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4-04-23

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通用11篇)

篇1: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研组张科学

[摘要]本文主要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语文课堂教学的环节等方面论述了“语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一议题,意在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良好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变成“可望”而且“可及”的具体行为。

[关键词] 语文教学过程,创造性思维,培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科目,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语文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

1、能够发挥“钥匙”与“灯塔”的作用

在教书育人方面,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语文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各方面良好的素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之外,还必须具备特殊的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钥匙”与“灯塔”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意义上和自我潜在智能上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要有了解主要的阻碍因素并能够有效解决的能力

俗话说,治病须治本,只有了解致病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妙手 1

回春。因此,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根本因素,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自主的意识,打破影响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心智枷锁,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教学过程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第一,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1、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笑声的课堂是有活力、有激情的课堂;是最容易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留下深刻印象的课堂。因为,能使人发笑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创造。记得在勉阳中学实习时我为学生教《麦琪的礼物》一文时,一讲到女主人公玛丽全身只有一块八角六分钱这快,便掏出自己身上仅有的两毛钱向学生问到:老师与玛丽,谁更有钱一点?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玛丽。”我赶忙抓紧时机,并且用一种特别的声调说:一块八角六分钱可以在咱们勉阳中学门口买上三个葱饼,美美地吃上一顿早餐,还余三角六分钱。而老师身上只有两毛钱,连半个葱饼也买不起,玛丽的确比我富有多了!就在这时,学生们哄地笑了起来,教室里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时在刚才的笑声里,学生们都已经悟出了玛丽并不富有,她发愁的原因并不是没有钱买葱饼当早餐吃,而是因为没有钱在这个高兴的日子里买一件好礼物送给她心爱的丈夫——杰姆。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发笑,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使他们从笑声中去感悟某种深刻的道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条有效途径。

2、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中,能否围绕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但关系到能否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关系到这堂课能否收到满意的效果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在组织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生积极地联想,想象并且有效地讨论,不可漫无目的地就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无休止地讨论。同时,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一些偏颇的意见和观点,教师要敢于接受并予以理解,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采用灵活、有效的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正题上来,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和重点开展联想,讨论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者,教师要对学生持有的不同意见甚至错误意见,不可一棒子打死而妄下定论。而是要学会这样的对学生予以恰当的鼓励,以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饱满的学习激情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第二,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1、利用好手中的教材,拓展知识,挖掘潜能,启发想象

教材中的内容虽然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死板性,但它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教师愿意围绕书本中有价值的内容展开一些探讨,拓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相信定能放飞学生的想象,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取得意想不

到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归园田居》一课时,先让学生用笔试着画出诗中所描绘的陶渊明居处的美好景象,然后在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陶渊明,草屋前后的景象会是怎样的才能更好地体现隐士的身份?有的学生在远处画了连绵的青山,有的在居处画了高大葱郁的树木和飞鸟,有的画了许多溪流和简陋的小桥等等,这些做法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能够有效地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利用好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想象

多媒体教学之所以能被广泛运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便捷时尚的教学手段,更是因为得它背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知识,能带给人一种全新的视听体验,引起人无穷的思考和对未知结果的遐想。因而利用好多媒体来教学,就可以让呆板死寂的知识和道理顿时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充满活力,让人进入无边的联想之中。例如,学《再别康桥》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想象作者曾经就读的大学是生么样的?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图片,学生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叹,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就为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伴随着这些美丽的图片我再播放有配乐的原文朗诵,不但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诗中的绘画美、音乐美,而且促使学生不断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

第三,注重阅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结合现实生活激发阅读兴趣,促使积极思维

要想在阅读中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促进积极思维的前奏。而阅读兴趣的激活,关键在于能够把学生的阅

读和现实生活更好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对著作的阅读中更好地体味生活,思索人生;从对生活的感悟中更好地还原现实,找到自我。例如,我曾推荐路遥的《在困难的日子里》让学生阅读,让学生体味到了马健强求学的不易,从他身上学会了刻苦与坚强,然后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现在所处的良好学习环境,想象如果是自己就是马健强,还会那样坚强刻苦吗?许多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明白了很多重要道理。就这样让学生在著作与生活的对照中不断思考联想,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教会了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2、运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的阅读

如果把课内阅读比作前沿阵地,课外阅读无疑是主要阵地。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1)指定阅读对象,特别是对世界名著的阅读开.(2)做好对优美、深刻句子的摘抄和记忆。(3)写好读后感,并在适当时候开展探讨交流,以加深学生对著作的深层理解及现实生活中相关事件的思考。(4)提问主人公和主要事件,总结阅读成果等方法为学生提供想象余地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使语文教学走出“填鸭式教学”的阴影,真正活跃起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开发的乐土和点燃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火种与引线。

