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

2022-08-22

第一篇:浅谈中学计算机教学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

宣城工业学校王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下面就针对职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同行探讨。

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发展特别迅速的产业。纵观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1.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1.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1.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1.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

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建立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尤其是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课,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在实训中强化知识,采用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进而提升技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这已成为职教界人士的共识。

由于现在的计算机软件,特别是Windows下的各种软件,均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视频教学是每个计算机教师必须灵活运用的教学手段。

2.3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2.4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如,开设网上选修课,进行网上考试,等等。开设网上选修课,可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学生不但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要进行选修,且不受时间限制。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玩游戏、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不仅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吸收能力。让学生在节日时,发送电子邮件给亲戚同学问好、祝福。

3.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出示问题,提出任务,自主探讨”的过程,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深化了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的理解,开阔了视野,打开了思路,帮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知识内涵加深的同时,让学生当堂操作,验证或尝试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如在讲述计算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时,将一台计算机拆开,将主板、 CPU、内存条、显示卡等硬件通过视频实物演示平台展现于投影屏上,使每位同学都对计算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让他们初步了解计算机内部是由一些集成电路芯片和逻辑控制电路共同组成,打开了学生心中的黑匣子,打破了学生对计算机内部的神秘感。这时可以将一些问题提出来让学生进行思索:这些芯片是怎样组装在一起而成为一台能工作的计算机呢?各个芯片之间又将是如何工作的呢?学生思索之后,教师将这些硬件组装在主板上,同时将CPU的作用、内存条的功能,磁盘驱动器的用途一一进行解说,最后启动机器,当学生看到显示器出现熟悉的英文字幕时,都会产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针对刚才组装时的操作进行提问,让回答较准确的学生上台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该知识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爱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探索学习,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渐渐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就会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总之,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营造创新环境, 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 保证学生有创新的时间和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二篇: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传统的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对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等诸方面的现状以及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计算机专业 现状 教学改革

随着计算机应用在各个行业的不断扩展,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教学观念、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方面均应进行改革。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那么如何提高计算机操作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是值得众多计算机教师去努力探索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一、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职业学校很多还是拿“双证”,毕业证和资格等级证书。出发点是好的,学生多了一张“通行证”,但也有弊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教学效果差的现状。学生仅仅是为了拿证书,这就导致其知识面的局限。不少计算机班的学生在学完课程后,仍然不知道如何合理的选购电脑以及正常的使用电脑。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能力目标至少应包含以下方面:能熟练使用XP 等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的安装、启动和使用;熟练运用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检测和防治计算机病毒;软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排除;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文件下载、收发电子邮件。从就业看,计算机网络管理、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平面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较多。

总之,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不能有效地完善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服务于本专业等问题。基于对以上几点的认识,现如今有必要完善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二、 教学课程的改革

(一)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

(二)如何及时调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认为必须跨跃三个层次,即一打基础、二要提高、三有特长。

一打基础。在第一学期中,要求学生学好计算机学科的基础课程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主要学习的内容有:计算机基础知识、磁盘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Word、Excel等办公软件。加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通过相应的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使学生具有熟练操作键盘的能力、文字的编辑排版能力、灵活使用操作系统的能力,能胜任信息收集、录入与数据处理和办公文秘等初级人才岗位,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提高。第二学期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深度、有难度。学习的主要课程有:常用工具的使用、计算机原理、编程语言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多媒体电脑的组装与维护。加强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使他们具有用常用工具软件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的编程能力;具有对计算机各部件的安装、调试、使用、优化以及日常维护和维修的能力。

三有特长。要求学生人人有自己的“长处”。我们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在前两学期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术业有专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应地分成“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班”、“多媒体制作班”、“网页设计制作班”,让每个学生形成各自的“特长”。其中“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班”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操作系统与网络、服务器使用与管理、网络布线与小型局域网的搭建等,使学生具备局域网搭建、维护的能力,能胜任局域网维护与管理的工作岗位。“多媒体制作班”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电子影集的制作编辑技术、FLASH动画制作技术、VCD的制作编辑技术、图像编辑处理软件、Authorware多媒体制作及视频编辑技术等,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多媒体制作能力,能胜任多媒体制作的工作岗位。“网页设计制作班”主要学习网页设计基础知识、图像处理技术、FLASH制作技术、DreamWeaver网页设计等,使学生具有网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能适应网页制作与设计的工作岗位。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显然.建立在多媒体技术基础上的交互式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教师应将多媒体技术熟练地、广泛地运用于计算机教学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秀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讨论 2009年10月

[2]尚小航.郭正昊,《网络管理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浅谈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不断广泛,计算机知识学习也纳入了职业高中课程当中,

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融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列入教育计划作为职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自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有着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因而,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探讨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方法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计算机的教学呢?

