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体系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安全体系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阐述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分级管理、分级管控与齐抓共管的管理理念。

第一篇:安全体系论文范文

中学网格安全体系模型及安全策略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给出一个基于中小学的网格技术安全体系模型,并根据中学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一套适合中学网格环境使用的安全策略。最后,笔者对该项目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描述。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网格安全体系模型 安全策略

目前网格计算已经在一些中学进行了初步的应用,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应用模式,网格计算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在网格安全问题上,很多中学仍然采用传统网络体系的安全保障方法,往往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传统的网络体系的安全保障比较简单,无法满足网格计算系统的安全需求,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格计算安全体系并为其制定一套有效的安全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有的网格安全技术及其不足

目前,网格计算一般使用以下几种安全标准和安全协议:

1.Web服务安全标准及其不足

该标准提供一种简单的目标访问协议SOAP(Simple Object AccessProtocol)消息框架来集成并支持各种现有的安全模型,并且还建议对SOAP进行扩展以实现这种集成以及保密性。SOAP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与平台无关的、语言中立的机制,用来进行安全的消息交换。尽管WS安全规范本身并不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它定义了构建保护模块,使得开发Web服务时可以使用该模块在更高的层次上构建安全框架。因此,网格安全体系结构把WS安全规范作为构建跨越不同安全模型的网格安全结构的基础。

Web服务安全标准的不足之处在于Web服务的基本工作过程通过发送SOAP消息到一个URI来鉴别服务点,来请求一个特定的Web服务,当消息数据被接受和中转的时候,数据的完整性以及其他的安全信息就可能泄漏或者丢失。

2.网格安全架构GSI及其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的网格系统使用的都是网格安全架构GSI(Grid Security Infrastructure)。GSI作为GlobusToolkit的一个组成部分,结合目前成熟的分布式安全技术,并对这些技术进行一定的扩展,以适合网格计算系统的特点。GSI的特点在于保证网格计算系统的安全性的同时,尽量方便用户和各种服务的交互,而A.GSI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并对某些部分进行扩充,使得在网格计算系统下GSI具有一个一致的安全性界面,极大地方便了网格应用的开发和使用。

GSI中的主要安全技术手段包括:认证证书、双向认证、保密通信、安全私钥、授权委托和用户单一登录。但是GSI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GSI要求每一个访问资源的全局用户都需要在本地资源服务器上拥有一个自己的账号,每一个资源服务器都需要维护一个庞大笨拙的全局/本地映射表,这种授权机制难以扩展到拥有大量资源和大量用户的大规模环境中。

二、基于新课程的中学网格安全模型

在中小学进行网格计算的应用过程中,作者设计了一种适合中学使用的安全模型。

1.安全模型涉及的基本概念

⑴鉴定

鉴定是一个验证身份的过程。在传统的信息系统中,鉴定通常都是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验证以确保服务端的安全。而在网格环境下,除了要对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外,还要对服务端的身份进行验证,以防止有冒名顶替者提供虚假服务。

⑵授权

授权机制决定了系统是否允许一个请求的操作活动。在网格环境下,这样的机制必须在做出决策之前,综合考虑到所有与资源相联系的分布式策略。

⑶完整性和保密性

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数据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必须有适当的安全机制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并且在有些情况下,还必须阻止未经授权的组织来获取数据是否存在的相关信息。

⑷账号与审计

账号与审计在网格环境下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随着商业部门的大规模网格的开展,商业组织会需要一种机制来控制它们并对消费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进行收费。账号机制还可以确保所有的用户遵守资源使用协议。而执行操作的审计信息记录则可以对威胁或破坏事件进行追踪。

⑸不可抵赖性

不可抵赖性是指即使在嫌疑人否认的情况下,也能够证明嫌疑人曾经执行过或同意过某一具体的任务。在网格这种多方参与的环境里,能够证明任务以及人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有争议出现时更是如此。

