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管理培育论文

2022-04-17

【摘要】近年来,少〖HJ1.2mm〗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下降事件时有发生,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引起高校的深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高校新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因而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設。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方面探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体育教师管理培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体育教师管理培育论文 篇1: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路径探析

摘 要:在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对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培育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更好满足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现实需要,就必须加大对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工作的力度,以此来更好推动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方面出发,根据相关意义,提出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

引言:在素质教育道路发展过程中,加强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培育,有利于推动体育教师多项业务能力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高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从而在教学工作中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和原则。

一、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意义

第一,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培育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养,是确立体育教师新形象的现实需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以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必须对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与能力进行提高,进而全面的促使高中体育教师融入到立德树人教学工作和素质教育工作中,提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质量,以及推动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第二,在新教学观念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和知识,还需要拥有健全的核心素质与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顺应立德树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变化,充分突出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原则,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创新型和高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第三,培育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需求,也是当前新时代学生体育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迫切需要,体育教师通过提升自身核心素质和能力,有利于打破应试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且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将学生体育核心素養的培养与教学工作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让体育教师在核心素质的引领下,推动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成长。

二、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策略

(一)提升体育教师品德与政治修养

首先,学校在培育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不断为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培育,提升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德育教育工作内容的宣传力度,使高中体育教师在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下,更好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德育教育工作内容所感染和熏陶,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其次,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培育,还需要学校积极鼓励高中体育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增强自身坚强意志和体制的同时,充分将核心素质的提升工作落实到位。最后,在培育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培育力度,不断丰富高中体育教师在心理和健康教育常识、学科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从而使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通过心理和健康教育常识,以其良好的教师品德和政治修养,与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不断增强高中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最大化的将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提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

在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培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提升高中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素质,还要不断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实现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与时俱进发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目标。一方面,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要不断拓宽高中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知识、人际交往技巧、营养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面和视野,采用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对高中体育教师的核心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全面考核,从而更好地将高中体育教师政治修养和核心素质的培育工作落实到位,强化高中体育教师对提高自身核心素质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为推动高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则必须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师信息化素养和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育,使高中体育教师在发展核心素质的过程中,拥有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知识、技能通过移动终端传递给学生的能力,同时,又能通过一定的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素质,对课堂教学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进而更好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推动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加大体育教师组织能力培养力度

在新时期背景下,为更好满足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发展和培育需求,需要学校加大对体育教师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力度。体育教师作为学校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具体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具有良好的体育文化、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质,进而才能更好的融入到体育活动和工作的开展中。因此,学校要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师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培育,定期对高校体育教师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进行考核,进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师核心素质和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另外,学校也可以采用定期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校园体育竞赛等方式,全面培养高中体育教师的核心素质,使其在多元化的活动中,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结语:在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加强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质的培育,需要从提升体育教师品德与政治修养的方面出发,充分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核心素质和相关道德理念的发展目标,统一整合,最大化的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辛艳军,宋晓明.“一专多能”型高中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02):107+119.

[2]沈建华,王自清.“立德树人”视野下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德育透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05):1-4.

[3]王延娥.体育核心素养理念培育下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3):86-87.

作者:冯凯 刘华

体育教师管理培育论文 篇2: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研究

【摘要】近年来,少〖HJ1.2mm〗数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下降事件时有发生,因而教师的职业道德引起高校的深度重视,高校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高校新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因而要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設。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方面探讨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在现实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师  职业道德规范  学科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直接传播者,肩负着培育学生高体育职业素养能力和高职业道德能力的使命,新时代体育教师师德败坏的案例时有发生,这给高校体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研究,是新时代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养的基础,对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作用。

一、规范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素质,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乎社会风气,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些年来,个别体育教师的师德败坏被曝光出来,违背了教育行业的原则性教学指标,严重破坏了良好的体育教学生态环境,这不利于体育行业的建设发展,新时期体育教师肩负着培育新时期体育人才重任,只有规范好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起到以身作则、立德垂范、为人师表的重大作用。

二、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敬业精神弱化,工作懈怠

现阶段大多数体育教师仅把体育事业看做是一种职业谋生手段,没有深刻了解该工作的性质,缺乏实际的责任感,个别体育教师甚至为了物质追求,对体育教学工作极其敷衍,因而出现上课停课、随意调课、以及找人代课现象,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工作懈怠,深刻影响了学校的体育教学秩序,也制约了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主要原因是因为社会经济压力大,高校体育教师迫于现代生活经济的压力,主要追求的是利益上的得失,能有助于自身利益的才积极,于是一般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讲一些基本的上课知识就让学生自由活动了,只当体育教学是一种消遣的娱乐活动,忽视职业道德的崇高性,从而无法真正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

