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药学实践教学改革

2023-03-01

第一篇:生物药学实践教学改革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药学)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药学本科)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 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药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谢、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 李刚. 生物化学(第2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17. 蛋白质的分类。

8. 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Anfinsen实验,分子病。 9.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蛋白质构象改变和疾病。

10.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与复性、沉淀,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11. 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及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

12. 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Edman降解法。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掌握】:

蛋白质多肽链组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了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法;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原理。 【难点】:

模体,结构域,蛋白质的高级结构;蛋白质各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D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RNA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第五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第六节

核酸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 3第三章

第一节

生物催化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酶促反应的特点 第四节

酶促反应的机制 第五节

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第六节

调节酶 第七节

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

第九节

其他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 第十节

酶与医学的关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结合酶,酶蛋白,全酶,金属酶,辅酶,辅基,维生素与辅酶,维生素的分类及其与辅酶的关系,常见辅酶的结构与功能,辅酶的作用,金属离子的作用。

2.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 3. 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高度特异性,可调节性。

4. 酶促反应机制:活化能,诱导契合假说,邻近效应、定向排列、多元催化、表面效应。

5.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曼氏方程,Km、Vmax测定法。 6. 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7. 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8. 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9. 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种类、区别及动力学特点。

- 5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糖的生理功能。

2. 糖的消化吸收:特定载体转运的、主动耗能的过程。 3. 糖代谢的概况。

4. 糖酵解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能量生成,糖酵解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5. 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组成,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有氧氧化的调节,巴斯德效应。

6.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调节和生理意义。

7.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的合成代谢,UDPG是活性葡萄糖供体以及合成过程;糖原的分解代谢过程;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重点是它们各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后的活性改变)。

8. 糖异生途径:概念及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糖异生的调节和生理意义。 9. 乳酸循环:循环过程及生理意义。 10.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1. 血糖水平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各自对血糖的影响。

12. 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症,低血糖。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糖酵解和有氧氧化的途径及催化所需的酶,特别是关键酶和主要的调节因素以及各通路的生理意义。 【掌握】:

肝糖原合成、分解的途径及关键酶;糖异生的途径及关键酶;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乳酸循环的过程及生理意义;血糖的来源、去路。 【了解】:

糖的吸收方式是通过主动转运过程。 【难点】:

三羧酸循环流速的调控;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

第五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概述

- 7磷脂酶A

1、A

2、B

1、B

2、C、D分别作用。

11. 鞘磷脂的代谢:1)鞘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2)鞘磷脂的代谢。 12. 胆固醇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

13. 胆固醇的合成:1)合成部位。2)合成原料:乙酰CoA、能量及供氢物质。3)合成基本过程: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合成的基本过程、甲羟戊酸、鲨烯等重要中间产物。4)胆固醇合成的调节:饥饿和饱食、胆固醇及激素分别的调节。 14. 胆固醇的转化:1)转化成胆汁酸;2)转化为类固醇激素;3)转化为7-脱氢胆固醇。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脂肪酸分解与合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关键酶及β氧化的全过程;酮体的概念、生成过程、生理意义及关键酶;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合成原料及合成的关键步骤、关键酶;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生成部位及功能。 【掌握】:

三酰甘油的合成过程;甘油磷脂的种类。 【了解】:

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血浆脂蛋白的代谢;脂肪酸的分类与命名;不饱和脂酸以及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衍生物;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和脂肪酸碳链的增长方式;胆固醇合成的过程、调节、分布、生理功能,以及胆固醇的转化;甘油磷脂的代谢。 【难点】:

脂肪酸的合成代谢;磷脂的代谢;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代谢。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线粒体的氧化体系 第三节

ATP的生成、利用和储存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 9第三节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四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第五节

氨的代谢

第六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5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氮平衡;

2. 蛋白质的需要量及营养价值; 3. 氨基酸的生理功能和来源; 4. 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5. 蛋白质在胃肠的消化与氨基酸的吸收; 6.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7. 体内蛋白质的分解; 8.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9. α-酮酸的代谢; 10. 体内氨的来源与转运; 11. 氨的代谢途径与尿素的生成; 12. 个别氨基酸代谢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包括转氨基和脱氨基作用及体内尿素的生成。 【掌握】:

