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2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认为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以及发展方向, 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现代教学技术, 与学生的智能倾向、学习风格、发展偏向吻合起来, 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化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技术平台, 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上成为可能。

一、课程整合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 发展性原则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 这是科学化、人性化的教育的最基本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实验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使他们得到持续而有效的发展。

(二)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科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出指导作用, 只有理论没有实践, 无法检验理论的科学与否, 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提高, 才能上升形成具有更广泛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

(三) 信息化与工具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 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有: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 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 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 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此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应强调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要立足于课程而不是计算机, 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只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和伙伴。

(四) 知能并重原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既是立足于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整合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的同时, 增强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个别化与协作性相统一原则

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践平台, 在总体目标相同的前提下, 每一位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进行学习, 从而能有效实现个别化教学;网络又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零距离”, 有利于学生协作解决复杂问题, 为学生的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实践具体实施

目前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领域进行整合的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Authorware, PowerPoint, Flash, Asp和Dreamweaver。

1、Authorware主要用于集成录像、动画等avi, mpg文件和声音wav文件, 并能控制avi文件播放;Authorware的交互作用强大, 可以演示拖动图片、文字等, 可以通过函数调用外部程序。化学中的《化合价》、《化合价的一般规律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反应速率》等都可以用它来集成。

2、PowerPoint主要用于演示, 有统一的界面格式, 也可以自创。能通过链接调用所需要的文件进行播放。化学课程中可以用它来介绍一些科学史实, 简单的实验过程、生活现象等, 如《二氧化硫的污染及其防治》、《氨和铵盐》等。

3、Flash可制作gif动画或形成swf格式的课件。这种课件对教师的计算机能力要求较高, 修改较麻烦, 无集成功能, 在实践运用中较难进行。中学化学课程中《氧气的检验方法》、《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等可以用它来制作, 界面即美观, 且渐变过程清晰。

4、Asp和Dreamweaver可进行网页制作。可以直接链上Internet, 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行随意跳转;可以展示gif动画, 或下载所有需要的材料或在线直播:可以通过查询的方式找到所需的资料;也可以通过外调的形式在当前窗口中显示各类exe文件或动画、录像, 也可进行考试等。化学课程中主要用它来显示文本内容较多的知识, 提供一个强大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同时可在网上进行测试和信息反馈。

三、主要功能

(一) 促进师生角色转变

教师是教学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 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发挥着学习主体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作用主要有:学生是教学对象和学习的主体, 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自然特征和知识基础特征来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整个教学过程必须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要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要有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要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学生要具有相应的学习技能, 如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网络使用技能;学生要善于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和网络上的学习材料;要主动思索, 主动进行意义建构;要积极进行“会话’, 、“交流”和“协商”, 与教师进行交互, 与同学进行交互, 与计算机、网络或是教学软件进行交互;有问题积极提问;主动调动多种感官接受多媒体信息的刺激, 并积极反应;充分展开发散思维与联想, 争取形成更多的知识节点和知识链;利用网络上的大量学习资源, 主动进行知识的扩展;主动参与讨论, 积极发表意见;听从老师的引导, 并积极配合教学过程;主动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调查表明采用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教学进行整合后, 由于大量地使用了计算机和网络,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的主导作用, 学生对媒体的掌握非常熟悉, 善于利用这些媒体及技术与他人交流, 从而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而成为主动的角色, 主动地对如何创造信息、获取信息、使用信息、发布信息做出选择。与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主导的课堂教学相比, 信息技术的利用允许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对其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 做出选择并锻炼操作的技艺。

(二) 激发学学习动机

从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及课外读内容的熟悉情况来看, 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班级的学生, 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了。这种主动性充分体现在对某个特定的课题学习或研究过程中, 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广泛的激发。如电脑的及时反馈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对技术操作应用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动力, 对能够驾驭专业人员刁‘能操纵的电脑工具使学生们感到自豪。

(三) 提升信息素养

所谓信息素养, 是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 能够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我国的王吉庆教授则认为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信息理论道德修养、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在中学的全程教育过程中,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任务较少, 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Powerpoint、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 而且掌握了制作多媒体课件必备的Flash, Dreamweaver, Authorware等软件, 且基本上掌握了各种电脑工具的工作原理后, 就容易对学会使用新的电脑工具拥有信心, 因此就会促使他们去学习新的应用软件。

上一篇:舞台戏剧的衰落与京剧艺术的继承思考下一篇: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