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2024-05-23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精选11篇)

篇1: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摘要:在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占很大的比例。他们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来呵护。教师从细节处入手,巧用现代网络,拉近孩子与父母,父母与幼儿园的距离,架起家园桥梁,达到家园合作,共同为孩子良好发展而努力。

关键词:留守儿童;爱;教育

工作二十年首次来到农村担任小班的教师,以前“留守儿童”这一词语常常在电视或者杂志上看到。现如今我来到了他们的身边,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让我想到一首儿歌:“幼儿园是我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叫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这里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像妈妈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用爱心温暖孩子心灵

小班的孩子初次离开家庭,来到陌生的环境中,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不同的孩子所表现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有的孩子看到各种新奇的玩具很快被吸引,玩的不亦乐乎,感到新奇的同时又有陌生感,玩一会儿又会跑来问一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来呀?”有的孩子先玩一会儿,转脸想起家人了,特别是有个小龄的留守儿童顾雅轩还不太会讲话,进门就开始一直不停的哭。面对这些,作为幼儿园小班的教师,需要有足够耐心的同时,更应该充满爱心,用爱来抚慰孩子的心灵。

1.爱的拥抱

晨间入园的见面礼!从开学第一天起,我们负责晨间接待的老师即带着微笑,在班级门前迎接每一个幼儿和家长,并以最大的热情拥抱孩子,与孩子问好!特别是年龄较小的顾雅轩小朋友,每次都要多抱一会儿。有一天,配班老师有事儿请假,我一个人边组织活动,边接待孩子,来不及给每个孩子拥抱,有几个孩子主动跑到我身边伸出小手搂一搂我,边说老师早上好!顾雅轩来的时候进门径直跑到我跟前抱着我的腿说:“老师,抱抱!”让我感动万分,这就是爱的拥抱!也是爱的回报!我们在与孩子交往时蹲下身来,拥抱孩子,与孩子同唱、同跳,与他们共同感受、共同成长,你会发现快乐就在你身边。

2.爱的表达

有爱大声说出来!小班的孩子天真可爱,他们处于成长的懵懂期,调皮、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但理解力和表达能力有限。照顾这样的孩子,不仅需要丰富的教育经验、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征,更重要的是心中对孩子无限的爱!一天上午,班级陈浩小朋友前天夜里有些咳嗽,他妈妈觉得孩子最近已经适应幼儿园生活了,不想因为一点儿小问题就缺席,于是还是将宝宝带来了。妈妈和宝宝说好了在这儿陪伴一小会儿观察一下孩子,确定没有什么不良状况再回家。于是我们邀请陈浩妈妈和小朋友共同游戏,带孩子户外活动,此时我发现平时比较内向、由奶奶在家带的汪涵月小朋友一直在我的旁边,不愿意去和小朋友玩,一会儿拉拉我的衣角,一会儿眼睛盯着陈浩妈妈看看。于是我蹲下来一手搂着她,一手摸摸她的头说:“宝贝儿,怎么啦?去和小朋友玩好吗?”她见我搂着她忽然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抱抱!抱抱!妈妈!妈妈!”见此景我将她搂入怀中抱紧她。过了些许,她情绪稳定后下来后,我说:“宝贝儿,想妈妈了是吗?以后要是想妈妈了,就像这样来老师这儿,老师喜欢你哦,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啊!”说着拉着她的小手来到滑滑梯旁,看着她玩,她爬上滑滑梯,我在另外一头等着她滑下来,看着她挂着“珍珠”的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我的心中无比甜蜜!我发现当你真正的读懂孩子,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童声,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认识到孩子的心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你给孩子一份爱,孩子会回报给你十分最真诚、最美好、最无私的爱!

二、用网络拉近亲子距离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作为农村幼儿园,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在家,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有的是早出晚归,还有的是常年在外,班级的环境创设“家长园地”,爷爷奶奶几乎是一眼都不看,因为很多爷爷奶奶不认识字。于是我们思考怎么样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最大限度配合幼儿园教育,为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共同努力呢?发给每个家庭一份“告家长书”,利用网络创建班级“QQ群”―――拉近孩子与父母、父母与幼儿园间的距离,架起家园桥梁。给了所有孩子的爸爸妈妈一个共同空间,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可以随时沟通与交流。开园第一天,每个宝贝所表现出的情况都不一样,为了留住这有意义的一刻,我们将这一天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拍摄下来,传到班级的QQ群中,供家长分享。在班级开展特色种植角活动、体育游戏、图书阅读等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逐一上传。其中有一位家长给我留言说:“老师,感谢你如此细心,抓住这些美好的瞬间,我们在外地,很少见到孩子,现在不仅仅看到了,还可以了解孩子的活动,有什么需要配合的我们尽量配合!”于是在国庆节前夕,我特地开设一节活动“伟大的祖国妈妈”,预约了班级几位常年在北京的家长和孩子视频,并拍摄了长城和天安门前的照片上传与孩子们共同分享。所有的孩子们兴奋不已,特别是那几个预约家长的宝贝们,更是自豪地说:“我的`爸爸在北京。”

