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档案管理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业务档案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保险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全面反映了参保人员履行社保缴费义务、享受养老待遇的最原始最真实记录,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条件。

第一篇:业务档案管理论文

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显重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保业务; 档案管理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敦化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敦化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敦化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敦化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敦化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敦化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档案局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敦化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

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敦化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统一规范整档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敦化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好社保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敦化市社保所组织各县(市、区)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档案专业知识。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辅导。走出去,就是组织各县社保档案员到典型示范单位取经,通过现场观摩提高其感性认识;请进来,就是邀请市、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针对社保业务档案的具体情况,手把手地从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敦化市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与流程,还拓展业务档案收集渠道,改善了业务档案保管条件,丰富业务档案门类和数量,抢救了一大批受损业务档案,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基本实现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作者:张茂斌

第二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社会保险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保险管理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它全面反映了参保人员履行社保缴费义务、享受养老待遇的最原始最真实记录,是实现为参保个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参保人数越来越多,社保经办机构的业务量和档案数量也越来越大,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管理,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已成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概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五险”业务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记录的总和,它真实地记录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事社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过程。实践工作中,社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管理内容,也主要包括社保经办部门所从事的“五险”业务。其主要特点有下述“五性”:

一是广泛性。随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我国参与社会保险的对象已从城镇职工延伸拓展到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并最终惠及到社会所有成员。而每个人在办理社会保险时都会形成社保业务档案。社保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保业务档案的广泛性。

二是动态性。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险后,社保档案都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险种的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人员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应变化,这些情况都要在其社保档案中形成相应的记录。这种动态变化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性。

三是权益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参保对象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明显的权益性。

四是规范性。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来办理的,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统一缴付费标准、统一的表册,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五是共存性。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社保经办机构通过社保业务信息系统随时掌握参保对象的各种情况和动态信息,完成各类报表生成和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社保经办机构领导“重业务经办,轻档案管理”现象较为突出,总认为档案工作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增形象、创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社保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相当部份社保经办机构没有健全职责明晰的档案工作机制。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分散保管于各个部门,形成多头管理等问题,且管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

(三)管理手段滞后。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实际工作来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能专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且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熟悉,日常档案收集整理意识比较薄弱,存在该归档的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甚至丢失等情况,没有按《规定》要求及时规范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归档质量。

(四)设施不够完善。受经费与场地等条件限制,许多社保经办机构无法配备专用的档案室,导致“七防”(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措施跟不上,时间一久,不仅造成业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也影响了社保业务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契机,加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三)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构成了社保业务档案。这些档案材料关系到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与待遇享受,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險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本着既方便归档管理,又方便检索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严格分类方法,合理划定保管期限,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真实、准确、科学、完整和规范,实现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最终目的。

(四)夯实基础,完善设施。要把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和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全局之中统筹考虑和安排。通过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相关综合管理部门的支持,着力解决档案库房、基础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逐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五)开发利用,信息共享。在管理好社保业务档案和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依法为各参保单位、参保群众提供档案资料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这就要求社会保险档案的保管必须集中统一和系统化,以满足参保人员、相关民生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自身对社会保险档案系统利用的需求。因此,要在规范管理社会保险档案的基础上,全力整合社会保险档案资源,努力构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综合利用平台,以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保险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为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障档案信息中心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松溪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作者:施小兰

第三篇:台湾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

2007年初,美国次级房贷风暴刮起。2008年第二季度,全球资本市场惶惶不安,美国准官方房贷机构房利美与房地美发生财务危机,“二房风暴”在官方接管下平息。同一时间,印地麦克银行也被美国政府接管,这是自1984年以来,美国本土所发生的最大一起银行倒闭事件。2007年1月,股价曾经高达170美元的贝尔斯登投资银行,14个月之后的2008年3月,以每股仅2美元的低价,遭购并而贱卖给摩根大通。2008年9月,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宣布破产;素来有“美国珍贵资产”、“等同美国价值”美誉的美国国际集团,因为筹资不利而主动向美国国会求援获准。于投资银行与私人银行领域经营逾百年的美林证券,也于2008年9月被美国银行收购,国际大型投资银行生态一夕丕变,欧美几家金融机构,因为连锁性的流动性资金不足而告急,冰岛与阿根廷政府也传出濒临财务危机,国际金融环境起了很大的变化,金融海啸剎时之间波及了全球,甚至形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紧接着,曾经富可敌国的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花旗银行,营运至今已将近200年,总资产近2万亿美元,竟也于2008年11月面临财务窘迫:11月20日当天股价重挫26%,市值于三天之间缩水了三分之一,而2008年全年,花旗银行股价跌幅超过了80%。百年一见的金融海啸冲击之下,就金融服务产业而言,习于高杠杆营运且一向位居结构性与衍生性商品最上游的投资银行首当其冲,以信用为营运基础的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值此信用危机之中,普遍受伤颇深,当然也冲击了台湾的金融产业,仅仅雷曼兄弟在台湾金融机构与个人投资人之曝险金额,就高达800亿元新台币(所有金融机构曝险400亿元,约5万名投资人则曝险400亿元)。过去多年以美国为首的自由放任、鼓励创新的金融监理观,在美国与欧洲的投资银行面临经营困境、改制为商业银行或收归国有,也冲击了不少大型跨国商业银行乃至于国家的信用,也屡屡传出自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的最严峻的不利消息。之后,现在正在改写全球金融监理与金融业者营运的蓝图。

