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022-07-02

第一篇: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件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高职专业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专业建设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建设,为了加快专业建设步代,推进我校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全面提高我校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形成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以适应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要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建设的核心,以培养出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3、专业建设要全面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

4、专业建设采取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高职特色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校教学改革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学校重点支持与普遍加大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建设,切实突出优势和特色专业。对个别专业重新进行调整,使其与学校的总体发展和布局相适应。

5、强化各系部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二、组织机构

1、专业建设是一项探索性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为加强领导,有效协调,学校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统筹该项工作,各系部设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实施。

2、专业建设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学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长和有关专家组成;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由系部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副主任任副组长,其成员由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4-6人组成。

3、党校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对学校重点专业建设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专业建设目标和专业建设近、中、远期目标规划,并分解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制定或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社会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调整,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调整专业课程体系。

(2)努力创造条件,逐步抓落实,不断探索科学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模式。

(3)对专业建设文件(档案)材料进行建档管理。

(4)组织专家对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系部专业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

(2)负责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的规划,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建设方案。

(3)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及时完善。

三、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方案

1、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优化专业结构和提高专业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加强专业建设。 (2)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口,以专业课程群建设为核心,以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建设为保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与党校整体专业建设与发展及学校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相结合。

(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坚持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专业整体现划、改造、发展的基础上有重点的建设。

2、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目标:

(1)在我校高职现有重点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7年和2008年分别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列为我校重点发展专业。

(2)通过重点发展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校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的竞争力。

3、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标准

重点发展专业是指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教学基础条件好、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

(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建设单位师资队伍满足教学要求,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2)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3)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4)学术水平较高,学生创新能力强,教学质量高; (5)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4、重点发展专业建设内容:

(1)能够提高专业水平的教改项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重点教材的建设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能纳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计划,最终能够达到校级以上精品课程标准。

重点教材的建设:能纳入校重点教材建设计划,最终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材奖。

教学方法与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取得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2)引进高水平原版教材和自编学生参考学习材料;

(3)开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或实验基地; (5)承担结合专业建设的科学和教学研究,组织高水平学术讲座; (6)课堂教学设备购置; (7)其他项目。

5、重点发展专业建设的管理

(1)凡重点发展的专业,除正常的教学投入外,学校每年拨付一定经费,主要用于该专业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相关研究费用。

(2)重点发展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每年学校将组织专家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如发现该专业建设与改革进展缓慢,学校将予以警告,或取消重点专业建设资格。

(3)被已确定为重点专业的专业,学校将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将限期整改,整改仍不达标的中止项目建设。

四、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1、标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原则:

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不断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新办专业建设的基础上,遴选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重点加以培育和建设,逐步建成品牌和特色专业,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推动我校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2、标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目标:

(1)在我校高职现有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在200

7、200

8、2009和2010年分别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与维护)专业、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较强示范性的专业。

(2)按照“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的要求,开展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使示范性(品牌)专业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我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3、示范性(品牌)专业建设标准:

第二篇: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教学论坛』『加入时间』:2005-5-26 16:29:06『访问量』:2059 相关

新闻

陈 彦凌 云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8)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挖掘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探索出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只有培养出素质过硬、市场需求、企业满意的高级技术人才,才能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是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面向市场,适应竞争,是高职教育的重要问题。因此,办出高职特色,研究与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高职人才,成为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与难点。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发展空间巨增,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规模迅速扩大,办学模式逐步趋向多元化,但人才培养模式至今尚未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这既严重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积极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势在必行。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主体是高等职业教育,因为我国目前大量缺乏的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高级技术人才。根据劳动就业培训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2001年对全国2084个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初步分析,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在企业人才结构中所占比例仍然最高,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1]。而目前全国高级技工人数只占到工人总数的

5-6%,我国高级技术工人还大量缺乏。我国高职院校应如何培养出高级技工?高职院校现行实施的课程设置、管理模式、实验室设备等等又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求的高级技工?这些都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现行人才培养体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难以保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类型比较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而绝大部分来自普通高中。这几年高等院校一再扩招,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生录取线一降再降,几乎已经是无线可以控制。生源的素质下降,但教学质量不能下降,从而提高了教育成本,增加了教育难度。

2、过于强调“做事”教育

高职教育不仅是“做事”教育,目前来说更应该是“做人”教育。由于受传统“就业至上”价值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学习人文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状况。原有的高职课程体系过于强调 “专业对口”,强调“做事”教育,强调学生对科学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忽视对学生“做人”教育、合作精神以及与人共事的能力的培养;追求所学课程的完整性,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合与融会贯通,学生学到的往往只是一门门具体课程知识的堆砌,不会举一反三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2],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单

