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2024-04-30

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精选11篇)

篇1: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艺术课程是一门创造性的课程,艺术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主要放在绘画技法、知识传授上,弱化了对学生想象、创造性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创设氛围,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掌握美术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设探究情景,开启“创新”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创设“一个渗透着教育意图,富有美感,充满智慧和儿童情趣的生活空间”,这是培养儿童美术创作灵性的有效途径。

(一)以生活展现情景,提高主动观察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我引导学生体验“以情感为纽带”的美的生活情景,激发其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参观游览中体验祖国山河的自然美,在社会交往中辨析真善美,在生活中体验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知识深刻、严谨的美,并指导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感受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是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也是绘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

重要组成部分。活动中有目的的调动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有目的有层次的主动观察,并引导其说出明暗、颜色、构图等规律性的绘画因素,经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敏锐的感受事物的能力。

(二)以作品再现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创作

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儿童的潜能,让儿童充分活动起来。让学生在美术课上,利用身边易找的资料,采用折、剪、贴、揉、编、接等方法开展美术活动。用毛线、棉花等作他们喜欢的食品、人物、卡通造型;让他们尽情地摆姿势做模型(九册教学内容);让他们自由描绘树林中的阳光、高高的青松(五册教学内容);让他们随意勾勒心中的游乐园,充满欢乐地去做手影(三册教学内容)„„在广泛的“写意”过程中去搜索生活中的镜头,去尝试创作,去再现生活,突现鲜活的个性。“艺术学习只有与学生个人成长环境联系起来,从其兴趣、需要、情感、表达出来,才能使学习变得丰富多彩、鲜活充实,并获得持久动力。”

(三)用游戏体会情景,培养美术创造力

教学中,我根据儿童的特点,适当设计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学“为同学画像”时,我提出的要求是为同学拍照,要拍得像,并进行“十佳小摄影”评选,然后把作品送给同伴作纪念,学生顿时兴趣盎然。这时我借机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怎样把照片拍得最像(写生方法)。他们都会在趣味性极浓的写生

活动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结果作品都十分形象。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美术活动能满足小学生生理和心理需要,直接和间接的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时,他们对美术也愈感兴趣,创造的动力也会愈加强劲。教学中亦可“借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等为学生铺展一个充分的、自主的、全面的探究活动情境,让学生获得的审美感受及时得到宣泄,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领悟美、追求美提供条件。

二、在观景中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以往的美术教学往往是“小黑板上一画,课堂上一挂,学生则依照葫芦画瓢”开始分级分部分得进行黑板旅行,学生逐渐养成了“吃现成饭”的习惯。此种教学法非但完不成教学任务,还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难以发现尖子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学生的业余作品《月亮船》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视。作品虽然稚气、不成章法,但天真活泼,充满生机,富有想象力,我把它带进课堂进行讨论、点拨,后成为地级获奖作品。事后,我深受启发,促使我对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把课堂教学改为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欣赏、想象。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把握物象特征,让他们边谈、边议、边描绘,使其大胆地说,畅快地谈、尽情地议。在情景交融中激发起绘画兴趣,完善认知结构。当他们把记忆、想象、添画、着色融为一体时,在适时指导,就可水到渠成,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创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第二册美术课本《小白鹅,水上游》一课教学中,我摆脱旧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尝试。在教学中,因人而异,抓住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学生命题、教师添画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出题,他画了一个长方形,我就用彩笔给添画成一幢漂亮、高大的楼房。另一名学生画了一个椭圆。我给添画上头、颈,竟成了一只昂首高歌、神气十足的小白鹅,活灵活现的出现在了黑板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们的绘画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此时,我抓住时机给他们讲述鹅身体的基本特征、形状及其画法和注意事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鹅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在水中有那些有趣的动作?在学生兴趣盎然之际完成了《小白鹅,水上游》一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并以小白鹅为主题引导他们在画面上画出多种动态的小白鹅,并添画上蓬松的水草和摇曳的水浮莲。还根据鹅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动脑画出一只只千姿百态、活泼可爱的小鸟,落在树杈,有的嬉戏、有的觅食、有的小憩、有的高歌,并且添画上了茂盛的树叶和累累果实,颜色绚丽多彩,可谓五彩斑斓,充满情趣。

四、在游戏中重视尖子生的培养

往年的美术教学,作业不交不看,不评不议,“好、中、差”一锅煮。如今,我更新教学方法,狠抓作业讲评,增加了中外美术欣赏课和造型课的教学,结合第二课堂活动,以游戏方式让他

