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创新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文章通过回顾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理论研究的现状,从商业银行顾客价值转移、银行业产业价值链转移和商业银行内部业务链价值转移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服务创新的研究思路。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保险业创新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保险业创新研究论文 篇1:

区块链对保险业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 要 2008年区块链技术诞生,最初的表现形式为比特币,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为去中心化共识机制,能够使全部个体都作为资源配置重要节点而存在。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中开始得到应用,并对保险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对区块链的含义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对保险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影响加以阐述。

关键词 区块链;保险业;创新发展;影响

引言:

现阶段,虽然比特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却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区块链属于一种去中心化的协议,能够对各项交易数据进行安全的存储,保障信息不被篡改和伪造,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审核便能够完成,其在保险行业中的应用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区块链的概述

1.含义

所谓的区块链是在比特币底层技术支撑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基础架构,诞生于比特币交易系统当中,属于一种现代化的去中心化协议。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是在密码学的基础上,利用安全的分布式数据库,与加密算法相结合,进行分布式的存储与记录。数据库中的账簿能够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透明,并且采用链上代码的方式自动形成和执行合约。

2.主要特征

区块链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去中心化。主要体现为不具备中心化的管理机构,全部参与者都在分布式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验证和记录,这也是区块链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打破以往传统金融中介的中心地位,创造出了开放性的发展平台。(2)可信赖性。主要是通过区块链中交易记录真实性的特征体现出来的,在区块链中,对于交易记录的修改难度较高,如若认可人数没有超过一半,则难以实现有效的修稿。另外,区块链主要采用数学方式获得信任,参与者无需了解对方的信任度,也无需第三方机构出面做担保,只需要交易双方均满足一套共同的算法即可。(3)时间戳。所谓的时间戳主要是指针对每个区块有一个戳的印记,以此来显示该交易是何时进行的,并且构建一个大的完整的账簿,使每笔交易都能够追本溯源,使数据库中的数据不能够被随意的更改和伪造。(4)非对称加密性。主要是指区块链中利用了现代密码学技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加密方式,此种新型加密算法中的“密钥对”具有非对称性,能够为所有参与人员提供公钥,但是信息内容需要利用发送者手中的私钥才能够解密。此类现代密码学技术能够使信息的安全性得到切实保障,而且也能够指定信息的接收人,防止信息外泄现象的发生[1]。

二、区块链对保险业创新发展产生的影响

1.提升了交易双方的交互性

区块链智能合约具有可编程化和个性化特征,能够在分布式系统状态下自动生成合同,使保险交易双方的交互性得到显著提升。在保险交易过程中,个体作为一个单独的存在,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使交易模式也发生多样化改变,进而导致交易条件也千变万化。智能合约的产生对以往传统的合约修改规定和成本产生了冲击,使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正和所需时间有效的降低,并且其可编程性能又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在交易合同上添加其他条件,使不同人群对保险条款的需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另外,区块链中较强的分布性,也使得保险合同可以随着实行情况的改变而随时调整,使模型能够完整、准确的反映出客观现实情况,对资金池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利用,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

2.改变了监管模式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金融机构对自身的监管更加重视,在以往传统的保险监管工作中,主要采用较为严格的内控规定和标准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这样做将在无形中提升了保险公司的管理成本,并且监管效率也难以得到切实保障。同时,风险的控制水平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好转,也阻碍了监管水平的提升。区块链的诞生和应用能够使上述这种尴尬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通过现金技术和科学化的监管方式改变以往传统的制度监管。区块链属于一种多方验证的交互式共识平台,将其应用到保险企业当中,能够实现在平台中的自我监管,使信任度显著提升,有效防止了违规造假的可能。交易的参与者可以通过各个节点对保险业务进行干预,监管的主要工作在于查找平台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并对其进行填补和解决,保障系统中的全部计算机都处于真实的运行状态[2]。

3.创新保险互助模式

在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保险机构居于核心地位,参与者次之。而在目前区块链的背景下,核心地位转变为每名参与者,这种“点对点”的互助保险平台与去中心化组织十分相似,能够在不受外界干预的前提下,按照事先设定好的业务规则,通过固定模式自动的运行。在此模式下,保险公司也发生了地位上的转变,其不再处于处理者和风险承担者的位置,而是担任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保险可以会转变成一个去中心化的自治型保险,在业务规则的约束下,市场各方也开始各尽其责,从而营造出一个透明度高、可靠性强、服务型的保险社会。

4.推动保险行业的新发展

在以往传统的保险运营中,由于受到地域上的限制,只能选择线下“面对面”进行营销,由于受到时间和地点等多种因素的显著,导致发展速度受到较大的制约。区块链的分布式数据库能够在全网共识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各区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打破了地域上的限制,使世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使个体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不对称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另外,区块链中还具有“时间戳”的功能,能够将双方产生交易的时间完整准确的记录下来,使影响范围变得更加广阔,时间周期被有效缩短,整个保险期限变得更加灵活,并且可以研制出更多新型的保险产业,符合各类人群的需求,极大的推动了保险行业的新发展[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階段,我国在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各项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但是区块链技术伪人们生活方方面面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在保险行业当中,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完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行业经营管理模式,并且区块链中数据加密、时间戳等功能都能够有效促进保险行业的改进和发展,使其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推动保险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青松.区块链思维对构建航旅新生态及智慧化航旅服务网的商用发展研究[J].空运商务,2017,(08):10-13.

