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复述策略

2024-05-07

小学生复述策略(共8篇)

篇1:小学生复述策略

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

1.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

复述是主体在记忆过程中,对目标信息不断进行重复以便能更准确、更牢固地记住这些信息。小学生复述策略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第一,小学儿童与学龄前儿童相比开始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策略。学前儿童一般是不会采用复述策略的,直到进入小学以后,儿童才逐渐有效地使用复述策略,而且在此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弗拉维尔等人曾进行了一项研究(1966),主试给幼儿园的儿童和二年级、五年级的小学生呈现一组图片,并要求他们在15秒钟之后对所呈现的图片进行回忆。主试观察并记录了被试在这5秒钟的准备时间里的唇动次数,以此作为被试复述量的指标。结果发现,随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复述量及回忆量均有所增加。85%的五年级小学生具有自觉的复述行为,60%的三年级小学生表现出复述行为,仅有10%的幼儿园的儿童有复述行为。因此研究者认为,7岁左右是儿童由不进行复述向自觉进行复述的过渡期。研究还发现,在同一年龄组内,复述次数较多的被试的信息回忆量也相应较大。这个结果说明,使用复述策略的能力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主体对刺激信息的回忆量与其对信息复述的频率成正比。

第二,随年龄增长,小学生复述的质量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复述方式由被动的复述模式向主动的复述模式转变。

有人进行了一项有关复述策略的研究。具体做法是,主试给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学生呈现一组词,并要求他们过一会儿对这些词进行回忆,而且要求被试在主试每呈现完一个词后至少对这个新近呈现的词复述一次,如果被试愿意也可以对其他词进行复述。上述这种要求使得复述成为每一个被试必须做的事情。结果发现,在这种实验条件下,三个年级组的被试在复述的量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在复述的质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采取的复述方式是被动的复述模式,表现为在每次复述时只是提到在所呈现的词列中的最后那个词;相反,年龄较大的被试采取的复述方式是主动的或积累型的复述模式,即在每次复述时能将已呈现的词列中的若干个不同的词一一列出。这表明小学高年级学生复述的质量在不断地提高,复述的技能日趋熟练。这必然带来儿童记忆能力的提高。

第三,儿童使用复述的灵活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在整个小学时期,这种灵活性水平还很低。在一项研究中,让被试记住20个字,并把它们回忆出来。这20个字可以归为4类,按随机顺序呈现。记忆这种材料的有效办法是把同一类的5个字放在一起进行复述。结果发现,8岁儿童从不采用这种策略,10岁儿童也很少采用这种策略,但13岁儿童却始终如一地使用这种策略(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155、1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复述的灵活性也在提高。

2.复述策略的掌握对小学生记忆成绩的影响

复述策略对学生的回忆成绩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研究表明:(1)复述可以提高各年龄阶段个体的记忆成绩;

(2)只要采取复述策略,学生的记忆成绩就比没有采取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记忆成绩好;(3)通过对不会使用任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培训,可以提高其记忆成绩;(4)对只会采取较简单复述策略的学生进行较高级的培训,可进一步提高记忆成绩;

(5)通过对智力落后的儿童进行有关复述策略的训练和大量练习,可以使回忆量达到没有经过训练的、具有中等IQ的成人的水平(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155、15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我国心理学家左梦兰等人的研究(1990)也证实了训练对儿童的分类复述有促进作用。而且他们认为,9.5岁儿童进入了训练的最佳期。

篇2:小学生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一种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策略,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许多新信息,如人名、外语单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后,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

分为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和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1.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

(3)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增强记忆(4)整体与分散识记相结合(5)尝试背诵(6)过度学习2.保持过程的复述策略(1)及时复习(2)分散与集中相结合(3)复习形式多样化(4)反复实践

篇3:小学生复述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二学段目标中也提出了“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要求, 因此, 有必要对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复述课文的训练, 有效提升其阅读能力。

一、“广角镜”策略——提取信息, 简要复述, 提升概括能力

“广角镜”是一种焦距较短、视角较大的镜头, 常用于拍摄全景, 其基本特点是视角大、视野宽。简要复述就要求学生利用“广角镜”策略, 整体观照文本, 理清篇章内部段落间、层次间的内容关系;能从整体上把握篇章某处、多处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核心思想及情感态度倾向。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四上《小木偶的故事》一课时, 这样引导学生简要复述故事。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 用简洁的语言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 并给他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走出家门之后, 小木偶碰到了小红狐……

师:这个故事里包含了四个小故事, 你把它们都讲出来了。特别是第一个小故事用一句话就讲清楚了, 可是后面讲得不够简洁, 后面几个小故事也能这样用一句话就讲清楚吗?