们对各种姿态进行观察与模仿。认真构思,自己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充分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他们创作的泥塑《唐赛儿》形象逼真、色彩艳丽、英姿勃勃;棉絮粘贴《小白兔拔萝卜》活灵活现在同学们面前时,同时注重对尖子生的指导与培养,让他们“结对子,一帮一”,使美术教学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和学生,设计新颖教法,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其自主探究,自由时间,他们才会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培养绘画兴趣,形成绘画技能,才会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美术创造力的培养成为可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美,在创造中发现美,实现对美的追求。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肥城市仪阳乡京城希望小学

刘光明 王庆富

篇2: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当前,新课程提倡创新意识的`培养.文章探讨如何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作 者:杨帆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艺术系,陕西,渭南,714000 刊 名: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 “”(7) 分类号:G63 关键词:教育   创造性思维   音乐  

篇3: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1.在写话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写话是小学一二年级的主要训练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是借助图画进行作文的。写话中辅以漫画來让学生进行作文是比较有趣味的。可以让学 生先说后写, 也可以让学生先写后说, 培养学生思维的层次性。让学生学会聆听别人的发言, 教师不要急于表扬或进行评价, 让学生发散思维, 观察学生的作文的思路变化。在激励学生口头作文阶段, 可以充分利用“头脑风暴法”先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再用笔进行理性表述。虽然学生能够写出来, 还要看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利用漫画耐心诱导学生说出想说的话, 把这些话连起来, 看看是否能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 让别人一听就能明白。例如五年级有篇漫画作文。根据漫画作文, 实为看图作文的一种, 借图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并用文字表达自己所思所感。仔细观察漫画, 这是一组社会公德宣传漫画。比较人物动作和神态的变化, 女生是主动去收拾垃圾, 男生是书写广告标语。人物的内心需要学生用想象构建, 事情如何引入,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联想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到某一天上午或下午, 学校还是街头, 同学的名字, 都是学生创造性的工作, 不必苟求学生表达的多么完美, 或者符合情理, 让学生再现一个连贯的情节, 就是一次了不起的创造, 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只有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 才能在交流中有更多的进步。

2.在命题作文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年级口语交际———《记一次辩论会》。表面看来这是一次命题作文, 但课本为学生提出了两个角度, 一是客观角度展示辩论过程, 展示别人对“幵卷有益”的看法, 是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 注重很多人的态度。另一个是个人角度展示辩论过程, 自己选定一个鲜明的立场。如果学生没有选定一方立场, 就是没有考虑好, 也就说明学生的思维没有激发, 辩论与作文都很难继续进行。究竟“开卷有益”还是“开卷无益”, 因为经历一次真实辩论的过程之后, 学生一定会有所感触。开卷有益指的是只要读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要给学生讲明的是学的知识越多, 人自然就对书籍有一定的鉴别能力。所以当学生领悟到此, 就自然明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这次作文是以一次生动的辩论赛为背景的, 无论是正方, 还是反方, 辩论过程一定要强调双方摆出自己的理由, 让部分学生作为旁观者来鉴别。如果不健康的书对学生有害, 那么请学生举例, 什么书籍有害?什么样的书籍叫不健康的书籍? 命题作文一定要结合某一特定的事情或活动,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活动体验来写, 让自己写作文时带着沉浸于活动之中的心理来写, 充分表明自己当时的想法。

3.在自由作文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篇4: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设置情境启发思维

这里的“情境设置”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由此启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联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第十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的时候,我提了个问题:“如果在座的各位同学都是当时清政府的朝廷重臣,那么对于晚清衰落的政治局面,你们有什么办法来挽救它的命运呢?”很多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有的说:“我要是朝廷大官,我就要兴办海军。因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侵略者都是从海上来的。他们远道而来,在我们的地盘上横行,说明我们海军力量太弱了。”有的说:“光有海军是不够的,还要造枪造炮。我们还用大刀长矛,太落后了。”还有的说:“要办报刊,让国人了解当时的世界形势。不能闭目塞听,还以为我大清国是天朝大国呢!”……很多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引向课文:“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你们对大清的局势看得很清楚。也提出了有实际价值的办法。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当年清政府的那些大臣们有没有想到这些好办法吧。”这样就很顺利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了。

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的前提。在历史学科新教材中,有不少可供观察并仔细推敲的地方,比如大量的插图,其中就有许多隐藏的信息等待着师生共同去发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仔细观察历史对象。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灿烂的青铜文明》一课中的“司母戊鼎”这个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司母戊鼎的名字由何而来?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为什么要这么大?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插图《司母戊鼎》。学生都能够通过观察得到正确的答案。