⑹身份

每个组织都要通过某种形式的身份,如用户名、密码或数字证书等来与用户进行联系。在网格环境中,为了在不同的组织之间建立联系以及能够进行账号管理,每一个用户都必须拥有一个网格身份。

⑺证书(Certificate)

网格计算系统中用来证明实体身份的一段信息或一个文件,证书由可供信任的机构(认证中心)进行签发,有固定的格式,并具有一定的有效时间。

⑻双向认证(Mutual Authent ication)

网格计算系统中的两个实体进行交互之前,用来证明彼此身份真实性的一个过程。

⑼用户代理(User Proxy)

用户代理是一个由用户创建的进程,用户将他的部分或全部权限授予该进程,该进程代替用户完成双向认证、申请资源、提交作业、得到结果等工作。

2.基于新课程的中学网格安全模型

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的层次从下到上依次为:

⑴物理安全基础层:主要指各种各样的计算终端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终端,网络设备,如小型机、服务器、微机、数据工作站等设备,这一层的安全问题主要是物理安全,例如防火、防静电、防雷等等。

⑵节点安全技术层:包括各种各样的系统安全技术,例如这些终端设备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解决主要的方式有:安装系统漏洞补丁、单机杀毒软件、查杀木马软件、保证个人账号安全等等。

⑶网络安全技术层:包括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指访问控制安全和通信服务安全,前者用来保护各种资源不被非授权用户使用,后者用来提供通信端的双向认证、通信数据保密和完整性检验。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系统安全技术和网络安全技术,如VPN、SSL、 SSH、公钥私钥、数宇签名、防火墙、入侵检测、完整性校验等等。

⑷网格安全基础层:包括支撑网格安全协议的一系列基础协议,主要用来描述网格计算系统如何将网格资源安全地分配给网格用户以及如何保证网格用户安全地使用分配的网格资源。

⑸网格安全拓展层:提供一系列的网格安全扩展协议,这些协议主要描述网格计算系统如何将网格资源安全地分配给网格用户以及如何保证网格用户安全地使用分配的网格资源。例如动态监控,目录更新匹配等等。

⑹网格安全应用层:基于网格安全协议的各种各样的网格应用。例如VOD应用、目录应用、公文应用等等。

三、根据中学实际特点制定的安全策略

在应用上述网格安全模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高校实用的安全策略在中小学校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这是由于中学和高校在网络规模、应用领域、硬件设备、用户类型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所造成的。为此,在应用的过程中,笔者根据中学的实际特点,制定了以下的安全策略,希望会给中小学校的网格安全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策略一:将整个校园网设为多个子节点网格信任域。在校园网整体安全策略的基础上,将各网络信任域间相互作用和映射域间操作为局部安全策略。

策略二:使某一单一信任域内的操作仅受其父节点的信任域安全策略的影响。

策略三:对每一个子节点网格信任域,都设定一个从全局到局部主体的映像。

策略四:对非同一父节点的网格信任域的实体之间的操作强制相互鉴别。

策略五:如果将一父节点的网格信任域作用于一个主体和一个客体,这个主体就通过了父节点网格信任域安全规则。

策略六:父节点的网格信任域系统管理员只保留父节点的访问控制,其各子节点的所有访问控制权都由子节点主体在本地做出。

四、结束语

网格计算是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在研究和解决网格计算的安全问题时,一方面要依靠传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和技术,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网格计算特殊的安全需求。同时,由于基础教育学校的特殊性,加之网格计算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新课程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网格的安全模型、安全技术与策略还需要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这也是笔者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园林,匡兴华,张亦弛,刘鹏.网格安全问题综述[J].电子技术应用,2006,4

[2] 房向明,杨寿保,郭磊涛,张蕾.网格计算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4,7

[3] 都志辉,陈渝,刘鹏编著.网格计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张 恺

第二篇:浅谈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分级管理、分级管控与齐抓共管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安全贯穿于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生产经营全流程,任何一个专业、岗位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概述

