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涯发展循环阶段理论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022-09-11

高校扩招近20年来, 毕业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增长至2018年的820万。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完全进入大众化阶段, 同时也意味着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而当代的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后备力量, 大学时代个人潜能挖掘开发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就业、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个人对社会所能做的贡献。因此, 对于高校来说, 帮助大学生挖掘潜力, 科学规划, 自我实现也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高校可以将舒伯的生涯发展循环阶段理论为指导, 掌握大学生涯发展的基本规律, 构建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帮助大学生完成发展任务, 实现自我并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舒伯生涯发展循环阶段理论概述

舒伯是职业生涯理论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的核心贡献在于提出了“生涯”的概念, 即“生活里各种事态的连续演进方向, 统合了人一生中依序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1], 这就使动态的生涯概念逐渐取代了静态的职业概念, 从而也使人们对职业指导的关注转向了对生涯辅导重视。

从舒伯提出的生涯概念可以看出, 他认为的生涯发展是从一个人的童年开始一直持续渐进, 伴随其一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 不光包括职业, 也包括人的一生中与职业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1]从年龄来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 一般来说:

个体出生到14岁左右属于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逐渐发展“自我概念”, 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身的需求, 不断地进行尝试, 并逐步完善个人形象;在个体15岁至24岁左右进入了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各种各样的学习、休闲、实践活动, 对自我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发展进行了前期探索与铺垫;在个体25岁至44岁左右进入了建立阶段。经过上一阶段青少年时期的多种尝试, 对职业和生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能量积累的前提下, 个体在这一阶段逐步确立自我在职业生涯中的地位, 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实现稳中求进;到个体45岁至65岁左右, 逐渐进入了维持阶段。此时个体通过努力继续稳固他在职业生涯中的地位, 应对新变化带来的冲击, 维持以往的成就;到65岁以后, 个体进入了生涯发展的衰退期, 由于身心精力各方面的挑战, 个体从职业生涯中逐渐隐退, 增加了休闲娱乐的角色任务。

舒伯认为, 在以上生涯发展阶段中, 个体要完成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或者到达到每个阶段的发展水平之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样的发展过程是相对合理、有效、坚实的。在舒伯之后的研究中, 他对于生涯发展阶段的任务又有了新看法, 他认为, 在个体一生要经历的相对独立的阶段中同样要面临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发展周期。由此, 可见个体一生的生涯发展是一个“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不断循环的过程。这也就是舒伯的生涯发展循环阶段理论。从舒伯的理论来看, 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整体的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同样要经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过程, 这就为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

二、舒伯理论在大学阶段的现实体现

既然个体一生的生涯发展总体来看是循环渐进的, 那么每个大学生在自己的大学阶段也应当经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过程。当今我国全日制大学生的学制一般为四年至五年, 也即八到十个学期。从大学生入校开始直至大学毕业, 个人在这个相对独立的阶段里, 它的发展任务也同样是有一定规律的。结合舒伯的理论, 以当前四年制大学为例, 我们对大学的发展阶段及发展任务进行梳理, 一般来说:

(一) 大学的适应阶段

在大学的第一学期至第二学期左右, 是大学的适应阶段, 也是自我概念形成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在新的环境里面临不同于以往的学习、休闲以及交际的方式。大学生的首要发展任务是通过日常认真地学习, 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 热情地结交学长朋友来尽快地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同时, 大学生在适应新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个人上大学的意义, 憧憬个人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塑造一名优秀大学生的个人形象, 自我概念在逐渐明确。

(二) 大学的探索阶段

在大学的第三学期至第四学期左右, 是大学的探索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大学生活。基于对个人未来发展的关心, 大学生开始对个人角色进行逐渐深入的反思和剖析, 同时结合自身的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 结合自身的家庭和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通过针对性地阅读、观察、课外活动、人际交往等方式来频繁地进行尝试, 不断地进行探索, 逐渐明确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

(三) 大学的建立阶段

在大学的第五学期至第六学期左右, 是大学的建立阶段。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完全适应了大学生活, 并且在前期探索到个人生涯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建立了明确的发展任务。比如, 一部分大学生建立了以继续深造为目标的发展方向, 并且通过课堂复习、自学、第二学位学习等方式提升相关的专业技能;有的同学建立了以直接就业为目标的发展方向, 并且通过校内校外的实习与实践、资格证考试等方式不断积累个人的就业资历;其它准备出国交流、自主创业等方向的大学生也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实践训练。在这个过程中, 大学生也会对计划与现实无法契合的地方重新评估和调整。

(四) 大学的维持阶段

在大学的第七学期左右, 是大学的维持阶段。这个阶段是大学生涯即将结束的前一个阶段, 也是大学生需要继续保持个人努力的状态, 稳固前期探索和积累成果接受目标检验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 大学生无论是以就业为目标还是深造方向,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 在这个学期都要接受目标考核。因此, 这个阶段需要大学生绝不松懈, 继续保持努力的状态, 扎扎实实的积累来迎接即将到来的就业招聘考验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核。

(五) 大学的衰退阶段

在大学的第八学期左右, 是大学的衰退阶段。这是大学生涯的最后一个阶段, 前期生涯发展目标已经在既定的时间里接受了考验。在这个阶段里, 大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完成各自的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等任务以顺利离校, 这些任务的完成就意味着大学生涯的落幕。因此, 这个阶段属于大学的衰退阶段。如表1所示:

