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与文艺社会学意义

摘要:基于写作“技术”、创作,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的“艺术生产理论”,敞开了现代技术社会文学艺术生产的文艺社会学新领域。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诉求下,艺术生产理论对当代社会的艺术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其现实意义再次彰显。艺术生产论并不是本雅明首创,他汲取了马克思生产论的重要思想,从而发展出自身独特的理论观点。本雅明从技术发展与艺术生产的多种关系中强调技术对艺术生产的决定性影响,因而确立了他独特艺术生产理论。基于消费主义和工业文化的社会背景,面对现代艺术和大众文化的发展现状,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被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也体现了独特的艺术和人文价值取向,对中国社会的艺术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颇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雅明一直秉持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且保持客观、严谨的研究态度,他从研究对象的内在本质特性出发,由认知世界的方式找寻世界存在的方式。这种研究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同时对加深认识文艺社会学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及文艺社会学意义进行理论溯源、形成发展、批判意义和社会实践等四个方面,探究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文艺社会学意义。首先,对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溯源。马克思生产理论对本雅明艺术理论的产生影响重大,本雅明艺术理论的建立是基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规律,将艺术生产放置于社会生产大环境中,总结出资本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同时将马克思异化理论融入艺术生产中,并结合当时所处时代背景,从社会、政治两方面考量它对艺术生产的影响,从而为研究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具体内容做好准备。其次,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形成及发展。在本雅明强调技术决定性的理论基础上,从机械复制技术出现到科技不断发展产生的摄影技术再到新的艺术形式——电影的产生,通过梳理一系列由科技引发的技术更新,同时参照其著名艺术理论著作《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并对其深入解读后,形成对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阐释。在传统、现代到大众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探究艺术发展,从技术因素对不同艺术时期带来的影响中总结技术发展与艺术生产的关系。再次,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批判意义。将本雅明艺术批判放置于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中,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出该学派两种对立的批判理论——肯定性批判与否定性批判。两种批判理论所代表的两种批判性话语,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增添了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对两种话语的分别阐释,对不同批判理论代表人物的对比分析,同时对比两种批判的美学意义,从而看到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独特存在,最终彰显出本雅明艺术批判理论的现代性救赎意义。最后,本雅明艺术生产的中国社会文化实践。从艺术生产的消费主义、文化衰退和审美遮蔽中对中国当代艺术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将现代实践投射到文艺社会学的研究发展中,从文艺社会学理论角度展开对艺术实践的指导。通过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对现代艺术生产方向、艺术生产品质和审美接受提出现实性建议,为中国当代社会艺术生产和文化建设做出引领方向、提升质量以及培养审美接受等措施,从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和消费社会中,形成健康的文化发展形态,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为文艺社会学的研究指引现实方向,为引领学科建设方向做出科学性、前瞻性保障。以文艺社会学发展和现代文化建设为出发点,深入探究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意义,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对艺术生产的批判和救赎,为实现艺术生产和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现实而必要的理论保证。

关键词:瓦尔特·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文艺社会学

学科专业:文艺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的奠基

一、艺术生产理论的内核

二、异化理论的价值批判

第二节 本雅明艺术生产理论形成新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政治背景

第二章 艺术生产中的“技”“艺”探析

第一节 艺术:从传统走向大众

一、传统艺术生产

二、现代艺术生产

三、大众艺术生产

第二节 技术:从复制走向生产

一、机械复制

二、摄影与电影

三、艺术生产

第三节 技术发展与艺术生产

一、技术更新与艺术变革

二、技术理性与艺术生产

三、技术控制与艺术自律

第三章 本雅明艺术生产的现代性批判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之分野

一、否定性话语

二、肯定性话语

三、本雅明与阿多诺之辩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意义

一、现代性批判

二、革命性救赎

第四章 艺术生产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当代艺术实践的批判性思考

一、消费主义

二、文化衰退

三、审美遮蔽

第二节 艺术生产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辩证消费引导艺术生产方向

二、文化救赎提升艺术生产品质

三、美学思想培养艺术审美接受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初中英语创新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研究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