三、用“偏心”弥补缺失的爱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做一个播洒阳光的爱心使者,把爱心和温暖献给每一个孩子。然而,班级的孩子各有不同,每个孩子之间都存在着差异性,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需要用心去促进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特别是淘气或者内向的孩子,需要教师格外的“偏心”关照。班上有一位叫陈子杰的孩子,爷爷奶奶年级大,爸爸妈妈在上海打工,孩子由大姑照顾。每天来园很少说话,进入活动室要么是直接玩玩具,要么是做个津津乐道的旁观者,他来与不来,在与不在,似乎对这个班集体没有什么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决定做个“偏心”的教师,对他的关注更多。卢勤曾说过:“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给孩子充分的锻炼机会,是对孩子的鼓励和奖赏。”于是我常常主动与他交流,请他做我的小帮手。发放玩具时请他帮忙拿篮子,擦桌子时候请他帮忙拿抹布,游戏时经常摸摸他的头,和他聊聊天,搂一搂抱一抱他,一段时间后他的性格明显发生变化。有一天早上陈子杰的大姑来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了,昨晚我们陈子杰回家后说了喜欢上幼儿园,长大也做卞老师。”她的话让我感动万分,我的爱激发了孩子美好的愿望。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还必须要从点滴做起,耐心细致,将更多的爱心和温暖献给这些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到妈妈就在身边!

篇2: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邮编:417717 电话:***

湖南双峰杏子中心学校

曹楚平

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创新教育管理理念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创造良好环境

摘 要: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学校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其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精神物质的基本保障。

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为追求幸福的生活,他们纷纷离开固守多年的家园,暂别亲人,外出打工挣钱。但随之而来的家庭子女成长教育问题,却缠绊他们的内心,成为挥之不去的痛楚。

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由于监护人对其学习关注过少而导致的学习问题,缺乏亲情抚慰而导致的任性、自闭等生活问题,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等等,让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我镇王毛村的初一学生罗某,父亲早逝,母亲长年在外打工,后来音讯杳无,他就和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都是七十开的人了,生活起居十分困难,只能管孩子吃饱穿暖,至于他的学习、道德等方面就无能为力了。而教育的重担全部落在了学校身上。据了解,像他这样的孩子,学校就有20%。杏子铺镇斗盐中学片经济条件差,位于山区,父母都不在家的学生达二分之一以上,父或母一人不在家的达75%,只有极少数的孩子是父母陪伴着成长的。而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重担基本就落在了学校身上

怎样化解这些亟需解决的矛盾呢?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应该出台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外,全社会都应该加以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针对留守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进行创新式综合治理,为他们营造一种处处受关爱的成长氛围。

(一)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有责任、有义务,也有可能,挖掘学校教育的内在潜力,发挥学校教育的长效优势,创新教育管理理念,拓展教育服务的时空范围,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园地。

我们学校的教师自发地在节假日当“代理家长”,无偿服务,让留守孩子有了临时而温暖的家,深受农民工的赞赏。但这只是局部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导入一套有偿服务,教师全员参与且做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机制,以学校为阵地,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有效地管理、教育留守儿童,让他们幸福健康地成长。

学校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实施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是否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农村中小学学生入校高峰期已过,就读学生逐年减少,农村中小学已处在整合教育资源,在区域中心创办寄宿制学校的阶段。但在不少偏远地区,学校或教学点依然保留,而学生人数很少。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完全有可能拓展学校的服务范围,承担更多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另外,1

还可以动员一些退养在家的中、老年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跟踪教育服务网点。

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和教育,牵动着每一个农民工家庭的心。如果农村中小学在社会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以学校为中心,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全员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本着“就近、就熟、就亲”的原则,关照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既可免除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又能使中小学与农村与农民建立更加密切的血脉联系,为学校的发展,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拓展新的空间。学校创建留守学生生活教育服务中心,实施教师代理监护人制度

(二)在亲子关系疏远,感情无以寄托的条件下,学校教师往往成为了留守儿童情感依恋的对象。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独特的心理、情感、需求和渴望,更需要教师有一颗爱人之心,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了解了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其有效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独特的情感、独特的心理、独特的需求和渴望。那么,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深入留守儿童群体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这一群体的特点,总结和归纳出一个针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特殊的教育体制,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的职业是研究人。”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很不够,他们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对留守儿童的认识非常肤浅,只是凭感觉得到一些认识。这种研究也还往往停留在不自觉的状态中,很少把研究留守儿童当作当前工作的重点。因此,在笔者的访谈中,相当数量的学校没有形成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的管理方法和措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个教师、一言堂、一群被‘预想’有优差之别的学生”。所以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应该多方位多形式,以身边事身边的人去教育学生,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用优秀人物典型事迹教育学生。

(三)创造良好的学校物质文化环境,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物质的基本保障。

学校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长期陶冶学生品性和心理的因素。校园内各种物质环境因素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种因素:一是校容校貌,二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校容校貌是学校外部形态、整体面貌的综合表现。学校的各种图书杂志、影视音响、宣传板报、文体活动等文化设施也是构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一个人长期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幽静、雅致的学校公园里游乐玩耍,在既发人深思又激人上进的中外学者或杰出人物的画像、塑像、历史遗物前徜徉,他一定会受到这种环绕力的巨大影响,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但是,在相当多的农村学校里,校园物质文化氛围不佳,主要表现为教学条件差。很多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却低矮破旧,教室阴暗潮湿,四面通风,课桌椅缺腿少胳膊,教师上课只有课本、粉笔头,没有城市学校那样的实验室、语音室、电脑室、图书室,更不可能有丰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课间活动2

