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9-10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即培养符合当前时代以及教育发展形势要求的高校辅导员, 其对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其也是高校辅导员水平得以提升进步的关键。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意义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是我国高等院校德育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注重辅导员自身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明确多媒体环境、网络平台等所形成的信息时代下, 对学生思想意识即主体价值观影响较大, 高校辅导员必须实时提升自身专业能力, 促进自身创新意识, 在现实环境中遇到困境时第一时间结合自身专业化职业化明确定位归属, 确保自身职业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 以此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因此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够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1]。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文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意义分析, 可以看出其对我国高校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近年来, 随着当前学生工作的不断变化, 国家教育部以及高校也正式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引导价值。因此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理念被提出, 并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 比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 (2013―2017年) 》的出台, 为提升高校辅导员指导能力提供了有利依据。但与此同时在整个提升期间其所存在问题也相对较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2]。

(一) 角色超载问题明显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过程中存在角色超载问题较为明显, 其主要体现为在工作中对相应人员要求期待过高。结合相关规定标准来看,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师生比不得低于1:200;但在实际实践期间大部分高校往往是超出这个比例的, 大部分辅导员认为自身能力很难满足现有工作要求, 需要在工作中应对不同事物, 包括学生思想工作、学习就业等, 且日常实务占据了自身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 使得自身职业智能很难充分得到发挥。

(二) 工作过程矛盾冲突较多

工作过程中矛盾冲突较多, 辅导员本身不仅具有教师身份还有干部的身份, 其是高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辅导员而言, 其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引导者, 更是教学科研的承担者。其对学校基本事务、学生学习等事物都有所涉及, 因此其工作中遇到矛盾冲突较多;比如大部分辅导员存在无法合理的处理各个角色间的转换关系, 进行不同工作期间所面对社会、家长、学生等不同人员, 其对辅导员要求标准所存在差异性较大, 使得辅导员在工作期间往往无法兼顾各种不同人员的需求, 继而造成自身职业能力完全无法得以体现。

(三) 自身创新意识不足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此期间其所存在自身创新意识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 辅导员无法结合自身身份进行事物方案的有效处理设定;同时辅导员创新意识评价的不足使得其职业能力提升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要求。比如在进行辅导员创新意识衡量时, 主要对其自身岗位认知客观性、自身义务、规范、权责等进行评价分析, 同时对其岗位坚定程度、岗位要求以及自觉履行责任情况做实时评价划分, 再从优良程度上对辅导员工作执行与社会规定契合度做一定分析总结。由此可见其对辅导员创新意识的培养上, 多是采取较为传统的规范标准被动创新的评价形式来开展进行相应作业, 无法使辅导员对自身职业有较为全面的认同感, 创新意识的不明确严重限制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通过对当前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所存在问题分析, 针对性的进行提升路径和提升策略设置, 是保障其职业能力达到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

(一) 对其自身角色意识的全面强化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应从对其自身角色意识的全面强化入手, 确保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角色定位的合理认知, 通过对其准确定位更好的了解该职业所需具备的知识储备。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辅导员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 更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 因此对高校辅导员应做好角色意识树立, 让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发挥导师权威性、导向性同时展现出朋友之间的平等性, 做好对自身角色意识的合理把控, 重视自身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结合实际进行学生工作的创新开展, 同时充分摆正自身职业倾向, 结合自身风格特点实时进行职业规划。

(二) 创新规划及工作培训模式的改善

对自身职业生涯做实时创新规划, 注重辅导员本身职业特性, 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必须创新完善自身职业规划, 以此使自己在辅导员这个职业中的成长方向可以清晰体现。

这个过程中可结合自我认知以及内在成长动力, 来构建相应规划方案。同时对辅导员以往工作形式进行实时转变, 将“经验型”工作转变为“科学性”工作, 不断提升其对教学规律以及学生心理变化规律的全方位了解, 利用当前多媒体网络平台, 按照大众传播引导学生思想意识和主体价值观, 实现科学创新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正确人生价值培养。

针对辅导员培训工作, 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前提, 将“技能型”培训, 向“系统型”培训转变, 明确对高校辅导员选拔培训必须结合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素质要求, 将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类学科与相应专业培训知识做实时融合, 实现高水平高素质辅导员团队的建设, 最大限度促进学生思想教育效果。

(三) 辅导员评价方法及学习创新机制设定

高校辅导员进行工作期间应综合考虑其课题完成情况、社会实践情况、自身职业能力培训情况、参与研究情况;以此来构建综合化、个性化、职业化辅导员建设, 确保整个学生思想教育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在辅导员考核时, 利用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结合实际突出当前信息时代下新媒体环境的时效性, 制定考核评价时必须符合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工作实际规律, 通过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奖励, 充分调动辅导员自身工作积极性, 确保每个辅导员自身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同时, 职业潜能也得到一定开发。

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存在配置不合理、工作量大、收入低、工作任务目标涉及学生、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的现象, 必须确保其社会认可度的提升, 加强人员配制标准, 明确晋升渠道和具体流程, 以此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使其自身职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对辅导员施行学习创新机制, 促进其整体理论学习积极性, 使其能够主动提升自身薄弱环节, 明确学习创新是促进辅导员岗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 辅导员必须具备多学科方法知识, 比如法学、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 因此对其理论知识进行一定创新, 使其理论学习的知识多元化特性得以体现。注重理论与实践是当前辅导员较为薄弱环节, 其是制约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对其进行环节创新设定, 打通理论与实践的连续性, 并让理论与实践贯穿至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学习中, 确保其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个过程中可通过加强微信、QQ等现代信息化平台应用, 让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践培养氛围得以充分体现, 进而确保辅导员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得到一定提升[3]。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分析, 可以看出在实际实践期间, 必须对其当前所存在问题和不足做好实时分析, 从对辅导员自身角色意识的全面强化、注重创新规划及工作培训模式的改善、明确辅导员评价方法及学习创新机制设定等方面, 进行针对性方案设定, 是确保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必要条件。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我国高等院校教师团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对高校学生整体发展有着极为关键的引导作用, 随着当前时代发展, 人们对高校辅导员自身标准要求也得以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落实者, 其也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关键, 而学校发展离不开先进、实时的创新性, 因此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已经逐渐成为常态。接下来本文将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进行一定分析探讨, 并结合实际对其做相应整理和总结。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参考文献

[1] 董秀娜, 侯雨婷, 梁洪振.近年来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综述与展望[J].知识经济, 2018 (19) :179-180.

[2] 姚正海, 王珊珊.系统视角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构建[J].教育观察, 2018, 7 (17) :52-55.

[3] 郝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 (05) :150-153.

上一篇:大学生对英语教学的适应性研究下一篇:让数学与生活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