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研究

2024-05-03

音乐教育研究(精选8篇)

篇1:音乐教育研究

生命系统・音乐・音乐教育

(一) 人之称其为人,即在于其有情欲,有理智.因此,异于一般动物的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可划分为两大系统:情感欲望系统和精神理性系统.此亦可视为人的两大生命需要.

作 者:刘婴奇 Liu Yingqi  作者单位:济南教育学院艺体系副教授,250001 刊 名:济南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AN EDUCATION COLLEGE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 

篇2: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自《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本文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音乐教学实践、音乐教师教育、音乐教育理论等方面对2007年《中国音乐教育》关于高师音乐教育研究进行梳理,从中可以管窥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高师音乐教育 课程改革

高等学校音乐教师教育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目标,是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基础音乐教育的全面推进,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也随之展开。2007年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紧密联系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已取得不少成就,但也出现多盲目追风的教育现象,在这种背景下相继问世的一些重要文件,专著及学术论文,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是十分必要且有着现实意义的。

笔者以下着重对2007年《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关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内容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大家。

一、音乐教育的文化与理论研究方法

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及音乐教育历史研究性等问题是音乐课程的理论基础。“音乐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价值是由音乐艺术的本质和价值决定的。”这是美国音乐教育家雷默阐述音乐教育哲学的前提---即立论的基础。然而对于音乐艺术本质和价值的界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这些在2007年《中国音乐教育》杂志中也有体现。

叶继红[1]通过分析各种教学法在中国实践的现状,提出如何正确认识把握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把握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教学和学习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有很重要的意义。晓琴[2]通过运用批判教育学的观点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可以共同达到音乐教育国家标准的要求;结合批判教学法进行音乐教学能还原学生本色,充分认识他们未来的发展;可以确保音乐课在学校各门课程中的地位,同时有助于具备音乐才能的,并致力于终身热爱音乐的学生的发展。冯兰芳[3]提出艺术实践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应体现学术性和研究性、体现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着重体现创造性、体现思辨性、体现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提高知识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尹爱青[4] 认为音乐审美教育是按照音乐美的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艺术内容对人进行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在这种教育里,可以由个体或从审美教育对象的内在特点、音乐作品的外在形式特征、自己的体验感受等入手,使个体始终处于情感解放、创造、发展的自由状态。并分别从解放、创造、发展的哲学层面阐述关于音乐审美教育活动的人学价值的研究。张媛[5]认为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成为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并提出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音乐教学上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他们进行EQ培养。如1.“鼓励”教学,积极点评;2.“重视”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等等。认为只要围绕“新课标”,以学生为本,借鉴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把学生身心看成一个体系。尊重、理解、鼓励和爱护学生,音乐教学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王耀华[6]提出在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各种音乐教育哲学观,都已对或将对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音乐教育哲学观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学问,它应当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为此他根据当今时代的特征,对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的含义与时代背景、结合音乐艺术和音乐教育的特点等方面对“以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作阐释。宋伟[7]认为音乐教育是培养和谐人格的众多手段之一,而且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从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情感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创新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廖家骅[8]在新课标中,将音乐欣赏升格为音乐鉴赏,既是音乐教学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这种意义必须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来体现,必须落实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个具体的关键环节撒谎能够来,从而才能最终转化为教学生产力。宋兰萍[9]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不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确实有影响,但相似的是他们都更关注于教师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课堂反应。同时也提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适时开展关于教学经验领域方面的研究。

分析上述的音乐理论文化我们不难发现以往的音乐教育由于缺乏深刻的理论指导,因而在教育观念上带有相当程度的依附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唯有建立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并不断调整我们对音乐本身文化含义的理解,理清思路,这样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方能走的更远,更久。但是这些观点、理念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还未能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前沿,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不断探索。

二、音乐教师教育和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教师教育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同样的中国的音乐教师教育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高师音乐教育主要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系统提供师资的教育,对于音乐(师范)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将来要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教育方面的文章数量是最多的。

