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毕业论文范文

2022-05-10

小编精心整理了《大四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四年,弹指一挥间。流走的是时光,流不走的是心情。那一切过去了的,都是多么亲切的怀恋。(一)大一的时候,埋头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起一滩鸥鹭。大四的时候,易安词已面目全非:常逛大街至暮,无心外头一宿。因饮酒过度,闯入公园深处。

第一篇:大四毕业论文范文

大四学生图书馆利用状况调查

[摘 要]

以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毕业生为特定对象,开展图书馆利用状况调查,旨在全面收集这一群体利用图书馆的行为习惯与真实感受,从中发现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图书馆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四学生;高校图书馆;利用状况;读者调查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高校图书馆一贯秉持的服务理念,开展读者调查工作则是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发现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也为图书馆制订服务目标、确定服务方向、实施服务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大四学生在图书馆里“浸泡”的时间较长,因而对图书馆的发展变化、功能作用、服务质量较有发言权。基于此,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特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图书馆利用状况调查。

1 调查目的与方法

1.1 调查目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公办普通本科大学,学校设有13个教学院、系,46个本科专业,2015届毕业生3514人。此读者群体在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技能、目的、习惯等方面具有哪些特征?他们有着怎样的需求与兴趣?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否满意?图书馆在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这就是我馆开展此次调查的初衷,旨在全面收集这一群体四年来利用图书馆的行为习惯与真实感受,从而推动图书馆的服务更上一层楼。

1.2 调查方法及过程

笔者以“读者调查”并含“图书馆”为主题,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共检到目标记录414条(截至2015年3月23日),其中以服务满意度、电子资源建设和使用、文献收藏及使用、信息素养现状等为专题的调查报告居多,而以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四毕业生为特定对象进行的调查目前还极少见,仅在《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满意度调查与分析》[1]一文中对读者对象进行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教工”的分类统计与分析。究其原因,大概因为大四学生学分基本修完,在实习、撰写毕业论文、寻找工作的多重事务下,在校时间不固定且十分有限,很难找到读者本人导致纸质问卷调查无法进行。因此,本次调查在问卷设计上针对大四学生的特点,由“毕业季”活动需求、馆藏资源采访与获取、读者服务情况与图书馆利用习惯等四个部分共23道选择题组成;在时间选取上,我馆充分利用大四下学期毕业生在开学一个月内提交毕业论文初稿的宝贵机会,在院系学生、辅导员、老师及班级干部的帮助下,于2015年3月12~17日,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00份,覆盖全校13个院系近100个班级的大四学生,回收367份,回收率91.8[WTB2]%[WTBZ],其中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97.5[WTB2]%[WTBZ];在数据统计上,分自然科学类问卷与人文社科类问卷2个类别进行,合计自然科学类问卷155份,人文社科类问卷203份,试图探究大四学生在图书馆的利用状况上是否存在大专业上的差异。

2 调查数据分析

2.1 毕业去向及“毕业季”系列活动需求分析

本次调查开始时,大四学生实习已经结束,学校已为即将毕业的学生举行过大型招聘会,考研的初试成绩也已公布,因此,本调查就大四学生毕业去向设计问题。调查显示,18.7[WTB2]%[WTBZ]的大四学生毕业后选择继续读书深造,说明这部分学生要么已经考上研究生要么有志于全力提高自己的学历;20.7[WTB2]%[WTBZ]的学生此时已经找到了工作;47.5[WTB2]%[WTBZ]的学生正在寻找工作;也有13.1[WTB2]%[WTBZ]的学生对毕业后的生活没有明确方向,感觉很迷茫。

“阅读清单传递”活动与“真人图书阅读”活动是我馆开展的首届“毕业季”系列活动的核心内容。参与阅读清单传递活动的读者只需将自己的借阅证号、姓名、邮箱编辑成短信发送至指定号码,读者邮箱就会收到自己大学四年在图书馆里借阅图书的详细清单,图书馆同时提供普通纸质版与纪念保存版的纸质清单供读者选择。然而,只有53.4[WTB2]%[WTBZ]的读者明确表示自己“需要”这份阅读清单,还有46.6[WTB2]%[WTBZ]的读者可能因为自己在图书馆里借阅图书不多而选择了“不需要”这份清单或者“无所谓”的模糊态度(见表1)。