2.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师德丧失

本来体育课程因其自身的多元化教学形式更容易增进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但是在当前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真正关爱,导致出现对个别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讽刺以及惩罚,丧失师德。另外,教师也不愿意为学生真正付出,对学生的心理建设、思想建设完全不关心,没有做好相应的体育教学事故预防措施,很多体育教师一般让学生搬完器材就让他们各自活动,课后及时归还器材就可以了,这是相当不负责的表现,也容易造成相关的安全事故。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学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体育教师的道德评价缺乏规范力度。现代体育教学在评价标准上一般是以体育教师的科研力度和教学业绩为重要衡量标准,对师德这块不太重视,造成了轻道德的狭义评价机制。

3.法律层面现实意志浅薄

当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缺乏对体育法律现实层面的考量,认为体育教学对学校教育没多大实效性帮助,顶多是训练一下身体而已,因此对体育法律法规培训课程的参与力度不高,即便是参与了也是敷衍了事,没有注意听讲,导致对新出台的体育政策完全不了解,这在之后的体育教学中会产生相关不符合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轻则给整个学校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重则深刻危害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个别体育教师完全无视相关的法律,明知故犯,进而造成极其严重的恶劣影响。这主要是因为体育教师因自身自控意志的缺失导致的,在金钱至上的深度影响下,个别教师已经世俗化了,职业道德丧失,完全随波逐流,忘记真正的教学目标。

4.忽视学生体育的综合能力发展

虽然新时期体育教学已得到了高效的改革,但在现实层面上,很多体育教学的评价机制相当粗糙,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平时的体育教学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课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的状态,不管学生的训练成果,完全忽视对学生体育的综合发展能力,降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的乐趣,从而无法对体育课程产生真正的热爱,这对学生的体育锻炼、心理发展极为不利,也不符合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三、规范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举措

1.学校要重视对教师师德工作的建设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教师师德工作的建设,相关领导层要深入了解体育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情况,建立相关的教学综合评价机制,把体育教师的师德表现作为工资待遇和晋升的考核依据,对表现优秀的体育教师给予相应激励,激发教师的师德建设,同时学校要进行全方位监督,通过建立师德档案来进行管理,及时记录相关教师的师德行为,保证教师日常行为规范。另外,还可利用互联网搭建师生之间的互动平台,加强师生间沟通,可开启学生评价操作,利用微信、意见箱、网络信息等方式,听取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然后及时反思,以便做好后期的工作。

2.强化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加强师德培养

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培养对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要强化体育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培养,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精神和关爱学生的精神,学校可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师德培训工作,深化体育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关注度,提升他们自身的师德修养,另外学校要时刻督促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体育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他们,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对一些道德规范缺失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此强化教师的师德价值意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3.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师道德规范

近些年来,爆出了各样教师师德败坏的事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从而规范教师的师德行为,健全教师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建设,对严重败坏师德的体育教师要严格处罚,使教师意识到事件的严重性,从而提升自身对职业道德的深刻认知,以此提升整个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

4.增强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学校要高度重视对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定期开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的培训,另外教师也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自身的自控力,注意自身日常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自身的境界,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终身学习是增强体育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关键,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学科综合素养,而且还要加强体育锻炼,另外要对照相关的职业道德原则,了解自身的情况,通过比对来进行修改,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典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发展。

四、结论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大内容,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可从三个层面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师层面:要求教师在日常体育教学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体育人才。学校层面:进行全方位监督,建立相关的教学综合评价机制。法律层面:增强法律法规建设,健全教师道德规范,高效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汉.体育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J].运动,2018,(8):79.

[2]廖佩文等.现代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1):

作者:曹丹 汤铎

体育教师管理培育论文 篇3:

培育课程实施能力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在江苏已全面启动,一年来我们通过调研、培训和开展四星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校实施方案的评选,深深地认识到要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水平必须培育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所谓课程实施能力主要指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等课程主体适应课程改革的实际本领,这种课程实施能力包括认清整体的课改任务,明确课程的实施标准,把握学校的课程需要,做出合理的实施对策,具有基本的操作技能等。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课程的集权,导致学校机械地进行课程管理,教师被动地执行课程,从而进一步导致课程实施主体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能力的削弱。随着我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推进,如何制定学校实施方案,如何选项和组编教学班,如何进行学分认定和管理,如何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果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质量,更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下面我想就如何培育体育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育参与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主体水平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必须每个主体都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课程参与能力是指课程实施主体主动参与课程实施的决策、操作、评价、反思的全过程,在发挥主体作用中不断促进主体发展的能力。

高中课改一年来,我省体育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现状大致有这样四种类型:

1)从众型。这些教师的心理特征是跟着大多数人走,跟着自我感觉走,满足于随大流。在课程理念上满足于一知半解,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忽左忽右,为了跟上课改的步伐,自己也在努力,但由于迷失了自我,常常事倍功半,因此经常抱怨课改变化太快,越来越不知怎么教了。