蛋白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途径;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了解】:

体内氨的来源和氨的转运;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一般了解】: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作用;α-酮酸的代谢。

- 11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调节 第三节

代谢调节障碍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3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物质代谢的特点; 2.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3.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4. 激素的调节与生长因子; 5. 物质代谢的整体调节; 6. 代谢调节障碍。 基本要求: 【掌握】:

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包括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变构调节、化学修饰调节。 【了解】:

糖、脂、蛋白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能量代谢;酶量调节、激素调节、整体调节。 【一般了解】:

物质代谢的特点与相互联系。 【难点】:

酶水平的代谢调节。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DNA的复制 第二节

DNA的修复合成 第三节

逆转录作用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 13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转录体系 第二节

转录过程

第三节

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第四节

RNA的复制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模板与酶:大肠杆菌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不对称转录。

2. 转录的过程(RNA合成的三阶段):起始阶段及启动子,链的延长,链的终止及终止因子。

3. 真核生物的转录后修饰:

(1)信使RNA的加工:不均一核RNA(hnRNA),剪接酶,小核RNA(snRNA); (2)转运RNA加工; (3)核蛋白体RNA的加工。 4. RNA病毒的遗传物质复制。 基本要求: 【掌握】:

不对称转录、模板链和编码链;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转录的主要步骤;转录后加工过程;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转录过程的异同。 【了解】: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病毒遗传信息的复制特点;RNA合成的抑制剂。

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

蛋白质合成体系

- 15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概念、合成体系;遗传密码的特点;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合成与医学的关系(分子病的概念,抗生素与蛋白质生物合成)。 【掌握】:

遗传密码表的用法;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长、肽链的终止过程。 【了解】:

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

第十八掌

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血液的化学成分与功能:血液的化学成分,非蛋白氮和血清尿素氮的概念及意义,血液的基本功能。

2. 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特性,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 红细胞的代谢特点与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红细胞的代谢特点,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

血浆蛋白质的分类与功能;红细胞的代谢特点。 【掌握】:

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 【了解】:

- 17【难点】:

肝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十章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第一节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 第四节

必需微量元素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自学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概述。

2. 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3.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维生素PP、维生素B

6、泛酸、叶酸、维生素B

12、生物素、硫辛酸和维生素C。

4. 必需微量元素:铁、碘、铜、锌、钴、锰、硒、氟、铬、钼。 基本要求: 【掌握】:

维生素的功能与生物学作用,即与酶的关系。 【了解】:

维生素的概念、分类。 【一般了解】:

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 19实验一

分光光度法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制作标准曲线 2. 计算未知液的浓度 基本要求:

在掌握分光光度法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的定量测定熟悉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实验二

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盐析

2. 重金属盐沉淀蛋白质 3. 生物碱试剂沉淀蛋白质 4. 加热沉淀蛋白质 5. 酒精沉淀蛋白质 基本要求:

加深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三

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测定

- 21学时分配:8-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一)DNA的提取

(二)DNA含量的测定 1. 标准曲线的制定 2. 样品的测定 3. DNA含量的计算 基本要求:

了解并具体掌握动物肝脏DNA提取及二苯胺显色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六

碱性磷酸酶Km值的测定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 学时分配: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1. 磷酸苯二钠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的酶促反应 2. 终止反应 3. 比色测定 4. 计算该酶的Km值 基本要求:

1. 了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 了解米孟方程、Km值的物理意义及双倒数作图求Km值的方法。

实验七

血清蛋白质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

- 23

第二篇:药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实践

万琪

南昌大学药学系,江西 南昌

330006

摘要:介绍了药学实验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指出了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实验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结合老师的相关科研课题以及本科教学实际需求,开设设计性实验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设计性实验

Reform and Investigate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Civil Pharmacy

Wan Qi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Nanchang University,Jiangxi Nanchang,330006,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and traditional method of experiment teaching in civil pharmacy,points out problem of traditional method of experiment teaching,puts forward concrete method and measure of reform in experiment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science research and practical Undergraduate teaching actual needs ,implement designing experiment teaching. The enthusissm and go-aheadism of students are inspired ,the effect of reform in experiment teaching had been gained. Key words:civil pharmacy;reform in experiment teaching;designing experiment

