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课程考试现状分析及对策

2022-09-11

1 现状分析

大学课程考试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原因是什么?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现行课程考试的有关情况, 为考试制度的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多年来, 我们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研究, 并在探索中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和方法。我们曾经设计了《学生考试问卷》。向学生随机发放问卷265份, 回收240分, 其中大学二年级学生占18.33%, 大学三年级学生占57.5%, 大学四年级学生占24.17%;文科学生占34.58%, 理科学生占38.33%, 工科学生占27.08%。主要涉及考试态度、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管理、考试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1.1 关于考试内容

问卷显示, 63%的学生认为题目死板;67.92%的学生认为教师给学生的复习范围比较明确, 6.67%的学生则认为很明确;在“目前课程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这一问题上, 4 9.17%的学生认为关键在于“上课记好笔记, 考前背好笔记”, 16.25%的学生认为关键在于“听好考前辅导课”, 37.08的学生认为关键在于“扎扎实实、学深学透教师所讲内容”。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 高等教育仍偏重知识传授, 强调知识积累, 因此, 绝大多数课程考试的内容仍局限于书本, 教条性比较强, 居多是既定的条条框框, 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 无法自由发挥和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 束缚了人的思维和修改的发展。高校的目和责任在于培养人才, 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教育只能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 培养“知识型”人才, 已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另外, 绝大多数教师都是考自己教授的内容。使学生不自学地陷入“为考而学”、“平时抄笔记, 考前背笔记, 考后扔笔记”的怪圈。而且, 由于很多考试科目的内容脱离实际, 考完后毫无用武之地, 一放假就忘得一干二净, 使考试流于形式。

1.2 关于考试方法

在“进大学以来, 您所参加过的考试方法”这一问题上, 所有学生都认为, 他们参加最多的考试方法是笔试 (开卷、闭卷) 方法;除外语外没有参加过其他课程口语考试的学生比例为83%, 大四学生中的比例为81.81%;在“您所上的____课运用了_____考试方法您认为最好”这一题中, 最受欢迎的都是一些采用比较灵活的考试方法的课程, 如《中国文化史》当堂开卷写论文;《英美长篇小说选》教师先要求学生在课外看文章进行分析, 再在课堂上用英语口头上对某一点进行讲解, 最后写成论文;《旅游摄影》考实际操作市场竞争战略》考安全分析;《胡子物理学》写论文;《分析化学实验》平时成绩累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等政治理论课采取半开卷半闭卷形式。考试方法多为开卷闭卷相结合、论文、调查报告、实验、平时作业或测验累计成绩、多次考试等方式。

高校课程考试主要采取闭卷笔试形式, 且无论文理科考试都有选择、填空、简答等等, 题型单调, 已成定式。考试对学生的学习倾向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 必然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只适应于这种考试形式的理论知识上, 而忽视这种考试形式无法检验的实践类知识, 大部分学生认为取消此类考试有益无害。大学学习时间有限, 将大量时间花在简单重复的反复练习上, 不仅枯燥乏味,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丧失学习兴趣, 而且使学生因为考试浪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而忽略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至于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

1.3 关于考试态度

在对待考试态度这一问题上, 77%的学生持“突击复习“态度, 18%的学生表示害怕, 6.67%的学生表示“碰运气”, 1.25%的学生声称“准备作弊”;60%的学生对传统的期末考试表示无奈, 26%的学生表示厌恶, 10%的学生表示害怕。原因是考试反映不出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期末考试, 每个学生少则三、五门, 多则上十门, 在两周内考完, 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种疲劳战术下的“成果”, 根本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只能说明考生在最后一个月或半个月的努力程度, 体现的是学生的“背功”。记忆是必须的, 但人类知识的积累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不能将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评定全部押在期末, 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这种紧张状态下, 不可能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反而使那些过度紧张的学生因害怕考试而精神崩溃, 影响身心健康。近几年,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神经衰弱不得不休学、退学的现象与高校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方法不能说没有关系。我们的考试应从考核学生储备知识的能力转向考核学生搜集信息及创造性地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考试的效度与信度, 才能使学生不再以无奈或厌恶的态度面对考试, 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1.4 关于考试目的与效果

在“您估计目前的考试能反映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水平的比例是多少”这一问题上, 38%的学生认为在30%以下, 55%的学生认为是50%左右;在分析考试得失原因方面, 28%的学生在与个人利益 (如评奖、就业、出国) 挂钩时才分析, 26%的学生从不分析, 17%的学生不及格才分析。

