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企业运营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理论界探讨了五年之久的创业板或称二板终于获得了“准生证”。

第一篇:企业运营论文范文

企业运营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建筑施工企业基本运营环节及运营管理模式,提出建筑施工企业应该突破传统的机械式运营管理,不断发展平台式运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并以路桥类建筑施工企业为例,寻求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的新策略。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运营策略 路桥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行业整体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建筑施工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运营水平及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如何运营才能提高企业效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议题。本文将以路桥公司为例,探索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策略问题。

1 建筑施工企业概述

1.1 建筑施工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建筑施工企业通常界定为专门从事建筑的新建、扩建或者改建等有关活动的企业,这里的建筑范围较广,可以是建筑工程(道路、桥、隧道等),也可以是市政工程(线路、管道等),还有设备安装或者装修工程。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营销过程与制造业和零售商不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具有自身特点,目前部分学者和企业实践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其特点进行研究。魏洁(2015)在研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时,从产品、生产、项目以及周期4大方面归纳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投资巨大、周期长、生产复杂等特点[1]。王和平(2008)在国有建筑企业经营机制改制研究中,通过与民营企业对比,不难发现国有建筑企业产权结构单一,产权关系模糊的制度特点[2]。总体来说,建筑施工企业的产品是大型建筑,以大型固定资产为主,其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产品形式多样,价值高,工程技术相对复杂。

1.2 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1.2.1 市场环境不景气,业务量减少

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建筑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国内建筑类产品需求下降,业务量明显减少,因此国内建筑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人力资源成本大幅提高,供应商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出现人力资源流失严重、资金链断裂、施工垫资、拖欠款项等问题,在缩减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国家收紧宏观调控政策,施工企业贷款困难,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减少,从而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1.2.2 融资渠道不畅,企业捉襟见肘

首先,我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内部运行资金有限,而中小型企业则出现了资金严重短缺现象。其次,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又因为企业特点,如大型建筑企业、建设周期长、资金回笼缓慢,很难拓宽融资渠道。最后,银行贷款融资困难。由于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特殊性,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在产品,又由于银行的贷款标准很高,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在产品不可以提交作为抵押产品,迫使大量建筑施工企业无法从银行拿到合法贷款。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的状态中,工程资金链常常出现问题,导致各种工程延误和工程事故出现。

1.2.3 运营模式落后,改革迫在眉睫

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产权结构单一,缺乏科学的公司治理模式,在运作过程中无法和市场需求完全对接,同时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公众监督,因此我国大部分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正在寻求经营机制民营化的道路。改革过程中涉及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改革、成本管理、安全施工以及信息化管理等内容,目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民营化改制已初见成效。

2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及管理模式

2.1 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基本环节

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零售或生产企业,其基本的业务环节包括:业主需求形成承包市场——施工企业承揽项目——项目施工——项目交付及服务——从承包市场重新承揽项目并重复上述过程,将整个环节的具体内容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呈现,可分为辅助活动和基本活动两大类如图1所示[3]。

建筑施工企業价值链的基本活动包括项目承揽、内部后勤、项目施工以及项目交付和缺陷期服务四项。其中:项目承揽包括获得项目过程中开展的一切活动;内部后勤主要是原材料的储运,施工企业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其储备材料的稳定性差,为了做好内部后勤,材料的储运通常与辅助活动中的“采购”同时进行;项目施工是施工企业为履行施工合同,集合施工资源(劳动力、施工机械、周转材料和分包商等)形成施工能力,并将其作用于建筑材料,最终完成合同任务的一次性活动过程;项目交付及缺陷期服务指项目的合同化交付以及移交后按合同规定需要提供的服务。建筑施工企业价值链的辅助活动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四项。其中:采购指原材料、构(配)件和施工资源的采购;技术开发指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以及其他“诀窍”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包括所有参与企业内外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和付酬等活动;企业基础设施包括企业基础管理、财务、发展战略、计划、质量保证等。

