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言语魅力浅谈

2024-04-18

教师的言语魅力浅谈(共8篇)

篇1:教师的言语魅力浅谈

浅谈教师的语言魅力

这段时间,我读了《富有魅力的教师语言艺术》这本书,对此深有感触,因为平时在课堂上,我的语言较苍白无力,甚至面对突发情况,不知道该如何去组织语言,所以我一直想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就选了这本书。

教师语言,也就是教师的课堂语言,泛指教师课堂所说的所有的话,尤其是教师用来组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语言。德国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是亲身经历还是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都让我非常赞同教育家第斯多慧的话。每听一节课,我都会想教师语言怎样组织会更利于课堂?每上一节课更会思考,教师到底怎样组织语言能更高效?也正因如此我十分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言谈,因为我明白也许因为我的一句话会改变学生的命运。这就是教师的语言,用语言去启智;用语言去激励,用语言去引悟;用语言去赞美,用语言去督促。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伟大的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我觉得,教师的语言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适时运用感人心脾的温情之言。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语言在表达过程中的乘号”。语言中充满情感,会使语言的感染力成倍地增加。真诚是人类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教师语言最基本的特色。于漪老师也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与学生对话交流,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不管是对优秀生的赞美,还是对后进生的批评,都需要我们付出真情。俗话说得好:春风化雨暖人心。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春风化雨一样,温暖孩子们的心,使之感动、使之茁壮成长。这种引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深刻的启迪,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理解生活。还记得《四块糖》的故事吗?与其说是陶行知先生用“四块糖”转变了孩子,倒不如说是他是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化了孩子。

2、教师语言要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产生亲近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比如前段时间:记得有一个星期五,我请假了,李老师给我们班布置作业。第二个星期来时,有一个学生偷偷告诉我,她很想上李老师的语文课,我说怎么了,这位同学说,李老师很幽默,我感到很疑惑,我想李老师又没在我们班上过课,学生怎么知道她很幽默呢。然后这位同学就给我讲了上个星期五下午李老师给我们班学生布置作业的事情,那天的作业是让学生星期天回家往映日荷文学社投稿,李老师说:“同学们,这个星期的作业是一篇作文,另外每位同学再往映日荷邮箱里投一篇稿,你们在投稿的时候啊,顺便可以在电脑上玩一会儿游戏啊,如果家长问呢,你就说老师让打作文呢。”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们就记住了李老师,认为他是一个幽默的老师。

幽默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的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驱除了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往往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教师备课非常认真,讲课也很卖力,语言也较简洁准确,但学生就是不爱听,课堂效果与教师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只重视了语言的科学性、规范性,却忽视了它的艺术性,因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必须多看书,丰富铸炼自己的语言,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3、沉默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一位教师而言,沉默有时也可以成为一种巧妙而有力量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沉默,有着其特定的作用。沉默具有控场作用。上课铃响了,教师也进教室了,但学生们仍然喧闹不止,教师默不作声数十秒,肃立讲台,加上严肃的目光直视或环视学生,很快,课堂便会安静下来。还有教师正津津有味的讲课,下面有两位同学在聊天,教师突然沉默,并走向那两位学生,这一行为引起全班同学的注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两位同学立刻停止了谈话。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4、教师语言要有激情。要想提高课堂实效。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有激情,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一个教师以自己的激情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要表现出你的激情活力,在教室里、办公室里、家里等地方,我们都应该是充满激情,活力四射的一个人,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学生、同事、家人等。我在我们办公室就发现了这样一位老师,李新梅老师,她每天总是那么有激情,在工作之余就拿起书看书,做读书笔记,看过书之后给我们分享,我觉得他的学习能力很强,我就想,我还这么年轻,就止步不前了,看李老师都快五十的人了,还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呢?想到这里,我不禁惭愧起来,所以在李老师的影响下,我重拾书本,这段时间就在看李老师借给我的书《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孙少平身上就有一种激情,时刻不忘学习的激情。孙少平上学时,家境是艰苦的,家里6口人,只有一口破窑洞,他和妹妹放学回家连住的地方都没,还得去金波家借宿,吃的更别说了。高中时,中午只能吃两个黑馒头,即书上写的“非洲”。但是生活上的艰苦,并没有使他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个衣着不合体的高个学生,在精神上是富有的。他积极阅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树立了初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使后来去黄原县城揽工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阅读,一本一本的书带领着这个农村出来的年轻人走出了现实的小圈子,进入了人生的这个大舞台,可以说是阅读使得孙少平变得和其他的人不一样,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处世态度上,也表现他的行为言语上。