生:小木偶被小红狐抢走了背包, 还被熊警察扔出去老远。

师:第二个故事这样一讲, 多清楚简洁啊!第三个小故事, 谁来讲?

生:小木偶觉得脑袋疼, 小兔子不相信, 老婆婆也不相信。

师:能不能把后面部分用“和”字连起来说?

生:小木偶觉得脑袋疼, 小兔子和老婆婆都不相信。

师:这样讲就更简洁了。最后一个小故事, 你来讲!

生: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

师:一句话能讲清楚一个小故事, 现在把四个小故事连起来, 就能简洁又清楚地讲整个故事了。 (学生自由练讲)

师:同学们, 如果我们在句子之间加上一些连接语, 就能把故事讲得更连贯, 大家试试。

生:老木匠做了一个小木偶, 并给他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在大街上, 小木偶被小红狐抢走了背包, 还被熊警察扔出去老远。后来, 小木偶觉得脑袋疼, 可是小兔子和老婆婆都不相信。最后, 蓝鼻子小女巫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了小木偶。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师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 即简要复述故事。在交流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知道课文由四个小故事组成, 再指导学生将四个小故事各用一句话概括, 然后连起来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并用上合适的连接语。这样一步步指导学生将故事讲得既简洁又连贯, 切实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

从以上教学片段不难发现, 在引导学生开展简要复述时可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 一 ) 整体观照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总是先从整体入手。叶圣陶先生也说过, 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通读全文”, “知道文章之大概”。简要复述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广角镜”策略, 从整体上对文本进行观照, 读懂文本大意, 把握文章大概。在这个教学片段中, 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领会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为后一步的提取信息做好铺垫。

(二) 提取主要信息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 读懂一篇课文的文意并不难, 难的是准确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取舍, 提纲挈领地理清文本主干。如上面的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一个小故事, 这就要求学生在故事中提炼关键成分, 切实促进了概括能力的提升。

(三) 精心梳理语言

学生的口头语言是自然的、生活的、不规范的, 因此在复述中, 学生重复、啰唆、累赘、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经常出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语言进行锤炼。如上面的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用“和”把“小兔子不相信, 老婆婆也不相信”合并起来说, 又如要求学生在句子之间加上连接语变成一段话, 加强了复述语言的连贯性。

二、“微距镜”策略——选取重点, 详细复述, 提升表达能力

“微距镜”是一种用作微距摄影的特殊镜头, 主要用于拍摄细微的物体, 画面极为清晰逼真。对于详细复述课文指导, 教师应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 指导学生展开详细复述。这个“重点段落”可以是记叙尤为有序之处, 可以是描写尤为精彩之处, 也可以表达尤为独到之处等。我们可以利用“微距镜”策略, 选取重点段落, 在理清段内结构、理解词句含义的基础上, 有重点地指导详细复述,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 补填内容, 以面带点

“内容填空”即将重要词句由空格代替, 学生利用已出现词句的提示来进行语段的复述练习。学生在理解、熟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将文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如人教版三下《女娲补天》一课“女娲寻找五彩石”部分的复述, 教师可出示如下练习: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 把天补上。于是, 她跑到山上, ( ) 。她原以为 ( ) 。可是, 到山上一看, ( ) 。她忙了几天几夜, 找到了 ( ) , 还缺少 ( ) 。于是, 她又找啊找啊, 终于 ( ) 。

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根据语言提示进行复述。在初始阶段, 教师利用这种形式引导学生复述, 有助于学生掌握复述要领, 消除畏惧心理。

(二) 提炼词语, 串珠成链

某些段落中往往有很多的关键词, 教师可以将这些关键词语按顺序写在黑板上或投影到屏幕上。在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后, 边看边想边复述, 从词扩句, 以句串段, 逐步扩展, 这样能使学生思维流畅, 对重点内容记忆深刻。这些关键词可以是动词、数量词、连接词, 也可以是表示时间或地点的词等。如人教版三上《一次成功的实验》第2自然段清晰而准确地描写了实验准备的过程, 是连续动作描写的段落。有位教师在教学时, 先引导学生提炼文中的动词:

拿出瓶子—取出铅锤—放置瓶子—分发铅锤—牵着绳头—投放铅锤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看着这些词语来复述“实验过程”。学生依托这些词语, 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将实验过程一步步展现出来, 这个复杂的过程就一下子明晰起来, 然后再把这些词有序地连成句, 串成段, 便能复述到位了。

(三) 巧用插图, 观画思文

课文插图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教师应充分加以利用, 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图画结合起来, 进行详细复述。如人教版二上《酸的和甜的》一课中共有八幅图, 就像一本连环画, 而且一幅图基本上就是课文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教学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这八幅图逐一进行复述练习, 在逐段复述的基础上, 对全文的复述也就容易了。

