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生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学研究生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模式日渐兴起,“社会翻译学”作为翻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国际学术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开端以及发展,国内社会学路径的翻译学研究,社会翻译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篇:社会学研究生论文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摘要:对全国15所高等院校的157篇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总结其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方法运用的特征为:根据论文需要选择方法,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形成以主体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多元方法体系;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提高学位论文的科学化;重视问卷调查方法的运用,提高学位论文的实证水平。

关键词: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研究生;研究方法;中国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方法的进步必然带来体育科学的突破,正确地运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将更能有效地提高科研质量,更有效地解决体育科学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1]。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研究体育运动领域中各种人文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包括了几十门已经成熟和接近成熟的学科,和数十门在发育成长的新兴学科[2]。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几乎都是应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方法,少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且总体水平不高。20世纪90年代以后,问卷调查和数量统计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问卷调查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应用更多[3]。然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日俱增的21世纪,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在过去5年中全国招收了近千名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和近百名博士研究生[2]。截至2006年,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点有8个,占总数的32.0%,硕士学位授予点有65个,占总数的27.3%。因此,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重视和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探讨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促进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的创新,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

本研究随机抽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15所高等院校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157篇为研究对象,其中硕士论文114篇,博士论文43篇,对论文中具体运用的研究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新时期研究生在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研究方法运用的情况,归纳和总结其特征。

1 研究方法总体运用状况

体育科学中的具体研究方法是指针对某一领域运用的手段和技术。根据其运用的范围又可分为基本研究方法与特殊研究方法,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用于收集资料与实事的方法(例如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和分析资料与实事的方法(例如理论分析、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4]。根据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频数统计(表1),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最高的前5种相同,依次为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其他还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等。

根据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统计可知,文献法被运用频数最多,排在研究方法的首位,在11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频数为109次,95.6%的论文运用了这一方法,所有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运用了文献法,这与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性质是分不开的。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期刊、图书、图片等资料,把所收集的各种资料来源进行鉴别、分析整理,运用分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逻辑推理,阐明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弄清事实的真相,把握事物的相互关系,概括出某种规律性的认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或基本思路。文献资料法所具有的这些性质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特点是相吻合的,所以在各类研究方法中运用频数也是最高的。

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往往为了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系统严密的调查,一般可通过座谈、询问、填表、观察统计等方法。在114篇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调查法的频数为95篇,占硕士学位论文总数的83.3%。从表2可见,问卷调查法是学位论文最常用的调查法,有59.6%的硕士学位论文和72.1%的博士学位论文都运用了这一方法,说明问卷调查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有42.2%的硕士学位论文和55.8%的博士学位论文运用了访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的具体形式主要有个别访谈、座谈、函询等,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直接与调查对象的访问谈话来收集其课题所需要的研究材料,并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有36.0%的硕士学位论文和50%以上的博士论文运用专家调查法。在专家调查法中,大部分研究生运用了特尔菲法,专家相互隔离和匿名填答问卷,使专家能充分独立地发表意见,在体育发展战略和体育管理决策的学位论文中较多运用这一方法。同时,部分研究生论文还运用了实地考察、个案分析等调查法。近年来,个案研究受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的重视,通过某种行为或事物单一案例的深入调查,可以探索行为或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特别在研究优秀体育教师、奥运冠军等个体成长过程,可以体现这一方法的价值。可见,调查法受到研究生的青睐,他们可以根据具体研究课题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调查方法,以保证学位论文的有效完成。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到数理统计方法,尤其在调查问卷法中,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调查中发现有67.4%的博士学位论文和56.1%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特别是推断统计的运用,有效提高了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的科学性。逻辑法也是体育科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而言,逻辑思维能力是研究工作者科学素养的标志之一,研究生运用逻辑法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研究对象,有41.7%的博士学位论文和53.5%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了这一方法。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主要运用了比较与类比法、抽象与概括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等具体的逻辑方法。特别是分类法在学位论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把一些杂乱的技术资料加以整理成各自的系统,从而发现之间的联系,以探索其内部的规律性。

在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多样化的趋势下,系统法、实验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中也有出现,为高质量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证。还有部分研究生从课题实际出发,运用了软件工程法、预测法、生命周期法、行动研究法、社会测量法和教育人种志方法等形式多样的研究方法,为学位论文的完成提供了重要支持。