2)谨慎型。这些教师大多有一定的教学资历,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十分熟悉,有的已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他们具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对课程标准持审慎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不满体育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又对课程改革心存疑虑。他们的心理特征是一等二看三跟上,他们希望以“改良”代替改革,以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3)激进型。这些教师大多年轻且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有美好的教育理想,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进取精神;他们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率先在教学上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教学方式、方法;他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学校课改实验工作中能彰显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但他们往往长于向前展望,短于反思过去,往往急于求成,低估了困难,往往容易绝对化和理想化。

4)探究型。这些教师大多为优秀骨干教师,他们有思想,不随波逐流;他们善于反思,勇于探究;他们立足于传统,对传统教学进行扬弃;他们认为课改要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一步步去实现课程的理想目标;他们在课改实验中悉心地研究,细心地探索,精心地操作。他们非常务实、严谨,但有时往往缺乏勇开先河、敢为人先的精神。

这四种参与状况既反映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他们的参与能力。

鉴于此,我们认为要培养体育教师的参与能力就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当前教师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培训,有导向性地开展研究课、展示课和大课间活动的观摩与研讨,并有专题地组织调研、交流、与专家对话和课题研究,通过以上诸多活动来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实施的专业素养,使教师自觉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并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从而提升课程参与能力。当前特别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1)提高教师对课程进行调适的能力。体育教师要在更多地了解课程方案的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直面课程实施的种种问题,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明确具体的操作方式,并依据实际的需要作出判断和选择,不断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主动、积极地对课程进行调适的意识和能力。

2)提高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建立师生积极互动关系的能力。体育教师特别应该学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建立一个接纳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育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二、培育研究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理论水平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并不要求学校实施方案是完美无缺的,重要的是使其切实可行,而要切实可行只有对实施进行切实的实验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重视体育教师的课程研究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培育课程研究能力要求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更多地聚焦一些动态的、带有发展性和普适性的研究问题。为此,我认为校本教研是最佳途径。

校本教研的内涵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和“在学校中”的研究。目前教学研究向学校回归,向教师回归,向教学实践回归已成为教学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

校本教研的特质是实践反思,即先有教学实践,然后对其反思,把突出的问题梳理出来,在反思的基础上归纳出解决问题和改善现状的方案,再投入到新的实践中去。当然,实践反思仅是校本教研的第一层级,我们还必须进行合作研究、专家引领和研究拓展,使校本教研一步步深入。

校本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会教学”与“学会研究”的有机统一,教师不仅要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且要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是成为学者型教师的必要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几十年仍是老样子,而有的体育教师教了十几年就成为学科带头人甚至名教师的缘故。

当前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有两种:行动研究和叙事研究。

1)行动研究。行动研究直接指向教学实践,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所进行的探究和思考,即“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行动研究的操作基本上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实践,改进教学,丰富行动策略,提高行动效果。

2)叙事研究。“叙事研究”是一种特殊的研究方式,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怎么样,它只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中蕴含的“道理”。在一定程度上,以校为本的研究就是教师讲述自已的教育故事。教师在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经历,这种教育叙事将使教师进入“研究性学习” 的境界。因此叙事研究特别适合教师开展校本研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擅长叙事研究,他那一篇篇文章娓娓道来,把我们吸引进一个个教育故事,使我们明白了很多教育哲理。至今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仍有很大影响。

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开设的“一线话题”和《体育教学》杂志的“点滴互动”为一线体育教师进行叙事研究并交流各自的体育故事提供了平台,愿大家通过这个平台,培育自己的研究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理论水平。

三、培育开发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创新力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选项教学,为学生有效选择学习模块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高中新课程结构性开发能否到位的关键在于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强弱。实践表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建设的过程。

为此,我们在培育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方面要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培育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综合能力。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确定后,摆在教师面前可供选择的内容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时教师的选择不能是盲目的。首先,必须考虑课程内容与社区、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紧相联;其次,必须考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再次,必须考虑课程开发的成本。教师必须努力在这些“必须点”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以体现课程开发的综合能力。

2)培育体育教师课程开发的合作能力。课程开发本来就是一种集体配合的事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更是如此。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主体之一,就必须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教师与地方行政人员的合作、教师与社区人员的合作、教师与校长的合作、教师与学生及家长的合作、教师与教研人员以及课程专家的合作等等。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与各方面人员的通力合作,既是课程开发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合作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四、培育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程度

要使理想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成为实际的课程,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实践与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与陈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程实施的技巧与创新,课程评价的使用与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课程主体的对话与沟通等。