张耀[10]认为借鉴国外合唱发展之经验,进一步拓展我们的学校合唱教学艺术视野,开展对学校合唱教学的理论研究,提高对合唱教育文化认知以及合唱对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认知,是我们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黄小明[11]认为目前音乐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的各行其是,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到音乐教学改革的发展和音乐新课标的实施和人才培养。并从高师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脱节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以及对如何链接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郭兰兰[12]认为将即兴演奏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范围,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事件能力,使学生将多年学习到的音乐理论和乐器表现技巧,当作创造性元素和构筑自己音乐实践的砖瓦,跳出“示范---模仿---纠正---重复”这样原来周而复始的小圈子,增加“即兴创作---师生评价---公开表演---总结发展”这样崭新的、具有动态评价体系的内容。耿劲松[13]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现状和不足,借鉴国外教育实习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于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模式构建和改进的几点看法,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改革和逐步走向规范化提供参考。黄有良[14]认为农村音乐教师在外出听课机会很少的情况下,勤练声、键、舞等基本功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潜心钻研教材以增强音乐教学能力,这是最重要的教学研究。提倡教师自己动手,编写一些教学辅助教材,以达到提高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的目的。张建华[15]从高师课程的目标、作曲技术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师资配置和生源等方面提出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应该从实际出发,从本质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江锦秀[16]提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三级合作的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方面的优势,以“点一线一面”的立体框架构建长效、完整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培养体系。在整个音乐教育战线内,最大限度地形成教育的合力,在多级合作的基础上完善基础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式,做好音乐教师的培养工作。张宏伟[17]“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径,高度概括了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科定位、教学思路、人才培养规格及其实施途径等方面的特点,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能力模块建构,即学生的学习能力、音乐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模块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进行阐述。刘楠[18]通过莫尔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音乐必修课程的分析阐述,结合当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的主修与副修、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隐性问题进行初步思考,认为莫尔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音乐必修课程的模式给我们的改革提供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有助于我们反思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得失,进一步完善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金晓丹[19]认为“四手联弹”教学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弹奏技能、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加强学生听觉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提高练琴的自觉性和演奏技巧,逐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目的,是一种具有很好效果的教学手段。

由此可见高校音乐教育对教师培养规格作出的调整,是十分必要而且有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应该多从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实践、以及与基础音乐教育的链接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辨证地认识和处理音乐新课程实施中的诸多关系,这是把音乐新课程不断推向深入的重要保证。

三、中国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综观百年来中国教育曲折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走的是一条继承--借鉴--发展更新的路,这是条已被历史所证实的成功之路,不可能不对音乐教育思想产生影响。另外本一些值得关注的事件也为我们研究中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2007年1月,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加入国际音乐教育协会,确定了中国在国际音乐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007年5月1日由中国音教网资源管理中心与北京接班人教育科技研究所共同研发的“中国课程(音乐)教学平台”将正式投入运行。它将以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主干,以高效流畅的网络系统为保障,从根本上支持新课标音乐教学中所需的创新教学功能。该平台集庞大、完备的资源库;传道受业解惑的专家在线咨询;实时互动的在线讨论;专业培训课程等于一身。为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开辟了一片更为广阔,更为自由,更为丰富的创新天地。

2007年9月18日至21号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大学举行。这次研讨会由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珠江钢琴、广州大学等单位协办。这是全国高等音乐教育界规模较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坚持面向基础教育的方向。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如何落实2010年世界音乐教育大会在华举办的问题。通过此次会议可以把最好的经验引进来,以此完善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并促成我国音乐教育的秩序化。

2007年10月15日,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2010•北京)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斌主持。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院长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相关情况。世界音乐教育大会被视为音乐教育领域的奥林匹克,在中国召开有着重大的意义。它不仅为促进中国同各国之间进行音乐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桥梁,同时,也为中国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弘扬、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007年11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扩大会议在安徽黄山举行,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理事成员及各省音乐教研员均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杨瑞敏对学会上半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各学术委员会成员对即将召开的“2010年国际音乐教育大会”提出了任务与要求。并且对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音乐教师教育学术研讨会”相关工作进行了布置。

中国在发展,中国的音乐教育也需要发展,面对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同时面对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教育模式和不断出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和观念,中国高师音乐教育正沿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向发展,在继承本民族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基础上,力求发展更新。

在这一过程中,从中国国情出发,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和政策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因此对高师音乐课程教育价值如何认识和定位?思考音乐教育如何推进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本国各民族文化的结合?如何搞好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文化跨时代的融合?如何借鉴和学习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推进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这些问题都有待在研究探索未来音乐教育中继续加以解决。

注释:

[1] 叶继红.《 感知 认知 学习理解》[J].2007年第1期

[2] 晓琴 《运用批判教育学看课题堂教学的转变》 [J].2007年第1期 [3] 冯兰芳《艺术实践的目的、价值 及研究的方法》[J].2007年第2期 [4] 尹爱青《解放、创造、发展》 [J].2007年第4期

[5] 张媛《音乐教育 与青少年EQ的培养》 [J].2007年第4期

[6] 王耀华《音乐创造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观》 [J].2007年第7 期 [7] 宋伟《培养和谐人格---高校音乐教育的价值诉求》[J].2007年第8 期 [8] 廖家骅《从“欣赏”到“鉴赏”的理念变革》 [J].2007年第10期 [9] 宋兰萍《不同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影响》[J].2007年第12期