5、教师语言要有激励性。激励性语言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例如:在排队时,简单的一句:老师看我们哪个小组行动最快?学生就会用最快的行动去集合队伍。又如:“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看谁跑得最快?”等等。虽然是几句很简单的话,可对学生来说,有时就是他们的“动力”。对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学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扬做得好的同学其实也是一种无形的批评,特别是对那些不遵守纪律、任性顶撞老师的学生,言语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如,早读时,同学们读书声音小,怎么办?一次我给转红姐交流这个问题,她说,你把读书时,声音大的同学的名字写黑板上加星就好了,我回班一试,果不其然,效果挺好的。

6、教师要注重肢体语言。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信任,我们应利用一切机会,有效运用体态语言,增强活动的效果,千万不要吝啬运用微笑和肢体语言去激发学生发出积极的信息。

总之,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是一个演员,而且是个演讲家,应该有驾驭教学语言的高超技能,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过来,使学生乐意且热烈地盼望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学习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因此,不论是教师的有声语言,还是教师的肢体语言,都需要不断地锤炼。

篇2:教师的言语魅力浅谈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渐增长的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该致力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不断扩展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真正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化同学,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关键词:人格 人格魅力 教师

健全发展

魅力是一种精神境界的体现,它足以使人感动、觉悟和振奋,它包括很多个方面,一个人的魅力在不同人的眼中也是不一样的,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对学生的成绩甚至是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一定的影响。“桃李无言,下自成蹊”是一种品格魅力;口若悬河、文彩纷呈是一种学识魅力;美而不妖、靓而不俗是一种仪表魅力;秀外慧中、儒雅风流是一种气质魅力。而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的行为道德标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性情及其融洽的处事能力等综合素质对周围人的影响。教师的魅力也许来自饱经风霜的点点沧桑,也许是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投入对人生乐观、淡定和宽容,他成熟稳重时而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时而幽默睿智体贴感性,略微卖弄但绝不添恶心。教师的言谈举止总透着学问,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几乎全知道。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社会人生,那种任凭暴风骤雨泰山顶上一青松的姿态与品格,还有深邃的眼神、神秘的微笑、他曾经的不凡经历、创业心路和青春励志悲情,都对学生有着难以言说的吸引力,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1.1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全发展。

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学校里,教师就是学生最亲近最尊重的人,学生具有的 “向师性”使教师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人格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一生,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1.2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教师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就会在同学当中形成一定的威信,使同学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里学习,师生之间融洽的关系更有助于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同学的集中力也可以大大的提高,无形之中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一个成功的教师,不管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怎样才能拥有人格魅力呢? 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方面

我曾经在我实习的班里作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教师。下面摘录其中主要的一部分

(1)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幽默感。(86.7%)(2)他(她)应对我们公平。(81.7%)(3)老师应有渊博的知识。(76.7%)(4)一个好的教师应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75%)(5)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尊重他们,他们也应尊重我们。(71.7%)(6)老师应衣着整洁,不要搞得邋邋遢遢。(68.3%)(7)老师的人生观应是积极向上的。(65%)从我们的调查当中可以看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渊博的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高中教师,应该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不仅仅是对所教学科有深入彻底的了解,能够为同学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同时还应该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略,让同学们感受到为人师者的学术气息,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网络关心国家大事,掌握第一手材料,无形之中影响学生广泛的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新型人才。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连萝卜是什么样子的都没有见过,同学们怎么会相信他所说的文学常识呢?所以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一个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教师树立自己高大的形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2 高尚的审美情趣