三、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注意技能方法的指导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一切创造源于问题的发现。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由已知信息延伸到未知领域,在知识的组合创新中,提高思维的质量。教师要善于授之以渔。教育学生在提问时。兼顾全局,求异标新,把握思维技巧的规律。例如在学习“西安事变”时,笔者启发学生站在全球史的角度探索有关问题。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936年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射的国际形势有何特点?各派政治力量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表现出哪些政治主张(或态度)?这些政治主张有哪些历史影响?学生从全局出发。较理性地注意了国际形势的特点及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等有价值的问题。

四、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

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如果学生的创造思维超过了教师,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协助学生的思维成果日趋成熟。

五、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但能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更能让他们的头脑经常处于活跃的思考中。如讲《中华文明的起源》,让学生想象远古居民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在讲新航路的开辟时,让学生推测在新航路开辟中将要遇到的艰难。学生们充分想象,描绘了当时的种种情况,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六、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调查、模型制造。都可以使学生感官与感知并用,劳心与劳力结合,激发思维创新发展。创新能力是靠训练培养的,创新是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离开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能力就无从谈起。学生学习中的阅读、听课、思考、讨论以及书面表达等实践活动,都能使他们有所得。再加以教师借助现代电教手段教学。或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历史博物馆等,让历史在一定程度上重演。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知热情,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5: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盐城市第四中学 李

[摘要] 创造思维的特征就是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有探索式教学、活动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要注意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培养发散思维,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关键词] 创造思维 创新 培养 能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进行创新教学的目的是现代科技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求,培养具有主动、负责和不断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培养具有多元化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培养能与周围人达成理解和合作,能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协作的21世纪现代国际人才需要创新。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处于一个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并且日益向知识经济逼近的时期。知识经济的曙光升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知识经济的隆隆脚步声正日渐清晰可辨。处此情景,我们不能不看到,原有的强调教师控制的教学,可能是适应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的,它可以批量化地培养劳动力,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不问个别差异地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某一或某些劳动岗位的生产者。而今,知识经济呼唤的不是能识文断字、能操纵大型生产工具的劳动力,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人才,具有原创思维、在科技大潮中独领风骚的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教学中就不能无视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因为创造性正是来源于多样性,来源于个性,所以知识经济等对教育的影响,实际上是呼唤个性化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创造性是个性、自主性、主体性的孪生兄弟,僵化、一统的制度,产生的往往是刻板、无活力的行为模式,提供的创造空间极为狭隘,产生的相应的创新欲望就会极其淡薄,创新的能力也就无由形成,反之亦然。个性化教育的确已成了时代喊出的强音,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加以深思。本文就创造思维及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造思维及其特征

思维就是平常所说的思考,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物理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创造思维就是创造力的核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

二、建立更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目前,一些教师仍然存在不太务实,不愿挑重担,只能教“好学生”、“听话的学生”,而不能教“差生”和个别生的问题。这些教师对教育的本质认识不透或者说缺乏为师的必要责任和敬业精神,在学生观方面相对滞后,这就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以一种分类关心、个别引导、全员帮助的态度来积极营造和谐、互学、互帮的教学氛围,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更要关注,特别注意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随意批评、羞辱、体罚学生等都是有悖于新课程精神和违反教育法规的不当行为。因而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注重激励、赞赏学生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催化剂。抓住合适的机会给学生以诚挚的鼓励,能使他们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奋发的学习动力。赞赏不仅仅针对学生学习中小小的进步、积极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绩,更重要的是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和专长,赞赏学生对教科书的大胆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

三、培养创造思维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它是人们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总结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思维培养的教学模式,当前物理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探索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能适应部分的教学内容。对于这类知识 的教学,通常是采用“发现式”的问题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这种教学尽管可能会耗时较多,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它对于学生形成物理的整体能力,发展创造思维等都有极大的好处。

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过程逐步进行,因此,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逐步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一般会安排在探究活动起始阶段。

如: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册第2章《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后面的例子均出自初中物理教材),这一课教师首先可以问学生:当听到“噪声”这个词的时候,你们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然会联想到很多事物,这时,教师以鼓励为主,适当表扬学生的见解,注意倾听学生发言,抓住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教师再步入新课,让学生掌握“噪声是„„”大概印象,激发学生表现欲和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也可以把提问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教师在此中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如:

本节教学中当讲授到“四大污染”时,在教学导入阶段,教者就可以对学生说:关于我们生活的周围,你知道哪些污染?还想知道哪些事情?让学生掌握主动权,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如:水是怎么污染的?喝了污染的水,人会得什么病?污染的水对植物、动物有多大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归为几类,做为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这样,使学生获得探究的自信,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2、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学生参与下的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物理活动的乐趣的一种教学形式。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对于用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而不必根据固定的解题程序;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

有这样一道题:有几堆谷物(稻谷或小麦),要比较它们质量的好坏(所谓“质量好”是指谷物中饱满籽粒多,空瘪少),请至少说出3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本题属于结论开放性题,可以从密度、浮力知识、惯性等多方面考虑。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平时对物理不感兴趣的同学都能说出

一、两种方法,最多的同学能思考出五、六种方法。对于学生的每一种想法,甚至是错误的想法都要高度重视,引导学生把这些想法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的本质,并获得成功的乐趣。

3、活动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物理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课外小实验、小组合作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物理、理解物理、热爱物理。

例如:在“运动和静止”一节的教学中,新课教学后,利用一则广告故事,让学生 分为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旅游公司是正确的,没有欺骗顾客;反方:旅游公司不正确,欺骗了顾客。辩论注意点:

1、语言要精,抓住要点;

2、紧扣本节运动和静止所学习内容。(广告故事说的是:在美国一家媒体上登了一则广告说“你想参加长途旅行吗?只要你寄来一美元,就可以参加我们公司精心组织的长达几万千米的长途旅行。”广告登出以后,在不少人真的寄去了一美元。结果寄钱的人都收到一张同样的纸条,上面写着:顾客:你好!谢谢你参加我公司组织的长途旅行,请在今晚六点,打开窗帘,在窗下放一张软床,你躺在床上,遥望天空,开始你的长途旅行吧!因为地球在自转,一昼夜可达四万千米,所以你只要躺在床上24小时,就可进行几万千米的长途旅行。××旅游公司×年×月×日)

四、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注意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非常多,教师实验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观察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2、注意培养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物理发现的机会,锻炼物理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物理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3、注意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

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4、注意诱发学生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理论联系实际、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物理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新课程为基础教育打开了一片自由发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都能开辟出真正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课程之下的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完全有赖于我们的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去呈现新的气象、新的风尚、新的成效。

[参考书目]

1、中国教育报

2、人民教育出版社,叶澜著《教育概论》

3、《中小学管理》

4、雷洪.广东省深圳市初中物理活动教学探索(课题报告)

篇6: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能力是人类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知识、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学习和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在通过多种相应的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作 者:刘嘉 作者单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罗定,527200刊 名:辽宁行政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年,卷(期):9(9)分类号:H319.3关键词:英语教学 培养 创造思维能力

篇7: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贵港市港北区贵城永明小学陆余伟

裴斯泰洛齐曾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思维的创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在习作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了一些积极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角度习作

多角度习作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体裁上的多角度,即写作形式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文体的作品。如写读后感,同一内容,学生可以写成读书笔记,也可以用日记和书信的形式写。二是主题上的多角度,即思想上的多角度,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如学校运会比赛后,我让学生以《超越自我》为题作文,一部分学生的立意是“为祖国刻苦锻炼身体”;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立意是“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只有一个学生立意与众不同:她在田径项目40米往返跑比赛中,看到不少同学从自己身后越过,发现自己落后了,于是信心不足,速度渐慢。这时隔壁班同学李肖玲不顾气喘,也不怕影响自己的成绩,边跑边喊:“梅梅,加油!千万不要停下来,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听到喊声,她浑身是劲,跟上学友,跑呀,超呀,跑呀,超呀„„嗬!结果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为此她的立意是“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友情”。我对这三种立意都给予肯定,同时,特别称赞第三种立意,富有创造性。习作批改之后,我发现有几位学生修改了自己的立意,写出了立意新颖的作文。

二、扩展性描述

扩展性描述,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某些精炼的文字或一笔带过的略写的内容展开,详尽、细致地描述其具体情形。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讲三个小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十年之后,终于体会到幸福是什么。那么这三个小牧童分手后,是怎样经过自己的实践体会出幸福是什么呢?课文中通过人物之口,讲得很简略。我就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以《分手之后》为题,进行想像作文,把自己当成其中的一个牧童,用第一人称来写。结果,很多学生的习作既联系了课文的内容,又写出了自己对幸福的体验,大部分都写得比较成功。