我们每个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本书。当读者把自己的故事说出来让大家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者就成了“真人图书”。调查发现,66.8[WTB2]%[WTBZ](选项A+C)的读者很愿意成为“真人图书”被他人阅读,说明此项活动在大学生读者中受欢迎程度较高,具备开展的思想基础。然而,由于大学生个人阅历、社会体验、生活经验的欠缺,仅有32.7[WTB2]%[WTBZ](选项A+B)的读者认为自己身上具备供他人阅读的正能量。另外,又由于个人口头表达能力、沟通技巧与主观意愿等方面的差异,只有16.8[WTB2]%[WTBZ]的读者表示自己具备足够的正能量并且愿意被他人阅读。再加上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组织、场地、经费与设备上的困难,致使此项活动目前仅限于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开展,还未在国内图书馆界流行推广。

2.2 馆藏资源采访与获取情况分析

图书馆网站是图书馆发布和接收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读者了解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咨询问题与反馈意见的一个重要平台。调查显示,只有8.7[WTB2]%[WTBZ]的读者经常访问图书馆主页,对主页设置的栏目内容十分了解;72.6[WTB2]%[WTBZ]的读者只是偶尔访问图书馆主页,对栏目内容有一定了解;仍有18.7[WTB2]%[WTBZ]的读者表示大学四年从未访问过图书馆主页。由此看出,当下大学生的信息意识仍有待加强。此观点在调查“如何获取学术讲座信息”项目中得到了印证,并且与统计数据相吻合(见表2)。

读者如果熟悉图书馆分类与索书号的相关知识,就相当于掌握了在书海中寻找目标图书的捷径。经过四年时间对图书馆的了解,72.7[WTB2]%[WTBZ]的读者表示熟知图书分类索书号,能够较快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但仍有27.3[WTB2]%[WTBZ]的读者不太了解图书分类知识,需要帮助才能找到目标图书。在调查“您主要通过何种途径查询想要借阅的图书”(多选题)项目时,60.1[WTB2]%[WTBZ]同学选择“使用书目查询”,同时也有60.1[WTB2]%[WTBZ]的同学选择“直接在书库中找”。可见大学生随着对馆藏布局的熟悉与检索技能的提高,大部分同学在图书馆里找书就如囊中取物般熟练敏捷。在调查“您认为在图书馆里借不到想借图书的原因”(多选题)项目时,46.1[WTB2]%[WTBZ]的读者选择“未收藏”,53.4[WTB2]%[WTBZ]的读者选择“书目查询中有,架上无书”,另有50.6[WTB2]%[WTBZ]的读者选择“放在密集库,借不到”。可见当前在图书馆界通行的“招标采购图书”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开通如 “你购书、我买单”、 网上速购等个性化文献采访渠道十分必要。此外,全面系统收集图书信息与读者需求信息,构建网上选书平台也很重要。而在调查“图书馆馆藏是否能满足您的文献需求”项目时,只有55.6[WTB2]%[WTBZ]的读者选择“满足”或者“基本满足”,不满足率(含不清楚)达44.4[WTB2]%[WTBZ],此比率与以上46.1[WTB2]%[WTBZ]的读者认为“未收藏”是影响他们借不到图书的主要原因又出现了高度的吻合。此外,乱架或者未及时给归还图书上架是影响读者借阅的又一主因。为了解决馆舍空间问题,把“较旧、利用率较低的图书密集存放”是当前图书馆的通行做法,可因人员编制问题使得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密集书库未开放,由此也给读者造成了借阅障碍。

在数字资源利用方面,人文社科类学生与自然科学类学生有明显差异。自然科学类学生最常使用的电子资源排名前四位的分别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系统、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维普期刊资源库,影响自然科学类学生使用电子资源的三大主因依次是缺少检索技能、没有需要信息与不了解数字资源。人文社科类学生最常使用的电子资源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中国知网、学习资源数据库、万方数据系统与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影响他们使用数字资源的三大原因分别是缺少检索技能、网络条件限制与没有需要信息。

