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得外语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语言习得的心理模式研究,以及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可以促使外语教师和学习者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构建语言符号与事物-形象代码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习得外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习得外语教学论文 篇1:

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语言的发展,除母语之外第二语言的学习受到了大众的重视。每个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使得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差别,而且个体差异在外语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个体差异及二语习得的概念出发,针对学习者个体差异下对二语习得的指导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个体差异;二语习得;外语教学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许多心理学家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成绩之间的关系,最后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者之间的个体差异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动机、认知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别,而这些正是影响学生学习整个过程的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加重视第二语言的学习,而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对其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有助于帮助他们进行第二语言的习得。

一、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的概念

(一)个体差异

不同学者对于个体差异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有的学者认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包括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对于自己母语的掌握程度、在语言学习中的动机和对学习的态度及学习者的性格等。还有的学者认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主要是包括了关于语言学习方面的能力,包括学习者个体的内外向性格以及他们的认知方式等。區别于上两种对于个体差异的阐述,有一些学者认为个体差异主要是包含了个体的年龄及他们的社会心理因素、在社会交往中拒绝敏感性及焦虑感,还包括一定的认知方式等及学习方式等。所以总的来看,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的概念主要包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及情感因素。而这些个体差异的组成部分都会或多或少的在母语及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二语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有意识的去学习除母语外的第二种语言的过程。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日常交际中习得第二语言;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正式的课堂教学对第二语言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关于第二语言的相关知识而习得的,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第二语言的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考虑语言学习过程的规律,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有效的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

二、学习者个体差异与二语习得

(一)性格方面的差异

学习者的性格是指个体所持有的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态度以及采取的相应的行为模式,它是一种稳定的、核心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的心理特征,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人的性格通常是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类别。而个体的性格差别对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外向型学生,他们有着自信、自强、主动、活泼开朗、积极等性格特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也具备良好的听说能力、模仿能力,所以性格外向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会相对轻松。而内向型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具有、寡言少语、孤僻、敏感等性格特点,对于一些与他人交际交流的机会,他们往往不会主动的去争取,从而错过了很多发展第二语言的实践机会。所以就个体的性格特点而言,外向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具有优势。但是外向型学习者缺乏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内向型学习者在语言表达规则中会更具备优势。

(二)母语思维上的差异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掌握的母语会对学习者在与第二名学习过程中产生重要的影响。母语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已经掌握的且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学习者在学习与母语相类似的结构的语言系统过程中会感到更加轻松;而当一些第二语言语言逻辑与母语相冲突时,那么学习者很有可能会用已经掌握的母语语言模式来内化新学习的第二语言。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掌握会感到困难。母语的学习与掌握会使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无意识的使用母语的语言结构对第二语言进行思考、分析、比较,同时以母语的语言方式来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像是对于我们国家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对语法感到难以理解,英语的语法结构通常是使用倒装句来进行表述,这与我们学习的母语的语言结构是大相径庭的。

(三)文化背景上的差异

另外一个国家的语言代表了这个国家历史文化的发展,它融合了这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所以学生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它所有的文化习惯也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在一个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差异会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语言的学习及对该国文化的教学必须进行结合,语言的学习脱离不了对于该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与掌握。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会对第二语言及外语的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不同教学方式,能够弥补学习者在个体差异上造成的语言学习效果的差别,实现存在差异的学习者对语言达到同样的掌握效果。

参考文献:

[1]毕琴. 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研究[J]. 海外英语, 2013(18):77-78.

[2]田靖. 二语习得中教学与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视野下的日语教学——评《二语习得研究与日语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7, 40(4):119-120.

[3]戴运财, 崔文琦. 基于二语习得研究的外语教学十原则——从理论到实践[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 37(6):31-39.

作者:姚文彬

习得外语教学论文 篇2:

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看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

摘 要: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语言习得的心理模式研究,以及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可以促使外语教师和学习者采取更有效的方式来构建语言符号与事物 - 形象代码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心理语言学 心理模式 二语习得 教学活动 母语

第二语言获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学习一种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一直是心理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心理语言学认为,交际者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必须要通过语言符号及其内部的编程进行一系列的转换来完成交际的目的。在不同语言中,许多常见的事物,其名称数量不等,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层面的特点也比比皆是,这种语言符号与事物—形象代码之间的转换造成了二语习得者的习得困难。另一方面母语习得同二语习得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和优势,二语学习者也可以借鉴母语习得的经验来完善语言的习得方法。

