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后记的魅力

2022-07-12

第一篇:浅谈教后记的魅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增长的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不断扩展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化同学,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 关键词:人格 人格魅力 教师

健全发展

魅力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它足以使人感动、觉悟和振奋,它包括很多个方面,一个人的魅力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是不一样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的成绩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一种品格魅力;口若悬河、文彩纷呈是一种学识魅力;美而不妖、靓而不俗是一种仪表魅力;秀外慧中、儒雅风流是一种气质魅力。而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的行为道德标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性情及其融洽的处事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周围人的影响。 教师的魅力也许来自饱经风霜的点点沧桑,也许是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投入对人生乐观、淡定和宽容,他成熟稳重时而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时而幽默睿智体贴感性,略微卖弄但绝不添恶心。教师的言谈举止总透着学问,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几乎全知道。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人生,那种任凭暴风骤雨泰山顶上一青松的姿态与品格,还有深邃的眼神、神秘的微笑、他曾经的不凡经历、创业心路和青春励志悲情,都对学生有着难以言说的吸引力,

1 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1.1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的 “向师性”使教师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1.2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教师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就会在同学当中形成一定的威信,使同学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里学习,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更有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同学的集中力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无形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一个成功的教师,不管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怎样才能拥有人格魅力呢?

2 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方面

我曾经在我实习的班里作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教师。下面摘录其中主要的一部分

(1)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幽默感。(86.7%) (2)他(她)应对我们公平。(81.7%) (3)老师应有渊博的知识。(76.7%) (4)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75%) (5)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尊重他们,他们也应尊重我们。(71.7%) (6)老师应衣着整洁,不要搞得邋邋遢遢。(68.3%) (7)老师的人生观应是积极向上的。(65%) 从我们的调查当中可以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渊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高中教师,应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有深入彻底的了解,能够为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略,让同学们感受到为人师者的学术气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网络关心国家大事,掌握第一手材料,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广泛的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新型人才。 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连萝卜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见过,同学们怎么会相信他所说的文学常识呢?所以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一个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教师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2 高尚的审美情趣

人们对于美丽的事物总是难以忘怀的,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细心就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丽,同学身上的美丽,教学素材中的美丽,只要具备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彻底脱离低级趣味,通过教学,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教学具备审美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

2.3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与帮助,那么我们久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

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学生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后退,不抛弃不放弃。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具备献身教育的精神,通过实践要不断的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作为一个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自己心中有阳光才能够照亮别人。

2.4 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尊重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被尊重,那么作为教师不但要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尊重别人,学习传统美德,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尊重自己也尊重自己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他们,又要充分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2.5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可以说,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者组织者和总导演的角色,其性格和心理特征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和情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如果一个教师得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甚至心理扭曲,对学生感情冷漠,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2.6 衣着得体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得体的衣着能够让老师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印象,另外也能够从一位教师的衣着上看出他的工作态度以及处事风格,而且适当的修饰打扮会提高同学们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极尽华丽,过于华丽的装扮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攀比的风气,只要穿着得当,给同学们留下为人师表的良好印象,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一名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把教书的职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事业。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来教育学生,来感染他们、培养他们成为四化建设的接班人。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自己以身作则,要充满爱心,要信任和宽容学生,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格。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前提,是我们每位教师所终生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0. 2.龚乐进等. 教师职业道德 .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 3

3.刘新科. 现代西方教育思潮. 陕西师大网络教育学院, 2001. 4.程红兵. 教师的人格魅力. 东北师大出版社. 4

第二篇:浅谈童声合唱的魅力

在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童声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更受到师生们的喜爱,它对于孩子们道德的培养,性格情操的熏陶,形象思维的丰富,艺术修养的形成,音乐视野的扩大,聪明才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