一、知识面狭窄的状况,缺乏为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服务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3、高职特色没有体现

高等职业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所以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办出高职特色。然而许多高职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管理方式甚至在教材使用上较多地沿袭了本科教育或是以往中专教育的模式,没有很好的理解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与实践上对学生的要求,强调课程本位忽视能力本位,素质教育抓得不力,使高职教育发展成了“本科压缩型”或者“中专增补型教育”,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把“专升本”作为选择来高职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专业设置的特色也不明显,许多地方性高职院校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扩大办学规模,专业设置纷纷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大而全、小而全;课程设置重复率高,造成了高职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而不是一个教育层次,它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践环节等方面应该都有自己的要求与特色。要真正与普通高等教育齐头并进,高职院校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的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3]。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浅析

中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既要为就业做准备,也要为其终身发展做准备,为其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准备。

1、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是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首先必须加强诚信教育,使高职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合作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高职不能培养“工具化”的人,盲目追求工厂的“模具”效应,这样不仅压抑学生的创造性与智能发展,而且也将造成社会生机与活力的缺乏,经济活动竞争力的丧失。

2、知识扎实:当前很多人认为职业教育不必上文化课,要充分强调技术

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实际上对于高职人才来说,具备中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级型岗位的需要,也是实现知识迁移、进一步学习和将来岗位转换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出现了更多的渗透与融合,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的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为将来转换岗位做准备。

3、能力全面: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这里讲的“能力”不仅仅是操作技能(Ability),而是一种职业能力(Competence),它不仅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还包括任何行业都必须的基本能力,这些是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综合素质。

三、抓观念、抓改革、抓条件、抓特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四个根本环节

1、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高职院校实现培养目标的先导

首先要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方针、政策,学习先进高职院校的改革经验,端正办学方向、明确办学思想、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市场需求、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人才。同时要掌握学生的个性发展方向,现代社会中人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职业的发展,选定合适的职业方向,通过职业的发展来达到促进个人的发展的目的。高职院校应该为不同类型的个体提供发展的选择性,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定职业方向,这样才有利于扬其所长,避其所短。高职院校中存在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的情况,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当初只是为了考上大学成为科学家,并未过多的考虑兴趣爱好与就业成为技师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平平的现象。因此新时期必须遵循人文主义原则,采用多元智力理论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使学生的学习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提高学生的信心,为他们个性化学习创造更大的空间。高职院校必须十分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引导教师在观念上逐渐消除“师道尊严”的思想,确立尊重学生、主动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学生与教师真正实现学习互动、教学相长,从根本上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方式。

2、加强专业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

高职院校必须搞好专业建设,这是关系到培养出的人才有用与否的关键。必须加强经济技术发展趋势对劳动力市场需求规律的研究,做好市场调研,搞好人才需求预测,使专业设置尽可能符合市场的需求。因为如果专业不对口,毕业生不能“适销对路”,那么即使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损失和人才的浪费,所以势必弄清楚各专业的发展前途,力求做到以需定产、人才供需对路。同时要做到“厚基础,宽口径”,以便在强调对口就业的同时,解决可能出现的相对对口就业和职业迁移。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课程模式要从学科结构转变为工作活

动结构,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构建适应用人单位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实现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提高;重视自身教材建设,能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教材,尽量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教材;教学内容要反映当前社会技术先进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有创新特色。教学模式要从照本宣科到活动管理,在教学方法上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突出训练性,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接触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

3、提高高职院校软硬件设施条件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力保证

培养模式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师具有“双师”资格是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课教师的一项特殊要求,“双师型”教师是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集于一身的教师[4],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应加大教师队伍能力建设,使之既具备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又具有必要的现场生产及管理经验;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师聘任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竞争意识;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或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实现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互动;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使实践教学环节更加富有成效。高等职业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要靠先进的教学手段,因此在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广泛运用实物、现场等直观教学手段的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实施电化教学。

4、充分挖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生命线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有别于普通教育的一类教育,要提高自身的质量,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

采用学研产训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产业、培训、科研部门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是当今世界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一方面学校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毕业生,为企业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难题;企业也向学校提出人才培养的要求,给学校提供实训场地,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实地保障。另一方面,社会企业、行业部门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有利于学校依据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这也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的充分表现。校企合作、教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理所当然应当承担科研成果转化的职能。高职院校同企业共同进行科技开发,在企业中实现成果转化,同时将技术前沿知识及时反映到教学当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研产训结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不仅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应具备从事某个职业或技术领域实际工作所要求的能力和资格,因而高职教育应强调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调动学生参加鉴定和获取与本专业相近劳动岗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针对高职学生去向基层化的特点,开展对学生创业和就业的指导,使学生清楚地把握自我定位与社会需求,增加就业