一、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母语系统与二语习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外语学习中,多数学习者在将第二语言译为母语时的准确程度要优于将母语译为第二语言。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言语理解要重于且易于言语产出。心理语言学认为,交际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就相当于把要表达话语的内部编程转换交际者表达自己的思想,然后把要表达话语的内部编程转换为交际对方能够明白之的语言,这需要通过语言符号完成,需要交际者通过独立自主地选择语言手段来完成。

第二语言习得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的基础上,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母语体系在二语习得之前大脑中已经存在,已建立了一整套的语言模式。它既是学习第二语言的资源,又是干扰二语习得的根源。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1]。学习者通过对可理解性语言材料的处理,在最后形成第二语言的表达,这就是语言输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大脑所进行的活动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分析、迁移和语际语的形成等。二语的结构类别必须建立在母语结构类别基础之上,如果说母语习得充分发挥或调动了人类与生俱来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话,那么二语习得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天的输入。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一个非常复杂心理过程,它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且母语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外语教学中应当重视母语的作用,并且不能忽视学生已经掌握母语这一事实,利用母语优势去促进外语教学。

二、心理语言学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

根据心理语言学关于言语活动结构的理论可知,人的言语活动和其他任何一种人类活动一样,也可以分解为以下步骤:动机—目的—话语的内部编程—在内部言语中建构话语—口头或笔头表达;语言单位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可表述为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句群≤篇章。语言单位是表达语义的手段,它是现实事物在言语活动中的映射,语言单位与其所指之间是多对多关系:语素对映事物标志,词对映事物,句子对映事件事实缩图的各个构成部分,语句对映事件事实的缩图,篇章对映世界片断的整体情景。语言单位的各个所指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而这些表达形式同其语义之间的多对多的复杂关系也是习得者二语习得过程的障碍。

(一)心理语言学对词汇语法学习的指导意义

语义记忆是我们使用语言所必需的记忆,它是一部心理词典,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字词和其他语言符号,它们的意义和所指,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操作这些符号、概念和关系的法则、准则和规则的有组织的知识。外语的词汇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入,并着眼于单词的用法,从来就是教师和教材编写者的金科玉律,这就促使人们选择建立了一套常用的所谓的高频词汇体系,许多研究者也认为在人类的语言构造活动中存在一种词库说,即大脑在言语活动中的常用词汇会被优先记忆。词汇作为语言结构的基层组成部分,词汇量的掌握对二语习得者来说非常重要,无论是语言的理解还是语言的产出,对习得者词汇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虽然在言语交际中有限的词汇加上身势语可以达到交流的目的,但是在正式的场合并不能满足习得者最终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一个优秀的二语习得者的词汇量必然是能达到完成言语交际的要求。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来看,如果仅仅掌握语言符号或者说只掌握了符号的语表内容,忽视语言符号的所指就不能把本来具有鲜明事物个性的言语与其事物—形象牢固地联系起来,就不能建立与特定语言文化相对应的事物—形象代码,也就不能形成并非与母语的事物—形象代码系统完全相同的外语事物—形象代码系统。因此,对于外语教学而言,“语言和思维之间靠事物—形象代码作为中介”[2]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学习者不在目的语表达手段和大脑中事物—形象代码之间建立较为稳固的有机联系,就无法熟练地运用目的语表达自己思想。而要熟练地进行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对译,更要建立两种语言符号与其事物—形象代码系统之间的交互联系。因此,王福祥、周小成撰文指出:“目前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语符,轻语义’、‘重译文,轻感知’现象”[3],并且针对这一现象他们提取外语教学应当加强三方面的活动:“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启发和引导学生挖掘语句或篇章的具体语境意义和言外之意,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感知并讲出艳艳单位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信息差异,注重运用外语构建学生的世界知识”[4],来引导学生强化建立语言符号与其事物 - 形象代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心理语言学对篇章阅读学习的指导意义

阅读是外语听说读写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对二语学习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高级技能之一,通常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阅读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学习者逐字逐句的阅读过程忽略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此产生了阅读的无序。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阅读依靠言语理解而非言语生成,这可从聋哑儿童学习书面语以后能够完成语言作业这一实验得到证实。心理语言学对阅读的心理模式的研究主要是Goodman的阅读公式和阅读图式理论的影响比较大。