人们对于美丽的事物总是难以忘怀的,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世界上并不缺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细心就能够发现周围生活中的美丽,同学身上的美丽,教学素材中的美丽,只要具备了高尚的审美情趣,彻底脱离低级趣味,通过教学,进行艺术化处理,使教学具备审美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得到情操的陶冶。

2.3 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使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形成,需要教师给与一定的指导与帮助,那么我们久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

尚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学生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后退,不抛弃不放弃。

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首先应该热爱教育,具备献身教育的精神,通过实践要不断的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作为一个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自己心中有阳光才能够照亮别人。

2.4 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尊重别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被尊重,那么作为教师不但要教育学生时刻注意尊重别人,学习传统美德,同时也要意识到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尊重自己也尊重自己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他们,又要充分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2.5 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性格,可以说,教师的性格与心理健康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者组织者和总导演的角色,其性格和心理特征必须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这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和情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如果一个教师得性格孤僻,不善言辞,甚至心理扭曲,对学生感情冷漠,那么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会受到威胁。

2.6 衣着得体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得体的衣着能够让老师树立良好的形象,给学生以积极进取的印象,另外也能够从一位教师的衣着上看出他的工作态度以及处事风格,而且适当的修饰打扮会提高同学们对教师的关注程度,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师生之间的关系,但是并不是说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极尽华丽,过于华丽的装扮也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形成攀比的风气,只要穿着得当,给同学们留下为人师表的良好印象,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作为一名教师要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中,把教书的职业作为人生的最高事业。用自己的高尚的人格来教育学生,来感染他们、培养他们成为四化建设的接班人。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自己以身作则,要充满爱心,要信任和宽容学生,培养学生的高尚的人格。事实证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的前提,是我们每位教师所终生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0.2.龚乐进等.教师职业道德.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 2000.3

篇3:享受诗词言语的魅力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 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1.微课的构成。微课 (程) 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 (一般为5分钟左右, 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 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活动过程, 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 (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 。“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 (知识点) 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 即微教案 (或微学案) 、微课件 (或微学件) 、微练习 (或微思考) 、微反思 (或微反馈) , 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2.微课的特点。“短”———教学活动时间短, 一般不超过10分钟;“小”———教学主题简短, 教学目标明确, 课程资源容量小;“精”———教学内容精炼, 教学设计精细, 教学活动精彩;“悍”———资源应用面广, 适合不同对象, 教学效果显著。

篇4:教师的言语魅力浅谈

非言语因素是指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识信号系统。一个教师如能掌握并善于使用非言语因素,则可以把更多的信息输送给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通过大量的测验,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言语因素只占学生获得信息总效果的45%;而非言语因素则占信息总效果的55%。由此可见,非言语因素在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非言语因素有很多,在此,笔者就其中的衣着、板书、面部表情、目光和情绪等因素谈谈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衣着。衣着在大多数教学情境中不直接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但它却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为人师表,其衣着对模仿性极强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示范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他们普遍认为“名士大都不拘小节,秀才只怕肚里没货”,衣着这样的小事何足挂齿。其实不然,课堂上,教师的衣着不检点,如衣领皱折、口袋布外露、奇装异服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对教学效果产生负效应。因此,教师的衣着应在整洁的基础上体现庄重、大方,符合自我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和职业特色,给学生一种纯朴之美。教师应时刻以整洁、美观大方的衣着出现在学生面前,于朴素大方中显高雅,于整洁端庄中露内涵,给学生树立美的典范。

