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地理环境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直击高考★核心考点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大纲(文科)·地理》关于“农业与地理环境”部分的必考内容有: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

第一篇:地理环境论文范文

“工业与地理环境”专题测试

一、单选题

2013年8月20日,新疆博斯腾湖所在的博湖县在第三届亚欧博览会上主打“原生态绿色”品牌,其中风干鱼系列食品已获得国家“有机认证”。根据材料回答1~2题。

1.风干鱼系列食品加工业:

A.延长了水产业产业链 B.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C.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 D.属于初级原产品

2.该县产品主打“原生态绿色”牌的最可能条件是:

A.产品质量好 B.加工过程无污染

C.化肥农药使用少 D.污染工业少

图1为2012年1~12月上海市松江区工业主要统计指标增速,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月总产值逐月增长

B.图中增加值逐月持续减少

C.图中利润总额增加量最大

D.三项指标都是1~2月增加最快

4.造成松江区2012年度三项指标均成负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

A.农业比重过大

B.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大

D.第三产业比重过大

2017年11月8日至1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特朗普总统访华期间,两国企业共签署了2 535亿美元经济贸易协议,其中能源類项目投资总额占比超50%,主要是中国向美国能源开发领域投资,根据协议未来几年中国将进口400万吨美国大豆。根据资料回答5~6题。

5.中国企业最可能进入的美国能源产业领域是:

A.石油开采 B.核电开发

C.水电开发 D.新能源开发

6.中美这次签订的贸易大单在执行过程中,间接受惠最大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农机制造业 B.造船工业

C.汽车制造工业 D.食品加工业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相关产业。目前,光伏产业合作成为中国和越南能源合作新亮点,中国企业利用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到越南投资光伏产业。据此回答7~8题。

7.吸引中国企业到越南投资光伏产业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充足 B.工业基础好

C.劳动力丰富廉价 D.距离中国近

8.中国企业到越南投资最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是:

A.政局不稳定 B.市场需求不足

C.当地民众反对 D.劳动力素质低

二、综合题

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乌兹别克斯坦为中亚内陆国家,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工业部门结构不合理,灌溉农业发达。农业支柱产业是棉花种植业,桑蚕业、畜牧业、蔬菜瓜果种植业占重要地位。棉花年产量居世界前列。以养羊为主,养蚕业也较发达。主要出口棉花、石油、天然气、电力、有色金属及农产品,进口机械设备、食品、工业原料等。

材料二:乌兹别克斯坦锡尔河州的鹏盛工业园是中国在乌投资建立的首个合资工业园区,已为当地提供1 300多个就业岗位,贡献了该州20%的税收,被乌方视为招商引资样板工程和两国间民营投资项目的典范。工业园区生产的主要产品为瓷砖、水龙头、手机、皮革、鞋类、宠物食品、肠衣等。

材料三:中乌鹏盛工业园区位置图(图2)。

(1)说明形成鹏盛工业园区产品结构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2)园区的企业对推动两国产能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有何意义?

(3)请为中国企业今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A 6.B 7.C 8.D

9.(1)鹏盛工业园区产品以轻工业产品为主 原因:①乌兹别克斯坦在前苏联时期产业结构不合理,轻工业比重小 ;②乌兹别克斯坦气候干旱,畜牧业发达,畜牧产品为皮革、宠物食品、肠衣等的加工提供了原料;③乌兹别克斯坦及附近国家轻工业产品市场需求量大 (2)①中国国内瓷砖、皮革等行业产能过剩,市场饱和,而乌兹别克斯坦企业少,生产规模小,市场需求量大;②乌兹别克斯坦畜牧业发达,但是皮毛、内脏等加工技术落后,中国的皮毛加工和食品工业技术水平高;③中国在该工业园区投建的工厂,既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又解决了中国市场饱和、原料难求的问题 (3)可以投资的方向:石油、矿产资源开发、畜牧产品深加工等;优质瓜果种植及加工;高端棉毛纺织业等 理由:①乌兹别克斯坦有丰富的石油及各种矿产资源,畜牧业发达,但是缺乏资金技术和设备,而这正是中国企业的长项;②中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种植优质瓜果的优越自然条件,中国企业具有资金技术和加工优势;③乌兹别克斯坦盛产优质棉花、羊毛供应充足,中国有加工设备和技术。

