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

2022-04-19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课程学习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和发展艺术兴趣、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 篇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材插图优化运用的策略

【摘要】本文对小学音乐教材中插图应用于教学的策略展开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探索音乐教材插图利用的新视点。基于小学音乐教学领域,通过调查分析、课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出插图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切实可行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材插图;运用策略

音乐教材对于插图的需求比其他任何学科要强,对插图的标准也比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高,这是由美术和音乐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教学领域,教材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是教科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音乐教材中,插图的存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它对音乐信息的传达,音乐主旨的渗透、拓展和升华,以及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音乐教学合理运用插图,适时“插”用,是十分重要的。因儿童思维习惯具有趋向直观形象的特点,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与课本插图的合理呈现有着直接联系。为此,对教材插图进行调整、改善,用好插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势在必行。

而现实教学中教师对插图的运用往往存在以下几点不尽人意的情况。

第一,一些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对插图的认识不足,认为使用插图会冲淡教学气氛与激情,或者害怕影响课的结构,或害怕使用麻烦浪费时间,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流失。

第二,在欣赏教学中,对教材插图过多讲解,过度运用,脱离主题,造成本末倒置。

第三,固守课本插图,没有根据学情,灵活处理和开发、运用插图。

如何有效利用宝贵的插图资源,对教材插图进行二度开发运用,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教师作为课堂的策划人和引导者,不但要转变墨守陈规,固化教材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的插图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发掘音乐教材中插图的功能和价值。

笔者对本人任教的小学一二年级(花城版)音乐教材中出现的各种类型插图编制情况进行调查,从插图的分类以及每课出现的数量展开分析,调查数据发现结果如下:

可见,每课出现插图的数量接近平均值是接近或等于2张,数量之高,运用之广,使教材插图成为音乐教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教学插图紧扣主题,内容翔实,可感性强,同时兼备形象性和知识性,补充丰富了课本的内容,具有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引导学生歌唱、欣赏、音乐游戏、创作等环节中,对培养学生观察力以及创造力、想象力起着重要作用,教材中的插图所存在的意义也变得更为重要而神圣。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探究。

一、重视小学生思维特点及发展规律

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这时的逻辑思维是初步的,且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具体形象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音乐知识的需要。

翻开音乐教材,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先关注插图,图片内容的故事性、趣味性、主题性,图片形式上的色彩冲击力,构图上的多样变化,题材形象的视觉效果,诸如此类都将影响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孩子体验音乐的主要渠道是想象力,他们通过听到的音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把它变成画面,诗歌,甚至是一种情感。

以三年级下册第六课《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中的《空山鸟语》为例,“空山幽谷的回声”所搭配的是一幅以绿色为主色调的山水全景画,意境深远,构图空间感纵深,与对应的曲谱“1155”极为贴切,图文的结合点在于音乐上五度大跳所拉开的张力与插图的空间,图、音和谐统一,遥相輝映,声音信息和视觉感官信息结合,实现对音乐意境的感知理解,起到以图助听、以听助赏的作用。音乐作品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音乐家的音乐,更具有文化的传递功能,好的插图,更有利于学生直观了解音乐的主题和情感。

二、对插图教学价值的认识要由表及里,发掘内涵

《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能够把握音乐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插图的认识停留浅表层面,或只注重对知识技能内容的处理,对插图轻描淡写、走马观花,或割裂了与知识点的联系关系,忽略无视,或仅仅当做是创设情境,导入课堂的一种趣味点缀,从而让插图失去了有效促进教学的重要价值。

教材中一幅优秀的插图不仅显示出插图者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创造,而且还牵引着阅读者在观赏插图的同时,也进行新的创造活动。儿童在读图过程中,思维会配合画面产生另一种活动。例如,图形谱(插图的一种)辅助教学,学生通过线条、颜色、形状、符号等来认识音乐的特殊“乐谱”。在第五册认识“卡农”一知识点时,抽象的音乐概念学生难以理解,课堂中通过直观化、具体化和形象化的线条(色块)对比,学生一目了然,很快掌握了“卡农”的特点。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把画片带进课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