一、打破教材结构,激发学生兴趣

打破教材结构就是不需要完全按照书本教学内容的顺序,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顺序把一些教学内容如章节、知识点重新组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现在绝大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都是课本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基础应用”模式安排教学顺序,对于初次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顺序让他们难一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计算机基础可并不是学生想象的上机课,加之新学科入门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降再降。如何让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尽快从“门外汉”变成“门内人”呢?只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按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适当调节教学顺序。例如,对于前面两部分我们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附带一些实物进行讲解,分别介绍各部件的名称及功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指导他们学习、理解以至掌握,还适当穿插一些文本处理内容,不仅可以练习他们对鼠标键盘的使用,而且可以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创意之作并打印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手捧自己的杰作,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讲WORD、EXCEL之前,先讲一些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让学生网络的神秘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循序渐进,让学生全面了解基础知识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演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细节问题计算机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新型学科,不仅要掌握好书本知识,还要注重实践经验,加深课本知识的理解记忆。计算机中多数知识跟实践有关,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不能满足每位学生都有计算机使用,演示法是不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察理解掌握桌面、窗口、图标、菜单等方面的知识,特别在应用软件学习当中多给学生演示操作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加强记忆掌握。在演示中通过老师的精美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钻研精神。上课时不光是一味地演示给学生看,在演示的同时老师还要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引起学生的注意,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学习导向。例如,2006年高考题中就画出了一个工具栏的20个图标,要求学生写出各图标的功能,这些图标都是老师在平时上课时经常会用到的,但是老师是否强调过,学生是否注意到呢?也许老师说要完成某个操作学生可能知道要通过那个图标,但现在写出了图标要说明其功能就不能对号了,这些都要求老师平时多强调那些细节问题,学生多注意细节问题。

三、注重基础,回归课本 计算机基础知识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多,要想更好的应对考试,只会操作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回归课本,掌握好课本的基础知识,如2006年高考是有道题目就涉及到计算机发展简史的问题,有的同学能模糊记得计算机诞生于美国,但具体到每一代计算机的历史年限,应用领域,基本逻辑元件就不太清楚了,其实这题目课本上讲的非常清楚,但是能完全答对的人却不多,这道题目就反映了很多老师和学生盲目追求高深理论和操作,忽视了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现在学习我们就应该注重基础,回归课本,打牢基础。

四、一题多解,注重知识迁移

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求解方法存在多样性,有时答案也有多种,在计算机基础知识这学科,更应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老师多对学生提出这种要求,平时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删除一个字符可以按小键盘的DEL键,可以使用BACKSPACE键,还可使用DELETE键;完成复制操作可以通过“编辑”菜单的“复制”命令,也可通过右键快捷菜单的“复制”命令,可以通过工具栏的复制按钮,还可以通过快捷键CTRL+C。一题多解,旨在增强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分析,多总结,多提示。揭示本质内涵。使学生思维得到提高。除了要注重一题多解之外,还要注重知识迁移。计算机基础知识看似非常零散,但总体来说,也只有硬件和软件两大块,硬件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多读多记,而且要不断的归纳总结,对比着记忆,不能死记硬背。软件知识的学习则要求学生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比如,在学习WORD、EXCEL等应用软件时,我们应该知道它们都属于应用程序,只要我们掌握好了应用程序的启动和关闭方法之后,那么就没必要在一一去记各种软件的启动关闭方法了。在软件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少不了要使用一些命令,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名称相同的命令会在同一菜单里面,例如,在WORD中我们知道新建、打开、保存、关闭等命令在文件菜单中,那么,在学习EXCEL时,这些命令同样在文件菜单中。在讲文件选择时,选择不连续文件时可以按住CTRL键再逐一单击文件图标,这个知识也可迁移到其它如EXCEL,WORD等软件的学习中选择不连续文字,选择不连续工作表和单元格以及选择不连续的行和列等方面。在计算机考试过程中,所考知识老师不可能面面讲到,但只要我们善于运用一题多解和知识迁移,很多问题就会迎韧而解。中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这里略讲几点个人教学应考心得体会,以利相互交流教学体会,把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工作搞好,为计算机考试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本文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几方面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学生的观点。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培养能力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专业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与之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教育显得相对滞后,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专业设置、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造成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使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使中职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教学目标改革:

1、树立“能力本位”观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以培养具备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

就目前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熟练运用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3)、硬件维护维修能力;

(4)、软、硬件常见故障的检测和处理能力;

(5)、检测和消除计算机病毒的能力;