参考文献

[1]邰启扬,金盛华 ·语文教育新思维[M] ·38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1

[2]韦志成,彭华生· 语文教学思维论 [M] · 207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篇2: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应始终坚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态度而教导学生,以更好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终身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十分被动,思维方式受禁锢和束缚,不利于学生的更好发展。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积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并且能够为他们敢于质疑提供有利条件。传统教学中,教师为维护课堂纪律而表现出较为严厉的态度,使学生心生恐惧,不利于其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提出质疑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环境,在维持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树立教师的亲切和蔼形象,又能为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有效问题提供良好条件,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望,对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探索欲望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其次,在寻求答案时,必然为得到结果而发散思维,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所以,在学生探索中,其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培养。例如在《杠杆》教学中,教师将课堂教学基地转移至校园一角中,选择一块较重的石头,问学生能否将石头移动。许多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都失败了,或者无法移动,或者移动过于吃力。此时,教师找到一根粗细程度合适的木头和大小合适的石头,利用杠杆原理轻松移动石头。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不仅得以激发,而且在求知中明确杠杆原理。

三、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更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以提出有效的质疑问题,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大气压力》的教学中,作者提问:“一杯水和一张纸,哪个更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为水重。作者继续问学生,“相信一张纸能托起一杯水吗?”班级学生全部摇头表示不相信。与此同时,许多学生纷纷提出“为什么”的问题。于是,作者将大气压力的知识内容直接讲解,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且了解大气压力原理和明确问题的答案,对培养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发挥着积极作用。

四、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之后,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将科学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中,虽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应注重实验步骤讲解和操作,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程过渡到理性认知,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讲解人类呼吸时身体发生变化教学内容中,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互相对呼吸时胸围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和记录,通过学生们的互动和交流,能够自主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教学评价环节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积极进行有效评价,包括师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对更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见解,使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其次,如果学生在评价环节中的表达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则不应指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补充,并期待下次表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可以为学生布置具有合作探究性的作业任务,鼓励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充分培养创造性思维。

六、结论

篇3: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课程,思维能力,培养

美国课程专家H.Lynn Erickon在其《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中认为, 教学重心应从讲授事实转移到“使用”事实……提高学业标准更多的是要求思维能力的提升, 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材料。据此, 我们可以认为, 学习的重心应从记忆事实转移到迁移运用知识以及对知识结构的深层理解上。“转识为智”是教育的本质, 提升思维是教育的目的。思维的价值在于它是探寻本质的方法, 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更是潜能发展的必须。

小学《科学》是一门让学生在大量的探究活动中培养科学素养的学科, 操作活动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 其中内隐的科学思维才是它的灵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交流表达等活动。”可见, 科学课堂的各个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思维成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情景, 有效开展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在提问互动中促进思维发展

诺贝尔奖得主日本数学家广平中佑认为:“思考问题的态度有两种, 一种是即时思考型, 一种是花费较长时间的长期思考型……能够做到即时思考、快速表达的学生, 其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是非常优越的。”同时他还认为:“长期进行即时思考型的学生, 没有经历或者充分进行长期思考训练, 是不会深刻地思考问题的。”可见, 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上课“小手如林”, 满足于概念的达成, 那么学生的思维只可能停留在即时性思维的层次上。因此,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思维场, 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1. 预置思维空间。

科学课程的探究活动是通过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获得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课上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不能忘了探究活动的目的。活动的热闹只是表象, 结果的提炼才是关键。在实验结束后一定要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 保证学生的长效思考得以实现, 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成长的土壤。

2. 引导思考方向。

在学生汇报交流前, 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一实验中你是如何做的, 为什么这样做, 你观察到了什么, 会是什么原因, 实验还可怎样改进, 等等。引导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客观现象进行描述, 并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再用确切的语言合理地表达, 促使学生进行高层次的认知加工。

3. 评价思维效果。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是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反馈。评价过于草率、单一, 就不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与引领, 就会削减学生的内在动力, 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评价的准确性、启示性和深刻性能为学生形成长效型思维起到推动作用。

二、在概念构建中体验思维过程

在构建概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获取信息、组织和处理信息、提取应用信息等过程来进行经验的整合、以提高思维水平、发展综合能力, 理解周围世界。如学习《人体消化系统》时, 先让学生吃一口馒头, 来感知消化系统的存在。然后设计一连串问题情景, 让学生对照人体器官模型进行思考:人体的消化道由哪些器官组成, 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 分布在体内的何处, 各自有哪些用处, 食物经过的次序是怎样的, 最后, 要求学生画出人体消化道结构示意图。学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 逐步在头脑里构建食物消化的过程, 形成了“由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构成人体消化道, 加上肝、胰等消化腺共同组成了消化系统”这个概念。接着展开交流评价活动:在模型上指认消化器官, 讲解食物消化的过程, 并通过画示意图促进长效思考, 清晰地形成概念。在此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想象、猜测、验证、交流等一系列思维活动, 体验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念的思维过程。在活动中构建科学概念, 是科学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模式。它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探索乐趣, 让学生体验概念构建的科学思维过程, 发展思维能力。

三、在探究活动中优化思维品质

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 它包括思维的主动性、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严密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利用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去质疑、解疑,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从而训练其正确、科学的思维方法, 优化其思维品质。

