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学之我见

2022-12-17

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 成为了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学开展计算机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 使学生学会使用这工具并充分利用这个工具多方面获取信息, 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基础素质的综合提升。当前, 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四“难”现象, 即教师“难教”, 学生“难学”, 考试“难考”, 实践“难”。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使得中学的计算机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达到最初计算机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效果呢?

1 从教师方面入手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 只有首先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的效果。

(1) 提高教师素质。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我们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教师, 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 所以我们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当然, 我们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 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 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 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 对我们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 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 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 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 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就需要教师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 教育理论的发展也为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 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 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2 从学生方面入手

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把计算机作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工具, 为学生进入高校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1) 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 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 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 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或偶尔有兴, 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上, 有不惜时间, 不怕困难, 可以集中较长注意力的表现上。因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把握学生的兴奋点, 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 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 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 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 而对教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 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 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 当然原因只有一个:老师不允许他们玩游戏、聊天。针对这种教学现象, 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 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正确引导学生, 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 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 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 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 学生就会感兴趣, 自己便会主动深入学习, 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2) 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 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 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在上机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 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 我们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解决问题, 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 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 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是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 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并在课余时间要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 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3 管理体制方面找出不足

首先, 计算机教学至今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然教育部早在2000年就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 (修订稿) 》, 对中小学信息教学内容和课时等提出了较细的要求, 但这只是指导性的文件, 没有提升到教学大纲的高度, 所以没有约束力。另外, 到目前为止, 国家也没有统一编制的计算机教材, 市场上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教材, 造成了中小学计算机教材杂乱无章, 令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 导致中学计算机教育难以进规范。

4 结语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 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 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开设改课程的目标。

摘要: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因其需注重实践这一特点, 目前的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四“难”现象, 只有转变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 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学以致用”。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因特网——教育资源利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 徐士良.计算机基础知识 (一级) 教程 (WINDOWS环境) [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3] 肖兴宇.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后现代主义设计及其缘起下一篇:此“God”非彼“上帝”——从理雅各对中国儒学经典的翻译看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