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

2024-04-30

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通用5篇)

篇1: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

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

仪陇县马路小学校 王瑞勇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作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者与实践者,“成就教师,发展学生”成为我思考最多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培育品牌教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优秀学生谈谈我的想法。

一、提高专业能力,打造精致教学,培育品牌教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品牌教师才能造就学校品牌。善之本在于教,教之本在于师。学校要积极推进 “强师工程”,在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构建中,要为每位教师的成长创造机会,搭建平台,实现自我突破,通过各种举措,造就一支师德高尚、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

1、课堂磨练,打磨教学能力

教师的舞台在课堂,要成为一流的教师,必须在课堂实践中千锤百炼。在设计、实践、切磋、反思、再设计、再实践的课堂磨练过程中,达到教与学、理念与实践的融合,实现教学行为的明显改进,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让每一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让每一堂课都闪烁生命的光辉。

2、课例研究,引领教师发展

学校以课例为载体,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强调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的操作系统,引领教师聚焦课堂、聚焦问题,让教师不断地反思,让教研组人员充分地同伴互助,让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教研员、专家给予引领,使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提升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教学专业水平。

3、课程开发,培养科研能力

积极参加校本课程开发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科研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学科活动、专题活动、综合活动等课程开发1 和实施,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特色教师,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和指导能力。

4、课题研究,锤炼精干队伍

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转变角色,倡导人人成为“实践着的研究者和研究着的实践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研究能力,在科研成果推广和应用中成为知名教师和品牌教师,实现教师自我价值。

学校不断完善各种机制,保障教师多元能力发展。一是学习机制,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各教研组每周一次定期进行学习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切磋教学技艺;二是实践机制,每个教师每学期一次公开实践课,把新的理念、教学手段通过课堂呈现出来;三是论坛机制,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论坛,请教师把所想、所悟通过论坛呈现出来;四是课堂开放机制,学校一方面聘请外来专家上课,让“活水”流进来,另一方面开放课堂接受同行的检验;五是激励评价机制,学校内部设立成果奖,旨在激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追求内涵发展,不断感受自身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六是导师制度,把学校内声望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织起来成立导师团,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通过“传”“帮”“带”等活动为学校带出好教师。

二、提升综合素质,营造优良学风,培养优秀学生。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品牌学生才能成就学校品牌。学校要坚定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举措,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育品牌学生。

1、坚持德育为首,促进学生成长

根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学校完善科学有序的德育工作体系。首先不断丰富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内涵和新方式。突出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树“魂”立“根”的教育主旋律,加强“五爱”2 教育,通过考察访问、专题教育、文艺汇演等寓教育于乐的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次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性、激励性原则,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全面健康发展;再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文化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提升学生品味。

2、转变学习方式,革新传道授业

学校首先加大“新课改”的实践力度,通过新课改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的实践,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个性特长,提升学习能力;其次是引导教师“教法”改进,通过把“讲授式”、“启发式”和“活动式”等方法有机融合,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再次是努力促进学生“学法”的改善,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拓宽学习领域,变革学习方式等举措提高学习质量。

3、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多元智能

学校要能够通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拓宽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发展的途径,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多元智能。学校要开设多门校本活动课程供学生选择,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为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可能,如创造小发明、合唱、乐器演奏、精典诵读、视觉艺术课程(剪纸、美术、书法、雕刻、舞蹈)等,并通过课表形式把这些课程固定下来。

4、开展多样活动,健全身心素质

现代社会高强度、高压力的特点需要身心健全的人才。学习之余,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强健学生体魄;心理辅导室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健全学生人格。同时,学校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五一歌会”、“五四庆祝”、“六一联欢”、“一二九庆祝”、“校运动会”等活动不断锻炼着学生的身心素质。

5、善于思源于疑,开拓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过程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使学生疑中生奇、奇中生趣,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一般”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关键所在,抓住知识重、难点,加深对知识理解,学会学习方法,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我们只有加强品牌教师的培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才能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篇2: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