场所少之又少,那并非标准的操场、高低不平的跑道,既是学生锻炼身体的场所,又是他们的玩乐之处。对大多数学生而言,物质方面的贫乏常常会导致精神领域的贫乏。低下的教学条件,会影响他们的视野,妨碍他们对知识的涉猎。而相当数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境况不好,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书籍,无法通过电视、电脑或其他媒介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没法了解古今中外伟人的事迹。因此,物质文化氛围不佳,降低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并不能说教学条件差就培养不出杰出的、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人才。如果学校负责人和教师能正确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坚强不屈的良好品质,就能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现在笔者所在中心学校正在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系统工程”的湖南省级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为建设和谐美好的新农村做出贡献。

篇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方法探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法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 即农村地区儿童因为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打工而由长辈、父母单方或是其他相关人员照看和教育。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高达6100多万, 在农村儿童总数中占据约38%的比重[1]。可见, 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十分庞大。加之, 农村留守儿童的成因极具特殊性, 故其教育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因此,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表现为认知上存在偏差、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行为、人格以及人际关系、适应能力等容易出现障碍[2]。具体而言,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亲不在身边, 长期缺乏关爱和开导, 对身边的人和事很容易产生消极心态, 长此以往, 在行为、人际交往、适应能力等方面也会出现障碍, 甚至会出现冷漠、任性、自卑、内向等人格性障碍。要教育好农村留守儿童就必须充分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对症下药。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学校方面。农村地区学校普遍师资力量薄弱, 经济能力缺乏, 教学条件简陋, 教学课程的设置未能充分贴切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在日常教学中也过于重视成绩, 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发展, 即便有的学校开展了德育教育, 但实施力度仍有待加强。二是家庭方面。形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因素, 很多父母都认为赚钱最重要, 只有赚到钱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和教育, 故将精力都放在工作上, 而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殊不知有时候孩子要的并不是多少钱, 而是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关爱。三是社会方面。社会方面的因素很多, 有来自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如黑网吧、歌厅等, 也有来自政府户籍制度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本就缺乏父母的监护, 所以就更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 进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 学校应采取的教育方法

首先, 学校应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分拨资金增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 聘请心理咨询老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逐渐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 了解他们的想法、化解他们的疑惑, 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尤其是要理解父母亲外出赚钱的辛苦, 理解父母亲对自己的付出, 避免留守儿童产生叛逆、任性、自卑等不良心理。其次, 学校应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 详细记录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其联系方式, 创建完整、真实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同时, 还应详细记录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方式, 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 一方面将孩子的情况告知家长, 另一方面也要让家长多关心和教育孩子。再次, 学校应落实家访工作, 注意家访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通过家访能更全面的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及其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情况, 便于学校后续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最后, 学校可组建一支留守儿童同辈辅导队伍, 当留守儿童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与自己的同辈群体倾诉和求助, 在学习、生活、心理以及感情方面都能多一层保障。

(二) 家庭应采取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很大, 家长长年外出务工就必须通过其他途径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以弥补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的遗憾。首先, 家长应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交流, 及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还应多与孩子监护人联系, 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情况, 最重要的就是家长平时应多跟孩子电话或是视频, 多关心孩子, 了解孩子内心的渴望, 让孩子感受到关爱, 而不是一门心思都在赚钱上。其次, 家长应尽量减少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比例, 若家庭经济实在困难可由其中一方外出务工, 另一方 (最好是母亲) 留在家里照顾孩子, 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便能得到更多关怀和关爱。最后, 家长们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都应积极与学校联系, 向学校学习良好的教育方法, 并积极转变自身陈旧和不正确的想法, 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 让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在家里都能感受到慢慢的关爱和积极的正能量。

(三) 社会应采取的教育方法

首先, 可分拨资金建设农民工子弟学校, 给农民工孩子提供上学机会和条件, 这样孩子在父母身边一方面能享受到完整的爱, 另一方面也能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 这对农民工而言能将孩子带在身边照顾也更加放心。但学校不能对农民工子女上学收取高额学杂费或是以其他名义收取费用, 更不能歧视农民工子女, 应让他们在学校享受和其他学生同等待遇与尊重。其次, 县政府、乡政府以及当地村委会应重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坚决取缔黑网吧、非法歌厅、游戏厅等经营场所, 杜绝任何经营场所或任何人给未成年人提供有害娱乐服务。同时, 可规划建设一批适合留守儿童娱乐的场所, 培养他们正向、积极的爱好, 帮助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最后, 社区应积极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工作, 引导大家尊重留守儿童, 纠正对留守儿童的偏见,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积极、阳光的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急需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必须综合考虑他们的家庭情况、心理情况、性格、思想等多方面因素, 然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这样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真正得到良好的教育, 才能确保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鲁效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几点体会[J].学园, 2015 (08) :197-197.

