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广西在乡村旅游服务建设上侧重打造好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通过本地特色打造景区以提高旅游质量,汇集成为品牌优势,提升了乡村旅游服务价值。此外,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资金支持,2019年为贫困县乡村旅游发展拨款专项资金2.2亿元[2],用于广西乡村旅游的建设和运营。

(三)辅助性服务状况

1.管理模式。合适的乡村旅游管理模式为广西乡村旅游服务的稳定提供了支撑,使得乡村旅游管理更加高效、更加规范化。目前广西在乡村旅游主要有“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能人+农户”等新管理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到较好的应用,如桂林龙胜的“企业带动+村寨联盟”和贺州富川的“农旅结合+入股分红+乐活休闲”等管理模式,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不错的收入也增添了游客的游玩参观体验感。

2.电商供给。电商和乡村旅游的有机结合可以为游客提供游后消费的服务。广西乡村旅游以举办“广西乡村旅游电商扶贫宣传推介活动”等活动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并为乡村旅游地区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推广;广西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淘宝、及网站,搭建“扶贫新天地,快乐游广西”专题营销平台,开展乡村旅游地区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为游客提供当地特产,增添了游客对乡村旅游景点的印象。

3.宣传推广。有效的宣传途径可以提高乡村旅游景点的知名度,有助于游客获取更多景区信息以及了解景区,吸引游客。广西乡村旅游服务在宣传上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景区自主宣传主动性不高。广西文化和旅游厅主导宣传推介广西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制作了2018版《乡味广西》乡村旅游导览手册,向游客介绍了广西一些乡村旅游的主要景点、美食、特产等,同时推出广西乡村旅游嘉年华等活动助力提高广西乡村旅游知名度,也为更多的游客了解到广西乡村旅游信息提供了服务平台。

三、新型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的構建

(一)新型服务体系的内涵

新型服务体系是基于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以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并结合其他先进的技术和乡村旅游地区的资源,其中涵盖了乡村旅游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互联网以等内容,最终实现现代技术与乡村旅游发展融合的完整体系。

(二)新型服务体系的功能

通过运用互联网、信息化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等手段,乡村旅游建设可以满足游客轻松获得规划出行、民宿预订等信息,将物联网、智能定位导航等技术运用到乡村旅游管理当中,游客可以享受更加熟悉的游行路线、便利的公共服务以及智能化的体验等,提高游客的出行效率。

(三)新型服务体系的独特优势

乡村旅游新型服务与传统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乡村旅游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以农家乐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新型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不仅仅涵盖了传统乡村旅游服务内容,还结合时代社会发展成果并且契合当代游客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感。

(四)新型服务体系的构成

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基础性服务、信息化服务和文化性服务三部分,三者形成基础、支柱和顶层的紧密关系。基础性服务是此乡村旅游满足游客最基本的需求而必须提供的,而良好的景点建设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信息化服务是提高乡村旅游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服务具备提升游客出行效率的手段。文化性服务是乡村旅游服务体系的高级部分,通过规模化的文化活动有助于培育独特的文化产业和文化教育。

四、广西乡村旅游新型服务体系存在问题

(一)交通便捷度不高,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随着游客对乡村旅游需求增加,也逐渐暴露出广西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问题。乡村旅游景区位于城郊或是较为偏远的乡村地区,交通服务水平作为重要的出行考核指标,受交通设施影响的地区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例如,大明山景区缺乏通往景区内部的通达的道路,游客需要长时间徒步前往。完善交通建设的同时,广西乡村旅游在卫生、住宿等基础设施也需提高,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景点中,由于基础设施质量不达标,有岑溪市归义镇阳光生态园等9家景区被摘星或降级。

(二)景区同质化服务严重,缺乏差异化服务

2019年广西区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500多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200余家[3]。由于乡村旅游区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较多景区的经营趋向于传统农家乐,缺乏规范化管理,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对游客吸引力不高。同时较多景区还停留在提供旅游观光等基础服务上,基础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较高,提升性服务发展较缓慢并且收入占比低,影响景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三)文化挖掘利用少,文娱服务水平低