随着体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体现多样性,表现为3种、4种或5种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据统计,有97篇硕士学位论文运用3~5种方法,占被调查硕士论文总数的85.09%,最多的硕士学位论文运用了7种研究方法,但也有12篇硕士学位论文只运用了2种研究方法;有36篇博士学位论文运用了4~6种研究方法,占被调查博士论文总数的83.72%,其中还有2篇博士学位论文运用了7种研究方法,由于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创新性,因而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明显比硕士学位论文更多样。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多种方法的组合分

析,发现2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为主,3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合为主,四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结合为主,5种方法主要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为主。总之,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法时,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灵活运用,以期达到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运用的特征

(1)根据论文需要综合多种方法。

研究方法的运用必须与研究课题的内容一致,才能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从157篇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分析,大部分论文能够从课题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研究课题的方法,例如学校体育、体育经济、体育管理等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以调查法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问调查、专家调查等具体调查法,收集了大量论文需要的实证资料;而体育史、体育社会学等领域的论文主要以逻辑分析法为主,通过比较与类比法、抽象与概括法、分析与综合法、归纳与演绎法等具体逻辑方法,探索内部的规律性;特别是近年来,部分研究生的跨专业、跨学科选题,在学位论文中运用了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观察法等方法。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科研方法、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使研究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问题,寻求多视角去解决问题。特别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大部分论文采用了4.6种的研究方法,改变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博士学位论文运用较单一的逻辑思辨研究方法对课题进行理论层面探讨的状况,提高了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以3~5种研究方法为主,也体现了方法运用的综合化和多样化趋势。总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从运用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到运用综合的方法描述或解释复杂现象,揭示变量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反映了在研究方法运用上的进步。

(2)以主体研究方法为基础,体现方法学的创新。

根据以上统计结果分析,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为主体,其中文献资料法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从论文选题、提出假说到验证假说都离不开一定的文献资料,通常贯穿于科研的全过程。从某种意义而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过程,就是文献资料的搜集、使用和再创造的过程,研究生学位论文要在情报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和创新。另外,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也是研究生选择的主要研究方法,成为学位论文完成的方法学基础。在当今科学研究不断交叉和综合的趋势中,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不断吸收跨学科的知识,把其他学科的前沿理论、先进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学位论文中,从方法学上体现学位论文的创新。还有部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从课题的实际出发,运用了在以前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较少使用的软件工程、预测、生命周期、社会测量、教育人种志、层次分析法、内容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路径分析等研究方法,体现了体育科学研究的新思维,使得学位论文显示出独特的个性。总之,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注重在方法学上的创新,提升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完善体育人文社会学科的方法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3)注重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以提高科学化水平。

近年来,由于科学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发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现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呈现出兼容与统合的趋势[5]。由于体育现象既涉及到广泛的社会领域,又涉及到人文的各个方面,因而体育现象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这给数学方法和统计方法的使用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是当代体育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研究方法提出的更高要求,重视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的定量研究,能较准确用数量来揭示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较精确地描述研究成果与规律。在统计中发现,大部分学位论文运用了数理统计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从简单的数据描述到复杂的统计分析,其中包括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推断I生统计方法的运用,有效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了学位论文的科学性。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基于不同的认识论,因而具有不同的假设和研究范式,它们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事实上,定量研究回答的是“有多少”的问题,定性研究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对于体育社会科学具有不同的向度和贡献,两者相结合是提高学位论文科学化水平的有效手段。但是,有些研究生忽略了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有时为了定量而定量,过分依赖统计分析结果,从而得出了相对肤浅的分析和解释。

(4)重视问卷调查方法,提高学位论文的实证价值。

问卷调查法是具有实证性质,采取定量手段、依据客观验证来认识和说明社会现象的调查研究方式,受到社会科学界学者的青睐,特别在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们也比较普遍使用这一方法。根据统计可知,问卷调查方法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学位论文的主要方法,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对硕士学位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的统计分析发现具有以下特征: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涉及学科有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等,体现问卷调查法运用的广泛性;在运用问卷调查法论文中,有73.5%的论文经过信度、效度检验,可见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的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就抽样方式而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概率抽样以分层抽样为主,样本选择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样本规模而言,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论文样本量一半在300个样本以上,其中主要集中在500。1000个样本之间,符合社会科学研究对样本规模的要求;在问卷数据的统计方面,描述性统计运用最多,还运用了多种推断性统计,体现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提高了学位论文的质量。总之,研究生已经认识到问卷调查法的重要地位,但是在具体运用问卷调查法时,必须深入了解其基本性质,遵循严谨的调查程序,从而有效地利用问卷调查法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提高学位论文的实证价值。

