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2-09-11

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复杂生命现象的科学。该课程是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制药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又是一门成熟的学科,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材体系、丰富的教学内容, 以及相应的教学模式。生物化学同时也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它与工业、农业、食品、医药和环保等各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而又密切的联系, 并且它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1 课程改革背景

临沂师范学院正在进行全面的课程体系改革, 全校教师每个人都投身于创新课程建设的行动中。我校的课程建设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从出口往回找”, 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2) 系统配置课程资源, 按要素建设单门课程。 (3) 建立课程研发机制, 提高课程创新能力。 (4) “教”、“学”互动, 创新教学模式。 (5) 改革评价机制, 实行动态管理。

学校以课程为载体凝聚办学行为, 单门课程以要素为单位进行建设, 强配置学生直接学习资源建设。参照国外大学课程建设与测评要素, 结合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相应观测点, 对单门课程建设标准进行提炼。在教学模式上, 要求基于现代信息设备与技术手段, 变“中学后”教育为“就业前”教育, 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组织教学、服务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

2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和前沿学科, 它从分子层面阐述生命体的化学组成、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规律, 为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学、生理学等学科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而且是大部分生物类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 本课程的教学改革, 不仅要紧跟学校创新课程体系的步伐, 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 提高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为考取相关专业研究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生物化学》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精选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把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设建立在现代教育平台之上。

2.1 教学内容的精简和优化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生物化学作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它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研究, 因而一些概念及反应过程十分抽象和难以理解。学生在学习时感到难度较大, 记忆理解的内容很多。针对课程特点, 结合各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分析、讨论, 删繁就简, 浓缩基础内容, 突出主线。在有限的学时内把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点、当今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介绍给学生, 把重点、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结合专业考研需求, 根据近几年的考研趋势以及发展动态, 调整讲课的重点、难点等, 尽量把相关领域的研究最近进展及研究热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 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 突出“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培养兴趣、积极创新”的理念, 实施循序渐进, 打破以往只重视基础内容的教学模式。

2.2 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学校课程改革要求, 进一步强化实践训练课时的比重,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科学处理讲、练关系, 按照三个“三分之一”的比例设计课程并组织教学, 三分之一的教学内容采取讲授方式组织教学, 三分之一的内容以边讲边练的方式组织教学, 三分之一的内容以实验实践方式组织教学。

生物化学实施立体化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特点设计出“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中,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主要的知识点讲透, 然后围绕讲过的内容, 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 使知识得到更好的掌握和扩充。避免了传统的“满堂灌”模式, 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同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设计几个教学单元, 每个教学单元都要进行一次单元测试, 以便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查形式可以是闭卷考试, 开卷考试, 论文考试等。

2.3 教学手段提升

教学手段在多年采取传统的挂图、幻灯片基础上, 已经过度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效果, 增加了知识量。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需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更要做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不能出现“读课件”的情况。

对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遵循以下原则: (1) 课件制作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化难为易, 变静为动。 (3) 展现全面,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4)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实验内容的调整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构建的重要环节, 其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技术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同时,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进一步强化实践训练课时的比重,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在实验课的开设中, 总体思路是既注重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识的实用性, 又重视研究性与先进性。因此, 实验课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 加大综合性与探索性实验内容, 适当开设设计性实验,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 使知识结构和实际能力的发展更趋于合理。

2.5 学业成绩的构成

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业成绩为结构化成绩。课程成绩由主卷成绩、平时成绩和副卷成绩构成, 其比例定为:学业成绩=主卷成绩×60%+平时成绩×20%+副卷成绩×20%。

主卷成绩是课堂教学的考核, 以期末考试为准, 闭卷, 满分100分, 占学业成绩的60%。

平时成绩主要由单元测试、考勤和平时作业等成绩构成, 占学业成绩的20%。

副卷成绩主要由学生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技能测试成绩构成, 占学业成绩的20%。

学业成绩、主卷成绩和副卷成绩必须均达到或超过60分, 本课程成绩方为及格, 予以相应的学分。

3 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 本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由于采用三个三分之一教学模式, 理论讲授学时减少, 讲课内容进行了精简, 如何把握学时和课程内容的讲授, 有待进一步探讨。

(2) 学生压力变大, 部分同学感觉非常吃力, 极个别同学干脆放弃了学习。如何提高和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 也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总之, 在全校创新课程体系及创新课程建设的新形势下, 只有不断更新观念, 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来改革教学, 才能符合新时代对大学教师的要求。

摘要:本文讨论了《生物化学》课程根据学校创新课程建设要求所做的一些创新改革措施和方法, 经过教学实践,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物化学,创新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王镜言, 朱圣庚, 徐长法.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2.

[2] 王丽燕.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 2008 (29) .

[3] 张兰杰, 辛广, 邹德生.《生物化学》教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0 (6) :50~53.

上一篇:君子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一篇: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