技能训练,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1 概述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药学实验课程药学实验教学是为我校药学、药品营销、临床

的改革与探索。

药学以及临床专业本专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和学位课的组成部分,涵盖了药理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制剂实验、药物分析实验、生药学实验、药用植物学实验等多项内容,在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实践操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现代药学研究领域与实际应用中,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和实践操作技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获得独立开展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中所必备的药学实验基础理论和实验方法方面的训练。

药学实验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为目的,其中包含的内容涉及几乎全部药学专业课程,所用学时数占全部课时的近二分之一,由此可见实验教学在药学本科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教学计划中按试验手册的内容安排开展实验项目,学生受到的只是单个基本实验

2 药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药学实验主要包含药物设计实验、药物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和药理学实验五大部分内容。药物设计是现代创新药物研究的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小分子模拟、大分子模拟等;药物化学是现代创新药物研究的核心,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常量、半微量操作,无水无氧操作等;药物分析实验包括使用红外、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等仪器进行物质成分分析;药理学实验包括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实验。一般开设有药学相关专业的高校都基本上能完成传统的药学课程中所要求开设的实验项目,我校根据学校所具有的实验条件开设的药学实验项目也涵盖了以上的所有内容。重点讲授药学有关的理论原理、制样方法、试验标准和结果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并安排适当的实验课时,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以期使学生打下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药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内传统的药学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课程,随理论课程设课,分属不同的教研室,教学要求重在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验技能的训练。具体说来,存在以下状况:

(1)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经常把实验一带而过。没有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以纯粹的理论理解,只在脑子中有个抽象的概念,一旦学生接触实际,根本就结合不起来。

(2)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只能看实验教师演示。一般都是大班上课,药学实验的实验仪器有限,比如高效液相色谱仪实验、红外等试验设备,难以配备很多,学生只能看演示,容易眼高手低,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思想不够重视,根本没听教师讲解,最后什么都没学到,草草应付过关。

(3)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配合不够,没有形成系统化。理论教师只讲理论,实验教师只讲实验,没有课程进度上的配合,理论课有时进行完较长时间才开设实验,这样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实验机理的理解也欠佳。

(4)学生实验目的性不够强,经常是准备不够充分。在做实验前,学生不清楚实验目的,实验参数用途,往往是机械的搬用书上的过程和步骤,把整个过程机械的完成就结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没有很好的认识。

(5)学生接触工作实例的机会较少,没有培养出责任心和使命感,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

(6)在学校教学目的上存在不足,实验不仅仅是培养熟练的技能,而是培养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7)缺乏创新。传统的药学实验教授的方式总是以验证型实验为主,按照固定的套路进行,缺

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技术化,而不是科研型。

(8)师资力量存在不足。不少高校把实验教学不放在教学计划的主要部分,仅仅把实验作为附属,容易导致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不够重视,导致在教学上出现漏洞。

4 我系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实验和科研相结合

我系是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部门,相比同类院校的科研工作能力还相对比较薄弱,我系一直努力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大量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的引进,科研工作也得到大大改善。但相比于研究性科研机构,其科研环境与科研经费,我系的差距还很大,但这不能成为教师不搞科研的理由。鉴于学生对科研实验则充满了迷惑与向往,希望有机会亲身体验一下科研的东西。

为此,在相关老师要进行科研实验之前,将消息告知学生,让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写申请报告,科研老师通过审查,从中选出部分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实验的全部过程与部分过程。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让他们在本科阶段就体验到了科研实验,为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了坚持的基础,同时也解决了我系科研实验现场实验人员缺少的问题,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4.2 实验和工作实例相结合,促进产学研同步发展

我校办学历史悠久,与之相关的医学基础实验部、食品药品检验所、药物研究所、校附属医院、实习基地以及周边的众多医药企业,几乎涵盖了药学的所有专业方向,这为我校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以及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协议,为学校实验教学提供各种便利。

