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2024-04-28

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精选10篇)

篇1: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在物理课程中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的依据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即学生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应该根据这三方面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例如,某学校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评价要求。(参见阅读材料一)。

2.设计合适的评价工具

评价工具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评价表格要全面体现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客观表现。例如,某学校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设计的如何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的案例。该校采取档案袋式的评价工具,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生的进步和表现,并存入学生的档案袋中。

教师可根据新的评价理念,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够客观记录和反映学生发展水平的评价工具来。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数据

客观收集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资料是发展评价的最重要的环节。应如何过度一般方法有:

测验——测验的命题必须全面反映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创新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注重考察应用物理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试题的开放性,提倡开卷考试。还可以出不同类型的几套考题(如以考察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以考察知识实验技能为主的;以考察设计和创新为主的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试题。

课堂日志——由教师和学生把每堂课发生的事情,如哪些学生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活动中有哪些突出的表现等。

现场笔记——主要适用于室外的参观、考察、探究活动。请学生代表如实记录在这些活动中的个人表现等。

调查和访谈——可以通过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和访谈,了解每一位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情况,并真实记录下来。

物理教师要同步注意收集学生在优势领域的表现,并予以鼓励;同时也要记录学生在不足领域的表现,建立学生发展的基本数据,进而考查学生在某段时间内是否取得了进展。最后,要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地描述每一位学生在物理课程中的发展状况,以及班级整体的学习情况。

4.反思和评估

学校和物理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如评价是否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收集的数据和证据是否可靠?怎样改进评价方法和教学,以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篇2: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1、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基础性发展目标如: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多维评价标准,一是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优势,可以多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是新课程评价的重要理念。二是将学业成绩的单维评价标准转变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多维评价。三是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

2、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

①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可以反映学生一定阶段实践学习目标的结果,凸显评判功能。实践中我们更应加强过程性评价,开发多种评价方式,如:日常表现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鼓励学生的过程性成长,并作为升学考核真实的依据,打破“一考定乾坤”的“残酷”的评价方法。

②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更多地表现为数字,在特定环境下容易导致分数崇拜。我们倡导打破将考试作为唯一评价手段的垄断,要求采用开放的、质性的评价方法,如:评语、行为观察、学习日记、情境测验、成长记录等。

③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正式评价具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内容、标准,突出评价结论。实践中往往并非十分严格的依据科学的程序实施评价活动,而需采取灵活多样的非正式评价方式,如:课堂教

学中或渗透在师生交往活动中的评价,观察、讨论等学习活动中的评价等。④统一性评价与差异性评价相结合。统一性评价的典型方式是考试,它能有效地考查师生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具有比较鉴别、改进教学的功能。但学生发展的程度、层次、领域等会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运用差异性评价,努力开发具有不同标准、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甚至不同范畴的评价内容。

⑤考试评价与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考试评价因其有效的鉴别与评判功能,仍将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但必须认识到它不是评价的唯一手段,它需要与其它评价方法如:质性评价等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全面描述学生的发展状况。实践中我们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测试方式,如:“二次”评价、分层设考、小组合作考试、辩论、答辩、产品制作、论文撰写等,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应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对考试结果做质的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关于中考改革,我们认为学业终结性考试与升学考试要分开进行,毕业考试权可下放到各校;一中的招生采用考试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各校先依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上报推荐材料,然后由招生办和一中采取灵活方式考核录取。

3、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组织与管理机制

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不断积累促进自我发展的相关资料,如:心路历程的述白、行为表现的

自我感悟、学习成绩、成果或作品等。

②重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评,包括日常的口头评述和终结性的文字评述,互评要客观、公正、赋予鼓励性。

③建立学生成长信息网。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与测验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获奖情况、进步材料等。

④学校、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学生发展的成就、潜能和不足进行描绘,对学生考试结果等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二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了解与尊重、教学实施与设计、资料与反思等。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来评价教师工作业绩,另一方面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建立教师校本培训、专业化成长、教学与研究等方面机制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

2、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一方面重视教师自评与反思,要求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并定期总结。另一方面学生、家长、教师及学校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第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网上信息库,可随时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估与监控,并通过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评选及职称评定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

3、“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将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转向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学习效果、合

篇3: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时代要求

1.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新课程改革的切实需要

新课程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为此,打破唯“升学率”论学校办学质量的传统做法,将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和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相结合,从学校领导班子、制度与管理以及教学研究制度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学校评价制度无疑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