一、童声合唱——心灵的歌唱

有人说,世界上人与人沟通最好的语言是音乐,世界上最纯净、最美妙的声音是孩子们的歌声。而合唱正是一门训练人声的综合艺术,童声合唱是所有合唱中最接近天籁的。著名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以优美的童声征服了世界,人们称之为“天籁童声”,该乐团已经拥有500年历史,与维也纳爱乐乐团被视为奥地利的两大国宝,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音乐团体之一。这是一群用心灵歌唱的小天使。在维也纳,儿童时代要成为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一名成员,到了而立之年应该成为骑术学校的一名骑手,年近花甲则要当一名政府官员。这是维也纳人向往的三个职业。“音乐神童”莫扎特,“歌曲之王”舒伯特,“交响乐之父”海顿都曾经是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成员。我国很有成就的名人小的时候也都参加过童声合唱。如著名歌手蔡国庆,杨钰莹;著名主持人鞠萍姐姐。童声合唱的经历都在她们的人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中小学阶段、大学阶段还是将来走向社会。相信少年时期童声合唱的经历也将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不可能每个合唱团都家喻户晓。但是每个歌唱的孩子都是愉快的,我们要多给他们创设展示的平台。通过排练、录音、录像、演出等等这些活动,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尤其在各种演出活动中,在把歌声带给听众的同时,也必然会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一定不要闭门造车,要让孩子们多表演,无论是普通演出还是比赛,你会每次看到孩子们在演出中一次次进步一次次绽放,所有为合唱付出的心都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合唱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声在血液里流淌,从心灵放飞。

二、童声合唱——团队的活动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的发展所需要,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生是一个悲剧。”而童声合唱这种儿童们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合唱艺术讲究和谐,要求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音色要融合、柔美,即俗话说的“声音抱成团”。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个音调,不能大声喊唱突出自己,节奏不能赶快或拖延等等。要做到这些必须打开学生的耳朵,真正聆听音准,节奏,音色。著名合唱指挥田晓宝老师曾说:“合唱团平常的训练60%是倾听,40%是歌唱。好的合唱团倾听占的比例应该会更大。”合唱中多声部的和声效果的和谐统

一、均衡、声部立体感的充分表现,歌唱方法的协调一致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并以其丰富、深刻、动人的艺术感染力震撼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著名合唱指挥大师阎宝林老师说过,声部要真正做到“分工不分家”、“互相帮衬”。“红花尚须绿叶扶”。这样合唱就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与人合作的意识。参加合唱团不仅是一个兴趣、一个特长,更关键的是可以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依据人声的分类,童声合唱由尚未变声的少年儿童组成,即包括小学男女同学组成的合唱及初中低年级尚未变声或变声初期的男女同学共同组成。而现在的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因为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娇气、任性甚至自私的性格,这些孩子需要学会如何跟同龄人友好相处、相互配合、遇事能考虑别人的感受。加入童声合唱团不仅能学到发声、吐字、气息、音准、节奏、识谱、声部配合等歌唱技艺,还能让他们融入一个友好、温暖的集体,即不会带来学习的负担,又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课外生活。

合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在整个音乐教育中占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表演的艺术,还能看透学生的心智,给学生创造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艺术修养,让学生学会相互团结、相互合作、交流分享、学会谦让的道理。

三、合唱——艺术修养的提高

合唱能抒发人内心的情感,启迪人的心智,对人的精神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众多的音乐艺术形式中,合唱体现出很强的参与性。童声合唱表现形式可领唱、重唱、轮唱、齐唱,可以是无伴奏的,钢琴伴奏及乐队伴奏。童声合唱可以偏美声圆润唱法,也可以是明亮的民族唱法和多变的通俗唱法,不同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演绎,这需要合唱指挥和队员们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探讨歌曲的内容、风格特点、文化内涵,以及怎样表现和创新等问题,这一过程使大家相互交流,把对歌曲的理解及处理最终变为艺术现实,使大家享受到合唱的艺术美,提高了审美的情趣和能力,还培养了艺术创新意识。 总结

总而言之,让孩子们积极参加合唱训练,在价值导向、智能发展、心理保健、审美陶冶、专长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对他们无疑会起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过去几年,蜚声全球的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专业医生弗兰克教授在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年轻父母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早期音乐教育,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唱歌的兴趣。他认为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长。弗兰克教授的建议是很有道理的,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合唱,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更是一种生活,启迪孩子们乐观向上,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促进孩子们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方曼 2013年12月25日

第三篇:浅谈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鱼泉小学高喜鸟 13783118250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教和学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教师的可信度、向师性和学习的极大兴趣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使随随便便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来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魅力。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为了自己的语言能够达到简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在课堂上避免学生出现“言语感知上的疲劳”每每都在推敲自己的口头语言。实际上,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一种语言——肢体语言,对我们的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肢体语言,是一种借助于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手势来进行表情达意的无声信息手段——人体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如果能够结合肢体语言,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充满活力,也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姿态、表情、手势等。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肢体语言的魅力。

一、 姿态

教室在上课时,一般都采用站立的姿势: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当你站在讲台上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看到老师腰板挺直地