培育优秀文化 打造卓越品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年是五公司成立60周年华诞,在60年跌宕起伏的发展进程中,五建人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在艰苦奋斗中培育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创新发展中打造出具有较高美誉度和知名度的企业品牌。下面,我结合公司企业文化的几个核心理念,将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方面的一些体会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敬请指正。

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几度跌入低谷。但五建人以压倒一切困难的志气和勇气,抓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逆境中奋起,谱写了一曲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公司以全省开展文明工地创建活动为契机,确立了“创文明工地,建品牌企业”的品牌发展道路。以招商局广场2#楼建成第一批省级文明工地为开端,相继建成一大批速度快、质量优、效益好的项目,重树了公司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并为后来的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把“自强不息,奋斗不止”作为企业文化的关键信念之一,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五建人百折不挠的顽强作风,也体现了五建人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意志和决心。

二、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经验交流材料

这是五建的企业精神。五建人善于探索,勇于变革,在探索和变革中不断攀登新高峰,在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安全以及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追求优秀的、领先的、卓越的水平,在各个发展阶段争取创造第一。例如,率先实行“两层分离”、率先通过贯标认证、率先实施信息化建设、率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率先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等。这样一种创先争优、追求卓越的意识和精神,成为五建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成为企业品牌不断提升的强大动力。

2012,公司荣获“创建鲁班奖工程突出贡献奖”、“最具成长性百强企业第六名”、“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先进企业”等3项全国性表彰奖励,荣获“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安全生产先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17项全省性表彰奖励。此外,公司基层单位、项目部和个人2012荣获全国及全省性表彰奖励合计90余项,其中鲁班奖1项、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1项、全国工程建设优秀QC成果一等奖1项、长安杯5项,创优夺杯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前不久,公司荣获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的“2012省级文明单位标兵”,荣获省政府命名表彰的“2012陕西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公司技术中心通过了陕西省认定。公司在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兴企和科技创新活动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企业的品牌在开拓创新中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开拓创新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借助优秀文化,打造卓越品牌 经验交流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企业文化犹如源头活水,不断为企业品牌注入新内涵。五公司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老企业,继承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积淀了丰富的文化财富。这些年,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的优秀文化元素,在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先进的、具有陕五建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借助这样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使我们的品牌更具文化内涵,使我们的企业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更具实力。

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高度关联。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品牌难以为继,而没有企业品牌,企业文化将失去外延价值。公司通过创建精品工程和提供优质服务,不但给用户带来物质上的享受,还给用户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保持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公司实施品牌战略,靠企业文化帮助战略落地,靠企业文化动态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企业文化是本,企业品牌是标,标本兼治,才有了今天的陕西五建这样一个行业的知名品牌。

篇3: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

一、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的整个大学教育的过程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 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一项数据表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本科教育计划规定, 在大学生必修课的150个学分中, 人文课程必修课占72学分;德国一些大学中, 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占总学时的25%;日本一些大学中人文课程占到基础学分的30%以上。哈佛的“核心课程”:就是开放给本科生的基础课, 学生们从中挑选几门作为必修课。对此, 哈佛开宗明义声称, 核心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们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其“核心课程”被分成七个领域:外国文化、历史、文学、道德判断、数理判断、科学、社会分析。在我国的大学中, 人文课程的课时数占总学时的仅占8%左右, 素质教育课程的体系还不够完善。素质教育课程重知识多, 学生选修课程多为凑学分, 而品质内化和素质养成相对缺乏, 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对脱节。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大学的素质教育需要完成全人教育、公民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在人文课程相对较少的情况下, 打造一批深受学生喜欢的素质教育品牌, 加强课堂内外的素质教育融合, 是提高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品牌的案例分析

1. 哈佛公开课———人文学科也能这么性感

2010年3月19日, 复旦大学邀请哈佛大学的人文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桑德尔来讲《什么是正义》, 结果据到场的学生讲, “场面从来没有这么火爆过”, 能挤进讲堂站着旁听的同学已经是极其幸运的了, 散场之后, 在门口买桑德尔授课讲义的人挤成了一堆, 抢到最后一本讲义的学生乐得跳起来。这位桑德尔教授1982年就因批判罗尔斯的正义论而在学术上扬名了, 他在哈佛教授的那门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算得上是网络课程的里程碑, 其意义如同《越狱》之于美剧在中国的流行。每周, 超过1000位学生坐在哈佛的大礼堂里, 听桑德尔口若悬河, 一起探讨“司机的选择”, 学生们同时还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 然后师生们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 体会思辨的性感……