2.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现代教育“学生人本观”的根本要求

现代教育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研究人、了解人、教育人的事业。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教人变的事业,教人变好的教育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教育是坏教育,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提出的报告中也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认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就要求每个人都有自我负责和实现个人计划的能力”。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受课堂为中心、考试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等观念的限制,对于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为核心,以听不听话为标准;对于学校的评价以升学率的高低排名次,造成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现象日趋严重。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发展中心,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与机制。

3.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机制是历史赋予的使命

未来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潜能的发挥。未来的社会是知识社会,是智能经济、信息时代的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并能将知识物化为满足人们需求的物质或精神产品,或将知识融会贯通,组合创新,赋予新的用途的人。这样的人,不仅是一般掌握知识的人,而且是能驾驭新知识,具有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人。克林顿进行总统竞选时声称,他任职期间的头等大事是要确保美国人享有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教育,要提高青少年的阅读运算能力,并充分利用Internet资源,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等等。可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人的教育和全面发展作为国家的发展中心。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着眼未来,认真地思考如何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二、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目标取向

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实验的目标就是建立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促进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的提高;构筑起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性学习评价、德育评语评价、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评价和学校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等形式共建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具体的实验目标有:

在初中,探索并建立运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进行质性评价的机制,让每一名七到九年级的学生使用成长记录袋,并把它纳入到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之中。

在高中,进一步开发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库区资源,整合研究性学习课程,建立一套完整的研究性评价机制。

营造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从德育方面完善以评语改革为基点的思想品德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德智双馨。

形成教师反思自评,学生和家长参与教师评价,学校主导评价教师的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通过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发展与变革促成课程资源的开发,促成教育者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

建立和推行学生校园申诉制度,加快实现教育的民主化的进程,确保“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学生时得到坚持。

总之,实验的目标是探索素质教育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方式和方法、策略和途径,改变旧的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评价标准。通过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体制,促进学生的成材、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

三、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的具体措施

1.走进新课程,培育新观念

要在评价体系和机制方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贡献,就必须在观念上跟得上、敢突破,在行动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学校建立了由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实验小组组长等成员组成的课题工作小组;先后组织学校相关人员参加课改或课题专题培训,接受培训的教师有近100人;集中主要研究人员和在各部门一线工作的同志对学校当前的评价体系和机制进行研讨和反思;调动全校班主任从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写个案,对自己在工作实践里的得与失进行总结;组织人员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围绕我校的校本课程探索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和完善学校和各年级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收集来自家长和社会的意见和建议……这一系列举措都为研究的启动夯实了基础。

2.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建立成长记录袋

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是评价学生的关键。这些资料通常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和同伴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检测的信息、成绩与作品集及其他有关学生进步的证据等。为每一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袋是评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评价法就是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这个档案袋里装的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表现情况的记录(含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督促评价、家长的“关心”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成果与总结等丰富的内容。这些东西形成的材料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完成,档案也由学生保管,教师只需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

我们的做法是年级统一购买档案袋,由学生填好档案袋袋面的项目。项目要素是:学生姓名、学校、班级及袋内各种材料的名称。把档案袋发放给学生时,袋内已装有三类评价表格———学生成长记录、课堂学习新方式形成性评价、综合性学习评价。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一旦有完成的材料或学习成果就随时把它们装进档案袋。班主任和其他教师要写评语或检查时,学生再提供档案袋。

我们是这样使用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袋的:学科教师除了要按要求完成“三类评价表格”的指导和评价工作外,更主要的是要依据各自学科的内容和特点设计各种活动来改变过去陈旧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例如,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实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或自己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弹性,设计好活动,然后组织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制手册,最后形成诸如《家庭档案册》《缤纷语文世界》《长江之歌》《走进四季》等丰富多彩的资料集。地理方面,学生在网站上收集各国的地理信息,编辑成《我们亚洲》《黄河,我们的母亲河》等集子;生物方面,学生自己动手编成《生命档案册》《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动物)》;美术方面,学生动手画成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图画……

所有的这些从结果上来看是形成图片资料或文字材料,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反映出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就是说,这样做是符合课改精神的,有可操作性的,也是实施质性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