广西文化资源丰富,有助于广西乡村旅游的服务内涵的提高。但广西乡村旅游文化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在一些乡村旅游地区着力利用当地特有文化,主要是起着展示作用,游客很难深入去体验其中的文化内涵,当地文化的教育功能较难发挥。由于文娱活动较少,游客很难在乡村旅游中收获到文娱服务,使得广西乡村旅游服务价值较低、缺乏服务内涵。

(四)宣传服务不到位,知名度有待提高

宣传是提高广西乡村旅游景区知名度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目前广西乡村旅游的宣传主要以政府为主,景区为辅。由于大多小型乡村景区宣传服务在资金、渠道、等方面的投入和宣传能力有限,使得游客对景点情况了解较少,并较难吸引远距离的游客。广西乡村旅游景点数量众多,仅靠政府举办的活动,很难全面提高广西乡村旅游的景点的知名度。

五、完善广西乡村旅游新型服务体系对策

(一)加强政府引领,完善基础设施

广西乡村旅游信心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该加强路、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并且积极参与到周边民宿的建设当中,指导周边民宿的经营,制定严格的卫生检查标准和安全检查标准,以审核制办理规范的民宿营业执照,不断完善广西乡村旅游服务水平。

(二)发掘资源优势,彰显服务差异化

广西乡村旅游景区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是成就发展的一大优势,面对广西乡村旅游存在的服务内容、景区建设风格、旅游产品等较为相近的问题,乡村旅游服务的工作者要深刻发掘景区的优势资源,并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增强景区自身的特色和差异化服务,提高景区的开发水平。其次,政府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景区服务体系建设者,并且为其提供相应的建设性指导意见。最后,景区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提高构建和完善景区服务体系的可行性,提高景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举办文化活动,增加游客体验感

文化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文化特色,特色文化服务应该包括讲解、宣传、参与等一系列过程。广西乡村旅游文化价值挖掘不够,文化服务水平较低。因此,乡村旅游景区在展示当地特色文化时,应该为游客深入讲解,并通过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鼓励游客参与其中,让游客体验到当地文化的氛围,增加游客对乡村文化服务的获得感。

(四)增加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广西乡村旅游宣传服务较低,尤其是景区自身宣传不到位。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介,积极拓宽传播途径,利用好微信、微博、抖音等流行软件,借助这些软件的社交流量,通过对景区优势特色的宣传帮助吸引游客。此外,政府在乡村旅游宣传过程中,扮演指导的角色,引导景区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让互联网服务于乡村旅游服务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中商情报网.2019年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名单出炉:共50个单位入[EB/OL].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1909031226698171.html,2019年9月3日.

[2]陈露露,许荩文.一村一落总关情[N].广西日报,2019年12月20日第012版.

[3]人民网.广西金秀圣堂山杜鹃花旅游文化节开幕[EB/OL].https://www.sohu.com/a/313433484_1147 31?sec=wd,2019年5月12日.

[4]彭順生.中国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2016(01):1007-7030.

[5]史云鹤.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初探[J].旅游管理研究,2020(02):1004-3292.

[6]王志标,周勋波,吴海燕.广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9(13):1672-3872.

[7]吴丽萍,李志雄,梁艺.助力乡村振兴 广西乡村旅游火起来[N].广西日报,2019-02-22.

[8]吴杰 苏维词.以“文化+旅游”推进我国乡村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9-03-15.

[9]谢贵宏.南宁市美丽南方开放景区使用后评价(POE)研究[D.广西南宁,广西大学,2019.

[10]李建峰,王然.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承德市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0-05.

[11]郭凯倩.广西文旅溶解助推脱贫攻坚[N].中国文化报,2019-12-26.