见识了哈佛公开课的人们认为, 原来, 传说中的“人文精神”确有其事, 人文学科也能这么性感。教育者传授的不单是知识, 还有道德、审美、智慧、伦理。

与中国学生习惯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是, 桑德尔并没有从亚里士多德说起, 也没有直接归纳几大类哲学体系。在他看来, 哲学承载于人类思想, 脱离情境的判断没有任何意义。在桑德尔教授的课堂中, 通过揉入现实事件、囊括道德困境的案例, 在教授的引导启发下拷问伦理法则, 每个学生都成为了当事人, 直面并做出选择, 逐步渗透所谓的政治与道德哲学。当随着桑德尔先生在哲学的殿堂中拾级而上, 你会很容易理解学生们陷入思考、主动表达立场时的愉悦心情, 而这种活力与交锋正是中国大学课堂上最缺少的。

案例启示:哈佛公开课的品牌价值在于让晦涩难懂的理论在情境式的教与学中变得真实, 在拷问道德中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变化。课堂内已不再是知识本身, 而是思想的碰撞。此时, 深奥的理论不再是苍白的表述, 而是在思辨、反思中得到印证。而这些, 恰恰是人文素质教育需要达到的效果, 对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好的作用, 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净化心灵, 健全人格。

该类讲座的特点是, 讲授过程不是灌输式的, 而是引导为主, 学生参与度高。该课程30年来已经有140万人修读过。课程教授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 而是给予人们另一种看待事物的方法。哈佛前校长陆登庭曾说过:“从本质上讲, 在哈佛大学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学习思想的变化形成了一条稳定而清晰的发展轨迹。是的, 我们应该思考大学教给学生的是什么, 大学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哈佛先进的理念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真切体现。这个经久不衰、深受欢迎的课程正说明了这一点。

2.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人文讲座方兴未艾

1995年, 国家教委高教司在华中科技大学 (原华中理工大学) 召开了“高等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研讨会”, 开始明确提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文讲座作为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主要方式, 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高校蓬勃发展, 人文讲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海报栏上各种各样的人文讲座预告;讲座前, 教室里挤满了学生;讲座中, 醍醐灌顶般的醒语;讲座后, 则是诘问、辩论与深深的反思。讲座不仅增添了大学教育的内涵, 而且让大学校园更加生机盎然, 青春焕发。1996年以来,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结集出版了6册, 收录了广受学生欢迎的人文讲座讲稿录, 包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其他高校优秀的讲座, 内容涉及大学与人才、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思想、文学与艺术、哲学与科学、经济与社会等方面。这套丛书不仅让很多学子为之着迷, 也成为当今中国很多家庭的收藏书籍。

案例启示:人文讲座为什么受欢迎?华中科技大学徐宝兴的硕士论文《人文讲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中, 对学生进行了访谈、交流, 指出很多学生认为人文讲座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国家的历史与现实等, 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促进文科和理工科知识的融合;一些学生认为, 人文讲座的主讲人都是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他们的人格魅力、学问见识与成功经验都值得他们学习和借鉴;有的学生认为讲座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与讲座者共同探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品牌的思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 人文素质教育要成为受学生欢迎的品牌需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引领、注重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注重与教学活动的协调、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四个方面。

1. 注重人文精神的引领

人文素质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1999年6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理想兼备的人, 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人。哈佛公开课能够成功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哈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一样, 得到了尊重。科学精神的本质是科学家科学实践的结晶。科学精神是人类社会科技创新发展和物质文明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思维指向。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 人文精神更注重非理性的因素。教育部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以文化素质为基础, 文化素质中又以人文素质为重点。所谓人文素质, 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 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 主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主要表现为:以人为本;在肯定理性作用的前提下, 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尊重人的价值, 注重人的精神生活, 重视人文效益、文化含量等。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重要区别是, 科学精神寻求事物的客观性解释和因果性关系, 人文精神则指向人自身的世界, 寻求生命的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表达。

