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及策略

2022-09-10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 渗透这一技术于思政教育, 这不仅符合素质改革要求, 而且还能满足学生在思政知识方面的学习需要, 有利于扩大新媒体技术应用范围, 促进高校学生全面进步。由此可见, 分析这一论题具有探究意义和思政教育意义, 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势

(1) 教育手段更加丰富。以往教师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时, 教育地点和教学方式相对固定,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失去教学新鲜感, 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活动的热情[1]。新媒体环境下, 教师尝试应用先进技术传授思政知识, 并且知识传授时间不会被严格限制, 高校学生能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 还能适当创新学习方式。例如,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聊天群, 群内成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分享学习心得、传授学习经验, 并且教师能够视频教学, 延长课堂教学时间。这既能促使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政学习习惯, 而且还能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方式。 (2) 教育手段更加灵活。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师生之间能够及时交流已有问题, 借助多种传播媒介完成实时交流, 同时, 教师在了解最新教育动态的基础上, 合理调整教学方案, 确保最新教育信息传递于大学生, 进而学生会制定适合的学习计划, 选用适合的学习方法, 从中能够看出, 多媒体环境下, 教育方法越来越灵活。以往一成不变的教育手段只能限制大学生思维, 最终学到的思政知识不能灵活应用, 那么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在短时间内不会实现。 (3)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 要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思政教学任务, 教师应实施推荐教学法, 即教师根据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消化情况为学生推荐适合的多媒体视频, 同时, 大学生还能利用课后时间和假期时间进行视频学习, 这不仅是对原有思政知识的巩固, 而且还能补充新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并且教学时间能够合理利用, 思政教育工作会持续推进。除此之外, 师生关系能够不断增进, 师生距离拉近后, 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自信心自然会增强, 这对新媒体技术应用有促进作用, 有利于大大提高思政教学效率。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对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 国内的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了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践以及探索。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改革思路。但是其在为优化了思政教育效果的同时, 还存在一些突出的不足之处, 影响着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1) 弱化了权威性。高校的思政教育, 从方法上理解, 就是一个树立权威、统一思想的过程。只有思政教育的权威性得到了确立, 才能够切实起到教育的效果[2]。但是, 一旦思政教育的权威性缺失, 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思政教育的效率低下。在新媒体的条件下, 思政教育的途径大大拓宽, 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课堂教育方面。但是, 由于多媒体手段突出的生动、活泼、趣味性的特点, 教育的权威性会相对降低, 进而造成课堂教育的不严肃, 学生的学习行为不认真, 例如:教师运用多媒体放映相关的视频资料, 而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视频的内容所吸引, 进而造成随意谈论等课堂现象, 不仅影响课堂纪律, 还在极大程度上造成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2) 弱化了引导力。新媒体本身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媒体技术内容, 因此, 其在课堂上的表现方式往往也需要凭借互联网技术发挥作用。但是, 互联网世界本身就是虚幻的,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学生就会长时间的处于一个相对不真实的环境之中。在这一模式之下, 学生的思维大部分时间是由互联网内容引导, 教师的引导却在极大程度上被弱化, 这就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是非辨别方面的能力运用的相对较少。此外, 在互联网的途径之下, 学生可能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内容, 进而对其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3) 过于依赖新媒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 以及其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渗透, 在极大程度上为教师的课程开展提供了方便。在思政教育方面,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一方面在极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方便了教师的教学设计, 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机优化。但是, 过度的新媒体技术应用会使学生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之中, 甚至产生冷漠的情绪。例如:教师在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之后, 学生出于兴趣自己在网上寻找视频, 期间, 其会在极大程度上接收到网络世界中的不良信息, 严重的, 甚至会造成网瘾现象, 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以及学习。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经过上述的分析, 可以明确, 虽然新媒体的应用在极大程度上为教师的思政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 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但是, 一旦其应用不当, 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对此, 相关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实践, 合理的应用新媒体手段, 实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1) 转变教学思维, 强化教育权威。针对在新媒体应用中存在的权威性缺失问题, 教师应该从教育观念上着手, 强化教育的权威性。一方面, 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到新媒体教学对思政教育的意义, 以及其应用特点,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2]。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取《大国崛起》的纪录片作为材料, 对学生进行教学。但是, 在播放材料的过程中, 教师不可以单一的让学生观看材料, 如此, 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向视频内容中发散, 难以实现课堂的教学目的。对此, 教师可以适当的提出问题, 进行有效的引导。“看了这段视频之后有什么感想呢?”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 以此保证教学的权威性。 (2) 创新教学方法, 合理教学引导。虽然说, 在新媒体的影响之下, 为了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但是, 思政教育的课堂主体依然是学生, 新媒体内容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存在, 其根本上, 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激发其内心的共鸣, 实现更好的教学感受。对此, 教师应该立足现代化的教育观念, 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并在教学的过程中, 积极的进行引导, 发挥在现代化教育中, 教师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进行邓小平理论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选择邓小平的生活背景以及个人简介作为材料。同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结合邓小平的人生事迹进行分析, 从具体的事件之中分析理论的来源。如此, 学生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进行学习活动, 而不是被新媒体内容所吸引。 (3) 优化教学设计, 科学应用媒体。针对新媒体应过程中存在的依赖问题, 教师应该从自身着手。首先, 应该明确新媒体的特点, 在教学中的作用等等。在充分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 探索更加有效的新媒体应用方法, 使其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避免其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此外, 应该优化课堂设计, 明确新媒体技术的地位,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毛泽东思想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毛主席诗词, 以此作为课堂的导入。再通过毛泽东的一些名言名句等作为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内容的探索。如此, 不但不会使学生以及教师过于依赖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同时, 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下, 高校的思政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媒体技术的高度发展, 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对此, 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实践, 不断探索, 合理应用新媒体技术, 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摘要: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 要想满足新课改教学需要, 应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新媒体环境, 并适当创新思政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媒体环境的优势, 然后分析了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不足, 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教育策略, 希望能为思政教师提供借鉴, 大大提高高校思政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志先.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讨[J].科技资讯, 2014, 12 (20) :211.

[2] 朱晓琳.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及策略[J].理论观察, 2017, (08) :152.

[3] 刘晓辉.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科技风, 2015, (01) :227.

上一篇: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究下一篇:财政社会保障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