[2]赵大伟.金融科技发展对保险行业的影响研究[J].西部金融,2017,(01):7-10.

[3]赵大伟.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应用探讨[J].金融发展研究,2016,(12):35-38.

作者:龙恒

保险业创新研究论文 篇2: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回顾了国内外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理论研究的现状,从商业银行顾客价值转移、银行业产业价值链转移和商业银行内部业务链价值转移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服务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商业银行 服务创新 价值转移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加速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同时国内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银行业的发展遇到了来自国内经济市场化和融入国际经济运行体系的双重压力。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多元化的产品,给我国的银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内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寻求提升服务品质的新途径,切实留住高端价值客户。另外,国内金融市场的环境由于不断地和国际接轨而变得更加的复杂多变,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银行金融活动不断推进的情形下,多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由过度金融创新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银行的启示是:我国银行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创新,而创新的依据就应该是价值转移的方向。众所周知,任何产品都有一个从成长到衰亡的生命周期,但是人们很少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策略也会经历同样一个由盛而衰的经济变化过程。就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行业也悄然地进行着价值转移,改变着行业的竞争格局,挑战着老牌公司的战略适应力,也赋予新兴公司机会。银行业同样也面临着价值转移的现象,不仅顾客价值取向发生了转移,产业链价值发生了转移,银行业内部各项业务间同样发生了价值转移。价值转移这一现象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纷纷探讨了计算机、汽车、电信等行业内价值转移的规律,然而对于银行业价值转移的探讨的文献相对比较缺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商业银行价值转移研究

美国管理学家亚德里安(1996)首次提出价值转移这一概念,他认为当公司的经营策略与消费者需求偏好的结构之间的适应机制被打破时,价值便将开始发生转移。Grant(2004)通过研究价值的历史指出价值转移并不是新鲜事物,永远存在与市场及企业的发展过程中。Jay(2000)认为为了在价值转移中获胜,企业家应当不依赖常规的市场研究,而以顾客为中心设计企业可获得竞争优势。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关注价值转移的研究,主要从价值转移的背景、阶段与机制、企业如何在价值转移中发现利润区以及价值转移与企业竞争优势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刘志豪(1997)在文章中指出价值转移其实就是指某一企业甚至某一个行业的市场价值(指股票及其他资本市场上的市值)向其他企业或行业发生转移的一种现象。冀书鹏(2000)指出企业面临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适应价值转移所带来的游戏规则的改变。胡汉辉、刘怀德(2002)详细研究、分析了价值转移发生的阶段与机制,并提出了区别方法:市值收益比。全洪臣(2007)在《企业价值转移预测方法探析》一文中指出企业价值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企业价值的流动最主要的决定者是顾客,企业要使顾客价值稳定并不断提升,就要有牢固地创造顾客价值的业务流程。而关于商业银行的价值转移研究较少,迟晓英、朱军勇(2007)通过分析从我国保险业价值转移侧面的得出银行保险营销渠道的优势地位日益明显。

(二)银行业服务创新基本理论研究

对于服务创新的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服务创新研究的初期阶段,关于服务创新的观点都是在制造业技术创新范式的框架下发展起来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集中在技术创新理论探究服务业中的创新活动。随着服务创新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服务业被作为独立对象来研究其创新活动,有学者认为服务创新表现出许多不同于技术创新的特征,简单地套用技术分类的理论是不妥当的。广义的服务创新是指一切与服务相关的或针对服务的创新行为或活动,涉及服务业与制造业。在脱离了最初的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框架之后,服务创新的研究不断的推进与深入。英国学者Miles(1995)根据服务创新的特点将服务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传递创新。而Howells和Tether(2004)在针对四个服务行业的创新调查研究中采用了产品创新、生产过程创新、传递过程创新这种各分类。基于SI4S(Service in Innovation,Innovation in Service)调查数据,Djellal和Gallouj(1999)将服务创新刻画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内部组织创新、外部关系创新。此外,值得关注的是Den Hertog和Bilderbeek(1999)提出的“四维度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将服务创新的内容分为服务概念创新、顾客界面创新、传递系统创新、技术创新(见图1)。我国关于服务创新理论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尽管时至今日我国学者对创新的研究已经不断地推进和深入,并取得长足的进展。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RCTI)从2002年开始进行系统的服务创新研究,在前期理论引入与研究的基础上,RCTI从2004年展开了针对我国产业实践的服务创新调查,手段包括问卷调查、访谈,历史文档资料所调查的行业包括制造业、KIBS(影楼技术服务)和旅游业等。尽管我国企业和政府对于服务创新的重视程度很高,服务创新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对于许多创新模式都没有进行理论上总结和推广。关于银行业的服务创新,我国近几年来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白玲、王歆(2007)在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服务创新进行了探讨。罗坤(2007)认为银行业从来不缺乏产品创新,但是要想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必须从服务创新的四个维度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李建英、冯勤(2007)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从外部轨道、外部行为者和内部动力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十一家银行的问卷调查,将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归为五类。回归结果显示,战略管理和组织因素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申静、张亮(2009)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对其服务创新进行测评比较,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水平做出较客观的科学评价。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的学者已经从不同角度开始了对银行业的服务创新的探讨。但是也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仍然存在初步阶段,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