在调查“您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搜集毕业论文材料”项目(多选题)时,69.7[WTB2]%[WTBZ]的自科类学生与77.8[WTB2]%[WTBZ]的人文社科类学生选择“网络搜索引擎”,其次是“图书馆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只有18.4[WTB2]%[WTBZ]的学生选择“自己购买”来满足毕业论文材料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大学生对专业数据库不了解并且缺乏相应的检索技能。比较而言,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相对简单,因而成了大四学生搜集毕业论文资料的首选工具。

2.3 图书馆读者服务情况分析

本调查采用五级测评法将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对应起来,即5分:很满意(激动、感谢);4分:满意(愉快、赞扬);3分:基本满意(好感、肯定);2分:不满意(抱怨、不愉快);1分:很不满意(生气、烦恼)[2]。结果显示,图书馆整体形象(包括设备设施、环境布局、功能作用等)评价平均得分3.44分,满意率88.3[WTB2]%[WTBZ];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包括语言、仪表、技能、道德等)总体评价平均得分3.42分,满意率89[WTB2]%[WTBZ]。两者的高度吻合有力地证明了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与图书馆的组织形象高度相关。

在调查“您认为图书馆馆员是否具备解答读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项目时,14.5[WTB2]%[WTBZ]的读者认为“具备,疑问能得到满意解答”,64.8[WTB2]%[WTBZ]的读者认为“基本具备,能解答大部分问题”,仍有20.7[WTB2]%[WTBZ]的读者选择“不太具备,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调查还发现(见表3),一方面,与45[WTB2]%[WTBZ]的大一新生愿意称呼图书管理员为“老师”相比[3],大四读者常常称呼图书管理员为“老师”的比率为61.7[WTB2]%[WTBZ],有较大提升,说明随着接触的增多,读者对“图书管理员”职业更加了解,图书馆馆员作为“老师”角色被认可的程度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如果不能提供富有知识含量的服务,其“老师”形象就会大打折扣,称呼也会随之而变成“服务员”或者“其他”。

为了让广大读者更便利地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我馆于2014年4月开通了移动图书馆服务项目,并先后进行了移动图书馆的现场体验、有奖注册、使用最多评比等活动,还在电子大屏幕、网站、公告栏等地方发布了相关活动信息。调查显示,服务推出一年后,仅有45.6[WTB2]%[WTBZ]的读者使用过此项服务,高达54.4[WTB2]%[WTBZ]的读者表示“不知道有此项服务,还没使用过”。从中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为了实现功能拓展而推出的创新服务项目,只有持续宣传才能提高知晓度,大一新生入馆初期尤其如此。

在调查“您希望图书馆经常举办哪些活动”项目时,人文社科类学生较自然科学类学生更喜欢“征文”“展览”“读者调查”与“电影欣赏”活动,自然科学类学生则更喜欢“讲座”活动。整体而言,“展览”“讲座”与“电影欣赏”是排在前三位的读者喜爱的活动。可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场所”功能是图书馆吸引读者、提高影响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2.4 图书馆利用习惯情况分析

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收费”是读者最敏感的话题,而超期罚款制度却在图书馆界一直沿用至今。读者对此项制度的看法如何呢?调查显示,80.8[WTB2]%[WTBZ](选项A+B)的读者支持这项制度,71.5[WTB2]%[WTBZ](选项B+D)的读者有着良好的期限约束意识,按时归还图书,从未缴纳过罚款,仅有6.4[WTB2]%[WTBZ]的读者在不情愿的情况下缴纳过超期罚款(见表4)。

