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小结

2024-05-06

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小结(精选6篇)

篇1: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小结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小结

单元内容概述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以及最基本的平面图形——点、线、角等,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对物体的形状逐步由模糊的、感性的认识,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的理性认识.单元教学重点

重点:线段、射线、直线与角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线段的长短比较,角的大小比较及关于线段、角的有关运算

知识点梳理

1.几何体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的数学模型。识别几何体,应以直观观察为主,一般特征以观察者获得的形象感觉加以表述即可,如圆柱:特征如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等。圆锥:特征如象锥子,底面是个圆等。棱柱:特征如底边是多边形,侧面是长方形等。但这类特征并非是要做出严密的、科学的结论,可因观察者的视角变化而变化 例1 如图1所示,是三棱锥的立体图形是()

图1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特征,区分三棱锥与圆锥、四棱锥、五棱锥,可从底面的形状入手进行判断。B中的底面是圆,故不是棱锥,C的底面是四边形,D的底面是五边形,它们都不是三棱锥,只有A是三棱锥。解:A 2.生活中的立体图形都是由最基本几何图形组成的,其中线是由点组成的,面是由线构成的,体是由面围成的。用运动的观点看,即“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例2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ABC绕它的一边旋转,试画出旋转后所得到的几何体.分析:由于题目中没有说明绕哪条边旋转,考虑到直角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必须分三种情况,得到三个不同的几何体.解:如图2分别沿三条边旋转一周,得到如图3所示的三个几何体:

注:在旋转过程中,若点在“轴”上,则旋转一周后该点的位置不变;若点不在“轴”上,则旋转一周后形成一个圆;与“轴”重合的线段旋转一周后仍然与轴重合;与“轴”垂直的线段旋转一周后得到一个平面(圆);与“轴”不垂直的线段旋转一周后得一个曲面.3.线段、射线、直线

(1)线段、射线、直线的定义

①线段:线段可以近似地看成是一条有两个端点的崩直了的线.线段可以量出长度.②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射线无法量出长度.③直线: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直线无法量出长度.4.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1)线段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个端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2)射线的表示方法只有一种:用端点和射线上的另一个点来表示,端点要写在前面.(3)直线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用直线上的两个点来表示,二是用一个小写的英文字母来表示.例3 如图(3),A、B、C、D为平面内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的四点,那么过其中的两点,可画出6条直线,那么A、B、C、D、E为平面内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的五点过其中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若是n个点呢?

析解:对于已知四点A点与其他三点各确定一条直线,共3条直线,过B、C、D也各有三条直线,这样共有12条直线,但每条都重复一次,所以应该是对于已知五个点,类似地可以得到:对于n个点,就可以得到

1436条; 215410; 21n(n1)条。25.直线公理: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例4 怎样使栽种的树在一条直线上,请说明其中的道理。分析:利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解答 解:只要确定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6.线段的比较(1)叠合比较法;(2)度量比较法.例5.如图五,有一张三角形纸片,你能准确的比较线段AB与线段BC的长短吗?

析解:把边BC折到AB上,可知点C在线段AB上,所以AB>BC。此题也可以用度量法。

CA图五B

7.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例6如图1,河流L两旁有两个村庄A、B,现要在河边修一个水泵站,同时向A、B两村供水,问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才能使所铺设的管道最短?试在图中标出水泵站的位置.ALP图 1B

分析:把两村庄A、B看作平面内的两个点,连接AB与河流L交于点P(如图1所示),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在点P处修建水泵站能使铺设的管道最短.解:连接AB交河流L于点P,则P点即为所求的水泵站的位置。

8.线段的中点:如果线段上有一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这个点叫这条线段的中点.若C是线段AB的中点,则:AC=BC=

1AB,或AB=2AC=2BC.2例7 如图4,P是线段MN上一点,A为MP中点,B为MN中点,试探究线段PN与AB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解析:PN=2AB.