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也会马上坐端正,力争得到老师赞许的目光,这样不用太多的言语,就能很快调整学生听课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听课的状态。并且,还能节省好多的时间。当然,教师站立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如:教师站在讲台中央,表示严肃庄重,学生们就不敢很随意,听课的状态自然就高度集中。而站在讲台的两边则显得随和,学生们就会感到轻松。如果教师能走下讲台,更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今我们的广大教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身子微倾,就会显得 教师有亲和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的身心倍受到鼓舞。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由此可见,正确优美的姿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而且精神饱满还能让学生振奋,更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课堂节省好多的时间——教师不用再用言语来维持秩序。

二、 表情

表情是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交际辅助手段,教师的脸色和眼神在教学中发挥着妙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上课时,当你走上讲台,表情严肃,威严的目光向教室扫视一圈,同学们就会马上安静下来坐直身子,目光注视正前方,做好听课的准备;课堂上,如果某个学生在随意说话或做小动作,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目光盯向他,不用说任何话,就能把思想开小差的同学拉回来;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眼睛一直朝着某个方向的学生,也能引起大片学生的注意。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教师期待的眼神,也能让

学生身心得到鼓舞,思维的闸门也会尽快打开,原本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有了教师这样的目光,一定会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讲课时,教师热情、诚恳、坦荡的目光会使学生振奋,会给学生力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潜能,教师更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脸色的变化能充分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堂上,老师的喜、怒、哀、乐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当你“慈眉善目”、“神采奕奕”、“高高兴兴”地出现在课堂上时,同学们也会面带笑 容、心情舒畅、大胆踊跃地回答问题,甚至于素质最差的学生也会举手敞开心扉;轻轻松松的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反之,若“面色铁青”、“目光严厉”、“大发雷霆”则学生畏惧之极,惶惶然不知所以,不用说发言了,连手也不敢举了。这样紧张的课堂气氛,怎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呢?

由此可见,丰富的表情确实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尽情发挥想象思维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和蔼的表情,自然就想学这们功课,兴趣只要有了,教学效果还会很差吗?

三、手势

我们上课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不同的手势也能表达出人们潜在的内心活动和各种微妙的情感。在课堂上适当的应用,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例如:翘起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称赞;五手指由外向内收拢,表示力量集中,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两手掌由合而分,向上摊开表示失望、分散和无可奈何;拳头高举表示反动;向前快速伸出表示打击。另外,手指还能表示数;大拇指和食指伸开的形状表示“对”;两手十指相交又表示“错”;小拇指和大拇指同时伸开,表示“6“,在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应

用这些手势,既节省时间,又会让教师很快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手指相拢后映在墙上的阴影形状表示动物等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大方、得体的手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有助于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

总之,人体语言在我们的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把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幽默的火花,又有严谨的弧光,既有稳重的态势,又有活泼的情韵,一定会是我们的课堂丰富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浅谈教师语言艺术的魅力

平桂管理区水口镇中心学校 张长花

【摘要】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所以,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师的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教学语言.

课堂氛围 语言艺术

教师与学生沟通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关系。因为教师扮演的不仅仅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教师还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语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现代化教 学手段如何先进,但离开教学语言,就一筹莫展。看来,教师语言有它的独特魅力。所以,如果我们每位老师,能注意到这语言的魅力,也许当我们开始说活或采取批评,教育时就会更加有艺术地,更加慎重地说出口了。在此,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注意语言的情感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准确、生动、优美、富有感情和启发性的语言,往往能够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力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学是语言的艺术。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架起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情感性。说话”其实是一门很大的艺术。明明是同样的内容,可是却由于表达方式的不同,给予对方的感受也有所不同。师生情感交流最多的便是语言。教师的话可以像一股清泉流入孩子心田,也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伤害。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语言带给学生的将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语言表达方式,反映着教师的能力水平。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只有通情才能达理,达理必先通情。教师在讲课时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才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而读了《老师的话伤了我的心》这篇文章,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文章写道:“记得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的成绩在班上不算好,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较难的题目,要求当场完成。不知怎的,我觉得挺容易,不一会儿就做出来了。我好开心。老师走了过来,看见我的同桌晓红——我班的班长,成绩也是挺好的,她还没有做出来。老师就对她说:‘你看,这道题其实并不难,连李艳都做出来了。’老师的话让我觉的很不是滋味。虽然这句话听起来是婉转批评晓红,可是为什么要拿我‘说事’呢!我就连一道数学题都解不出来吗„„”

