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2022-09-11

目前, 我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一个集战略、指标、人力、财务等管理为一身的综合性系统, 它通过对企业所有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预测及限定, 确保企业各部门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经济业务, 并通过分析、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虽然我国企业开始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但仍未满足“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对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

一、企业在传统模式下预算管理的弊端

(一) 企业预算目标无法体现整体战略规划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下, 企业一味强调收入的完成及成本指标的控制与完成, 未能将企业发展战略有效地融入预算管理工作中, 导致企业在预算执行中存在短视行为, 不但影响企业长远的发展, 还造成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失去“灵魂”。

(二) 传统预算管理管控作用低下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 预算编制环节主要由基层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向财务部门申报下年收、支预算, 由财务部门经过手工简单汇总后形成企业整体预算。由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缺少业务部门的参与, 加之, 财务人员对生产工艺与流程理论、实践的匮乏, 造成编制的预算缺少可行性, 横向、竖向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流沟通不畅, 可能导致预算目标缺乏准确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无法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使用、编制、存取数据, 各部门在做预算之前也彼此独立, 难以融合集成应用。

(三) 传统预算绩效考评只将财务指标作为重点

在传统预算绩效考评工作中, 企业只是针对各个生产车间在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定额消耗量或对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费定额等财务指标方面进行考评, 只要当期实际收入完成目标, 成本费用支出未超过预算目标, 则认为预算管理目标实现。这种预算绩效考评体系未能考虑客户满意度、环境保护、企业文化等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大影响,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长此以往, 使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只盯住眼前预算指标的完成, 未能从长远角度分析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四) 传统预算无法真实体现企业价值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下, 企业将各个业务部门进行物理分解, 并针对不同部门制定各自的预算目标, 而未能充分考虑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影响, 这种条块式的分割直接造成各部门信息不对称, 在具体预算执行中存在各自为政的管理理念, 企业预算管理也缺少大局意识、整体意识, 不考虑价值驱动因素以及发生费用的原因, 更没有深层次考虑企业价值最大化, 无法合理判断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有效性, 致使无法与价值创造挂钩。

二、“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途径

(一) 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应体现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所谓企业战略是管理层根据当前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企业长远规划而制定的具体工作部署,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如果缺少企业战略作为工作重心, 则将造成预算管理工作与管理层最终意图的脱节甚至是背离。因此,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战略作为工作指南与基础, 在对销售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成本编制预算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企业长远战略目标, 促使企业制定的预算指标符合战略发展目标。全面预算首先是分析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 结合企业的销售、成本、毛利率、费用、资金运作情况来确定企业目标利润, 以此为基础详细编制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的销售预算, 然而战略目标是居于最高的统驭地位, 综合反映了企业管理层的长远战略规划, 可以为各个基层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编制准绳, 并督促各个部门在具体预算执行与管理过程中, 不断调整预算目标。

(二) 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大数据平台支持

互联网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管理层对经济业务的统筹规划与实时监控, 并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 将企业人力资源、仓储、生产与销售等内容存储于不同的模块之下。由于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平台的应用, 为企业实现信息化预算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各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在互联网平台查询各自的数据, 具有权限的工作人员也可跨部门查询其他业务部门的信息, 为财务工作者、管理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提供了便利, 同时, 对于提高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与确保预算指标具有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以及监控, 预算的效率的达到提升, 及时、准确地为预算管理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 针对不合理的流程进行修改, 不合理的预算指标及时进行调整, 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 建立科学、可行的预算考核机制

建议企业应视各生产车间、行政部门预算指标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 特别是对于预算管理给予可行性建议的职工应在精神、物质方面给予双层奖励, 以调动企业全体职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企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可将企业战略发展规划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 并以战略目标实现程度作为衡量预算目标执行效果的标准, 以此控制企业经济业务按照既定的经营战略目标开展, 并确保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顺利完成。

(四) 将企业价值导向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内容

企业在对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分析时, 可详细对各个类型的产品毛利率进行分析, 以此发现产品在每个生产流程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的耗用情况, 为企业寻找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的途径。同时, 企业应将生产经营情况通过计算相对比率形式进行反映, 并将该指标与同类企业指标体系进行对比, 针对对比差异结果制定可行的改进方案, 促使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最后, 为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及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实现, 企业应在预算管理全部过程中实现有效监控, 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漏洞, 促使企业各部门积极进行整改。

摘要:所谓企业全面预算是指按照战略布局规划, 通过对企业资产、资金进行有效的配置及监控、考核, 督促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按照预算指标开展业务, 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管理活动。而随着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与应用, 我国企业传统模式下的预算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 将互联网技术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相结合, 以应对外部市场变化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全面预算与传统预算模式的对比, 提出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弊端,全面预算管理,途径

参考文献

[1] 林积奖.“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师, 2016, 21 (4) :47-50.

[2] 刘义进, 黄晓红.大数据时代电子商务企业的预算管理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16, v.26;No.19303:25-29.

上一篇:老年护理及发展趋势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