一年来,我省普通高中特别是四星级高中在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改培训、努力开展校本教研,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和关键点进行了探究,逐步提升了自己课程实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介绍我省体育教师的一些新见解和新做法:

1.关于模块“必修”与“选修”的新见解

在高中选修制和学分制实行后,我们常常把模块分别称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对语文、数学这些科目来讲,必修模块其学分和学习内容都是必修的,选修模块其学分和学习内容都是选修的,不会产生歧义。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就不一样了,其模块有下列三种情况:

⑴学分是必修的,学习内容(项目)也是必修的;

⑵学分是必修的,学习内容(项目)却是选修的;

⑶学分是选修的,学习内容(项目)也是选修的。

如果将第⑴种情况叫必修模块,第⑶种情况叫选修模块,那第⑵种情况怎么命名呢?为此,我们约定学分用必修、选修区分,学习内容(项目)用必学、选学区分,这样我们就把第⑴种情况的模块叫必修必学模块,第⑵种情况叫必修选学模块,第⑶种情况的模块叫选修选学模块。

这种命名的好处是反映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真实内涵,避免产生歧义、引起误解。例如,第⑵种情况的模块从本质上讲属于必修的范畴,只不过学习项目是可选的,决不能视为“选修”模块。

2.关于模块设计的新做法

1)主项和辅项合理组合的模块。在选项教学时除了以凸显个性发展的选择项目为主构建必修选学模块外,还考虑辅之以反映基础要求的搭配项目,形成必修选学的主项和作为基础要求的辅项之间的合理组合。这样做的好处是较好地处理了基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避免在必修必学的模块学完后将基础要求丢在一边,同时辅项教学采用身体素质练习或游戏练习方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增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对主项学习起到了促进作用。

2)由若干介绍性项目合并组成的复合模块。所谓介绍性项目可分两种情况:其一是可以作为主项但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例如游泳,学校没有游泳池,但可租借游泳池开设一些游泳课作为介绍;其二是某些只须介绍的项目,例如民族民间体育中的跳竹竿、花式跳绳、扭秧歌等,以及尚未普及的一些新兴运动项目。这些介绍性项目往往单独构成不了一个18学时的模块,但可以将2~3个介绍性项目合并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模块。

3)在“模块”和“学时”之间设置“单元”,从而形成了水平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这样一个序列,并由前者作为后者的制定依据。在学校和教研组的领导下,专项备课组根据水平教学计划共同设计模块教学计划,细化到单元;教师则根据模块教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细化到学时。这样做的好处是突出了模块下“单元”作为最完整的教学基本单位的地位,过去以一堂课为基础,只能教给学生单个的技术;如今以一个单元为基础,就可以教给学生系列的技术组合。只有形成系列,学生才可能在体验中提高兴趣,这是重视教学单元所带来的最显而易见的好处。另外这样也有利于发挥模块灵活安排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调整内部结构,使课程结构不断趋向合理的作用。

3.关于选项教学的新做法

1)重视基础要求的新做法。将田径类项目和体操类项目合并为“基础运动类”项目,作为必修系列,并由此构建两个基础运动类必修必学模块,为2个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学生基本体能的发展,因为田径类项目只包含了走、跑、跳跃、投掷,而体操类项目还包括了悬垂、支撑、攀登、爬越。

2)重视学校特色的新做法。将有深厚群众基础且已形成传统的学校特色项目引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并作为全校学生的必学内容,我们将这些项目称为校定必学项目,通常为1学分。这样做的好处是将学校传统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能够培养一批进入学校传统项目运动队的后备体育骨干;同时巩固和发扬学校传统特色,形成校园体育文化。

3)多元结构的新做法。针对来自不同初中的高一新生在体育运动能力、锻炼习惯和学习基础上的差异,高一不马上打破行政班界限进行选项教学,而是着重打好基础,进行多元目标指向性学习,即以行政班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水平五必修必学(田径)和基础(体操)、通识(学校选项教学将开设的项目的常识性内容)的学习,教师按模块内容走班教学。高二年级为指导性自主选项学习,高三年级为自主性选项学习,学生每学期选项一次。这样,学生高一年级着重打好基础,初步了解学校选项教学的内容、方式、特色和教师特长;高二年级在教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项,逐步培养兴趣和能力;高三年级完全自主地选择1~2个项目学习,着力培养体育特长。这样,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各个维度的目标,从量变到质变地储备了一定的运动技能,为培育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打好基础。

以上新见解和新做法尽管还不够成熟,也不尽完善,但却是从基层学校的课改实践中总结出来并正在经受课改实践检验着的鲜活的经验。这些经验表明:江苏广大体育教师在民主、宽容的课改氛围中正不断提升课程实施能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不管课改的征途上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课改的整体任务。

作者:孟文砚

上一篇:数学教学课程应用论文下一篇:数学学习能力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