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论文

2022-05-12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小学音乐欣赏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和想象,从而让音乐欣赏变得有趣味、有情感、有创造力。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主要探究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

第一篇:小学音乐欣赏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摘 要] 作为小学音乐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音乐欣赏是培养并提高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合理而有效的音乐鉴赏教学既有益于提升学习质量,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的高雅殿堂之中接受音乐的熏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需在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的基础上,根据其特有的学科特征,探索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并提升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和音乐创新能力,促其音乐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音乐欣赏;欣赏教学;教学研究

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指的是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能够更深入地体会到音乐作品中所汇聚的情感以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小学阶段,音乐老师应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根据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时的实际表现,探寻适合小学音乐欣赏的有效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持续提升其音乐作品欣赏能力,继而促其健康全面发展。

一、小学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不仅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亦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除此之外,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还具有三大积极意义,具体如下:

第一,音乐欣赏能够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音乐欣赏课本身就凝聚了丰厚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将进行欣赏的人视为审美主体,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观,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来感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音乐美。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促其感受其中的美妙,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继而实现启迪智慧、丰富音乐涵养的效果。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培养并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创新力是小学时期的一大关键教育目标。进行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围绕一个音乐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人们轻快、明亮的体验;节奏舒缓的音乐作品往往能够带给听众美的体验,引导听众展开想象。即便对于相同的音乐作品,不同听众也会产生不同的想象与体验,有的人能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大海的声音,有的人能够在脑海中形成蓝天的画面。所以,在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方面,音乐欣赏作用显著。

第三,音乐欣赏是认识并理解中华民族音乐精华的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民族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以及荣誉感,丰富爱国情感是一大关键教育目标。面向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可将音乐欣赏课程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以上教育目标。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

现在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层次不齐,整体教学水平偏低,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理念都较为落后,课堂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课堂氛围不浓郁,未将音乐欣赏教学的价值与意义予以充分展现,不仅严重降低了课堂质量,还妨碍了学生音乐欣赏意识的培养以及欣赏能力的提升。概况来讲,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未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

现阶段,很多老师在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依旧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不重视师生互动,还有不少老师一遍又一遍让学生听,可是在聆听中又缺乏有效引导。音乐欣赏教学并非只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是应该结合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让孩子喜爱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在这种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形式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之中,缺乏思考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受老师灌输理念的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主要源自老师,基本上不会再进行自我思考和感悟,使得音乐欣赏教学成了令人诟病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思路、讲述的理念去感悟音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比较注重音乐背景、音乐情感的分析和探讨,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向同学们阐述音乐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情感,未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感悟时间,不益于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

2.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限制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模式中,其教学依旧以唱歌为主,部分老师为了能够使学生掌握音乐技能,会要求学生学习基础性音乐知识。受该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音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音乐专业性教学,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很多老师把音乐欣赏单纯地视为唱歌学习。

另外,为了让学生学会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往往会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之前对音乐作品进行章节划分,并对不同章节的曲式结构进行单独分析,强化学生对歌曲结构的认识,以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欣赏歌曲、尽快掌握演唱技巧。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尽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音乐知识、尽快掌握演唱技巧、强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不过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对音乐欣赏的体验与感悟,另外,过分重视专业知识,也会给学生增加一定的学习负担。

3.忽略对音乐本体的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匮乏

音乐教学要关注音乐本体,而音乐欣赏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审美情趣,综合提升音乐素养。目前欣赏教学的现状是许多老师在音乐课堂上过分强调音乐背后的人物故事,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音乐创作背景,而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和兴致。还有一部分老师未充分意识到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认为音乐课还是主要以唱歌教学为主,觉得欣赏教学不重要;有的教师对欣赏教学的作品理解不够,也使得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始终得不到树立和培养,更别提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水平。而这其实造成了音乐本位被削弱、与音乐欣赏教学目的背道而驰的尴尬局面。

4.学生不重视音乐课,课堂表现不积极

一些学生受传统教育理念及父母的影响,他们认为音乐课不重要,认为音体美都是副课,不影响升学,学得好学不好无所谓。他们不愿意静下心来聆听、欣赏音乐,即便是对于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也只是听听而已,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其蕴藏的情感,更别提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老师,首先要避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应学会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音乐,而非被动地全盘接收老师教授的知识。其次要避免过度强调专业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聆听是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此外要强化对音乐本体的关注,避免出现本末倒置的做法,最后老师要重视课堂管理,纠正学生不当行为,鼓励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积极表现自我,不断提升个人音乐素养。下面,笔者就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展开深入分析,并给出具体性建议。