板书。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入了课堂,但板书在教学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板书不仅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手段,对教师讲述的知识起着提纲挈领、加深理解、帮助消化的作用,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教师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很可能也学不到位。小学生正处于识字、认字阶段,教师的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堂板书是十分重视的,在备课时就对每一节课要板书的文字、符號、图表、颜色以及位置都进行精心的设计、巧妙的安排。反之,一个教师对板书毫无讲究,随心所欲书写,这将不利于学生接受知识而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面部表情。脸是心灵的镜子,是情绪的寒暑表,最能反映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纵观整个课堂,其面部表情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于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经常以微笑面对学生的老师会给学生带来一种亲切感和信任感,从而迅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学生也会以微笑回报教师,形成一种很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反之i如果教师表情严肃,甚至怒气冲冲地走进课堂,学生必然会提心吊胆,课堂气氛就会变得异常沉闷,不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目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信号。“以目传神”这一词语很好地表明了目光的特殊交际功能。对教师来说,这种功能更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目光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注意力是过多地指向内容,较少地注意听讲者的反应;而听讲者却不同,他们不仅注意说话者所讲的内容,而且会通过自己的神态变化反映出领会、疑惑、赞同、不满意、厌倦等各种心理活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目光,还要从学生的目光和神态变化中探索出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充分发挥目光的传递在教学中交流信息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教师在讲课之前用和蔼、信任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可以很好地安定学生的情绪,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学生因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用赞许的目光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学生必然会产生高涨的学习热情,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发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用严肃而期待的目光提醒他们,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能在不打断课堂教学的情况下解决问题。

情绪。情绪是伴随着认识活动和意志行为而出现的。情绪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情绪会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它会驱使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克服困难;消极的情绪会成为人们活动的阻力,会混乱人们的思维活动,削弱人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消除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消极情绪,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用满腔热情感染学生,使其相应产生积极的情绪,聚精会神地听课,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和回答问胚,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反之,教师的情绪低落,学生会受到感染而无精打采,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篇5:《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

教师有特定的职业要求,并不是社会上什么人都可以做教师。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现代教育家夏丐尊谈到著名教育家、艺术家李叔同时这样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等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这里所说的“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李叔同先生具有人格魅力。

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作用。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生的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耀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鲁迅先生是伟人,他在教学生方面也是我们杰出的榜样。鲁迅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激动感人;听得一清二楚。何以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品德崇高、学识渊博。这样的教师给我们以高山仰止的感觉,是我们学习的典范。我们尽管与他们的学识、文化、人格有天壤之别,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执著追求,也是能取得长足进步的。教育学生是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在起作用,产生影响。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而,教师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二、教师人格的自我塑造。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自己就要自觉地积极地学习,使自己成为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学识功底厚实,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教师人格完美,对学生的心灵就有感召作用。教师人格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光辉总会向外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通常展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德行,在教师人格中起灵魂作用,是教师不断奋进的内驱力的源泉。教师的活儿是良心的活儿,肩上挑着祖国未来、人民的希望,教师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使命感、责任感,忠诚带来,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有一位小学特级教师曾这样说:“我把一生献给孩子们。我深感其乐无穷,很有价值。在小学教育的田野耕耘收获,给了我一生的充实。”优秀教师无不把教育事业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才学,教师要有育人的真本领。教师不是作工,依教参画课。要独立思考,追求真知,力求业务精湛。须知:“教过”不等于“教会”,每个教师都能做到“教过”,而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真正受益,教师就须好学不倦,苦练基本功,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识见,独立思考,善于发现。现时代的教师千万不能人云亦云,简单模仿。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更新,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教材观,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养成思考、探索、研究的习惯,看问题就能深入底里,有创见卓识。

能力,学历水平不等于岗位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岗位上自觉锻炼出来的。教师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带班级也好,教课也好,进行教学研究也好,须善于观察、敏于综合,力求做到判断推理,应付自如。

教师塑造完美的人格,在德、才、识、能诸多方面均须自觉锤炼,不断提高,不断完善。要取得良好效果,应做到:

1、自我认识。

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要能清醒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是件十分不容易的事,“贵”也就“贵”在这里。缺少自信,难以成为好教师,而自我感觉太好,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好的意见、经验,都会从眼皮底下溜走,以致自己裹足不前。教师的字典里没有一个“够”字,尤其在当今社会,新知识、新信息如潮水般涌来,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中,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众多,教师在这方面不可能是绝对的“权威”,因而,教育教学中捉襟见肘的事屡见不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师不是万能博士,搪塞、蒙混,不仅有损于师德,而且会给学生以极其不良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自强不息。教师要善于用两把尺子,一把尺子量别人的优点,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心态越好,越能奋进;如果以己之长比人之短,不仅不会长进,而且会失去人生的追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要使教育教学工作勃勃有生气,教师必须找到自身最强烈的刺激,那就是“自我教育”。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动力就越大,越能塑造完美的人格,业绩越能长盛不衰。

2、自我调整。

这是人格塑造的基本途径。“教然后知困”,从事教育实践后方深切体会到“困”,体会到其中的艰难。这个“困”不仅是知识方面的,还包括能力、思想、情、视野、胸怀、见识等教师整体素质的方方面面。要塑造完美的人格,须努力自我调整。自我调整有两根支柱,一是学习,二是实践,二者聚焦在反思上。

教师一是要学而不厌,有丰富的智力生活。要向书本学习,重要的理论反复学。例如,邓小平同志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导,就要反复学习,深入领会。教育要立足于现代化,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之才;世界竟争剧烈,经济之争就是科技之争,说到底就是人才之争;今日的学生就是明日的建设者,教在今天,要想到明天,要以明日建设者的要求来指导、衡量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理论学习联系实际,就常学常新,对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要紧扣一点深入学,紧扣教材中有关知识查阅资料,探究来龙去脉,弄清背景材料,寻觅发展轨迹,力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教学生诵读李白的诗,自己就要查查李白生活的社会状况,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弄清他的诗歌的主要特点与他思想发展的轨迹,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诗中情与杜甫的有何异同,等等。心中有底,语言就丰富,教课就能游刃有余。还要拓宽视野广泛学。作为当今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人文学科方面的底子,还要关注科技方面的动态,阅读一些科技读物,有科学知识的底子。教师的教育教学,如果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智力水平与学生在同一个平面上移动,学生不仅不能获得有效的培养,更为可怕的是会抑制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要有拼命学习的精神,犹如树根,把根须伸展到泥土里,吸取氮、磷、钾,乃至微量元素。学习是一条艰辛的路,有时要披荆斩棘,需要的是求知若渴的心态、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师丰富的智力生活,知识如长流水,才可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

二是要努力实践,认认真真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就会深刻感悟到自己很多方面力不从心。有知识贫乏问题,有思维的广度、深度、灵敏度的问题,有目光短视、缺乏远见的问题,有情绪急躁、缺乏修养的问题,等等。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检验教师整体素质的标准。从实践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奋发图强。

学习也好,实践也好,都要聚焦在反思上,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思想,净化感情,努力塑造人格的魅力。比如对待学生,要教好部分学生不是很难,而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好每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提高,就绝非易事。教师不仅要尽力,而且要尽心,要把心扑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而教育无选择性,无论怎样的学生都要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为此,教师在自我调整的过程中,须努力加强修养,完善自己的德、才、识、能,努力做到教师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一个心眼儿为学生。