人员、技术、设备和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最重要四个组成部分,也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一)执行层保证系统

执行层包括运行、检修一线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关系公司层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的到位落实。班组是执行层的最基本单元,必须着力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健全班组安全机制。一是要规范班组安全管理,提高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特别要抓好各项规程、反措、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等的刚性执行。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杜绝朝令夕改、越权指挥、頤指气使等干扰因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性。三是要切实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特别防止无知性违章、强令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技术措施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软件保障。先进、适用的技术管理可以减少设备异常、低水平操作、突发事件等导致的安全事故。一是要应用新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装备,加强技术监督,做好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前消除事故隐患。二是要认真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完善设备和人员防护措施。三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编制应急预案特别是现场处置方案,并确保一线生产人员真正掌握。

(三)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健康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硬件保障。高可靠性的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次数。加强设备管理,一是要实施设备点检、定检相结合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持续提高设备可靠性;二是要强化主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隐”字抓好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三是要科学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四)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规章制度保证体系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一环。减少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制度管总,坚持有章可循,坚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生产操作和日常管理。

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概述

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监督体系人员是运用行政上赋予的职权,代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即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监督,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重点是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安全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职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抓重点。安全监督部门应以安全管理为主、现场监督为辅,不定期抽查为其主要监督方式;车间安全员重点是围绕车间工作抓安全管理,重点监督复杂作业、交叉作业、临时作业等较大安全隐患作业;班组安全员主要侧重于现场违章监督。二是要坚持“四个凡是”(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坚持指导与服务、管理与协调、监督与考核、教育与奖惩相结合。

三、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一)两者的作用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安全生产的两块基石,从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因素来看,保证体系起到内因的作用,监督体系起到外因的作用。通过两个体系的各自发力,将人的能动性、设备的可靠性、制度的约束性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既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又互相监督、相互促进,以监督促保证,形成合力,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两者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者有各自的明确职责,分工不同。

保证体系重点是保证安全、可靠的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要明确实际工作中,谁对哪些工作承担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促使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时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

监督体系重点是监督、检查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严格遵守规程、制度、技术措施等规定,是否对发现重点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三)两者的联系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监督体系是制约者,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和作用发挥。

四、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管理工作

1.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以责论处”。一是要理清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关系。保证体系承担安全管理职能,是安全生产的主角,保证体系不发挥作用或者作用弱化,靠监督体系是不可能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承担安全履职的监督职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失去了监督的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局面就处于失控状态。二是要理清领导人员、安全监督部门、生产部门的职责,推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每项工作都只能有一个归口部门、一个归口岗位、一个主管领导,要注意防范领导人员一不满意就直接伸手管理一线安全工作,或者片面认为安全就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情。

2.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人资部门、党群部门和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在保证体系中也应承担重要职责。“齐抓共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不喧宾夺主、影响一线正常秩序,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人资部门要发挥人力资源调配和人才开发、技术培训作用,合理配置安监人员,提高职工安全素养。党群部门要善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在职工维权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文章。

(二)安全监督工作

1.安监人员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电力生产涉及运行、检维、继保、热控、自动化等多工种多专业,高度集成,生产安全问题复杂多样。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操作、一个指令错误,都可能导致人身、设备事故,甚至威胁电网安全稳定。所以,安监人员必须从生产一线择优选拔。

2.安监人员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安监部门是代表企业在履行安全监督职责,要注重从大量的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和研究安全表象问题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研究体制机制的完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中具有规律性、科学性的东西,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认识、规章制度。

3.安全监督检查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一般性违章、操作水平低导致事故要以说服教育、提高技能、提高责任心为主,对严重性违章、屡教不改的违章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二是安全监督检查要规范化、制度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倒逼安监人员主动提高监督检查水平。