李雪婷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经济学2016级学生;符钰英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2016级学生,朱嘉欣为广西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经济学2016级学生;谢飞为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视觉与传达设计专业学生

作者:李雪婷 符钰英 朱嘉欣 谢飞

第三篇:以“服务下乡”推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基本上由本地化供应商提供,其供应层次低、水平差,农业产业化所需要的服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不到满足。通过“政府推动、市场牵引”模式推动城市服务下乡,是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最优路径,而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此,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市相关服务企业将服务资源延伸下乡,实现城市服务供应和农业产业化服务需求的有效对接。

一、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三农”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三农”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农业效益差、农业竞争力弱。而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生产过于分散化,无法获得良好的专业化服务,导致农业的产业链很短、附加值低。在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业效益与农业竞争力方面,最关键的就是建立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实现农业产业低成本经营。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是由专业经济部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其他服务实体组成的综合服务网络,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服务,是提升农业竞争能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的低碳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系统。这个支撑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中间服务,贯穿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乏善可陈,主要表现为农业产业服务体系不完整、大量金融物流等相关服务可获得性差、服务成本高等问题。我们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将现有的服务资源人为地分割为城市与农村两大块,忽略服务资源的共享,从而过分强调单纯依赖农业与农村自身的力量在农村独立建立一个农业产业化综合服务体系。因此,需要改变现有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以政府推动的方式,解决“服务下乡”的市场失灵问题,从而实现服务资源的共享,以“服务下乡”的方式建立一个市场化与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二、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必须依托“服务下乡”

1.只有“服务下乡”才能真正建立起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城市是服务业的最重要的产出基地。城市集聚了农业产业化所必须的金融、物流、科研、信息、营销等极为重要的服务体系,但是,由于农业的“弱质地位”,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在建立过程中,无法获得这些服务资源。因此,有必要通过政府引导,打通农业产业化服务需求与城市服务资源供给之间的通道,使二者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达到耦合,建立一个统一的服务资源利用市场,其核心是充分利用城市服务资源,积极引导城市服务资源下乡,建立一个高效、可行、低成本、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农业服务体系。

2.“服务下乡”的“政府推动、市场牵引”模式

农业服务体系建立的有效途径应是: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导向,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政策的基础上,构建和发展新的农业组织形式,创新合作方式,积极扶持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农民进入大市场,参与大流通。同时,通过城市专业化服务商的介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使农民获得二、三产业利润,增加农民收入。

从实现模式上看,要以“政府推动、市场牵引”为主要模式,构建农业与城市服务业融合互动的创新模式。一方面通过资金支持、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普遍服务制度等多方面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城市物流、金融、营销、品牌、渠道、研发、咨询等专业服务业下乡;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创造对城市服务业的需求,吸引城市服务业下乡。对于这种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解释:

(1)政府推动:以政策措施形成“推力”,积极推动城市服务提供商向农村提供金融、物流、营销、信息、研发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2)市场牵引:通过鼓励农民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购买专业化服务,形成对专业化服务的“拉力”;同时,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使农村能够利用专业化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的效能,扩大服务需求。

(3)对龙头企业进行积极扶持,促使其健康成长,使之成为专业化服务需求的重要载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龙头企业作为城市专业化服务企业与农村的纽带,积极将农业相关服务外置化,以拉长农业的产业链条。

(4)为广大农民及由其所组成的“专业合作社”、“产品协会”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中的市场主体。

3.“服务下乡”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服务网络延伸是“服务下乡”的首要问题。如果城市服务网络全面延伸下乡,则其运营成本高,无法实现为农业提供低成本服务、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如果网络不延伸,则存在着服务不可及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是,在城市服务网络延伸过程中,以虚拟网络延伸为主,以实体网络延伸为辅。例如,对农业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的金融服务而言,其服务网点应延伸到县城和中心镇。同时,在各村及乡镇设立金融信息员,完成对涉农金融业务的前期审查工作。