篇4: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生物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而当前人们所惯用的那些大同小异的评价标准都是建立在对教师的价值判断上。譬如,普遍采用的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六项指标来评价一节课的模式,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这种评价导致了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行为,使教师的教学刻板地履行自己的教案,学生成了实施教案的配角与点缀。如果我们运用这种评价体系去评价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的生物教学,试图通过教学赋予学生“生命与灵魂”,实乃是空谈。所以亟需建立一个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笔者认为,在教学评价中应力求学生全程参与,教师应指导他们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教材体系以及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等,从而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自我评价体系。

一、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突出评价的主体价值

学生在运用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评价理念、方式和方法的过程中,不仅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且还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知道自己在发展中的需要,在自我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真正确定学生学习生物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研究中,我们是以评价报告单的形式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的做法是:新课开始时,我先把报告单发给学生,以便在学习时有的放矢。结果,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下表是初二.2班的李晓杰同学在学习“青蛙的外形”之后填写的报告单。

《生物》学生学习水平评价报告单

班级:初二.2班 姓名:李晓杰 学习内容:青蛙的外形

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每句话都发自肺腑,字里行间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字字句句渗透着自信。于是教师给李晓杰同学的家长发出了这样的喜报:“家长同志您好!李晓杰同学在“实验设计---验证蛙眼对活动的物体很敏感”的活动中,非常具有创新意识,你们应该为你们的孩子感到骄傲”。填写报告單“浪费”了5分钟,却回收了超过5分钟十倍、二十倍的价值,学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二、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

实现“以学论教”的目的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中。所以,在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时,要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素质及教学的评价中来。

1.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素质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人格不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所以,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素质,就是学生学习教师的过程。

例如在“自然选择”一节的教学中,我由自然界中生物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联系现实社会中的社会竞争、国际竞争,以此教育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竞争。课后的“评价教师的素质”活动中,有一位同学如此写道:“老师,今天我才发现您是真心地爱我们,为我们的将来着想,从你的表情中,我甚至读到了‘恨铁不成钢’。听了您的课,我才开始认真地为自己的将来考虑:是呀!今天我不学习,娇生惯养,总依靠父母,将来我如何能在社会中求得一席之地呢?”

2.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教学

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我们主要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从而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对于学生有几分“学”的价值。这也正是我们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目的所在。

仍以“自然选择”为例:我设计了“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报告单”,临下课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评价,从中选择一份供大家参考。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报告单

班级 姓名 学习内容

教师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学生的评价报告单,容易发现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洞察学生的心理与情绪变化,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三、学生参与评价教材,

教材成为学生发展的第一需要

生物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是否符合中学生心理的特点,是否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否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知识体系,能否有效地实现与相关学科间的融合,在这些方面学生最有发言权,应引导学生合理地评价。

而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生物教材,应发挥这方面的功能,起到帮助或指导学生有效获取知识的作用。我主要引导学生从教材能否充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材能否发展学生生物思维能力、教材表现形式以及练习的设计形式这四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评价也涉及教材的文字编制、版式的设计、图片的制作以及印刷工艺,从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教材改进和处理意见。

四、让学生参与学习成果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追求的是多层次的目标要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呈现出多样化。无论哪种形式的成果都显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都应得到全面、恰当的评价。学习档案袋就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及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例如学期末,将档案袋中收集的所有实验设计方案进行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是逐步提高的。这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

另外,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档案袋中还可以收集调查报告、实验报告、资料图片、小制作、小论文、各种评价报告单以及教师发给的喜报等等。学期末举办橱窗展览,让大家互相学习、资源共享,可以有效地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包括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因素,如学校、家庭和社会等。相信随着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的逐步深入,这种评价体系会更加完善。

篇5: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重庆市江津区双福小学校

穆贞宁

联系电话:***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从内容到形式都比较单一片面,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无论是对学生、老师还是学校,“唯分数论”在当今中国还大行其道。因此,改革目前的评价方式已迫在眉睫,针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也刻不容缓。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注重发展性、多元化,注重全面性和差异性,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扬长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关键词:

改进

评价

促进

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生了数以百计的所谓“高考状元”,但纵观天下,在行业领军人物或者国际大师层面,我国至今尚无人问鼎。“钱学森之问”成为了中国教育工作者的难言之痛。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中国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太单一和片面,尤其是高考的“惟分数论”,导致大到社会、学校,小到家庭、学生的“中国特色”“分数情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尽管素质教育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许多学校骨子里仍然搞的是应试教育那一套。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在一次次的考试排名中受到打击,挫伤了自尊,丢失了自信,哪里还有创造的激情?传统的“应试教育”“听话教育”泯灭了孩子们爱动、好奇及冒险的创新天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都循规蹈矩,太重分数,高分低能,体质堪忧,缺乏创新思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因此,改变目前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是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温家宝总理曾在一所小学听课后发表的讲话中特别谈到评价的