三、推测性填补

推测性填补,就是在已有故事结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推测填补可能产生的新结局。通俗地说,就是给故事加新的结尾,也许可以叫做狗尾续貂吧。进行这样的作文练习,可以使学生从别人的想像结果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路。为了寻求不同他人的故事结局,学生的思维就会趋于变通而独特。这时,新奇的设想就会出现,发散思维的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学了《穷人》一文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桑娜拉开帐子,渔夫会怎么想,怎么说?在今后的生活中,渔夫、桑娜会怎么做?他们的生活如何?”学生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让学生把这些想像的内容写下来。由于学生相互启发,思维活跃,因而能较快完成习作,而且故事结局大大出人意料。

四、组合性编写

组合性编写就是引导学生把两个各自独立、互不关联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手段巧妙安排,使其成为一个整体。这需要学生能迅速找到不同材料的结

合点,巧妙安排、合理想像,因而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是很有帮助的。如学过《少年闰土》和《第一场雪》后,可以引导学生把《少年闰土》中“雪地捕鸟”的情节与 《第一场雪》中描写雪景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想像闰土在鸟声中醒来看到了怎样的雪景,他是怎样在雪地里捕鸟的„„这样的练习,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延迟评价

延迟评价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倡导的“智力激励法”的一条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在产生各种设想的过程中,暂时不要对设想进行评论,以便参加讨论的人能在和缓、自由的气氛中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在有限的时间提出数量众多的创造性设想。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延迟评价的尝试。如上文讲到读了《穷人》一文后,引导学生想像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一家是怎样做的,生活如何?学生在发表自己的看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想像,如果此时教师过早进行评价,就会抑制学生思维的展开。因此,我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等到学生把自己的看法都充分表达出来之后,我再组织学生讨论,评议想像中存在的不合理处,最后让学生成文。延迟评价,给了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充分自由,学生的许多创见就会在这种互相启发的氛围中激发出来。

六、淡化切题要求

在习作教学中,由于片面追求高分,过分强调审题、切题。有的学生写的文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语句通顺,充满了童真童趣,可是由于不够切题就被老师判为不及格,逼得学生过度依赖《小学生作文选》等参考性书籍或材料,习作时实行“对号入座”,甚至涉嫌抄袭,严重制约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在评分时淡化了切题的要求,只要学生是有

感而发,内容具体、真实,情感真挚,语句通顺,有中心,就给高分,只是在总批中指出不够切题的毛病,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学生联系写作时才不会有顾虑,敢于写真事,抒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说:“什么叫创造?我想只要有一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称得上创造。我们要把创造的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我想,如果我们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构思新颖一点,语言清新一点,文风活泼一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学生今后就有可能走上趣味盎然创新之路。

篇8: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一、注意培养直觉思维认识

苏联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而不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 ”数学中任何概念、定理或公式, 从它的提出到形成完整的理论, 都要经过一个猜测、实验、推理、归纳的曲折漫长的过程, 教材中不可能把数学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走的思维路径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 因此, 教学中应适时地向学生介绍各个概念的历史渊源、各种理论的直观背景及形成过程, 使学生有机会同伟大的数学家思想对话, 了解这些数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比如: 学习微积分时, 可穿插介绍微积分思想史, 从起初司杰文对穷竭法的修改、开普勒的同维无穷小分法等积分先驱者的工作, 到牛顿“流数法”的形成, 使学生领悟到任何一项理论的开始, 并不是由理论推导出来的, 而是通过观察、归纳以及非常严格的推理获得的, 至于其严格证明, 只不过是后来补上的手续而已, 当提出的问题的验证与事实不符时, 就要毫不犹豫地放弃它们. 这种合理推理过程正是前人研究成果的精华所在. 如此讲解, 就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领略到大数学家们在研究数学时的思维轨迹. 从开普勒的宇宙三定律, 到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可以看出微积分在其中所起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这一认识也培养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这样在学生实际生活中, 即使遗忘了数学知识, 但数学家的活生生的思维精神却会铭刻在记忆里, 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在教学中,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 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 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 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 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 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第二, 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 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 其次, 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 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 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 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 像类比、归纳等. 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 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发散思维起着主导作用, 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引导学生吃透问题、把握问题实质的前提下, 关键是要使学生能够打破思维定式, 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 运用联想、想象、猜想、推想等尽量地拓展思路, 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各个层次进行或顺向、逆向、纵向、横向的灵活而敏捷的思考, 从而获得众多的方案或假设. 唯有“发散”, 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从不同方面去思考, 才能深刻地理解、巩固并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题的讲解应该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即条件发散、过程发散、结论发散, 强调思维的发散,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题目, 由于其内在规律或思考的途径不同, 可能会有许多不同的解法. 在例题教学中, 可叫学生先做例题, 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探求多种解法, 然后教师再给学生分析、比较各种解法的优劣, 找出最佳的、新颖的或巧妙的解法,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 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定理”, 可以利用作平行线来证明, 方法达七八种之多; 也可以用面积法证明, 其中以面积较为巧妙别致.