理由:因为A为MP中点,所以MA =-

111MP。同理,MB=MN.所以AB=MB-MA=MN222111MP=(MN-MP)=PN,即PN=2AB. 2229.角的概念:(1)角可以看成是由两条有共同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叫角的边,共同的端点叫角的顶点.(2)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所成的图形.10.角的表示方法:角用“∠”符号表示.(1)分别用两条边上的两个点和顶点来表示(顶点必须在中间).(2)在角的内部写上阿拉伯数字,然后用这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角.(3)在角的内部写上小写的希腊字母,然后用这个希腊字母来表示角.(4)直接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来表示.例8 如图1,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A. ∠1与∠AOB表示同一个角

B.∠AOC也可用∠O来表示

C.图中共有三个角: ∠AOB,∠AOC,∠BOC

D.∠β表示的是∠BOC 分析:当以一个点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时,才能用表示这个角的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另外∠

1、∠

2、„还有∠α、∠β„等都是为了表示角时方便。这在以后的学习中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故本题选B。

解:B 11.角的度量:会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12.角的单位:角的单位有度、分、秒,分别用“°、′、″”表示.角的单位是60进制与时间单位是类似的.度、分、秒的换算:1°=60′,1′=60″.例9.(1)将26.38°化为度、分、秒;(2)将35°40′30″化为度.分析:把度化成度、分、秒的形式,一般都是把度的小数部分化成分,把分的小数部分化成秒;把度、分、秒的形式化成度,一般地是先把秒化成分,再把分化成度.解:(1)26.38°=26°+0.38×60′=26°+22.8′=26°+22′+0.8×60″= 26°+22′+48″=26°22′48″;

11(2)30″=×30=0.5′,40.5′=×40.5=0.675°,6060所以35°40′30″=35.675°.0o'011说明:第(2)题也可用1′=,1″=直接计算.60360013.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和大小:(1)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时,这个角叫平角.(2)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时,这个角叫周角.(3)0°<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周角=360°.14.画两个角的和,以及画两个角的差:(1)用量角器量出要画的两个角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来画.(2)三角板的每个角的度数,30°、60°、90°、45°.例10.计算 55°23′+16°35′.分析:角度相加,应是度与度相加,分与分相加,秒与秒相加.但要注意度、分、秒之间的进位是60进制,进位时,60″=1′,60′=1°.解: 55°23′+16°35′

=(55°+16°)+(23′+35′)=71°+58′=71°58′

说明:本题也可用竖式计算如下:

48°39′40″

67°41′35″

(对齐位)

115°80′75″

(做加法)即

116°21′15″

(由低位向高位满60进1)例11.计算108°28′15″-54°35′30″.分析:角度相减,度与度相减,分与分相减,秒与秒相减.当分与分相减不够减时,应向度借,当秒与秒相减不够减时,应向分借,借位时,1° = 60′,1′= 60″.解:

108°28′15″-54°35′30″

=107°87′75″-54°35′30″

=(107°-54°)+(87′-35′)+(75″-30″)=53°52″45″.说明:本题也可用竖式计算如下:

108°28′15″

54°35′30″

(对齐位,由低位向高位借1做60)

53°52′45″

(做加法

15.角的平分线:从角的顶点出发将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角的平分线.若BD是∠ABC的平分线,则有:∠ABD=∠CBD=

1∠ABC;∠ABC=2∠ABD=2∠CBD.216.方位角

方位角就是用角度和方向表示位置的角。

例12 如图2,小明有一张地图,其中有A、B、C三地,但地图被墨迹污染了,C地的具体位置看不清楚了。但他知道C地在A地北偏东30°,在B地南偏东45°。你能帮他确定C地的位置吗?

析解:由已知C地在A地北偏东30°方向上,所以在A地位置作出北偏东30°方向的射线AP,则C地一定在AP上。但还不能确定具体位置。再由已知C地在B地南偏东45°方向上,在B地位置作出南偏东45°方向的射线BQ。射线AP与射线BQ的交点就是C地的位置(如图3)。17.互余,互补及性质

0当两个角的和等于90°时,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如图6,∠1+∠2=90,则∠1与∠2互为余角.0当两个角的和为180°时,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如图7,∠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00在图6中,如果∠1+∠2=90,∠2+∠3=90,则有∠1=∠3,即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在图7中,如果∠1+∠2=180,∠2+∠3=180,则有∠1=∠3,即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例13(黑龙江中考题)已知,∠β与∠α互余,且∠α=40°,则∠β的补角为