1. 在处理课堂生成中感受思维的发散性。

教学是独特的生命互动过程, 每一节课都是一次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演绎。教师要以动态生成的理念来驾驭课堂活动, 构建开放互动、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维发展的课堂。例如, 学生在自主设计“液体能产生声音”的探究实验时, 有一组的学生用手敲击盛着水的塑料脸盆, 学生只听到盆子受敲击发出的声音, 并没有听到水声。当学生认为实验设计错了的时候, 教师机智地问:“为什么盆子里的水在振动?”通过交流讨论, 学生了解了共振的概念, 知道了有些物体的振动频率是人耳听不到的。这种意外的生成没有给课堂带来尴尬, 反而在教师睿智的处理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启迪我们, 师生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跳出书本的限制, 不受教学预设的约束, 鼓励发散思维, 让学生在多元思维的碰撞中擦出创新的火花, 让教师在处理课堂生成中促进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艺术的提高, 达成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师生共同成长的目标。

2. 在发现问题中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表现为对科学现象和结论不但能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思维的深刻性是优化思维品质的基础, 能促使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深刻、敏锐地发现问题。如在合作学习《电磁铁的磁性与什么有关》时, 鼓励各组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提出不同的设想, 并要求设计实验来证明猜测。在设计实验时学生首先发现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有很多, 如电流的大小、导线的粗细、线圈方向等;在进行对比试验设计时, 学生发现一次只能就一个变量进行实验, 其他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都要有效控制。在各组得出结论后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此实验中不仅对造成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原因有了一个本质的认识, 更是扮演了一个小科学家的角色, 在科学探究中经历了一次科学实验方法和深刻思维的训练。

3. 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体会思维的严密性。

科学研究的成功, 重大科学规律的揭示与严密设计实验方案有密切关系。思维的严密性就是指解决问题时能否考虑到实验的各个方面。探究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小学生由于受经验的限制, 思维必然有其局限性, 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 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 启发学生追求思维的严密性。如学习《水蒸气蒸发凝结现象》时, 学生提出假设:水蒸气变成小水珠可能与遇冷有关。他们设计了用玻璃片盖在热水杯上进行试验。由于这是一个对比性实验, 为从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前笔者增加了一个问题:实验对玻璃片和热水杯有什么要求?很快学生争先恐后提出:要准备两杯温度相同的热水;要准备两块玻璃片, 其中一块在热水里浸泡过;要同时盖上去观察。学生的回答非常关键, 并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提出了更严密的补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了思维严谨性的重要。

“为学之道, 必本于思。”优秀的学生不在于他们优秀的成绩, 而在于他们优秀的思维能力。《科学》新课程改革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而有序的探究空间,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时的思维敏锐性, 设计实验时的思维严密性;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展思维能力, 课堂才会焕发生命活力, 教育才能凸显它的根本价值。

参考文献

篇4: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互动;博弈;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74-02

目前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培训,但是这些培训,缺乏较为系统的博弈理论指导,导致学生在求职创业过程中,面对千变万化的外部环境和挑战,没有真正的系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有必要改革现有培训模式,构建“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竞争力。

一、“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内容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就是指就业创业培训的过程中,通过制造一些竞争环节,如面试、集体小组讨论、对抗性辩论等方式,培训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之在决策之前,通过对对手的分析,尽可能预测事态发展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比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在竞争性对抗中的博弈能力。

具体来说,“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包括两个环节,即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环节。前期的理论培训主要是博弈竞争方面的理论培训,这个环节,可以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对于上课的人数,可以允许数百学生集中上课,教学方式上要以尽可能达到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掌握为目标。这个理论培训的时间,应当以大学生第二学期开始后就要进行安排,时间点安排的原因最主要是考虑到大学新生刚进校,必须要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时间。持续时间可以直到大学第二年的学习结束。在理论培训后,则进入实践的训练环节,这个环节中,学生的上课人数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制,不能再像原来的集中上课,而是要以班为单位,进行班级内部的实践训练,通过实际模拟和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参与人、行为、信息、战略等博弈论基本概念,实现博弈理论和实际经验的结合,提高学生决策分析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博弈运筹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互动博弈”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和源起

(一)目前高校教学内容与现实发展情况的相脱节

目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学术研究型的大学,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教育过度重视概念原理讲授、忽视了实践锻炼,教学脱离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导致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更为严重的是,教学的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且不注重趋势更新,导致毕业生在面临毕业的时候会发现自身具有的素质真正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及无法克服面临的困境。具体说来,如图一所示,如以Y线表示学生所被传授到的知识,X线表示现实要求,假设学生在被传授的时间点在B点(这是学校知识传授所能达到的最优,事实往往不可能)。但当学生毕业时,就会面临他所学的知识落后于现实要求的困境(比如C点,而且时间越往后,这种差距会越大),这种困境的出现是知识传授无法加以克服或解决的,因此,必须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加以弥补。

(二)就业创业培训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很多高校的就业创业培训老师,并未特别明晰和清楚作为一个求职者或者是创业者的大学毕业生,究竟应当具有什么素质和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培训的过程中,往往过度专注于技巧传授,重具体轻抽象、重结论轻推理,造成学生常常孤立、片面、静止地看问题,相当多的学生不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尤其是从博弈双方互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人的一切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就业创业教学指导中的根本任务,可以说,就业创业培训本身就是大学生毕业后参与社会竞争和社会博弈的有效载体,因此,就业创业培训必须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导向。

