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述课文

2024-05-04

复述课文(共10篇)

篇1: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要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表达有条理。”通过复述课文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复述课文是指把学过的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呼唤着广大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复述教学进行再认识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中提出:“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在第二学段明确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三学段要求中提出:“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1、低年级,以简要复述为主。

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用概括的语言表达课文内容的一种复述形式。复述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从一句话到一段话、一个故事,从识字课文到阅读课文都可以引导复述。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与特点,以句式训练为依托,在“抄袭”中操练、习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挂图等进行简要复述,达到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例如,教完《狐狸和乌鸦》一文后,引导学生抓住课堂板书中的几个词语(直流口水、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一溜烟),简要复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不仅复述了故事大意,还对精彩情节配上形体语言,并且活学活用了“(怎样地)说”的句式。

2、中年级,以详细复述为主。

详细复述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不改变原意,有详有略、生动具体地复述的一种形式。在训练学生复述课文时,应引导学生把握以下几点:

1、复述要有条理性,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复述要突出重点,情节发展应与原文一致;

3、复述时语言要力求准确。如复述《三顾茅庐》这篇课文,让学生按如下条理复述:

(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由等;

(二)上路前;

(三)第三次拜访的经过;

(四)出山后。第一、二、四部分的内容,复述时只要用简练的语言交代清楚即可;第三部分“拜访”是复述的重点,要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复述清楚;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敬等候;快步走进。学生对复述的重点内容明确了,就不会偏离文意。大部分学生就会准确把握尺度进行复述。这样既理解了课文,又训练了表达能力。

3、高年级,以创造性复述为主。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例如:《田忌赛马》一文中把第一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详细,第二次赛马以及齐威王的表情神态变化,写得比较简略。教学中,我让学生参照第一次赛马,不改变原意创造性讲述第二次赛马的经过及齐威王感情的急剧变化,来突出田忌用孙膑的计谋使赛局转败为胜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学生在模仿、迁移中创造,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创造性复述的方式很多:改变体裁、改变人称、改变结构、补充情节、刻画人物……可以根据文本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复述方式。

指导学生进行复述训练,除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还应考虑文本的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篇2:复述课文

一、摘要复述的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5、对复述应有逐步提高的要求。复述不是平面的,复述要有层次,有梯级。我把复述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概要复述;第二层次有感情地详细复述,有“感情地”,是与课文情感性强的特点相结合的;第三层次创造性复述,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参与创造,进行想像。

复述课文的意义:

复述是一项综合性训练。它富有创造性,能把记忆、思考、表达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融为一体。复述课文的过程不仅是课文语言内化过程,还是学生的听、读、思、记能力训练过程。

学生能熟练复述课文,至少说明他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对部分内容记忆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思考了,敢于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了。一堂语文课让学生做到这些,你还用愁你教的语文成绩不高么!?

篇3:复述课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文复述,教学方法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中经常出现的。其中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 能够在课堂以及课后指导中引导学生达成这一学习目标, 而“复述课文”往往被老师们忽视掉。我对于课文复述教学也曾迷茫过, 但经历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的复述教学, 笔者对课文的复述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充分体会到了复述教学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的所起的作用, 也尝试了几点关于指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的做法, 效果不错。