人文素质讲座要从内容、范围和质量上做文章, 打出品牌, 提升效应, 吸引更多的学生自觉地参加。这类讲座首先要突出人文主题, 尽量选择既能拓展学生思维, 又为青年学生接受、感兴趣的内容。

2. 注重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在影响人文素质教育的诸多因素中, 校园文化氛围被广大学生排在了首位, 其次是学生素质、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 但不少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校风平淡。可见要真正把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形成科学、健康、高雅的校园风气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从教育的内容看, 人文素质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课程上的知识传授。课程只是传播人文知识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环境, 提炼和培植学校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 要让学生感悟文化、沐浴文化、享用文化, 让学生在校园氛围的熏陶下, 逐渐感悟、理解人文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是需要漫长的历史积淀。因此, 要提升我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就需要学校高层制定长远规划, 明确目标和职责, 分解工作和任务, 高度重视, 齐抓共管, 分阶段、抓重点、有步骤地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诸方面全方位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真正服务学生, 为学生提供舞台。

人文素质讲座要与校园文化融合, 要注重与大学精神的融合, 要将好的人文讲座锤炼, 学生受欢迎的讲座文化延伸至校园文化的建设, 让学生更持久的享受文化大餐。

3. 注重与教学活动的协调

素质教育不能只是开办几场讲座, 它不应当是现行教育的问题的补丁, 而应当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要素, 应当将其纳入到大学教育改革整体框架之中, 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时数、教学活动、教学条件等各方面, 规划和落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使大学人才培养真正落实到“教养”上, 提高大学所培养人才的道德水平, 使其不但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业务的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 而且是社会的道德楷模, 社会文明进步的典范。

人文素质讲座要从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有目的地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培养人文素质的具有广泛性、交叉性和时代性的课程。要将经典的以培养人文素质为目的的讲座延伸至课堂, 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让经典也流行。

4. 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将所学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学生也许会拥有很丰富的人文知识,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一定具备了相应的素质, 更不能说他们就拥有了相应的能力。学习的内在动机是学习最强有力的动力来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动机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强烈冲击, 如现在不少学生视人文知识的学习为负担, 或者仅仅是为了拿学分而被动地学, 他们没有认识到人文科学的独特价值和学习人文知识的终生受益性, 由此造成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的疏离。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习动机的内部推动作用, 才能将学习成果内化为人文素质。

因此, 要充分发挥学生对学习人文知识的主体性, 发挥学习内部动机的推动作用, 才能将学习成果内化的主体性动力。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是通过灌输的方法, 而是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正确把握学习人文知识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学习目的, 理解学习价值, 增强学习兴趣。在教育的方式上, 必须认真分析学生的需求, 寻求最佳的实现途径,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育者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 让学生参与其中, 引导他们将朴素的人文知识内化成高尚的人文素质。

四、培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品牌的实践探索

笔者所在的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自2006年6月建立了“人文红色讲堂”, 以求全面加强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 为党组织培养更多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青年知识分子, 于2010年获得了北京高校优秀基层党建创新项目。该讲堂主要依托学院所属的社会工作、社会学、法学、广告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科技哲学等学科和专业资源, 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智力优势, 面向大一新生、学生入党积极积极分子、学生党员不同层面开展素质教育讲座, 成为让教师满意、受学生欢迎的特色素质教育品牌活动。讲堂开办7年来, 不断总结与实践, 做到坚持思想引领, 精心安排主题;坚持依托学科, 强化师生互动;坚持贴近学生, 注重参与体验;坚持文化传承, 促进支部建设, 目前已举办40余期, 3800余人次学生参与其中, 取得了实际成效, 一方面,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人文素养, 提高了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另一方面, 进一步拉近了师生距离, 很多老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星火基金、暑期社会实践、创业大赛等科技、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实现了从人文素养与科技素养的有效融合。

