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保险学教学创新论文

2022-04-2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市场不断扩大,保险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以创新保险教学模式为手段,加大保险教学改革,对培养更多的优秀保险人才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保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如何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对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保险学教学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国保险学教学创新论文 篇1: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开辟创新实验区 培养财经创新人才

摘要:中央财经大学通过建立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开辟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区,在财经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培养手段、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教学管理机制等层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念和思路。

关键词:本科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理念;途经;方法

一、财经创新人才培养的机制、方法与手段的探索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本科生的研究能力与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于2002年启动本科生创新教育计划,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关于推进本科生创新教育的决定》和《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搭建本科生科研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初步构建了富有中财特色的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开设讲座性、研究性课程

我校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课程。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开设课程讲座,邀请权威人士用4~6个课时来介绍学科、行业发展最新成果,把教师课堂讲授和专家讲座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前沿与现实,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3年起,学校开设了具有创新教育特色的“新视野与健康成才”专题系列课程讲座43门,5489名本科生参加,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研究型学习。学校各教学单位组织教师专门研究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科研介入教学,学术介入培养,积极引导本科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科研创新活动。2006年开始,由我校中国企来研究中心刘姝威研究员开设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模拟投资银行”,每学期有400名以上的本科生选修该课程,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选课题,合作开展研究,在9周时间内,每个团队完成1篇研究报告。通过项目研究,涌现出大批优秀学习科研成果。

2.以实践教育为重点,打造科研创新品牌项目

为加强对本科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设立了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本科生课题立项和科学研究。为此,学校成立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制定了《中央财经大学本科生科研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文件,引导和支持本科生进行探索性学习与研究,为我校本科生进行学术科研创新活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几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学生的热情参与下,我校本科生科研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的数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自2003年起,每年投入20万专项资金,资助大二、大三本科生科研项目526项,吸引了3344名学生参加到本科生科研创新计划中来,覆盖率达到30%,并对其中139个优秀项目进行了奖励,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研的热情,效果非常显著,大批学生科研骨干和科研成果雨后春笋般涌现。

3.以制度化建设为保障,推出创新学分申报制度

为加强对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教育活动的引导,学校一方面实施本科生创新学分申报制度,奖励在学术科研和创业实践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另一方面,组建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工作团队,以活动为载体,每年举办本科生学术论文大赛和创业方案设计大赛,极大地调动了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如会计学院举办的“海问杯”论文大赛和“天勤杯”论文大赛已经成为学校内的一项知名学术赛事。每届论文大赛都会吸引众多的学生参赛,论文质量也不断提高。几年来,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300余篇,全校共有77名学生获得了131个创新学分。50余名学生在国外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会计学院8名本科生撰写的4篇学术论文,分别入选2006年和2007年中国会计学年会,其中有一位同学还在大会上进行主题演讲,这是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有史以来首次有本科生进行主题演讲;经济学院有一位本科生的论文入选第7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并应邀参加大会;信息学院2002级的一位本科生撰写的论文被2005年“圣加仑国际经济管理研讨论坛”选中,并在会上宣读;保险学院2004级也有一位本科生撰写的论文入选2007年度亚洲及太平洋地区风险管理与保险年会,受邀参加会议,成为首位参加该会议的本科生。

4.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实践带学生

我校注重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积极探索科研成果向课堂转化的途径,鼓励教师将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本科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具有前沿性、动态性和延展性,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强化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课后学习相关知识的热情,大大提高和巩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如金融学院贺强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股市周期、经济周期与政策周期”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

我校鼓励教师在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时为本科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研究方法、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特别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科研创新团队活动和学生课题研究,或吸纳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提高。

如保险学院郝演苏教授长期从事保险市场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他在从事本科生教学和课外科研辅导工作中,以其亲身研究体验和独特的教育方法带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硕果累累。从2002年起至今,他指导的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论文比赛中23人次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目前在校的12名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16篇,保险研究会获得“全国百优学生社团”称号,他和4位本科生申报的课题“高校学生医疗保险及医疗费用负担研究”获得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2007年度教育部规划课题资助。