篇4: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育;留守儿童教育;行为养成教育

引言: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下,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问题无疑是推广和谐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后果,城乡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农村人口为了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活物资,农村人口迫于压力而来到城市谋求发展,以望为后代子女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村人口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许多的孩子甚至还在襁褓时期就已经和父母分离,交予老老人抚养,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由于来一辈教育观念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幼儿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出现空缺,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一、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的现状

在行为教育理念的更新上,农村幼儿园大多数的教师在开展教育中,对留守儿童不仅缺乏耐心,缺乏思想上的引导,有些甚至会将性格孤僻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上的隔离,施加冷暴力。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在幼儿阶段便会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敏感与孤僻,有些甚至会造成严重的自卑心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对于这群人,不少的农村幼儿园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由于自身缺乏良好的综合素质,从而对于日常表现不够活跃的留守儿童加以隔离,以免影响到其他孩子的学习生活,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对留守儿童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更会加重他们的心理阴影,有些留守儿童在压抑的环境下甚至会过早的出现抑郁、性格扭曲等现象,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健康发展。

在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硬件设施上,当前许多农村政府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并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往往难以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这也是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开展的教学理念

在践行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以帮助孩子打开心灵的窗口为基本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们走向健康阳光的生活中去,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帮助孩子的健康成长,广大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该遵循以下的教育理念:

1.首先树立起以人教育根本的行为养成教育思想。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是新时代课改背景下,备受推崇的一种教育思想,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地区的偏僻性以及教学资源的落后性,许多的幼儿教育者仍然以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展幼儿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阶段的小孩具备一定的识字与动手能力,为进入小学阶段做准备,这样的教育理念完全将幼儿教育强行扣在应试教育的链条之中,殊不知幼儿阶段教育重点并不是知识的增长,而是对孩子性格的塑造,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促使幼儿教育回归本真,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而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着重提升孩子的全面发展能力,鼓励留守儿童勇敢走出内心的世界,参与集体活动,丰富自己的认知世界。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孤僻的留守儿童,教师更应该做的并不是强行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而是以开到教育为主,积极解决好留守儿童内心的疑惑,耐心引导孩子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农村幼儿园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养成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以情感教育为教育开展的主要支撑点,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情感的关怀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足以唤起内心信任感与依赖感,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从小与父母分隔两地,因此对父母的的爱从来都是无比的渴望,而当他们留意到身边的伙伴都被父母包围的时候他们的内心会自动建立起一堵防卫的墙,对于外界他们总是抱着既渴望又害怕的心情面对,处于这样的内心状况,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滋生出同龄人不曾体会到的消极思想,久而久之内心的世界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失去孩子的童真,更会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上走向弯路。面对这样的成长轨迹,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该以情感为主,积极与每一个留守儿童成为朋友,耐心的开导他们,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关怀,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人关爱着的,同时积极鼓励他们走出内心的阴影,鼓励他们与自己的同伴建立正确交流方式,鼓励他们以更为积极的心态生活,帮助他人,学会分享,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世界所需要的,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快时,积极分担他们的苦恼,耐心聆听他们的内心声音,从而建立与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与依赖之心,帮助他们养成健康成长的行为习惯,养成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

三、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教育水平提升的客观条件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已经早早的暴露在生活的困苦面前,面对生活对他们的不公平,他们往往束手无策,为了帮助留守儿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幼儿园教育者应该努力将幼儿园变成他们温馨的家园,在进行必要的知识教育的同时,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教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教学设备与教学资源的投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人才,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帮助留守儿童感受到同伴陪伴的乐趣,鼓励他们积极走向生活的阳光面,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困难。

四、结语

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行为养成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建造一个温暖的家,社会上许多的基金慈善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可是对与幼儿阶段的行为养成教育的开展并不是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他们更需要的是教育者的心灵呵护与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世界对他们的需要与关爱,从这点出发,幼儿园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充当监护人的角色,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积极面对人生的困苦,形成健康生活的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1]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2):14-16.

[2]段宝霞.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192-194.

[3]李佳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关于鄂东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J].教育探索,2011,(12):112-113.

[4]张宇辉.河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2):158-159.

[5]刘晓霞,周全.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部分解读[J].教育探索,2011,(12):106-107.

篇5: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讨

政发学院09公共事业管理肖智伟

090107049

序言:观看了关于留守儿童的记录短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四川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基本情况。记录短片主要和我们介绍了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以及学校、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和解决。对此,通过收集资料我想对留守儿童问题做出更加深入系统的分析和阐述。

一、“留守儿童”

对于“留守儿童”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也许很多人也曾有被赋予这样的称号。“留守儿童”就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

“留守儿童”这词的也是在近十几年才延伸出来的一个名词。主要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社会化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所以更多的农村年轻的劳动力选择到城市打工,以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于是将自己的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顾,“留守儿童”才逐渐产生。这些年,随着进城打工的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留守儿童问题也愈发严重。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更加严重的是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儿童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生存受到了威胁。

就像短片中的那对姐弟,父亲不幸生亡,母亲为了偿还债务撇下了他们独自外出打工。照顾弟弟的重任就只能让14岁的姐姐扛,他们的生活都只能靠每个月政府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来维持,如果身染疾病的话,这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无法实现了。其实这样的家庭还有很多,生活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中最基本的问题。必须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是教育问题,因为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管、看护和鼓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就如学校老师提及的那样,他有遇到很多学生因为缺乏家庭的监督和教育。以至于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和纵容,经常逃学。在很多地区,这样的事情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人们担忧,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三是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视频中跟踪报道中的那个男孩,就是因为缺乏和家人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他不想和同学,老师,爷爷奶奶的交流。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变得异常的孤僻。这样对轻少年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留守儿童”心理的疏导和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了。

在此,我们着重讨论下“留守儿童”问题中的教育问题。

三、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1、制度原因: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城乡发展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致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出现。