摘要: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的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之中。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当前我国人文课程的开设占学生课程总量的比重相对较少的情况下, 打造一批深受学生喜欢的素质教育品牌, 加强课堂内外的素质教育融合, 是提高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哈佛公开课、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的分析, 提出打造深受大学生欢迎的素质教育品牌, 需注重人文精神的引领、注重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注重与教学活动的协调、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关键词:素质教育,哈佛公开课,人文启思录,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小路.哈佛最受欢迎公开课的启示[J].中国机电工业, 2010, (11) .

[2]徐宝兴.人文讲座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2011.8.

[3]赵睿.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篇4:如何培育优秀的教师群体

一、确立科学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

教师必须是一名思想者。只有做一名有思想、自信、努力奋斗、积极向上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为的人。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校长最难的是做教师的思想工作。特别是改变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思想,为绩效、为职称变相搞应试教育,对学习不好的学生进行变相体罚、歧视甚至赶走等功利行为,让他们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和高度。校长必须主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科学的办学思想、发展规划,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讨论、修改,让学校办学思想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真正内化为教职工自己的言行。教师在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会有困惑、挫折、失败,这时候,根据办学思想制定符合我校的教师评价制度,评价制度侧重学生是否进步;在思想工作方面,我们经常利用例会及各种机会,通过我校办学思想的解读、引领,帮助教师解除困惑,让教师拨云见日,摒弃功利思想,沉下心来做教育,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多思考一些灵魂层面的东西、多仰望星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一切。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才有可能改变教师被动的工作局面,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工作,去研究我们的教育工作。

二、树立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教师只是在单向注入式教学,这是一种保姆式服务,学生多处于被压抑、被灌输的被动状态,遏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求真精神的探求。到现在,很多教师仍没有树立服务的意识,还受传统的师尊生卑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活动空间有限,这样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思维惰性,同时学生的潜能也不能得到应有发掘,遏制了学生创新才能。教师要给学生以知识和技能、关心和帮助,做服务型的教师,是师德的要求,是现实的需要。有了服务意识,教师就会关注和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育需求,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有了服务意识,才会更加关注和深入地研究服务对象———学生,探索他们发展成长的规律,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教师最大的快乐是学生给予的,当我们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时,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学校更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尽力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服务。我们努力筹措资金,添置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设备设施,使我校拥有一流办学条件,让教师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我们抓好班子建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到各司其职、团结协作,积极上进、真抓实干,勤于学习、精于业务,善于管理、乐于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榜样。对全体教职工一视同仁,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事关教师和学生的合理要求及时解决,对教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学校也尽力帮助解决,使老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建设教工之家,组建教工排球队、乒乓球队和篮球队,利用节假日和放学后的时间组织开展各种庆祝活动、比赛活动,激发教师职业热情,使教师能够健康地、愉快地生活和工作。

教师的地位、待遇也成为教师的心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身边功成名就的企业家、老板等有钱人越来越多,你会羡慕,会自卑,底气不足。我经常跟老师说,人生的成就,重在“有为”而非“有钱”,我们应该敬重的是他们在打拼企业过程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业为社会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作为一名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受人敬重的人。我们每教一个班级,就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实实在在的“为”,我们教书育人一辈子,就做了一辈子实实在在的“有为”事。不管经济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对人生,我们自尊自信,要做一名有为的人,要奋斗,要拼搏。一个教师要想做到杰出无比的程度,或许需要点天分,需要后天环境等各种因素,但是要成为一名骨干教师,成为一定范围、一定领域里有成绩和名望的人,则人人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奋斗达到。教师必须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才会有成就感、幸福感,才有利于教师个人及学校的发展。在管理上,我们打破年龄和资格等方面的限制,采取兼容并包、人才主义的方针,对教师不求全责备,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工作岗位,学校尽量提供各种帮助,用其一技之长;对思想不过度干预,不干预他们采取各自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实证研究,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教师有了自信,能积极主动地工作,就一定能做出成绩,获得成功。作为学校,我们及时给予鼓励、推广,树立典型,使教师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大大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你争我赶、积极向上的教风、校风。民主的管理体制,能发展教师的自治、自动精神,大大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效率。学校更注重通过村居、家长学校、开学式、闭学式、家长会等机会,宣传介绍教师事迹,宣传尊师重教的思想,提高教师声誉和社会地位,使教师感受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神圣感,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经常听到我们学校的教师这样说:“累是身体的,快乐是精神的”;“来这里,同事更愿意把工作中的成功拿出来分享,能学到很多东西”……