二、基于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研究内容

国内外对于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通过研究商业银行的价值转移作为基础,为其定制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还没有,为此,本文从以下方面来进行研究,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一)基于顾客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界面研究

银行顾客的价值取向发生着转移,而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中的顾客界面这个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服务界面的创新必须以顾客价值为前提。服务界面是银行顾客与银行进行交流的唯一平台,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吸引优质顾客,是服务界面创新的最终目的。本文首先分析银行顾客的价值结构以及价值转移的趋势,然后根据顾客价值理论以及服务创新理论提出相应的基于顾客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界面优化策略。

(二)基于产业价值链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战略研究

商业银行服务概念的创新是和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的产业价值链转移息息相关。服务概念创新简单的来说就是提出新的服务概念,如建设银行的“担保物流金融服务”和中信银行的“产业链金融”都是最新的服务概念。而这些服务概念的创新,需要考虑目前银行业的产业链中利润区在哪里,从而采取相应的创新策略。

(三)基于业务价值链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这个部分的价值转移则是银行内部业务流程的价值转移,即银行内部价值链上的价值转移,而这个部分正和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中的服务传递系统创新相结合。服务的传递系统是银行内部的部分业务流程所构成的,而要对服务传递系统进行创新,必须首先考虑整个业务流程中哪些环节是商业银行的利润点,而哪些环节完全可以压缩而不会影响到企业价值的。

(四)撑基于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核心能力的评价与提升

从顾客价值,产业链价值和业务链价值三个角度对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进行整体设计之后,将会如何提升企业的服务创新核心能力?而从哪些方面来对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核心能力进行评价?这个部分主要从基于价值转移的服务创新核心能力的识别、评价以及提升对策三个方面来进行,以提高研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束语

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价值、产业价值以及业务价值都在发生着转移。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在研究价值转移的基础上做出针对性的创新,才能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核心能力。本文提出基于顾客价值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顾客)界面优化方法和典型模式,基于产业价值链移动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模式和战略途径,并构建支撑基于价值转移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Grant,R.M.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M].Blackwell Publishers,2004.

2、Jay,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gement,2000.

3、刘志豪.价值转移:一种新的战略分析方法[J].管理论坛,1997(15).

4、冀书鹏.打造商战罗盘•斯莱沃茨基经验主义商学脉络及其应用[J].国际经济评论,2000(9).

5、胡汉辉,刘怀德.价值转移理论的形成及其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2).

6、全洪臣.企业价值转移预测方法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6).

7、迟晓英,朱军勇.保险业价值转移与银行保险的发展[J].中国保险,2007(3).

8、Howells,J. & Tether,B.Innovation in Services:Issues at Stake and Trends[R].INNO-Studies,2004.

9、白玲,王歆.服务创新的四纬度模型对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31).

10、罗坤.产品创新够了吗?——浅谈国内中资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J].今日南国,2007(19).

11、李建英,冯勤.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基于调查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07(6).

12、申静,张亮.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测评[J].技术经济,2009(4).

作者:雷玉娟

保险业创新研究论文 篇3:

浅议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金融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欠缺。为了求得金融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其最佳的途径就是积极进行创新研究。本文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业 创新 意义 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金融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作为一个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产业,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我国金融服务业针对这种情况,为求得更好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着一系列的创新。金融创新目前已经成为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金融服务业创新对象也是为了提高银行服务价值。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是顺应客户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基本上已经和世界接轨,而金融深化的不断加剧,使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显得落后,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首先,银行客户掌握了更多的金融知识,他们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对于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能力也越来越强,他们要求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并尊重他们,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融资的收益和成本上。这种情况下,银行就只有通过创新服务,从而拥有更多重视长久的客户,来满足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业要求的提升。其次,客户有了更大的可选择空间来选择金融服务,并且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主动权也越来越大,银行只有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客户来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国内银行增加利润的需要