2、直接原因: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以及我国对农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导向。

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家的收入很低,想出去打工挣钱提高家庭的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同时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然而,男性外出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策略

记录视频中,简短的记录了学校,当地政府以及社会面对“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应对措施和实践。学校方面老师在教学上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心理的疏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当地政府则是建设“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加的温暖,让他们体会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用真诚和爱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最后在社会方面,就是大学生志愿者和他们一同玩乐,以游戏的方式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参与到整个集体中来,大家一起互相交流。同时,给他们进行心理的辅导。关注和帮助他们,和他们叫朋友,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心„„

当然,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解决在此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收集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使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

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往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

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立法从法律上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明确农村未成年人家长在监护和教育子女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子女的意识,规范他们的养育监护行为;同时,让委托监护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政府要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大力扶持农村及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

篇6:农村留守儿童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家庭;学校;社会

1引言

篇7:农村留守儿童教学质量探讨论文

参考文献:

[1]郑芳.留守儿童的数学教育[J].时代教育,2013(165).

篇8: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1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的问题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但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 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及保护孩子的人生安全就是监护人所有的职责了, 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1 留守儿童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

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中会面临许多问题和烦恼, 需要有渠道倾诉, 需要有亲人安慰, 但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忙于生计, 常年在外务工, 有的半年、一年, 甚至几年都难以给孩子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 见一次面, 导致他们遇到问题和烦恼时无人倾诉、无人商量, 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撑。他们觉得自己缺失了父母的爱, 对父母有一种抵触情绪, 从而导致心理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暴自弃、易冲动等心理障碍。

1.2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或亲戚朋友来照看, 基本是重监护轻教育, 甚至无意识地对留守儿童溺爱、放任自流, 再加之儿童本身自控力较差, 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 因此, 挑食挑穿、不服管理、顶撞祖辈、我行我素、打架斗殴、早恋、迷恋上网、乱花钱等现象时有发生。

1.3 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家庭教育基本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一是家庭抚养人或监护人有的忙于家里的繁重农活, 有的年龄过大、观念陈旧、行动不便.有的偏重于照顾自己的孩子, 因此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留守儿童在学校中学习情况加以关注和了解。二是农村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 抚养人或监护人很少对其学习加以监督与辅导。特别是隔代教育的老人, 由于他们的文化知识较少, 很难对留守儿童在作业中遇到的困难加以正确的解释和有效的帮助。三是有的长辈们由于教育意识的缺乏, 他们认为:只要吃饱穿暖, 不饿着不冻着, 也算尽力了, 至于教育, 那是学校老师的事, 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认为:孩子的父母当年没读多少书, 现在不是照样挣钱?觉得学习好坏无关紧要, 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不想学到厌学、逃学, 甚至辍学, 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1.4 留守儿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 他们缺失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加之父母不在身边, 没有直接的关爱和监护, 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即使受到侵害, 往往也不易被发现。留守儿童中男性儿童多会成为人贩子注意的目标, 而女性儿童多会受到人身的侵害。

从目前现状而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将在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 不仅危及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且会给农村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这一问题, 它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 更是全社会的责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关爱留守儿童, 责任更是不可推卸。

2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2.1 家庭方面

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责任观, 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即使在外地务工, 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担任起来, 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 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家长不要认为自己不在孩子身边鞭长莫及, 要主动与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加强沟通, 及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况、品行、学习等发展变化, 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

2.2 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学业的教育, 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校外生活延伸, 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 促进他们健康发展。对此, 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 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 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在外打过的学生, 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 或通过电话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生活、思想和学习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 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同时, 学校要及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 定期开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 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 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 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 尊重父母, 形成正确的生活观。此外教师要在深切关爱留守儿童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对留守儿童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多一份责任心, 让他们在集体的温暖、老师的关爱下健康成长。

2.3 社会方面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综合性的社会问题, 需要全社会统一认识、积极配合、齐抓共管。所以要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 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 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 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总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让我们共同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 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行教育, 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参考文献

[1]罗琴, 胡桂锬.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 2006 (11) :20.

[2]田景正.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 2006 (5) :52.

篇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

【摘 要】2008年全国妇联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农村留守童”。儿童约有5800万人。由于种种原因,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在一项留守儿童的调查问卷中,抽取100名留守儿童作为样本,结果显示其中46%的学习成绩较差,41%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3%的学习成绩优秀。在农村,教育观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读书无用论,很多人认为读书并没有多大的用处,而出去打工还能挣很多钱。另一种是认为读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感。

2.留守儿童异常的个性心理发育特征

学生正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小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给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突出。因此,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往往是摧残留守儿童的“重磅炸弹”。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不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

3.留守儿童犯罪与越轨现象严重

留守者,即表示他们孤独的滞留于农村,当城市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撒娇邀宠的时候,他们却只能冷对落日余晖,寂寞门庭;儿童者,即表示他们心智未成熟,最需要亲情的庇护,社会的关爱。留守儿童相约自杀,其实并不偶然。一份来自广东三大监狱的调查显示,八成犯罪是在幼年时留守农村无人看管。换言之,他们年少时曾是留守儿童

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使得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现象很严重,这些孩子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沾染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气;还有的孩子因得不到家庭温暖而离家出走,甚至被拐卖。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的、不良的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成年人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1.家庭方面