三、“三棱镜”策略——拓展想象, 创造性复述, 提升运用能力

“三棱镜”是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 入射到棱镜侧面的光线经棱镜折射后向棱镜底面偏折, 如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将会形成七色光。创造性复述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 而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通过联想和想象, 进一步充实内容, 发展情节, 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 从而使文本更加丰富起来, 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 补白情节, 扩充故事

课文情节中有许多留白之处, 在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时, 教师可以深挖这些空白点,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运用自己储备的语言进行补白, 从而使故事更加完整,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语言表达更加具体。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对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都有较为生动的描写, 而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却都略去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时, 可以要求学生在人物心理活动的空白点上展开想象。学生联系上下文, 结合自己对人物的解读, 填充人物心理活动。复述时, 文本原有的内容加上想象的内容, 能使故事更生动、形象。

(二) 改变结构, 重组文本

在复述时还可改变课文的结构, 如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 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 或者对文本语言进行重组。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四下《扁鹊治病》一课时, 就引导学生进行重组文本的创造性复述。复述前先要求学生填写如下“诊疗记录表”:

患者: 蔡桓公

主治医生: 扁鹊

接着, 要求学生按照这份表格逐行复述蔡桓公病情的发展过程, 这样就把课文内容作了有机组合, 进行了创造性复述。

(三) 更改体裁, 拓诗为文

更改体裁常用于将古诗改为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 把古诗极为精练的语言用学生原有储备的语言来描述, 复述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 就要想象出“烟花三月”的景象, 进行具体的叙述:从地面上绿草如茵说到高处的桃红柳绿, 从蝴蝶飞舞、蜜蜂采蜜说到枝头上的小鸟欢鸣……

篇4: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的策略探寻

小学语文复述教学言语实践表达本位“成功的语言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复述,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布鲁姆语)。”复述教学作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指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行文顺序,清晰而连贯地叙述文中人物、事件、情节等内容。复述教学的开展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品质的发展。

然而遗憾的是,复述在当前的语文课堂中并没有受到语文老师的亲睐,成了名副其实的“鸡肋”。如何将复述教学落到实处呢?结合以下课例,笔者尝试对复述教学略谈一二。

一、在分享中培植复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维持学生的复述热情,让学生喜欢复述,积极主动地复述,对培养学生复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片段回放:卧薪尝胆】

师:(课件出示:古代兵器——“钺”)认识吗?这是古时候打仗用的兵器。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谁就是指挥官。它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代,有这样权力的被称为“王”。 今天,我们要学一个关于两个王的故事,叫——(指板书)

生(齐):卧薪尝胆。

师:在《卧薪尝胆》中有两个“王”,一个是?(板书:夫差)另一个“王”是?

师:想听这个故事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听别人讲故事的呀?

生:我喜欢坐在桌边,双臂趴在桌上听。

生:我眼睛都緊紧盯着讲故事的人,听故事的时候,我最专心了。

师:看来,大家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不妨先讲讲这个故事,就请大家用自己最享受的姿态来听吧。

师:(讲述《卧薪尝胆》)今天我们就学习讲讲这个故事,更希望大家以享受的姿态来听别人讲故事。

授课伊始,师生间轻松的对话,一下勾起了孩子们对故事的向往。教师娓娓道来讲故事,维持与呵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理解课文,为复述课文注入情趣;“以享受的姿态听故事”,更让老师示范性的课文复述目标明确,触动学生本能的需求,从而引起阅读的期待,他们对课文复述的兴致将不言而喻。

二、在互动中渗透复述要求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习得期。他们需要在“操习”他人的语言中模仿、迁移,习得自己的语言。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在复述训练中模仿、迁移、创造,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不妨这样做。

【片段回放:卧薪尝胆】

师:故事学完了,让我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来讲讲吧!

(老师请5位同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们就是想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的孩子,希望他们讲得怎么样?

生:我想听生动的故事。

生:我喜欢别人讲故事时加上动作。

生:故事一定要讲得流畅,生动,让人听得明白,受感动。

师(对讲故事的同学):大家的要求你们要努力做到哦!你们几位对在座的听众有什么要求吗?

生:我希望坐在下面的同学要安静地听故事。

生:我讲故事时,不要随意打断我的讲述。

师:别人讲得精彩之处,可以报以热烈的掌声。看看谁赢得的掌声最多!