1.夯实专业基础,提高老师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音乐欣赏占据重要地位,它涉及内容广泛,不仅包括乐器演奏欣赏,还包括歌曲欣赏等。这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戏曲知识以及美术知识等,只有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进行生动而有趣的讲解,获取孩子们的关注。对同一个音乐作品,若老师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开授课,或许能够获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充分利用音乐教师的才艺特点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野蜂飞舞》,会演奏小提琴的音乐老师示范演奏,班上的学生一定非常感兴趣;又如欣赏二胡曲《赛马》,当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演奏时,孩子的注意力肯定十分集中,效果肯定特别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融入作品情境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感悟作品美妙之处。学生看到自己的老师能演奏欣赏曲,对老师更加崇拜和信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有的音乐作品备受欢迎,被人们进行了改编并运用广泛,这些乐曲选入舞台剧、电影或者广告之中,颇具有影响力。如《渔舟唱晚》就成了央视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在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央视天气预报时仔细聆听欣赏该乐曲。综上所述,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首音乐作品时,可先将其视频片段进行放映,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音乐作品背后所发生的故事,领会其凝聚的情感以及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因此,专业知识扎实、音乐素养较高、多才多艺、知识面广的老师是开展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若老师本身就领会得较少,掌握得不精,那么他很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2.依托于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步走进校园,开始成为一种教学常规手段。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彩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展现教材内容,有利于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另外,小学音乐教材涉及范围广,主题丰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重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不过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知识不丰富,很难完全理解音乐作品中所描述的景象以及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此时,使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将隐晦的情感通过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有利于孩子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相对于演唱、舞蹈等教学内容,音乐欣赏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对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欣赏习惯,提高其音乐想象力。如跟随音乐律动、配合图片欣赏、哼唱及演奏主题等,甚至还可以把孩子们带到微机室,孩子们坐在电脑前戴上耳机欣赏音乐作品,并根据老师的引导搜集关于该作品的相关信息,反复聆听主题乐句,甚至用电脑画旋律走向及色块。笔者曾听过一节音乐欣赏课《跳圆舞曲的小猫》,老师引导孩子用图形谱画旋律、用色块区分各乐段,并通过律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一节课下来,二年级的孩子很好地感受到乐曲的情绪以及不同的乐段特点。

3.营造良好氛围,提高学生想象力

轻松愉悦的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投入到音乐欣赏中去。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愉悦的氛围不仅能够让人们较为容易地消除紧张情绪,还能够让人们以轻松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生活。那么应如何营造良好的氛围、合适的环境呢?笔者认为首先老师和学生要保持平等地位,师生之间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尊重学生欣赏音乐时的个人体验和感受;其次需要老师创设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贴合国家提出的“育人”目标,彰显“环境育人”之作用,为孩子们营造积极健康的环境,让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个人爱国情怀,陶冶个人情操,升华个人心境,提高音乐艺术素养。

像一些经典乐曲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如《玩具兵进行曲》《小狗圆舞曲》《四小天鹅舞曲》《乘雪橇》《动物狂欢节》,由于作品形象生动有趣,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眼前顿时浮现作品表现的形象。又如我国的优秀音乐作品,如《红旗颂》《新疆舞曲第二号》《北京喜讯到边寨》《二泉映月》《鸭子拌嘴》等。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适时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与能力。教师不要仅仅满足于课内,还可以挑选课外的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作品,如舒曼的《快乐的农夫》、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肖邦的《雨滴前奏曲》等。

4.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促其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音乐是审美教育,音乐欣赏则是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这就要引导他们发现美,即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而,音乐艺术具有自身独特性,与文学、美术虽然有共通之處,但也具有显著差异,音乐艺术非常抽象并且较为模糊,对于小学生而言,真正领会其美并非易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通过不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引导他们自我探寻音乐之美。那么如何引导呢?笔者认为老师可充分发挥道具作用,通过优雅的文字、直观的图片加以引导,促使其发现美、感受美。

参考文献

[1]陆晓玲.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效性[J].基础教育研究,2012,13.