儿童的社会生活知识、道德规范,首先是从家庭中获得的。一个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也首先与家庭有关。其一是祖辈觉得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照顾,十分心疼,因此对孩子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其二是老年人大多文化程度较低,在学习方面不能给孩子任何帮助。祖辈在精神和体力上都处于衰老的过程中,对孩子的管教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在教育方式上,他们很难和孩子畅通的交流,儿童的沟通障碍对其语言及创造性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寄住在其他亲戚家的孩子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就更加不利。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孩子进行管束,孩子也很难在亲戚家中产生归属感,感觉总是寄人篱下,也容易和亲戚家年纪相近的孩子产生矛盾。而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在平常一般是通过电话或书信两种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但大多数父母至少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儿童行为得到密切的注视,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交往的非面对面性、互动频率低的特点,从而造成亲子之间的交往几乎成了一种监管情感的缺失。

2.学校方面

学校是家庭以外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如果说家庭里的社会化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实现的,那么学校中的社会化则强调专门的学习,带有半强制性。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3.留守儿童的存在三大现实命题

一是,农民工子弟在城市受教育的困境。农民工子弟在城市读书太难,程序繁琐,手续复杂,无尽的白眼,冷漠的拒绝,还有令人不堪的隐形收费。二是,城乡二元体制未获根本松动的困境。有学者认为,要减少留守儿童,根本之道在于,要为长期稳定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提供进入城市户籍的机会,打破城乡二元体制。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建议和对策

1.搞好留守子女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管理孩子是为人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专家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成分占70%以上,有时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既然如此,外出务工的父母切莫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一是沟通时间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或者至少半个月要能交流一次。如果经济允许的话,可以一个学期中间回来一次.二是在沟通的内容上,不能只谈学习成绩,其他方面也应该询问,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心。三是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方面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如果父母经常与子女以书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为一种倾诉的对象,而电话由于价格昂贵而不具备这方面的功能。另外,除了与孩子保持经常的联系外,还应在外出前主动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

2.抓好留守子女的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子女的教育实施单位,应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职权和职能范围内,加强对留守子女的关心呵护。针对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可以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对此类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这些留守生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知道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学校还与学生所在的村委会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参与教育留守子女。学校通过建立留守生档案,使外出打工的父母打工教子两不误。老师、学生和家长经常沟通,学生的表现得到了有效教育和监管,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留守学生们同样感受到温暖和关怀。这种办法有效地起到了教育管理好这类学生的目的。

3.关注、鼓励和帮助留守儿童

首先,任课教师必须对这些留守子女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其次,应多多关注这些留守子女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再次,对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使老师的鼓励变为对这些孩子学习内在的监督和动力。老师应经常与这些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和交流,以便共同及时地解决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总之,老师的爱是抚慰这些留守孩子最好的良药。

4.农村应加强宣传贯彻《义务教育法》的力度

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既是一项权利也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应该严格依法办事,以有效的措施督促农民工及其委托的子女监护人从守法的高度,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致富与教育子女的关系,把留守儿童的辍学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篇10: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发生发展的,逐渐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农村大批劳动力进城打工,儿童留守农村得不到特有的关爱,生活、情感、心理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关爱机制一旦缺失,对他们的成长会带来不可逆的影响。所以,对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关爱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立和完善关爱机制是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缺失;策略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现状

1.家庭学习和生活处于无序之中

父母不在跟前,学生的家长以长辈或亲属承担,一般说来这样的家庭条件较差,一旦农活较忙时,学生就要承担起相应的劳动,有时还是比较繁重的。甚至有的家庭,长辈身体不好,还要替父母尽孝道。这些监护人本来文化程度很低,有的甚至不识字,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放学后基本就是放任自流,这是一种倾向。还有一种倾向,长辈望子成龙,对孩子严加管教,信奉“棍棒之下无逆子”的信条,打骂孩子成了家常便饭。

2.心理和情感方面极易出现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他们处于萌发和成长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正在形成,急需父母的疼爱和社会的关爱,这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渴求。如果此时缺乏关爱,就会对他们的心理和情感发展造成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深远的,几乎延续他的一生。

3.道德和行为缺乏约束

在一定意义上说,农村留守儿童是“不健全”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良好的客观环境,父母在他们心中的形象过于抽象,家庭教育的约束力很薄弱,性格特征呈现畸形发展态势。尤其是那些基本属于“散养”状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还能受到一定的“管制”,而回到家中立刻就解除了警报,

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问题原因

1.社会关爱机制不完善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给城市增加了活力,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但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城乡格局短时期还无法打破,务工农民还不能带着子女在城市居住,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自此发生。无论哪个父母也不愿意自己子女和自己分离,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无法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子女的生活和求学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现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家庭关爱机制空白

农村留守儿童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家庭的关爱机制便土崩瓦解,重建的关爱已经支离破碎,无法承担起应有的关爱责任。当然,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千方百计地在弥补着这种缺失,但是父子、母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无法代替的。祖辈人或是亲戚仅仅能够从物质上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在关爱上无法和当代父母相比,也就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精神需求。

3.学校关爱机制薄弱

农村学校主要的特点就是条件简陋、师资薄弱、教学水平不高,教师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后很难再有精力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教师一般很难见到学生的父母,和监护人的沟通也难以为继,普遍教育已经倍感吃力,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很难做到。尤其对于那些坏的习惯已经养成,问题较为严重孩子更加难以管理,自觉不自觉地只好放任自流了。