在调查“大学四年,您认为图书馆在您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您去图书馆的频率如何?”项目时,26[WTB2]%[WTBZ]的读者选择“有很大作用,经常去图书馆”,68.2[WTB2]%[WTBZ]的读者认为“有一些作用,偶尔去图书馆”,仍有5.9[WTB2]%[WTBZ]的读者表示“没多大作用,很少去图书馆”。记得有学者用“三读”(读老师、读同学、读图书馆)来回答“上大学,读什么?”这个问题,颇有智慧。简概之,即为“读人”和“读书”。毫无疑问,要想多读书、读好书,就去图书馆。而在图书馆界兴起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就是要为读者搭建“读人”的平台。因此,图书馆除了静态地提供文献资源,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态活动,对读者进行学习方法指导与利用习惯培养,使图书馆的作用全方位地嵌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当问到“使用图书馆资源遇到问题您是如何解决”时,排在前三位的方法依次是“到馆内咨询老师(58.1[WTB2]%[WTBZ])”“咨询同学(44.1[WTB2]%[WTBZ])”“看使用帮助(39.9[WTB2]%[WTBZ])”,也有14.5[WTB2]%[WTBZ]的读者选择“不咨询,放弃使用”。由此可以判定,馆员的服务态度对图书馆作用的发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入馆指南、借阅须知、楼层索引等导向性资料与标志也是图书馆必须提供的,且要求醒目并放于合适位置。当问及“您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反馈对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时,36.9的读者选择了“直接向工作人员说明”,同样多的读者选择“写字条放入读者意见箱”,16.8[WTB2]%[WTBZ]的读者表示“打电话给领导”,也有27.9的读者表示“没考虑过,不在乎”。由此可见,图书馆设置“读者意见箱”与“馆长接待日”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图书馆馆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主动向“转一圈就走”的读者发问,诱导他们说出意见、寻求帮助,减少“放弃利用图书馆”事件的发生率。

在给“您到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一题按从强至弱排序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自习”“借还书”和“阅览报纸、期刊”(见表5),说明图书馆传统的借阅功能在逐渐萎缩,利用馆舍空间进行自习的功能不断加强,已成了名副其实的“自主教育中心”。同时,随着手机、个人电脑在大学生中的全面普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中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大大削弱。可考虑将电子阅览室中的电脑设备分散存放于书库、阅览室、咖啡吧、走廊等合适位置并免费使用,同时添置自助打印、复印设备,收取工本费。此外,高校图书馆的休闲娱乐功能与学术交流功能还有待加强。

3 思考与启示

3.1 强化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毋庸置疑,大学生应该是当今社会中信息素养较高的一个群体。可本调查却凸显出当前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专业信息检索能力欠缺。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教育。首先,针对当前大学生信息意识低的现状,图书馆可开展信息敏感度、信息价值观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信息领域里树立起强烈的需求意识、获取意识、创新意识[4]。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具体信息时,能够做出快速自觉的心理反应与精准定位。其次,创造条件,开设信息检索课程。信息检索课是提高大学生专业信息能力的根本渠道,应该像“大学英语”一样成为各专业的公共课程。此外,还可定期分主题高频率开展数字资源利用讲座,切实有效提高大学生对专业数据库的信息检索技能。

3.2 加大服务宣传力度

本调查显示,图书馆的传统借阅功能正在萎缩,拓展服务项目势在必行。而每一个新的服务项目的推出,宣传是第一步。当前,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宣传存在着方式单一、范围狭窄、内容不深等缺陷,普遍缺乏系统宏观深度持续的宣传推广,导致新服务项目的知晓度不高,项目效益十分有限。为此,高校图书馆在继续发挥传统宣传手段优势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微博、微信等信息发布渠道,并在每年新生入馆后一段时间内对图书馆推出的新老服务项目都要进行持续有效的宣传推广,特别应该加大对数字资源利用方法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3.3 鼓励馆员从事学术研究

本调查发现,馆员素质与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高度正相关。而在当代馆员素质中,科研素质应该是核心成分。可是,据兰孝慈、王江的研究,不少“211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以上学历高达50[WTB2]%[WTBZ],而提供的服务仍然是简单的借还、上架管理等低层次服务,缺乏深层次服务的意识、技能与科研能力[5]。现实观察也发现,在当前高校图书馆中普遍缺乏鼓励馆员从事学术研究的制度与氛围,不仅科研工作没有纳入图书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也没有明确的分管科研工作的责任领导,科研产出量更未纳入图书馆馆员个人绩效考评指标中。图书馆馆员即使从事学术研究也只能单枪匹马,孤军奋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创新管理制度,把科研工作纳入图书馆日常工作的统筹规划中,并明确具体负责的领导,鼓励馆员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赋予力求上进的图书馆馆员走进学术殿堂的金钥匙,从而通过馆员“学者化”来实现服务“知识化”。