5位同学根据提示分5段复述故事。

师:同学们,第一轮讲述结束了,你最喜欢谁的讲述?引导学生评价。

这节课妙在以讲故事、听故事的方法来贯穿整个教学。复述前对学生的复述要求,对听众的倾听要求,在学生的互动中逐渐清晰、明朗;复述后同学的互评中又巧妙地凸显复述的要求,这些都无需老师越俎代庖。老师的点拨之语中融入的对学生的关怀,人文素养方面的,讲述技巧方面的,真的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在诵读中积累复述语言

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小语教材中所选的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熟读成诵,充实语言库存,复述时语言的丰富性便水到渠成。

【教学片段:三借芭蕉扇】

1.复述前,闭上眼睛听一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课文中的锦言佳句,精彩部分,鲜活人物在头脑中一一闪现;

2.有目的出示幻灯图片,仔细观察每一组图画,依据板书,将课文中精彩的一幕幕与之一一对应;

3.教师根据图画、板书提纲示范讲“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

4.根据以上提供回忆的线索,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复述课文。

教师帮助学生在诵读中理清文本思路,层层递进,这样的复述训练才有法,才有效。对于这类篇幅较长,结构复杂的课文,教者指导时要强调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复述,加强语言积累。可以用循序渐进的策略,从少到多,积少成多地记忆,先复述一部分,再渐次增加;也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回忆,学生详细回答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复述的过程;还可以用图画、课文提纲、板书的形式提供复述线索等。

四、在编演中活用复述材料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对于那些物鲜明、情节生动、故事性强的文章,如《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还可以结合表演开展复述教学。

【教学设计:三顾茅庐】

(一)简单复述,内化语言

1.引导讨论,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2.总结课文,交流课外搜集的《三国演义》中刘备和诸葛亮其人其事,加深对人物认识。

(二)重组信息,创编剧本

1.学习本单元剧本范例《公仪休拒收礼物》,以大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内外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写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

2.布置各组课外任务:(1)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2)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3)设计演出服,准备道具;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课余时间排演。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表演前,组织讨论,细心揣摩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等表演细节,以便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演完后,根据各组表现,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

孩子天生就是表演家,“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曹禺语)。”结合表演复述课文,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进一步拓展了复述课文的教学方式,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学生喜不自禁,小舞台上常有大发挥。这样的复述内容是丰润的,能力训练是鲜活的。

篇5:小学生复述策略

复述,在语文教学上指学生把读物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构成小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述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记忆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句,提高阅读和写话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年级学生要能复述叙事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中年级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时期,作为语文老师,不要总是埋怨学生“不会说话”,也不要为找不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支点而愁眉不展,我们应该切实地把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第三单元重点安排了复述这个训练,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但是,由于应试观念的影响,忽视复述教学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或复述的形式过于单一的一带而过,留给学生的训练时间不足;有的甚至形式化地作为课后作业,只有布置没有反馈。学生的复述能力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口头表达等多方面的语文素养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展开复述教学,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激发复述的激情

一般来说,小学生是爱听爱说的,在他们和同伴玩耍时,与家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高谈阔论;而一到课堂上,就出现说话结结巴巴,辞不达意。因此教师要善于模拟创设生活化的互动交际情境,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复述训练由“单纯练习”变为“真实交流”。如教完《蒲公英》后,我让学生想象第二年秋天,小蒲公英又要离开妈妈啦,为了让它们都能茁壮成长,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哪个小朋友愿意做一做蒲公英的妈妈讲一讲文中的故事。话音刚落,教室里举起了如林般的小手。教完《三袋麦子》让学生动手制作连环画。第三节课一上课我便说“第一个上来讲故事的同学,肯定既是班上最棒的的画家又是我们班最出色的故事家。”哪个学生不愿意做最棒的与最出色的学生。引导学生分段讲完《哪吒闹海》后,我说“下面为这三段没有声音的录像配音,可以加上动作,请大家擦亮眼睛看一看,竖起耳朵听一听,评出我们班的故事大王。”不经意间,激发了学生复述的积极性。

二、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

复述课文的训练方法很多,我们在教学时应根据不同课文、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不同水平来定,采用灵活机动的训练方法,使复述训练落到实处。

(一)关键词引领,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复述

关键词,即与课文的描写线索或写作特色等要素有密切关联的重点词语。关键词引领,为学生复述提供了一根拐杖。借助这根拐杖,既帮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精髓,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同时又为学生留下了表达的空间,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蒲公英》一课第二课时,一上课在听写了“沙漠|、干死、湖泊、淹死、泥土、茁壮成长”等词后。我让学生利用课题及听写的六个词语简要的讲一讲这个故事。这样的简要复述训练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促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词语,积累了词汇。当学生在读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利用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全文。然后让学生借助课题、板书、课件来讲故事,尽量用上书上的好句,如能加上自己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更好。这样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不仅有提示作用,而且还能在复述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二)插图或自画连环画配字引导学生复述

苏教版教材中许多课文紧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配上的插图,合理、巧妙地用 运用这些插图,有利于学生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有的学生的绘画能力比较强,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根据课文情节化连环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这样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语像同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内化课文语言。如教完课文《三袋麦子》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画几幅连环画,实在不会画的同学就模仿书上的插图画三幅画,在每幅图下配上简单的介绍情节的文字,对照插图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第二天,让学生把自己画的连环画放在投影仪下,对照自己画的连环画讲故事。有的学生甚至画了七、八幅图,配上了课文中没有的语言。这充分说明学生已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听着学生生动的复述,我想对于指导学生复述童话故事,画连环画并配上文字是再确当不过的方法啦!

