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12-25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社会, 信息产业尤其是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突飞猛进。这就要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更要具备运用计算机独立接受新信息、快速处理新信息的能力。但目前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大多方式呆板、内容滞后、脱离实际, 普遍缺乏动手能力。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 如何以应用为目的、以实用为出发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 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教育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由书本知识向实际应用能力的转化, 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 树立有利于学生创造心理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应该认识到, 教育不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 更是发展创新能力的手段。传统教育是以书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中心, 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如何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问题, 其目标是培养能熟练掌握知识的人才。传统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 但它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个性发展的多样性, 以及学生智能的培养, 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就是要求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敏锐地发现问题、顺利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老师成为学生的“协作者”。例如, 在学习EXCEL软件时, 首先让学生打开EX-CEL的界面, 让学生观察EXCEL和WORD界面的区别, 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它们的不同。然后让学生观看老师制作一个表格的过程, 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精美的表格。学生在刚开始操作时会感到困难重重, 每进行一步操作都会遇到新问题。此时, 教师就要耐心指点, 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 让学生去大胆地试。同时, 为学生提供可行的处理方法, 使学生在操作中认识其规律性。通过E X C E L软件学习, 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最终不但能全部掌握教学所要求的内容, 而且能够感到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一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为学生今后独立学习和使用其他工具软件奠定基础。因此,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掌握计算机常用软件, 教师应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而不仅仅是软件的简单使用。

2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激发创造力的诱发剂, 也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因此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学中, 应采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使他们主动参与,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作业驱动教学,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兴趣, 是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在每节课前先演示一下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然后布置作业, 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掌握知识。例如, 利用W O R D软件制作《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首先在大屏幕上演示丰富多彩的推荐表,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了推荐表制作的基本方法之后, 便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并制作一张推荐表。学生本来就充满了好奇, 同时渴望能设计并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推荐表, 所以他们往往会跃跃欲试, 积极参与。这样,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能够较好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力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习兴趣, 也是计算机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例如, 在讲授WORD应用教程时, 首先展示一份运用W O R D编辑的很美观、很精致的校园海报, 其中有字体字号各异的文字、学生自己的照片、各式各样的表格, 还有对学校最近发生事件的描述。由于校园海报内容贴近学生自己的校园生活, 会使他们产生“神奇”的感觉。这时概括地讲解W O R D所具有的强大功能, 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各自展开充分的想象空间, 思考着自己如何也来制作一个这样的校园海报。这种浓烈的学习气氛, 往往能够使授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科学的授课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计算机教学的过程, 其实就是一门上机实践、寓教于乐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一个起点, 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授课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解大量抽象的知识, 通常是教师解释得越多, 学生越有一种不着边际的感觉, 认为计算机越学越难。若是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 循序渐进地化解学习中的难点, 学生就会觉得计算机并不难学。对于课堂教学, 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 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课不是专业课, 普遍存在应付考试、不求甚解的问题。而计算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在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教学中, 教师要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其所学专业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恰当的计算机综合设计课题。这些课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是适当的难度, 二是在“教”和“学”两个方面都具有探索性, 三是尽量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通过这样的授课方法, 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 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习惯, 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

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科学的授课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创新能力,观念,兴趣,方法

参考文献

[1] 阎立钦.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 1999.

[2] 叶平“.创新教育”解析[J].教育研究, 1999 (12) .

[3]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9.

[4] 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9, (4) .

[5]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幼儿园墙饰环创现状调查与策略分析——以西安部分幼儿园为例下一篇:浅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