度。析解:根据“互余两角之和等于90°,互补两角之和等于180°”可求解。因为∠β+∠α=90°,∠α=40°,所以∠β=50°,所以∠β的补角为180°-∠β=180°-50°=130°。00单元学法指导

1.要通过直观感知、具体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区分图形,探索出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培养空间想象力.2.要注意多观察、分析实物,勤动手操作,勤动脑联想,同时又要注意对图形语言的理解和符号语言的运用.3.要淡化概念识记、套用公式、模式,达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篇2: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小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手中的旧教材,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全新要求?如何 应对毕业班水平测试?是毕业班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 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复习必然是旧知识 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复习课 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 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 要的是把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如何在复习课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以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 下面以几何初步知识的复习为例,谈谈笔者在复习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 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 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 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 用。复习课必须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把 有关知识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楚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 知识,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1.把知识串成“块”,形成知识网络。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涉及到五线(直线、线段、射线、垂线、平行线)、六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圆心角)、七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 边形、梯形、圆、扇形)、五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选学))。这些 知识点,需要加以归纳整理,用穿珠子的方法把各部分知识串起来,使 它们变成一个 个的“知识块”。现举例说明如下: ①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后问 学生:老师画的是什么图形?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的面积怎 2 样计算? ②再运用直观教具把长方形沿对角线方向一拉,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问学 生: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它的面积怎样计算?然后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一 折,成为两个面积大小相等的三角形。教师指着三角形问学生: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 么特征?它的面积怎样计算? ③再把平行四边形切成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后问学生: 这是什么图形?它的特征是什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④按照图形出现的先后顺序 及其逻辑关系,把七种平面图形组成以下知识网络。附图 立体图形的复习可仿照上述方法进行。

2.系统整理成表,便于记忆运用。按照数学知识的科学体系和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小学几何初步知识分散在五年制各 册数学教材中。在总复习中,教师应避免罗列和重复以往的知识,而应恢复几何初步知 识原有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按点、线(角)、面、体四大部分知识认真系统地归纳整理 成表,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便于记忆。具体列表 如下所示。内容 特征 点 在平面上只表示位置,无大小。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互为垂线。直线 两方可无限延长,没有端点。线段 有两个端点,有固定长度可量。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射线 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角。直角 90°的角 锐角 小于90°的角;钝角 大小90°而小于180°的角平角 180°的角 周角 360°的角 3 圆心角 顶点在圆心的角 长方形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的四边形。②c=(a+b)×2,S=ab.③ 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 ①四个角都是直角,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② c=4a,S=a 2。③ 对 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S=ah 梯形 ①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S=(a+b)h/2.等腰梯形 有一条对称轴,直角梯形: 垂直底边的腰即为高 三角形 ①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圆 ①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叫圆周率.②d=2r,r=d/2.③c=2π r=π d.④S=π r 2 扇形 ① 一条孤和经过这条孤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② S=π r 2 /360×n.(n 为圆心角的度数)长方体 ①12 条棱,6 个面,8 个顶点.②表面积=(ab+ac+bc)×2.③ V=abh=Sh.正方体 ①12 条棱都相等,6 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②表面积=6a 2 ③ V=a 3 圆柱 ① 两底是圆且相等,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② 表面积=底面积×2+侧面积.③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④ V=Sh=π r 2 h.圆锥 ① 一个顶点,一个底面是圆,只有一条高。② V=Sh/3.球(选学.略)

二、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 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 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4 如:在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中,要善于让学生提示解题思路,积累和总 结解答经验与方法。对于一般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要善于抓住是什么图 形再想用什么公式;对于一些组合图形,就要善于把它们分解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再用公式就行了。