台湾财富管理业务现状

曾经令台湾银行业者与整体台湾社会重伤且不安多日的“双卡风暴”─信用卡与现金卡大量违约与逾期缴款,创造了55余万持卡人逾期缴款3个月以上的“卡奴”,由消费者与银行之间单纯的借贷关系,演变成为风波与纷争不断的社会事件,更让所有经营双卡业务的消费金融银行,付出数年亏损连连的代价,好不容易于2007年末,台湾双卡风波方息。现在国际性的金融海啸扑来,台湾金融市场从业人员此刻一个重要的提问是:于金融海啸之前,双卡风暴发生之前与同时间,台湾红火数年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未来的发展与面貌将会如何?

台湾金融服务业最重要的三大次产业: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中,其中只有一部监理精神几乎雷同的法令,横跨此三大次产业,也就是三大金融次产业都明确予以订定规范的,就是财富管理业务,反映在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办理财富管理业务相关办法之上。然而这并非出于主管机关的刻意安排与高瞻远瞩,而是来自于过去的几年之间,财富管理业务已经俨然成为可以整合金融服务业各个次产业相关金融商品销售业务的代名词,也是一个获利极高且无呆账之虞的前收(与后收)手续费业务,要直言财富管理业务,正是过去数年之间台湾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服务业的趋势业务,并不为过。

一连串的金融风暴袭来,台湾财富管理业务于银行及保险业都面临急冻,进入了严寒的冰河期,对于财富管理业务初初起步的证券业,更是极大的打击。全台湾的境外基金余额,于过去8个月中腰斩,由2万亿元锐减为不到1万亿元新台币,基金定期定额扣款的投资人,也自60万人锐减为50万人,有将近20%的定期定额投资人,选择于此刻黯然离开本欲长久投资的市场。连动债更是由近年来当红的热门商品,只因雷曼兄弟发生了发行人信用危机,就被妖魔化为理财专员不当销售的邪恶工具,几个月之间提前赎回金额约为台湾市场总额的30%,至少达3000亿元,投资人持有的余额还有6000余亿元。过去几年由台湾大型保险公司领军,不断推出极为畅销的与基金、连动债连结的投资型保单,大力吸金,一周之内以一张投资型保单吸金百亿都非难事,且于2008年初,还一再创下创新保单种类与销售总额新高记录,转眼之间竟也不再受投资人青睐。公营银行近日涌入新台币3000亿元以上的存款,资金去化不易恐成为业者骇人的滥头寸,让公股银行经营阶层动员起来,频频冲次放款。10月底,台湾银行业者定期存款科目项下增加为19.3万亿元,相较于9月底,仅一个月就增加了近5000亿元。2007年刷新产业获利新高记录——税后获利为新台币569亿元的人寿保险业者,目前已知的2008年可能亏损,已经超过了1100亿元,30家寿险业者的净值加总,只剩下新台币500亿元,是台湾金融服务业中财务杠杆最高的次产业。值此严峻的情势之下,保险公司不得不回归储蓄险与人寿保险的传统工具,握有资金且营运良好的业者,频频寻求可能的购并良机,几家资金匮乏且营运不佳的业者,若无法顺利增资强化其财务结构并满足监理要求,则到处寻找潜在的买家与合并的机会。证券业的财富管理发展,因为法令颁布与主管机关审慎的态度,本来就走在银行与保险业之后,现有18家领有财富管理执照的业者,看见了银行与保险业者的经营困局,与一再被媒体报导的大量的客诉事件(仅连动债申诉案件就高达5000多件),也都坐困愁城,于严寒之际龟缩思索,少有进一步具体的发展策略与行动。

