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治疗宫颈糜烂142例疗效观察

2022-09-30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特别是乡区, 因不良的卫生习惯, 发病率高, 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体健康, 宫颈癌的发病与宫颈糜烂有很大关系, 故治疗此病又是减少宫颈癌发生的重要措施。目前治疗此病方法很多。我院采取微波治疗宫颈糜烂取得了较好疗效, 因感觉这个方法效果太好, 特将总结写出与大家分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142例宫颈糜烂患者, 病变程度:轻度35例, 中度47例, 重度60例;糜烂类型:单纯型32例, 颗粒型92例, 乳突型18例。所选患者: (1) 有白带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等症状; (2) 临床诊断符合宫颈糜烂; (3) 愿意接受随诊观察; (4) 治疗前均行宫颈刮片检查 (巴氏涂片法) 除外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 ; (5) 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及可疑妊娠者。

1.2 诊断标准

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在炎性反应初期, 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 表面平坦, 称为单纯性糜烂;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 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 称为颗粒型糜烂;当间质增生显著, 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显著呈乳突状, 称为乳突型糜烂。根据糜烂面积大小将糜烂分为3度:轻度指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 中度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 重度指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1.3 治疗方法

首先排除在没有生殖器炎症期间, 在月经干净3~7d, 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后, 暴露宫颈, 擦净黏液, 微波烧灼糜烂面, 治疗面积应超过糜烂面1~2mm, 使糜烂面被白色或淡黄色凝固面覆盖。使用微时要注意微波功率要适度, 功率过大易烧焦糜烂面, 过小治疗深度不够, 影响疗效, 微波探头应超出宫颈糜烂面1mm左右, 达到正常组织为止, 糜烂面与正常组织交接处不易出血。用双针直状探头插入宫颈管内, 微波凝固一圈, 可治疗宫颈管内糜烂及减少宫颈管内出血。

1.4 注意事项

术后应每日清洗外阴2次, 禁止性交和盆浴2个月。宫颈微波治疗术后1~2周为脱痂时, 宫颈易出血, 术后应每周复查1次, 必要时宫颈局部用止血粉或压迫止血, 严重的可加用抗生素。

1.5 观察内容

详细记录治疗前后症状改变、宫颈糜烂面积和深度的变化, 以及不良反应。

2 疗效判断标准

2.1 痊愈

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 糜烂面愈合, 宫颈光滑。

2.2 显效

症状体征明显好转, 宫颈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小, 深度变浅。

2.3 有效

症状有改善, 糜烂面积变化不明显。

2.4 无效

症状体征无好转, 糜烂面积无改变。

3 结果

3.1 治疗效果

痊愈:121例, 显效16例, 有2例合并子宫肌瘤患者, 治疗1周后宫颈创面渗血较多, 纱布填塞后似有渗血, 予二次微波治疗, 止血效果尚好。有3例糜烂面积变化不明显, 经再次手术效果较好。

3.2 不良反应

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排液, 或少量阴道出血, 但无需治疗。

4 结语

宫颈糜烂治疗的目的: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 因柱状上皮菲薄, 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 并非真性糜烂[1]。由于柱状上皮抵抗力低, 病原体易侵入发生炎性反应。临床上将宫颈糜烂作为治疗目标之一。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形式, 病因学研究发现宫颈糜烂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 感染密切相关, 所以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可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2]。有研究发现在治愈的宫颈糜烂病例中经1~25年的随访, 未发现1例宫颈癌, 相反, 在未治疗的宫颈糜烂中, 宫颈癌的发病率为0.2%[3]。目前有许多观点认为, 对宫颈糜烂患者, 首先应排除CIN。在排除CIN后, 对无症状者不需任何治疗, 而对于有症状者给予治疗。治疗的目的是缓解或消除症状, 在疗效评价上不应过分强调糜烂面积的缩小[4]。本选择的治疗对象均为有症状的宫颈糜烂患者, 并且把患者的症状改善作为有效的标准之一, 这对于防止过度治疗, 可能有一定帮助。

摘要: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之一, 本文对142例采取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宫颈糜烂,微波,治疗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5.

[2] 解秀珍.928例宫颈糜烂微波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7, 8 (2) :135.

[3] 彭幼玲.应用SKH光能治疗宫颈糜烂[J].广东医学, 2000, 21:232.

[4] 邓敏端, 陈燕辉, 黎丽贞, 等.阿希米治疗宫颈糜烂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2) :115~116.

上一篇:浅论声乐表演中想象与情感的培养下一篇: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