首先, 复述课文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复述过程是认知、理解、记忆、推理、归纳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记忆是复述的准备阶段, 要复述课文, 就需要记住文章的主要情节及重要的细节, 甚至一些重要的词语、过渡性的句段等, 这就迫使学生逐句地用心细读, 并会在细读中不由自主的研究文中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 思考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形象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例如, 指导学生复述《郑和远航》一文中“战胜凶险”这部分时, 学生要想把海上的“凶险”和郑和面对凶险到来时的镇定复述出来, 就必须积累这样一些词语:“撕裂”“波峰浪谷”“镇定自若”“化险为夷”“严阵以待”等词语;为了能够将风浪的凶险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 还要记住这些重要的语句:“狂风呼啸着,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 奔腾咆哮”“巨浪疯狂的扑向船队, 仿佛要把船只撕裂”。另外, 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掌握了海上凶险的相关词句之后, 要想把当时的真实情景再现, 就必须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之上, 展开合理的想象, 如复述到“狂风呼啸着,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 奔腾咆哮”和“巨浪疯狂的扑向船队, 仿佛要把船只撕裂”。这两句话时, 学生在脑海中要出现海上滔天巨浪的情形, 甚至将自己置身于郑和的船上, 切身体会出海上风浪的凶险。在引导学生复述郑和镇定自若指挥士兵战胜海盗时, 要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郑和的形象:他站在船上有条不紊地指挥船队包围海盗、点燃海盗船、擒拿俘虏等。学生在想象中复述, 在复述中想象, 不仅很容易将自己置身其中, 还会不知不觉的将文中的不要求背诵的语句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知识的积累。

其次, 在复述课文中潜移默化文章结构, 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 提高习作水平。平时的习作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苦。学生一提要写作文就愁眉苦脸, 其实多数学生的肚子里是有“货”的, 但“货”是杂乱无章的, 如果学生能够根据作文题目系统的整理这些“货”, 选择方法恰当的将“货”跃然纸上, 我想学生面对每一作文就不会那么头疼了。二是教师苦。课前教师们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好, 也是一次次的煞费苦心, 但到最后却收获了一篇篇空洞无物、言而无序的作文。实际上, 我们手中的课本就是最好的写作教学蓝本, 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一些典范之作, 写作方法都是比较巧妙的。可是我们的许多教师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没有充分发挥课本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文复述教学中, 笔者常常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的习作方法, 让学生在复述中咀嚼、品味、感悟、欣赏, 以“述”导悟, 以“悟”促写, 让学生在复述课文的过程中感悟写法, 提高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郑和远航》一文时, 笔者让学生先熟读课文, 引导学生把握住课文的结构框架:扬帆起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 明白了作者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组织材料的, 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每一个环节中, 深刻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在引导学生复述“扬帆远航”时, 笔者让学生通过对文中的“两万七千八百多人”“六十二艘”“148米”“60米”“一千二百多人”“二三百人”等数字的理解, 让学生明白:作者采用了列数字的写作方法体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宏大, 装备精良。在引导学生复述“战胜凶险”时, 笔者让学生体会出作者对于海上凶险的描写, 是为了衬托出战胜凶险的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让学生学会用环境描写来衬托出人物的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另外, 《郑和远航》这篇课文还采用了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 即详细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过程, 略写了后六次远航, 但是并不影响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影响, 让学生体会出详略结合写作的好处。学生在精彩的复述过程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 以及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法, 长期的潜移默化, 将会给学生习作之路点亮一盏明灯。

最后, 在复述课文中提高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复述课文重在“述”, 述就是讲话、陈述。所以复述的最大特点是用口说, 只要平时注重复述训练, 学生就一定能够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说话, 平时的害羞、语无伦次或者不知所云等都会避免。《郑和远航》这篇课文是历史故事, 叙事性比较强, 文中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 并且在文章末尾点明了郑和七次下下西洋的重大意义。这篇课文的故事性很强, 情节生动, 课文的框架结构 (扬帆起航———友好往来———战胜凶险) 容易把握, 但是学生要想把课文生动的情节讲给别人听, 背诵出来那是有难度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所以, 复述课文是巩固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最好的做法。复述课文的内容只要求学生能够说出课文的大体内容即可, 这样学生在组织语言方面的难度也不是很大, 因此, 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再加上自己的动作、神态等, 有声有色的复述出课文的内容是很容易做到的。学生经历了课文的复述训练, 不仅可以从更深层次的感受课文内容的精彩, 而且也帮助了学生提高了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