[10] 张耀《合唱教学的探索与发展》 [J].2007年第1期 [11] 黄小明《“脱节”与“链接”》 [J].2007年第2期

[12] 郭兰兰《即兴演奏符合音乐教育自然规律》 [J].2007年第3期 [13] 耿劲松《试论教育实习的改革》[J].2007年第3期

[14] 黄有良《农村学校音乐教研途径探索》 [J].2007年第3期

[15] 张建华《关于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建设的思考》 [J].2007年第4期

[16] 江锦秀《谈基础音乐教育师资“三级合作的培养模式”》[J].2007年第8期

[17] 张宏伟《“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 [J].2007年第9期 [18] 刘楠《由莫尔音乐学院教师教育音乐必修课程引发的思考》 [J].2007年第9期

[19] 金晓丹《“四手联弹”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J].2007年第4期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07级音乐教育硕士)

篇3:网络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研究

网络音乐是我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音乐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音乐教育理念, 使得人们的音乐审美取向发生改变, 对音乐价值追求也产生了深深的影响。网络音乐不仅丰富了音乐教育的内容, 而且还促进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也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内在关系, 能够给音乐教育赋予新的活力。

一、网络音乐的概述及特点

1. 网络音乐的概述

学术界对于网络音乐概念存在许多不同的定义, 为了能够让人们对网络音乐有更加清楚的理解, 如今对于网络音乐的定义如下:网络音乐是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传播的一些音乐产品, 这些有线无线方式可以是移动通信、互联网等等, 网络音乐的主要特点就是结合数字信息化进行发展。网络音乐的形式包括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下, 在互联网上在线播放音乐和无线网络运营商提供在手机上进行下载的无线音乐。

2. 网络音乐的特点

网络音乐从其产生之后就以其独特的形式显示出自己的特点,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普及, 网络音乐已经打破了固有的系统, 其对传统音乐进行继承和创新, 网络音乐开始朝着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为:在音乐创作方面, 网络音乐具有开放、自由、民主的特点, 其创作主体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的专业人士, 显示出大众化的流行趋势;在音乐传播上, 网络音乐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使不同群体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共享, 在音乐的类型上, 网络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并且揭示除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二、当代网络音乐的发展现状

1. 呈现出另类的音乐风格

虽然网络音乐的受众是面对网络的潜在人群, 其中大多数观众仍是年轻的一代。他们思想比较前卫, 标新立异。他们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同时也有自己的标准, 喜欢流行音乐, 尤其是喜欢网络音乐, 这些潜在人群的选择能够直接决定网络音乐的发展方向。

当2001年雪村《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在网络上火起来的时候, 从网络走到了现实生活中, 我国的网络在乐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网络音乐从歌词形式上追求朗朗上口, 拥有简单的旋律。随着网络音乐的快速发展, 2005年, 《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网络歌曲的出现, 将网络音乐推向了高潮。2010年龚琳娜的一首《忐忑》, 被人们称为“神曲”, 广为流传。2012年7月, 一首《江南style》风靡全球, 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这些歌曲流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怪异和独特性。

2. 多供娱乐, 少作欣赏

音乐作为文化和情感表达的一种媒介, 其具有非常重要的审美功能。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就曾经公开承认, “他们对于网络音乐的偏见, 主要的原因是网络音乐的娱乐化很严重”。但随着网络音乐的流行, 这是公众将其作为一种“娱乐”的心态而导致的结果。《江南style》风靡全球, 其中能够真正理解他的音乐内涵的人员很少。观众主要是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感受音乐, 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 寻找幸福, 仅此而已。音乐作为审美对象而存在的意义已经慢慢消失了, 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心情的愉悦。

3. 音乐内容从单一朝着多元化发展

网络音乐在发展的初期, 其内容涉及到爱情主题, 想要表现出来的是悲伤情绪, 比如《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不要再来伤害我》等等。这些作品都是个人情感的表达, 并且在后续的发展中受到了大量的模仿。然而, 由于这种网络音乐作品比较单一, 最终导致缺乏新思想和失去市场。近年来, 网络音乐的内容逐渐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能够反映出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三、网络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的应用价值

1.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对于大学生来说, 由于其心理比较崇尚自由, 他们追求个性, 传统的音乐不能使得他们产生兴趣。网络音乐具有个性化的风格, 其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气息, 使得原本枯燥的音乐教学能够迎合学生的兴趣, 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当中, 这使得原创音乐课堂活动氛围会更加融洽。

2. 突出高校音乐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 网络音乐能够丰富现在的音乐文化,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原创的。随着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传统音乐和网络音乐都作为教学材料进行音乐教育, 将两者进行融合和创新, 使音乐教育能够体现出新时代的特点。网络音乐的时代性特点非常明确, 很多网络音乐作品都能够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社会现状, 所以, 教师在开展网络音乐教学的过程中, 这就要求音乐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使用音乐设备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各样的网络媒体的使用能力。教师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来开展音乐教学, 这样才能够充分表现出网络音乐的特点和内涵。