三、挖掘教材,调整教材,开发重组的前沿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以教材为依托,又要能超越教材,拓展教材,完善教材。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对教材插图进行增加或删减、替换或整合或拓展,实现插图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如:在第一册《开学了》这一课里,我利用开学第一天学生校园生活照片作为导入,当学生看到了自己或同伴背书包进校门的熟悉身影时,亲切、温暖的感觉油然而生,热情高涨,接下来的歌曲学习就顺理成章了。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适时使用随时捕捉到的学习生活图片资源比书本的更亲近,易理解,此时可以灵活地替换、补充。

综上所述,基于学生形象思维特点,优化插图的运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记忆,深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而且促进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美育,体验多元教育的价值,体现审美理念。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下通过音乐多元的教学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培养联想力和想像力,促进形象思维发展,把培养音乐素养与发展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是传统音乐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江亮.利用插图,开发音乐教材资源.儿童音乐,2008,07

[2]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6)

[4]根纳季·齐平(俄).音乐活动心理学.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5]曹里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本文系课题《基于儿童思维特点小学音乐教材插图优化运用的研究》(编号:2016C007)]

作者:覃梅

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 篇2:

从小学音乐教学谈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是小学课程学习与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艺术实践,培养和发展艺术兴趣、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文化视野,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当前,我国高度重视高师音乐教育,不断加强小学音乐师资建设,以期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但是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仍不尽如人意。

现阶段,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普及和重视程度不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仅停留在学会唱歌这一最基本的层面,难以启发学生音乐兴趣、陶冶情操、提升美育教育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国家教育纲要对小学的要求相差甚远。究其根本原因,作为我国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摇篮,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纲及课程设置不能完全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小学音乐教育要求。那么,如何进一步科学定位,并培养出满足未来小学音乐教育需求且深受学校和学生喜欢的师范生呢?

笔者带着这一目的,赴海南省海口市多所小学调研。在单位挂职政策支持下,笔者赴小学挂职一学期,通过进入音乐课课堂,参与教学和部分课外艺术实践活动等,并对上述活动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认识,启发了对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进一步思考。基于小学音乐教育的需求和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认为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是兴趣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将“师范性、综合性、实践性”三性作为重点,并根据三性要求,提出了发展高师音乐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小学音乐教育需求和特点

从听课笔记可以看出,小学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兴趣,涵养美感。音乐蕴藏大量适合世界各地小朋友欣赏、学习的资料,培养兴趣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教育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音乐内在听觉、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课的课时量占比非常大,唱歌课是小学义务教育階段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形式。小学可以建立课外兴趣班、兴趣小组或艺术团,目前,很多小学都组建了合唱团、校鼓号队。在小学,周一升旗仪式非常重要,个别小学的鼓号队已经发展成为管乐团。例如,海口山高小学多为外聘教师主导教学,专任教师组织和协助教学。该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建立专属音乐教室,完善教学设施和设备,如管乐、钢琴等;课堂教学严谨,演奏姿势、音准、音色等基本奏法要求科学;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情,练习曲与作品结合,能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当前,小学要大力组织和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目标明确。但由于不同地区各学校发展的不平衡性,各高师院校应根据其所在地区、学校的定位及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更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突出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师范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对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的进一步思考

(一)小学音乐教育重点在兴趣的培养和提升

小学音乐教学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享受音乐、身心健康,这是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和根本。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真切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音乐的热爱,提升对音乐的兴趣。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因此,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媒体,营造出丰富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引导下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欣赏中展开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魅力。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音乐兴趣为根本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音乐蕴含的丰富情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和魅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需“一专多能”的音乐教师

高师音乐教育一定定位在“师范性”,切忌模仿独立建制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在师范性的培养上,切忌只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小学音乐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不仅体现在通识、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模块,还体现在打开知识壁垒、融会贯通的能力上。根据现阶段我国小学教育对音乐教师的实际需求,要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师范生。