篇4:巧用课文复述方法

关键字:课文复述 提示式复述法 创造性复述法

一、理论依据和实际意义

吴潜龙教授在他的著作《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中提到,外语学习中,输入和输出同样重要。英语课堂上学生通过听,读,看,接触学习材料来进行语言的输入,然后大脑通过对输入的语言进行匹配、类推、重组转换等来进行输出。复述课文综合性较强,是输出练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复述过程中,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认知,对比,理解,分析,记忆,简化,归纳,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此外,复述还能强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是锻炼口语的有效方法。

二、复述课文的几种有效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并优化了多种的课文复述方法,主要分为提示式复述法和创造式复述法两大类。(王曰福,2007)

(一)提示式复述法

提示式复述法是课文复述中最常用的方法。在提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特点设计不同的提示方式。

1.图片提示法

丰富的图片能使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生动,有助于学生在复述时更好地组织语言,并且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 9 Unit1 Once upon a time…听力材料中有八幅插图,是描述Golidilocks在森林里误入一家三只熊的家的经过。笔者利用了原有的生动形象的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提示(主要是动词,如:walk,pick,lose,notice,hurry,knock,push,enter,count等),引导学生复述故事的经过。学生在图片的提示之下,很顺利地复述出了课文的内容:Goldilocks walked in the forest and picked some flowers.Soon she was lost.Then she noticed a little house.She hurried to the house to ask where she was…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此类活动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避免死记硬背的弊端。

2.表格提示法

这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式,适用于结构清晰,主题分明但内容较多的文章,尤其是介绍事物或人物的说明文。以外研版九年级上册Module7 Unit2 The camel that I rode had a bad temper.为例。本文主要是介绍澳大利亚的风景民俗。介绍了六大方面,教师通过表格的形式先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各个方面的特点。以其中一个方面为例:

(Answers:3.6 kilometres,384metres,purple,red,culture)

通过以上表格的归纳总结,学生复述时把关键信息补充完整就可以了,简单明了。

3.语篇填空提示法

教师要是想检测学生对课文的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就可以使用语篇填空提示法。以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7 Unit1为例,这篇课文的主要语言知识就是间接引语,可以改编如下让学生通过填空来掌握间接引语的使用特点。

Lingling asked Sally what she going to do about the concert.Sally said that she had phoned her teacher.She said her hand and arm and she

to play in the final practice.Sally also said she only to play at the Starsearch concert with the rest of the orchestra…(Answers:was,hurt,didn’t want,wanted,said)

4.英汉互译提示法

素材可以采用教材中的对话文本或者阅读中的某一段落。英汉互译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层次来进行。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上册Module6 Unit1 She was sitting by the river.笔者设计了英汉互译活动。对于A层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先做英译汉,然后不看课文把中文翻译成英语,最后和课文作对照。对于B层成绩中等的同学,先向他们提供课文汉语翻译,让他们先进行汉英对照阅读,然后不看课文把汉语试着翻译成英语,最后和课文作对照。对于C层基础非常薄弱的同学,可以用更简单的中英文混合法来做提示。如The Queen 正在玩 in the garden and the King 正坐在 on the grass.And the Cheshire Cat 正坐在树上 and 正在微笑 at everyone.

(二)创造性复述法

创造性复述法是指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情节发展的基础上,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改写,这种复述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黎志晖,2012)这种复述法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英语课堂上经常开展的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语言运用的情景,使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可以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外研版八年级下册Module3 Unit2的阅读课文Radio times是描写主人公去电台面试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一个电台经理面试电台主持人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通过该活动,对主人公与电台的缘分和经历就更加清晰了。

2.转换法复述

转换法复述是指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改变原文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通常从人称、时态、语态或者形式进行转换。如外研版七年级下册Module10 Unit1 We listened to the radio.这篇课文的主要语言功能是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描述以前的生活,形式是对话,第一和第二人称。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改为记叙文。通过这种转换方法,学生很快深刻理解本课的语言目标就是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来表达过去的事物。