3、自我超越。

这是追求人格塑造的理想境界。自我调整应贯穿于教师人格塑造的整个过程,而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可以制订出若干个小目标,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奋斗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教师要不断自我挑战,自我超越,一步步攀登,达到理想境界。比如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材要烂熟于心,如出自己之口、自己之心,对词句篇章、思想内涵、有关知识均有独特的领悟;要研究学生,对学生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共性要研究,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教学策略。大而化之,无针对性,实效性就差。学生是个“变数”,有针对性地教,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潜能,就能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后来居上的友好局面。拿着参考书上课,离开参考书就无法迈步,就成不了一名合格的教师。关键在于自己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克服一个个难关。如果基本做到了“胸中有书,目中有人”,就可再提出新的奋斗目标。语文教师能否在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方面也做学生的榜样?比如努力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那就要认真锤炼自己的语言,使教学用语不但规范,而且生动、流畅,有文化含量,给学生以美感;认真训练自己的思维,条分缕析,逻辑性强;经常动笔写读书心得、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体会写作的甘苦,体会用笔的奥秘。坚持不懈地积累、训练、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在这方面取得一些自由后,可再上一个台阶。当前,尤其要研究课堂里怎样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施教之功在于启发引导、点拨、开窍,为此,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研究如何创设和谐的学习语文的情境和气氛。如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并积极开动脑筋解析疑难,如何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平等相待,师生互动,如何重视学生的多元智能;因材施教,发展潜能,等等,其中可探索的内容很多,逐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高度来认识,来反思,就能在德行、才学、识见、能力诸多方面获得提高。

教师教学生涯中最令人悲哀的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五年、十年一个模样,为此,教师自己一定要悉心寻找不断前进的突破口,哪怕处在教学中的“高原”,也要克服“高原现象”,有新的进展。教师身上要有时代的年轮,跟随着时代奋力前进。

篇6:浅谈教师肢体语言的魅力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柳泉镇鱼泉小学高喜鸟 ***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教和学的媒介,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教师的可信度、向师性和学习的极大兴趣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等等。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使随随便便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来吸引学生,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独特的魅力。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为了自己的语言能够达到简洁、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在课堂上避免学生出现“言语感知上的疲劳”每每都在推敲自己的口头语言。实际上,在我们的课堂上,还有一种语言——肢体语言,对我们的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肢体语言,是一种借助于人的身体、姿态、表情、手势来进行表情达意的无声信息手段——人体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外,如果能够结合肢体语言,就会使课堂变得生动,有味、充满活力,也会使学生对教师的课堂充满期待、从而来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肢体语言一般可分为姿态、表情、手势等。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谈谈肢体语言的魅力。

一、姿态

教室在上课时,一般都采用站立的姿势:身体直立,双手自然下垂。当你站在讲台上时,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看到老师腰板挺直地

站在讲台上,同学们也会马上坐端正,力争得到老师赞许的目光,这样不用太多的言语,就能很快调整学生听课的情绪,使学生很快进入听课的状态。并且,还能节省好多的时间。当然,教师站立的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有所不同,如:教师站在讲台中央,表示严肃庄重,学生们就不敢很随意,听课的状态自然就高度集中。而站在讲台的两边则显得随和,学生们就会感到轻松。如果教师能走下讲台,更能使学生感到亲切,(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如今我们的广大教师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倾听学生回答问题时身子微倾,就会显得 教师有亲和力,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的身心倍受到鼓舞。课堂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由此可见,正确优美的姿态,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足,而且精神饱满还能让学生振奋,更能激发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情绪,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让课堂节省好多的时间——教师不用再用言语来维持秩序。

二、表情

表情是表达思想感情内容的交际辅助手段,教师的脸色和眼神在教学中发挥着妙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上课时,当你走上讲台,表情严肃,威严的目光向教室扫视一圈,同学们就会马上安静下来坐直身子,目光注视正前方,做好听课的准备;课堂上,如果某个学生在随意说话或做小动作,老师的声音嘎然而止,目光盯向他,不用说任何话,就能把思想开小差的同学拉回来;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眼睛一直朝着某个方向的学生,也能引起大片学生的注意。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是,教师期待的眼神,也能让

学生身心得到鼓舞,思维的闸门也会尽快打开,原本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有了教师这样的目光,一定会使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讲课时,教师热情、诚恳、坦荡的目光会使学生振奋,会给学生力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身潜能,教师更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脸色的变化能充分显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课堂上,老师的喜、怒、哀、乐能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听课的情绪。当你“慈眉善目”、“神采奕奕”、“高高兴兴”地出现在课堂上时,同学们也会面带笑 容、心情舒畅、大胆踊跃地回答问题,甚至于素质最差的学生也会举手敞开心扉;轻轻松松的就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反之,若“面色铁青”、“目光严厉”、“大发雷霆”则学生畏惧之极,惶惶然不知所以,不用说发言了,连手也不敢举了。这样紧张的课堂气氛,怎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呢?