[2]冯丽红.上好音乐鉴赏课的做法[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2).

[3]叶波.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4]綦鑫.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

[5]谭秀文.牵手流行音乐,让小学课堂更有活力[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12.

[6]王艳波.小学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研究[J].中华少年,2016,(02).

[7] 徐琴.改进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04).

责任编辑 满令怡

作者:蓝云

第二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和想象,从而让音乐欣赏变得有趣味、有情感、有创造力。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主要探究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科素养   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技法等方面的培育,而忽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音乐欣赏意识,缺失音乐欣赏能力。许多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只会用“好听”“不好听”等这样浅显的标准来进行评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技能,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

一、注重聆听,让音乐欣赏有趣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生深度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个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和聆听技能,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化的反应。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深度感知,建立以聆听为中心的多感官活动,将聆听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对于一首音乐曲子,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欣赏活动:一是作品的内容;二是作品的形式。从作品的内容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的意义,从作品的形式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的风格和构成要素,比如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相比较而言,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音乐的形式欣赏比内容欣赏更具有“音乐味”。

比如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上册《五月五赛龙会》时,笔者分别用方言和普通话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对比聆听。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能够感受到“吴侬软语”演唱的特点,即装饰音多而细密、发音位置靠前靠上、润腔丰富、音调软糯等风格特点,更具有一种动听、亲切的感觉。聆听可以让学生走进歌曲的灵魂深处,在聆听之中,学生能感受到江南的民俗风情,逐步让学生形成“懂得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到音量与音色的变化,而是要培育学生的聆听意识,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如果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深度聆听,就能主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聆听变得丰富起来。通过深度聆听,音乐能步入人的心灵,进而形成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二、注重体验,让音乐欣赏有情感

情感出自学生的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充满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聆听为基础,融合学生的身体律动、图谱识别等活动,激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在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愉悦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情感的激活才是目的。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音乐家对音乐作品本身注入的情感;二是音乐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形式进行感性体验的情感。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在笔者看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音乐作品的“形式要素”和“情感要素”。音乐不仅是形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意志的直接表现。在音乐欣赏中,不同的人由于经验、思想、认知水平等不同,所感受、体验到的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就不同。

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为例,这是一首叙事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可以分段听赏,感受歌曲各段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也可通过对比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受歌曲结构的特点和情绪的变化。重要的乐段或乐句可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用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展开: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聆听歌曲,从而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其次,笔者让学生将对歌曲的感受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析歌曲的乐句。第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新社会农村的夜景。明月当空,孩子们围坐在丰收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这时的曲调柔美、宁静,节奏较舒展。第二部分记叙了旧社会痛苦压抑的生活,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程的大跳及切分音的运用,表现了一种悲愤控诉的情感。其中基本相同的曲调反复了四次,不仅加强了歌曲的叙事性,也使音乐素材更为简练集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音乐把人们又带回到了现在,夜晚还是那么宁静,但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却让孩子们深思。欣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了解歌曲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聆听为中心,借助多种感官活动,如手画、身动等来表达情绪、情感。音乐作品通过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助推音乐欣赏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让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音乐。另外,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动情形成共鸣。

三、注重想象,让音乐欣赏有创造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要注重聆听、注重体验,更要注重想象。融入想象的音乐欣赏,能让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创造。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师要以想象为核心,在课堂上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音乐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围绕音乐作品展开的能動的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看不见也摸不着。激活学生的审美经验,需要借助音乐想象,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主动地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音乐旋律的流动特性为学生的音乐想象提供了前提和条件。音乐欣赏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领略音乐的内在魅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想象场景。比如“双簧管与长笛表现的是鸭子与小鸟”“单簧管与长笛表现的是猫与小鸟”“大管与弦乐表现的是老爷爷与彼得”等。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将想象创编成一个音乐童话剧。在创编音乐童话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变化确定相关的故事情节及角色。通过自主创编、自主探究,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造性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各个音乐形象的旋律主题,能够体会作者运用乐器刻画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性格、动作与神情,从而让每一个角色形象鲜明。

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学生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主动聆听,积极感受,大胆想象,从多个角度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得到心灵的感悟,收获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璐.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105-108.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4]叶枫.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9):90.

