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问题教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最能体现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也是广为课改实验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所谓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指问题成为主体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主体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第一篇:问题教学论文范文

问题式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问题式教学的意义

问题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课堂学习过程当中,以及在与文本对话进行心灵交互的过程中,能够自发性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而对各种知识进行相应程度的提取和再次建构,并且学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内涵、运用语言能力从而使阅读及语言情感能够得到丰富,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语文素养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问题式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性地阅读,并且能够做到在自主阅读的过程当中去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并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感悟,同时读出自己的疑问产生问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再进行有效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当中能够解决原有的问题,同时能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且对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通过这样一种引领,使得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诸多方面的能力随之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问题式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的探究所进行的语文知识建构,开展形式有多种多样,比如说自主阅读探究,或者适时与同伴进行合作性交流,同时在探究中及时地将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适当记录,获取信息和结论,在探究中学到方法,体验到成功,品味到每一滴哪怕细微的收获和成就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的欲望和期待。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问题式探究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对学生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予以适当的关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另外,问题式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思考问题,从而能够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思维。

二、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式教学的时候,必须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儿童发展的心理特点和母语学习的习惯规律的有针对有重点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唤醒问题意识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问题式教学必须把“问题”始终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调动并挖掘出学生平日生活经验的积累,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能在发现探究性阅读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学生自发地去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营造问题探究的和谐氛围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并在其中有所收获,就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并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原来存在的某些心理障碍,放开自身的束缚,使他们的身心得到真正的解放。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表示关切和予以恰当的赞赏,不管所提出的问题质量好坏,都给予恰当的激励和指导。通过进行良好问题氛围的创设,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敢于发问、进行探究。只有处在这样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和氛围中,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解放,产生关于问题的相应心理感应。

(三)、问题探究的方法策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包括以下内涵。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或围绕阅读提示提出问题或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提出问题等方式来进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问题探究的方法策略我们要适时恰当地准备并选择和运用。指导学生提出问题,还要让学生学会释疑、存疑。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而细致的梳理,对于深入阅读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或意义不大的问题可以采取小组内解决,在此基础上,同时引导学生再产生新的问题进行再创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课堂策略有很多,比如:创设氛围,分层实施和示范导问,激又如励促问,以思促问,以错激问和延迟评价等等。在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创设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动力,还可以帮助安排选择提供合作探究的伙伴,指导分析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对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策略,不同的问题用同一思路去尝试解决的习惯和能力,从而从根本上实质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任何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师这个主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问题式教学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同样要结合学生学习流程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予以合理的组织、给予适时的指导和点拨,更要科学地进行教学生成的恰当到位的收集和处理,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善于探索问题的习惯,始终具备一种探究性的精神和毅力,使所有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思维都得到一定发展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者:刘世萍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最能体现新课改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也是广为课改实验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方法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所谓问题意识是一种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指问题成为主体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主体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是认识事物的起点,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教师应当确立能力立意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思考、提出疑问、寻求答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自然、愉快地接受知识,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状态接收信息,能使学生自觉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当前。大多数高中学生对历史感兴趣,但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历史课本知识单调、乏味,历史课堂缺乏趣味性、直观性,远离学生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显得特别重要。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有:展示文物、图片,给学生讲历史故事、英雄人物及其事迹,通过电影、电视剧的片段再现历史情境,引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历史事件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可以在导人新课时“激趣”。在课中“激趣”,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激趣”反思,也可以在课前布置预习引趣或课后布置作业巩固兴趣。在问题教学中,不仅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把历史学习引向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有些地方学生不感兴趣、容易跑神,而且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的时间相当短暂,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采用一些策略,来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减。例如:在分析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时,笔者将中、英两国参战军队的人数资料呈现给学生,学生当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这么多的清军竟然抵挡不了几千英国军队的进攻?笔者再把中、英军队军舰、武器和清军从广西调到广东前线需要近一个月等资料呈现给学生,然后设问:“结合图片资料分析在鸦片战争中,号称几千年文明古国的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假如道光帝信任并重用林则徐,中国有无可能取胜?”学生兴致很高,对中国战败进行了多方位的思考。他们还对中国有无可能取得胜利做了多种假设、猜测和争论。最后,学生理解了中国战败是必然的,之所以战败,一方面是因为英国综合实力强大,蓄谋已久;另一方面是因为清政府腐败落后,组织不力。根本原因是中国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教会学生批判与反思

历史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盲从、不迷信,敢于对既定的理论、结论、观点进行质疑、反思和超越,提出新的理论和观点。历史批判性思维是历史教学中形成问题意识的核心要素,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性思维。我们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独特视角,大胆质疑,形成有独特个性的见解。特别是对当今史学界有争议的问题,更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关于琦善的评价问题,传统观点认为他是投降派的代表,但有学者研究认为:琦善是主张禁烟的,也没有诬陷林则徐;在1840年12月至1841年2月,琦善向虎门增兵3150名、勇5800名,这说明他抗英是积极的;琦善并没有割香港给英国,只是允许英国人寄居香港而已,而且是向道光帝奏准了的。因此人教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仅仅概括叙述了琦善在广东的活动,没有评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此设问,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育,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有据,都要予以充分肯定。对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如果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胆批判和反思,就会常常有惊喜,历史课也不会那么单调、乏味了。

三、用问题范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在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妥善处理好问题材料,合理设置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璧问题和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和发展。现行高中历史新教材是以问题为主线来呈现学习内容的,教材前、课中、课后都设计了许多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探究,而且许多问题是非常典型的,这实际上为问题教学的实施提供了范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问题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者:杜 宣

第三篇: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有关问题探讨

[摘 要]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问题质量决定着问题教学的质量,设计问题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初中历史课恰当运用问题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教学法;探讨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初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近几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问题教学法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实际,现将自己对问题教学法的探索作以下论述。

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精心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长知识和能力并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问题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核心。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分析能力等存在差异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方面要考虑问题设置的目的,要设置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一般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自主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初中历史问题教学开展的思路一般是:课前巧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中提出问题,循循善诱;课后探究问题,深化学习内容等。

一、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一要遵循实用、有效的原则。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要符合课标要求。二要突出分层设计、循序渐进的原则。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尖子生和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要由易到难,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干,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三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原则。问题的设计不是越难越好,越多越好,既要源于课本又要高于课本,有效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四要遵循问题设计巧妙、有趣、有效的原则。初中历史教师要巧妙将必须掌握的内容设为重点问题,让学生去探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课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效果和作用

1.可以直奔主题、提高教学效率。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多数历史事件都是从事件的起因(或背景)、时间、参与者(或领导者)、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讲解。教师课前可以用问题形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基本了解,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2.可以增强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当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时,有些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感觉找的答案不全或不对,就喜欢和学习好的同学对答案,喜欢讨论,无意中发现自己找的答案和其他同学的一样,心中感到无比快乐,从此就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开始喜欢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问题,同桌之间、前后位之间合作的意识明显加强,其学习的主動性、自觉性得以提高。

3.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前直接把问题展现给学生,通过问题不仅把教与学结合起来,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多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找各种可能的解决途径与方法,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运用问题教学法可以活跃学生学习思维,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先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慢慢过渡到懂得与同学、老师分享交流观点,教师在随后的点拨中加以指导,这样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总之,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改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但问题教学法离不开与其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初中历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问题教学法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这关系到问题设计的成败,更体现教师组织、驾驭课堂的能力。初中历史教师要遵循问题设置的原则,讲究问题设置的方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勤于摸索,不断提升问题教学质量,使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地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陈学海

上一篇:形式美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节能减排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