2.2 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在不断变化,项目的完成不仅需要内部协作,更需要外部市场和内部管理的相互融通。俞启元(2012)对建筑施工企业协同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建筑施工企业价值网的一般形式,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运营不是机械的流程管理,每个运营节点都是动态的存在,不同层面之间的运营产生交织,并与外部市场形成协同发展[3]。李亮(2015)研究了施工企业EPC运营模式,强调了建筑施工企业价值溢出就要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不断实现施工服务一体化[4]。

基于目前的研究和上文建筑施工企业运营基本环节的分析,本文认为建筑施工企业运营管理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运营过程中涉及业主、供应商、政府及其他利益群体,各方之间由商品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流组成庞大的价值网,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打破传统机械式的运营管理模式,逐渐演变为平台运营模式,平台内部以项目为核心,各部门协同合作,以完成项目并交付工程为目标。对于外部市场,平台一方面对接业主,满足不同业主需求,另一方面对接第三方,包括供应商、项目监管、质量检测等多方利益群体,该平台呈现了多边市场的运作特点,与电子商务平台所不同的是,它以施工为基础,直接参与整个项目的生产与运作。

作者:林波

第二篇:企业二板上市运营方略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理论界探讨了五年之久的创业板或称二板终于获得了“准生证”。虽然从证监会的批复和深交所的有关规则看,中小企业板块和真正意义上的二板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在企业上市标准方面与主板相同,仍在主板场内交易等,但毕竟是一个好的开端。通过中小企业板块的运行,逐步推进制度创新,为建立创业板市场积累经验,真正的二板市场也已为时不远。本文站在企业的角度,对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一些关键问题提供一些上市技巧,希望对有志于二板上市的企业有所帮助。

企业题材的确定

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在于上市企业的主题概念不同,二板市场并不要企业拥有庞大的经营规模和稳定的经营业绩,二板市场看重的是前景,说的直接一点就是企业的题材。因此,企业如果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最重要的就是如何为自己选择一个良好的能为二板市场投资者所接受的企业主题。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新兴产业性:在二板上市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金融等行业,具有明显的新兴性,企业只有在从事新兴产业时,才可能具有持续发展能力和高成长性,而这正是风险投资者最关注的两项指标。2.市场发展空间:这实际上要求企业所从事的产业与业务符合或从属于一个大的行业或产业,拥有较大的发展和成长空间。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互联网产业,就是以“数字化时代”为最大蓝本和依此形成的“广阔市场空间”概念,而几乎使全球的风险投资人激动不已,如果这个市场不具有较大容量的话(相对的无限)或可以预见的竞争,将会使你预测的行业及产业的利润率大打折扣,从而使可能的投资人望而却步。3.持续发展能力: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没有发展速度上限的时代,技术的更新、产品的换代周期越来越短,一个哪怕是最好的产品和业务,其生存期也只会是有限的几年,而且高峰过后便是下坡。如果微软从当初到现在只有一个DOS的话,那么,今天世界上肯定不会有多少人还记得有一个叫“微软”的公司了。因此,向潜在的风险投资者展示自己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吸引投资非常关键。

上市准备期的运作

企业准备在二板市场上市时,在确立了一个良好的主题概念后,将进入“上市准备期”,这段期间需要根据二板市场的要求设定和调控自己的经营指标,完成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并且在这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中,使自己的各项经营指标满足各项上市要求。实际上,企业在这段时间,所有的经营活动必须围绕所设定的“指标”设计和计划,这就是所谓的“指标经营”。企业在“准备期”内的“指标”,是一组若干个指标,包括基本现金流量、资产比率、流动与速动比率等生存性指标;新产品研究、开发投资额等持续发展指标;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经营管理指标,以及其它各项财务指标等。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对风险投资者影响最大的是生存性和成长性两大指标。