三、关注实效的课题研究,搭建教师获取成功的展示台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程是教育教学的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在当前的学校管理中,因学校行政人员较多,出现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其事,把学校德育与教学人为地分割开来,出现教师迷失了方向,整天怨声载道,忙得晕头转向,工作效率却十分低下的状况。

为此,我校要求行政人员带头学习,带头做课题,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我作为校长带头上课,参加市级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领导能力,致力于建设促进每一个人专业成长的学习社区。我们通过统整教师多元的声音,明确学校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共同愿景;简化管理组织,改变分管部门“各扫门前雪”的状况,增强大家对集体的责任意识;打破学科组织结构的铜墙铁壁,增加机会,让不同学科的教师经常一起研讨,协助他们建构合作的文化;革新制定,取消学校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和行政例会,使学校的运营以“课例研究”为核心。

没有理论作为教师思考与行动的框架并在研究中发挥作用,我们所谓的研究只能限于经验的层面,在低水平上重复,难以获得深入的发展。因此,我校注重教师的学习,为每一位教师订一份报纸、一份杂志,每一位教师都通过博客评课、交流,每一位教师可以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到学校报销等,旨在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广泛吸收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对学生学习的理论研究成果,为透视课堂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提高教师理解和反思课堂教学的水平。

我校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发挥其巨大的作用。我们每周都有公开课等交流活动,教师争着上公开课、进教研组,有经验的教师愿意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方法、心得体会等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教师,给他们课堂教学以实际指导,年轻教师更愿意学习,就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其他老师进行探讨。我们通过教师从课堂的事实和工作的具体经验中学习来实现教学的改进,它是一种基于观察与反思、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实践,而非复制所谓完美教学计划的技术性实践,改变了仅仅关注教师的教而不顾学生的学的局面,实现由教到学的重心转移。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人,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长期目标;研究过程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资源支撑,促进了教师有关学科、教学、学生等个体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增强了教师改进教学的责任感与动机,也使每位教师在学习中思考,在借鉴中反思,在交流中不断成长。教师的不断成长必定提高课堂教育教学实效,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学习负担,让学生快乐学习,还学生心灵空间,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有了良好学术氛围,就能促进教师智慧的生长,促进创新的生成,促进方法的改进,促进理论的升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研究活动,同事之间的热情、互助,合作习惯、群体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优秀的教师群体的形成。学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让每位师生成为最好的自我!”的办学宗旨和理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真正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才能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赖、社会认可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篇5:培育品牌教师 培养优秀学生

自2006年成立培育室以来,小学英语教育优秀教师培育室在区教师培训中心和教育处、教研室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采用与区教研活动及自主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发挥领衔人及培育室成员在小学英语教育与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本着“名师引领,成员互助、教研结合、不断探索”的原则,以促进各成员专业素养与教研能力的提升,鼓励各成员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带领本区域的青年教师开展了许多教学研究活动,采用分散研究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以及理论学习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同时建立培育室网站,充分体现培育室的研究、辐射、指导功能,以此来激活并带动各校教师队伍建设,较好地达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现将培育室成立以来培育室的工作情况作简单总结。

一、培育室制定了详细可执行的工作方案

培育室在方案中把培育室的目标定位为“打造名师群体,产生名优效应”,使整个培育室始终洋溢着研究的学术氛围,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促使其专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培育室真正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台阶。对培育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目标定位为培育室成员具有较高的英语素养和理论底蕴;具有灵活地、技巧地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地反思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从问题中提出研究的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具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能够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能够开发校本课程。使培育室成员成为学校、区乃至常州市的教学骨干、教育教学研究的行家里手,成为在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学有专长、公认的“知名教师”。并力争在 “五级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