在解题时, 不要满足于把题目解答出来便完事大吉, 而应向更深层次探求它们的内在规律, 可以引导学生变化题目的条件、结论等. 比如, “正三角形内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为定值. ”这个命题不难用面积法证明. 该题证明后, 可以变换角度, 广泛联想, 训练发散思维. 将“任意一点”变到“形外一点”, 将“正三角形”变为“正n边形”, 或者将“正三角形”变为“任意三角形”, 研究结论如何变化. 可以看出, 对数学问题的回味与引申, 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处理问题, 增加学生总结、归纳、概括、综合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篇9: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音乐教学 创造性思维 多问、多想、多做

“教育是治国之本”,有了教育人类才能得到净化,人的素质才能不断的提高。如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提出才是时代的呼吸、教育的升华,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音乐课作为一种自由的主体审美活动,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音乐存在着不具象、无语义等美学品格,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中学阶段,创造性思维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层的思维能力,迅速、流畅、独特地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核心。从价值意义上说,创造性思维发挥、参与的程度不仅决定着音乐审美感受的水平,而且还影响着创造精神乃至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因此,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呢?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出以下几种做法:

1 多问

“问”就是提出问题。教师充分运用发问技巧,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问题可分为“硬性的问题”和“軟性的问题”。软性的问题如:这个部分描绘怎样的场面?硬性的问题如:这首乐曲由什么乐器演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软硬兼施”,硬性的问题是奠定学生的基础,而软性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想象及发散思维。例:想象、对比、联想、假设等等。

如我在上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一课时,在听完第一遍后,要求学生说出用的是哪种乐器?乐器的音色?在欣赏第二遍后要求学生说出乐曲中的对比(节奏、速度、力度等)。在欣赏完第三遍以后要求学生在刚才有对比的基础上整首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描绘怎样的情景?为什么?通过启发引导式的提问,学生充分参与,回答问题,并发挥自己的想象、联想,争先恐后的描绘出自己所看到的场景,并且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创作表演,充分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个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多想

“想”就是在提问之后的自由联想,老师要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由想象。音乐世界充满着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音乐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感悟。在音乐教材中,含有想象素材的音乐作品比比皆是,但由于学生的能力局限,需要教师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中,要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上西贝柳斯交响诗《芬兰颂》一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个人”和“民族精神”联系起来,使学生们在欣赏了乐曲后有所感悟。作品从沉重的苦难主题→紧张的号召声声→气势磅礴的斗争→庄重的颂歌,到最后的胜利。有的同学从“作品本身”出发,想象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热爱,抒发作者的内在的痛苦,表现了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同学则从历史的角度去想象,而悟出了“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通过艰苦卓越的斗争,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各种势力,最终取得胜利”。我想,通过对交响诗《芬兰颂》的欣赏与想象,音乐作品中那一串串革命的音符,将永远奏响在学生的脑海中。

“音乐想象”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由抽象感受到形象感受的一座桥梁。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果只从“听”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乐是往往不够的。我们还应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情境,使听与看、听与想、听与表演结合起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美术作品等来表现音乐,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如我在上《伏尔加船夫曲》这节课时,借助音响和画面的播放,让学生自由模仿纤夫的动作,通过肢体语言,在缓慢而沉重的音乐的伴奏下,想象和体验伏尔加船夫的苦难。促使学生达到听与看、听与想、听与演的结合。

3 多做

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用“心”去领会。所以,在充分发挥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做中学,边想边做。在这一阶段中,不同的方式是指说、写、演等实际活动

如我在上《大峡谷》第一乐章时。有学生是这样描述的:《日出》,多么美妙的音乐啊!生动的描绘了日出前后的景物。黎明之前是黑暗的,黑暗笼罩在整个大峡谷中,整个世界就好像被黑暗吞噬了一样,万物一片死寂,没有一丁点儿的生机。整个第一乐章给人一种沉闷、不悦的感觉,但是旋律仍旧非常优美,并且很舒缓。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旋律一下子变得欢快起来了,好像万物在突然间,摆脱了黎明前的黑暗,万物一下子又变得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它们仿佛又从死神手中回来一样,轻快的旋律让我感到愉快起来,我感到自己就好像身处梦境,自己处身于大峡谷中,呼吸着早晨的新鲜空气,顿时感到身心愉快,觉得自己处身于大自然,一点也没有负担。早晨的第一道晨光已经射向了大峡谷,太阳就此跳出了地平线……我感到:日出时美妙的,同样也是异常美丽的。我想要拥抱大自然。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它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展现出富于魅力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陈龙安 《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2]李岚清 《音乐艺术人生》