3.4 发挥“第三空间”的服务功能

美国社会学家奥登伯格提出了城市“第三空间”概念,认为第一空间是居住空间,第二空间是工作空间,第三空间是前两者之外的其他空间,如图书馆、咖啡馆、公园等。与此相对应,高校图书馆刚好是大学生除宿舍(第一空间)、教室(第二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的最佳载体。本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读者喜爱的活动分别是展览、讲座与电影欣赏。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应该从原来单纯的收藏、借阅图书的资源中心转变为读者学习、互动、休闲的多功能场所。可采取以下途径实现这种改变:第一,合理安排馆舍空间。在馆舍的功能布局上,要兼顾读者学习、社交、休闲的多种需求,除安排传统的借阅区与自习室外,还应充分利用大厅、走廊、天台等闲置场所,设置展览区、视听区、晨读区、咖啡吧、学术交流中心等动态功能区。第二,搭建社交平台。作为第三空间的图书馆要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如“真人图书馆”活动、文学名著电影欣赏节、阅读风景摄影大赛、名家讲坛等,通过活动,建立读者互动团体,既为兴趣相投者提供一个有组织的交流平台,又能协助图书馆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4 结 语

调查显示,人文社科类学生与自然科学类学生在数字资源利用与读者活动喜好上存在明显差异。本调查统计数据凸显三次高度吻合:1)读者对图书馆网站的访问频次与听取学术讲座频次高度吻合;2)馆藏不满足率与图书拒借因素率高度吻合;3)馆员服务满意度与图书馆整体形象满意度高度吻合。这三次吻合折射出本调查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国内同类高校图书馆服务决策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黄雪雄.高校图书馆读者借阅权限满意度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3(2):82—86.

[2] 宋志红.关于高校图书馆读者调查问卷设计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127.

[3] 刘时蓉.大一新生“图书馆认知”状况调查[J].图书馆,2011(6):90.

[4] 赖 华.高校图书馆学生用户信息素养培育的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1):87.

[5] 兰孝慈,王 江.论“211大学”图书馆的科研产出力[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3):85—88,107.

作者:刘时容

第二篇:大一与大四的反省笔录

四年,弹指一挥间。流走的是时光,流不走的是心情。那一切过去了的,都是多么亲切的怀恋。

(一)

大一的时候,埋头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起一滩鸥鹭。

大四的时候,易安词已面目全非:常逛大街至暮,无心外头一宿。因饮酒过度,闯入公园深处。呕吐,呕吐,气走鸳鸯无数。

(二)

大一的时候,天天做着白日梦,梦见流星载着天使落在自己熟睡的枕边。

大四的时候,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矛盾心里总是强求,是说好一起走还是到此就放手?

(三)

大一的时候,爬长城还是去北戴河是个问题。

大四的时候,考研还是工作是个问题。

(四)

大一的时候,密切关注国足,茶饭不思,为球消得人憔悴。

大四的时候,《足球报》垫在屁股底下,埋头写着长篇大论。这是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五)

大一的时候,排队打电话。七七四十九分钟总算轮到。等查话费,才知道“言多必失”没有错。

大四的时候,一夜之间成了手机一族。想打就打,“心无联通,爱会移动”。

(六)

大一的时候,玩“传奇”,是“反恐精英”,偶尔也做一回痞子蔡,和轻舞飞扬进行第108次亲密接触。

大四的时候,已是过来人:“打游戏?小孩子过家家,幼稚!聊QQ?对方是一条带狼性的狗。”

(七)

大一的时候,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可乱。梳子、镜子、喱水,一样不能少!

大四的时候,我是诗人我就喊: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吃好、睡好,心情就好。

(八)

大一的时候,看不懂叫看不懂,有钱佬叫有钱佬,倒霉叫倒霉。

大四的时候,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光当。有钱佬不叫有钱佬,叫VIP。倒霉不叫倒霉,叫衰!

(九)

大一的时候,喜欢顾城,睡觉也在吟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大四的时候,在WC里发着短信:你是粽子我是叶,一层一层包着你;你是牙齿我是米,一粒一粒粘死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爱你!

(十)

大一的时候,对古龙、梁羽生、诸葛青云品头论足。金庸最棒:“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部部精品部部绝!

大四的时候,硬着头皮读《中国知识分子沉浮录》,假模作样地问:“还有谁在呼唤理性、激情和人文精神?”