作者:王华松 董红霞

第二篇:“农业与地理环境”专题

一、直击高考

★核心考点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大纲(文科)·地理》关于“农业与地理环境”部分的必考内容有: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持续发展。对应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本条要求更加简洁,涵盖内容丰富。对应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有:能够辨识农业地理事象的特点、归纳农业事象空间分布特征、简单分析农业地理事象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能够分类思考區域农业发展问题及原因等。

“农业与地理环境”是人文地理主干知识之一,其中农业区位理论是重要的地理原理之一。这部分内容是教学重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其涉及的考点及其解读见表1,结合实例分析是“农业与地理环境”教学的主要方向,旨在通过“农业与地理环境”问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

★考情解读

“农业与地理环境”高考试题常常以图文材料呈现典型区域,通过获取有效信息,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生产特点,分析、评价其区位条件、探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例如,2016年全国I卷第36题以广西横县茉莉花种植图文材料为试题情境,综合考查农业区位条件;2017年全国I卷第36题以坦桑尼亚剑麻种植图文材料为试题情境,综合考查农业区位条件及影响等。因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较密切,所以在高考命题中常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和差异性原理设置试题。例如,2017年全国卷II卷第36题分析扩大温室农业规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年北京卷第36题,分析多米尼加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这就要求复习时应注重掌握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分析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产生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命题视角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不难看出“农业与地理环境”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命题方向、立意和考查形式呈现出如下规律。

在命题方向上,体现新课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的要求,特别是在“结合实例”上,即试题给出新情境,按照简单、熟悉的情境——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现实中的复杂问题情境等,这几个能级要求逐级提高,将情境作为考试命题背景,综合考查学生运用农业方面的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命题立意上,体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转变。具体表现为选取“农业与地理环境”主干知识,设置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以“区域图+文字”的形式呈现信息,尤其关注特色农业和农业热点问题,考查农业与地理环境的相关关系。体现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

在考查形式上,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可能出现,一般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考查背景以“具体区域+具体农作物”为主,考查具体区域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例如,判断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特点及成因,评价区位条件优劣等。

二、思维构建

★知识网络(图1)

“农业与地理环境”涵盖了高中地理必修2和必修3的部分内容,其中必修2农业区位原理是人文地理部分重要的地理原理,必修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多以案例的形式呈现,是人文地理原理在具体区域中的体现,其相互联系如图1所示。

★重点剖析

1.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土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2)。

在自然因素中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是气候因素,气候包含光照、热量、降水,此外,还有昼夜温差、生长期等因素。注意区别影响农业生产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另外,昼夜温差对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很大,进而影响作物品质,例如,新疆因为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作物生长期越长,养分积累越多,品质越好;东北大米比南方大米口感好。

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一般根据地区气候和地形特征,结合农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例如,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地区适于发展种植业;湖泊、水库和沿海海域适于发展渔业;夏季高温多雨、热量水分充足的地区适宜生长水稻;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适宜种植甜菜等。

(2)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表3)。

从微观角度对小地域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与分析,主要考虑以下方面:土地价格和土地面积是影响农业的重要因素。乳肉、禽蛋、蔬菜、花卉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高的城市郊区,粮食、水果等生产多分布于地价较低的地区。单位面积产值较低的农业适宜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如畜牧业。人均土地面积影响农业的生产规模,如东南亚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主要考虑的方面如图2所示。

(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如图3所示。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的概念。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农业地域形成原因是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农业地域的形成实质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如图4所示。注意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农业类型强调农业部门结构,如种植业与畜牧业等。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如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等。

