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策文件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内涵新阐释

2022-09-11

辅导员工作制度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 党和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从辅导员职业定义、职业能力、工作内容等方面对辅导员的职业内涵、职业能力等都有确切的说明。因此,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 必须深刻认识辅导员职业的内涵, 让辅导员成为大思政中可以明确细分的职业, 才能够真正促进和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辅导员职业定义

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这一表述突出了辅导员的职业身份定位, 即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者,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参与者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根据2017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 ,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2]这一表述, 突出了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成才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要求辅导员不但是“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更强调了辅导员在学生正向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即辅导员不能简单做守成“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必须能够在学生正向发展中发挥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这也赋予了辅导员职业动态正向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 这一表述不再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使得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为突显。通过对上述文本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高校辅导员职业定义根据社会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不断变化, 辅导员职业定义的侧重点从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 更强调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二、辅导员职业内涵

(一) 辅导员职业是一种与人的思想相关的活动

“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3]从辅导员职业实践层面看, 辅导员职业是一种与大学生思想相关的活动, 只有理解大学生的精神内涵以及大学生的精神与辅导员职业活动之间的关系, 才能理解辅导员职业的具体特征和内涵。辅导员职业实践实际上是一种培育人的活动, 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思想活跃的高校大学生, 这些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定知识和能力, 但仍然处于成长成才中, 是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个体。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在掌握客观世界规律、认识主观世界变化、分辨社会是非等方面易于受到外部影响, 若得到正面影响则大学生思想认识将向正面发展, 若得到负面影响则大学生思想认识将向负面发展。大学生这种思想还处于“发展中”的特征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善其尚未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其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符合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辅导员职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正确思想认识的实践活动, 是一项精神事业, 具有复杂性、持续性、特殊性、示范性等特点。如果辅导员把这种培养思想认识的活动当做辅导员个人“谋生”活动, 那必然产生谋利的想法, 让辅导员职业沾染上功利取向, 进而客观上对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必须认识到辅导员职业是一种影响人的思想认识的职业, 而且是必须把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向正向引导的职业。

(二) 辅导员职业是一种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活动

习总书记指出,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 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4]辅导员职业虽然是培养思想认识上符合社会预期和需要的大学生的职业, 但是在这其中离不开利益因素的影响。利益因素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从目的到手段, 无处不体现着利益因素的重要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学生利益主要是学生的发展权益, 学生发展权益包括了学生思想认识正面发展的权利、学生学识增长的权利、学生身心健康的权利。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职业前提就是保障大学生思想认识不受到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影响、不受到各类有害社会思想毒害, 切实保护好大学生思想认识得到健康发展的利益。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还必须保护好大学生学识增长、成长成才的权利, 大学生作为自由的个体, 有发展或不发展的自由, 也有这样发展或那样发展的自由。但作为身处发展社会中的个体, 大学生正向发展、快速成长成才、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 才最符合大学生的利益, 因此辅导员必须通过思想引导, 帮助大学生走上并走好成长成才之路, 才是切实保护好大学生学识增长的权利。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 还必须保护好大学生身心健康。人生成长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挫折等负面身心影响, 如何把遇到的负面影响转换成利于思想正面发展的积极因素, 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辅导员职业的要求之一。正确认识辅导员职业与学生利益的关系, 才能正确认识辅导员职业所必须具有的保障学生利益的能力, 才能正确探寻出提升此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

(三) 辅导员职业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其职业信仰

辅导员职业信仰是辅导员职业实践的精神追求和信念, 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质和价值的深化。辅导员必须要有信仰, 没有信仰的辅导员不是真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 只能是普通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和实施者, 只能是高等教育事业中一颗缺乏主动性的零件。因此, 辅导员只有坚持自己的职业信仰, 才能切实履行好职业职责。简言之, 辅导员只有坚持正确的职业信仰, 才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和职业理想。辅导员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实践活动, 因此,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辅导员职业信仰的核心内容, “大学生”是辅导员职业信仰的核心对象,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是辅导员职业信仰的对象化过程,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辅导员职业信仰的最终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在于让大学生能够在其思想认识成型的关键时期, 能够得到正确的思想引领, 能够掌握自身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让学识得到增长, 实现成长成才的目的。