由此可见,丰富的表情确实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尽情发挥想象思维能力也会不断的提高,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和蔼的表情,自然就想学这们功课,兴趣只要有了,教学效果还会很差吗?

三、手势

我们上课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手势,不同的手势也能表达出人们潜在的内心活动和各种微妙的情感。在课堂上适当的应用,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策略。例如:翘起大拇指表示对学生称赞;五手指由外向内收拢,表示力量集中,给学生精神上的鼓舞;两手掌由合而分,向上摊开表示失望、分散和无可奈何;拳头高举表示反动;向前快速伸出表示打击。另外,手指还能表示数;大拇指和食指伸开的形状表示“对”;两手十指相交又表示“错”;小拇指和大拇指同时伸开,表示“6“,在数学课堂上适当的应

用这些手势,既节省时间,又会让教师很快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手指相拢后映在墙上的阴影形状表示动物等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大方、得体的手势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特别有助于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

篇7:浅谈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摘要】教师人格魅力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优良的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及敬业精神。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情感优化,道德升华和意志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和要求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认清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和作用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师;学生

于漪老师说: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 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每天面对学生, 其思想行为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暗示性, 学生大多都有模仿教师言行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 学生喜欢模仿的教师, 尤其喜欢模仿那些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对学生关心爱护、责任心强的教师。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教师, 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有一股无形的力量, 吸引着学生, 使他们形成一种强烈的、自然的学习动力和愿望。因此,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

一、什么是人格魅力?

说到人格魅力,先来看看“人格”。《现在汉语辞典》解释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网络中通用的是指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那么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再看魅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及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守信、诚实、责任、正直、坚忍。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力量。”可见,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教师的威信、教师是否受学生的尊重,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个人品质。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教师的个人品质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个人品质的示范作用,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言行一致。教师只有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无私的爱。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只有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具有同情心,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学生有耐心,态度怡人,情绪稳定,自我控制,相信学生能更好,了解学生,公平公正,与学生同乐,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负责的老师。

第三,信任和宽容的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有这样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宽容的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宽容。人难免犯错,作为教师,只要在学生犯错后,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给学生一次机会,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改过自新的能力,从而体现出我们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

第四,渊博的学识。

鲁迅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人人听得一清二楚,个个激动万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鲁迅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品德。

教师不是操作工,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加工成某个零件或产品。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单一的人才,需要的是立体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才能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上下求索,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良好人格的形象。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第五,执著的敬业精神。

教师从为人师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就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就应该始终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贡献与报酬的关系,才会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用执着的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受到学生的尊重。

三、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首先,要不断认识自我。

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的重新认识自我,才能不断的进步。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缺少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会对同事、学生以及社会的评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好的意见、经验,都会从眼前溜走。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在常规的工作

中,作为教师,某些信息可能还没有学生来的快,来的准,如果这时我们的教师采取搪塞、蒙混的手段,就会有损于师德,对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就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善于用己之短比人之长,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获取更大的进步。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动力就越大,越能塑造完美的人格,越能保持长盛不衰的业绩。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反复学习,深入领会所学知识,才能用渊博的学识塑造人格的魅力。当今社会,学习途径很多,归集起来,不外乎四点。第一,向书本学习。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教育理论著作以及报刊杂志上关于学生教育工作的理论、实践,从而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第二,向身边人物学习。积极参与教育工作研讨会,向本校、同类的老师学习,不断吸纳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逼迫自己练好内功。第三,向名家学习。抓住一