1.多能

通过深入小学走访,笔者发现,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教学,还要担当班主任、课外艺术实践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能教唱歌等,还能进行合唱指挥、编排节目(舞蹈、情景剧等)、策划文艺节目、组织比赛,这需要较高的综合能力。所以,以培养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的高师院校应把小学音乐课及其课外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日常教学和实践中,让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接地气,更接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此外,在课程设置上要重视通识、师范类课程,如教师口语表达、三笔一画、音乐教学软件使用与微课制作、形体舞蹈等。

2.一专

高师院校主修一般分为声乐、钢琴、器乐(中、外)、理论作曲等不同方向,很容易使学生朝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课程设置一方面显示了高等专业类院校的思维模式特征,另一方面忽略了师范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给学生造成“唯专业独尊”的错误思想,以至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小学教学时出现上不了讲台也上不了舞台的窘境。从小学音乐教材和大量的实践中可见,唱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在高师音乐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双选主修工作中,选声乐为主修的学生占比很大,以琼台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近三年双选主修声乐学生数据为例(见表1)来说明,学生学习声乐的热情很高,而且符合小学对音乐师资能力的要求,正如《世说新语》所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师范生声乐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发声技能技巧要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础上,不能想当然;学习作品背景知识,拓宽知识面,因为文化背景、语言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音乐审美、不同的音乐风格;不必非要追求唱咏叹调、大作品,高质量完成作品,给人以美的传递才是最重要的;积累作品量,提高歌唱应用能力。

3.高师音乐人才培养需要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音乐教育类学生就业率高,并且毕业后80%以上学生会从事与音乐教育相关的职业。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人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专业定位和学科属性的认识。

首先,高师音乐教师多毕业于专业音乐院校,受教育背景影响,教师主观上不愿意接受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例如,过于强调专业教育课程中主教学科的课时量;主观上不愿意接受主教学科的课型设置,崇尚音乐学院专业课的1:1课型。其次,高师音乐教师长期处于高师教育环境中,较少深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缺乏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和需求的深入了解和关注。高师师范专业定位在“师范”,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定位在“师范”,培养“招之能来、来之能唱、唱之能胜、胜之能留”的,能满足我国现阶段小学音乐教育需求的“多能一专”的中小学音乐师资是明确的。

4.要求在校师范生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高师院校要把教学内容与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有机结合,没有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不能毕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就业率。

三、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深化“校校合作”稳定实习基地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基地,中小学亦是高师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校校合作培养音乐师资可以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例如,琼台师范学院与海口多个小学在实践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环节加强合作,充分听取小学一线音乐教师和管理层的建议。从第一次教育见习工作开始,就组织学生与校外教学基地的小学指导教师建立“师徒结对”,直至完成教育实践工作,既保证这一教学环节的持续性、稳定性,又有利于考核、评估学生成绩和校际合作质量。

(二)打通专业壁垒,增加横向课程

高师院校不仅要在主教学科建立课程群,更要打通知识壁垒,重视通识、教师教育课程模块。例如,将《大学计算机》与《小学音乐教法》合理结合,进行微课制作。

(三)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学校教育是有限的,但眼光可以放远。在有条件的院校,建议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规划本硕一体课程体系。这不仅能进一步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更高规格的人才,也能增强教育的延续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进步提高高师音乐类学科建设水平,将“一技到底”与“一专多能”更深入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小学需要“多能一专”的高素质音乐教师,培养小学音乐教师的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在深入了解用人单位需求,了解国际、国内音乐教育前沿动态的基础上,立足“师范性、综合性、实践性”三性,准确定位,科学设置课程,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为社会培养思想品德高尚、综合素养优秀、业务素质过硬、深受学生喜欢的小学音乐教师。

(1.琼台师范学院;2.海口山高小学)

作者简介:王丽英(1973-),女,黑龙江双鸭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作者:王丽英 刘丽梅 詹志军

课堂教材小学音乐论文 篇3:

在“区域合作”中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摘 要:小学音乐课程开发的途径一般可分为外延开发和内涵开发两种。外延开发是指以各种有效手段和方式开发利用音乐课程,主要是增加音乐课程的种类和数量,这是开发和开放音乐课程(主要是学校音乐的无形资源)的途径。内涵的开发是指对现有音乐课程进行新的探索或进行重组和配置,以提高音乐课程利用的深度和效率。小学音乐课堂“跨区域合作交流”是实现音乐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实践