(十一)

大一的时候,身高一米六,腰围不详,体重50kg,视力1.0,偶像:诸葛亮。最喜欢的话: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大四的时候,身高依旧,腰围保密,体重55kg,视力打五折。偶像:凯莉·布鲁克。想说的话:性感女郎,我喜欢。

(十二)

大一的时候,“五讲”:讲笑话,讲足球,讲艳遇,讲消费,讲时尚。“四美”:美发,美容,美食,美饰。“三热爱”:热爱自己,热爱美眉,热爱床板。

大四的时候,看到水龙头没有关,水哗哗地流着,一下子特别的伤感,走过去,将水龙头拧了又拧……

生活中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失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四年大学生活得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是:你必须既接受生活中的幸福,也接受它的失意。真正的人生,在于敞开你自己。(作者系广州中山大学研究生)

作者:李纬纬

第三篇:大四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策略探析

摘 要:文章以四年制工科专业课程“加工纸工艺”为例,从大四学生特点与授课现状出发,从课程设置与教学策略等两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大四课程设置与改进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课程;大四;课程设置;策略

大学四年级课程一般都是专业最下游课程,并与上游课程内容连贯相通,也有专业延伸作用,很多课程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范围比较广泛,具有融合、交叉和统领性,又往往是最接近生产实际或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可以说是收官课程。但大四学生的特点和状况与以往相比不断地出现转变,固守以往的专业课程设置和讲授方法势必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必须加以改革和转变,以适应新的教学特点和变化。

一、大四学生的特点

学生一进入大四就面临着保送研究生、备考研究生、备考公务员、找工作等诸多与毕业去向相关事情,也有部分学生应急大学英语过级和修补学分等与毕业相关的事项,致使部分学生心态不稳定,多数学生又不能很好地控制和把握自己,容易受环境和周围学生的影响,导致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专业课程学习,出现课堂出勤少、不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习气氛不好等现象,最终常常导致“只有教、没有学”的局面。此种现象常常会持续到社会招聘、考研、考公务员笔试面试结束,乃至毕业,对取得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极其不利。

二、大四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四年制工科专业第七学期一般都设有专业课程,但针对学生上述的状况和特点,以及通过调研、兄弟院校的交流得知,很多学生不能做到全身心地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特别是一些纯理论的课程、授课方式比较单一的课程,其效果一般都不太好。针对上述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很多问题不只是学生的因素所造成的,有社会现象,有些事情也是客观的、现实的或必要的,一时难以更改。那么,到底怎样才能上好大四的专业课程呢?笔者认为,学生、教学单位及社会招考、用人单位都应该从自身特性、需求出发,进行科学规划和调整,适应和满足这些客观事实和变化。那么,作为教学单位和教师,首先要不断了解和适应形式与教育状况的改变,不能固守教育思想,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转变。若能够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授课方法及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科学设置,不断进行教材、教法、教师改革和建设,对解决这些问题能够起到至关重要或决定性作用。

三、改进大四专业课程设置与授课教学的策略

(一)调整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不能孤立地设置课程,课程之间既不能重复又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和相互融合。前面课程是后面课程的基础和铺垫,必须考虑和呼应后面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后面的课程是前面的课程深入、递进、应用,呈现课程的有机统一,涵盖专业知识节点和主要内容。

以轻化工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的“加工纸工艺”课程为例,该课是东北林业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必修课,教育部轻化工程专业教指委规定的核心、骨干课程。课程与上游专业课程环环相扣、紧密相关,并且课程交叉学科多,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同时加工纸具有产品种类多,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和加工技术比较复杂、尖端等特点。课程内容具有发散性,因而看似结构不是紧凑,同时课程学时较少(32学时),课程本身又没有设置实习、实验等教学内容,如果孤立进行理论授课的话,那效果就不会很好。结合整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本课程通过与其他课程交叉、融合及自身授课安排,既很好地完成了课程实验、实习(或参观)、课程讨论及课程设计,又通过对理论课程内容的高度概括、凝练出其“重在加工,特在功能”的课程精髓,很明了地点出课程知识网络,体现出形散而神不散的课程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统筹安排实践教学