(三)大学生本身缺乏对“非认知”技能培养的方法

作为大学生,由于一直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所要处理的问题往往会有家人、师长进行帮助处理,真正自己要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因此,环境导致了在校的大学生往往过度投资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但人际互动博弈的“非认知”能力却非常欠缺。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指出,在个人素质中,调查结果显示,在候选的16项素质中,排在前三位的三项素质依次是:“沟通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其中可见“非认知”技能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非认知”技能的基础是来源于大学生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

三、“互动博弈”教学模式在就业创业培训课中的具体设计

在就业创业培训中,作为学校教育,必须要培养学生面对博弈竞争的科学思维,但“思维模式的改造,达到正确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取决于认识态度和方法问题。”[1]147,因此,必须运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互动博弈的科学思维。

(一)改革教学内容,导入包含竞争博弈的教程

博弈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实践中,拍卖、谈判、政府政策制定等都蕴含着博弈的思想,而行为金融学则是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力求建立一种能正确反映市场主体实际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状况的描述性模型。就业创业培训是培训教师指导大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进而逐步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博弈论等理论的培训,将会使他们在就业创业竞争中形成互动博弈理论基础。

(二)开展实践教学,在培训中设计博弈互动的真实任务

在开展互动博弈实践教学时,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互动性任务,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尽量设计真实的任务。比如,开课伊始就将每个班首先编为4组或6组,然后设置如拍卖、谈判、面试等都蕴涵着博弈的真实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必须都承担一定的工作量,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其他组进行互动博弈。同时,提供一种方法,使成员能够获取和记录有用的想法、资源和观点。要安排学生做好现场的记录,可以录制视频,或通过手机等进行录音,老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点评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取有用的想法。在竞争项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将录制的视频回放,由教师、全体同学进行现场评判,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形成科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三)改革教学环境,模拟就业创业任务的真实环境

必须要建立一个清晰的、导向学习目标的竞争性、博弈性的学习环境。首先,在校园校道、校园宣传栏中,可以经常宣传一些就业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同时经常开展一些就业创业大赛、商务谈判比赛等活动,形成强大的文化心理暗示,营造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思维形成和发展的人文环境。其次,建立专门的面试环境,或者模拟的工作环境,通过直接的环境融入,使学生能够对以后的就业创业环境有一个感观认识,从而减少面试的心理压力。

(四)注重培训反馈,实现持续教学与学生思维改进的正循环

第一,鼓励和支持学生通过反思日记、自我报告等方法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反思。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吸取经验,形成更好的科学模式,必须支持学生要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因此,可以在培训开始前,就给每个学生准备必需的材料,可以有目的设计一些反思内容,如对手的心理,事物发展的预测、失败的系统性原因,偶然性失利的克服等。第二,借鉴和采用德菲尔法鼓励小组内的反思性对话。先由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和必要的背景材料,用邮件等方式向有关学生提出,然后把他们答复的意见进行综合,再反馈给他们,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认为合适的意见为止。第三,实施持续改进。可以通过技术或非技术手段在初期建立数据库,如果受条件所限,可以先采用档案管理的方式,将相关的资料进行记录储存,以便比较前后之间的知识差异,为后面的培训者提供经验借鉴。

(五)实行有效考核,促进学生不断地完善自身

将理论学习分占30%,实践环节占70%。在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必要的评分环节,具体包括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风险防范应对能力等。评分形式由三维组成,即由教师评分占40%、组内同学评分占40%和自评占20%。这种评判形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创业就业课程呈现出你追我赶、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针对性,可以将实践环节的考核表格给学生。最后,根据工作人员性质进行分类,算出平均分,再按不同评分分值比例,由考核小组经过计算得到实践的总分数。

四、结束语

“互动博弈”教学模式把博弈论等理论用到高校就业创业培训实践中来,它通过重新设计高校就业创业课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就业创业教学具有激烈竞争和互动博弈的特点,把就业创业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互动博弈实践过程,使大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更好地应对不断地竞争所带来的挑战,为学生毕业后获得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5:科学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科学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该文概述了科学史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科学史教学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就目前高校科学史教学课程改进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 者:吕仕儒 LV Shi-ru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刊 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3(2) 分类号:N09 关键词:科学史   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篇6: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科学学科在能力方面的教学要求之一。从素质教育的目的出发,考虑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培养比较和分类的思维能力

课标规定,在低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比较、分类等思维能力”。比较和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所以低年级培养思维能力从培养比较和分类能力开始。在课标规定的低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培养比较能力的,比较能力是在头脑里确定事物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能力,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比较是分类、抽象、概括和归纳的基础。如“相同和不同”一课,是专门训练学生比较能力的一课,比较能力在小学科学课上是重点培养的能力之一。本课一开头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物体,找出它们的不同点,如两支铅笔长短不同;两个文具盒颜色、大小、盒内构造、材料等都不同,再比较多个物体,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如三个削铅笔刀,两个是一般的转笔刀,一个是新型的。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刃,都有外壳,都能削铅笔。最后综合训练,同时找出被比较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各种各样的球,它们的相同点是:形状相同(球形)。不同点是: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制作材料不同、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拍球时它们弹的高矮不同等。在训练学生比较能力时力求有易到难,然后逐渐增加难度,比较多个物体不仅要求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鼻闻、用舌尝,以及联想到物体的用途等等。通过小学科学,逐步提高学生的比较能力,要做到:对于表面上极为相似的自然事物,看到它们之间在本质上的差异点;对于在表面上差异极大的自然事物,看出它们之间在本质上的共同点。