三、综上所述,复述课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巧用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灵活多变的复述可以使英语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2.王曰福,优化课文复述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6)

篇5: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

实验小学.金凤四小张娟

复述课文是指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阅读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并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思维,组织个性化语言进行流利地

篇6: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

小语教材中所选的出色文学作品,让学生熟读成诵,充实语言库存,复述时语言的丰富性便水到渠成。复述前,闭上眼睛听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课文中的锦言佳句,精彩部分,鲜活人物在头脑中一一闪现;有目的出示幻灯图片,仔细观察每一组图画,依据板书,将课文中精彩的一幕幕与之一一对应;教师根据图画、板书提纲示范讲“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根据以上提供回忆的线索,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

教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理清文本思路,层层递进,这样的复述训练才有法,才有效。对于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课文,教师指导时要强调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复述,加强语言积累。

可以用循序渐进的策略,从少到多,积少成多地记忆,先复述一部分,再渐次增加;也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回忆,学生详细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复述的过程;还可以用图画、课文提纲、板书的形式提供复述线索等。

二、关键词引领,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复述

关键词引领,为学生复述提供了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第六册《女娲补天》时,学生理解了劳动人民所遭受的各种灾难后,抓关键词“塌下、露出、震裂、燃烧、围困、挣扎”让学生结合课文简要地讲一讲灾难的过程。

这样的简要复述训练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词语,积累了词汇。当学生在读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利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然后让学生借助课题、板书、课件来讲故事,尽量用上书上的好词好句,如能加上自己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更好。

这样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而且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三、插图或自画连环画配字引导学生复述

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配上的插图,合理、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有的学生的绘画能力比较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情节画连环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帮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

如教完课文《七颗钻石》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画几幅连环画,实在不会画的同学就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三幅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对照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第二天,让学生把自己画的连环画放在投影仪下,对照自己画的连环画讲故事。

有的学生甚至画了七、八幅图,配上了课文中没有的语言。这充分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听着学生生动的复述,我想对于指导学生复述童话故事,画连环画并配上文字是再恰当不过的方法啦!

四、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引导学生复述

许多课文是根据神话故事改编的,学生在学课文以前已看过含有课文内容的动画片,在指导复述这类课文时,我采取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的形式。如教学第六册《女娲补天》时,课前,我在网上下载了“大地欣欣向荣,人民欢歌笑语”、“水神与火神打架”、“女娲炼石补天”三个片段。

教学时,我依次播放三个片段,让学生在课文中分别找出相关的内容多读几遍,然后丢开书本加上动作把这段故事讲给同桌听。当学生准备充足后,以比赛的形式讲一讲每段故事内容,当场评选“讲片段故事能手”。

当学生能生动地讲述三个片段后,我再一次播放三段录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说这个故事,如能加上动作更好。最后,全班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这样逐步地提高复述要求,让学生感觉复述课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五、列出提纲理清思路引导学生复述

根据对原文的理解,理清复述思路,列出复述提纲进行创造性复述是一种极好的形式。如在教《争吵》一文时,先帮助学生归纳熊猫说话的思路:先说我们为什么争吵,再说我们怎样和好,最后说爸爸告诉我什么,我明白什么。同时板书这一提纲,大面积进行模仿复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创造性说话复述,体现了训练的层次性。

六、改编原有文体,复述多种可能

每篇文章的都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是作者的意识与感情的结晶与沉淀,让学生们学习、阅读及理解那些文章,其最主要目的在使他们能够和作者达到心灵和文本间的交流及沟通,去了解作者所表达出来的感情寄托,并掌握其独特的写作方式,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利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因而,若想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课文复述的效率,就需要让他们能够合理的、科学的运用已有的这些文章来认识经验,以自身的知识基础和库存来对课文的文体做出改变,运用自身熟练地方式把那些曾学过的文章生动的、想象的再现出来,例如,把“通过讲解员的身份来讲解的文章”改编成为“通过讲述某件事来抒发感情的文章”或者直接改编成一个故事等等文体转化的方式来复述及再现文章的感情与内容。