二、理论学习自觉化

补充和完善每个培育室成员的理论知识,扩大他们思维的视角,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给每一位成员推荐几本书,要求作为平时自学读本,并做好读书笔记。培育室给每位成员购买了一套教育教学理论丛书——博达教师用书,这套理论丛书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要求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研读,做好读书笔记,并进行整理分析,在集体活动时供大家共同学习,同时还要求培育室成员加强专业方面的提高,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一些有关英语方面的教学杂志、书刊,极力参加一些英语方面的培训、讲座。

通过学习,更新了成员的教育观念,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教育改革中的新问题及其评价的新理念。

我们的理论提升、学习交流不仅停留在自我学习上,工作室的成员还主动“请进来”“走出去”学习。培育室经常邀请区英语教研员薛国民老师、市教研员胡澄宜老师参与我们培育室活动,尤其胡澄宜老师特别关心我们英语培育室,希望培育室成员能更多的接触、了解英语教学方面的信息,特意联系上海外国语附小,组织市区英语教师前往观摩学习,特意多留名额让英语培育室全体成员同时参加。结合国英小学与特级教师沈峰结对子的契机,培育室还组织全体成员赴南京观摩了专家的英语课和学术报告,尤其培育室成员潘萍老师还与特级教师沈峰建立了师徒关系,为培育室的学习发展提供了更多平台。同时学校还组织部分培育室成员到泰州参加了“江苏省第二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展评”活动,观摩了各城市优秀教师的口语、板书简笔画、教学设计与展示,还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了小学英语研讨会,聆听了上海知名教师以及全国教学比赛一等奖沈峰、吴幼春等特级教师的示范课,感受了国家级、省级特级教师的教学智慧;倾听了上海英语教学的经验之谈,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师交流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体会,观后让人深受启发,倍受鼓舞。大家在学习磨练中不断扩展教育视野,提升教育智慧。

三、教学实践显身手。

自培育室成立以来,培育室认真执行了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踏实有效地开展了各项研究活动,培育室成员每学年都在校内开设一节或更多公开课、示范课,培育室各成员在全区范围内还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公开课、示范课和评优课活动。市级公开课4级,区级公开课11节,区骏马杯比赛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市三等奖一名。在新北区新桥小学开展的常州市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培育室成员孙燕老师执教的《Hobbies》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在常州市教研室组织的“基于教材研读、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研究” “同题异构”英语联合教研活动中,常州一附小倪燕萍与王佩华、新北区朱春玉与金坛邓黎莉四位老师分别对五六年级两个单元的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了四堂风格迥异、但又精彩纷呈的课,让听课的老师受益匪浅。新桥小学的刘琴老师为常州市教科研基地活动上了研究课,在新北区小学英语教学骏马杯比赛中,朱春玉、殷利丹、刘琴老师获得一等奖,陆丽君、潘萍获得二等奖,朱春玉老师还代表新北区参加市比赛。朱春玉、蒋凯、徐文娟、王宣艳、陆丽君、殷利丹六位成员分别为区语音课题研究和阅读课题研究承担了六节研讨课,在新北区小学英语六年级主题教学学科指导小组活动中,原罗溪小学现百草园小学的王宣艳老师和湖塘桥中心小学路瑾老师两执教了两节同课异构研究课,吴霞仙、刘琴、朱春玉、殷利丹为全区小学五年级英语学科指导小组活动展示了单元整体教学示范课,深受大家好评。今年10月份,薛家小学王丽老师还将和中学英语老师一起开展区初中一年级阅读教学衔接教学研讨课。通过这些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使成员的教学能力要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四、专题研究日常化