3. 丰富音乐学习方式

网络音乐学习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开展, 同时还可以做在家里或者其他的场所进行, 这是对传统音乐课堂学习的很大的改革。将音乐学习原来单一的方式拓展到多种途径, 高校的音乐教育也不仅是老师利用教学书籍进行教学, 也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教学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自己在网络上寻找音乐资源, 自主进行学习, 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 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丰富, 他们获得音乐知识的途径也得到了拓展。不断丰富网络音乐的学习方式, 这样就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网络音乐的理解, 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网络音乐的内涵。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网络上开展学习活动和实践, 使得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而且还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条件, 使得音乐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4. 降低教学资源的成本

利用网络音乐作品进行教学, 其教学资源比较容易得到, 能够降低获得教学资源的成本。网络音乐资源的获得途径更加快速和方便, 其能够突破传统音乐受到区域和国家的一些限制, 其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整合。采用网络音乐资源进行教学, 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音乐书籍、磁带、光盘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扩大音乐教育资源的选择范围, 还能够有效降低访问音乐教育资源成本。网络音乐作品主要来源于网络, 一般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实现快速搜索资源, 这样就能够达到满足教育的需求。由于网络音乐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主题也存在不同, 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这些特征都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需要。使用网络音乐能够减少了资源采集的时间和成本, 其能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想、廉价性和便利性, 能够充分展现出当前音乐教育的时代特征。由于网络音乐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这样就具有很好的吸引力, 学生对于网络音乐就会有很大的认同感。

四、深化网络音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价值的有效措施

1. 开发网络音乐教育资源

网络音乐的内在价值是无限的, 但是网络音乐成为教育资源的前提条件就是需要体现出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 所以, 需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出网络音乐教育资源的价值。高校教师还需要正确理解网络音乐的本质价值, 发展其真正的教育价值, 科学合理的使用网络音乐来进行音乐教育, 从而有效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 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挖掘网络音乐资源的优势, 提高音乐教学教育的质量。使用网络音乐来进行音乐教育,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通过网络来建立一个音乐教育辅助机制, 网络音乐是一种教育的介质。在进行网络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这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能够正确看到网络音乐的优点和缺点, 并且需要结合当前音乐教育和属性的内在需要, 合理开发互联网音乐资源优势, 以互联网音乐为主要的教学对象, 充分发挥出音乐教育的功能。

2. 发挥网络音乐教育的正向作用

在进行网络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 发挥出网络音乐的积极功能。网络音乐具有许多的类型, 不同利益群体的特点和属性都能够决定了它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网络音乐教育也会受到音乐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 音乐教育性质也会受到法律的影响,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网络音乐的积极作用, 克服网络音乐给音乐学习者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这样就能够充分体现出网络音乐的教育功能。这也是当前学术界对网络音乐的“教育”和“娱乐”“优雅”和“低俗”进行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 加强对网络音乐的正确区分, 使得网络音乐的真正价值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样就能够使得网络音乐的真正导向作用得到体现。

3. 建立网络音乐的选用标准

在选择网络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网络音乐的选择和使用标准, 不断规范网络音乐教育管理。规范网络音乐的管理, 制定良好的选择和使用标准, 这样就会有助于优化网络音乐的来源, 能够充分体现出网络音乐的教育功能。科学合理的标准对于网络音乐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这样就能够提高网络音乐的使用, 合理把握使用网络音乐的程度, 构建网络音乐的全方位保障机制, 从而能够最大化实现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

五、结论

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引入网络音乐, 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这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校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 合理使用网络音乐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 选择能够体现出时代特征和具有浓厚感情色彩的网络音乐作品,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周艳琴.高校音乐教育应注重音乐与文化的结合[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2]闫辉, 曹双.网络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01.

[3]陈婷婷.关于高校音乐教育流行音乐的定位[J].大众文艺, 2013.21.

篇4:音乐教育研究

【关键词】音乐文化;中学音乐教育;互联网音乐

音乐教育是建立在西方教育体系上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多种音乐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在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尊重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培养多元化的音乐人才。而在多元文化中,作为没有国界的特殊语言,音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1 中学音乐教育在多种音乐文化背景下的现状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总认为音乐课是教授唱歌的课,在欣赏课中,创作歌乐曲的大多是以曲式体系和西洋调式为基础,而多种音乐文化性的本民族和其他民族的音乐题材体现的比较少,目前在大多数中学音乐教师采用教师导入——发生练习——复习旧课、进行新课——提出难点、解决难点——巩固新课的教学基本模式。而在综合文化背景中,很少有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音乐。因此,在教学中这种程式化固定教学模式,缺少多元文化感。直接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学生在音乐视野和观念中缺乏拓展,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导致课堂缺少活跃的氛围。在一些高校的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学学术的训练比较薄弱,大多是钢琴、声乐、和声等等。在普通音乐的教学中,这些毕业生很难把“多元综合文化感”带进来,从而出现了现在“钢琴热”等功利性的现象。