三、精心设计习题,提高复习效率。复习中,我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 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 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圆柱体的表面积展开图,以往惯于横向呈现,复习时改为竖式呈现,让学 生辨认其高与底周长。这样可突破学生思维定势,使之既似曾相识,又不无陌生的新感 受。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使各部分知识得到有机沟联。在新授中,由于受教学阶段性的制 约,综合程度不可能很高,知识点的出现比较单一,而在复习中就有充分综合的可能和 必要。如,在复习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时,可设计下面一些题目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如做 一个底面直径为6 分米的圆柱形铁皮油桶,共用铁皮282.6平方分米。这只油桶的容积 是多少升?并提出如下问题帮助学生解题:①要求容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②根据条 件,你能求出底面积吗?③要求高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出高?④根据什么求底 面周长?⑤怎样求出侧面积?当然,这样的题目不一定要让学生去做,主要在于训练学 生执果索因的基本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又如,在复习中,我设计了这样一题:“把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减少4 厘米,它的对 边增加11 厘米,这个图形就成为一个梯形。这个梯形的两底的比是4:9,求这个梯形 的面积。”这就把梯形的认识及其面积计算与比的知识三者综合交织,增加了解题的复 杂程度,只有把三者综合去考察、分析、思考,才能顺利解答。

篇3:利用多媒体辅助几何初步知识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几何初步知识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必要性

几何作为一类数学知识,在逻辑方面具有严密性的特征,而且相比于其他数学知识,显得更加抽象,因此几何教学的难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几何初步知识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直觉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抽象几何知识的理解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几何知识的抽象性和推理严谨性,严重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必要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优势,调动学生多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冲破几何知识的抽象性藩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方法

1. 利用多媒体为几何教学提供感性材料

我们应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几何概念的理解水平,其中感性材料的提供,就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感性材料的提供,需要以多媒体为载体,例如“圆锥”的学习,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物体,譬如谷堆、建筑圆锥顶、冰淇淋甜筒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圆锥体的形状,然后以动态画面的方式,演示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形成圆锥体的整个过程,将抽象的圆锥形状和形成过程,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这是传统概念讲解教学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2. 利用多媒体动态体现概念的形成

对几何概念的学习,需要深入抽象概念的内在面,认识概念的本质,但概念属于静止表述的文字,需要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譬如在教学“直线、射线和线段”这一部分内容时,“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长”、“射线的一端可以无限延长”这些特征对小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方式,将“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长”和“射线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状态直观演示出来,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将几何概念由抽象变得直观,增强教学的效果。

3. 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思维质量

学生思维质量的提高,具体是指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圆形面积公式推导”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将圆形的纸片直径对折、8等分、剪切扇形、拼接,但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很多学生将圆形拼接成长方形之后,依然很难建立两种图形的面积关系。笔者认为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切割、旋转、提取、拼接、组合圆形,形成近似长方形。学生通过对圆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观察,建立起两种图形的面积关系,即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得到圆形的面积,并得出后者面积计算的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联想,一目了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质量的提高。

4. 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常都蕴含几何知识,但小学生缺乏联想类比能力,因此很难建立事物与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展示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具体事物,让学生观察具体事物,并结合所学的几何知识,得出新的结论,从而形成探索、创新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物体的形状,然后让学生自主思考,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与几何知识挂钩,培养其创新意识。

5. 利用多媒体辨析几何概念的本质属性

几何概念的非本质属性容易对本质属性产生干扰,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出现错误。例如,学生对“互相平行”的概念往往习惯于水平画,对“互相垂直”的概念也习惯于向水平方向画,以致学生找错三角形、梯形等的高,导致面积计算错误。在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将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分别平移、旋转,使学生看到,不论平移、旋转到什么方向,两条直线的位置始终是平行或垂直的,使学生对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6. 利用多媒体共享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教学中,数学老师几乎都是各自为战,教学资源始终处于封闭和断节的状态,制约着几何知识教学的发展。新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互相参考借鉴其他人的教学方式,并分享自身拥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的共享程度。多媒体在共享教学资源中起到了良好的“桥梁作用”,譬如校园网的形成,网络数据库储存大量关于几何教学的信息,很多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数据库的内容直接展示在课堂上,大大缩短备课的时间,并及时将有用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共享到数据库中。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以动态的方式表达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降低几何知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跃根.“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几何教学[J].文理导航, 2010, (19) :75.