同样,在课标规定的低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很多内容是可以同时培养分类能力的。分类能力是根据对象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种类的能力。如课标规定要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果实的外形特征,在教学这一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常见的果实的外部特征,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果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然后指导学生给果实分类,从颜色来分,可以分为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从形状来分,可以分为球形的、圆柱形的、扁球形的、圆锥形的„„;从味道来分,可以分为甜的、酸的、辣的„„;从用途来看,可以分为水果和蔬菜两类,发现茎可以分为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匍匐茎四类。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外在的联系和变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内在的联系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二、培养概括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在中年级段,要求着重培养概括、推理等思维能力。通过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可以形成概念,发现规律,在课标规定的中年级的知识要点中,有不少是要求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在学习这些知识内容时,可以同时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这一内容,要求学生认识液体、气体、固体在一般情况下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首先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一种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烧开水的时候,壶中的水还没有烧开,为什么会往外溢,然后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烧瓶中的水在受热、受冷时有什么变化,通过实验可以看到:把装有水的烧瓶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把上述实验装置放在冷水中,细玻璃管内水柱下降,对以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由此学生就可以推想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受热时体积胀大,受冷时体积缩小,简单说,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当学生们知道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思维活跃,又有了进一步的想法,很自然地就会想到其他的物体——酱油、醋、桔汁、煤油、酒精等,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性质。这时,我就指导学生用研究水的方法研究桔汁、酒精是不是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认识的扩展,能力的迁移,根据水、桔汁、酒精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引导学生按照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到“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同理,研究气体、固体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根据事实,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用概括和推理的方法牵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去思索,去发现,并及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在培养学生概括推理能力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三、培养演绎推理的能力 在中年级还要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方法,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可以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可以应用概念和规律去推断未知事物的结论,例如:课标规定的中年级的知识要点中要求认识鱼类外形和繁殖的共同特征,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鱼,认识鱼在外形上合繁殖上的相同点,在这个基础上归纳概括鱼类外形和繁殖的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从而形成鱼类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应用鱼类的概念进行演绎推理,判断其它一些生活在水里的叫“鱼”的动物,如鲸鱼是否属于鱼类?为什么?推理如下:凡是鱼类都用卵繁殖后代,鲸鱼不用卵繁殖后代,所以鲸鱼不属于鱼类。演绎推理也是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能丰富和发展所学的知识,还可以用来检验得出的概念和规律是否正确和严密。

四、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在高年级,要求着重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例如“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分析综合能力的系列。通过这一课教学,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界里水的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时,可以先提出问题: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的水为什么降不完呢?结合课文的插图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讲解水在自然界里是怎样循环运动的?地面上和江、河、湖、海里的水受了太阳光的热变为水蒸气飞散到空中;水蒸气在天空中受冷,有的凝结成小水滴,有的凝结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成为云;云里的小水点或小冰晶越聚越大,大到空气托不住他们的时候,便降落下来成为雨,雨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从高处流向低处,然后汇聚成江、河、湖,流入海洋。最后再进一步说明水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的循环运动永不停息。这时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一幅水在自然界里不断循环的图景,这需要高层次的分析综合能力。

篇7: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科学教育是一种探究自然的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与实验论证,同时也是充满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而其知识体系只是探究活动的结果。因此,科学课标明确地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这一核心理念。探究式学习的强调,给学生的学习和思维的创新创设了条件和提出了挑战。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

一 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开展思维的教学环境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是成功的动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愉快的教学环境,学生容易产生兴趣,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此时,大脑中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取了如下对策。

开动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动手边想。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大胆猜想,想得新、想得奇,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解放学生的嘴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我在教学中不设限,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有不同的认识允许争辨,培养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动手,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

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

精心设疑,促使学生动脑想问题

问题是引起思维的动因。当问题刺激大脑,大脑就会大大加紧活动,甚至产生自己也料想不到的新认识和好办法来。因此在教学中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对于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重要意义。

如我在教《科学》三年级上册《蜗牛》这一课,同学生共同研究了蜗牛的生活环境、形状及爬行之后,向学生提出:蜗牛能呼吸吗?课堂寂静片刻后,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蜗牛没有鼻子,不能呼吸。有的说:蜗牛是动物,动物是要呼吸的。……学生争论不休,积极性非常高。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纷纷想办法验证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看有没有呼吸器官;有的用塑料袋捂住蜗牛,看袋子内的空气是否会减少;更有一名学生用细线把蜗牛绑在木棍上,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蜗牛就死了。这样,他们得出了结论,蜗牛是要呼吸的。在回答问题,验证猜测的过程中,学 生的思路得到了开拓,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实验中巧设障碍或矛盾,促使学生想办法解决

如在教学《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一课,在学生动手做实验得出物体的大小和轻重都影响它的沉浮后,我拿出两条小船做实验,并有意设置障碍,在一条船内放了一块铁块,而另一条没有放。学生在观察时,问题出现了,同样的船,一条沉,一条浮。这时我要求学生找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推断出沉的那条船内有重物。再如,我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我给每个实验组设计划了一个装满铁屑的塑料蛋,在学生玩过磁铁找朋友的游戏后,我让学生看着实验盒