信心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使人才能够尽其所能;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我国的合资企业与中小企业还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高职毕业生若能放开眼光,不因为目前的收入和眼前的利益,在这些企业从基层做起,一样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要求,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更新,这既是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挑战,也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程方平.中国教育问题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11

[2]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3]冯晓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J].教育发展研究,2002.9

[4]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学[M].红旗出版社,2003

第三篇: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

一、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现存的问题1.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一般来说,我国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包含三个部分,其中美术基础课程和理工知识课程都被安排在大一及大二两个学期的课程中,而到大三才安排专业设计类的相关课程。如果高职类院校沿袭采用同本科院校一样的分段式课程体系设计,那么高职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先从学制来看,高职院校大都只有三年的学制,所以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如此细化的工业设计教学课程,再从工业设计专业的本质来看,分段式的课程体系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往往不能凸显出工业设计这门学科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紧密结合,从而也就不能实现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塑造。

2.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授课方式不切实。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国内本科院校大有不同,一味地对工业设计理论知识进行专注和深层次的探究并不能够完全适应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过程中往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工业设计的专业素养。但事实上,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仍然以一贯的理论讲学授课方式为主,这种授课方式既可能使学生丧失对专业学习的热情,也更容易造成工业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脱节状态。

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充足。在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及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但现实中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却有很大程度上的欠缺,而高校内已有的专业课教师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应用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教学能力及经验。所以,专业师资力量不充足的因素会影响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我国的整个教育体系当中,高职教育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对高素质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我国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革新和进步,现今国内高职院校也把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的工业设计理论知识和设计思维,并能将理论结合实践应用于工业设计开发行业中的工业设计人才作为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育及教学的终极目标。

三、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究

1.完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

为了实现我国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与进步,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标准课程体系,因为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安排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关系到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在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安排上应该把专业课程划分成五个部分,其中第一个部分是包含工业设计设计史和基本概论、人机工程学、工业设计方法等科目的工业设计理论相关课程;第二个部分就是包含设计素描、设计表现方法以及设计造型方法等科目的工业设计造型相关课程;第三个部分的工业设计工程相关课程则主要包括产品模型设计及制造和机械设计工程等科目;此外,还有第四个工业设计表达相关课程的部分和第五个计算机辅助设计相关课程的部分。通过这五个部分的课程的安排和设置,可以很好地将工业设计专业的所有教学内容紧密衔接,建成一套完善的工业设计标准课程体系。

2.提高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我国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过程中,培养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关于工业设计人才专业素养的培养和塑造,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的培养,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良好的作画能力和模型制作技术、基本绘图软件的掌握、三维造型软件的基础操作、设计时间的准确把握以及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是必须具备的一些技能。另一方面,学生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尤为关键,如果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没有锻造出自己独立的、创新的设计思维,那么学生在进入工业设计市场后也不会有更好的就业及发展前景。综合上述,通过高职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职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不仅仅决定着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作者:姜玉学 陈思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采取“一二三”培养模式,即确立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的一条教学主线,构建“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与“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两个教学体系,实施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与学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可以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职通信人才。

关键词:高职高专;通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

高职教育作为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构建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征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三网合一的脚步加快,技术方面正在向软交换、下一代互联网NGI、3G和后3G、智能光网络和宽带接入共同构成的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发展,通信企业的经营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目标

利用各种有效途径,充分了解和研究六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卫通)及一些依托基础电信运营商的增值电信服务商与支撑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了通信类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通信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通信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是既掌握通信技术知识,又懂市场营销,能进行通信设备维护管理、设备营销管理、通信工程施工的复合型营销人才。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后,我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三加强一紧跟”(即加强英语教学,加强计算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紧跟通信技术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按照为邮电通信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构建了“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科学地安排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使学生从入学就接触专业,专业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不断线,形成“实践——理论——实践”螺旋式推进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一”是确立一条教学主线。即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