七、续编课文以引导学生复述

有些课文的结尾,读后给人遐想无穷。教学这样的课文之后,我启发学生设想几种不同的、同时又符合原文事件发展的情节。如第五册《小摄影师》这一课,小男孩没有给高尔基照成相,他是多么懊悔啊!以后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我先提出“小男孩会再来吗”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让他们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根据。大多数学生认为小男孩再来的可能性较大,理由有二:一是小男孩给高尔基照相的愿望是那么强烈,这一强烈的愿望促使他必然还会来;二是高尔基如此热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来,仍然会受到高尔基的热情接待。

篇7:复述课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表述能力普遍很差,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连贯地表情达意,上课回答老师的提问,只能用零碎的口语或简单的几个字;碰到表达自己看法的阅读题也是言不达意,语病颇多;学生的作文不仅篇幅短,而且语言干涩,缺乏真情实感。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只追求热热闹闹的课堂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的口语训练,忽略了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

复述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二、问题的探究

学生复述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用分析、综合的思维方法对课文提供的语言信息加工的过程。把经过加工的内容准确地传达出来,没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完成不了的。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规律决定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呢?

首先要了解复述的种类,以便于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复述课文一般分为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每种复述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复述训练。

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具体生动地复述课文内容。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可以让学生在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按照“盼望于勒”、“称赞于勒”、“巧遇于勒”、“躲避于勒”的顺序,系统详细地复述课文。这样的复述,能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词语,熟悉一般语句结构,掌握课文内容,发展口语能力。

简要复述是要求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略去次要内容,抓住重点内容进行复述。如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要求学生略去其他内容,重点复述“三激”、“三打”的内容。这种复述训练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为学生缩写打好基础。

创造性复述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深化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然后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教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要求学生以诗的内容为依据,想象诗人与杜少府分手时那难舍难分的情景(包括环境、人物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这种复述,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语句、语段和中心理解得是否深刻,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其次,在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在启发、引导上下功夫,要运用一切教学手段,为学生复述课文创造条件,逐步培养学生复述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进行复述,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复述方法有:编拟提纲复述,按问题归类复述,提示主导词复述,利用文中插图复述,表演式复述,分角色复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复述等等,但复述方法的运用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文因人而异,切不可套用、滥用。

第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指出复述与背书不同,让学生了解复述与背书的联系,掌握复述与背书的训练方式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复述之前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常规性的要求如复述者要为听众着想,复述课文时要有必要的概括、评论、解释,交待清楚人称的变化等;要忠实原文,内容完整,前后连贯;要抓住原文关键性词语、句子复述,尽量做到语言流畅,没有语病;要正确表达原文思想感情;声音要宏亮,语速要适中,仪态要大方等。要掌握复述步骤,做到循序渐进,复述前首先要反复阅读原文,理解原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再对原文的结构多加分析,以便分清复述的重点和复述内容之间的联系。另外,叙事性文章要抓住记叙的要素,复述时要注意人称的变化和交待。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按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的顺序来进行训练,先低要求,后高标准,要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切忌浅尝辄止、随心所欲。

三、对问题的思考

篇8:课文复述的三个妙招

一、借助图片, 再现情境, 促进复述。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 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材中常常配备一些插图。对小学生来说, 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 总是爱被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所吸引, 结合这个特点,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 就可以充分借助图片, 再现情境, 以帮助学生有顺序, 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长城》一课时, 课后有一道习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这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整个课文内容, 要想解答这个问题, 就要对课文有基本的概述。在教学时, 怎样才能使学生出口成章, 尽快回答完这个问题呢?笔者主要采取了复述引路的方法。为了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 教师让学生首先仔细阅读每一句话, 并且和课文中的插图结合起来, 找出对应的内容, 并说说课文是如何细致地对长城的每一处地方进行描写的, 然后再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的说一说, 这样教学, 不及降低了学生的复述难度, 而且也完成了课后习题, 这样学习简单轻松, 提高了学习效果。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 对于《长城》这篇课文来说, 结合教材中插图较多, 并且与文本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 在学生复述课文时, 就可以采取借图复述的方法, 这样复述课文, 不仅形象直观, 而且复述效果显著。