2 多种音乐文化教育意义及美国多元化音乐教育的启示

我国具有丰富的音乐资源,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因此,在我国中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多种音乐文化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原生态的音乐文化艺术并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而为了传承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传承者,中学音乐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民族文化非物质遗产的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通过多种音乐文化的教育促进学生民间音乐的尊重和认同,增加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美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有百年的历史。首先,美国有12% 的黑人,西班牙人占了9%,亚洲人占了3%等等。其次,通过学习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多元文化音乐集中在世界性的认识上,能够促进良好的国际间关系。目前在美国又出现了一个支持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即:在人和地球之间强调了生态学方面的相互关系,强调了一个全球性的因素。美国音乐教育的改革者认为,音乐是一个世界现象,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视野,而多元文化音乐的教育则能对整个世界不同音乐和创作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也不是很顺利,如:从1900 年到1928 年,美国人以为爵士乐是低级的、邪恶的,但是到了现在,爵士乐已经成了美国正式的音乐课程。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正确的看待多种音乐文化教育,转变观念,接受西方音乐教育的思想理论,通过西方音乐体系要改变民族民间音乐,共同探索多种音乐文化教育,促进多种音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多方面要理解和支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营造一个理解接受本民族音乐“母语”的氛围,同时也有利于尊重其他音乐文化,从中学就开始加大学生对世界多种音乐文化的教育,从而转变他们根深蒂固的传统音乐审美观。

3 实施多种音乐文化教育的建议措施

首先,在音乐课堂上,中学音乐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想吐气息的民间歌曲,定期轻一些民间艺人来讲座,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民乐兴趣小组,逐渐让学生接受多种音乐文化教育。

其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到民间,通过访谈一些民间艺人等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的了解传统民间音乐艺术。因此,针对学生这个特点,音乐教师在欣赏课教学中,可以播放一些非洲土著的鼓乐等,并向学生阐释非洲音乐文化内涵,阐释一些美国爵士和摇滚音乐的艺术特点等。中学生普遍对电视剧中的歌曲都很感兴趣,如《水浒》中的《好汉歌》等等。中学教师可以针对这个特点,告诉学生这歌曲的曲调是根据山东民歌《锯大缸》创作的。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印象,让他们充分的了解到民间音乐是作曲家创作音乐的源泉和灵感,加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术训练。

再次,利用多种网络音乐文化,既丰富音乐教学形式,又拓宽音乐学习路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之中,而是将学习的场域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学生可以运用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多种音乐文化资源,开展学习、欣赏、娱乐等音乐活动,这对传统的课堂音乐学习来说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彻底打破了以往音乐学习范式和途径的单一,拓宽了音乐学习渠道,更加呈现出多种音乐文化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局面。同样,在音乐教学方面,网络音乐文化的应用使音乐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示范,它能够通过教学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客体和教师间接教育学生的媒介。教师通过视频、音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音乐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模仿、分析、练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网络音乐文化的应用丰富了音乐的教学形式和学习途径,这也是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具体表现。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中,多种音乐文化有利于音乐事业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思想上的教育,拓展学生音乐的新视野,从而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艳玲.构建中学音乐教育的新理念——音乐教育的愉悦性[J].大众文艺, 2010(05).

[2]曹理.中国音乐教育类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美] 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基础与原理[M].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篇5:音乐教育研究

从根本上来说,音乐与文化之间存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文化是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的结合体,音乐是文化精髓的最直接的体现形式,也是最容易被人类接受并产生心里共鸣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音乐活动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在音乐活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社会娱乐活动,因而具备基本的文化属性。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教育具备鲜明的音乐属性。

首先,音乐教育是以千百年来人类创作和传承下来的经典音乐作品为主要教育素材,这就决定了音乐教育具备鲜明的音乐属性。经典的音乐作品是历史文化印记的一个缩影,更是特定历史时期民众精神风貌的直接写照。如山西地区流传的一首《走西口》民歌就是民俗音乐中的经典代表,反映了陕北人民为了生计和追求远大的人生理想而到内蒙古包头和恰克图地区经商的传奇故事,从歌词的字面意义上来看是守在家中的妻子或未婚妻送别情郎时所做的,使男女双方难割难舍、情意绵绵的心理状况跃然于纸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局面。其次,音乐教育思想已经演变成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并在古典诗集和近现代文学作品中都有介绍,如《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说,体现了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地位。最后,音乐教育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延伸。因此可以这样说,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音乐教育的繁荣就没有社会音乐的发展、同样没有社会音乐的蓬勃发展音乐教育也就失去了内在的源动力。音乐教育的独立性决定了它与其他系统存在着平等的互动关系,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互动实现了对音乐教育内涵的深层次挖掘,有助于获得音乐文化新的功能和价值。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的音乐教育可能远远超出了人们普遍了解的文化与教育的涵盖范围,并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1.2 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文化的必然联系