本课程32学时全部安排理论讲授,在第四学期设置的专业认识实习、第六学期设置的专题实践和本学期本课程前安排的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中,专业进行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不同实习课程,实习内容和实习深浅程度和实习范围不同,做到既有主要内容又有辅助内容,既达到主要实习目标,又兼顾下游没有实习的课程,通盘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和全局性。那么,本专业认识实习是在学完专业导论后还没有进行主要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主要目的和内容就是使学生了解制浆、造纸主要生产过程,了解产品质量检测及控制,了解生产过程中污水、废液的处理和再利用过程等内容,使学生有个充分的感性认识和专业概念,做到 “知其然”;生产实习就是学完制浆原理与工程、造纸原理与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程后的实习,主要目的就是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验证理论知识;实习主要内容就是充分掌握制浆、造纸等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基本原理、主要装备、产品性能指标及生产过程控制等,做到“知其所以然”。认识和生产实习的辅助内容就是使学生在实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实习企业的情况,扩充有关加工纸和特种纸方面的实习内容。一般较大型的制浆造纸企业常有纸张加工和特种纸生产等辅助或下游产品车间,如黑龙江斯达造纸有限公司就有胶带纸复合车间,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就有涂布印刷车间、特种纸生产车间(滤纸及一些特种涂布纸),齐齐哈尔造纸有限公司有玻璃纸生产车间等,组织学生对实习单位这些加工纸或特种纸生产过程进行实习或参观,为本课程奠定实践基础。

本专业培养计划中第六学期设置有专题实践课程,该课程大量地设置了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所谓专题实践,就是围绕本专业进行的纸品加工、利用等企业实习,进行产品市场情况调研,特种纸张历史、现状及发展论述等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此实践课程中,专门设置了加工纸与特种纸的加工与利用等企业的实习,实习单位主要包括浸渍纸生产企业、印刷厂、滤清器厂、复合包装材料等相关生产企业。

通过对这些单位的实习、参观及对产品调研,学生非常广泛地了解和掌握了纸张的加工和加工纸的应用,以及了解一些加工纸、特种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在授课时,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防止纸上谈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在实验方面,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内容,但在本专业设置的“造纸综合实验”(此课与“制浆综合实验”一同作为专业核心实验课程,此课内容包含造纸原料分析、纸张抄造与检测、加工纸工艺、造纸助剂与合成等)课程中,专门设置了16学时的加工纸实验课程,主要进行了涂布纸、浸渍纸等加工纸的制备、检测分析和辅助材料调制等内容,实验内容和学时也可以根据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实验室条件、学科科研方向等情况适当调整。

虽然课程本身没有实验、实践教学,但通过以上的统筹安排,做到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既广泛又深入,收到了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

2.统筹安排专业教学和考核方式

针对上述大四学生情况和分析,如果课程只是课堂讲授,势必教学效果不好,部分学生也不会全过程主动学习。那么本课程授课方式采用以课堂讲授主要理论和要点为主,同时采用课程讨论和课程设计为辅的教学方式,即“精讲多练”。课程讨论内容是根据课程大纲,将课程主体内容分成九部分,即颜料涂布组(包括涂料小组、涂布工艺小组、干燥和整饬小组)、特种涂布组、变性加工组、浸渍加工组、复合加工组、机械加工组、特种纸组等,涵盖整个加工纸生产内容。每名学生在每个小组中的分工不同,讨论过程中人人需要阐述、表达和论证,这样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主动投入、避免抄袭,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准确地掌握课程内容和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很好地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具有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特色。同样,课程设计也是针对加工纸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装备,生产过程影响因素,原料及产品特性、用途等提出不同的设计题目,每人一题。使学生能够针对某一产品进行一次从原材料选择、产品性能指标说明至加工方法、加工机理、加工工艺及条件、加工设备及流程等全过程选择、设计,是一次完整性训练。课程讨论、课程设计的题目、内容、要求等,在开课伊始就进行安排和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全过程参与,很多工作可以是课堂外准备,便于学生灵活掌握时间,统筹安排。