农业物流则要以实体流通网点建设与虚拟物流中心建设同步的方式进行,以实现物流服务下乡。对农产品虚拟物流中心的建设,要采取政府搭建平台、企业运作的模式,由龙头企业牵头,与若干合作企业组建联合体。根据农户、企业的需要,将采购、供应、销售、储运、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功能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农户—企业、企业—企业之间的供应链交互活动,提供物流信息的实时查询、浏览、匹配,自动完成物流交易活动,跟踪在途货物,实施物流路径规划、智能物流调度等。涉及的操作流程包括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发布、交互和农产品物流交易的匹配、撮合,以及农产品订单管理、渠道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实现为农产品生产商、供应商、加工商、销售商等提供系统物流解决方案及物流增值服务。对品牌、营销策划等专业服务而言,要以虚拟网点建设为主,实体网点延伸为辅,通过网络等方式为农业提供快捷服务。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解决方案是,由政府主导,在农村设立综合生产性服务网点,实现一网多功能。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是城市服务下乡的重要条件。无论是虚拟服务网络的建设,还是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中都占据了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农村社会环境的特殊性——远离城市、居住分散、交通与通信设施相对落后,如何在农村有效地实施信息服务,就成为长期困扰决策者和信息服务人员的问题。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信息传输领域实施的“村村通”工程,随着建网成本的下降,在最近几年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从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来看,信息网络的关键是建立全面的综合信息服务站,以充分发挥现有信息传输网络的效用。例如,黑龙江农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到村级设立综合信息服务站的方式,建立一个实时、动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使农村土地流转、农村二手货交易、农产品网上交易、农资网络团购等得以通过网络实现,提高农业的信息服务水平。目前,农网拟借助其网络优势,通过与农业银行合作,在服务站配备转账电话与POS机、设立小额农贷信息员等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综合金融服务平台。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

对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体系进行创新,以充分利用城市科技资源。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通过优化育种、合理栽培等科研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产量。但是,由于农业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自身科研能力不强,无法独立承担这些科研任务。因此,解决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走两条途径:一是由政府直接出资,解决农业科技创新中所存在的重大共性问题及基础问题。这应由政府购买城市的科技服务资源,再将其免费或低价提供给农民或农业生产组织。二是由农业生产组织发起,建立农业虚拟研发组织。所谓虚拟研发组织,是指企业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合作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科技研发的虚拟组织。它没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的组织架构。这种架构可以低成本利用城市科技研发资源。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我国现有的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是:在农村建立一套与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相类似的服务业体系,包括金融、物流、科技研发、品牌、营销等体系,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套服务体系的供应商大多数位于农村或乡镇,是一种本地化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无论是服务水平,还是服务成本等,都没有比较优势。因而,我们认为,应实现农村与城市服务资源的共享,通过“政府推动、市场牵引”的模式,推动“服务下乡”,利用城市服务资源建立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

在“服务下乡”过程中,政府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

第一,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进行改革。根据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应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确权,便于土地流转。根据不同的土地经营方式,采取“确权确地”模式、“确权确利”模式和土地确权与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的“确权确股”模式。在对土地进行确权后,通过土地经营权的高效有序流转,大力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大力抓好“三个集中”:“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土地向合作社集中,土地向产业化生产基地集中”。

第二,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积极推动资本下乡。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就是资金与技术,资本下乡是推动“服务下乡”的关键。因此,要通过创新,形成政府财政投资、金融机构资金与市场资本的合力,积极推动“服务下乡”。

第三,积极鼓励农业金融模式创新。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农业贷款担保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等新型金融主体,并通过贷款产品、农业期货产品、衍生金融产品等产品创新,对农村金融服务模式进行创新,解决农业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

第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研发推广投入体制创新:结合农村、农民和农业的需求,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推动式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在现代农业研发投入方面,依靠政府引导,探索企业需求拉动的市场化科技投入机制形成的有效路径。研究鼓励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开展市场化契约式技术合作的政策,探讨促进有能力的企业建立自下而上的新型科研组织和科研中介服务组织,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发展主要针对现代农业企业的农业科技需求调研分析与技术选择制度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探索消费补贴、服务采购等科技服务投入机制创新,努力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业科技投入促进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博览园等机制,由传统的自上而下推广转为示范推广,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的效率。

作者:夏杰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编/赵哲)

作者:夏杰长 张亚明 李勇坚

上一篇:排水施工论文范文下一篇:医德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