(2)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比较(表4)。

4.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导致地球面貌的变化主要是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此外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如图5所示。

5.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分析。分析模式:①在哪里?where(区域定位)→②有什么?what(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分析)→③怎么样?why(区域农业布局特点及存在的问题)→④怎么办?how(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优势条件或制约因素一般从地理位置入手,从自然条件(地形、气候等)、资源、交通、产业基础、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可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农业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区域农业特点的描述一般包括农业区位、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农业分布区、耕作制度、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措施:针对限制性因素或人地关系矛盾,找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遵循“人地协调、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原则提出措施建议。

(2)区域农业发展问题分析。①自然条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分析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存在的不足。②农业生产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区域是否存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并明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③农业生产结构问题:分析区域农业发展是否存在类型不合理、农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3)农业发展方向分析。①根据优势定方向:依据当地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发展优势产业。②根据问题定方向:依据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提出整治措施,确定农业调整方向。③根据市场定方向:依据市场需求,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中国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①主要农业区发展条件(图6);②我国主要的农业类型分布及其可持续发展(表5)。

6.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①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特色农业(或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②国家政策、资金扶持,加强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③充分发挥地区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④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⑤推进农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⑥开展综合利用,积极开拓市场,树立品牌意识。⑦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复习策略

1.注重方法——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方法

(1)整体评价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②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2.厘清思路——分析农业问题的一般答题思路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以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如图7所示。

(2)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某农业区为载体,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如图8所示。

3.重视案例——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典型案例

(1)根据气候分析。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夏季风不穩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工程量大。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热量、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③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区可以通过解决灌溉问题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因而多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半干旱区可利用天然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根据分布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3)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商品率分析。首先,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在农业生产结构中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而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

(4)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分析。判读的关键是要建立一种从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把握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

4.辩证思维——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并注意借鉴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功经验,以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为例,可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两大优势。优越的气候条件,季风气候区的水热组合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2)该区农业和经营发展存在的三大问题。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增长有限;科技水平低。

(3)对策。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结构,实行联产承包和多种经营,农林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商品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三、真题透视

★试题回放

(2017年全国Ⅲ卷第36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9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9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 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 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 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 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以西班牙日光温室的快速普及、温室农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设置了真实的情境。考查内容涉及区域地理知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新兴农业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集群式农业发展的作用,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试题综合性强。第(1)题,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第(3)题,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備、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若赞同,可以从当地的技术及气候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以从该地的土地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1)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少雨;冬季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地下水位低,因此采用日光温室用来保湿 (2)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普及,农产品产量大;市场距离近,运输成本低;种植经验丰富,成本低 (3)便于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减少交易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形成品牌,降低无序竞争 (4)赞同:可以利用该地气候条件,利用原有经验技术,提高产量,获得规模效益;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不赞同:山地多、平原少,土地资源有限;气候干旱,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扩大生产规模,产量大增,可能会导致价格降低等。

★方法技巧

1.农业区位问题分析

农业区位问题分析是农业生产类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内容。分析该类问题除了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外,更应该注意结合具体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做具体分析。例如,该类试题往往结合区域图、农作物分布图及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叠加图,对农业区位条件进行考查。

(1)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判断图示区域所属的地形类型。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推断气候特征。将地形、气候因素叠加起来,初步确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或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自然原因。

(2)通过解读河湖分布、土壤、植被等,整合地形、气候信息,对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作出进一步分析。结合图例获取人口与城市分布、交通运输等信息,从而对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劳动力、交通等)进行评价。

2.农业地域类型判断

判断一个区域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农业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以面向市场为目的,具有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特点的农业地域类型。

3.农业发展方向判定

根据区域特征,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要根据区域内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农业;二要形成良性循环系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统一。