[3]彭剑飞 《音乐心育艺术》

篇10: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方式。当前,数学创新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在通常情况下,由教师通过开放题的引进,在学生参与下解决,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本质,品尝进行创造性数学活动的乐趣。开放式教学中的开放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结果开放,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二是方法开放,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思路开放,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不同思路。、活动式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数学活动,包括模型制作、游戏、行动、调查研究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探索式教学。

采用“发现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当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有效地结合上述三种形式(但不限于这三种形式),通过逐步培养学生的以下各种能力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第一,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第二,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地观察。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二、培养领悟力。数学领悟力是可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该善于启发学生认识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并能熟练的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通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达到“真懂”的地步。例如:上圆锥曲线复习课时,当复习完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各自定义及统一定义后,突然有一学生提问: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这一意料外的问题使思路豁然开朗,我们也可以顺势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让学生探索:问题1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积、商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问题2 平面内到定点F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若联想到课本第61页第6题(两个定点的距离为 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的轨迹方程),还可以提出下列问题:问题3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平方积、商分别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问题4 平面内到定点F距离的平方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平方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三、培养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像类比、归纳等。例如在一节高三复习课上,我准备用一题多解的开放视角引导学生探索如下的问题:

112已知:1a1,1b1,求证:,在教师的点221ab1a1b评帮助下,学生给出了四种不同的证法:作差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三角换元法。教师对此感到满意,也潜意识认为没有其他证法了。但此时学生的思维大门已经开启,有的学生还想跃跃欲试,学生1展示了他的新探究:

又11a1221aaa,2462461b1bbb,11a211b222(ab)(ab)(ab),23322446622ab2ab2ab2(1ababab)2233

21ab用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公式来证明不等式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应该说思维非常巧妙。

学生2同样展示了他的新探究:不等式条件可加强0a、b1,设x1(1,a),x2(1,a),y1(1,b),y2(1,b),则|x1||x2|,|y1||y2|,1a2x1x2,1b2y1y2,1abx1y2,设x1与x轴夹角为1,y1与x轴夹角为2,则有0

1、224,x1x2|x1|cos21,2y1y2|y1|cos22,x1y2|x1||y2|cos(12), 11a211b21|x1|cos2121|y1|cos22222|x1|cos21|y1|cos22

|x1||y1|cos21cos2211ab2221|x1||y2|cos(12)|x1|cos21|y1|cos22|x1||y1|cos21cos22222

2|x1||y2|cos(12)只需证明即证明:|x1|cos21|y1|cos2222222|x1||y1|cos21cos22cos(12)cos21cos22,|x1|cos21|y1|cos222|x1||y1|只需证明:2|x1||y1|即证明:cos(12),cos21cos222|x1||y1|cos21cos22cos(12)2cos21cos22,即证明cos(12)cos21cos22,即证明:1cos(2122)2cos21cos22,即证明:1cos21cos22sin21sin222cos21cos22,即证明:1cos(2122),得证。用向量来证明不等式,也是方法上的创新,这两种证法都体现了学生的大胆想象力、探究精神和解题机智。一个懂得如何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一个好的教师也应该懂得怎样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有时候,学生的想象力可能是“天马行空”,甚至是荒唐的,这时候教师还要注意引导:解题是否浪费了重要的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洁?是否有方法的创新?能否对问题蕴涵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梳理知识的系统性?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涵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得到一些 重要的结果,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新见解,有自己的小发明?等等。通过不断地想象,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飞翔,从而不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例子,事情缘起于一本教辅读物的一个练习题:求f(x),使f(x)满足f[f(x)]=x+2………(1),书后的答案是 f(x)= x+1。该题本意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之后,通过一次函数复合的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复合函数的概念。这样的设计思想是不错的,但是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f(x)是一次函数”的条件,给学生造成了困惑。不少学生要求解释这道题。当被告之应加上“f(x)是一次函数”的条件后,许多学生认为“f(x)是一次函数”的条件可由(1)推出,有些学生则认为根据不充分。在这样的情况下,求出函数方程(1)的一个非线性解的兴趣被唤起,我不愿放过这样一个能让学生开阔数学眼界,提升思维深度的大好机会。于是,我开始探究能否构造一个满足(1)的非线性函数的例子。