篇8: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理论教学中培养工程思维能力

《粉体科学与工程基础》作为《粉体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篇,其课程内容与材料、冶金、化学工程、矿业、建筑、食品、医药、能源、电子及环境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极大的关系,是一门跨学科、跨行业的综合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本课程作为大三和大四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课程讲解中,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将课堂知识与实际的工程例子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1.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上课之前认真备课,熟悉课程内容,精通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各章节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并通过相关的习题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把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前沿知识和学科的发展动态提供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认识实习,选择一些与现实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工程问题进行引导、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例如,在颗粒流体力学章节的教学中,先以北方常见的沙尘暴的形成和传输为例,如果风持续的时间很长,形成悬移的浮尘能够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所经过的地区就会出现沙尘暴;当风速减弱到一定程度后,浮尘就会降落,该地就会出现降尘天气,说明颗粒的粒度、流体(空气)的速度是影响颗粒沉降的主要因素。再以颗粒在流体中的两种沉降方式: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为例,举例选矿生产中常用的重力选矿机和水泥生产中的离心选粉机,通过讲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颗粒在流体中的两种运动方式,引导学生如何在生产实际中根据颗粒的大小选用适宜的设备。例如,《颗粒堆积》一章是本课程的基础篇,涉及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的计算、等径球形颗粒的堆积结构,教师详细讲解应用较多的经典颗粒尺寸分布和堆积理论,让学生明白堆积颗粒系统中的颗粒尺寸分布在许多产品的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着最终产品的性质,如气孔率、密度、强度等,而且许多工艺性质也取决于颗粒尺寸分布,如泥浆粘度、注浆速度、干燥速度等等。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举例讲述水泥颗粒分布对水泥性能和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陶瓷工业中密实陶瓷与多孔陶瓷的制备与颗粒堆积与分布的影响,并布置学生课外通过学校的图书馆资源以及其他网络上的电子资源去查询“利用颗粒大小和分布制备多孔陶瓷的方法”“陶瓷注浆成型中颗粒大小与分布对成型密度的影响”,用PPT的形式进行课堂交流。这种交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另外通过学生自己查阅科研文献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强化对工程观念的检验和应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粉体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的兴趣,有利于工程观念的建立和提升。

2. 课堂教学注重工程方法训练。

工程实际问题多数因为影响因素众多而变得相当复杂,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还难以弄清问题的本质,在目前的阶段还做不到用严密的理论思维方式去解决,只能用工程近似的办法来解决工程具体问题。工业上处理工程问题的常用方法有数学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数学模型法等。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将这些工程方法教授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例如以流体在颗粒固定床层中的透过流动时压降的计算为例,对于有无数个颗粒构成的固定床而言,颗粒间的空隙形成许多可供流体通过的细小通道,这些细小通道是曲折而又相互交错、大小和形状也很不规则,流体通过如此复杂的通道时的压降自然很难直接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求出。这时可引导学生借用数学模型法来解决。即,将床层中复杂的不规则的通道简化成一组管径为de、长度为Le的平行细管,细管的内表面积等于床层颗粒的全部表面积、细管的全部流动空间等于颗粒床层的空隙容积,将颗粒层内的实际流动过程大幅度简化,按这种简化后的模型,流体通过固定床的压降等同于流体通过一组当量直径为de、长度为Le的细管的压降。简化后的模型根据圆管中流体定态层流流动时的沿程阻力损失计算公式,引入固定床流动摩擦系数λ′为模型参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实验来确定模型参数和检验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采用康采尼或欧根公式计算床层压降,[1]就把一个复杂的实际工程问题简化为一个简单的流体流动问题。学生在其中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认识,又掌握了一种实用的工程问题解决方法。

二、实验教学中强化工程思维能力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环节,针对课程的内容而进行的验证、理解、巩固和提高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工程实验的方案设计、流程组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归纳总结等实验能力。“粉体力学”是本门课的重点,粉体的流动性是粉体力学性质的最重要的表征。教师首先在教学中详细讲解粉体流动性的内涵以及各种测试方法,然后联系工程实际举例说明粉体的流动性在粉体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比如,在粉末冶金、食品、制药、钢铁和农业等生产过程中,广泛涉及到颗粒物质流动,如工业上常见的筒仓卸料、传输、混合、流态化和固气分离等,把握粉体材料的流动特性,对于防止发生粉料堵塞、控制粉体内颗粒成分的均匀性和一致性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水泥厂中许多操作过程都会涉及到粉体的重力流动。“粉体力学”实验中设立了粉体流动性综合实验(Carr指数法)和粉体剪切实验(直剪实验)。两组实验分别分成六组,每组两人,每组的粉体种类不同、粒径相同,或种类相同、粒径不同,要求学生按规定测试步骤完成实验后,比较各组的测试计算结果,总结出影响粉体流动性的因素。学生通过实验自我总结出粉体流动性与粒子的形状、大小、表面状态、密度、空隙率等因素关系,引导学生比较Carr指数法和直剪实验两者的实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不同,分析两者用于工程实际时的使用范围及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学生主动思考,可以将工程思维在实验环节得到强化和深化,变为学生自觉主动的习惯。