完成“指标经营”说来简单,实际上非常复杂,内含大量技巧。“指标经营”不是以前企业上市时通行的所谓“财务包装”,“指标经营”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营活动。在“指标经营”中,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与其它各项运作,均需围绕预先设定的“指标”进行计划与操作。这一点看上去有些违背基本经济规律,有人会说谁办企业都是想使各项指标最好,但除了弄虚作假外,谁能做到指标控制经营?不错,控制“指标经营”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操作,但并非不能做到,由于二板市场的上市中无盈利要求,而看重企业的成长性和经营活动的活跃性,因此需要加入一些特别的操作技巧。下面介绍几个“指标经营”中必须完成的工作及其中通常采用的手法。

1、主营业务的迅速成熟化。二板市场的上市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都是高风险的、新兴行业的业务,经营存在一定的困难,但企业决不能因此而裹足不前、尤其是要求上市的企业更是要在短期内让广大的投资者认识你、接受你。你说你的产品如何好,市场如何的大,利润如何的高,在没有实际验证之前几乎是没有投资者敢相信的。毕竟资本市场是一个理性的市场。所以,对准备上市的企业而言,必须在短期内实现企业业务经营的成熟化,这要求:企业的主要产品或业务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了完整的供、产、销过程;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达到了一个基本的数量;企业的销售或业务收入具有一个相当规模的增长速度。企业完成主营业务的成熟化操作,即在预定的上市前准备期内,用各种常规的和特别的手段,对企业的主题业务实施特别的经营,以使在准备期结束时,企业的主题业务及企业整体的经营指标达到或超过上面所提到的成熟化指标。完成要求如此之高的主营业务成熟化,需要辅以企业经营动作常规之外的特别手段:引入战略风险投资。借助战略风险投资的力量,解决公司创业期内立足、生存、高速增长等所必需的资金,同时帮助企业完成现金流量的调控与经营成本的控制;成本转移法。即在战略风险投资人的帮助下,对主体业务的成本实施相当程度的剥离;还有其它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要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

2、成长性控制。成长性是二板市场内的风险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企业成长性越高,投资价值也就越高。这里所讲的成长性,包含着稳定持续增长的概念。也就是说,在企业的经营历史中,应呈现持续稳定增长,而不是去年增长率100%,今年增长率变成了10%,两年平均55%的概念。参考美国著名的纳斯达克市场,其新兴创业板块中,类似当年微软、雅虎这样的被市场疯狂追捧的新兴企业,其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0%左右,甚至更高。

应该说,企业在上市准备期间也就是创业期间,实现较高的成长性是不难的,在二板市场上市的企业往往具有良好的题材,只要有一定的经营能力,在初始阶段就能获得较高的增长性,但是要实现较高的持续增长就比较困难了,当然困难并不意味着不能做到,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具体的方法则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这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产业,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国家地区而定。

(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 德州市公路局)

作者:乔方亮 赵云香

第三篇:企业资本运营探索

一、企业是资本运营的主体

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独立的基本经济组织,企业是资本的载体,企业是市场的经营主体,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向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是企业的基本目的和动力,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一点是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它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独立的经济实体,享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独立地承担经济责任。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组织形式和承担的法律责任来划分,国际上企业业分为个人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三种基本形式,企业制度是对企业微观构造及其运作机制所作的规范,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法人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对经济体制逐步进行了改革。企业改革一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基本上是沿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经营方式、以市场为导向、搞活国有企业的思路向前推进的。一大批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改制为公司制企业,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企业具备筹资优势,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权转让方便,有规范而严密的组织结构,发展较为稳定,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的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为我国企业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体制环境和实践空间。

二、资本运营对企业调整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作用

企业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企业通过运用资本杠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成本实现快速扩张。企业资本运营对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资本运营可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要进行资本运营企业本身要有明晰的产权及法人财产权,否则,企业无法支配自己的资源,也就无法开展资本运营活动。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长期以来存在不少弊病,企业经营管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政企不分,企业经营管理者无法真正自主经营,企业的资源配置无法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进行有效配置,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因此,资本运营能够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能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要来进行资源配置,更好地实施经营及管理,促进企业的发展。