3小结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综合性的学科群,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其他学科知识利用的程度及科研成果价值的大小。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比.新时期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法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为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持。通过对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运用状况的分析,发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生从运用单一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到运用综合的方法描述或解释复杂现象,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形成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学法、逻辑法和系统法的主体方法,不断引入其他学科先进研究方法,从方法学上体现学位论文的创新,显示出其独特的个性,提升了学位论文的质量,对于完善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简单的数据描述到复杂的统计分析,特别是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推断性统计方法的运用,有效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了学位论文的量化水平;科学运用问卷调查法,采取定量的手段、依据客观的验证来认识和说明体育社会现象和人文现象,提高学位论文的实证水平。同时,学位论文中的研究方法运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位论文主要以理性思辨方法为主,忽视了其他有价值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有些研究生自身的科研素质较薄弱,出现了问卷调查方法没有信、效度检验、没有随机选取调查对象以及小样本推断大总体等方法学的具体问题。面对现代科技的挑战,研究生必须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素养,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解决学位论文的实际问题,从而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编辑:邓星华]

作者:方千华 黄汉升

第二篇:社会学视角翻译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模式日渐兴起,“社会翻译学”作为翻译学与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国际学术热点。本文主要介绍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开端以及发展,国内社会学路径的翻译学研究,社会翻译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社会学;翻译研究;社会翻译学

一、社会翻译学研究的开端和发展

1972年,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在哥本哈根第三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上发表了《翻译学的名与实》一文,在这篇文章中,霍尔姆斯不仅构建了翻译学的学科框架,还首次提到了“社会翻译学”一词,也就是当时霍尔姆斯关于当今“社会翻译学”两个英文版本的说法,即socio-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ociology,尽管这两个术语并不统一,但霍姆斯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研究翻译学确实是开创性的。

之后,翻译学经历了“文化转向”,随着图里“描写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以社会学路径的翻译研究“社会翻译学”或者“翻译社会学”在西方很快获得了一大批翻译研究人员的关注,翻译学开始进行“社会转向”,人们开始从更大的视野来关注翻译问题。自1990年以来,来自英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奥地利等一大批翻译工作者开始以布迪厄、拉图尔和卢曼社会学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为基础来进行翻译学研究,翻译学开始进行“社会学”转向。

2005年,国际著名翻译学杂志《译者》开辟专栏,专门探讨了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下的翻译学研究。因为这本杂志的知名度很高,得到了很多翻译研究人员对相关翻译问题的关注。翻译工作者开始打开视角,从社会学路径去研究翻译学问题。

二、国内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

国内对于社会学翻译研究要比西方国家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晚10年左右,但随着社会翻译学的重要性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国内翻译工作者也开始从事对该领域的研究,社会翻译学在国内也取得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十年,国内翻译研究工作者开始从多个角度对社会学路径翻译学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多理论以及实践成果。例如,胡牧(2006),王洪涛(2011),武光军(2008)等研究人员对社会翻译学的理论框架的构建进行研究,包括社会翻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学科性质等问题。也有关注西方的社会学路径翻译学研究。他们研究西方社会翻译学研究概况,以及分析西方社会学常用理论,例如: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国内还有一些翻译研究人员运用布迪厄、拉图尔和卢曼的社会学理论对中国翻译学家,例如严复、林纾和马君武,以及美国和英国的著名汉学家蓝诗玲和葛浩文等人的翻译作品和翻译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解读。

三、社会学路径翻译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翻译学的不断发展,翻译研究人员遇到了许多妨碍社会翻译学发展的问题,例如,社会翻译学应该采用什么学科称谓,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