台湾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趋势

台湾横跨银行、证券与保险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于此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之下,将会有新的面貌,且至少会有以下六种不同的面貌或是新的发展:

回归财富规划的本质与客户的需求

过去台湾金融业推动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务,存在太多的不当销售,以及在业者高业绩的要求,与第一线从业人员高佣金的诱惑之下发动的热销行动,都将稍稍有所收敛,并质变回到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诉求(认识客户),并为客户进行一对一量身(财务规划)的本质。如果要细究前述不当销售与热销行动的型态,每一种都值得业者与从业人员深自反思,毕竟金融商品之提供,应该是财富规划结束之后的金融解决方案之一,或是为客户的资产组合进行适度调整时的选项之一,财富管理商品本身,实不应该成为热销与单一诉求的工具与筹码。一个简单的问券或是电子表格作为互动的工具,理财专员就可以帮助许多客户与准客户,完成一个简单的财务诊断,制作出简易却有意义的财务诊断书。而财务本是任何一个个人重要的隐私,客户与准客户当然可以选择不接受于金融业者与从业理财专员、私人银行专员面前,摊开个人的财务现况,但是这样的财务诊断邀约,早已经是较为成功的营运百年的私人银行与大型商业银行,于进行财富管理业务销售金融商品时的必要行动。台湾本于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相关管理办法的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业者,经过了这一次突如其来的震撼教育,将不得不深思财富规划的本质并郑重响应客户的需求,回到基本面来稳健地推动财富管理业务。

回归单纯易懂的商品

这一次的金融风暴中,于台湾全岛发行量极高的连动债(约1万亿元新台币),因为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的破产,发生了台湾连动债市场(结构型金融商品市场)自始以来,第一次的发行人信用风险,使得许多投资人受到了惊吓,并造成相当多金融消费大众极不理性的恐慌性提前赎回。

其实金融商品的本质都是中性的,投资人的财富管理需要与否,才是业者与消费者应考虑的重点,且雷曼兄弟担任发行人之外的连动债商品,虽然发行人(多为银行)发生财务危机者有几起,但是目前都没有发生如雷曼兄弟之发行人破产,以致于完全无法履行原始契约的问题发生,台湾主管机关金管会也并不考虑停止任何连动债的发行,因为它就是一个现行管理办法明确、于法有据的结构型金融商品。然而台湾在此情境之下,因为媒体大量及错误、耸动的报导,连动债商品已经被彻底地妖魔化了,许多的投资人,是在无谓且过度的恐慌之中,将所拥有的连动债商品于未到期之前提前赎回,或是对银行提出于法律见解上绝不可能会胜诉的抱怨申诉与求偿行动。台湾银行公会理监事会,2008年11月决议的“连动债纠纷处理准则”中,就排除了本来就没有任何争议的连动债,而未来的财富管理业务所推出的金融商品,如果不是清晰易懂,恐怕都不容易销售。其实许多连动债本是清晰易懂,且也已经让部分投资人获利,并满足了其财富管理的目标,就在作者执笔近日,台湾还是有依原订条件获利出场的连动债产品,年报酬率高达22%,而余额超过了新台币1000亿元,发行档次也约有1000档的“与CMS利率(美元固定期限交换利率)连动之美元计价连动债”,也受惠于近日各国利率的不断走跌,而享有10%以上的年化报酬率,获利的台湾投资人至少有十万人。所幸迄今台湾金管会并未走回头路,严禁连动债之发行,此刻的监理措施将个人与法人可以购买之商品予以分类,以及对不当销售类型化,便于纠纷之和解之2项原则发展,也已有22家银行高层,联名要求金管会将雷曼兄弟发行之连动债与一般连动债切割处理,正是反映出连动债的本质与一般金融商品的本质,都一样是中性的,真正需要予以规范的是:发行人之信用风险、所连结之标的物——如资产抵押证券(ABS)的信用风险,以及金融机构对不当销售之管理。

固定收益商品是许多投资人的期待

台湾部分报端一窝蜂“现金为王”、“存款才是真正王道”的说法,其实是言过其实或并不精准,应该予以正名为:金融海啸之中固定收益商品才是理财王道。因应金融海啸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均连番降息,过去一年美国降息8次,联邦基准利率已经降到1%,主要国家利率都向下直探1%甚至于0%,看来将要步向日本零利率多年的后尘,而相当多数的台湾一般金融消费大众,在未来一二年之内,将会难以接受银行存款牌告的低利率,而转向寻求较一般活存与定存利率稍高一些的固定收益型商品。2008年之后台湾主要的财富管理银行的商品主轴,就是:到期时有着固定收益的各种保险契约(例如6年期的储蓄寿险,报酬率约为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二倍以上)、以不同货币之汇率与利率对应变化为基础的“双元定存”,原因就在于此——金融海啸之中,固定收益商品才是王道。