英语培育室教育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分析课改背景下我区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把握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实质,致力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英语教学的改革策略及发展方向,引领新北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由新桥小学刘琴老师主持的“小学英语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作为培育室课题正在研究中,并积极申报区级课题,另外培育室全体成员还参与由教研室薛国民老师负责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同时培育室成员还在学校内另外负责校级课题和参与学校课题,小河小学马芬老师负责的市级课题《培养农村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已结题,新桥小学刘琴老师担任学校省级子课题组长,另外,吴霞仙、陆丽君、徐文娟、孙燕都有校级课题,并担任组长。

五、研究成效显著化

培育室对每个成员在专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奋斗目标,规定每位成员在五级梯队中要上升一级,小学英语教育优秀教师培育室成立时,培育室成员中有四名常州市教坛新秀:小河小学的马芬、国英小学的潘萍、薛家小学的王丽和龙虎塘小学的殷利丹,自成立以来,现又增加一名市教坛新秀:浦河小学的蒋凯,三名市教学能手:三井小学的朱春玉、新桥小学的刘琴、百丈小学的吴霞仙,一名区骨干教师:百丈小学的徐文娟。所以现培育室12名成员中,已有9名成为区市的骨干、能手、新秀,同时三井小学的朱春玉老师已获得两次考核优秀,其他成员小河小学的马芬、国英小学的潘萍包括领衔人黄小红也都获得考核优秀,总之培育室成员在五级梯队中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学校内也成为了骨干教师,同时也逐渐成为了新北区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公认的“知名教师”。

规定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论文,参加一次教学论文评比活动,并把教师的论文作为考核成员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培育成员经常写课后反思,在总结中提升专业能力和认识境界,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有效途径。多篇论文获奖、发表,其中区级22篇,一等奖8篇,二等奖7篇,三等奖7篇,市级6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4篇,省级12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10篇,发表于时代英语报、英语周报等16篇。领衔人黄小红两篇论文获省三等奖,一篇市二等奖,两篇区一等奖,一篇论文发表于全国核心刊物《小学教学参考》,一篇发表

于《时代英语报》。

培育室成员在指导学生参加英语竞赛活动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辅导学生参加英语朗诵比赛区一等奖10名,市一等奖1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3名,潘萍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希望之星获省二等奖1名,市一等奖3名,蒋凯老师指导的《English Corner》小社团获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

六、差异资源互动化

成员们除了面对面的对话与交流,还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问题、切磋教学设计、研究科研课题。自培育室成立以来,我们建立了“新北区小学英语教育优秀教师培育室”网站,及时上传了相关的文章,做好相关活动的报道和培育室活动进展情况,并作为考核培育室成员的一项内容。

七、教学经验互传递

培育室成员在各自的学校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协作学校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上课、评课、修改教学设计等,经常听课、评课、提出意见、建议,帮助学校教师改进教学,在日常的校本教研中,着力营造学习化、研讨化氛围,让培育室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文化感染、熏陶、培育学校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成员们和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培育室引领、辐射的研究价值。

八、成效与困惑

自培育室成立以来,我们培育室已开展了非常多的实践研究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提供了实践研究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勤练内功的舞台,成果也是显著的。培育室虽然只有十二名成员,却是一个团结合作、乐于学习的团队。通过这几年来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大胆尝试与创新,不论是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在培育室研讨课上,营造了实践研讨的氛围,也促使培育室成员养成了反思习惯。培育室成员的论文在省市区级频频获奖,校级、区级教学公开课也频频由我们培育室成员在开展,培育室成员不仅在学校成为领头羊,在新北区乃至常州市也成为排头兵。

但同时,我们在面对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1.由于学校工作头绪繁多,每一次的研讨活动,培育室成员不能全员参与,尤其通知出来后,学校不能马上通知成员,需要领衔人一一打电话通知,影响了工作效率。

2.培育室成员还没有形成充分利用网络开展交流研讨的意识,培育室网站有待完善和更新。

3、培育室活动和学习的内容、形式还不精致,还要上升一个档次,更加有研究氛围,也要更加有参与的价值,同时培育室成员还只是在区内逐渐有一些影响力,还要逐渐向区外进军。

上一篇:止血器械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的新进展下一篇:年个人现实表现材料常用语句大全100条思想素质道德品行能力(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