(三)、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

苏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是根据神话故事改编的,学生在学课文以前已看过含有课文内容的动画片。如《哪吒闹海》、《沉香救母》等课文。在指导复述这类课文时,我采取看动画片——读课文——讲故事的形式。课前,我在网上下载了“龙王兴风作浪”、“哪吒闹海”、“天下太平”三个片段。教学时,我依次播放三个片段,让学生在课文中分别找出相关的内容多读几遍,然后丢开书本加上动作把这段故事讲给同桌听。当学生准备充足后,以比赛的形式讲一讲每段故事内容,当场评选“讲片段故事能手”。当学生能生动的讲述三个片段后,我再一次播放三段录像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说这个故事,如能加上动作更好。最后,全班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这样逐步地提高复述要求,让学生感觉复述课文是件多么愉快的事。

三、重视课堂评价 伺机点拨学生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课堂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创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困难的决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复述《蒲公英》一文中太阳公公嘱咐的话时,加上了在《十万个为什么》上看到的种子为什么不能落在沙漠、湖泊,只能落在土地上的原因。我及时竖起大拇指夸赞道“你真了不起,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内容也加进去了。”在复述《三袋麦子》一课时,加上了自己对三个小动物不同做法的自我看法,而且比较全面。我评点道“你看他复述时多投入呀!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主人翁,真实地说出自己这样做的想法。大家要向他学习。”。。。总之,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复述,寻找挈机教给学生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以上是我教第三单元时,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的体会。我相信学生在掌握以上方法后,平时在复述课文时迁移运用并注意持之以恒,复述课文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加强读、述、背训练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读、述、背

读,即读课文,分朗读和默读。这里主要指朗读。小学阶段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式方法很多,如教师的范读、引读、指名读,还有学生的听读、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轮读、接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等。

述,即复述课文,分口头复述和书面复述。口头和书面复述又可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即接近原课文的复述。简要复述,即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复述。创造性复述,即或改变课文人称、或改变课文结构、或改变课文叙述顺序、或改变课文体裁(如读歌改散文等)、或扩充课文情节、或边叙述边评论人物等的复述。复述时,可针对课文实际复述全课文,或复述重点段,或复述重点句。

背,即背诵课文,有全文背诵、段落背诵和精彩片段背诵。

二、为什么要加强读、述、背训练 1.读、述、背有助于识好字。识好字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通过读、述、背,特别是通过认真反复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读准、记住字音,认清字形,还可以正确地理解字义,学习字的用法。实践证明,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可把字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字的理解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识字质量。

2.读、述、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习任何语言,都必须重视语言的吸收和储存。如果说理解语言是运用语言的前提,那么积累语言就是运用语言的基础。要发展语言,首先要打好语言的基础,即首先储存、积累语言,其次才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读、述、背就是要把课文语言变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改造学生不规范的口头语言。可以说,读、述、背时吸收、记忆、储存、积累规范化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此外,读、述、背的过程,就是理解和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因此,读、述、背不仅可以积累语言,还可以深刻理解和学习运用语言,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语言。3.读、述、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技巧。有人说,理想的阅读(指默读)技巧,是声音不在口边出现,只在脑际盘旋,脑子里仍是一片有声有色的境界。读、述、背,特别是朗读,是学习这种阅读技巧的一种方法。读、述、背对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技巧更有着直接的关系。课文文质兼美,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句子通顺,语言生动。通过大量地朗读、复述、背诵课文,胸中积累许多范本,就能潜移默化地学会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常听常读常复述好的课文,还可以增加语感,“耳治”、“口治”自己作文中的语病,把作文写通顺。4.读、述、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读、述、背课文,需要记忆、思考、想象,这无疑对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能力是很好的锻炼。特别是有感情的朗读和创造性复述,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有很大作用。

5.读、述、背时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读、述、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读、述、背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用得到,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加强读、述、背训练。

综上所述,读、述、背有助于识好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智力,又是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语文、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的、有效的方法。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发展学生语言的任务,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加强读、述、背训练。