问题:素质教育决不是不要考核,而是要求考核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经常性。所谓综合性,就是要教学生既会动脑,又会动手;所谓全面性,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所谓经常性,就要根据学生长期的学习表现决定成绩。可见,评价与考核的改革确实应当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也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评价的改革,把中小学评价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来深入研究。

笔者认为,改进学生评价方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

一、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的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具有连续性、发展性。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句话叫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如果咱们老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待低分学生,就看不到他们的可变性、可发展性。

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名人伟人都不是一直就表现出色的。牛顿小时候曾经辍过学,丘吉尔六年级曾留过级,罗丹考了3次都没考进艺术学院。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但他小时候考试却常常不及格,被老师骂作“不折不扣的糊涂虫”。马克思在中学时代以极端调皮而闻名学校,爱讲离奇古怪的故事,说出别人想不出的花样,老师和校长曾把他列为希望不大的一类学生之中。英国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马阿特两人是同班同学,都是考分不高的学生,有一次被老师当众奚落:“看!这两个没出息的家伙。”可后来,恰恰是他们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就。

曾经有一个学生,最初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特别调皮,成绩也很差,但是头脑聪明。经过调查了解,才发现这个孩子主要是因为家庭原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在很多人都认为他已无可救药的时候,老师却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关心他、开导他,终于使他重新回到了学习的正轨,并在多年后考入了一所名牌大学。

所以,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要看到学生的“远处”,看到学生的“未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

二、注意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既包括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又包括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1、评价内容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发展性评价,它是基于一定的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向而制定培养目标的,其着眼点放在学生的未来。因此,评价内容要多样化,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动手操作、社会实践、创新思维„„这些内容都应该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其中的一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细化处理,比如学习,有些人擅长数学,有些人喜欢音乐,有些人酷爱体育,在对这样的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该充分看到其闪光点,以鼓励其扬长发展、个性发展,而不能因为其他科目稍差将其“一棍子”打死。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经验与智慧,从多角度去看学生,了解和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就与优势,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

2、评价主体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改革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参评、甚至社区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和公正,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现在中国的现状是教师评价占很大的比重,学生自评、互评流于形式,家长和社会难以参与,出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一家独大”的情况,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所以,落实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迫在眉睫。

3、评价手段多样化。

新课程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教师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针对不同的需要,灵活地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既要注重质的评价,又要注重量的评价;既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又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在形式上,可以是口头评价、文字评价、作业评价、测试评价、档案评价等,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提高教育评价的有效性的合理性。

三、注意评价的全面性

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全面的,除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包括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品质、气质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通过多角度的评价内容和结果,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还应该关注学生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评价特别重视分数,重视学生考得如何,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的内容太单一,导致学生大都埋头于书山题海中,累垮了身体,浪费了青春,最后成了一个个高分低能的“废人”,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所以,全面地评价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四、注意评价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教要“因材施教”,评也要“因材施评”,千万不能搞一刀切,“泥鳅黄鳝拉作一样长”。在评价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文化、身心发展、知识结构,不同的家庭、社会背景,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评价主要是看基础、看发展、看进步,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音乐家不一定懂高等数学,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也不一定懂唱歌,我们要在差异性评价中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着力扬长避短,个性发展,最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最优的发展。现在,许多大学开始了自主招生,选拔一些“偏才怪才”,这是对学生实施差异性评价的一种有益尝试和具体实

践。

人可以“全面发展”,但不可能“全优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区别对待,因人而异,注意差异性,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资料:

篇6: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而学生评价又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核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整个教育评价体系的关键,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作用和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被评价者虽然在评价的时间和空间上介入不多,但对测评成败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被评价者的心理状态如何,对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评价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等,都产生直接的影响。