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改善策略

1.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形成有效的关爱机制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以及问题的解决是政府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必须以制度的形式给予规范,包括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指导实践,这是问题解决的顶层设计。第一,要调整城乡间的流动政策,在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两端出台相应政策,把留守儿童的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要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问题当做一个重要的课题展开研究,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制定和出台保障留守儿童各项权益的政策和法规,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第二,加强调研工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加速中小城镇的城市化发展,大力引进先进企业驻进乡镇,使农村劳动力就近打工,家乡挣钱,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第三,在教育经费的投入上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不断改善他们的办学条件,使教学设施的现代化尽快走进农村校园。通过选聘、交流、志愿者等形式引进优质教师资源,为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提供师资的支持。

2.农村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机制,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第一,关爱留守儿童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要根据领导小组的计划安排,教师要积极开展调研、家访、交流、谈心等活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困难和疾苦,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诉求,充分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必要的人文关怀。第二,在德育教育上要加强认识,充分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变化,适时地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干预,避免极端事件发生。在他们感到孤独无助时要及时伸出关爱之手,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三,教师要担当起孩子的“第二家长”,给予他们更多的父爱和母爱,成为他们富有爱心师长和知心朋友,成为他们精神上的寄托,充分弥补亲情的缺乏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抑,让爱温暖孩子们,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以村为单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关爱机制

第一,农村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还在家里,单纯依靠学校的关爱显然不够,家庭温暖的缺失,还要依靠家庭来弥补。留守儿童的家庭关爱机制就要以村级为单位,建立起相应的教育监护机构,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落实到每家每户。第二,各村级党组织要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站,有专人负责留守儿童的咨询、资助、帮教、解困等具体事务,让孩子有一个充满温暖的家,遇到困难就可以在这里找到亲人,得到关爱。第三,村委会也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少年之家”、“快乐驿站”、“文体活动站”等场所,把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统筹起来。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还可以利用这里比较良好的学习条件,学习、做作业、复习,互相帮助、互相监督。

4、综合社会力量补齐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的短板

第一,要动员农村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志愿者,采取一对一的关爱活动,鼓励高校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兼职,并成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使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他们可以采取微信、短信等形式与他们们产生互动,经常开展一些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亲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第二,要在城市和乡村中架设关爱桥梁,开展城市儿童和留守儿童手拉手、献爱心等交流活动,增进农村与城市儿童的友谊,消除对农村儿童的歧视,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智,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第三,民政部门要把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作为工作重点,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献爱心行动,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要伸出援手,从不同侧面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行动。

参考文献:

[1]刘慧贤.城乡结合部“全托生”关爱机制构建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6).

[2]黄诚.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社会工作,(5).

[3]黄诚.关爱和服务留守儿童研究述评[J].青少年研究,2013(6).

[4]左鹏,史金玲.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障碍与社会支持系统构建―――来自四川W县的调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5]肖云.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篇11: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探讨论文

展道路的探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里,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迁、融合与进步的同时,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越来越多,当前我国教育管理制度难免出现局限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越加凸显。我国社会工作从西方引进到现阶段的几十年,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为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我国教育管理制度改革和发展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文关键词 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社会工作 发展道路

一、相关背景

改革开放以前,城乡二元结构使城市和农村形成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通道被堵塞,在农村中传统文化占主导地位,经济自给自足,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过着一种很平静的田园生活。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也日益松动,原来农村中人们平静的生活逐步被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外出打工的农民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工作是政府、社会组织向有需要的人群,特别是贫弱人群提供服务的活动,它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社会工作作为专门化和专业性的助人工作,即是开展科学助人工作,恢复人的社会功能的过程,它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共同面对现实问题及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的社会工作也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并逐渐发展,从80年代初我国社会工作课程的恢复和1986年北大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立,中断30年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又得以恢复,自此全国200多所高校纷纷开设社会工作专业,1991年民政部牵头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之后社会工作者教育协会等组织也陆续成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做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战略部署,指出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提出要“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从2004年人大等高校相继招收社会工作的专业硕士,2006年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2009年全国首批开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研究生培养单位一共有33所,其中部委属院校18所,地方高校15所,全国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术性向务实的专业性发展。与此同时关于社区服务、社会保障、老年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扶贫社会工作等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也得到快速发展,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可见国家的教育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专业社会服务即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有着更加直接、紧密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分工的组成部分而在服务于贫弱群体、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急剧转型必将带来教育事业的较快发展,社会工作也期待能进入教育事业领域,为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好制定

http:///http:/// 和执行出谋划策。

笔者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社会工作及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来考虑,是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久的将来建设祖国的重担将会落在他们的肩上,政府、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他们能地健康成长,对促进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一)留守儿童

1.概念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速度加剧。特别是农村中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为了获取家庭收入而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没有得到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出现越轨的行为。

2.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数目越来越多。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问题的产生应该归因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就家庭而言,由于家庭困难父母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外出打工;就社会而言,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标志着中国城乡对立的户口制度的确立,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加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工没有能力带孩子一起进入城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其次,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再次,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二)社会工作