★训练拓展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玫瑰喜光、喜阳,花期要求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开花数量随气温升高而增加,山东平阴和云南晋宁皆为我国玫瑰主产区之一。图10为云南晋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推测情人节这一天(2月14日),南京花卉市场上的玫瑰鲜切花,主要来自于上述两地的 ,并解释原因。

(2)试分析与平阴相比,晋宁玫瑰花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3)据图分析晋宁成为云南玫瑰花种植重要基地的原因。

(4)若晋宁大面积种植玫瑰,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影响。

参考答案:(1)云南晋宁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2月时,晋宁玫瑰花已大量开放 (2)纬度低;玫瑰花花期长;产量大 (3)距离昆明近,市场广阔;土地租金低;劳动力成本低;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能及时通过空运抵达市场 (4)滇池水质受污染,生态环境遭破坏;增加当地花农收入,带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作者:吴春燕

第三篇:专题五 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考情分析】

1. 农业生产活动是人文地理的重点之一,农业生产与生活联系密切,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均占相当大的比重。该部分试题侧重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地域类型、农作物分布等内容的考查;多以材料、图表的形式呈现,注重因果关系的推导。

2. 工业生产活动部分的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地域类型以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工业分布的影响是主要考查知识点,城市工业的发展布局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命题中的比重可能有所增加。

3. 交通运输是不同地域间人们联系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考命题的关注点。近几年来,高考特别注重以区域图为背景材料,考查重要交通点、线等工程建设的区位选择及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考点突破】

考点1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1.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思路

分析某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要从热量、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水源、地形、土壤、市场各方面去分析,辨析出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在有利方面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因素,不利的因素则为限制性因素,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关键要考虑主导因素。

(1)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从而扩大某种农作物的种植范围,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都属于人文因素,其中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策、历史及饮食偏好等,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工业及城市的发展与分布等,而环境因素主要指环境污染、绿色壁垒等,它们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主要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效率和水平等。

①市场:市场需求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因为商品农业的产品需要及时运往销售市场,交通运输对于自给农业的影响则较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措施的影响。

④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如云南昆明附近发展“彩色农业”(花卉业)具有地价低、劳动力廉价而丰富的优势。

⑤科技: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它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无论是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还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科技因素,如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的范围,利用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地变化,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2.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见右表)

3. 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技巧

(1)对大地域范围的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要求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在各种试题中常以地图或等高线地形图的形式,考查如何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布局或判断农业布局的合理性,此类题目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可归纳如下:

①根据经纬度位置或海陆轮廓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了解该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特点,这是进行农业合理布局的基础。例如湿润、半湿润地区一般可发展种植业,干旱、半干旱地区可发展灌溉农业或畜牧业。

②根据等高线的特征或其他信息判断该地的地形特征,进而判断农业的生产类型。例如,平原地区可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陡坡可发展林业和牧业,丘陵缓坡可修筑梯田从事种植业,沿海滩涂可发展海水养殖业。

③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自然条件。

另外,现代农业还要特别关注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等因素)的影响。

(2)对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进行合理选择

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其农业成本越高,因此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农业类型。

②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的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和粮棉。

③生产需水量的多少:花卉生产需水量大,应靠近河、湖分布。

④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粮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大,花卉等生产所需土地面积小。

⑤产品对交通运输需求的迫切性:乳牛、花卉等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强,应靠近城市或交通干线分布。

考点2 工业区位的评价和选择

1. 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选择

工业区位除受社会、经济、环境因素影响(见右表)外,还受自然因素影响,自然因素中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较大的是土地和水源,工业区总是优先选择土地平坦开阔、水源充足的地区,在地形起伏较大、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2. 工业区位图判读方法

(1)玫瑰统计图

区位要求:图1为“五种类型工业区位模式示意图”,食品工业、软件产业、服装加工业分别与图中哪种模式相符?