4.3 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

在我系在进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期间,对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大量资金。2010年,在省部共建项目的建设中,对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的资金就达好几百万,这大大改善了我系实验教学的条件。购进大量所需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超速离心机、离体灌注仪、荧光分光光谱仪、旋转蒸发仪等,此批仪器投入使用后,将大大改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同时,药学系各位老师努力以申报省级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为契机,对实验室环境进行了改造和提高,将部分实验室改革成开放性实验室。

以建立专门的药学系网站为契机,将教学资料共享化。学生做实验之前进行登记管理,通过登记的方可进入实验进行实验,方便实验进行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实验室的管理。同时,借助office hour等活动,提供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平台,以供学生与教师讨论实验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解答疑问。

4.4 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和考核

以教研室为单位,采取定期开展研讨会交流经验,拓展实验教学思路。随着时代发展,药学实验也是在不断更新中,各种新的仪器设备的发明出产和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诞生,都对实验教学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或外出学习,提高实验室师资力量的素质。同时,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技能和对理论的理解能力进行考核,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随着学校科研工作的逐步开展,研究性实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此,学校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对实验教学也逐步的开始重视,引进的实验教师均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5 实验效果与总结

药学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部分,是理论学习实践化的重要过程,由于传统方式的单一,致使有些学生学习感觉比较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经过实验教学的改革,将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课题以及实际工作结合,开设设计性实验后,我们发现,设计性实验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

新能力、对培养学生掌握解决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都具有独特的作用与明显的效果。学生通过实验,对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方法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和体验,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通过教学改革,促进了实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套路式教学,而是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积极性为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教学观念的改变,促进了整个实验教学学风的转变。

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对知识的综合和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成丽、吴勇,《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2月,Vol.29,NO.12:P79~81。 [2] 江玉,《高职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J],高校视窗,2010年12月:P210~211。 [3] 陈宁宁,《高校工科实验室的开放与实验教学模

式的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7月,Vol.23,NO.4:P110~112。 [4] 刘竹琴、刘艳峰,《设计性实验教学探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年11月,Vol.22,NO.6:P97~99。 [5] 夏河山、彭秀丽,《高职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实

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2月,Vol.22,NO.4:P52~53。

[6] 朱玲、覃春菀,《依托 “多元化 ”实践教学

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药学人才》[J], 实验室 科学,2010年10月,Vol.13,NO.5:P1~3。

第三篇: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文档

药学专业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姚干,王允,江怀仲,闫光凡,刘圣蓉

(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重庆 南岸 400065)

摘要 药理学是联系医学和药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的知识综合性较强的应用技术学科,药理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针对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的弊端,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增加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时间,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选择实验题目和内容的空间,增加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

Study On Parctice And Reform In Pharmac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Of

Pharmacy Specialty YAO Gan,WANG Yun,JIANG Huai-zhong,YAN Guang-fan, LIU Sheng-rong (College of Bioinformation,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Pharmacology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for pharmacy students.The

experiments par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education of pharmacology, while the pharmacology experiments education presently can not adapt the need of working.In our practice,we explored a new way of pharmacology experiments education by changing the identification into creativeness and systematicness.As the result, we found the reform was successful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students. Key words:Pharmacology experiments; Reform;Innovation

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提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观察、搜集、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等方面的能力,培养综合科学素养,为今后独立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现行药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有实验教学内容多以验证性实验的重复操作为主,教学方式基本上是“实验教材+教师讲解+学生操作+实验报告”的单一模式,由教师设计准备,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和演示,按部就班地根据程序操作,对学生思维的启迪较少,学生几乎没有机会自主思考实验内容,从而无法达到真正参与实验的目的[1]。这样的实验过程对学生而言,从教学手段方面来讲不生动,从知识掌握方面来讲不全面,

基金项目:重庆邮电大学校级教改项目“药理学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编号:2008ZDKC16) 作者简介:姚干(1970-),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理及中药新药研究。Tel:023-62471286,E-mail:cdyaogan@sina.com 文档

文档

从科研能力方面来讲不深入,从思考问题方面来讲不主动,无法达到新时期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目的的要求,从而难以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药学人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有必要积极开展药理学实验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和改革。 2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方法