中国企业研究中心刘姝威研究员,在致力于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促进本科教学工作。从2004年起组织百余名本科生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运营”、“行业分析网络开发”、“技术评估体系”等项目进行研究,并在核心刊物上发表有本科生署名的行业分析报告及相关文章多达80余篇。同时,该中心以承担的科研项目为依托,着重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小组的形式定期组织学生集中讨论并解答学生疑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科研热情。

李建军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地下金融规模与宏观经济影响的测度方法研究”吸收了199名在校本科生参与调研,收集案例17个,提交调研报告76篇,发表论文报告2篇,有17位同学直接参加了最终成果《中国非正规金融调查》书稿的写作。

这些成果表明我校在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引导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高层次科研项目的参与经历,拓展了本科生的学术视野,使本科生学术研究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因此,我们认为,本科生积极参与各种研究活动,在教师指导下锻炼和提升科学研究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建设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区,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为适应由教学研究型大学向国际化研究型大学转变对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我校设立了多个本科创新教学实验区,这些实验区同时具有国际化的显著特点。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经济学专业(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方向)实验班,借鉴了世界著名大学(主要是美国在经济学教学领先的学校)的本科教学实践经验,按照国际一流大学的教学体系和办学标准设置本科生课程,全面采用世界一流大学公认的权威英文版教材和英文授课模式,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直接与外教交流的能力,以使学生完全能够用英语进行专业研究和国际交流,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的金融学专业实验班,分公司理财与国际金融两个专业方向,也是具有浓厚国际化色彩的本科创新教学实验区。该实验班采取全英文授课,提高了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学生日后从事国际学术、商务活动打下坚实基础。该实验班采用具有国际规范的教学模式,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国际合作为特色,培养既有坚实学术基础又有出色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端金融人才。

商学院的“创业先锋班”是以创业教育为切入点的本科教学实验区。它主要是从本科二年级中选拔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采取辅修专业的方式进行创新教学实验。该实验班以创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为依托,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考核、教学管理等5个方面的创新。实验班遵循“并行”的概念,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并行推进。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创业知识,而且学到“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实验班还积极与日本大阪商业大学以及欧洲有关高校就创业教育进行合作培养与交流。我校创业先锋班学生打造的“创业咖啡”俱乐部在2007年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共同授予“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对我校的创新教育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学生们普遍认为,创业先锋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与实践平台,创造了更多的接触商业、接触成功创业人士、体验创业的机会。

此外,我校还与法国雷恩高等商学院合作培养本科生(3+1模式)、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开办“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本科实验班”,借助学校优良师资与国外大学联合的教学科研优势,实现了多专业融合,达到了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同时,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熏陶,为培养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管理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建设创新试验区中,我们创新师资引进方式,学校以“不为所有,但为所用”为模式,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著名大学教育背景的学成归国青年,并聘请了罗伯特·巴罗、克莱夫·格兰杰、邹恒甫、张俊喜、乔宝云等国内外著名学者搭建学科创新平台;聘请多名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组成创新平台及各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其中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两位教授自2006年起即分别担任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学术委员会联合主任和委员。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区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庞大的学术委员会、兼职教授和研究员队伍,他们分别供职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每个人都非常关心本科教学实验区内各研究院的本科生培养工作,数十名国内外知名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指导本科生培养工作。不定期到研究院进行为期一到两周的教学,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我校创造性建立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开辟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区是我校“求真求是、追求卓越”办学理念的直接映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创新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我校成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型实验计划项目”高校,这既是对我校在本科生创新教育方面取得成绩的肯定,也为本科生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好的平台。在未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财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本科教学创新实验区的建设,不断探索全新的、有特色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财经拔尖创新人才。

责任编辑:文和平

作者:李俊生 林光彬

我国保险学教学创新论文 篇2:

PBL与案例式教学在保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保险市场不断扩大,保险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以创新保险教学模式为手段,加大保险教学改革,对培养更多的优秀保险人才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保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如何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案例式 保险 教学 创新

[作者简介]刘琳(1979- ),女,河北保定人,防灾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保险学;黄敏(1978- ),女,重庆人,防灾科技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河北 三河 065201)

自1979年我国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知识得到广泛普及,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社会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现代金融服务业、保险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要,因此急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扩大和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保险职业教育机构的重要使命之一。由于保险业务专业特征明显、实践性强,既需要有良好的数学知识储备,更需要有较强的保险专业实践,这就对保险教学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和案例式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因此,在保险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PBL和案例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PBL立足于问题对教学进行组织与实施,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案例式教学通过采取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在保险学教学中大力推广PBL与案例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保险教学的实效性。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采取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听讲的形式,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保险教学中,综合利用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充分发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让学生成为教与学的主角,教师作为指导者、组织者,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困惑给予指导性解答,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教师的指导,通过钻研、探索,实现对知识的牢固掌握。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现实保险业务及情况;PBL教学法则可以弥补案例教学割裂了保险学科间的联系的弊端,使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研究,有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将学生进行了分组,根据教师课前准备的案例,进行有组织的自主学习。由于小组成员个体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容易形成互补优势。小组成员通过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法引导,认真研究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这一过程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各组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通过相互支持,最终得到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这就使得教学的过程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有效平台,这也是未来保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因此,PBL教学法和案例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适应保险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保险人才。

二、保险教学现状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保险市场不断扩大,社会对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对保险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保险教学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1.保险专业规模过大。近十几年来,由于保险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保险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各类高等院校、高职高专等教学机构纷纷设立保险专业。有的采取联合办学,有的直接引进人才启动新的教学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保险专业规模得到空前发展。短时间内迅猛发展,导致了目前师资力量的不足,保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高的现状。

2.保险专业教学力量薄弱。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保险教育发展更为迟缓,导致保险专业教学力量薄弱,缺少专家型、实战型保险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缺乏持有北美精算师之类证书的高端教育工作者。多数从事教学工作的保险专业教师属于“学院派”,大多是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保险从业的实践经验,导致教学“空对空”,使专业教学与保险业务实际距离较大,致使教学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保险教育“知行”倒挂严重。目前保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仍旧停留在知识讲授阶段。这种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弱化了学生间的差异,以知识的掌握为准绳,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保险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既要掌握从事保险业务必备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熟练的保险实务能力。传统的保险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知识与业务的偏差,所学知识与保险市场需求相脱节,难以保证毕业生能顺利适应未来保险执业的需要。

三、在保险教学中应用PBL与案例教学法的策略

发挥PBL和案例教学法的各自优势,结合保险教学的特点,优化环境,科学组织,对提高保险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1.创新优化教学环境。真正发挥PBL和案例式教学的作用,提高保险教学的实效性,还需不断创新优化教学环境,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增强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大投入,改善软硬件教学条件,大力推广网络技术,开发针对保险教学实际的教学软件,整合校内各类资源,为应用PBL教学法,提供可以依托的良好教学环境。特别是在实施案例式教学过程中,加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得相关教学信息,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实效。

2.科学进行教学组织。PBL和案例式教学对教学组织要求都比较高,既需要课前的充分准备,更需要课堂教学的认真组织。通过对学生的科学分组,实现各种层次学生的合作与互助,有利于学生发挥各自潜能,在小组内进行认真讨论,达成共识后,推荐一个作为小组的代表,进行组间交流发言,小组间可以通过这种交流发言获得不同的理解,以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最后,教师综合全班学生交流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讲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采取PBL和案例式教学模式,通过解决问题和实践案例等形式,使学生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例如,在进行保险业务知识讲授过程中,可以让每名学生都作为保险专业人员,针对不同的客户量身定制不同的保险方案,并认真帮助客户选择险种、期限、额度等工作,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实践中去,既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策并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PBL和案例式教学都是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讲授者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角色。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学校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促进教师保险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为教师提供进行保险实践的机会。例如,可以有计划地选调一些教师到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公司等保险企业,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还可以发现许多课堂上没有涉及的问题,作为以后教学的重点,加强研究,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聘请知名保险企业高管及专业骨干到学校组织讲座、座谈,或者是担任保险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通过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宏庆.保险学案例教学模式初探[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0(1).