课程考核的目的一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二是督促和促进学生全过程主动、愿意地学习课程。本课程考核以阶段课程考试、课程设计成绩、课程讨论效果和表现、结课考试成绩来综合评定课程成绩。即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首先,进行一次课程阶段考试(或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的30%;其次,进行课程设计,以加工纸质品生产工艺、生产方案设计为主,涵盖产品性能、特点、用途,以及原料、辅料的结构、特性、功能(作用)等辅助内容,依据设计质量和完成情况来评定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再次,进行课程讨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几部分,提出讨论题目和内容,然后根据学生阐述、表达和论证效果评定讨论成绩,占总成绩比例15%;最后,进行结课考试,考核课程全面内容,突出课程重点内容,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例40%。

此种教学和考核方式体现出“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发展模式[1],保证学生全过程主动、互动参与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实施“精讲多练、行程性学习和行程性考核,不断提高学生能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2]。防止了期末(或结课)集中考试的弊端,单纯结课考试学生难以拿出大量时间集中复习而导致冲击性、爆发性、应付式复习和备考,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加强课程专业建设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课程,总结与运用课程研究成果,提升了课程层次,本课程已由原来的选修课提升成必修课、重点建设课程;课程经过多年不断建设、凝练和补充课程教学内容,课程学时由原来的56学时逐步精简到40学时乃至现在的32学时,现已保证课程知识新颖、内容精练,凝练出课程精髓——“重在加工、特在功能”;同时,必须跟住网络和信息时代步伐,加强课程数字化建设,通过不断的数字化建设,集成课程网络平台。由于课程学时少、内容多,课程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全部精细传授,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网络来了解和学习课程内容,并且可以对课程进行深入扩充与放大。课程平台内容包括课程大纲、课程简介、课程讲义、课程宗旨与知识网络节点、习题库(包括思考题、课程讨论、设计题目等)、资料库(包括加工纸图片、产品标准、主要科研成果、加工纸与特种纸知名生产单位、研发单位链接等),添加课程视频,必要时可以增加网络互动内容。

(三)推进课程教学相关工作

1.注意积累教学素材与资源。平时注意收集和积累课程教学材料、资源是丰富课程内容,保证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收集加工纸产品实物、样品、图片(包括加工原材料、设备),收集加工纸参考图书、相关资料、信息网站,国内外高校相关课程信息(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参加相关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如中国造纸学会涂布纸委员会、特种纸委员会的动态和举办的会议等)。日积月累,课程的方方面面都会得以丰富、提高和升华。

2.建设稳定的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

力。稳定的教师队伍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条件。作为必修专业课的教师队伍应该保证3名或3名以上,形成课程教学团队,做到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梯队性、稳定性,教师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互补性,继承课程精神,传承课程精华。任课教师不仅要进行科学研究,更要进行课程和教学研究,注重教师培训、学术交流,丰富实践经验和提高实践能力,不断补充、更新专业知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累教学素材,编著课程教材、参考书或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

3.运用并发展课程教学成果,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加工纸工艺”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与毕业论文(设计)、参加工作或继续攻读学位的相关度非常大。教师授课时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同时更应该激发学生对课程科学领域的兴趣与热爱,激发对专业领域课题的探究欲望。通过对相关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论证、研究(设计),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及对所研究内容(设计产品)的深入把握,也就能够更好地回馈教学,做到递进式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教学成果的运用和发展;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训练既完成了对这一课程的训练,更能加深对课程和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与提高,以及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4.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相关科技活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造和实践能力,各级教学主管部门设置了很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般都是自主选题,同时也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那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和参加教师相关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及发展现状、趋势,而且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文献检索、信息收集、选题、立题,科学研究和数据处理、分析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和科研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方式,珍惜和重视此类工作对学生培养和保证教学效果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对课程的通盘考量、精心设置、统筹计划,通过课程和教师团队的建设,使课程形成了内容精练、结构科学、融合专业、授课和考核方式灵活的专业课;通过课程的“教与学”运作和训练,体现出教学行程性、互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大四课程所面临的困境。真正做到了“精讲多练”、“教与学”的结合和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质、学习能力、创造(设计)能力,掌握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出色地完成大学阶段专业课程收口任务。

参考文献:

[1]荣艳红.改革评价标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3,(2).

[2]别敦荣.大学教学方法创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

作者:刘文波,金海兰,刘守新

上一篇:关于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民族艺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