为突破药理学传统实验内容对人才培养的束缚,我们在广泛调研学生意见的基础之上,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改革方案。在维持原有实验教学学时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传统的实验内容进行增删重组,删除部分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将以往零散单一的实验内容重组构建成综合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强的创新实验,增加学生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和时间。改革后的创新实验涵盖了要求学生掌握的大部分基本技能,涉及药物分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门学科,包括了动物实验、免疫组化、光镜观察、RT-PCR、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等多种先进的实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以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麻醉兔血压的影响实验为例介绍具体的实施方法。

2.1 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明确实验目标:观察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并根据受体学说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要求学生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酚妥拉明、普萘洛尔、氯化乙酰胆碱和阿托品的主要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常用剂量等基本性质,熟悉传出神经系统常见受体的种类和作用,并提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其次,教师提出指导意见,介绍有关资料。最后,学生自主查阅资料,除利用已有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外,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专业书籍,还可以登录学校网站,利用文献检索功能查阅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等。

2.2 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要求学生独立写出该实验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仪器、试剂及药品、注意事项等。要求每一个实验环节的方法要具体。在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时,应通过对比、分析,明确每种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到现场熟悉实验室可能提供的试剂、药品和仪器,根据现有条件进一步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2.3 完善实验方案

采用Seminar 教学法,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首先,每个实验小组由一名同学阐述本小组的实验方案。其次,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具体的实验环节进行讨论,找出既有合理性又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最后,根据讨论结果,修改、完善并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2.4 完成实验操作

学生根据选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利用RM6240信号采集系统观察受试药物对麻醉兔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并适时记录关键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进文档

文档

行过多的干预和指导,只在必要时予以协助。在实验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明确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理解力。

2.5 书写和点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和点评是实验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总结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再认识再提高。实验报告按照一般科技论文的格式书写,明确实验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措施,采用的实验方法,获得的实验结果,得到的实验结论。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应根据实验记录把握重点,将重点放在实验结果的分析上,并从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上找答案作结论[2]。教师不仅仅根据实验的成功与否评分,还要根据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评判。教师点评的内容要抓重点有例子,以使学生铭记在心。

2.6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模式,客观评价学生成绩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评价学生对实验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检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一个好的药理实验考核模式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而且实验教学成绩往往占总成绩的比例不高,导致学生轻视实验教学,时有部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和不认真做实验的现象。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课学习动力,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我们扩大了实验教学成绩的考核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实验技能考核、平时成绩、考勤、综合性实验的设计能力及多媒体制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3]。 3 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效果

本次实验课教学改革在我院药学专业2007级和2008级两个年级的学生共计95人中试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1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与传统教学活动相比,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活动难度和强度均明显增大,但学生积极性高、主动性增强,实验进展顺利,成功率很高,达到95%以上。从实验报告撰写情况来看, 学生对实验内容、过程和结果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自主思考,达到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3.2 学生认可度高

参加本次改革的学生均经历过传统药理学实验教学,通过亲身体会和比较,一致认为改革后的实验内容和方式较传统教学活动更适合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更符合现阶段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不仅综合性较强,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3.3 明确了改革方向

通过改革实践我们确定了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改革方向。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促进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做到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文档

文档

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为深化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由于认识到科研思维方法和能力要从本科实验时培养,我们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经过改革的实验课程教学整合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同时,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并从实验课学到更为实用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实践经验。

3.4 获得了宝贵经验

通过改革实践,我们构建了新的药理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的“依葫芦画瓢”模式,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动脑、动手,允许失败和失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如动物麻醉剂量的确定等,对进一步完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药理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实践的主要形式,应走出验证理论的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以学生为主体,改革实验内容与考核方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增加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内容,将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于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对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有宽广的业务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严谨求实的作风,增强对实验工作的组织驾驭能力,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培养学生,提高他(她)们的综合素质[4]。

参考文献:

[1] 孙培培,敖英,汪晖.药理学探索性实验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5,13 (4):417-418.