分析思路:该图是一种特殊的玫瑰统计图,读图时只要找出每种模式折线上距离中心最远的折点,就可确定相应的主导区位因素。食品工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软件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服装加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分别对应图中④②③模式。

(2)柱状统计图

区位要求:根据图2分析甲、乙、丙三类工厂的主导区位因素。

分析思路:分别对三类工厂的投入构成比例进行排序,所占比例最大的为主导区位因素。甲类工厂投入的原料占成本的比例最大,故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乙类工厂科技投入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属于技术指向型工业;丙类工厂工资投入占成本的比例最大,属于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3)折线统计图

区位要求:根据图3中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分析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

分析思路:分别读出三个代表年份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并进行对比,就可发现钢铁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1800年钢铁工业所需原料与燃料的比例为1[∶]2,钢铁工业应接近煤炭产地;1900年原料与燃料的比例约为l[∶]l,钢铁工业多接近大型铁矿;现代钢铁工业因冶金技术的进步,原料、燃料消耗量大大减少,其区位既有接近原料产地、燃料地布局的,也有接近交通枢纽和市场布局的。

(4)等值线图

区位要求:如图4所示,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唯一的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那么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最适合建厂的是哪一处?

分析思路:分别读出甲、乙、丙、丁、戊五个地点运输原料和产品到市场N的运费,算出总和进行比较,即可得出最适合建厂的是丙地。

考点3 交通运输区位因素

1. 铁路、公路线的区位

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

(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原限制少,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道或开凿隧道;②地质:避开断层;③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④土地(耕地):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⑤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长度、投资、施工量。

(2)社会经济因素——①合理布局交通网;②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跨境铁路、公路可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③加快沿线资源开发;④政治意义;⑤尽量减少工程量,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以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2. 航道线的区位因素

(1)气温:不结冰或结冰时间短,通航时间长。

(2)降水: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位高,通航能力强。

(3)地形:地势平坦,水流和缓,有利通航。

(4)经济:沿途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

3. 管道线的区位因素

管道线总是基于某种物质(液体或气体)的运输而建设的。

(1)物质来源地(供的优势:资源丰富)。

(2)物质目的地(求的优势:市场广阔)。

(3)沿途的社会经济状况(人口、城市的分布)。

(4)沿途的自然状况(气候、地形、地质等)。

【考点专练】

一、单项选择题

图5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影响图示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根据材料完成3~5题。

3. 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 原料地 B. 消费市场

C. 劳动力价格 D. 交通运输条件

4.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原料产地 B. 接近消费市场

C. 利用廉价劳动 D. 方便产品运输

5. 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 原料生产环节 B. 加工环节

C. 运输环节 D. 销售环节

6. 全球第六家迪士尼乐园落户上海浦东,与之密切相关的区位优势是( )

①气候适宜 ②科研力量强 ③消费市场大 ④交通便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图6为某军事岛屿图,读图完成7~8题。

7. 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

A. 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

B. 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 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

D. 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二、综合题

9.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开始,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7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10.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下表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

读图、表,回答问题。

(1)说明A地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分析影响该地谷物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2)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下表内容。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4)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根据图、表,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11. 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8年9月26日,兰渝铁路在兰州市沙井驿正式开工建设。兰渝铁路是连接我国西北与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干线,铁路建成后,兰州与成都、重庆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7.5小时和22小时缩短为7.5小时和6.5小时。

材料二 国家确定,兰渝铁路作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的先导性、支撑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它将为地震灾后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运力保障。

材料三 图9为兰渝铁路示意图。

(1)简述兰渝铁路沿线地区的地形特征及其线路特征。

(2)简述兰渝铁路的建设在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中的主要作用。

(3)兰渝铁路沿线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

作者:陈琼萍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地理环境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地理地理论文范文05-10

环境地理论文范文05-10

地理论文范文05-08

环境论文范文05-08

人文环境论文范文05-09

环境伦理论文范文05-09

地理科学论文范文05-09

地质环境论文范文05-09

环境监管论文范文05-09

网络环境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卫生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快速检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