二、提炼词语, 积累内化, 高效复述。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 在语文教材中, 有许多课文的词语不仅本身包含着深刻的意思, 而且与全文思想内容或者行文线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 就可以从提炼词语入手, 找出文中关键性或者代表性的句子入手, 连词成段, 连段成篇, 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 这是一篇按照作者游览顺序描写的课文, 在教学时, 笔者就采取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复述的方法。首先,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找出每段话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 并且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词语, 就这样, 在教师的提示下, 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提炼出了“罗甸、溪流、动口、外洞、内洞”等词语, 在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基础上, 教师再鼓励学生再读课文, 想想课文是如何围绕着这些词语进行描写的?怎样才能抓住这些词语把内容扩充完整?就这样, 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 连词成段, 连段成篇,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课文复述, 并且为教学拓展活动中的“我是小导游”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教材中, 像这样每段话独立成段, 段与段之间联系起来又是一个整体的文章有许多, 要想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课文复述, 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提炼出有价值的词语, 只有这样, 才能为高效复述奠定基础。

三、段意叠加, 接力识记, 优化复述。

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 虽然不再要求教师逐句逐段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但是,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点还是必须的。在复述课文时, 有些课文的篇幅很长, 看似复述课文比较困难, 其实, 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 许多段落的内容之间虽然相互展开, 但是其内在联系还是比较紧密, 因此, 在复述课文时, 可以引导学生把一段一段内容的主要意思展开, 再串联到到一起, 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文本复述。

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 结合每段话的特点, 在复述课文时,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把段意连接起来进行复述的方法。例如课文第一段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搭石;第二自然段讲了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第三段讲了“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的由来;第四段讲了人们如果经常到山里来, 会遇到怎样的情景……。在学生复述课文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段话的段意说一说, 然后, 在想段意的基础上扩充文本, 围绕着段意把这段话的内容说一说, 就这样, 围绕着段意把相关内容串联在一起, 就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对课文的复述。

由此可见,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 死记硬背段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但是, 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 适当的了解与掌握还是必须的, 只有当学生对每段话段意真正把握的基础上, 复述起课文来才更加轻松自如。

篇9:课文复述的三个妙招

一、借助图片,再现情境,促进复述。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材中常常配备一些插图。对小学生来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总是爱被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所吸引,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充分借助图片,再现情境,以帮助学生有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长城》一课时,课后有一道习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问题基本上涵盖了整个课文内容,要想解答这个问题,就要对课文有基本的概述。在教学时,怎样才能使学生出口成章,尽快回答完这个问题呢?笔者主要采取了复述引路的方法。为了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教师让学生首先仔细阅读每一句话,并且和课文中的插图结合起来,找出对应的内容,并说说课文是如何细致地对长城的每一处地方进行描写的,然后再让学生把这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的说一说,这样教学,不及降低了学生的复述难度,而且也完成了课后习题,这样学习简单轻松,提高了学习效果。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对于《长城》这篇课文来说,结合教材中插图较多,并且与文本内容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在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采取借图复述的方法,这样复述课文,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复述效果显著。