当然, 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进入新的发展环境, 就又开始面临新的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的发展任务。可见, 大学生涯的发展规律是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的现实体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遵循发展规律而开展工作, 才能够事半功倍。

三、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与任务

(一) 在理念上要树立“生涯辅导”的正确方向

尽管我们队职业生涯辅导的理论有了多年的学习和认识, 但高校在具体实践中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生涯辅导”。一些高校仅仅在大学生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邀请社会上创业成功人士讲座, 这些努力的实质仍然是“就业指导”。而舒伯的理论告诉我们个体的生涯发展中不光包括职业, 也包括个体将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角色, 各个角色的丰满和发展才能真正完成生涯发展的自我实现。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后备力量, 大学时代个人潜能的挖掘开发的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未来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个人对社会所做的贡献。而大学生只有完成完整意义上的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这意味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 更重要的是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 激发他们的自我意识, 确立发展的目标, 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 最终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因此, 高校应当将阶段性、任务式的“就业指导”的理念转变为培养学生完全人格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涯辅导”。

(二) 在方法上要激发大学生自我规划的内在意识

生涯辅导理论的一大特点是要将当事人作为主体, 也就是要在辅导中尊重当事人的自我概念。在舒伯的理论中, 自我概念是一个核心概念, 它指的是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以及人格特征方面的认识和主观评价。生涯发展过程就是自我实现的过程。[4]尊重当事的自我概念意味着辅导工作要围绕个体这个核心开展, 要帮助个体认识到自我的兴趣、能力、价值观、人格特征等等, 以此来引导个体开发潜能, 逐步完成发展任务。

可见, 尽管高校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的教育者, 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当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尊重大学生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体地位, 以引导和协助的方式出现, 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以促动大学生进行个人的自我探索和外部世界探索;帮助大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适合个人生涯发展的合理方向, 并拟定行之有效的计划, 进而在学校和家长的监督下采取具体行动;当他们在行动中发现新的问题时, 个人也能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计划、再出发。因此, 真正的职业生涯辅导中, 高校要避免主观的干预干涉, 而是要合理激发起大学生自我规划的内在意识, 以大学生自身作为整个探索和实践的主体。

(三) 在实际工作中要按照发展规律合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

通过对舒伯的生涯发展循环阶段理论的现实分析, 我们不难得出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同样有其规律。高校需要遵循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发展规律合理地展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具体来说:

1. 大学生的大学适应阶段与自我概念形成阶段。

高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将入学的适应性教育作为载体进行大学生涯发展探索及大学生自我概念完善的启蒙教育, 引导大学生把握入学之初的黄金时期以完成自我概念形成完善和职业生涯发展初步探索的生涯任务。

2. 大学的探索阶段。

高校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化的系统课程, 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在专业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个人的学业背景、职业兴趣、技能积累、个人价值观以及对社会形势的预测和家庭影响因素的把握等等, 逐步探索和发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拟定相应的完成计划, 同时投入实际行动, 拉开完成个人的一系列生涯发展任务的帷幕。

3. 大学的建立阶段。

基于前一阶段的准备, 此时大学生基本上明确了个人的发展方向。此时, 高校应当适时配合大学生的发展目标针对性地组织基地实践、企业实习、就业孵化园体验等社会性和实践性更强的活动, 为大学生对比和检验个人综合能力、评估和调整个人发展方向提供现实的平台。

4. 大学的维持阶段。

此时的大学生通过前期的对比、调整已完全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全身心在为此付诸努力。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 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具体的指导。比如, 为确立了考研目标的大学生提供择校指导、填报志愿指导、复试指导等等;为确立了就业目标的同学提供求职面试指导, 组织模拟训练等等。

5. 大学的衰退阶段

这个阶段的大学生陆续完成了大学期间的个人发展任务, 不久要告别大学开始新的发展历程。高校此时应当做好大学生向新环境过渡的未来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大学阶段的退出意味着新阶段成长, 要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退出期和未来新环境的成长期的规划衔接。

当然, 要完成科学的生涯辅导就需要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的辅导队伍。因此, 高校要在学校和学院两级分别设立不同梯队的职业生涯辅导的专业人员, 定期进行集体讨论和学习, 结合最新的职业生涯辅导理论与大学生的具体实际来设计行之有效的辅导方案。同时, 组建专业的辅导队伍也意味着高校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辅导具备了更强的师资, 这对于以上按照规律完成常规辅导来说是优势补充。

摘要:通过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要经历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五个生涯历程。高校应当遵循此生涯发展规律, 在正确的生涯辅导观念指导下, 运用合理的方式激发大学生自我规划的主体意识, 引导大学生开展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大学生发掘潜力, 提高能力, 实现自我, 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生涯发展循环阶段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参考文献

[1] uper, D.E.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M].Washington, DC: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Office of Education, 1976.

[2] 张洪烈.舒伯生涯发展论的评析及应用[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0 (4) :154.

[3] 吴晓雄, 刘敬芝.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我发展作用的研究--以某“211工程”大学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7 (4) :60.

[4] 王默忠.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与人的素质培养[J].琼州学院学报, 2011 (3) :43.

上一篇:图书管理员“四种意识”的素质培养渠道探究下一篇:高效教学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