2、资本运营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建国以来,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而且投资增量一旦形成,存量就凝固呆滞,难以流动和重组,企业一旦成立便不能淘汰,不能转让,即使负债累累也能在某种“保护下”继续经营下去,导致经济结构失衡,企业亏损。通过资本运营活动,可以把存量与增量联动起来,在用好投资增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这样促使资本合理流动,盘话存量资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3、资本运营可以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及竞争力。通过企业重组、兼并、借壳买壳上市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使企业获得大量的资金、资产,可以使企业规模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成大企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4、资本运营可以使企业获得先进的管理及生产技术。经营业绩较好的企业在管理及生产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经营困难的企业通过兼并生产技术上有所提高,被兼并企业还可以借助优秀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等无形资产,使自己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获得较好的商机和市场占有率。

三、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及防范

(一)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企业资本运营主要存在着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这是企业资本运营特点所决定的。

(1)市场风险。企业资本运营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一些市场因素的不确定性也给企业的资本运营带来了各种风险。①市场行情的变动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方面将会影响到资本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导致收购或重组爱阻;另一方面还可以影响到企业收购的成本及目标公司的选择。②由于对市场信息的了解不足,加上市场信息本身就具有不充分或不对称的特点,也是造成企业并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企业资本运营中,无法使整个企业集团产生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市场份额效应以及资源共享互补等效果,甚至使自己投入的资源也变成了不良资产,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企业搞资本经营,首先要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考虑被兼并企业的生产要素与本企业生产要素的协同性。要考虑被兼并企业的经营理念,以缩短领导层的磨合期。还要考虑被兼并企业产品的市场前景。如果被兼并企业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面临很大风险。在经营风险体现为生产要素质量不同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表现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方面。尤其是当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进入较为生疏领域的时候,更需要把管理能力能否适应新领域的要求放在重要的地位。否则的话,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借以分散风险的目的非但不能达到,弄不好反受管理风险之累。在企业财务方面,企业负债结构的合理与否也是资本经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一般来讲,企业不可能通过自有资产来完成一项巨大的兼并收购工程,许多企业是通过债务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但这样做财务风险很大,特别是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情况下,以高负债进行资本经营,其财务风险则更大。

(二)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防范。企业资本运营进行资本筹资、投资、控股扩张的同时,实际上也是企业风险的扩张。与商品经营相比,资本运营要复杂的多。为了使企业的资本运营达到预先设定的效果,必须高度重视对资本运营工作本身风险的防范。企业本身必须具备技术、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长处和优势,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定位,制定企业长远发展战略。资本运营的基础是生产经营,一个企业要想通过资本经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格局、市场变动趋势、行业发展前景、产品市场占有率、投入产出效果、自身的生产经营素质条件和发展潜力的详尽了解和把握,确定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发展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有的放矢地采取资本运营的手段方式,使股份化改造、扩股筹资、兼并收购、项目融资、联合协作等资本经营方式围绕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进行。

(1)要正确进行筹资决策。一方面要准确确定企业经营对资本的需要量。资本过少不利于经营的顺利进行,过多会造成资本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要正确选择筹资来源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时机,测算筹资成本,衡量筹资风险。要选择和g1人符合条件的资本运营主体。一是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控股和资产置换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其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方向;二是资金运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都是为了企业自身和被控制对象的长远发展;三是企业本身已形成较强的市场拓展能力,具有有组织、财务、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合能力。

(2)要对资本运营方案进行充分的分析论证。

对企业资本运营成本的分析比较,对企业资本运营效益的预测,对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的分析等。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选择出最佳的企业资本运营方式,制定周详的企业资本运营方案,井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问题及早制定对策。资本运营中太急促的扩展和过分的扩展都会造成企业的消化不良,资产的膨胀不等于企业的规模经营、经营业绩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不可贪多求快,不但要观察其近期效益,还要分析长期发展趋势,从优质、低耗、高效中寻求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王志益

上一篇:软件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审计体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