[2] 姚芳玲.药学专业药理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5):1192-1193. [3] 张剑,刘学红,张 敏,等.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6):696-697. [4] 董晓华,孟宪勇,张海红,等.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3):57-58 文档

第四篇:高职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胥振国蔡玉华 袁星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8000 )

【摘要】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专业一门基础课程, 是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为了使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绪论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教学等几个方面, 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学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n Pharmacy Vocational

XU Zhen-GuoCAI Yu-HuaYu-Xing

(He Fei Ver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nhui, He fei,238000)

【Abstract】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is a medical specialty basic course. It is the premise for pharmaceutical students to learn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pharmaceutical professionals. From teaching introduction,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ways,teaching practice and so on sides, discovered and practice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cours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some related courses.

【Key words】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Pharmacy;the reform of course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学科具有高理论、高技术、多边缘、多交叉的特点,广泛渗透到医学、药学、化学、及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面向第一线职业技术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有别于本科教育[1-2] 。为适应药学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发展趋势,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原则,强化技能培养,突出实用性,因此高等医药院校教育工作改革不断深化的要求,提高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创——————————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药学专业)建设项目基金资助[皖教高2010(28)号文件] 作者简介:胥振国(1977-),男,讲师/微生物检验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及分

子生物学研究。Email:xuzg0551@163.com

新与实践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对奠定其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体会,谈谈对药学类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与同行切磋。

一、重视绪论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绪论是一门课的开端,也是一门课的缩影,是学生对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的初次接触。表面上看起来绪论课很容易讲,学生也看得懂,导致一些教师不重视,只是照本宣科简单的一下,甚至有的教师让学生课下自学。但是,在教学中笔者体会到讲好绪论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绪论课讲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生物,学生对微生物缺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在讲绪论时,提出符合学生此时心理状态的设问,如“饭菜放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馊?“伤口感染了为什么会化脓?“馒头是怎么发酵而来的?“2003年在中国爆发的SARS是什么呢?”等由此引出微生物的概念。在这基础上讲课,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接受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在讲到“为何给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开设微生物课程呢”? 首先 可以用小故事及临床相联系介绍药学与微生物的关系,如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在学生惊叹之时,可以刺激学生听课的兴奋性。其次 可以将药学与临床相联系,如近年来世界各地结核分枝杆菌的多耐菌株逐渐增多,甚至引起暴发流行;由于滥用抗生素,对变异细菌进行自然选择,从而产生了一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的“超级细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和关节的感染,在全球范围内目前被证实对MRSA还有效的只有万古霉素。有些微生物的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比如HIV病毒性疾病等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加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让学生初步了解微生物与药学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他们对微生物学的浓厚兴趣。

由于免疫学理论的抽象,教师开始并不急于讲那些枯燥乏味的概念。而是从早在公元 11 世纪,我国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发明了人痘苗,此举可视为人类认识机体免疫力的开端,到18世纪末英国乡村医生琴纳用比人痘安全可靠的牛痘苗预防天花提供了宝贵经[3]

验,从而开创了经验免疫的新纪元,再到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一个个故事中,学生顿觉得耳目一新、趣味横生,注意力自然集中。

二、精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药学专业学习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要有专业特色,要体现“药味浓”。针对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时较少,教材内容较多,病原体越来越多的现象,教学时加强适用性教材的建设,在把握“三基”前提下,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反复精选,合理增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除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要尽量突出与药学相关的一些章节,同时应尽量精简与药学工作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原则。笔者对课程顺序有效地进行整合调整,把教材整合成三个篇章,第一篇重点讲授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与繁殖、新陈代谢、分布、消毒灭菌、感染的等;病毒学和真菌学则主要介绍基本特性和生长繁殖的规律。第二篇重点讲授微生物与药学的关系,如微生物的药用资源,药物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微生物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制药工业中的微生物控制等。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药学专业的应用范围、问题和前景,从而获得较完整的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第三篇重点讲授免疫的概念、免疫系统及其组成,以及感染、抗感染等免疫调节功能及免疫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等,如免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免疫学与药学的联系日趋密切,免疫学技术已广泛用于药物疗效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免疫产品也成为一类重要的医药产品,已作为一类新药应用于临床。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1、利用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