本质为结构型金融商品的连动债,也极可能在此客户大量需求的情况之下复活,只不过不太可能再称作「连动债」,也不可能再连结了许多遥远而看不清本质的金融工具,短期之内可能会以结构型商品、固定收益项目或某某金融机构保证项目的类定存商品型态出现,连结到波动最为稳定的台湾货币市场指数,甚至于连结到一篮子定存或是活存利率,且其保本的机制设计将会非常地明确,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色彩亦会淡化。

此刻透过总代理制度,于台湾合法销售的近一千档各国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之境外基金,也会更多强调固定收益与稳定配息。以美国政府政策为主因而受惠的金融商品,例如于2008年11月决议斥资6000亿美元,购买由其房贷机构所保证或发行的房地产抵押债券,使其与公债之间的利差大幅缩减,让本质原为固定收益类型商品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基金,其后市颇被看好(惟基金本身当然仍有净值之涨跌)。当然,以设计暨发行结构型商品见长且引以为核心能力的金融业者,想必会思索自己的下一步,是固守结构型商品设计本业期待市场回春?或是趁此海啸机遇快速转型?耕耘台湾市场已久且专擅结构型商品设计与发行的业者,已有表态坚持本业且认为市场将会再度接受此类商品。只是在全球投资人完全遗忘这一次的高度金融恐慌之前(一般而言,当市场回春之际,投资人的确都是非常容易健忘的),所有高度波动且复杂的金融商品,应该让拥有专业研究团队协助的法人机构进行判断与选择,自然人如果要以其作为财富管理工具,应该都要审慎三思。

金融商品应该愈来愈趋多元化而不能走回头路

对于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所偏爱乃至于推崇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使用了各种类型的选择权工具组合而成的结构型商品,其可能发生的风险,当然会经过重新定义,然而对台湾金融市场来说,一般的金融商品若是越趋开放,对所有台湾人民越加有利。台湾金融商品的多元程度,相较于金融先进国家本就不足,产品的种类也少得多,台湾政府若是因这一波金融海啸而选择因噎废食,刻意限制了新种金融商品上市的数量与速度,对台湾人民理财之多元选择与金融产业之健全发展,都是相当不利的。相反地,金融商品之多元化,不仅可以增加消费者的选择,满足个人与法人的财富管理需求,更是能够帮助金融市场正常且健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资人的属性本有许多种,愈多元化的金融商品,将愈能满足各种类型的投资人,于不同生涯阶段中的财富管理需求,这一点已经自不待言,而在更多元的金融商品的快速流通之中,金融市场─包括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也会因为商品的多元化与投资人的素质普遍提升,因而更加健全。一个社会整体投资人的素质提升,又是促进金融商品良性发展重要的原动力,以致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商品多元化——投资人素质提升——商品多元化……。2008年8月,台湾券商公会所委托的一份专题研究《开发新金融商品研究报告》,就罗列了四大类与14种台湾尚未引进或研发的金融商品,分别为:(1)组合式权证(包括台指50组合式差价权证、台指50组合式牛熊权证、台湾加权股价指数组合式牛熊权证、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可赎回组合式牛熊权证、台湾高股息指数组合式红利权证);(2)组合式保本权证(包括台湾一篮子保本型组合式保本权证、连结亚洲三大指数组合式保本权证、大中华三大指数组合式保本权证);(3)外汇选择权(包括台湾挂牌欧式日元选择权、台湾挂牌英镑选择权、欧元兑新台币挂牌外汇选择权);(4)能源期货选择权(包括台湾挂牌原油期货选择权、台湾挂牌天然气期货选择权、台湾挂牌能源连动选择权)。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旗下证券商与资本额较大之独立综合券商,一般均设有“新金融商品部”,专司新金融商品之研究发展,以及并不算新颖(如一般认购与认售权证)的金融商品之量产以营利,是台湾银行业、证券业与保险业等金融服务次产业中,商品研发功能较强的单位。台湾的金融商品发展,此刻不须因大浪卷来的金融海啸而走回头路,大力限缩金融产品之种类与型态。相反地,只要纳入有效的监理与业者之自律与管理,由市场机制决定产品被消费者青睐与否即可,则财富管理产业幸甚,台湾金融业发展也将走在一条金融愈趋开放的正确的道路上。