“二”是构建两个教学体系。即“基础平台﹢专业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专业人才培养的框架。通过课程的模块化与综合化、课程的整合与重组,优化课程内容,弱化课程的学科性,强化课程的针对性、应用性、实践性,突出高职特色。从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出发,以应用为主旨,以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形成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融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是实施三个结合。即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产与学相结合。实施“三个结合”是培养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产与学相结合就是学校与企业结成伙伴关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权利与义务对等、互惠双赢的合作运行机制。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制定、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提供两种学习环境(学校与企业)、两类教师(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两种课堂(教室、实验室与生产现场),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可及时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信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相结合就是通过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和进行相关的课内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制定具有较强岗位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在深入通信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确通信类专业学生就业针对的岗位群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配、测试、维护以及线路和杆塔工程的施工、安装、建设等一线岗位。通过对职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与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确定通信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将职业能力分解为综合能力、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将知识分解为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强调计算机、英语、专业技术等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围绕岗位关键能力组织教学,构建以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根据教学计划确定相应的课程,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综合素质分析与培养见图1,专业素质分析与培养见图2。“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建立基本做法是:在前两个学期,通信类专业所有学生学同样的课程(基础平台),完成基础共同课和专业共同课的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分专业完成专业方向(专业模块)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基础平台+专业模块”课程体系。

1.搭好“基础平台”,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礼仪》等必修课程和《书法艺术》、《文学欣赏》等人文素质类选修课程,举办《健美操》、《诗歌欣赏》等讲座以及开展书画比赛、朗诵比赛等课外活动搭建“基础平台”。在“基础平台”类课程的教学中,创新方法,注重素质培养。在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中提出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德育环境的有机结合,整合德育资源,建立一体化德育网络的理念与具体构想,并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环节,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和训练学生综合分析与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2.重视“专业模块”,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一方面加大“专业模块”课程建设力度。一是根据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电信企业转型需要,开发新课程,如根据ADSL的安装与维护的需要,开发新课程《ADSL技术》。二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如分别在《现代通信网》课程中增加软交换的新内容,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增加IPV6的有关内容,在《现代交换技术》课程中增加固网智能化改造的有关内容,使专业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实际,更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三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课程建设,注重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如已将《光纤通信原理》、《通信电缆线路》和《通信英语》等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将《数字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此外不断开发企业急需的培训课程,在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的同时,组织毕业班学生进行培训,学习《号码百事通》、《商务领航》等课程。另一方面在“专业模块”课程的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注重能力锻炼。如在《现代通信网》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完成《×××通信网络系统设计方案》,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着重强调知识性、模拟性和参与性。将学生分成几个项目小组,每组设项目经理1名,技术总监1名,工程师若干名。项目经理以自荐形式产生,任职条件是能组建一支10人左右的团队;技术总监由项目经理任命,负责方案的架构设计、进度监测等;组员由技术总监根据能力和特长分工,分别承担子系统的设计、资料收集、方案文本打印等工作。同时成立一个10人评审小组模拟实际评标,负责答辩工作并评出各组的成绩和名次。实践活动模拟了实际的工作环节,达到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作能力的实训目的,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竞争力。

“仿真﹢全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仿真﹢全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三个训练(课程单项训练、专业综合训练、职业素质训练)、五个环节(课程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或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构成的。

1.实习实训的内容逐年递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实训安排上“年年有实习,期期有实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有机结合。第一学期安排入学教育、军训与认识实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职业意识。以后每学期集中安排为期2~3周的实习实训,让学生完成相关的实训操作,了解和掌握今后就业的岗位群的技能要求,树立知识与技能的感性认识。暑假安排社会实践活

动,重在培养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适应社会的能力。第六学期安排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训方案的设计形式多样。根据不同的课程平台及实训阶段,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训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一是实施单项实训,如在物理课单项实训中开设设计性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按照课题的要求,根据相关原理设计实验方案、选用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全过程。在《电工与电子》课程实训周,按照规定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电路板的设计、制作、测试等工作,最后进行课题鉴定。二是开展校内综合实训。按照教学计划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要求,在校内实训基地熟悉通信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完成通信网中交换、接入、传输等各个岗位的操作训练。三是完成阶段性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到通信企业进行社会实践,进一步了解不同岗位的基本要求,加深对未来就业岗位群的认识。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通信企业顶岗实习,要求学生带着课题到企业实践锻炼,在企业实训教师或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能力。

“一二三”高职通信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

“一二三”通信类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已显现成效。一是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二是毕业生成为深受通信行业与企业欢迎的“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高技能人才。我院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统计表明,80%以上的毕业生都在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增值电信运营企业实现了就业。我院2005届毕业生被选聘到四川通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在参加华为设备认证工程师考核时,成绩列前8名的均为通信类专业的学生。

第五篇: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作者:刘秋月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2期

摘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已马为高职高专教育及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本文对我国会计教育的现代 进行分析,结合同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特点,提出构建会计专业“三四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及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各种食物英文名称下一篇:工作中的自我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