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中小学生幸福感现状及对策——基于文清实验学校的调查报告分析

2022-09-12

1 幸福感的概念界定

幸福感是个心理学名词, 根据众多学者推崇的Diener的说法, 幸福感是个人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估, 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本文认为幸福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持续体验, 每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所体验的幸福也是不同的, 幸福是多层次多层面的。

2 中小学生幸福感现状调查研究

2.1 学生幸福感与学习成绩成正相关

在我们国家, “唯分数论”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 尽管人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 但是在“高考指挥棒”背景下, 出现了“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 应试教育依然扎扎实实”的严峻局面。在本次调查中有19.5%的学生认为学校会把学习成绩当作判断好坏学生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学生的学习成绩越高, 学生的幸福感会比较高。学生不幸福的原因可能是考试成绩不理想、作业多、学习压力大等原因。但研究还发现, 在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要根据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2.2 城市学生有明显的心理优越感且幸福感远高于农村学生

由于我们国家城乡发展不均衡,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出现了城市和城镇学生的幸福感高于农村学生的幸福感的状况。在出于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的观念下, 甚至出现大量农村学生流入城镇或城市的现象。在本次调查中, “学习环境、教师表现、学习兴趣”和“父母关系与同学交往”因素上出现城市学生的幸福感大于城镇学生的幸福感, 城镇学生的幸福感大于农村学生的幸福感。这说明城市的学生的总体经济水平、教育资源、家庭生活条件、家长教育观念、娱乐休闲方式、家长学业辅导能力等方面比落后的农村发展的更为完善, 想要提高农村学生的幸福感, 需要努力缩小城乡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家长教育观念, 为提升学生整体的幸福感创造条件。

2.3 学生的幸福感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毕业班的幸福感最低

在人口学变量上, 一年级学生具备了年龄低、学习压力小, 感受到的知识较新鲜、爱玩、快乐学习、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心情舒畅、无忧无虑等特点, 在快乐学习的理念下, 大部分学生过得很幸福。但是九年级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巨大学习压力, 学习紧张, 会考虑如何升学, 毕业后的前途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 情感体验会越来越丰富, 为了考取一所好的中学, 中学生失去了很多娱乐的时间, 在这种压力下课后甚至是寒暑假, 他们都有很多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 家长的“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下, 给孩子安排各种补习班, 学习压力太大, 当然就感觉不那么幸福了。这说明九年级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压力, 他们更需要大家的特别关注, 家长和老师应该适当加以引导, 帮助孩子顺利地度过这个时期。

2.4 学生内部沟通问题凸显, 并影响学生幸福感水平的提升

本次调查发现, 影响学生幸福感的因素, 除了学习环境、教师表现、学习兴趣、自我选择与学校、教师评价等之外, 学生的内部沟通问题也不容忽视。“父母关系与同学交往”是影响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实地调查发现, 学生普遍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 与学校过多的追求升学率和学生成绩排名有关。在学习压力的长期积累下, 学生变得忧虑, 影响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在调查中发现, 有13.8%的学生不能与父母很好的沟通, 有15.6%的学生在别人推荐当班干部时, 不会努力做好。这说明有些学生在与父母关系和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存在一些问题, 这时需要各方主动的沟通交流、化解矛盾,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建立良好的父母关系和同学友谊。

3 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对策

3.1 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 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学生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在这些方面, 有些做法值得推广。作为学校, 要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 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 培养教师乐观的工作态度, 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 引导教师形成乐观、开朗和豁达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改善对教师的满意度不够、对学习缺乏兴趣等问题。引导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 努力打造安全、舒适、和谐、宜人、美观的校园环境。作为教师, 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3.2 针对不同的年级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不可一切以成绩为重

作为学校, 要改进评价机制,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评价主体须多元化,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 评价的手段须多样化, 评价的过程要科学化, 评价的结果要人性化。努力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 积极教育和引导孩子全面客观地评价与认识问题。作为教师, 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努力打造幸福课堂, 探索幸福教育途径。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 培养学生自信、自尊、积极、乐观的学习心境, 充分领会教育带来的快乐。指导学生进行健康活动, 从闲暇中收获快乐和健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 并能为学生提供真诚的指导和帮助,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体验各种积极情感, 塑造优良的人格品质。我国“减负”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鼓励让学生多进行课外实践, 增强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各方要努力转变把学生的学习成绩当作判断好坏学生标准的观念, 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产生愉悦感、荣誉感、幸福感。

3.3 在学生幸福感教育过程中重视“农村孩子的幸福感认同教育”, 降低农村学生的心理落差

同时幸福感的高低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幸福感高的学生, 做事会更积极主动, 幸福感低的学生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抵触情绪。来自农村的孩子, 内心可能会比较自卑。作为学校, 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 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教师, 要更加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 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家庭关系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生活在家庭和睦、相亲相爱的亲人关系中, 孩子处处都能够感觉到父母和亲人的爱, 这样就容易形成积极的情感、开朗的个性和愉悦感。作为家长, 要以赞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加强与孩子和老师的交流,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为宗旨。家长要转变教育方式, 应该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 多和孩子沟通, 充分的关心和爱护孩子的成长,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浓烈的爱, 体会到家庭的幸福感。作为教师, 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重视“农村孩子的幸福感认同教育”, 农村的孩子也有很多优点, 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关心和呵护, 也是感觉很幸福的。

3.4 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友谊

作为学校,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友谊, 营造勤勉、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 针对家长不同的性格, 灵活变通, 努力取得家长的信任。努力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式, 增进家长和教师的配合,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幸福感。作为家长, 可以带孩子多参加些集体活动, 比如参观动物园、博物馆、旅游等, 让学生在体验中培养自己的幸福感, 在活动过程中增进与家长的沟通, 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作为学生, 学校要引导学生积极与老师、家长取得联系, 尊重理解老师、家长, 虚心的听取老师、家长的意见。该玩的时候好好玩, 该学的时候好好学, 这样才是最开心、最幸福的。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让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 对提升学校正确的育人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各方要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家校合作, 强化多方理解, 转变教育观念, 关注学生成长, 改变评价方式, 共同塑造学生的阳光幸福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 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 响应时代精神的召唤。本文在自编问卷进行实证调查后, 基于问卷报告的结果分析进行阐述。本文主要从幸福感与学习成绩、所在年级、所在地域以及学生在学校内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四个方面做了现状分析并提出建议, 以期对提高学生幸福感有所帮助。

关键词:身心发展,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邢占军.测量幸福:主观幸福感测量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 王瑞敏, 邹泓.北京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特点[J].中国心理卫生, 2010 (2) .

[3] 唐志强.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4) .

[4] 彭展.关于当代中小学生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商业文化 (上半月) , 2012 (2) .

[5] 王为尧, 张琳.南京高校大学生幸福感提升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 (4) .

[6] 王菊英.中小学班主任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11 (18) .

上一篇:一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下一篇:例解难以合理分摊的总部资产的减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