[2]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2:保险业发展与宏观经济运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3]秦玲玲,刘永刚.PBL教学法在保险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1).

[4]覃双凌.《社会保险》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探讨[J].鸡西大学学报,2013(3).

[5]王军.财经类高校交互式保险教育培养模式开展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22).

[6]周叶芹,任俊俏.以课程开发为突破口的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9).

作者:刘琳 黄敏

我国保险学教学创新论文 篇3:

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摘 要] 在“双创”新态势下,商学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主体。在对比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从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了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 商学院;创新创业;融合

一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5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双创”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态势。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教高厅[2012]4号)、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商学院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主体,百森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等全球著名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都各具特色。创业本身也是一种专业和职业,有其独特的规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还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实现“互融共生”的发展模式[1]。

二 商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一)国家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在“人口红利”的“要素驱动”和“宏观调控”的“投资驱动”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时代,中国经济进入了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为特征的新常态,要依靠“创新驱动”。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二)商学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创业教育的课程最早是由哈佛大学教授于1947年2月在商学院开设的“新创企业管理”(ManagementofNewEnterprises),创新创业教育是商学院人才培养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学院的专业、课程和师资主要是经济、管理、会计、金融、贸易、营销等方面,离创业场景最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先天的优势。商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促进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要求。

三 国内外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模式

(一)国外多层次的融合模式

国外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早,美国高校创业课程体系呈现出全过程、系统化、模块化的特点[2],打通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界限,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应的创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呈现多层次的融合,包括选修、必修通识课与专业课模式;辅修学位教育模式;MBA+科技创业资格证书模式、资格证书模式和专业培养教育模式[3]。理工大学多采用选修、必修通识课与专业课模式和辅修学位教育模式,商学院多采用资格证书模式和专业培养教育模式。百森商学院是全球创业教育的领导者,其本科生创业课程由发现、探索和专精三个阶段的课程群组成,每一阶段的课程群都包括课内和课外的教学内容[4],开展本科、MBA和高层经理研修三个主要的创业教育。瑞典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依托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协同5所核心成员大学、跨国公司、世界知名大学等多元创新主体共同设计课程体系[5],实现了创业教育同商业、生物、艺术等专业教育的融合。

(二)国内单一的融合模式

我国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15年,国务院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高校专业教育学分,要求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由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较迟,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必修、选修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模式,创业专业学位教育还在起步阶段。清华大学作为全国9所双创教育试点大学之一,初步形成全院学生、创业英才班、创业特训营的金字塔式课程体系,正在着手落实有关创业管理硕士项目[6]。

四 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的构建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以“创业學院”为载体[7],创业学院在整合校内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我国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还比较单一,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还不高。武夷学院整合校内团委、学生处和商学院的资源,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先后入选福建省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创新创业教育走在福建省前列。商学院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将商学院教育改革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行整合,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校内基础知识教育与校外实战技能教育融合,构建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生态系统,对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一)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专业方向

一是根据专业特点,突出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接贸易新业态,重点突出“跨境电子商务”的创新创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主动对接学校生态食品专业群建设,重点突出“冷链物流”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险学专业重点突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是整合各专业优势,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方向。整合商学院各专业的优势资源,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资源,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类的院内任选课、实践课、专业方向课等课程,开设创新创业专业方向,作为全体商学院学生可以选择的一个专业方向。

(二)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项目测评和创新创业实战的三部分课程群,具有分层分类、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协同递进的特点。