传统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板书和挂图,以教师一边讲授一边写板书这一模式为主,不能很好地将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运动以及繁殖等内容生动地展现出来,而且讲授的信息量较小;现代的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将图像与文字, 特别是一些视频文件融合成一体, 使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动态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而且授课信息量较大。但是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多媒体虽是现代化教学工具,能够方便教师的教学,但过分依赖这一教学工具,往往又重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像朗诵员,有的教师甚至坐在电脑前朗诵,使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几节课下来昏昏欲睡,什么内容也没有记住,埋没了多媒体的优势,影响了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的。因为板书和挂图方便灵活、循序渐进、图文结合、重点突出、

随讲随画、随画随讲,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免疫应答的过程等内容时,通过板图的方式讲解,学生会更易理解。所以教师既要加大教学投入,制作并不断完善多媒体课件以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又避免教学模式由“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包打天下”向“一枚鼠标包打天下”的简单转型,而是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

2、利用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利用问题式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并已成为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PBL教学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以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机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符合药学职业要求的目的。例如:教师给学生一个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病例,要求学生用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诊断出该疾病,并结合免疫微生物知识讨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机体参与免疫的过程,可以用哪些免疫方法来检测该疾病,及引起该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与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3、利用角色转换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

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知识的占有者处于中心地位,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而学生往往反应平淡,处于被动的听讲、记笔记,不能从根本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选择简单的章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查找相关资料,掌握此节理论知识的同时,自行制作幻灯片,然后讲授这一节的内容,并要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4]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接受。实验步骤一般都是有教师设计好,学生只需按步骤操作就可以得出较满意的结果。这种模式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过度依赖,缺乏独立思考意识。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法,教师起引导作用。

例如,在做药物敏感实验时,教师给出临床病例:患者张某,男,39岁,咳嗽,胸痛,咯痰3天,临床诊断为肺炎,抗炎药物治疗5天后,病情无缓解。针对这样一个临床案例,教师提出问题:这个病人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为什么?在教师引导下,经过学生短暂的讨论交流后,确定做药物敏感实验。这时教师提出问题:细菌的药敏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5]

怎么样做细菌的药敏实验呢?有哪些方法呢?如何判读和分析结果呢?有哪些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呢?带着上面的问题,教师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在课余或者课堂查阅相关资料,小组讨论,制定实施方案,每组提交一份方案。不同的小组提交的方案各有不同,有的过于简单,有的可能不够完善,甚至也不排除有的方案是错误的,教师对提交的方案进行评价,选取有代表性方案进行点评,提出方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补充学生忽视的问题,重点强调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制定最终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根据教师所给的病原菌标本进行实验。实验中,学生遇到问题请教教师。得出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课后,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分析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结果是否准确,实验过程有无不当等,并进行点评。

以临床案例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教师起指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微生物学实验的兴趣。

五、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在药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面对新问题的出现,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及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为药学专业的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艳,杨静,冯承恩.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实用医药,2010,5(6): 273~274.

[2]李丹丹.高职教育中药学微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微生物学报,2008,35(4):611~613

[3]尚智.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绪论课教学方法探讨[J].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93~94

[4]李睿 , 李莉, 张业霞,等.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6(5)400~402

[5]廖明生,蔡杏珍,李恩亮.提高高职高专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96~97

第五篇:中学生物反思性教学实践

——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例

“反思性教学”作为一个正式术语,其产生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他认为能够促使从业者(包括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并非是外来的研究性理论,而是从业者对自己的实践行为以及内隐于其中的知识、观念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的结果回馈于行动之中,使之得以改善。下面结合具体生物课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探索反思性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反思性教学的内容 1.1 教学目标反思

生物教学目标设置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符合学生实际发展趋势。课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列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笔者把“生态系统的结构”(人教版)一课的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意义;列举分析有关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环保意识,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为此,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一步提高要求,让学生尝试从多种具体的生态系统结构中提炼出共性,构建模式图。同时,希望借助本节课的学习实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反思

