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克服初探

2023-02-24

职业倦怠主要源于职业压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新时期, 其工作内容有了更多的延伸, 其被赋予的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以及现实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容易使其产生巨大的职业压力, 这种压力从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释放性和长期性, 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影响工作质量。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其克服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高度重视, 帮助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情绪, 使其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1 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在新时期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是认识和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重要前提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生品德的提高、基础文明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健康人格的塑造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道德教育和健康心理教育, 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 对大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 促使大学生形成文明行为。第三, 学生日常管理和学风班风建设管理。第四, 指导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第五, 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如:学生生活上要给予关心和帮助, 解决贫困生问题, 指导大学生就业等。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正确认识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对加强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 和维护高校稳定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分析并找到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的原因, 对于有效防止和帮助高校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情绪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情绪表现及原因分析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调查研究表明, 比一般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不同性别和年龄阶段的辅导员所表现的职业倦怠情绪也不同:第一, 从性别上来看, 女辅导员比男辅导员的倦怠程度要高;第二, 工作时间上看, 不同工作时间的辅导员职业倦怠呈现出两个高峰, 一个是2-5年组, 一个是8年以上组。到了2年以后, 由于工作周而复始, 缺乏新意, 就会有一种厌倦感, 比较容易心情烦躁, 易怒等, 表现出较高的情绪衰竭。但是当过了这段时期, 比如5年以后, 辅导员工作对他们来说已经是轻车熟路, 面对各种问题他们都能轻松应付时, 他们的倦怠水平又重新回落到以前的较低水平。然而到了8年以后, 由于工作职位没有调整或没有得到提升时, 他们的倦怠水平又会升高, 出现高水平的情绪衰竭。第三, 已婚女性辅导员也比较未婚女性辅导员表现更高的职业倦怠情绪, 但是她们特有的爱心和同情心也能使学生更容易接近。

辅导员队伍的年轻化、自身对事业的追求和理解以及个人成就动机是产生倦怠情绪的重要内因, 同时其工作性质和社会期望以及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冲突是形成职业倦怠的外因。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期望与辅导员现实工作实效之间容易产生差距, 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外因。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承担者, 他们承受着社会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期望。每当出现教育质量下降、学风滑坡、学生心理健康以及校园安全稳定问题增多和就业率下降时, 社会就会认为是高校和教师的教育工作没有做好, 作为直接面对学生和负责学生事务管理的辅导员便会觉得自己的工作达不到社会的期望, 在内心产生极度的失落感和无助的情绪, 进而产生工作倦怠情绪。

(2) 辅导员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具有非常大的延伸性, 容易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 而又得不到释放与缓解, 也是导致辅导员产生倦怠情绪的一个重要外因。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从时间和空间上都具有一定的延展性, 且具有可量化和标准可测性的特点, 而其成绩和成果却不能立竿见影, 成就感不是非常凸显, 但是一个学生身上的一次失误就会对辅导员工作做出全盘否定, 这样的工作性质所产生的压力是巨大的, 且兼具不可释放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也造成辅导员工作情绪低落, 无法自拔, 影响工作效果。

(3)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 社会声望过低, 发展前途模糊, 自身对角色的不认同感, 也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情绪的原因之一。一方面, 由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 辅导员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另一方面, 在学校教育系统这一特定范围内, 辅导员同样扮演着多重角色。高校教师是一个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 但是很多辅导员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辅导员。原因在于辅导员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审体系, 其被赋予的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以及现实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决定了辅导员这一“特殊教师队伍”必将受到比普通专业教师更多的角色冲突的困扰。其在高校内部的地位低下, 同时也得不到社会认同, 导致辅导员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差。就辅导员个体来说, 存在着待遇低下等问题。一是经济待遇低下。有的非重点高校的辅导员月工资甚至不足千元, 经济收入少就很难专心、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影响其工作积极性。二是职称低。由于很多辅导员把它当成“跳板”, 根本不是当成事业来看待, 所以在职年限很短, 因而职称一般都很低。这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后继辅导员们的工作情绪。虽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但在社会化分工更加细化的今天, 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这些年青人, 更加感觉到危机感, 但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也是导致辅导员产生倦怠情绪的重要原因。

(4) 辅导员自身对事业的理想化追求与现实工作之间有一定的落差, 也是导致职业倦怠情绪的直接原因。目前高校辅导员主要由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和部分优秀研究生组成, 辅导员自身有一定的事业追求, 但是, 其自身的工作性质决定了, 随着工作时间推移, 往往是工作失误对自身的影响比工作成绩对自身的影响要来的更为重要, 大部分辅导员便慢慢养成了“不求无功, 但求无过”的工作心态, 致使辅导员看不到自身工作的价值。

(5) 缺少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 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不高, 工作中产生的困惑无法得到及时指导和释放, 也是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据调查, 现有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是年龄结构还是知识结构都不能适应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辅导员队伍中基本上是近几年刚毕业的本科生, 研究生学历极少, 使辅导员队伍的学历普遍较低, 专业技能和政治理论水平不高, 也导致其在工作中渐渐不能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3 帮助辅导员克服职业倦怠的几点建议

(1) 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管理, 重视加强辅导员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建立并完善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标准的研究, 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关心、关注学生工作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 帮助辅导员规划个人发展方向, 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工作干部选拔、培养、使用、考核体系, 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帮助辅导员对自身工作角色进行深层次认识, 使其自觉走专家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2) 辅导员要正确面对时代赋予自己新的工作内容与挑战, 从心理上克服职业倦怠情绪。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及招生、就业、收费制度等重大改革后,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 其工作领域正在不断延伸, 其角色定位已经从最初单一的“政治引路人”逐渐走向多元化, 职责已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为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 引导大学生全面健康成才。由严格的教育管理向教育服务发展转换;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换;由知识单一型向复合型转换;由低学历向高学历转换;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正是因为有以上的角色转变, 辅导员工作的意义有了更多的延伸, 辅导员自身要正确认识自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心理上坚决克服职业倦怠情绪。

(3) 有了机制作为保证, 辅导员更要努力寻求自身发展和提高的途径, 做到从“内到外”克服职业倦怠情绪。尽早进行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不断学习新知识, 扩大知识面, 同时要更新观念, 跟上时代的步伐,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和服务思想,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过自身学历的提高, 也可以胜任教学任务, 这样能拓宽辅导员的发展方向。学会在工作中不断创新, 增加工作的效度, 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学生的关系, 工作中要以情感人, 以情动人;要用心想事, 用心某事, 用心干事;要培养平和的处事心态, 从容面对和处理纷繁芜杂的事务;学会享受生活, 做一个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人, 在工作遇到瓶颈时, 尝试用生活的激情点燃工作的激情, 相信平凡的坚持也能成功。

职业倦怠不仅给辅导员自身的发展造成了损害, 降低其个体生命质量, 而且其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因此, 分析造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压力来源, 探索缓解辅导员职业压力的方法, 从而有效防止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利和必要的。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 其现实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使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本文就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情绪的原因和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克服职业倦怠做出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参考文献

[1] 王晓春, 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 2003, 11 (5) .

[2] 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之探析[J].教育评论, 2003 (4) .

[3] 陈永森, 邱海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06, 21 (4) .

[4] 蓝汉林, 陈之贺.契约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6 (3) .

上一篇:关于弧微分公式的推导下一篇:0802Y型滤布和SK020型滤布过滤性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