社会音乐文化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经过历史积淀下来的可以代表本民族鲜明特色的音乐文化成果,如陕甘地区的民歌就是当地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的典型代表;二是在当前社会音乐生活中倾向、风格、习惯、情感等的统一结合体,是当前社会精神风貌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典型代表,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内涵的核心体现。而音乐教育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突出的作用,可以说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这种必然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都是整个音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想通的,即都具备基本的音乐文化属性,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同时又接受音乐文化大系统的制约,由此我们可以断定,两者必然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其中一方的变化必然会在另一方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

第二,音乐教育只处于一个良好的社会音乐环境下才能实现本身的长久发展,即社会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本身的内在一致性决定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紧密的联系,音乐教育需要具有一定的社会音乐文化基础,包括基本硬件设施与民众积极的学习心态等,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与推动下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

2 音乐教育的文化对策

2.1 积极引入社会音乐文化

首先,流行音乐文化是社会共同价值追求的直观反映,要做到准确辨识流行文化,吸取流行文化中的精髓,并积极引入到音乐教育活动中,作为音乐教育的素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发展,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加自由的流行音乐受到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普遍喜爱,从本质上来说,流行音乐与其他音乐形式一样具备基本的音乐元素,同样也应该是音乐教育课堂所重点关注的音乐形式。其次,传统民俗音乐更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备的一些独特的发声技巧和歌词内容等无不是代表了本民族的精神文化特性,更是社会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研究音乐教学,首先要将民俗文化考虑在内,深刻挖掘民俗音乐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伟大传承。最后,音乐教育要对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准确把握不同时期的社会音乐文化的表现特点,加深对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了解,实现社会精神文明的伟大传承。

2.2 实现音乐教育文化的辐射

一个开放的音乐教育系统不仅需要具备开放的心态吸收社会音乐文化的精髓,还要能够积极地对外界发挥作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首先,要明确现实情况,认清自身优势。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物质需要已经基本上满足了民众的生活需求,精神追求开始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音乐教育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配合全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要求,为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其次,改革现有的音乐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音乐教育往往过多的注重音乐演唱技巧的训练和相关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对音乐文化的传承,应该大力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将社会音乐文化融入音乐教育中,并运用创新思维实现音乐教育的长久发展。最后,要寻求对外渠道,建立活动制度。音乐教育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内,应该通过校园、家庭、社区、协会等建立一个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丰富音乐教育的形势和内容,并实现音乐教育对社会精神文化活动的辐射。

3 结语

篇6:音乐教育研究

1音乐教育的文化定位及其属性

音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从广义而言,音乐教育潜移默化于人类的日常生活劳作行为之中,是一种无意识的教育行为;从狭义而言,音乐教育是在一定的场所之中,进行有组织、有规划、有目的性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家庭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两种。音乐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表达形式,它可以纳入音乐文化体系之中,它不是音乐的自然产物,也并不局限于音乐文化的框架,它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和规律,其社会意义和价值需要社会群体对其的理解、判断和认可。对于音乐教育的文化定位,我们需要首先厘清和明晰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人类特定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产物,标志着人类的文明与进步水平,可以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将其概括为四种类型:(1)文化―成果论。(2)文化―能力论。(3)文化―精神论。(4)文化―行为模式论。具体来说,文化是文学、音乐、美术等的综合性成果,也是具体文化形态的精神以及理念的抽象化表达。然后,我们可以进行音乐教育的文化属性的理解和认知,有一种普遍被认同的观念:音乐是文化中的音乐。它显示出音乐教育明显的音乐文化属性,其主要体现为:(1)音乐教育的核心音乐本身即有鲜明的文化性。音乐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形式,其内核属于一种精神创造行为,它蕴含于人们的日常社会活动之中,并与其他文化形态如:哲学、美学、文学相联系。(2)音乐教育的思想渗透融合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人们用音乐进行心灵的洗涤和陶冶,成为了人们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3)特定的音乐文化决定了音乐教育的内容及模式。基于人们对音乐文化的精神需求,音乐教育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文化发展潜力,特定的音乐教育也显现出特定国家与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质。

2社会音乐文化的类型及其在音乐教育中的映射

音乐教育相对稳定和统一,而社会音乐文化则变化较大,社会音乐文化显现出显著的矛盾规律,并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和类型中加以体现,并在音乐教育中产生映射:

2.1民族音乐文化与外来音乐文化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包容,涵括有音乐传统、音乐精神、音乐形式等,在长期的发展融合过程中,民族音乐文化也渗入了诸多外来音乐文化的因素,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以一种强势文化的姿态,对外来音乐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然而,在“五四”之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摇摆于“全盘西化”和“固守国粹”的动荡之中,不利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与其他文化的音乐交往也不断增多,显现出多元文化的浪潮趋势,如何正确应对外来音乐文化,成为当前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一矛盾映射于音乐教育方面,也形成了较大的困扰,在多元音乐文化融合的时代下,音乐教育要加强对外来音乐文化的融合,然而,还要以民族音乐文化为根基和关键,要重视民族音乐文化,保持和传承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特色。

2.2流行音乐文化与严肃音乐文化

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也即通俗音乐文化,它是将一切通俗易懂、易于被普通民众接受和理解的古今中外音乐作品囊括其中,并且还包括与流行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表演、音乐学术研究等内容。严肃音乐文化是相对于流行音乐而言的,它依循一定的审美哲学,结构严谨而规范,体现出精神上的严肃性和思想性。在人们的意识之中,流行音乐文化和严肃音乐文化有其矛盾性,它并不来源于流行音乐本身,而是流行音乐的商品化与音乐的精神导向、人文价值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这一冲突映射于音乐教育之中,表现为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式的积极、正确的引导,要在音乐教育中极力避免“工业化”流行音乐的负面精神影响,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排斥流行音乐,这是由于流行音乐文化也有高低品味之别,音乐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辨析流行音乐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对各种音乐类型进行审美辨析,树立起正确的音乐价值观。

2.3现代主义音乐文化与经典主义音乐文化

经典主义音乐文化涵括古典音乐文化,也包括中外现代作曲家的思想传统,如:中国现代对民乐的改编;中国芭蕾舞剧;中华民族交响乐等,它们是古典音乐文化的延续和创新。现代主义音乐文化是相对于经典主义音乐文化而言的,它类似于“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思想内涵,包括有:勋伯格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谭盾的后现代主义作品等。经典主义音乐文化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矛盾与冲突集中于文化精神和审美标准的冲突,其中:经典主义音乐文化侧重于自然与平衡;现代主义音乐文化则显示出对听觉传统的颠覆及音乐秩序的叛逆。这一矛盾映射于音乐教育之中,由于音乐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对音乐文化传统的传承与保护,因而,无疑要将经典主义音乐文化纳入音乐教育之中,鉴于音乐教育面对的是涉世未深的年轻学生,而现代主义音乐文化涉及诸多复杂化、矛盾化的思想冲突,不宜于作为音乐教育的要素。但是,可以选取部分现代主义音乐文化成为补充教学内容,随着多元文化潮流的发展,我们要正视经典音乐文化与现代主义音乐文化的秩序与叛逆的冲突,在音乐教育中做好思想防范。

2.4都市音乐文化与传统民俗音乐文化

篇7:谈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本土音乐教育

一、我国高师 音乐 教育 现状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我国出现中小学音乐教育逾一个世纪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不相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实验稿)》颁发,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作了新的阐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应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应将我国务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 中国 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注意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 艺术 的综合。”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比如教学模式过多地效仿音乐院校的模式:教学内容又主要学习欧洲17、18世纪的古典音乐,很少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更没有把中国传统的现当代音乐放到合适的位置。培养方向上有“偏”的倾向。学生往往追求主修专业的“高、深” 发展,对其他相关文化缺乏最起码的了解,没有正视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缺乏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高师 音乐 教育 现状

目前,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我国出现中小学音乐教育逾一个世纪以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各不相同。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实验稿)》颁发,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课程目标和基本理念作了新的阐述。课程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应当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学科综合,应将我国务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当代 中国 社会生活的优秀民族音乐作品,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并且注意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 艺术 的综合。”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把我国的民族音乐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因为当前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不能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比如教学模式过多地效仿音乐院校的模式:教学内容又主要学习欧洲17、18世纪的古典音乐,很少学习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更没有把中国传统的现当代音乐放到合适的位置。培养方向上有“偏”的倾向。学生往往追求主修专业的“高、深” 发展,对其他相关文化缺乏最起码的了解,没有正视我们的传统民族音乐,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得不到提高,缺乏民族音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高师音乐教育应重视本土音乐教育

