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质教育为本探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

2022-09-12

1 素质教育与高职教育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行动指南。素质教育所讲的能力, 除过去所讲的体力和智力外, 还包括非智力因素, 如情感力、意志力、信念力、道德力, 以及想象力、洞察力等。爱因斯坦说过, 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加重要, 智力上的成就, 很大程度上依赖性格上的伟大。素质内含着知识和能力, 但知识、能力不等同于素质。素质教育是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从知识教育观到能力教育观, 再到素质教育观, 是教育观念的重大进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也指出, “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见, 高职教育应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

2 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的联系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 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70世纪20年代德国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 并把它归纳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用人单位对其计算机不同层次人才及其所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国家对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 部分企业并不回避在培养问题, 但更希望有效降低在培养成本。目前计算机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抗挫折的能力弱;人生价值取向及对未来的规划不成熟;团队协作的意识及时间动手能力差。由此看出, 能力与技术的应用从根本上有赖于素质的提高。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来正确理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每个关键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我们会发现, 这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 而且是统一的。

3 人才培养模式改进

3.1 课程体系改进——以应用能力为价值取向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为导向, 国家教委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也指出, “教学内容主要是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 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确定, 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 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结合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 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 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 进行模块化设置, 对能力进行分解培训, 通过集中化、专业化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注重对学科的延伸和推广, 使学生具备在不同职业阶段能够继续学习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创新——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我国高职计算机教育, 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模式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这种重理论的方式, 并不适合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使课堂教学显得空洞、呆板, 不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以及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导地位, 而教师为辅助地位。教师讲授必要的知识点后, 选择能反映知识点的典型实例操作, 剩余时间由学生自主操作, 然后在练习相关的类型实例, 让学生有更充分的参与, 操作过程教师只提供简单的提示, 学生把整个操作的过程进行记录,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学生能够发现学习内容中的问题, 并分析问题, 最终解决问题, 对于结果的正确性不予考虑, 关键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把学生的结论与教材内容相结合, 给出正确的操作结果, 实现教学目标。

3.3 德育教育引入——以非专业素质能力为导向

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指出, “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 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做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德育答辩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核, 是每学期学生综合情况的全面回顾和总结。

3.4 教学质量评价——以岗位能力为标准

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是以“能力本位”为本, 否定试卷定终身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所学课程进行考核是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所采取的一种必要手段。如何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 采用什么样的检测方式, 这是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对计算机专业, 更应努力去探索和改革, 要在学生身上体现真正的职业技能特色, 我们的考试要面向市场, 面向职业岗位。用具体的岗位能力来检测学生, 缩小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 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现实岗位所需和教学大纲中的实际要求, 将能力测试分为两部份: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测试主要包括计算机的一些常规操作, 比如, 系统软硬件应用能力的测试等, 这部分技能是其它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要求掌握的, 只是难度要求要低得多。而专业技能的测试就不一样, 除了通过国家职能鉴定机构考试, 现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已经把计算机的岗位分得很细, 具体分为12个大类共30多个具体的岗位, 针对每一个岗位都制定了相应指标体系, 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测试后, 走到相应的岗位, 才能成为具体岗位的技术能手。这样的体系有利于学生重视平时锻炼、积极主动的学习, 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的责任感。

总之, 我们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目标, 按照素质教育观, 围绕培养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来改革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 发挥高职教育在全民素质与加强民族创新能力中的作用。

摘要:以素质教育在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为基础, 围绕人才需求机制, 探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方式。

关键词: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进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关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的思考[J].考试周刊.

[2] 龙卫兵, 吴蜀湘.从非专业素质缺失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J].

[3] 胡炜, 钟卫连.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分析与对策[J].福建电脑.

上一篇:浅谈大型泵站的管理下一篇:大学声乐教学双方的信任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