看到这里,仿佛感觉那个伤心的学生就站在眼前,眼睛满是忧郁和凄凉。我们应反思自己教学中的风风雨雨,是不是也有过类似伤害学生的言行。

三、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语言是教学思想的 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就要看教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大家都知道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吧,曾听一位教师说:“在前阶段的教学中,学生掌握得不够好,一算就错,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100+1,什么时候是100-1,一会儿又是101-1,逼得我没办法了,只好想对策了——那就是多练了,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吧!于是我展开了每天晚上放学前的小考,每天放学4道简算题,此时我比谁都清楚:你再生气,你再粗暴,你再命令,你再重罚,都是多余的。我就说:‘同学们要大胆地做,只要认真,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做好的。’就这样,连哄再激励,同学们终于有了进步,百分之九十五的同学都明白了简算的道理,只有个别同学还不太明白。我又利用中午时间,给他们讲解。在期中考试的时候,这班的简算题做得还是不错的。”这次知识与耐力的较量,总结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是由老师的语言激发起来的,假如老师的语言应声入耳,感人朴实,那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做教师的,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语言实用化,具有吸引力,让学生们听了,不但乐意去做,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

四、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的语言离不开含蓄。如教师在教学中用说半截话或一语双关的办法启 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做法常有“千言说不透、一语破真谛”的妙用。有的教师为了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波涛,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绕着弯子设问,层层深入,启人心智,让学生得到知识、明事理、受教益。有的教师为了使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从不是挖苦讽刺,而是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善意地予以提醒和启发,受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想,一个语言贫乏单调、枯燥无味的教师吸引学生的恐怕也很有限。作为教师,我觉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我们采用的是哪一种风格,只要能吸引学生就是成功的语言。我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就运用了声音的优势,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想听老师是怎样背诵课文的吗?”学生们一下子就兴奋起来,响亮地回答“想”我随着音乐,深情地背起课文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她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学生们被我朗读所感染,很快进入到学习中去,他们学我样子,我的声音去读课文,在学中,读中渐渐感受到美,领略到美的内涵。

五、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的语言对于一堂课来说无异于生命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语言是“一条纽带”,可以牵动整堂课的发展,教师语言又是“一种什么以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过去,我一直自认为教师是吃“开口饭”的,只要会说一口普通话就行,精通书面语也就不错了。因此忽略了教师的职业口语,平时在这方面钻研不深。本来以为老师上课只要把该讲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就可以了,其实一个教师要做的远非这些。《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服务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师长,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特别是课前的导入更是能不知不觉地把听课的老师和学生们带进授课者所设下的“圈套”。如德化实验小学的苏晓闽老师。该教师巧妙地通过课前的师生互相提问引出:“我像不像英雄?为什么?”这个问题。紧接着,教师小结导入:“我的感慨是毛主席的一句话引起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然后揭示课题《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城”,一起神游“长城”。再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该教师通过课前的聊天:“来我们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已经三天了,今天才和同学们见上第一面,我想死你们了。你们想我吗?想我什么?”当一生谈到身高问题时,该教师又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身高测量单位‘尺’,然后适时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个主人公只有五尺。”

六、教师精彩生动的引导语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讲好课、教育好学生,尤其要锤炼语言的艺术。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表达。生动的语言会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效果,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方向,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制造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泉州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剑峰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一课。该教师在学法指导中说:“老师先送你们两句话。一句话是流行歌词‘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另一句是古人的名言‘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再如泉州三小的骆嫩寒老师执教的《上天的蚂蚁》一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她在学法指导方面的部分精彩语录:“做做动作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借助图画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你能说说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通过表演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七、教师准确巧妙的鼓励语言,让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所以教师如果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及时捕捉其闪光点,运用准确巧妙的语言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就能如沐春风,课堂也会显得生机勃勃。如泉州实验小学的吴晓军老师执教的《一只小鸟》一课。在初读感知部分,该教师安排了分段朗读全文这一环节。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后,教师鼓励说:“给我们开了个好头。”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后,教师又说:“团结力量大。”开火车读三至八自然段时,有一名同学读错了又纠正过来,她又鼓励说:“发现错误及时纠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 语言艺术是在每次教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一桶水已无法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教师只有把自己变成活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流淌出有理有据的语言。掌握好语言艺术,掌握好教育艺术,能使自己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教师还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

语言艺术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口语技巧的完美结合。教师要掌握及应用语言这门艺术,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教师应有一颗爱护学生的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说出的话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袒护、放纵,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尴尬中走出来,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一向来表扬的话往往比批评的话有用。当我们想改变别人的时候,不妨用赞美来代替责备!“话是开心的钥匙”,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像清泉一样流入孩子的心田,在阳光明媚的春天共同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一个轻轻的抚摸,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种形象特有的魅力,都在潜移默化的渗透在每一个学生的幼小的心灵里,从而希冀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憧憬,洋溢每一个的满腔热情。