美国心理学家Goodman认为读者在阅读中会采取以下五个步骤:“辨识,预测,确认,纠正,和结束”[5]。辨识是指书面语言表达符号被大脑辨认出后读者开始阅读。预测指的是大脑接受了视觉输入后,总会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预测。而进行预测的基础是读者头脑中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文章话题的知识和有关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的知识。预测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预测的成功与否还有待于读者从书面材料的取样来检查和修正。这就是确认阶段。当文本内容与预测出现不一致或预测被否认时,大脑就对本文重新进行加工纠正。阅读任务完成时,大脑会停止阅读,此时整个阅读过程便会结束”[6]。因此他认为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猜测游戏。阅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透过各种语言暗示,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并重组信息,最后得出结论。由此Goodman他提出一个阅读循环公式:视觉—知觉—符号—意义。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81年提出图式理论,F.Burtlett把它应用于心理学研究实验。图式即知识的抽象结构,它是体现各个概念组合联系的结构。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自己已有的背景知识联系起来,这些旧有知识体系则叫做“背景知识框架”[7]。根据图式理论,语篇的理解过程就是读者的背景知识与语篇的互动过程。知识在大脑中以一个个单元形式,通过节点形成网络结构,即图式网。其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阅读就是通过己有的图式网络对材料不断判断分析,用知识框架理解文章并预测,重组,储存,最终相互融合,完善丰富形成新的知识图式。图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对书面语言即构成阅读材料的语言的处理:内容图式是指读者对书面语言之外文章所讨论主题即背景知识的了解熟悉程度;形式图式是读者对文章体裁,篇章结构和整体的了解。

无论是图式法还是阅读公式都是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他们对二语学习者阅读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语言方面及非语言方面。语言方面主要指语言知识水平,在教学中指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方面主要指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阅读技能和策略等。阅读前,学习者应激发的自己背景知识(图式),运用语言能力和背景知识理解语篇。重点是抓住语篇的核心而不是逐字逐句阅读。因此学习者应当尝试训练自己略读,速读并抓住中心的能力。对外语教师而言,阅读不是教学新的语言或概念,它是在已有信息基础上通过新信息的输入、加工而实现,阅读不依靠写作教学,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的活动过程,但是写作教学就主要是涉及言语生成过程。阅读的四个阶段,即词的熟悉;词的确定;词组和句子的确定;篇章理解,这四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程度的互相渗透。外语教学也应当根据这四个阶段来安排教学活动,精读与泛读的相结合能达到更好地效果,不单单对阅读教学,对语法和词汇教学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汉语文字简练,信息量大,但是对作者的意图是否能被理解,责任全在读者,因此对于对外汉语的教师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例子:即使汉语词汇量逐渐增大,但是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尤其是遇到具有汉语特色的熟语和诗词的情况下,学习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情况更为常见。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的目标就应该是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文化背景方面的相关信息,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阅读难度,最有效的提高阅读理解率。

注释:

[1]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外语与教学研究出版社,2000年版。

[2][3][4]王福祥,周小成:《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外语教学的一点反思》,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6年版。

[5][6]Goodman,K.S.:《阅读过程》,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7]范敬民:《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福建省外文学会会暨华东地区外语教学研讨会,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段胜峰,李罡.记忆编码过程心理分析及启示[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1,(11).

[2]范敬民,基于心理语言学的阅读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福建省外文学会会暨华东地区外语教学研讨会,2007.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5] Goodman,K.S.阅读过程[M].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89.

[6]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7]孟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汉语教学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8]盛炎.心理语言学与语言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

[9]王福祥,周小成.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对外语教学的一点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2006,(9).

[10]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朱洁 河南郑州 中原工学院 450007;董盼 河南商丘 商丘工学院 476000)

作者:朱洁 董盼

习得外语教学论文 篇3:

论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摘 要:认知心理学上的一些研究对外语教学有启发作用,成为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主体怎样认知客体信息倾注了浓厚的热忱,这方面的理论从认知结构论发展到信息加工论再到建构主义。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二语习得即为使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本文对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进行认知心理学方面的探讨,以我国外语实践教学为基础,提出外语教学的注意事项,即重视自动化加工、重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培养学生重新建构的能力及重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关联。

关键词:二语习得;外语教学认知;认知心理学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至八十年代,许多国外语言学学者从中介语、学习策略、普通语法、课堂教学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了丰富的研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二语习得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理论模式。这些研究大都是从语言分析、动机效果因素或者是教学法的角度出发,而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二语习得进行的研究较少。实际上,语言是人类大脑思维与活动的产物,对语言的研究实际上是认知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课题。因此,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二语习得与外语教学方面的问题,探讨认知心理学对二语习得的启示,有着重要意义。