因此, 辅导员必须以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其职业的信仰, 如果辅导员只是将辅导员职业当作自己谋生的手段, 那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必然会忽视“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核心内容。

三、辅导员职责的发展变化

《标准》中并未有明确的辅导员职责, 但是对辅导员职业守则和职业功能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可以从辅导员职业守则和职业功能中看到, 辅导员职责包括九个方面, 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规定》第五条则明确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分别是,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5]对比两个文件, 我们可以看到辅导员职责是在发展变化着。

(一) 辅导员职责更为专业性

从文本看, 辅导员职责从“思想政治教育”转变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在外延上更为广泛,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表述的变化从客观上要求辅导员更专注于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而非泛泛而谈的思想政治教育, 区别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 更突显了辅导员职责的专业性。

(二) 辅导员职责更有发展性

从文本看, 辅导员职责从“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转变为“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这一转变更突出辅导员职责创业创新的内涵, 要求辅导员能在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从另一角度看, 既然要求辅导员指导学生创业创新, 就必须对辅导员创业创新提出要求, 因此必然对辅导员职责提出发展性要求。

(三) 辅导员职责更显明晰化

从文本看, “学业指导”转变为“学风建设”。“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具有不同的内涵, “学风建设”更适合于大学生思政政治教育, 以良好的学风为前提, 大学生的学识才能得到增长, 大学生的学业才会有所成。从文本看, “日常事务管理”转变为“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突出了“学生”二字, 比“日常事务管理”更为明确辅导员职责是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而非高校日常事务管理, 使得辅导员工作更为专注、专职、专业。从文本看, 从“危机事件应对”转变为“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这一转变把“危机”的范围限定在校园内部, 避免了辅导员职责的无限扩大, 明晰了辅导员职责限定于校内。

四、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变化

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辅导员履行辅导员职责的基础, 只有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 才能履行好辅导员职责。《标准》从职业能力水平维度将辅导员分为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3个级别, 对应不同级别的辅导员有不同的工作内容。

同时, 从职责维度对辅导员工作内容分为9大块。因此, 《标准》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分为3级、9块共27个职业能力要求。在《规定》中, 并未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出明确要求, 但从职责维度对辅导员工作内容提出详细要求, 我们可以通过工作内容推导出相对应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对比两个文件, 我们可以看到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在发展变化着。

(一) 理论学习宣讲运用和价值引领的能力更加重要

《规定》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这要求辅导员具备主动学习、理解、内化先进理论的能力;“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这要求辅导员具备宣传宣讲并讲好讲透先进理论的能力;“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这要求辅导员具备运用好先进理论, 用先进理论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做好大学生价值引导的能力。

(二) 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更加强化

《规定》明确要求辅导员“运用新媒体新技术,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从创新方面要求辅导员掌握工作新方式、探索新方法的能力;要求辅导员“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 积极传播先进文化”, 也就是要辅导员具备建好网的能力, 让辅导员能够用好网络这一工具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要求辅导员“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 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 弘扬主旋律, 传播正能量”, 也就是要辅导员具备用管好网的能力, 辅导员不仅要为大学生建好传播先进文化的网络阵地, 还要管好网络阵地, 引导学生在网络上传播正确导向的网络内容, 杜绝有害信息在网络传播,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环境;要求辅导员“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也就是要求辅导员具备用好网的能力, 即具有互联网思维, 把三全育人与网络工具相结合, 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用倍增器。

(三) 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规定》明确要求, 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 这就是要辅导员具备认识个人知识、管理个人知识、及根据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和辅导员职业知识的能力;辅导员要“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 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这就是要求辅导员具备把工作经验转化为辅导员职业理论的能力, 要求辅导员扮演作为师长角色在同行中传授先进工作知识的能力, 同时也要求辅导员群体协同构建辅导员职业特有的职业话语体系。

摘要:近几年, 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根据《标准》和《规定》可以看到高校辅导员职业是一种与人的思想相关、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活动, 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其职业信仰。辅导员职责也在发展变化, 更加专业性、发展性和明晰化。与之对应的辅导员职业能力也在发展变化, 理论学习宣讲运用和价值引领的能力、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更加凸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管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4/content_2658616.htm.

[2]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709/t20170929_315781.html.

[3]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910/c70731-25629093-2.html.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7:377.

上一篇: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下一篇:浅析当前农业信息化的理论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