[5]杨立娟,冯钰.浅谈开展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121-122.

[6]陆珮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求知导刊,2021(30):93-9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作者:王建

第三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探究

【摘    要】音乐欣赏教学是小学音乐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音乐活动学习的基础,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欣赏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就目前来讲,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  欣赏教学  探究

音乐欣赏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审美,欣赏音乐的美,培养学生掌握音乐欣赏能力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基础途径和重要环节。如果学生缺乏或者不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学生将无法拥有良好的情感体验,也不能感受到乐曲音符中的美感。因此,为了使音乐教学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老师要解决当今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科学、合理选择欣赏教学方法,有效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美以及感受音乐美的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由于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发展飞速,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之中,成为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给小学音乐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音乐欣赏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老师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让学生领略到音乐的魅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对艺术的追求,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够很容易的感受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美和情绪美,直观的与音乐接触,更好的融入到音乐意境中去,从而使学生可以用更生动形象、准确的语言去描述音乐作品的特征,极大提高了学生鉴赏音乐、欣赏音乐和想象音乐的能力。所以,老师要正常认识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个辅助平台,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首先,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图像来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情绪,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理解音乐作品的旋律。生动新奇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然而,老师要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老师要保证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教学课件绝不是各种图片、音频以及影像的堆积,过多图片、音频、影像的堆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忽略真正要掌握的教学内容,达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要把握好度,不可滥用媒体技术追求教学内容的“大容量”,要协调好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并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

其次,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交互性实现欣赏教学内容的双向传送,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减少演讲式给学生传输欣赏音乐知识给学生带来的枯燥乏味感,提高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参与度,让老师能够隨时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老师要借助互动的机会多和学生沟通、交流一下,有意识的了解一下在学生认知下的音乐作品的内涵,对于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上错误认知,老师还要给学生指出来,引领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欣赏技巧和方法。老师要借助多媒体创设的互动氛围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坚持情感体验的音乐欣赏教学原则

情感是学生理解音乐内涵的途径,每首音乐作品都是富有情感的,富有情感的音乐是独具魅力,富有灵魂的。同时,情感也是音乐的一个独特的特性,毫不夸张地说,音乐作品的欣赏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对于同一部音乐作品,每个学生可能会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促进小学生音乐思维的发散与发展,让学生的思维与音符碰撞,从而使音乐本身变得具体可感。另外,老师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与音乐作品相融合,借助自己的情感经历去感悟音乐中的情感,顺便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和其他学生分享一下和音乐有关的个人经历或者其他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爱,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音乐思维。

三、通过“视”、“听”的方法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储备量很少,再加上理解和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日常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老师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学习,调动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并且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乐感。对于刚接触音乐欣赏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让他们不再为音乐的欣赏而感到无助彷徨。所谓的“听”就是老师给学生播放音乐作品听,让学生认真聆听乐曲的旋律,在给学生听之前,老师要给学生粗略地介绍一下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故事和作者的背景、人生经历,让学生对于音乐的创造灵感有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为深入的欣赏音乐。所谓的“视”就是给学生创造美好的、精彩的视觉经验。让学生通过视觉去感受音乐的风格和艺术美。老师要充分借助外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听觉体验的机会。

比如老师在让学生欣赏《外婆的澎湖湾》这部音乐作品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澎湖湾的美丽以及联想作者唱澎湖湾时的样子,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加强学生与音乐作品本身的联系。视听结合的音乐欣赏方式极好的弥补了学生音乐知识少的问题,让学生更为真实的感受到乐曲作品的节奏美和韵律美,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率。

四、改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评价是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在学生音乐欣赏学习中对他们的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参与情况进行评价的过程。因此,老师要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改善评价机制,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认真发现、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让那些取得进步的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能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加突出表现自己;也让那些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能够获得及时改正的机会,让学生更加理解乐曲的深刻内涵。当老师发现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就要立刻给学生送去肯定性的语言或者直接给学生一个鼓励性的动作,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

五、结束语

小学音乐老师要加强对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不再那么的费劲,真正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妙、愉快的感觉。并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的学习,能够真正认识音乐,丰富他们的音乐专业知识,养成良好的音乐素养。

作者:陈丽

上一篇:初中优秀作文议论文下一篇:高考英语作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