创新小学音乐课程开发方式的前提是正确认识小学音乐课程,形成科学的音乐课程理念。小学音乐课堂“跨区域合作交流”已成为推动小学音乐课程发展的强大力量源泉。从整体、系统和发展的角度研究小学音乐课堂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小学招生都是按地区及周边区域进行的,因为地理的便捷性已成为小学音乐课程跨地区合作交流的有利因素之一。

一、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音乐活动的认识不断加深,对音乐的参与需求也不断增加,需求的类型和层次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开展跨区域合作及小学音乐课程交流具有良好的土壤条件。就目前而言,影响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因素如下。

第一,小学音乐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小学音乐课堂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强大内在动力,小学音乐课程稀缺与小学生参与校园音乐活动需求的矛盾正变得越来越剧烈。第二,地理相似性为小学开展跨区域合作和音乐课程交流提供了平台。第三,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为实现小学音乐课堂跨区域合作交流提供了保障,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音乐教师的不断增多,学校的音乐教学和研究活动已转变为区域性,这也是小学跨区域合作交流音乐课程的难得条件。第四,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和入学竞争也促进了小学之间的纵向合作,加强了领导层的理解,为各级学校之间的纵向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协调发展

1.小学音乐课程整合与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关系

小学音乐课程整合,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和开发小学音乐课程,促进小学音乐的发展。小学音乐课程的跨区域合作与交流为小学音乐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集体整合”。同时,协调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工作,兼顾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相互促进。小学音乐的发展也促进了整个地区学校音乐的全面进步。

2.小学音乐课程整合和跨区域合作交流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小学音乐课程整合与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协调发展是充分发挥小学音乐课程功能的必然需要。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直接目的出发,以发展跨区域合作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小学音乐课程的综合利用率,促进小学音乐课程的综合利用。

3.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各级学校音乐管理者对学校音乐发展的水平和态度、跨区域合作交流,直接影响到具体实践的发展过程。毫无疑问,正确分析当前音乐发展变化,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小学音乐的重要性,以及音乐课程整合和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十分必要的。

三、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发展的途径

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小学音乐的发展,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该地区的整体资源优势,形成一个资源库,带动全区音乐的快速发展。协调二者发展的主要途径是:

1.建立组织结构和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

协调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的关键是建立组织结构和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校音乐的发展首先要把重点放在小学音乐课程相对较强的学校,并考虑地理阶段。近年来,小学建立了跨区域合作、交流和发展的体系。组织建立以各学校音乐领导为代表的领导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交流机制,确定跨区域合作交流的目标、原则和计划,指导音乐课程整合与合作。

2.搭建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小学音乐课程合作体系中各小学间音乐课程的不平衡决定了有必要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在系统中搭建小学音乐课程共享平台,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等方面相互帮助,利用综合资源优势,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整合,发展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促进跨区域合作交流。

3.加强校际音乐交流活动的宣传

逐步开展校际音乐活动交流,加强校际音乐活动交流的宣传,是连接学校音乐工作的桥梁和纽带。首先,在小学音乐发展中,学校间音乐活动的交流往往被忽视,这自然限制了小学音乐课程的有效整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利用系统音乐课程,建立适合不同学生音乐表演需求的音乐社团。最后,实现学校间的音乐活动。在促进小学音乐课程整合的同時,传播在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系统内的跨区域音乐课程合作与交流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程“跨区域合作交流”中,利用合作学校教师的整体资源优势服务于社会,不仅提高了音乐教师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以一定的方式提高了音乐教师的地位,实现了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音乐改革热点探索[M].北京:北京音乐大学出版社,2004.

[2]毛振明.对建立有中国特色音乐课程和音乐教材体系的探讨[J].广州音乐学院学报,2002.

作者:魏黎

上一篇:网络银行业务发展论文下一篇:我国慢城哲学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