三、结合学院科技竞赛,应用工程思维能力

我院从2010年起每年组织“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全院大二到大四的本科生自由组合参加,竞赛旨在加强学生在材料性能设计与制备方面的综合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方案设计及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创新。教师在上课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并担任竞赛指导老师。这两届的竞赛活动围绕“轻质高强”材料制备,根据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选定以多孔陶瓷为目标。首先由老师讲解,要求学生以所学的“颗粒堆积”理论为指导,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确定了有代表性的三种制备方法:颗粒堆积成孔工艺法、添加剂造孔工艺法,发泡工艺法。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全面考虑材料多方性能,综合比较几种方法后自主设计详细的实验方案,并经指导教师修改认可后进入导师实验室进行原料准备、球磨混料、成型、烧结、测试等工艺,在实验中不断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最终完成制备。学生对这种竞赛活动非常积极,因为比赛过程中,不仅要求同学们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应用工程思维能力,勇于实践探索,将理论基础和动手实践相结合,同时也使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这种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自我设计创新科研性、自我制备的方式对培养学生创造性、独立科研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9:科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需要以逻辑思维作为前提,有效的探究则需要在符合逻辑的条件下提出合理的猜想。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学应当保证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对于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假设,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真实,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猜想与预测。猜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展现思维的过程。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借助一些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使学生了解假设需要有明确的依据,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在探究过程中,只有当学生脑海中的知识产生冲突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认知冲突在学习过程中的体现就是质疑或者假设,当学生能够主动提出质疑,就已经开始铺设通往未知的渠道。例如在学习《温度与水的变化》时,导入新课以后,教师就可进行实验,在讲台上放两杯水,让学生触摸感受哪杯水的温度高,哪杯水的温度低,随后再把两杯温水放在一起,让学生感知两杯水的温度差(预设两杯水的温度差不多),学生触摸完毕后,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你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让我们感受物体的冷热呢?”学生思考后,教师可展示温度计,让学生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随后放开手过几分钟再观察,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又什么发现呢?”学生回答“手捂住的时候温度计的液面上升了,放开一会后,液面下降了”。此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表扬,接着带领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交给学生测量的方法后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提问“假如不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测量,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这时教师便可针对学生提出的猜想展开实践,如在测量的过程中用手触摸温度计的玻璃泡、刚碰到水就把温度计拿上来等,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能够了解,假如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测量的结果就会不准确。

二、强化表象形成概念,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主要是从具象到抽象过渡的过程,抽象一般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学生建立科学概念一般可在形成的过程中建立概念,或者在同化的过程中建立概念。教师在引入新的概念时,需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况与学习情况,借助感知材料,使学生学会探究事物的本质特征。在课堂上,概念同化已经成为学生得到新概念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教师应当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来深化概念,即在旧概念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概念,如此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接受新的概念。

人们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属于一个辩证的过程,是从量到质的转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以表象作为中间环节实现的。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是建立在感知的条件下,不仅要让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还需要强化表象,使学生能够自己回忆感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于一组对象中的事物进行深入了解,接着可与其他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事物的属性,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此外,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延伸的内容,使学生明确研究范围,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在科学教材中,有很多需要认识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律,生物知识部分概括同类事物共同特征就有:植物的共同特征与动物的共同特征,以《植物的共同特征》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于不同的植物如树木以及花草等进行解剖,观察解剖前后植物的变化,通过触摸,闻味道充分感知;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这些事物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归纳出植物的共同特征:植物都生长在特定的环境中,需要水、阳光与空气以及营养,植物都会生长发育,都有从生长发育到枯萎死亡的过程,这代表着植物与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得到关爱。此时学生便能够在脑海中建立植物的概念,在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爱护植物。

三、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关系密不可分,都需要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各种奇特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想象,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想象力是一种较为关键的智力活动,在生活与学习中都需要想象,想象是认识活动的必要手段,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想象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想象是开展认识活动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参与任何活动,尤其是一些创造性的活动,都需要想象,而学习与想象的关系更是密切,想象是学生顺利完成任务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应当充分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情

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置身于好奇与想象的情境中自由学习。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卫星——月球》时,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思考,宇航员到月球上考察时,应该给宇航员准备哪些工具?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开始积极思考与讨论,展开想象的翅膀,有些同学说,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因此需要用装空气的袋子,盖住嘴巴与鼻子,可以设计一个压缩氧气的带子,帮助宇航员呼吸;还有些同学说,月球上的引力很小,气压也小,可设计一个牙膏袋一样的东西把水装在里面,口渴的话就用手挤一下······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不仅能够认识月球上条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此外,在学习《造一艘小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介绍船的发展史,介绍一些不同用途的船,同时出示一些船的图片给学生看,调动学生的兴趣,随后可向学生提问“你们想不想造就一艘船呢?”这时孩子们已经掌握了船的基本情况,结合当今的科技,很快就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比如有些孩子想造一艘水陆空三用的船,还有一些同学想运用高科技造就隐形船等,此时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同学们,你们的想法都很棒,只要你们认真学习,敢于创造,将来一定能造出你们想要的船”。