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由于学校往往以学习成绩平评定学生的优劣, 将成绩与就业、出国、推荐免试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等个人利益挂钩, 使大家对考试的目的产生了偏差, 赋予量化的考试成绩以过高中的功利性。多门考试不及格必须退党或交一笔数目不小的试读费, 没有高分难以找到好工作平均成绩达不到一定要求评不上奖学金, 不能保研, 每一分都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使学生不得不权衡利弊, 将主要精力放在应付考试上, 误导了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人是有个性的, 记忆力也有所差异, 有的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 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 如考试舞弊、到教师家中送礼要求加分等等, 想方设法达到目的。这也是上上下下对考风考纪三令五申, 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敢于以身试法, 考试舞弊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是不够的, 因为现在的大学课程考试主要以基础教育为主, 考试内容陈旧、呆板, 形式单一。考与不考一个样, 学与不学一个样, 谁的背功好, 谁有突击记忆的能力谁就可以获得高分, 就可以获得一切以成绩评定为主的殊荣。事实上, 对于一个高层次人才的要求是多面性的:他不但应该有很好的记忆能力, 理解能力, 思维能力, 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 以及顽强的毅力、信心、刻苦和献身精神, 还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 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 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背多分”, 是目前大学生对现行考试的评价, 也是对高校现行有关考试制度和方法不满的一种表现。现在的课程考试只能考察学生的综合水平, 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和考察, 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其实, 谁都知道中国人是十分能吃苦的, 诸如“奥林匹克”等以基础知识为主的各种竞赛, 常常是中国学生获胜, 但“诺贝尔”奖在中国却难有人问津, 至今还未在自己的本土上造就出一位诺贝尔获得者。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我国的应试教育片面突出智育, 不断强化考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情感的发展, 从而影响了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

1.5 关于考试管理

关于考试管理的规章制度, 10%的学生表示很了解, 63%的学生只知道一些, 27%的学生不太清楚。说明了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 宣传不到位。55%的学生认为在高校的课程考试中存在教师送分现象, 23.75%的学生认为高校课程考试作弊的比例为50%以下, 24.58%的学生认为作弊比例为30%左右, 38.33%的学生表示有过考试作弊行为;关于考试纪律方面, 47%的学生认为监考教师监考不严, 或看报聊天, 或对舞弊学生仅口头提醒, 或对舞弊视而不见;62%的学生认为考生应持有效证件进入考场;关于对考试舞弊行为的处罚问题, 59.92%的学生表示处罚不够严厉;86.25%的学生表示大学课程考试有必要进行改革。

考试管理制度是确保考试做到公平竞争, 提高考试的质量及可信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 国内各高校对考试作弊行为都有比较明确的处罚措施, 但考试作弊现象却屡禁不止, 并有愈演愈烈, 手段越来越隐蔽和高明的趋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素质存在问题外, 很大程度上与现行的课程考试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得力以及教师、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

此外, 除了设计和发放《学生考试问卷》, 我们还组织部分教学经验丰富、积极进行考试改革的教师代表召开了多次座谈会。教师们交流了各自进行考试改革的实践经验, 就考试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通过调查和研讨表明:大部分师生都渴望能尽快改革现行的课程考试制度与方法。采取多种形式从各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变“一考定音”为多次考试综合评定。将考试分布于学期的各个阶段中, 不必完全集中在期末进行。将学生从应考状态中解脱出来, 用更多的精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当多的教师也有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的动机和行动, 大都因为学校没有相关制度或条件而收效甚微或者不了了之。

2 目前的课程考试主要存在的考试弊端

(1) 考试内容陈旧, 走不出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不能正确反映“教”与“学”的关系, 不得创造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 考试方法单一, 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3) 课程考试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一考定音”不科学, 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4) 课程考试的功利性太强, 以考试成绩为主评价学生的体系不够合理。

(5) 相关制度和条件的不完善, 限制了考试制度与方法的改革。

3 整改措施及对策

课程考试现状令人担忧, 只能尽快改革, 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独立思考, 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因此,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高校本科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 我们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

3.1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意识, 注重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

考试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改革, 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革。考试观实际上是教育观的反映, 传统的教育观是促进今后学习, 把教学过程看成是教师在课堂上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考试考书本知识的过程。现代的教育观认为要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素质, 要求考试成绩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全面素质。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 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规范管理:即要求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管理, 要求教师不断修订、完善教学大纲和备课笔记, 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开课前必须向学院或学校提交教学日历;于开课一两周内向学生阐明考试的方式方法;考完一周后任课教师及时在网上录入成绩, 提交课程考试分析和课程小结等等。

3.2 改革考试内容

考试除了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更要注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事先制定考试大纲, 告知学生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以便于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抓好要点、难点,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3 改革考试方式方法