日本女子大学教授梶田叡一认为,评价对在接受教师评价的学生身上实际产生的影响往往超过教师的期望或意图。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评价实践中,我们更多地从教师教学的需要出发来设计评价方案,但被评价学生对评价是怎么看的却往往被忽略。我们经常忘记认真倾听他们对评价的看法,对学生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往往采取漠视和忽略的态度。对教育评价中小学生主体的缺失、对学生被评价心理的忽视与我们“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和“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作为教育质量的主要载体,作为教育最本质的意义所在,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教育评价要真正得到改革,就必须扎根于学生的需要。评价仅仅依靠教师的热情是没有用的。作为被评价者的学生在教育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缺失,是制约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的内在因素之一。评价与学习具有不可分性,两者相辅相成。当我们在进行评价改革时,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怎样的评价对学生是最有效的?评价如何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获得这些答案,就必须了解被评价者的心理,因为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被评价者的真实心理感受、需要和满意度对评价效果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如果评价目标、评价内容、评价方式都没有紧紧扣住学生这个主体,那么一切的评价改革都只是专家学者或教师们心中的理想蓝图而已。要想真正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就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感受,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把学生需要和评价改革统一起来。我校自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深入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改革的对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更新评价理念,确立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发挥评价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功能。

实践中,我们结合有关教育评价理念的学习,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分析原评价中的不足和问题。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识到,以往评价存在的问题:如评价过于强调选拔和甄别功能,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不灵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学生评价策略。具体操作中,我们遵循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使评价不再是“应试”的工具,而是真正围绕学生发展服务。

二、实现评价转变,积极探索评价改革之路

为实现评价改革的转变,真正落实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念,在实践中,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六个转变。

1、转变评价功能。

改变评价过于甄别选拔的倾向,强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注重通过正确的导向、激励、诊断、反馈、反思总结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具体评价过程中,我们考虑学生的过去,注重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做是成长的,即使有错误,也应该积极引导纠正。另外,我们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注重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上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活动手段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自己的成长。

2、转变评价内容。

原评价内容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自信心不强,学习动力不能持久。针对于此,我们实现由知识技能的单维评价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评价,本学期我校制定了《学生发展评价实施方案》,明确了各学科评价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把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积极的学习情感、学会对学习的反思、个性特长等纳入评价内容,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指导,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3、转变评价标准。转变评价标准单

一、绝对的倾向,是评价标准实现共性化与个性化的结合,即评价标准既要反映特定年龄段的学生的共性和基本要求,又要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速度、轨迹和目标有针对性的确定每一个体的评价标准。具体操作中我们实施课堂分层次教学,作业分层次布设,考试A、B卷自选等形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有效解决了评价一刀切的弊端。结合课改我校还建立了学生月评价反馈单,每月月初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给每位学生提出本月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确定,内容既包含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包含习惯、方法和情感方面的要求,下发给每一位学生家长,由家长完成学生在家的目标达成情况评价。这样,教师、家长共同评价,既注重了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发展,又使个性评价落到实处。

4、转变评价方法。

改变过分重视期末终结性评价的倾向,加强质性评价,探索口试与笔视相结合,日常教学与期中期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促使评价方法多样化。具体实践中,我们采用激励式口头评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评价中多鼓励,少批评,多让学生参与体验,少理性说教,勤与家长联系,及时了解学生评价后的状况,灵活调整下一步的评价目标。通过口头即时评价,把教师的关爱送到每个学生心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敢于超越的自信心,融洽了师生关系,整个学校营造出积极向上、和谐平等的氛围。结合评价我们还开展了激励式口头评价优秀评语征集,活动中,教师们积极参加,总结自己的亲身做法,学校结集出版了《评价心语》,让每一名教师都充分享受到集体的智慧,合作的成果。

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分专题成长记录袋和综合成长记录袋。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管理形式,专题成长记录袋主要是记录学生在某一方面成长过程中的轨迹,内容搜集学生最初的作品、过程中的作品、专题结束时的作品等,让学生通过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作品,看到自己成长的过程,学会评价自己,认识反思自己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综合性成长记录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目录(2)学生自我描述(3)发展性材料,每学期每学科至少选择一份材料:如认为最满意的作业、最有创意的书画作品、最成功的试卷、最理想的制作、最喜欢的一次的录音、最让自己有所感悟的一件事等等(4)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获得的获奖证书,发表的作品等(5)学年末的自我发展总结。5.转变评价主体