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一般是在发现问题时产生,学生提问表明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思考,在寻找事物间联系,这就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创新思维的开端。质疑本来就包含了创新思维,是创新的起点,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此种形式,不仅能够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够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此时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自主探究来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声音是怎样传播》时,教师就可带学生走出教室,到走廊上把耳朵贴在楼梯的扶手上,试试看能不能听到远处传过来的敲打声,或者讨论帖着扶手与不贴听到的声音是不是一样等。通过讨论,学生就能够发现,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随后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提出质疑,声音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吗?不能在液体中传播吗?学生提出质疑后,教师就可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实验,从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与介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介质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经过长期培养,学生就能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科学知识来认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篇10: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13/

6、9/

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

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结束语: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如何提高是学校教学工件新的难题,以上仅代表本人的观点,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篇11:张科学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论文摘要】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创造学内涵的教育。创新教育的最大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它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好的果实。本文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现状,开创性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1.前言

胡总书记在6月两院院士会议上说:“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要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全面提高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首先要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学,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他们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基础时期,小学阶段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2.体育创新能力的概念

早在二十世纪前页,就有人提出“创新”这一概念,当时主要是经济学家从技术应用的这一角度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不断扩展和深化,创新包括新发明新发现,新理念新思想,新学说和新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要求,体育创新能力是指创造性地运用已掌握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是体育能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体育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3.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3.1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第一、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二、答案不唯一,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指的是倘若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答案,那就以这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散发,找出适合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第三、发展学生直觉思维。直觉思维指的是不经过一步一步分析而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直觉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表现为提出怪问题,有时表现为大胆的猜想,有时表现为一种应急性的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当学生们的这些想象纷至沓来的时候,要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出来。第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是创造力的三因素。流畅性是指针对刺激能很流畅地作出反应能力。灵活性是指随机应变的能力。独创性是指对刺激作出不寻常的反应,具有新奇的成分。第五、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小学生好奇心最强,好奇心会促使学生去问为什么,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在探索的过程中又会不断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永不枯竭。

3.2 激发学生兴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凡嗜好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是这样,他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爱好读书者,他会在书本里获得兴趣,有了兴趣反过来又促进他更自觉的学习,形成了“乐学——兴趣——乐学”的良性循环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要生动有趣,要有吸引力,如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种“悬念”唤起学生追求“悬念”的答案,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力就会非常活跃。此外教师还必须用爱心去感染学生,使每位学生快乐地进入学习状态。在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强迫性”教育对待学生,虽然课堂秩序井然,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学习掌握新知识,把新学的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获得新启发,并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3 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认知的积极性

学习活动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关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情绪,首先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中要有良好的情绪。教师的良好情绪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忠诚,对学生的高度热爱。学生受教师情感的感染,会对教师报以相应的反应。学生对教师的最好反应就是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会把学习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教学民主的重要体现。教师的课堂角色不是惟我独尊的权威,而是课堂学习的参与者和指导者。使学生消除对权威和失败的畏惧心理,为激发学生参与、思考、交流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要注重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这样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认知积极性。 ”

3.4 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具有意志力

自信是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第一心理素质,意志力是人们自觉调节自己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从学生的不同体育基础出发,选择和确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不同教学目标、教学难度、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其次要采用激励性教学评价,不断鼓励和表扬一些身体素质较落的学生,让学生们逐渐树立强大的自信心。第三、引导学生将体育课上顽强精神用于其它的学习中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心理基础。

3.5 创新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给学生更多创新机会

传统的体育课要求学生练习整齐划一、步调一致,这些大大限制了学生创能力发挥,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体育课中,给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方法很多。例如在刚开始的广播体操学习中,在教授完一套完整的广播体操以后,让学生明白广播体操除了有健美、健身、健心的作用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深入了解广播体操由上而下,由躯干到四肢的排编方法。又如教五六年级学生练习投篮时,由于小学生手臂力量不够,动作不协调,球性不熟,造成命中率不高,这样会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如果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并向他们提出“投出的球只要碰到篮筐或篮板中的黑色瞄准区域”都算好球,这样学生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反复练习就能真正地投中好球,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很自然的大大提高。

3.6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创新的精神。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各种团队力量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是尤为重要。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这种精神的重要途经之一,在教学中,可运用合作性的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相互鼓励,群策群力;注意启发学生去观察、发现、分析各群体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寻求对策,并付诸运动实践。如在教授具体动作技巧时,教师先做一套规定的技巧组合动作,然后再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讨论协作后做出不同于规定动作的技巧造型。学生讨论若能很认真,组成的造型也很会奇特,富有创造性,课堂气氛也会因此更加活跃。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学生的思维活动跳跃出教师的设想时,教师应予以肯定与鼓励,哪怕是一点点创造性的火花。创造性的火花是靠激发和培养的,因此要让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手脚勇于实践。教师给予准确恰当的评判,多鼓励,少批评,要耐心倾听学生的设想,防止教师的情绪对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抑制。在体育教学中,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给学生提供同等的锻炼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习力、观察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等,提高认识,认真学习,丰富知识,善于发现,勇于实践,不断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结束语

上一篇:双吉街道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计划下一篇:与装修公司保洁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