新时期我国的银行发展举步维艰,在面临着外国其他银行的挑战的同时,要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的需要。为了抢占商机,获得新的客户,满足自身的发展,国内银行要对自身的服务体系不断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市场上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从而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并争取到利润的最大化。

(三)是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很多的经济行为都是在金融服务业中完成的,人们对于金融服务业服务的范围和服务要求也随之扩大,金融服务业将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很重要的职责。在不断的加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对金融服务业的创新也就成为了一个必然。因此,要满足人们参与经济生活中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将我国金融创新推进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中。

二、目前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一)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能力不强

相对于国内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创新能力要强很多,并占有绝对优势。一方面,我国金融创新中处于被动模仿的地位,由于金融工具和品种单一、金融开发技术落后、电子化程度较低等原因,中资金融机构的金融开发技术比较落后,相对的占领市场主动权和利用金融创新获取利润的就能力较差。反观国外金融工具种类就比较多,而且金融服务全面,并具有较强的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能力。

(二)国内金融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低

我国证券经纪与交易业、保险业比重相对偏低,金融服务业行业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协调,而且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乏力,增长速度过于缓慢,低于我国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半;而且对于农村的金融服务而言存在供给严重滞后,存在金融服务业发展较大的地区差异,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机构仍显缺乏。

(三)对外合作和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低下

除了中国银行外,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的海外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其发展程度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而外资银已经通过大规模的并购与重组,在综合经营模式下将分支遍布于世界各地。目前来看,大多數国外的银行已经业务的重点已经不像国内银行把主要业务放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而是置于如利率互换、出口保理及福费等金融衍生工具之上,因此他们获取高额的利润或者规避金融风险都可以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来实现,这也是相对于国外金融机构国内银行难以望其项背的。

(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金融在实践过程中还经常存在立法比较滞后,法规操作性较差,专业性法律层次较低,不能严格执行等一系列问题,表现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大都有支持金融的发展。

(五)我国金融服务业优质的人力资本比较匮乏

金融机构的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方式与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息息相关,国外的金融行业对人力资本培养和储存投入很大,十分重视服务人员的培训,这就对保证了金融机构内控系统的稳定性。而我国目前的金融服务业,尤其是各类商业银行业,很少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投资。为了降低其经营成本或者缩减开支,而导致员工的工作报酬太低,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构是越来越多的工作人员向外资金融机构大量的流动,加大内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的收益率差距,从而使内资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更低,从而形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

三、关于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深化金融服务体制改革

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应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参与市场竞争,使技术创新以及资产质量等项目指标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自身改革,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商业银行目前有几个方面需要进行的解决和完善,首先,国有银行保证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进一步进行产权明晰;其次,要解决组织层次过于繁琐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善的机构内部控制机制和科学有效的治理结构;三是要逐步降低不良贷款的机率,根据银行自身的特点,适当地补一些资本;四是建立多层次银行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结构组织,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二)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金融服务业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客户的要求,因此,金融服务业最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应该立足于市场及客户,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金融服务业创新也是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强自身实力的重要举措。金融服务业得以生存的最根本保证是客户,所以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开发出的金融产品既要考虑实际情况,还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客户的需要。只有有市场、有客户的金融产品才会有可观的发展前景,反之则要尽快转型,要发展其他的金融产品。只有这样,金融服务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取得很好的发展。

(三)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在银行柜台是与客户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可以说银行的柜面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决定了金融服务的水平,为此,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柜面人员的服务管理,这也是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方面。首先,客户在为了获取选择某种金融产品的信息时,工作人员就成为了最直接的对象,工作人员对客户的询问表现的一无所知的话,则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因此,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自身的金融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竞争实力,就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带动员工学习各种新业务、新知识的热情。使得员工对于客户的询问可以对答如流,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建议,提升竞争实力。其次,银行的工作人员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情的服务态度。要让客户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购买金融产品,这才是拥有忠实长久客户的最佳途径。

(四)加强制度创新,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

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体制是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因此,增强金融服务水平需要一套有效的金融服务机制。当今社会,金融服务体制也要适应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的快节奏的氛围之中,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来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体制要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从而满足客户的不同新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客户满意度,从而顺利实现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曹佳玲,潘小红.关于加强金融创新的思考[J].市場竞争能力建设,2007(11).

[2]何德旭,王朝阳.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产品创新[J] .财经问题研究,2007(06).

[3]高晓光,邱丽杰.中国应加强金融服务业的变革[J].商场现代化,2007(20).

作者简介:丁奕丹(1992-),女,周口扶沟人,河南大学2010级,经济学院金融专业,研究方向:金融。

(编辑:陈岑)

作者:丁奕丹

上一篇:高科技企业运用论文下一篇:套期保值会计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