1.概念

对于何谓社对会工作,社会工作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学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与其时代和场景紧密相关。顾东辉主编的《社会工作概论》对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指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 http:///http:///

http:///http:/// 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卢谋华的定义是:社会工作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专业和学科。而比较合适于我国现在国情的定义是王思斌的: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领域,是以社会中特殊群体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专业性科学。它是以关于社会和人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一定制度和社会政策框架下,运用科学、多样化的方法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并在此过程中发展理论和方法,一进一步推进社会服务的过程。

2.功能

社会工作从其“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专业方法和专业技巧上,从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角度,有促进预防社会问题,个体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福利等功能。从其和社会政策行动的关系看,社会工作是政策受益者和政府的一个必要的中介,社会工作本身发展在提高社会服务质量的同时,改善社会福利的管理和资源配置,进而是社会福利制度本身得到完善。社会工作者能有效地反映广大弱势群体的呼声,引领我国社会政策的制定和行动方向。

三、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对象及局限

(一)主体、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三部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经过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由政府为主体。政策的变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学校层面上,从学校政策层面,充分调动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从容地鼓励班级教师接纳留守儿童的流入。让留守儿童从感情上、习惯上、学习差异性上快速溶入学校的大集体,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班级同学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学校在此过程中,必须起着一种指导、督促、总结的作用,要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务求留守儿童认同同学、认可老师、亲近学校,让留守儿童在学校、班级安心学习,让留守儿童对学校有亲近感。

家庭,在农村外出打工群体中,有的家庭父母双方都外出,有的家庭父母亲一个人外出另一个人留在家。处于这种情况,笔者根据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亲疏关系,将监护类型分为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亲戚朋友监护、上代监护、自我监护。一般在监护方式上,上代监护和隔代监护为主,也有亲戚朋友监护的情况。在农村里监护人的文化程度低及他们在留守儿童心目中的地位不同,对留守儿童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社会层面上,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关心、关注与支持教育事业、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每个人的责任,是社会的责任。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而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孩子们。

(二)局限

对于政府来说,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确立的,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统治集团的有限理性、集团利益冲突以及对一致同意原则的违背等因素,国家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常常无法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当前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也概莫例外。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其局限性集中体在现以下两方面:(1)在各级政府主体分担创立成本中,违背一致同意原则,使县级财政承担过多的投入责任;(2)在集团利益分配上,既不符合帕累托改进,也不符合卡尔多一希克斯标准,继

http:///http:///

http:///http:/// 续维护强势教育集团的利益,削弱弱势教育集团的利益。

对于家庭来说,由于农村家庭中,基本上都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所以留守儿童主要是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这两种监护方式都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不足。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总的来说,“留守儿童”父母“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

对于学校来说,传统的学校教育功能结构单一,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学校目前的功能只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学校教育功能还没有向代家长对学生进行监护和生活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延伸,且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缺乏“多元协作”机制。

对于社会来说,一直以来,社会在对下一代的教育工作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支持、救助贫困学生,资助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等。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还缺乏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专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帮助。

四、社会工作主体、对象及面临的困难

社会工作的主体是具有社会工作教育背景,既有任职资格,供职于某个机构,服务于有需要人士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他们往往承担着服务者、支持者、倡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的对象即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是因各种需要而接受服务的受助者,即按住对象,一般指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摆脱困难的弱势群体。从广义上社会工作对象又包括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普通公民三类,并正逐步实现以弱势群体为主,向劣势群体和公民扩展的转变中。

社会工作在我国尚属于初步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很多方面还仍然依赖于国外理论和经验。虽然我国自恢复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来,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发展,但质的方面却相对滞后,由于新生事物力量的弱小,在向本土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下才能发展,所以我国社会工作基本由政府系统实施,社会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带有很强的行政性和政治性。当然,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和发展,我国社会工作也逐步的走向职业化、专业化,但发展还是相当弱的。那么在当前,加快各项社会政策,特别是教育政策的研究和发展,对社会工作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五、我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

社会工作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早已是家喻户晓、成熟的专门职业,然而,社会工作在我国内地的认知还相当有限,还是一种新型的、未成熟的社会角色。随着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我国的社会工作将越来越得到广泛推广和认可,其所扮演的角色身份决定了我国文化价值的取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他们“关爱缺失”引起严重的“情感饥饿”,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习惯不良、违反校纪校规,对环境、社会有敌对情绪,甚至有打骂长辈;他们容易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误

http:///http:///

http:///http:/// 导,有偷盗、抢劫等不良表现或违法行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心理异常、情绪波动大、胆小、多虑、敏感、抑郁、暴躁、行为异常等等,与父母难以沟通。留守儿童的问题不仅仅是家庭的问题、教育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倘若对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而言之,将有损于留守儿童本身的健康成长和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大而言之,将不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留守儿童教育,是关注民生、关爱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需要,是创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目标的需要。社会工作所推崇的助人自助的理念,是一项充满爱心的崇高事业,必须树立自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这也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必须倡导的精神,因此学校要给他们灌输这方面的知识,不仅要求学生注重学习成绩,而且还要积极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工作,引导、激发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社会工作,从小树立社工理念,扮演好“小社工”这个角色,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而这项工作就需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需要每个家庭作出努力,还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个方面动员起来,建构适宜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望着政府更快地认清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地位,给予他们应有的肯定和制度化渠道上的支持,让社工们能走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圈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工作。

上一篇:有什么比记忆深刻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关于秋天的优美随笔: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