篇4:图形认识初步复习指导

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熟悉各种图形的侧面展开图,认识线段、射线、直角、角等简单平面图形,掌握线段的中点与角的平分线的定义及性质.能利用两角互余、两角互补求出各角的度数,并能用一个角去表示另一个角,能进行线段或角的比较,会进行角的单位的简单换算,积累操作活动经验.能叙述简单的推理过程,进行简单的说理.

二、知识要点回顾

1.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多边形是由几条线段首尾连接围成的图形.

2. 两点之间最短;过两点有且只有条直线.

3.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三、疑点剖析

例1已知∠α=37°2′,求∠α的余角和补角.

错解:因为∠α=37°2′,所以∠α的余角为180°-37°2′=142°8′,补角为90°-37°2′=52°8′.

角度和时间中的小时、分钟、秒很相似,都是60进制,借1当60,逢60进1.在进行角度的四则运算与单位互化时,要注意排除十进制的干扰.这里出现两个错误:一是混淆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二是错误地认为度、分、秒之间是十进制.

正解:因为∠α=37°2′,所以∠α的余角为90°- 37°2′=52°58′,补角为180°-37°2′=142°58′.

例2 如果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 6 cm,BC=4 cm,试求A、C两点间的距离.

错解:因为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 AB=6 cm,BC=4 cm,所以AC=6-4=2 (cm).

故A、C两点间的距离为2 cm.

本题没有提供图形,也没有说明点C的具体位置,所以应该分类讨论.

正解: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因为AB=6 cm,BC=4 cm,所以AC=6-4=2(cm).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因为AB=6 cm,BC=4 cm,所以AC=6+4=10(cm).

综上可知,A、C两点间的距离是2 cm或10 cm.

四、考点透视

考点1:余角或补角的性质

例3已知∠A=40°,则∠A的余角等于.

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那么这两个角就互为余角.由∠A=40°,可得∠A的余角为90° - 40° = 50°.

例4(2008年永州市中考题)一个角的补角是这个角的余角的3倍,那么这个角等于.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就互为补角.可以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依据题意,得180°-α=3(90°-α ).

解得α=45°.

考点2:方向角

例5(2008年烟台市中考题)如图1,小明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A. 右转80°B. 左转80°

C. 右转100°D. 左转100°

因为小明从A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处,所以他此时应该右转80°才能与出发时的方向一致,故选择A.

篇5:第11章几何证明初步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1)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含义

(2)能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会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3)会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会找出逆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4)能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举反例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2、(1)了解证明的含义,理解证明的必要性,体会证明的过程要步步有据

(2)了解几何证明的三个步骤并会求证文字语言叙述的命题

3、体会反证法的含义,知道反证法的步骤,会用反证法证明命题

4、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利用逻辑推理进行严谨的证明,发展初步演绎推理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1)用来说明一个名词含义的语句叫做定义。表示的语句叫做命题。有些真命题

是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被大家所公认的,并且作为证实其他命题的起始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通过推理的方法得到证实的真命题称作

(2)命题通常由和组成,是已知的事项,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命题的一般叙述形式为,其中,所引出的部分是条件,所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3)在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是第二个命题的,而第一个命题的是第二个命题的,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命题叫做,那么另一命题叫做它的。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也是真命题,那么这个逆命题就是原来定理的(4)错误的命题叫,正确的命题叫做,要指出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能

够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而不符合命题的就可以了,这种例子称为

2、(1)除公理外,命题的真实性都必须经过推理,推理的过程叫做

(2)几何证明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步骤:①根据题意,画出②结合图形,写

出③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

3、(1)证明一个命题时,不是由已知条件出发直接证明命题的结论,而是先提出与命题的相反的假设,推出矛盾,从而证明命题成立,这种证明的方法叫做反证法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有三个步骤:①否定②推出③肯定

4、公理与定理:(定理需要会证明)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公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公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对顶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SA(公理)、SAS(公理)、SSS(公理)、AAS、HL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公理)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

(5)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6)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7)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的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的距离相等

在角的内部,并且到角的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8)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这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9)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顶角平分线重合(简称)