我国当代音乐工作者应该打破旧有的“欧洲文化中心论”的观念,建立“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的观念,另外,在建立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也应加强本民族乡土音乐教育的学科建设。我们既不能做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固步自封,排斥甚至拒绝外来音乐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更不能做一个缺乏民族意识的,只对西方音乐文化顶礼膜拜的民族虚无主义者。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就总体而言,多年来以欧洲音乐体系为重,中国音乐为辅。中国音乐中又主要以汉族音乐为主,对中国众多的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很少纳入到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更缺乏深入研究。作为音乐事业主要继承者的音乐专业学生,应首先有权学习本地区、本国、本民族的音乐遗产:做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才能继承和发展本国音乐,继而为世界音乐文化做出贡献。事实上,发挥区域优势使学生首先了解本土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作为本地一员所应具有的对本地区音乐文化的认同、接受和归属感。强化他们与本区域音乐难以割舍的感情和心理联系。”因此,笔者认为在高师音乐教育中重视本土音乐文化教育十分必要。

三、本土音乐教育对寓师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篇8: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关键词:钢琴音乐,跨文化音乐教育,研究

随着音乐事业的发展, 钢琴音乐的跨文化音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的跨文化音乐教育需要建立在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基础上, 对文化特点进行充分分析, 进而实现跨文化音乐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跨文化音乐教育中“中国主题”的拓展

在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探讨中, 中国主题通常被聚焦于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主要是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 但中国传统音乐并不能代表中国主题的全部, 因此, 可以通过中国钢琴音乐对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主题”进行拓展。中国钢琴音乐充分反映了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的变迁, 因此, 用中国钢琴音乐对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主题”进行拓展, 可以更好地实现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理解[1]。

二、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

( 一) 跨文化教育的内容。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不仅是对音乐自身的分析, 还包括借助陌生的音乐文化实现对这种音乐文化产生过程的介绍。跨文化音乐教育实现了文化的传导。

( 二) 文化传导的方法。从对音乐本身的技术分析角度, 找出这种音乐与自身文化之间的异同。例如:从该音乐作品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政治方面, 探索音乐内容与音乐中应用的技术之间的关系, 从音乐作品产生的文化背景中研究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审美心理以及民族文化传统等。

( 三) 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音乐传导。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音乐传导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在运用西方的艺术音乐对中国的钢琴音乐进行技术分析时, 要克服文化性心理产生的影响, 要舍弃以往的艺术标准, 只对钢琴作品创作时的历史文化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单纯地从作品的角度分析作品存在的问题。例如, 钢琴音乐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 因此, 中国钢琴音乐是在对西方钢琴作曲技术模仿和借鉴的基础上产生的[2]。

( 四) 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重点。成熟的中国钢琴作品是将中国音乐的传统与西方钢琴音乐的风格要素和作曲技术融合并进行相应的变化。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需要从钢琴音乐产生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以及作曲家的思想以及成长环境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因此, 应该将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教学重点放在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学习上, 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中具有文化属性要素的介绍和分析, 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现实与传统[3]。

三、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方法

跨文化音乐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一) 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钢琴音乐分析。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分析, 可以从中国钢琴音乐的音色、装饰手法、和声以及特色旋律等方面入手。跨文化音乐教育中中国钢琴音乐分析的有效手段可以是, 将这些因素与相关西方钢琴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比较, 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钢琴音乐中某些音乐因素的不同, 进而加深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特色的理解[4]。

( 二) 对中国钢琴音乐中具有文化属性因素的介绍。1. 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家的介绍。每一位作曲家的钢琴音乐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自身特点, 因此, 在进行跨文化音乐教育时, 要注重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作曲家的介绍。2. 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产生背景的介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产生通常都会受到当时政治与社会背景影响, 不仅如此, 政治与社会背景甚至能对整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领域产生影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美学观念和创作技术需要符合当时的文艺政策[5]。3. 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标题的解读。中国音乐的传统就是取一个具有一定形象性的音乐标题。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标题是对作品内容的一种提示, 它是破解钢琴音乐作品中隐藏的文化密码的钥匙。因此, 需要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标题进行充分地解读。

( 三) 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中国钢琴音乐教学方法。跨文化音乐教育中中国钢琴音乐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 从不同的方面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和与之有关的中国文化进行介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对中国钢琴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自己创作一些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旋律等。

四、结论

跨文化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音乐的文化传导作用。在中国钢琴音乐的跨文化音乐教育中, 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具有文化属性因素的介绍, 如作曲家、作品产生背景等, 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进而实现跨文化音乐教育的文化传导目的。

参考文献

[1]代百生.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 2010, (01) :227-230.

[2]张燕南.中国钢琴音乐与钢琴教育发展——二者历史的鸟瞰[D].上海音乐学院, 2010.

[3]谭韵抒.中国钢琴曲的艺术气质及在跨文化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 (04) :93-95.

[4]石萌.中国钢琴音乐与跨文化教育音乐教育的思考[J].陕西教育 (高教) , 2015, (06) :17+19.

上一篇:天仙子,天仙子周紫芝,天仙子的意思,天仙子赏析下一篇:对船用主机额定功率标定混乱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