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的评价要有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因为它们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基础,是学生增强自我意识、反思意识,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自评中,我们发现学生存在评价不准,自信心不强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我们通过主题班队会等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闪光的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学互评中,我们淡化横向比较,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纵向发展。另外,我们引导家长参与评价,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端正家长正确的评价观念,加强家校联合。家长评价的主要领域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要求家长与学校的评价保持一致,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当然,在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起主导作用,不但要给学生一个客观的公正的评价,更要协调好其他评价主体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共同关注孩子的优点与特长,促进孩子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6、转变评价过程。

改变过分注重短期、集中的终结性考试评价的偏向,强调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

注重评价的过程性是本次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搜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数据和材料,通过学生平日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有的学生受到老师平时的激励,很有感触,记录下来,我们将其收集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中,这就是很好的过程性材料,它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成长的足迹,更是珍贵的人生财富。

三、评价改进带来的积极变化

1、确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

以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改革,蕴涵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素质教育育人观。评价改革工作促使学校管理向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的发展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已经从理论层面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教学贴近学生,走进学生生活。学生之间的差异被理解、关注。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逐步取代了以往封闭、被动的学习方式。

(2)逐步建立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使教师密切关注学生每个方面每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他们用理解和真诚为学生营造了充满真情和挚爱的评价氛围,用尊敬和信任为学生架起了通往自尊和自信的桥梁,师生之间关系密切、宽松、和谐。

(3)学生自主精神、个性特长得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真正得到解放,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多了,为学生拓展视野、了解社会、参与实践创造了条件;考试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发展。

3、转变了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教师不再为了学生得分数斤斤计较,从而使教师的眼光转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上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之能主动探索地进行学习。教师的潜能得到开发,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步建立,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四、存在的疑惑

对学生评价进行改革,我校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不足,但更多的是在改革中还存在许多困惑。

困惑之一:淡化甄别选拔与学生之间客观差异的困惑。评价改革改变过去的过重于选拔甄别的功能,对学生进行模糊量化,分等级给予学习评价,但是学生的阶段性评价总要有个结论,而这个结论如果是用等级,也需有个分等级的标准,这个标准是分数,还是评价主体(教师)心中自己把握的标准。

篇7: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转变观念,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平等”二字,说来容易做来难。从字面意思来看,是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把交往的对象摆到和自己一样的位置上,充分体现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俗话说“手抹桌子一样平”道出了平等的要义,但师生关系自身的规律又使师生关系的平等操作起来不是那么水到渠成。究其缘由,我认为根本的原因是传统的教育观念使然。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是真正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前提。下面分两点浅谈:

1、师生平等。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语义环境中,这是最先让人想到的一组关系,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一组关系,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师道尊严。我的理解是: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甚至是威严。而这,正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障碍。扫除传统教育观念的障碍是构建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经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就是说,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有必要放下“为生之上”的尊严,真正把学生当成与自己的尊严平等的人,为学生与教师构筑平等交流的平台。基于这个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在课堂上的责任便是引导学生激烈讨论,而不是向学生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要把教学的过程当作向学生学习的过程,使师生的思想发生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收获。这样,教师也就真正成了平等中的首席。

2、生生平等。生生平等是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想: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喜欢学习好的学生。特别是在“成绩至上”的大背景下,学习好的学生能为老师带来名和利,让老师既有“肉”吃,又有“汤”喝;而学习差、表现糟糕的学生也许会让老师名声败坏、利益受损,把老师的“肉”和“汤”都带走了。但是,作为老师,你在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同时,对学习不好的同学是一种莫大的伤害。扪心自问,即使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再退一步说,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也很难说成绩差的学生长大后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会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所作的贡献小。十个指头各有长短,并且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我认为,不光教师要平等地看待每一名学生,还要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平等地看待别人,更要平等地看待自己。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人平等”的理念深入全体学生的心中,使

全体学生养成尊重别人良好习惯,使全体学生真正树立起应有的自信。尊重别人,相信自己,应该成为学生走向未来的第一步。

二、用心交流,当好“纯净心灵的守望者”

学生的心灵无疑是脆弱的,也是纯净美好的。作为教师,如何与学生诚心交流,当好“纯净心灵的守望者”,还是值得深思的。以下是我的两点思考:

1、将心比心。师生关系不和谐,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因为学生的表现和教师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距。如教师认为学生“笨”,“不乖”等等。每当这时,可能教师会迁怒于学生,严重的情形甚至是辱骂和体罚,弄得教师不高兴,学生不舒服,使教师与学生的情绪对立了起来。此时此刻,教师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的学生时代是否也有同样的经历?如果有,自己的心里是不是好受?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一想学生的心里会是什么感受?学生那脆弱的自尊心经得起几回摧残?思考的结果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教师应该时刻与学生作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这样可能会让教师在想迁怒于学生时自动调节情绪,和学生作朋友式的探讨和交流。当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时,他会从心底深深地感激老师,对老师充满无限的敬佩。