三、怎样加强读、述、背训练

1.要把读、述、背作为课文教学的第一要求。张天若先生指出:“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有些课文,其教学成败标准当然也应该包括复述和背诵。一课书教完后,当熟读者不能熟读,当复述者不会复述,当背诵者不会背诵,就不能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为了重视读、述、背,确保教学成功,应当把读、述、背作为课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第一要求,并视课文实际明确读、述、背训练的具体要求。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每篇课文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熟读成诵,琅琅上口。感情浓厚的课文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故事性强的课文或段落要达到会复述。诗歌、散文等语句优美的课文或语段要达到会背。读、述、背的教学要求要高,训练要严,务必达到。其它要求,如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等写作知识、方法,要求要降低,强调感性积累,不强调理性认识。易学易掌握的语法、修辞、篇章知识,可评评点点,实际练练,不搞讲深讲透。有些课文可不提这方面的要求,不搞这方面的讲解分析。我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读、述、背训练。2.要以读、述、背训练为中心组织阅读教学过程。读、述、背时阅读教学中重要的和经常的训练。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指导学生读、述、背的过程,即通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从不会读、述、背到会读、述、背,从会读、述、背到能读、述、背。为了突出、保证读、述、背训练,教学内容要精练,教学手段要单纯,教学风格要朴实,教学过程要简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繁琐哲学。要根据课文实际,以读、述、背为中心来组织安排教学。

以朗读训练为中心,可安排以下教学步骤:

(1)启发朗读课文兴趣;(2)提高朗读课文要求;(3)提示、指导背诵课文方法;(4)学生练习背诵课文;(5)检查背诵课文效果。如口头背诵或默写课文,或按原文填空;根据课文实际进行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练习等。3.要把指导读、述、背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读、述、背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对学生来讲,读、述、背是阅读课上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对教师来讲,读、述、背指导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上语文课是否就是讲书?我说不应等这样„„要尽量避免讲书,认为学生不懂,要我讲了你才懂,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吕叔湘先生、吴伯萧先生也有类似的论述。吕叔湘先生说:“白话文学生完全看得懂,或者基本上看得懂,教师完全可以少讲或不讲,个别地方学生不理解的就讲一点。”吴伯萧先生说:“我不赞成讲读课中‘分析课’占太多的时间,讲读范文或经典,最好把功夫下在读原文上。”可是当前在语文教学中问风盛行,讲风不息,分析课相当普遍。这样做就挤掉了读、述、背训练的时间,对发展学生的语言非常不利。为了切实把语文课上成读、述、背训练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必须改变串问、串讲的教法,把功夫真正放在引导学生朗读、复述、背诵课文上,特别是要以读代问代讲,通过指导读帮助学生学好语文。如,指导学生读出轻重缓急的语势,读出课文的结构,从中学习布局谋篇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出生动真实的语气,突出作者的修辞手段,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理解词句的含义,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等等。即使需要讲一点,也要言简意赅,一语破的,不要花很多时间。讲解要有了利于更好地读、述、背。至于指导读、述、背的具体的方法是很多的,这里不再详述。

4.要把读、述、背列为考查项目和内容。语文考查要改进,不仅有书面考查,还要有口头考查;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要考查语文能力和技能。读、述、背是重要的语文能力和技能,必须列为考查项目和考查内容。以考查引起对读、述、背的重视,并促进训练,保证落实。

篇6:小学语文复述课文的方法

教师巧妙利用课文留白,让学生续写、续说课文,这是具有多功能性的一种复述课文的形式。

第一,续说、续写课文,其本身就是复述活动,是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想象进行与原文相匹配的创造性活动。

第二,学生要对课文进行有效的、完整的、生动的补写,就必须对课文的大致内容、情节的发生发展、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基调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这需要他们续写前在自己的脑海里对课文进行有序、有列的梳理和统整,这也是一种良好的课文复述活动。

所以,为了能使学生通过课文复述提升语文能力和素养,教师自己必须研透教科书及课文,潜心挖掘文本中隐含着的“空白”,或利用课文的疑难点,或利用课文的意犹未尽之处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趣。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理想的风筝》一文,讲述了刘老师身残志坚,在失去左腿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给学生上课,坚持板书,仍和正常人一样放风筝的事。刘老师是一个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人,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30年后,学生还在深深思念刘老师,猜度刘老师在干什么。

我根据文本的特点,布置了一个续写作业:“假如,作者见到了刘老师,他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表达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之情。这样处理,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激起了学生续写课文的动力。

二、变化的神韵——改编文体,复述多种可能

课文是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思想意识的外显与结晶,学生阅读、学习课文的宗旨是与作者、文本进行心灵和情感的交流、沟通,感知、品味、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寄托,并不断将课文的精华及作者的技法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同时学以致用。