(6)、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7)、计算机网络通信、多媒体技术、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收发E-mail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着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验与实践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围绕“动”字展开工作,即教学生动、学习主动、沟通互动。使我们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树立全新观念,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终身教育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提高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当代的首要任务。创新是一种旨在提高全民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思想和行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承担起创新的使命,才能把创新教育主阵地定位于课堂,才会有让创新教育落实到每节课的想法和具体行为。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创新能力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需要终身激励,因而创新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根据硬、软件的发展,课程内容尽量“新”。

目前中等职校的计算机教育可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基础课程

让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以便学生毕业后在信息社会里更好的工作与学习,其中包括网络、多媒体、办公自动化和互联网的使用常识等;

(2)、计算机技术课程:

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配置、安装、调试,软件的安装和调试等;

(3)、计算机应用能力课程

让学生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环境下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练运用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

这几个层次的教学内容,在选择教材时,应遵照“广泛优化、偏重应用,应用课程追踪先进”的原则,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应该选购最新的教材,安装最新软件,了解最新发展动态,让学生去学习、去实践和体会。

2、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来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紧贴社会的要求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

3、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在设计和制定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

三、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倡导讨论式教学,促进教学互动(民主教育的特征:富有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强调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注重学生的体验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等方式进行改革。

1、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班级教学已经发展成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化教学、多元化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的教学。其次,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于"情景创设" 、 "主动探索" 、 "协作学习" 、"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

2、实施分层教学,兼顾学生能力差异

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点参差不齐,而且有的学生由于兴趣所在,学习效果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目前,我们仍然是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大班教学为主,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同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而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特有的一个“怪现象”,就是差生不听课,好学的学生也不听课。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问题,实行分层施教,效果较好。将起点和能力接近的学生分在一起进行教学,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实行因人施教。

3、推行互动式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法,使教、学双方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创造和谐的互动氛围,使教师在“教”中探学求学、学生在“学”中挖潜增智,从而达到相互促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互动”可以包括三个方面: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在教学中,应将三个方面的互动相互联系并综合应用,而不应片面地孤立某一种互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互动,找到他们恰当的学习起点,建构最适应他们需求的教学模式;学生与学生到动,可以互取所长,学习新知,发现新知,弥补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与信息技术媒体互动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机互动学习环境。这种教学方式在计算机操作课中效果很好。

四、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考核多数是以一两次书面考试或者操作考试作为学生的成绩评定,我认为这样的评价不符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由于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来源,技能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强化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促进其主动学习,从而获得进步。

1、在评价内容上,既关注学习内容也要关注非学习内容。

将平时的上机训练等同于考核,视为考核内容的一部分。我的学生每次训练都有成绩登记,我将其作为期末成绩的40%。针对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无论考核或训练,都以上机实践为主,笔试这样的考核只作为考核的一个次要组成部分。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诸如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等也列入评价内容中。

2、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在评价学生时,不再以我个人对学生的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而将学生本人与同学的意见也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努力学习,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的闪光点与不足,学生若在学习过程中有创造性的认识、发现和行为便及时的给予其鼓励。

时代的发展对具有自主性、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日显急迫。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关注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受社会欢迎的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第五篇: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诈骗的防范

摘 要:随着世界范围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渐趋于成熟,互联网快速发展。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安全保护及法律保护问题成为其重中之重。而网络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屡禁不止,其中最为严重的则是网络诈骗犯罪问题。本文主要从计算机教学中着手,通过对网络诈骗现象的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应用,促使学生对网络诈骗现象有所了解,从心理上有所防范。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网络诈骗

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对法制教育的渗透,促使相关法制现象在计算机教学中得以普及,通过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掌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法制观念,了解自身合法权益以及他人合法权利的保护,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要求老师应具有良好的耐心,通过对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促使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法制教育因素得以挖掘,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普及。

1 计算机网络诈骗犯罪概述

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以直接或者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计算机网络诈骗罪,就是普通的诈骗罪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变形,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采用虚拟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1.1 计算机网络诈骗的类型

由于能够不在现场的操作,具备间接性,因此计算机网络诈骗犯罪的表现类型相对较多,与传统的诈骗犯罪存在一定的差异。

(1)采用网上购物的方式进行诈骗犯罪

网络购物诈骗在计算机网络诈骗犯罪中出现较多,大多数受害人都是在付款后出现商品收不到、收到的商品与卖家所述不同或一文不值的现象发生。

(2)利用Modem拨叫国际长途的诈骗犯罪

犯罪行为人诱使上网者下载一个“浏览工具”或者“拨号器”,以便免费登陆成人网站。而所谓“拨号器”就会悄悄切断Modem的当前连接,转而通过拨通一个国际长途号码连接上互联网。这样,用户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失一大笔电话费。