一盆鲜花,会使你的房间增添光彩;一首优美的乐曲,会使你疲劳的身心轻松舒展。教师贴切、真诚、耐人寻味的话语,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迸发学习的激情。这,就是教师的语言艺术的魅力。在新课标的旗帜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掌握和运用语言艺术,增强语言表现力,让自己语言的教育性和审美性达到统一,让语言的艺术魅力光芒四射。

参考文献: 《教荟萃》2010年第27期

蔚蓝湖《教师语言的魅力》2009.11

陈孟春 《我心飞扬-教师语言的魅力》2010.8

李燕平《谈谈教师语言的魅力》2007.11

徐春华《提高教师语言的魅力》2010.8

第五篇:浅谈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摘 要】本文由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入手,突出了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以线代面的艺术特色,最后上升到中国画的精神方面,主要阐述了中国画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深刻影响,由此论证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画 独特魅力 意境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博大精深是无需赘言的。但当成为经典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时间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变慢或停滞自身永恒的运动,经过时间的考验,人类一代代文明所结晶出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之层层叠叠积淀起来了。当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品中来研究经典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白中国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仍生生不息,自有其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我们对一个画种最初步、最直观的认知就是作画时画笔所经过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条

我们从初次接触西方绘画,进行素描、速写的时候,就常常用到了线条的概念。但是西画中的线只是比较单纯的线而已,只是一种构成提及的重要元素,用诸多的线条经过叠加或紧密联系来形成面从而构成空间。而中国画就有所不同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仅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外轮廓、结构等形象要素,而更为注重这些要素的组成过程、生长过程,同时中国画又将事物的状态概括到最精炼,只用简练的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状态,致使中国画的线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了。

中国画中的线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古画,或虚或实、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让我们恍然大悟,中国画中简练的线茶已将明暗转折巧妙地表现出来了,同时又比西画多了一些意境和趣味。

中国画中又有书法用笔和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意在一个写字,要力透纸背,我觉得中国画也很在意一个写字,写比画似乎更深刻而且有韵律、节奏。且通过笔墨的节奏、韵律;运笔的强、弱、虚、实,一波三折,起伏转折,沉着有力,生动有势;用墨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达到浓淡相生,韵味深长的画面;行线的长、短、曲、直,直中有曲,曲中见方,长短适中,动则有势,静则有威。这样使画面达到和谐的节奏、巧妙的组合、无穷的魅力。

二、从色彩方面来说,中国画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西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丰富的色彩,而且画中的色彩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同时西画中的色彩多是经过复杂混合的,因而可以说西画是一个色彩体系。但是在中国画中黑白两色是极为重要的色彩元素,也是首推的颜色,然后才谈得上其他的颜色。说到中国画,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笔墨,而笔墨落于纸上的直观表现实际上就是黑白,由此也可看到纸上的空白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虚无之处的奥妙,由于通常在概念上把色彩当成是一种画底子上的覆盖物,所以并不把画面所留出的空白当作是色彩,而这正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我们有意识地把纸的白作为一种色彩来关照,就会发现这白色所用之多及其地位之重要,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正如黑白木刻的主版黑。版画与中国画的巨大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除此,在世界上任何别的画种都不像中国画那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放在所以其他颜色之上,并且在意境和情趣上把黑白两色发挥到极致的程度,也只有中国画在色彩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个黑白体系。

黑白本身就给人一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知,而中国画的气韵意境就在这黑白分明的笔墨当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画中的黑白是互不可缺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挥毫,当一张纸全被墨色浸透时,那么中国画的意境也就荡然无存了。可见,空白是何等重要,而这也就是画家们常说的透气留白。中国画的韵味便溢于这一纸一墨、一黑一白当中了。

再次,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是表现画者精神状态的一种媒介,而中国人又常以书如其人、画为心印来评论书画艺术,这种注重主体内在精神表现的画为心印的理论,是有别于西方绘画偏重于外在形体的模仿之说理论的。为什么中国画在艺术上所走的道路与西画不同呢?我觉得主要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其一,儒家所显示的绘事后素;其二,道家彻底的、纯艺术精神的性格;其三,佛学中的色空思想。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统治思想,使其一些观点和思想严重影响和左右了中国画的某些审美标准。如绘画之事,后素功对从事绘画的人有极大的启示,告诉我们绘画不但讲质,也要讲文。

上一篇:前台客服工作总结下一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