所以,我们应教会学生合理地利用自己对课文的认知经验,运用已有的各种知识来改编文体,再让他们利用自己擅长的或喜欢的方式把所学课文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如把“陈述事件同时抒发感情的课文”改编成故事,或以演讲者的身份向同学讲解,或改写成小诗来朗诵,等等。所有这些文体的转换都是学生对课文的复述和再现。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历史小话剧《负荆请罪》一课,主要写了战国时期蔺相如和廉颇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了廉颇知错就改和蔺相如宽容大度、顾全大局、深明大义的品质。学完之后,我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个历史小话剧,还让他们把课文改写成记叙文。经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既加深了对文本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复述和再现。

三、演绎的味道——表演再现,复述精气神色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往往对一些枯燥乏味的学习内容或教师久用不变的教学手段缺乏兴趣。比如,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长期单纯地让学生对课文的大意进行复述,或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学生复述课文的热情,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为此,我们应改进复述课文的方式,让学生以复述为平台,借助一些媒介或表演形式展开复述活动,让课文的内容融于学生的表演活动之中。如让学生用小品表演的形式来再现课文的内容,实现情感的舒心表达;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把课文内容渗透于剧情之中;让学生用“演讲”或“推销介绍”等多种方式展开复述。

例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船长》一课,叙述了哈尔威船长为了救乘客和船员,不顾个人安危的事,赞扬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美德。课文6-21节写了船长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紧张而混乱的情境,烘托出哈尔威船长沉着、镇静的品质。

篇7:小学语文复述故事情节方法

最佳单的方法就是连接每一段的段意。可先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把概括出的意思连缀起来。如果没有明显中心句的段落则先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明确每一段的段意。然后将段意连贯起来。(所谓关键词语,就是点明中心或对文章的上下内容起重要连接作用的词语。)其次是列成小标题。即把文章按层次或情节列成小标题。每一个小标题都是文章内容的一部分,然后围绕小标题有层次地进行复述。这样就降低了复述的难度。

二、详细复述的方法:

详细复述一般针对的是一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的文章进行的。它的要求较高:基本上是要学生按原样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讲出来。这是很有难度的。一般情况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介质”。如:

利用板书复述。板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提纲挈领地在黑板上写的文字或画的图表。它是“知识的浓缩”,能明文路,揭重点,显联系,示内涵,同时又是课文的缩影。在新课教学接近尾声时,学生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记忆。此时让学生按照板书的引领复述课文内容。降低了复述的难度,学生不至于丢东忘西。

运用提纲复述。为了让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做到说话连贯,有条理,有顺序,引导学生编写提纲,然后让学生按照编写的提纲复述课文。如复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指导学生列出提纲:文章内容就写了两个方面①百草园,②三味书屋。百草园写了哪几点内容,三味书屋写了那几点内容,并简单列出每一点内容中的关键词。在这一编写过程中,学生无疑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主要的是理清了课文的文路,分清了主次,把握了重点。而编写的提纲则成了学生复述的“谱”,心中有了“谱”,说起来就“八九不离十”了。

三、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创造性复述是指改变文章的叙述人称或叙述顺序,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和联想对课文进行的复述。创造性复述要求较高。它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发展情节,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形象。让学生经常练习创造性复述,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和提高读写水平。

1、改变体裁。

比如将课文中的古诗改用散文的形式进行复述。在复述时,要着重描绘诗歌的意境。如复述古诗《钱塘湖春行》时,要想象出“春色满钱塘”的景象,进行具体的叙述:从游览的地点说到初涨的湖水、远天的垂云;从莺燕衬托春意到地面上的绿草如茵春花似锦;从游不够的湖东景色到最钟爱的白沙堤。景出来了文意自然体现。

2、改变人称。如《荷花淀》,作者是用第三人称写的,复述时可以改用第一人称;以老头子的身份去复述。

3、改变结构。可以将课文中的顺叙改为倒叙,或者将倒叙改为顺叙进行复述。如《斑羚飞度》,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复述时可以改为倒叙的方法:先讲述镰刀头羊在彩虹之中赴死的从容和心理,再回头叙述它赴死的前因后果。

4、补充情节。《孙权劝学》一文,写孙权之劝和吕蒙之学、鲁肃之赞都很简练,在指导学生复述的时候让学生加入关于吕蒙会如何学、鲁肃又是如何发现他的才学长进的情节,使复述趣味性增强,有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5、刻画人物。主要是具体讲述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如复述《台阶》时,可以只抓住文中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中的一个点精工想象和联想进行丰富和完善。

四、指导学生复述教师务必要注意几点:

1、对学生的复述要给予引导,不能把复述搞成简单的机械的记忆性的背诵,或千篇 一律的创造性复述。一篇课文究竟需不需要复述,要根据具体的文章体裁、内容特点来决定。在复述的时候仍然要依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复述的形式。要记得:复述是一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策略,而不是扮演、粉饰你的课堂的手段。

2、复述是在理解吸收的基础上讲述和转述原文的内容,复述的训练乃是语感的训练,可以训练语言的张力;复述表达的过程是学用词语、修辞、句式等的过程,复述的过程也是对课文感知、体味、消化、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

3、语文的复述与心理学上的复述不一样,那就是语感的培养,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要转变为复述而复述的现状,要在字词理解、课文理解中复述,让复述真正生动起来。

4、应该常要求学生复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复述习惯,通过多种方式发展学生的复述能力。复述不是一两次训练、一两堂课就能完成的任务,它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

篇8:浅谈小学语文课文复述教学策略

一、留白的精彩,续写课文,复述别样美丽

续写课文,填充教师巧设的课文“留白”,是一种具备多功能取向的良好复述形式。一方面叙说、读写课文本身就是一种复述活动,这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创造性,运用自身的想象力进行合乎原文的创造活动;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学生要想将课文的留白进行完整、有效、生动的补充,就必须对原文的内容大意、脉络关系以及作者的感情基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延续课文之前,他们必然要将原文在脑海中进行逻辑性和结构化的梳理,这本身就是一种复述课文的有益活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课文复述的作用,提升学生口语表达、写作和阅读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深挖教材背后所隐藏的空白,以课文的“疑点”“意犹未尽处”等能够激起学生复述兴趣的地方为突破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6课《爱如茉莉》时,文章所讲述的是一种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隐含无私真爱的感情,在作者笔下,妈妈只是“煮了碗水饺”,爸爸也没像平常人那样送玫瑰花给住院的妈妈,他只是拿着茉莉天天去守着,这种无比伟大的真爱让成长后的作者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因此,笔者结合“真爱”的纯白洁净,布置了这样一项课文复述的任务:同学们,以你们现在的年龄,以你们所具备的认知水平,请结合课文的思想感情,说说你们认为的真爱是什么,并想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值得你去爱。这项任务虽然作为一个作业设计而存在,但学生要了解真爱,体验真爱,追寻生活真爱,就必须通透了解本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原有课文进行回顾和记忆,而且能为学生创造留白,能够激起学生续写课文的动机。

二、变化的神韵,改编文体,复述多种可能

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自身独特情感和意识的沉淀和结晶,学生阅读、学习和理解这些课文,意在与作者实现文本和心灵间的沟通和交流,感知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情感寄托,并不断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要素,以便运用在日常的学习之中。因此,要提升课文复述的有效性,学生必须科学利用这些已有的文章认知经验,运用自身建构的知识素材和库存改变课文文体,以自身喜好的形式将学过的课文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如“将陈述一件事以抒发情感的课文”以故事改编或“以讲解员身份向同伴讲解”等文体转化形式进行内容和感情其调的复述和再现。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4课《微笑着承受一切》时,这篇文章主要是以记叙文的形式来介绍主人公桑兰坚强不屈、微笑面对一切的美好品质和精神,以供学生学习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本课改编为一个励志故事,并讲给身边的人听,看看自己讲的故事能不能打动他人;也可以将自己看作是桑兰的队友,假如现在你要把你的所见所闻如实告知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官员,你将会怎么做等形式,在转换文体的同时重新认知课文的内容和情调。

三、演绎的味道,表演再现,复述精气神色

实践表理,小学生崇尚快乐、反对束缚的好玩心理时时让他们保持警戒,对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单纯要求学生对已学的课文进行内容或大意的复述,那这种枯燥的方法只会引来学生“能量不足”的课堂表现,或者直接以笔记内容、原文内容进行输出式的记忆和背诵。因此,课文复述需借助一定的媒介或表演形式,让复述的本质内化于各种有趣的表演之中。如学生可以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来展示文本内容,以舒心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歌舞剧”的形式将文章的内容渗透于其中,还可以以“讲故事、推销介绍”等多种方式进行复述。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本课以独幕剧形式再现历史情境,细微刻画了春秋鲁国宰相公仪休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由于本课主要以人物对话展开,笔者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独幕剧的形式和特色,感悟公仪休的良好品质,亲手设计了一堂展演课:将学生分为三到四组,由学生自己推选出导演、服装设计师、配乐师以及演员定位等角色,并根据课文剧本进行演出,可以增加环节和故事,但不能违背历史现实和精神,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准备一周时间,到时候分别在课堂上进行展演。

上一篇:冬之曲 300字写景作文下一篇: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张子容,长安早春一作孟浩然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