4.安监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相结合。安全监督工作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制定长期管理规划和目标。特别是涉及安全设施标准化、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职工安全培训等工作,还要配套具体实施方案,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基础,向实现企业本质安全靠近。

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安全生产需要分级管理、分级管控,安全基础工作至关重要,最需要求真务实,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作者:李永超

第三篇: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学校安全工作

【摘要】校园安全问题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安全教育事关社会稳定与和谐。我们在打造平安校园时,应当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建立完备的校园安全法律制度,系统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加强校园安全教育。

【关键词】构建;安全教育;体系;加强;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教育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学校安全事件的不时发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学校安全教育的滞后和缺失。其主要原因:一是仅单纯依靠学校力量进行学校安全教育,学校安全教育力量薄弱,没有形成系统健全的安全教育力量体系;二是校园安全建设缺乏充分的制度支持,我国现有校园安全法规从规范的主体和内容而言,比较泛化,缺乏可操作性,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其他法规和强有力的措施;三是教师开展安全教育,仅凭苍白无力的说教,无系统安全教育课程指导,显得无所适从,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要夯实学校的安全教育的基础,我们需针对以上原因,有的放矢,不仅要相应建立、健全、完善学校安全教育体系和校园安全法律体系,而且要在全国各学校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的同时,发动各方力量,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发力的安全维护力量体系,共同协调和维护校园安全。

一、形成共同参与的教育资源体系

在每起校园惨案的背后,都折射出社会各方面的影子,这也显示出校园安全问题不能仅靠一个社会部门来解决,而需要整个社会来协调和维护。因此,要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就不仅仅靠学校力量,同时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的保护之中。

在学校的安全教育上,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可以形成多方合力,构筑教育网络,形成学校主导、家长配合、全社会参与的中学安全教育局面,确保社会和谐。同时,极大地拓展教育资源,既丰富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又可以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特定的真实的社会情景中,切实增强学校安全教育的震撼性和实效性,而非苍白的说教。

(一)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区

社区(村居)积极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宣传防溺水、防火、防灾、交通等各类安全知识,帮助社区(村居)民众树立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进一步增强辖区内学生对自己在校园中所学安全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并不断强化。

(二)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家庭

在每学期期初、期中和期末阶段,寒暑假前以及节假日,学校要通过安全提醒、家长会和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将相关安全教育和有关安全情况向家长进行通报。就不同阶段要求学生注意什么样的安全问题,向家长们提出预警。就如何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向家长提出具体的建议与要求。通过这样,达到家校沟通渠道的畅通,助力建立家校共育体系,敦促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对自己的孩子开展校外和家庭的安全教育。使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建立一种共同的责任,使安全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延伸到社会

邀请公检法部门、消防单位以及食品卫生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到校,为师生们举行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和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讲座和图片展示。这些讲座和展示联系社会实际,教育性强,震撼力大。其中来自社会生活前沿的相关案例,更能促使师生们深入反思,进而有效增强师生们的法制、交通、消防和食品等安全意识。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法规体系

如果要达到校园安全教育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的,就必须通过相关的立法程序建立和完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

(一)出台校园相关安全法规

国家应当尽快出台校园安全法等相关法规,在明确学校建设安全环境的目标和管理机制,厘清政府、学校管理者和社会其他各团体三者在维护校园安全中的安全教育责任、法律义务的前提下,相应建立安全事故赔偿和补偿机制,以便学校一旦发生安全问题,相应的责任承担和事后补救措施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落实。

(二)制定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在国家校园安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依法依规相应制定切合自己的具体可行的安全教育等校园安全管理规范。