教学内容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能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实验过程是否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等。课标中本节课具体内容标准为“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活动建议为“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属经历水平,即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从某一渠道获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信息,结合同学之间的讨论,建立感性认识。为此在导入部分,笔者安排了一段《美丽的大森林》的录像片段,请学生注意观察和聆听大森林的声、光、色及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接着再请学生从生态系统的概念出发,列举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这种“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在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和联系部分,笔者让部分学生在课前进行生态瓶实验的探究,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再将实际结果呈现,发现实际与理论推理有所不同,引发学生的好奇与讨论,最后得出生态系统各成分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无论人工生态系统是如何完善,它都是不稳定的,生物圈Ⅱ号的失败就是最好的佐证,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的内容安排较好地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完成。 1.3 教学方法反思

反思教学方法能否被学生接受,是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等等。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较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环节 2.1 课前反思

课前反思主要是在备课中要做到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对重难点逐一“踩点”,对概念、过程中的关键词要反复推敲、前后对比,结合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的深广度及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可扩展的生活实际也很广,适当选择有直接教育意义的内容能很好升华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在课本的基础上加入了小素材“生物圈Ⅱ号实验”,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表现欲于课前2个月事先安排部分学生进行生态瓶探究实验。

2.2 课中反思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顺序,不断反思自己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问题设置是否科学有效。

比如以生态瓶(动物只有小鱼)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比书本上提供的图5~2简单明了,但在总结消费者的作用时,笔者发现单用这一例子是不全面的,学生较难理解“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又临时借助图5—2进行了简要的解释。

再比如原先的预设是要请几位学生分别详细阐述生态瓶探究实验的实验设计方案,但在学生分组讨论过程中发现大家对此类实验设计已经掌握,于是调整为简要概述实验思路。

2.3 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对从备课到上课的全过程进行回忆,思考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较好地掌握和理解,课堂上有哪些不足或闪光点。比如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教学方法,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探究素材和学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素材,基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渗透科学方法,较好落实了一维目标;但由于时间限制,对各实验组的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的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没有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设计,这点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时间继续完成。再者若能让每个参与者都有机会上台以课件形式展示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将会成为课堂教学极好的补充形式。

3 反思性教学的策略 3.1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核心,一节课要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学生上课状态如何,为什么会出现倦怠或者兴奋的现象,自己也比其他听课教师了解,因此自我反省,改进、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重要一环。

3.2 集体帮助

集备是一种常规性的活动,是同一年级的教师在一起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切磋的最好时机,同事提出的解决办法是否适合自己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落实;听课评课是校际间互相取长补短,共享教育经验的最好方式,邀请同行对自己的课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多多听听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交流教学得失,在听课中反思,在反思中上课;新老教师结对子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最有效途径。

3.3 专家提点

生物科学不断以傲人的势头突飞猛进的发展,生物教材也随之不断更新,最新科研成果和科学理论以及跨学科知识都是生物教师的肓点,因此急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一次专题讲座、一次参观访问、一次现场指导都能给生物教师的知识库补充新鲜血液,使生物教师在反思性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

本节课是一堂公开课,课前进行了多次集备和试讲,课后听课教师进行现场评课,个人认为听课教师提出的意见能让自己意识到自己无法认识到的问题,集体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是最令人受益匪浅的。

4 对反思性教学的思考 4.1 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

反思性教学在实际操作中常流于形式,常被认为就是教学反思,反思后就没了下文,为应付学校检查而反思,其主要原因就是“惯性”。教师在教过几轮后刘教材已经轻车熟路,备课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环节,“经验型教学”深入人心,不少人安于现状,缺少深入思考、研究的动力和勇气。反思性教学是要把反思所得加工后应用于其他班的同一节课中,在应用中再反思教学长短,再加工应用,如此循环往复,不断进步。因此,反思性教学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过程,没 有最好,只有更好。

4.2 与时俱进,拓展途径

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记教学日记、听课与观察、教师互相评价等。在新的网络环境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背景下,一些新的方法不断涌现,反思性教学的途径日趋多样化。如运用现代化设备对教学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并进行教学行为研究,更好地帮助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提高水平;再比如利用网络条件,通过写网络日记、建QQ群、开微博、建论坛等形式,广开言路,收集更多的反馈信息。

上一篇:商务礼仪和职业化形象下一篇:生物质能的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