在具体进行构造之前,有必要了解f(x)的一些基本性质,以便构造时有正确的方向。由(1)知,f(x)定义域和值域都是一切实数;如果有x1,x2使f(x1)=f(x2),则f(f(x1))=f(f(x2));函数的复合满足结合律,即(f。f)。f(x)= f。(f。f)(x),由此得到f(x+2)=f(x)+2(2)因此,我们只要对满足0x<2的实数x定义f(x),然后按照(2)将f(x)的定义延拓到整个实数轴上即可。令(x)为任意一个定义域和值域都为开区间(0,1)的有反函数的函数,它的反函数记为1……(x)。下面k总表示整数,定义f(x)如下:

1)定义f(k)=k+1,kZ;

2)若2k

命题:如此定义的函数f(x)满足函数方程f[f(x)]=x+2.4 证明:若x是整数,命题显然成立。如2kx2k1,则0x2k1,0(x2k)1,由于f(x)2k1(x2k),故2k1f(x)2k2,从而f[f(x)]2k22k211[f(x)(2k1)]

[(x2k)]2k2x2kx2,同理,若2k1x2k2,则0x(2k1)101[x(2k1)]1,由于此时f(x)2k21[x(2k1)],故2k2f(x)2k3,也即2(k1)f(x)2(k1)1,从而f[f(x)]2(k1)1[f(x)2(k1)]2k3[2k3x(2k1)x2.证毕。1

(x(2k1))]在上面的函数中,函数的选取有很大的任意性。下面是几个例子: 例1.如取(x)=x(0

2则f(x)为非线性函数。x(0

3x11,x1222

五、培养(诱发)学生的灵感。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应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例如在一次不等式证明

1ab,求证:a的复习课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题:已知:b1ba1。

问题的叙述如此简洁!要证明这个不等式成立,似乎无从下手。但我让学生观察不等式的结构形式——指数式,指数式怎么办?这时有学生说:化成对数式。这时我捕捉了学生的这一想法:

由ab1ba1(b1)lga(a1)lgblgaa1lgbb1........(1),这个不等式好啊!lgalg1a1lgblg1b1,如果再作一点变化的话表达式lgalg1a1,你就豁然开朗了。(1)式变形成:你想起了什么?直线的斜率公式。于是设f(x)lgx,由1ab作图,如图,易知kACkBC,这不就证明了ab1

ba1吗?

篇11:美术教学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土壤,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个语文教师都必须面对回答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以下作法,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便与同仁商榷。

一、诱发动机。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维只是本能的再现。思维动机一般分内因、外因两方面。如何借助“外因”促进“内因”变化,提高思维的动机和兴趣,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诱发学生思维动机要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创设情境。所谓创设情境,就是利用一切可能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激发学生去主动探讨,开拓智慧,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出现求知、思维的热情。

三、设疑问难。创造性思想的特点之

一、就是相对的独立性,是“与前人、众人所不同的思维”。构成“不同”的因子就是怀疑。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制造矛盾,设疑问难,强化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四、连续思考。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启发使学生的思维进行连续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思维的连续性并非是无边无际地乱想,而是有一定方向可循。其中常见的是纵向、横向两种,纵向思维是顺着已知的问题向纵深发展追根溯源,横向是从已知中去思考与之类似、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拓宽知识,实行思维的“迁移”。

五、比较对照。比较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比较对照,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措施。比较的方面大到立意构思,小到遣词造句,无处不可。比较可从两方面入手:求同求异。

六、发散收敛。指导学生阅读,学会多角度提炼观点,所谓多角度就是从题目(包括提供的材料)的各个侧面去思考、去分析。发散和收敛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两者多层次地有机结合才能构成高水平的创造思维,才能逐步推出正确的答案。

七、丰富想象。富于创造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才的本质特征,而想象则是创造性的土壤和先导。因为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形式,它是以记忆表象为基础,对记忆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学《长城》一课时,让学生想象跟着作者去登长城,手扶着方砖,脚踏着条石,遥想当年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讲《桂林山水》时则想象我们来到了漓江边,迎着凉风,沐浴朝霞荡漾漓江上,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身临其境。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则想象自己就在邱少云身边,看着他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在烈火中壮烈牺牲,自己泪如雨下,心如刀绞……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八、注重读写。读写训练与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读的本身就是训练思维的一种方式。“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就已清楚地表明了读与思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朗读,从心理学角度,可以在大脑皮层促成许多兴奋点,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记忆。至于写,更是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构思立意、谋篇成文均离不开思维。

上一篇:新!!!明确树立正确金钱观的意义下一篇:为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搭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