(三)在法律上强化教育效力

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很多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学校应当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将安全内化于学生“心”,外化于学生“行”。国家应当将对青少年安全教育列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安排财政专款建立学校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演习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应对侵害的能力,并通过法律强化这一做法,从而切实地培养起学生日常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要在法律上规范媒体报道和宣传有关校园安全事件的“尺度”。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正视媒体报道在安全事件中的负面影响。对于此类事件的细节和受害者的悲惨情况,如果媒体进行过多的描述和渲染,就会诱发社会中的潜在犯罪,从而模仿其犯罪的模式,实施类似的暴力行为。因此,必须要在法律上为媒体戴上“紧箍咒”,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对媒体报道的相关事件的范围、内容进行规范,限制媒体报道校园安全事件的范围和内容。加强对相关报道的审查,要求媒体在报道相关事件时,必须力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件本身,而不能一味地迎合猎奇心理,对于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报道,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

只有从立法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校园安全法律体系,在开展校园安全教育时,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行,责任分明。

三、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一)编写系统的安全教育教材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徐美贞副研究员在一次调查中表明,受访的教师中有59.1%表示,学校对学生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每学期累计并不超过10课时。受访的教师都认为,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的时间之所以少,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师开展安全教育无本可依,无从下手。从这个角度来看,开设系统的安全教育课程是势在必行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尽快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系统可行的中学安全教育教材,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使教师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有本可依、有的放矢,使学校安全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中学安全教育教材的内容首先是要注重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引导中学生了解在自身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认识这些不安全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其次是要注重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多形式让中学生了解交通、溺水、校园欺凌、毒品、食品卫生、消防、网络、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雷击、坍塌和地震等)等各种安全问题,分析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施以具体应对方法。其三是要注重安全技能的培训。安全教育课程要理论结合实际,在安全意识养成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定期进行地震、消防等避震防灾安全演练,促使中学生实实在在掌握在遇到安全问题时的避险本领和措施,学会自救和救人。最后是要注重安全心理学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心理素质,促使中學生加深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在面对突发安全问题时不慌乱,能够充分利用客观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去积极应对险情。

(二)构建独特的安全教育模式

各地各校要在国家相关法规的框架下,在统一的安全教育教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校的实用性强的校本安全教育内容,进行每学期不少于12课时的安全教育课程。中学应该构建开放式安全教育模式,“走出去”,大胆鼓励学生在教师组织带领下,走进水库、湖泊、道路等安全隐患地,进行实地学习安全知识;“请进来”,学校与驻地公安派出所开展共建工作,以警察驻校、校园周边巡查和放学路段驻守等方式维护学校安全。同时,定期邀请当地公检法部门宣教人员、消防官兵、医生、卫生防疫等专业人员进校园举行安全知识讲座、座谈、安全演练等活动。通过系统可行的防范方法、触目惊心的图片展示、详实而活生生的安全事件案例、切实有效的安全演练,促进中学生理论结合实际,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安全防范技能。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横幅、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课、板报等宣传途径,举行知识竞赛、辩论赛、故事会、手抄报比赛等多种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让学生耳濡目染,从中受感染、受教育,把学到的安全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为长久的安全防范技能。

(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从一个教师的成长历程看,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从教以后,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多数教师获取的安全知识主要来源于生活经验,其次是电视、报刊、网络等。因此,随着校园安全形势不断严峻,加强师范生、教师的安全教育培训迫在眉睫。师范院校要未雨绸缪,根据当前严峻的校园安全形势,在师范生即将毕业的学期设立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能只着眼于教师的业务和班级管理能力培训,更应该在每学期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组织师范生或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形成科学的安全观。引导师范生从教后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校园及其周边环境特点、学生特点,预判可能发生安全问题的地点和激发因素,从而针对课堂安全(实验课程及室外课程)、活动安全等作出积极的有效的防范措施。同时培训师范生或教师正确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关键时刻能够自救和救人。

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它需要一个长期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任务,必须通过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必须警钟长鸣,坚持安全教育和宣传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校园安全让多国百姓揪心血腥惨案频现多国校园[EB/OL].环球网.

[2]孙晔.国外校园安全措施及启示[J].山東警察学院学报,2010,5.

作者:曾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