发行人信用风险将会有发行机制与监理办法予以确保

这一次雷曼兄弟事件,反映在其担任发行角色的金融商品发行人信用违约,并造成全球个人与法人投资机构的巨额损失,就风险管理观点观之,正是一个典型的发行人信用风险。过去多年以来,全球投资人乃至于政府官员,对于大型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太大了以致于不会也不可能倒闭)的迷思,因为雷曼兄弟破产事件,乃至于花旗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的财务危机,主动要求并接受了政府的疏困计划,让政府成为金融机构的股东或是债权人,都有了全新的体悟。因此未来所有金融商品发行机构之发行机制,以及政府有关的监理法令,都将正式进入一个“后雷曼兄弟时期”。发行人之信用风险,若是没有发行机制的确保、产品发行契约的明文规范,乃至于监理办法的明订,恐怕将不易为各国投资人所接受。结构型金融商品,或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设计与发行,过去多年以来都为国际间大型投资银行所掌控,且被视为重要的金融技术与金融创新,因而位居金融产业链与整体产业生态系统的最上游。以美国为首,拥财务工程技术之投资银行业者,多年来普遍受到美国金融监理机关的低度管制,甚至于是高度的鼓励,而其所衍生出来的风险,主要就由位居金融产业链的最下游,也就是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与其消费者所承受,正如新加坡与香港的雷曼迷你债投资人,以及台湾的雷曼连动债的投资人,还有购买雷曼公司债、迷你债与连动债的金融机构,都是金融风暴发生之后第一波的受害人。未来前述现象与金融生态将不复见,尤其是高毛利的商品设计超额利润的现象,更会回到较为正常的状态,其中一部分过去的超额利润,就要用来支付与建立健全之发行机制的成本。而各国金融主管机关纷纷实行较为严谨的监理办法,也将迫使各个金融发行机构,设计出对于投资人较为有利的发行机制。

信用危机之中,信用保险或类似的机构可能异军突起

作者曾经带领并参与发行台湾第一档与第二档,至今仍是金额最大(2.55亿欧元)与次大(2.4亿欧元)的房贷债权抵押证券化跨国发行(信评AAA、欧元计价),二度亲赴伦敦、巴黎与马德里,面对欧洲专业金融法人,均约有20倍的超额认购。此产品邀请了美国信用保险公司AMBAC其企业愿景为,扮演信用强化者的重要角色,也是所有投资人于一篮子近一万笔房贷为担保所发行的证券化商品中,其中任何一笔房贷违约个案发生时的最佳保障。未来台湾所有基金、保险、外汇,与台湾境内证(证券、股票)、期(期货)、权(认售与认购权证)以外的金融商品,只要存在商品之发行人(应该仍为大型之跨国金融机构或其子公司、孙公司),应该都要考虑信用保险机构的信用强化,以提升全球各地所有投资人的信心。只是此波金融海啸袭来,全球前三大信用保险公司也损失不訾并纷纷遭到降等,信用保险产业经过重组或是小幅整并之后,将以新的信用评等方法论再出发,为全球金融机构作金融商品发行之信用保险、保证服务。

对于台湾的金融消费者而言,银行、保险与证券等金融机构彼此之间边界的模糊化,早已反映在金融机构销售各项金融商品的现况之上:银行可以卖保险,也可以依法兼营证券商而承作经纪业务,更可以透过信托机制,有近千档经过主管机关核备的境外基金、逾千档的境内基金,以及各种量身订制的结构型商品供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可以销售与银行定存性质雷同的保险契约,也可以合法经手证券商投资强项之下的与期货、选择权连结的金融工具,例如投资型保单,证券商除了台湾境内股票经纪业务、承销与自营本业之外,透过复委托机制,也可以合法销售境外金融商品─主要国家的股票与基金、ETF,也可以销售保险,更可以设计多种附有权证与选择权的新种金融商品,乃至于与存款性质雷同的货币市场固定收益型产品。本文所述的金融服务业三大次产业: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反映在营运时所销售之金融商品性质之营运边界模糊化,其实正是台湾所有金融消费者的福音,因为既可增加金融产品的选择性,亦可适度满足消费者不同生涯阶段均不尽相同的财富管理需求。

(作者单位:台湾金鼎证券集团)`

作者:罗旭华

上一篇:建构主义理论论文下一篇:计算机大专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