二、提炼词语,积累内化,高效复述。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的词语不仅本身包含着深刻的意思,而且与全文思想内容或者行文线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就可以从提炼词语入手,找出文中关键性或者代表性的句子入手,连词成段,连段成篇,帮助学生复述课文。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这是一篇按照作者游览顺序描写的课文,在教学时,笔者就采取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复述的方法。首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每段话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并且从中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词语,就这样,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提炼出了“罗甸、溪流、动口、外洞、内洞”等词语,在学生找出这些词语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如何围绕着这些词语进行描写的?怎样才能抓住这些词语把内容扩充完整?就这样,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下,连词成段,连段成篇,学生很快就完成了课文复述,并且为教学拓展活动中的“我是小导游”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语文教材中,像这样每段话独立成段,段与段之间联系起来又是一个整体的文章有许多,要想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课文复述,教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提炼出有价值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效复述奠定基础。

三、段意叠加,接力识记,优化复述。

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虽然不再要求教师逐句逐段地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但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点还是必须的。在复述课文时,有些课文的篇幅很长,看似复述课文比较困难,其实,如果你仔细阅读就会发现,许多段落的内容之间虽然相互展开,但是其内在联系还是比较紧密,因此,在复述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把一段一段内容的主要意思展开,再串联到到一起,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文本复述。

如在教学《搭石》一课时,结合每段话的特点,在复述课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采取把段意连接起来进行复述的方法。例如课文第一段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搭石;第二自然段讲了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第三段讲了“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的由来;第四段讲了人们如果经常到山里来,会遇到怎样的情景……。在学生复述课文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把每段话的段意说一说,然后,在想段意的基础上扩充文本,围绕着段意把这段话的内容说一说,就这样,围绕着段意把相关内容串联在一起,就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对课文的复述。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死记硬背段意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但是,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适当的了解与掌握还是必须的,只有当学生对每段话段意真正把握的基础上,复述起课文来才更加轻松自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复述作为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复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特点,找准复述的突破口,让学生复述起来有据可依,有路可循,从而使学生的复述显得更加轻松。

篇10:小学高年级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

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基本忠实于原文风貌,用接近原文的语言,按照原文的顺序,详细、清楚、连贯地讲述出文章的内容;其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并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详细复述要求学生对所复述的课文有较深的理解,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语,熟悉一般的句子结构。

详细复述的方法是:

(1)阅读原文抓思路。阅读时,边读边思考,文章是按怎样的思路写下来的,重点情节是什么,以此来理解原文的内容和顺序,明确原文的重点,做好详细复述的准备。

(2)关键情节要记清。为了更好地进行详细复述,把文章关键性的情节既清楚又连贯地表达出来,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3)按课文表达要正确。详细复述不同于背书,它需要用自己的话是近似原文的叙述要体现复述线索于原文思路一致,复述中摘引的词句与原文重要的、关键性的词句一致。

如教学《嫦娥奔月》等一类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且情节曲折的故事性文章,就可以让学生将故事按以上方法进行详细复述。为节约时间,这种复述在课堂上可只让一两人示范讲,其余学生课后互相练习或回家后讲给别人听即可。为防止个别学生偷懒,老师也可抽查几人。

(二)、简要复述

简要复述又叫概括性复述。简要复述抓住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内容,进行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地讲述。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按课文的顺序,把课文的中的重要词句组织起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描述性部分。这种复述虽然不强调引用原文,但原文中的关键词句应当加以运用,还要防止主次不分,轻重倒置,三言两语和敷衍塞责。简要复述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简要复述的方法是:

(1)读懂课文,理清思路。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中心,把握文章的脉络。

(2)分清主次,把握要点。分清主次的标准是看课文各部分内容与中心的关系。

这种复述在课堂上应多做练习,多抽查几人,尽量照顾全面,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使原文更加形象、生动、具体;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的流利性。

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是:

(1)变化体裁,创造复述

通常常见的体裁改变有:诗歌体可改为记叙体,说明体可改为童话体等。这种改变文体的复述最适合古诗教学。如《春夜喜雨》一诗中,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场雨的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描摹。复述时,我要求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着眼于雨的样子、大地的变化以及喜悦的心情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性的复述。

(2)课本演绎,表演复述

上一篇:伦敦玛丽女王大学金融下一篇:材料学院团委外联部本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