打破考试方式单一的局面, 鼓励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 与学生探讨合理、科学的考试形式, 并要求教师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将考试成绩分解成平时至少有三次以上的考核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30-50%) 和期末考试成绩 (占总评成绩的50-70%) , 鼓励教师注重教学过程管理, 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方法。如平时考核, 可根据教学有关章节内容需要采用课堂提问方式, 或课内外小论文、小测试方式, 或提交某项小实践作品等等, 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及基础技能的掌握,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综合考试的期末测试, 亦可采取灵活的考核的方法:考核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考试, 宜采取闭卷方式;考核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能力的考试, 可采用开卷形式;考核学生基本技能或操作能力, 可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进行;部分课程还可以采用口试的方法。更可以根据需要, 将各种考试方式综合起来使用。如《目录学概论》, 任课教师就在两个小时的考试时间内采取两种考试方法, 即前10分钟或半小时为闭卷考试, 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 或填空或选择, 简单明了;收卷后即开始另一套题的考试, 采取开卷形式, 主要是一些大的论述题, 抑或只是一篇小的课堂论文, 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考试方法避免了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背笔记, 深受学生欢迎。又如《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据库原理》都是内容难度较大, 技术性、动手性较强的课程, 但任课教师常常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取让学生课后开发系统或数据库并形成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 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 真正学到了东西, 而且很扎实。还有的教师采取课题组的形式, 分组讨论, 出谋策划,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某个课题, 最后根据各个成员在课题中所发挥的作用大小及表现进行打分。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的同时, 也不放松对期末考试的要求。学校对期末考试成绩也作了硬性要求, 即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达不到55分者, 无论平时成绩有多高, 总评成绩将计为不及格 (成绩系统将以卷面成绩默认为总评成绩) 。

3.4 合理调配考试时间

为了解决考试过于集中, 学生压力过大的问题, 很多学院都在尝试着分散安排考试时间。比如在安排课表时, 就有意将一些课程的结束时间错开, 使得部分课程提前学完、考试。对毕业班学生, 亦视情况将部分课程考试安排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后。在公共课考试的时间安排上也进行了适当调整, 并明文规定公共选修课必须在学期结束前两周全部考完。实践证明, 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深得人心, 收效甚好!

3.5 正确引导,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降低课程成绩的功利性

课程成绩的作用过大, 会导致学生忽略学习目的, 盲目得的采取一些偏激行为。学校除了正确引导外, 还应采取措施, 淡化考试功能, 降低成绩的功利性。如在评定奖学金和保研的问题上, 不应单纯地以成绩高低来判定一个学生的优劣, 应该综合学生的其他能力表现。2004年信息管理学院在研究保研政策时, 就将学习成绩作为其中一部分, 而加大了其他能力方面的要求, 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后打分排名, 从而打破了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局面。使得那些低年级的有上进心的学生重新认识学习目的, 除了保证学习成绩优良外, 还必须将精力花在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上, 如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积极申请科研立项、发表论文、参加各种资格考试等等。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 信息管理学院的保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得到广大师生认可和赞扬。

另外, 学校最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了相应规定, 即已经及格的学生不允许再次重修, 不及格重修的学生重修及格后可承认学分, 但计算绩点时仍以不及格计。这就从制度上制约了学生盲目追求高分的行为,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将学习精力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6 完善相关制度, 加强考试管理, 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考试管理工作分考前、考务管理及考后管理工作, 环环相扣, 必须有一系列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进行规范管理, 才能对学风、教风和考风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考前管理, 用制度来约束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注明课程的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及重点难点, 命题前教研室应组织教师讨论研究如何合理命题;考务工作如考试安排、试卷印制、监考人员的排定、考场管理、考试巡视、考风考纪等等必须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规范管理;考后管理包括教师评卷、登分、成绩录入、试卷分析和成绩分析等等, 也应有相关制度进行制约。

大多数高校都将考试管理的重点放在考务工作中, 而忽视了考前与考后的管理, 特别是考后管理。笔者曾组织力量对往年学生考卷进行核查, 发现很多教师在学生论文上写着很多有益的批语, 如果能反馈给学生必会对他们有很大启发, 可惜的是这些学生都早已毕业了。因此, 建议学校能否出台相关政策, 鼓励任课教师考后找一个恰当的时间 (可在考试结束后或下学期开学初) 给学生讲解试卷答案或解题方法,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并将这项工作纳入教师年终工作量计算, 这样可使学生受益非浅。另外, 还可发挥院系教学督导组的作用, 让督导组及时对考试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保证考试成绩公平、公正, 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课程考试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课程考试存在的弊端, 提出整改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课程考试,现状分析,整改对策

参考文献

[1] 纪小平, 章尧.浅谈高校课程考试的现状与改革[J]淮海医药, 2005 (02) .

[2] 李丽, 蒋极峰.高校教学考试现状分析与改革思路[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

[3] 郝红, 陈刚, 张粉艳, 刘玉林.关于大学教育中考试形式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 2001 (03) .

[4] 丁兰, 吕浩雪.改革高等学校考试形式的探讨.高等教育研究, 1999 (01) .

[5] 潘学功, 贾鹏.高等学校课程考试方法探讨.河北职工大学学报, 2000 (01) .

[6] 朱怡权.素质教育下学业成绩考试改革的若干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0 (06) .

[7] 周立新, 刘莉.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 2000 (03) .

[8] 张凤俊.高校考试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08) .

上一篇:浅析西安清末遗老派画家的艺术特色及成因下一篇:济南森蓝半自动血凝分析仪的实验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