(3)利用互联网骗取信用卡的诈骗犯罪

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网络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通过网上具有信用卡支付的功能及特点,促使具有诈骗意图的自己和他人对经济利益进行获取,采用故意使用诈骗的手段造成他人出现财产损失的现象发生。与一般的诈骗犯罪相比,该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通过采用计算机、网络以及网上信用卡支付的功能实施犯罪。随着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的逐渐严重,促使相关法律中有较多问题存在。

1.2 计算机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

网络诈骗罪和其他类型的诈骗罪取的财物的方式不同,一般的诈骗活动,行为人与一定自然人之间有一定的意思沟通,即“人――人对话”,而网络诈骗罪则不然,行为人更多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达到初步目的。正是由于人机对话的技术特点,决定了网络诈骗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1)犯罪方法相对简单,实施过程容易进行

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犯罪,促使犯罪人员虚构的事实得到实现,或采用隐瞒、欺骗的方式对事实真相加以遮盖,进一步导致被害人受到钱财的骗取。

(2)较低的犯罪成本,传播快且范围广

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犯罪人员对样式精美的电子邮件进行制作、散播,从而对他人的财物进行诈骗,无需进行较大的资金、人力及物力的投入。进一步满足犯罪人员的物质条件。

(3)较强的渗透性,复杂的网络化形式,具有较强的不定性

通过发展,网络逐渐形成一个具有虚拟效果的电脑空间,将国境线得到消除,也促使社会及空间的界限得到打破。在犯罪人员进行他人财物诈骗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渗透性,通过计算机网络,诈骗犯罪逐渐向群体化方向发展,导致从理论上而言,受害人都属于上网人员。

2 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诈骗犯罪的对策

1、在网络诈骗犯罪中,占据较大比例的则是青少年,因此导致网络诈骗犯罪中主体责任年龄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学校应通过广播、网络及网络诈骗专题课程的开展,从学生的思想上解决该问题的出现,公安部门应与文化部门相结合,严格的对网站、网吧等网络设施进行监控,促使管理系统及监控系统趋于完整,从根源上将网络诈骗犯罪现象得到消除。而造成未成年人网络诈骗行为出现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好奇产生的,因此,老师还应从学生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着手,对相关教育进行加强。

2、在计算机信息录入课程的学习中,可以采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际案例作为学生录入的内容,学生通过参照文稿进行输入的方法,在输入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对实际案例中的精神进行了解,从而使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掌握。为了使学生输入兴趣得到提升,在信息录入课程中,通过对庭审纪实的画面在大屏幕中进行放映的方法,在放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庭审的记录,能够形成在联系的同时还能对相关法律进行学习。而该练习方法通常是在输入操作不太熟练的前提下进行。或运用成语接龙的形式将法律法规名称作为“成语”进行接龙练习,促使学生对身边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熟悉。通过这类形式的运用,尽可能的将打字练习中的枯燥无味现象得到避免,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字录入兴趣。通过练习,不仅对法律知识进行了普及,而且对于文字录入的熟练程度具有明显的作用。

3、采用实际案例的运用,进一步将学生对网络的态度得以端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加。在学生的生活中,上网冲浪发挥着一定的作用,甚至有的出现沉迷状态,会出现玩游戏到深夜的现象发生。由于学生处于可塑时期,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及从众心理存在,在分辨是非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出现一部分学生对游戏过于沉迷,或对黑客进行盲目崇拜的现象发生。所以,学生网络道德普及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相关实际案例的运用,进一步对网络不良现象的危害得以普及,并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对网络歪曲的观点得以纠正。

4、发挥教师“教育智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并将此产生的塑料袋、餐盒、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屏幕保护出现不文明的用语;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等等。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对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干净整洁、电脑完好的机房,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输入,如在“文件管理”和“文件存盘”的教学就蕴含着培养学生分门别类地管理文件、为文件取个好名字的好习惯的目标,教师若随便给文件取个名字,随便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就会把坏习惯传给学生,会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表率作用。

3 结语

综上述所,未成年人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控制关键则是法律知识的普及,而计算机老师作为预防网络犯罪行为的关键,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要求计算机老师应对相对法律规范进行掌握,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通过对思维及教学方式的更新,促使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得到同时普及,进一步降低计算机网络诈骗中学生的比例,从而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及安全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麻清香,浅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 职业圈.2007(19).

[2]龙昕,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网络资源重要性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27).

上一篇:浅谈政工干部的素质下一篇:情绪调节与心理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