切机会,寻找途径,尽可能的听取专家学者的经验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层次。第四,向学生学习。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蹲下身子与孩子对话”,聆听来自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并加以提炼概括,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尝试寻求新的亮点以及必要的实践支撑。

再者,要敢于大胆实践。

邓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我们教师整体素质的标准。努力塑造人格的魅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而教育则无选择性。教师要一门心思为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要学会不断超越自我。这是追求人格塑造的理想境界。只有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对于学生工作,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不捅篓子。我们要研究学生,不仅要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东西,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总的说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如同丝丝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我们只有不断地调节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从理想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 孙红燕:《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时代的神圣职责》[J].成都师专学报,2001.3

[3] 戴桂荣:《浅析高校教师工作的人格魅力的培养》

[4] 陈雪丽:《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素质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1.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

篇8:教师的言语魅力浅谈

一、运用平等策略, 尊重学生主体

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民主、平等关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师生间的语言交谈, 而且是师生双方彼此敞开心扉和彼此接纳。从人格上说, 学生与教师一样平等独立,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没有民主与平等, 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言语策略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乐于开口, 乐于实践。教师课堂言语的选择与使用最能体现这种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特征和民主与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选择使用能体现这种民主平等关系的言语策略, 以互动为方式, 以恰当的言语为手段, 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在对话教学中, 学生是建构知识的主体, 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为学生建构知识服务的。传统上对于课堂话语权理解的错位, 常常导致课堂上教师言语行为的偏差。教师的传统角色被定位为“传道、授业、解惑”, 因此导致了长期以来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话语关系, 教师是主体, 言语中居高临下, 学生则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 没有话语权。

美国心理学博士卡罗琳奥林奇在《塑造教师》一书中, 曾针对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间题说“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 且这种伤痕会伴随人的一生”。对于教师课堂上不恰当的言语行为, 她的评价是“当你伸出一个手指, 指着别人进行责备白叫司时, 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是在指向自己”。纵观中国教育现状, 师生关系问题虽因立法而有所改进, 但“师道尊严”加给教师们错误的言行习惯仍厚重如山。教师以知识的权威自居, 言语使用上居高临下, 对学生存有偏见和歧视, 这样会给学生心灵带来创伤, 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只有师生地位平等, 才有可能发生对话, 也只有在平等的主体间发生的对话, 才有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应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 教师的言语使用起着导向作用。但教师在课堂中的权威性、教师话语不容置疑性和知识的化身这一形象, 导致师生间真正平等对话的困难及师生对话的简化, 即使是在有限的学生发言中, 也会因为学生存在的间题 (如声音低弱、口齿不清、词不达意、不着重点等) , 导致不少教师不等学生回答完毕, 便抢过话头, 到最后干脆自问自答。这一方面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建构新知的时间与空间。其实学生在组织语言时就是在锻炼思维、建构新知。为克服学生发言的这些毛病, 教师可等学生说完后, 归纳并重组学生要表达的意思。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教师, 有疑问时可随时提间, 甚至可以不站起来发问,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

二、运用有情语境, 实现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它的性质自然也制约着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统的师生关系, 由于受传统社会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规定, 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作为教师, 只有运用学生可接受的言语策略授课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人课堂氛围,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 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促进学生的自尊心, 尤其是促进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学校的课堂经验表明, 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成就, 面带微笑, 鼓励学生发表想法, 在管理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间题。从互动理论的观点看, 语言是维系社会关系的纽带和工具, 语言交流不仅是信息的交流, 也是思想和感情的交流。提高外语学习的成效不光是简单的语言知识的灌输和学习, 还是情感、态度和动机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积极良好的情感因素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心理保障。

摘要:对话教学的核心是“对话”, 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 通过言谈和倾听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方式;对话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 对话教学凸显了教学过程的沟通与合作的本质。同时把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之上, 使教学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对话教学为背景。提出教师课堂言语策略的指导原则和实际操作建议。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授课效果。

上一篇:世界遗产概论课程大纲下一篇:建筑实践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