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包括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大学生创业财税实务、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创新创业专题与案例分析、投资理财等校级选修课,启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使学生了解创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了解创业的概念、要素与特征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

二是面向商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测评课程群,开展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创新创业项目测评课程群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冷链物流等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中,设置为创新创业方向课程,培养学生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等能力,使商学院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三个一工程”:学习一门创业管理基础课程、参与和主导完成一个创新创业计划,体验一次创新创业的过程。

三是面向商学院开展创业实践的少部分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战课程群,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以“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三)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是依据课程群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二是建立融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优秀创业型毕业生等的多元化创新创业教育队伍,通过多种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阶段,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为主,兼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通过讲座等方式对有兴趣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项目测评教育阶段,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专业创业培训师等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模拟实训。在创新创业实战教育阶段,主要以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等为主,为创业团队提供智力及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四)采用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学方式方法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的三部分内容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一是在创新创业基础教育阶段践行项目式、互动式、体验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通过项目式教学方法把知识点进行分解细化并进行项目化,增强了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通过现场举例问答互动、固定场景模拟演绎、观看教学视频回答问题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轻松掌握课程内容;通过沙盘与教具卡片,让学员自主思考及亲身体验,动脑又动手完成实验的体验式教学方法,提升学习成效;通过科学测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和行为标准,以案例视频、卡牌桌游、情景表演等趣味式教学方法,增强课程趣味性。

二是在创新创业项目测评教育阶段进行分析模拟创新创业、成功案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将课程内容课件、视频上传到云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学生可以课内课外一体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把精力放在个性化的答疑和指导方面,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旋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提问,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分析模拟创新创业典型、成功案例的案例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战过程中的经验、决策能力的培养。

三是在创新创业实战教学阶段践行创新创业项目路演、远程会议等教学方法。通过创新创业项目路演的教学方法,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成功人士提出项目的意见建议和合作意向;通过现场直播会议、展览、论坛的远程会议的教学方式,进行远程创新创业决策的交流和执行,解决了实践教学的空间限制问题;通过面对面地咨询教学方法,即有创新创业项目发展策略的交流,又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情感交流。

(五)构建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通过与武夷山富隆公司合作,成立大富隆电子商务工作室,选拔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并邀请企业培训师为学生开设店铺定位、淘宝美工、淘宝SEO搜索排名、手机SEO优化、电商客服培训、互联网创业实践培训等课程。

二是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同国家四大电商示范产业园之一的弘桥智谷共建电商产业基地武夷学院培训中心,深化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联合为校内外人员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联合申请的“互联网+现代服务业”教育实践基地入选福建省级“互联网+”培训机构教育实践基地。

五 结语

在创新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引擎的背景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适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商学院在专业、课程和师资等方面同创业场景最近,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主体,可以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方式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生态系统。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创新创业方向;在课程体系上,构建具有分层分类、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协同递进特点的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项目测评和创新创业实战的三部分课程群;在师资队伍上,跨专业、校政企联合组建多元的教学团队,融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校、优秀创业型毕业生等的创新创业教育优势师资;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根据课程体系的内容特点,使用项目式、互动式、体验式、趣味式、模拟实战、案例式、项目路演、远程会议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作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实施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闫健,刘玉威,武海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24-26.

[2]甄月桥,沈婷,钱昆.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教育评论,2017(11):71-75.

[3]刘丽君,李斌,郑焱,等.美国一流大学理工创业教育与我国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9(5):50-51.

[4]李慧清.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解构与启示——基于全球创业观察的理论框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9-43.

[5]郎永杰,张冠蓉,李培凤.斯德哥尔摩创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及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7(2):80-84.

[6]马永斌,柏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基于清华大学创业教育的案例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137-140+150.

[7]陈伟忠.以“创业学院”为载体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模式——困境与改进[J].高教探索,2017(1):113-115.

作者:邹裔忠

上一篇:铝合金轮毂造型设计论文下一篇:资本主义规定性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