(10)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度

二、专题训练: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或者相交,或者平行

222C.连结A、B两点D.(a+b)=a+2ab+b2、下列命题中,属于定义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该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3、将命题“钝角大于它的补角”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条件为,结论为

4、写出命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逆命题,它是命题(填“真”或“假”)

5、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只填序号)

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222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若三角形的边长a,b,c满足a+b=c,则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B.每个定理都有逆定理

C.真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D.假命题的逆命题是假命题

7、举反例说明:“一个角的余角大于这个角”是假命题时,下列反例中不正确的是()

A.设这个角是45度,它的余角是45度,但45度= 45度

B.设这个角是35度,它的余角是60度,但30度< 60度

C.设这个角是60度,它的余角是30度,但30度< 60度

D.设这个角是50度,它的余角是40度,但40度< 50度

8、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下列五个论断:①a∥b②b∥c③a⊥b④a∥c ⑤ a⊥c.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

9、求证: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0、求证: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

11、求证: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对应边的比

12、阅读下列文字:

题目:在Rt△ABC中,∠C=90度,若∠A≠45度,则AC≠BC

证明:假设AC=BC

因为∠A≠45度,∠C=90度,所以∠B≠∠A

所以AC≠BC,这与假设矛盾。

所以AC≠BC

上面的证明有没有错误?若没有错误,指出其证明方法,若有错误,请予以纠正

13、反证法证明“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第一步假设

14、反证法证明“两直线如果有公共点,那么最多只有一个”,第一步假设

15、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

16、如果两个整数的积是偶数,那么这两个整数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

17、如图,已知在△ABC中,AD平分∠BAC,EM是AD的中垂线,交BC延长线于E。求证:DE2=BE·CE18、已知,如图,延长△ABC的各边,使得BF=AC,AE=CD=AB,顺次连结D、E、F,得到△DEF为等边三角形

求证:(1)△AEF≌△CDE(2)△ABC为等边三角形

CD

三、当堂检测:

19、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互补的两个角若相等,则两角都是直角B.直线是平角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D.和为180°的两个角叫做互补角

20、反证法证明“凸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3个钝角”,第一步假设

21、△ABC中,AB=BC=12,∠ABC=80度,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

(1)求∠EDB的度数

D(2)求DE的长

篇6:几何图形初步复习小结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一 线和角

(1)线

* 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

* 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为最短。

*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长度都相等。

* 垂线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的长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2)角的分类

锐角: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这时所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周角:角的一边旋转一周,与另一边重合。周角是360°。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

(1)特征

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c=2(a+b)s=ab 2正方形

(1)特征: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有4条对称轴。(2)计算公式

c=4a s=a²

3三角形

(1)特征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

s=ah/2

(3)分类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

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

(1)

特征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

s=ah 5 梯形

(1)特征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

s=(a+b)h/2=mh 6 圆

(1)圆的认识

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4)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5)计算公式

d=2r r=d/2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c=∏d c=2∏r

s=∏r²

7扇形

(1)

扇形的认识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弧,读作“弧AB”。

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与这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有关。

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n∏r²/360 8环形

(1)特征

由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同心圆相减而成,有无数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

s=∏(R²-r²)

9轴对称图形

(1)特征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菱形有4条对称轴,扇形有一条对称轴。

三 立体图形

(一)长方体

特征

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有8个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宽、高。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s=2(ab+ah+bh)V=sh V=abh

(二)正方体

特征

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小学数学寒假复习,从基本概念开始

第四章 几何的初步知识

六个面的面积相等

12条棱,棱长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体可以看作特殊的长方体

计算公式

S表=6a²

v=a³

(三)圆柱

1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

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2计算公式

s侧=ch

s表=s侧+s底×2 v=sh/3

(四)圆锥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2计算公式

v= sh/3

(五)球

认识

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个曲面叫做球面。

球和圆类似,也有一个球心,用O表示。

从球心到球面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球的半径,用r表示,每条半径都相等。

通过球心并且两端都在球面上的线段,叫做球的直径,用d表示,每条直径都相等,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计算公式

上一篇:购买档案用品的请示下一篇:案防知识测试案例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