(一)学科称谓

霍姆斯(James Holmes)在《翻译学的名与实》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关于当今“社会翻译学”两个英文版本的说法,即socio-translation studies和translation sociology,某些程度导致了西方翻译研究人员的学科术语使用不统一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翻译学研究理论书籍中,有的研究人员偏爱使用“翻译社会学”,例如沃尔夫、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等翻译工作者在所著文集中使用了sociology of translation,而另一些人员使用的是“社会翻译学”这种表达,例如甘比尔(Yves Gambier)、斯密奥尼使用的是socio-translation studies这种表达。

在国内,也出现了术语使用不统一的情况,有一些学者喜欢使用“社会翻译学”这种学科名称,例如胡牧(2006)、赵巍(2013)、宋安妮(2014),而国内其他的一些翻译研究人员较常在其研究中使用“翻译社会学”这种表达。

对于学科命名的分歧,张汨(2017)在《翻译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米凯拉·沃尔夫教授访谈及启示》中有向沃尔夫教授本人亲自询问这个问题,沃尔夫教授也有给出一些解答。她认为:在社會翻译学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术语被创造出来对学科进行命名,她并不反对其中任何一个,因为这些表达都是翻译学研究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优劣之分。她认为目前使用比较广泛,认可度最高的是sociology of translation这个表达,因为它指代的是在社会学视角下对翻译行为进行探索的研究。

虽然“社会翻译学”和“翻译社会学”作为翻译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在学科命名上非常相似,但其理论框架,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却明显不同。从命名方式来看,前者归根到底是翻译学的研究,它研究社会是为了研究翻译学,而后者是对社会学的研究,它研究翻译是为了对社会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二)研究对象

社会翻译学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去认识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因此社会翻译的研究对象是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其中,有些翻译活动本省就带有社会属性,这就使得社会翻译学中的社会学属性得以保持和不断延伸,让社会翻译学这门拥有源源不断的活力。社会翻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应该放在社会因素对译者,翻译作品,翻译现象和翻译活动的影响上,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宗教因素,政策制定等对译本的选择,翻译机构的经营模式,翻译策略的选择,译本的质量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对于社会翻译学这一门新兴学科而言,拥有自己的独特且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其学科创造以及发展尤为重要。根据沃尔夫教授,在翻译的社会学研究中,研究的核心必须是将翻译行为视作社会实践等相关问题,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应该结合社会学和文化学研究的方法论(张汨,2017)。

据此,作为一门社会学和翻译学的交叉学科,社会翻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来自社会学,翻译学,文学,综合科学,横断科学等各种学科中的常用研究方法。最主要的是要来自于翻译学和其研究视角的翻译学。此外,还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重要社会学思想,例如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理论,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翻译学的学科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傅敬民.社会学视角的翻译研究:问题与前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6):101-111.

[2]王洪涛.建构“社会翻译学”:名与实的辨析[J].中国翻译,2011,32(01):14-18.

[3]武光军.翻译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01):75-82.

[4]赵巍.关于“社会翻译学”的再思考[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01):109-112.

[5]张汨,米凯拉·沃尔夫.翻译研究中的“社会学转向”——米凯拉·沃尔夫教授访谈及启示[J].东方翻译,2017(06):46-52.

作者:冯白羽

第三篇:海洋社会学研究亟待加强

摘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世纪”呼唤海洋社会学。海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很广,概括起来主要有海洋社区研究;海洋群体和组织研究;人类海洋活动与生活方式研究、海洋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冲突与控制研究;海洋社会变迁、城市化与现代化研究;海洋观与海洋意识研究;海洋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海洋民俗研究;海洋政治研究;海洋政策研究等。

关键词:海洋社会学;海洋社会问题;研究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世纪”呼唤海洋社会学,在海洋科学体系已经洋洋大观的今天,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尤其是海洋社会学,人们不仅对海洋社会学感到陌生、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而且其学科体系也还处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海洋经济和问题多多的海洋社会,海洋社会学的研究亟待加强。

海洋社会学是新兴起的一门应用性社会学学科,以海洋社会为研究对象。海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海洋、海岸带、岛礁形成的区域性人群共同体。海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括人海关系和人海互动、涉海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互动。以这种关系和互动为基础形成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在内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海洋社会。