一、二语习得的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概述

对于二语是怎样习得的,不同的认知心理学流派有不同的看法:行为主义学派认为二语习得是后天学习的结果,而学习的本质是“刺激——反应”联结,语言学习即是语言符号与其标志的事物之间的联结。社会学习理论则在行为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延展了“强化”的外延,认为学习上的强化不一定是源于他人,也可以是自我强化,强化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当个体可以从某种活动中获得愉悦感受时,就会提高其进行类似活动的频率;当个体看到他人的某种行为受到了奖励或惩罚,他也会学习着去做或者不做某件事。语言习得也是同样的,个体完全可以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行为主义理论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把语言习得看作是言语习惯形成的机械过程,并过于强调语言环境的作用。

认知科学在语言习得方面,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认为人与生俱来地掌握了语言习得机制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理论模式。不过,乔姆斯基的天赋语言习得理论夸大了人类大脑生理物质在二语习得上的作用,忽视了在二语习得上人类的后天努力。但是不可否认,正是源于乔姆斯基的理论,即把语言学看作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才形成了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语言习得理论。

在认知心理学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上,主要有三个阶段:(1)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是认知结构论,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伯尔。根据他们的观点,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过程,其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并使已形成的认知结构不断分化与整合,并强调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情景,使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关联,让新旧知识发生作用,新的学习材料就在学习者的头脑中产生意义;(2)70年代以后,主要是信息加工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找寻信息、接受信息并在认知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信息植入——编码——加工——贮存——提取——输出应用”的过程。重心转移到高级认知活动上,范围扩展到认知表征、认知结构、认知图式以及认知过程发生机制等领域,该理论对语言习得与外语教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3)近20年来,建构主义思潮形成,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个体对认知信息进行不断“解构——建构”的过程。解构即是主体根据自身认知结构把客体分解为几个要素,与自己的认知经验联系起来,进行特征识别、分类、比较、概括以及推理的信息加工过程。而建构则是指主体在自己的认知策略和已有经验基础上,对客体解构后的要素进行有意义的重组,通过同化或顺应等方式,将其与自己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意义和行为的过程。

二、二语习得的认知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站在外语教学的角度,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学习者认知结构变化的规律来探讨其语言知识和认知技能获得的心理机制,揭示认知发展与外语教学的交互作用是现行研究的主流趋势。笔者基于认知心理学上关于二语习得的理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二语习得的认知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发。

(一)二语学习要选好时机

年龄是影响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第二语言就需要把握好时机,总体上来说,学习二语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但又不能太早,需要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认知习得能力之后。而且教师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以及学习者具有的不同认知特征,已有的知识结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使用不同的教材,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二)讲求学习策略

二语习得是一个努力学习到尽可能实现自然习得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讲求学习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二语习得的一大干扰因素就是母语,因此减少母语的干扰对二语习得非常重要。学习策略对任何知识的学习来说都意义重大,对于语言学习也是如此。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交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策略,对其学习策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母语是负迁移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就要给学习者创造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接触自然的目的语环境,接受最优化的输入。

(三)及时正确的反馈

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增强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对错误认知的纠正、对重点内容的加深都意义深远。而对于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该作出怎样的认知反馈或者情感反馈才恰当能也是外语教学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在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时,教师应当采取合适的形式与得体的态度,因为良好的气氛和教师的亲和态度更能使学习者端正对语言错误的态度。同时又要采用适当的交际反馈策略, 既指出学生的错误,又不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

(四)培养学生重新建构的能力

建构能力源于近现代兴起的建构主义。根据认知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一是要提供给学生充足的建构理解所需的基础,二是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建构空间,让学生们能够针对具体情境采用适当的策略。

因为不管是在外语的学习上还是其他知识的學习上,都不可能把已有的知识简单地提取出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只能根据具体情境,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重新建构知识,建构起用于指导问题解决的图式。而且,往往不是单以某一个概念原理为基础,需要通过多个概念原理以及大量的经验背景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因此,在外语教学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给予学生足够的建构知识的基础,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建构空间,才是外语教学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方法。

三、结束语

综上,在进行二语习得以及外语教学及教学研究上,要结合认知心理学理论,同时也进一步丰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在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方面,既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用恰当的教学材料,也重视对学生自身对语言的构建及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运用外语的机会,最终实现外语教学的目标,提高二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翟丽霞等.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二语习得过程分析[J]. 外语学刊,2005(01) .

[2] 李俏.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5(11) .

[3] 王琦,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李霞,兰英. 基于社会文化学派理论的第二语言学习观及其述评[J].国外外语教学,2007(02).

作者:邓丽佳

上一篇:审计风险涵义论文下一篇:粮库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