1.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是应对海洋世纪的需要。人们说,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大。面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海洋的确是“人类未来的希望”。由于人口向海洋地区集聚,经济增长点向海洋产业转移,人类的海上活动越来越多,丰富多彩的海洋社会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加以研究。通过研究认识海洋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揭示海洋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制约因素,预测海洋社会发展的前景。为人类自觉进行海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2.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是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构建和谐海洋社会的需要。中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沿海大国。由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海洋的依赖性,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实施海洋开发”已写入十六大报告,国务院《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逐步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目标,将海洋经济视为中国经济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立法、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管理等措施也相继出台。从1996年的《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到1998年的《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再到2003年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表明国家对发展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十一五规划”强调“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发展”,2006年还启动了旨在摸清中国近海“家底”的“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发布《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当前,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人们提出了和谐海洋的概念,研究经济发展、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问题,并且从海洋社会切入展开讨论,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见解。海洋社会概念的提出,和谐海洋建设,以及海洋世纪的大背景,呼唤一门新的社会科学学科——海洋社会学的出现。作为一门应用社会学学科,海洋社会学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独特的作用。

3.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解决海洋社会问题的需要。在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地从陆地向海洋转移。相应地,与海洋有关的社会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理工科范畴的海洋、生物、水产、环境等学科,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管理、历史、社会等多个领域,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多学科交叉特别是文理交叉研究,特别需要从海洋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视角开展研究。海洋经济的迅速增长,带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海洋资源、环境、人口、管理等领域的问题也会凸出来,在诸如海洋社区、海洋社会群体与组织、涉海人群的生存和生计、海洋社会问题与海洋社会政策、海洋社会变迁与城市化现代化等领域,海洋社会学大有用武之地,由于独特的视角、理论和方法而具有不可替代性。

4.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是海洋科学发展的需要。如众所知,人类对海洋的研究堪称由来已久,20世纪70 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关心海洋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文学者在各自的学科框架下思考同海洋相关的各种问题。一些国家不仅陆续出版或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海洋学史、海洋研究史(海洋科学史)、海洋经济学、海洋文化学 、海洋管理学(海洋环境管理学、海洋行政管理学、海洋工程管理学)、海洋政治地理学等学科的著作和论文,而且许多学者还积极倡导创建海洋社会经济史、海洋社会学、海洋法学、海洋文献学、海洋情报学、海洋教育学等一系列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属性的交叉分支学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传统上一直隶属于自然科学的海洋科学开始向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迁移,逐渐地具备了演进成为一个介于数学、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学科门类的基本条件。在文明进步、科技发达的今天,海洋科学领域已经形成蔚为可观的学科群(如表1所示)。

海洋科学领域,大量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和成果,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明显偏弱。在海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海洋社会学的研究更是弱中之弱。在已有的海洋社会学研究中,又多是民俗学和历史考据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诸如郑和研究、妈祖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蛋民研究等。说到海洋社会学,人们不仅感到陌生,而且也没有引起必要的重视。2000年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对海洋社会的研究很不充分,基本上可说是空白的。海洋社会的利益冲突已经逐渐显现,不可小视。应该大力鼓励和推动这方面的研究,为海洋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服务(杨国桢)。时至今日,从整体上研究海洋社会学的学者仍寥若晨星,论文不到十篇,学科体系建构的设想只是初步的、还处在研究和探索过程中。这与海洋世纪的海洋开发热潮和越来越多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海洋社会问题形成强烈的反差。表明海洋社会学的研究亟待加强。

海洋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很广,概括起来主要有海洋社区研究;海洋群体和组织研究;人类海洋活动与生活方式研究、海洋社会问题研究;社会冲突与控制研究;海洋社会变迁、城市化与现代化研究;海洋观与海洋意识研究;海洋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海洋民俗研究;海洋政治研究;海洋政策研究等。

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就海洋社会学学科体系提出如下构想:(1)海洋社会与海洋社会学;(2)海洋社区;(3)海洋群体及组织;(4)海洋社会活动;(5)海洋社会交往与社会互动;(6)海洋社会问题、社会冲突与控制;(7)海洋社会变迁;(8)海洋文化;(9)海洋政治社会;(10)海洋宗教和民间信仰;(11)海洋民俗;(12)海洋生态;(13)海洋人口;(14)海洋政策;(15)海洋社会、海洋社会学前瞻。

参考文献:

[1]王续琨,庞玉珍.海洋科学的学科结构和发展对策[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责任编辑 王晓燕]

作者:张开城

上一篇:建筑学研究生论文下一篇:建筑专业中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