2、纯化心灵。学生的心灵纯洁美好,在他们看来,世界上的一切都那么美好,是那样地充满希望,他们的心是容

不得半点的“污染”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维持这份美好,守住学生心底那一片洁白无瑕的“净土”。比如,小学生喜欢动画片,到底他们为什么喜欢?如果教师像小学生那样带着一份快乐的心情观看几部动画片之后,就会发现动画片以小学生喜爱的表现手法,说明了某一个深刻的道理,寄托了小学生的美好理想。这时,你再去与学生交流,就能找到共同语言。所以教师以一颗善良纯洁的童心与学生交流,会事半功倍。我认为,教师保持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

三、淡泊名利,甘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教师的工作,是清贫的,也是十分艰辛的。教师如何找到平衡的“支点”,实现自身的价值,让自己快乐工作,引领学生走向美好的未来,这个问题也是值得广大的教师认真思考的。因为把这个问题思考清楚是教师热爱学生的关键。只有热爱自己学生的老师,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从而让师生关系和谐。我认为,教师要经常从以下两方面调整自己。

1、化苦为乐。只要是当过教师的人,恐怕很难有说不劳累的。但如果说完全是辛苦的,也不准确。也许,你会因为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而分享了他们的欢乐;也许你会因为学生的一个笑话而捧腹大笑;也许你会因为学生的天真烂漫而充满感动。我有一个想法:当老师的要有一点“穷欢乐”的精神,甚至是阿Q精神,要善于品味工作、品味生活,寻找快乐因子,从而调节自己的心情,让自己快乐工作、舒心生活。回想自己工作的这几年,教育教学工作有苦有乐、有笑有泪、有花有果,可谓是鲜花和荆棘同在,收获与失去并存。

2、着眼长远。为什么人们会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呢?(我加这个“母”字是为了体现女教师的价值)我的理解是作为教师,要把眼光放远一些,更加重视学生长远的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名学生是否能成才?什么算是成才?恐怕不是每次都考100分那么简单。也许某名学生现在的学习成绩不行,那今后的发展呢?也许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是那么特别地出众,那其它方面呢?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成才涵义也应该更加丰富。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份良心事业,需要漫长的等待,千万不能因为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损害了学生长远的利益,也不能让学生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机会,否则,当老师的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篇8: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围绕一个核心———以办学理念为灵魂

学校以“尊重个性挖掘潜力快乐发展”为办学理念 ,以“黄河品质水车情怀” 为核心价值,以“铸润泽品牌 , 创陇原名校” 为学校愿景, 以“融合中西方优秀文化, 培养具有优秀德行、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国际视野的 公民”为办学使命,以创“卓越的队 伍 ,丰富的课程,一流的质量”为办学目标。我们以此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线贯穿到学校方方面面工作之中, 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强化一种意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

在“自主教育”特色的创建过程中,我校以“1+2”能动课堂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强化科研意识,引导、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自主教育”的课题研究之中,要求35周岁以下教师人人以“自主课堂”模 式的探究 或“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为切入点,纵深发展 ,不断积淀 ,培厚底蕴,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再指导实践,转变教师的观念,有效地促进“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建设。

三、突出三大主线———“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

1. 以习惯养 成为抓手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我校在“课前 预习、课堂 学习和课后复习”三方面形成“自主”特色。着力建构“1﹢2能动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为教师搭建四大平台, 凝练出教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精讲点拨、不教而教”、学生“主体参与、合作探究、研 评发展、当 堂达标”的教学模 式 ,充分体现 “以生为本”的育人精神,努力把每一堂课上成“明目标,过程优,活动实,反馈勤,讲练精 ,效果好”的 高质高效课,使之成为我校教学特色。

2. 以活动体 验为重点 , 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我们通过强化“人人都 是德育工 作者”、“个个 都是德育实践者”意识 ,确立“以人 为本”的德育观,创新两条途径———德育管理、常规管理,来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

(1) 德育管理———创 新德育途径,不断探索德育创新着力点。建立两大 德育平台 : 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营造班级书香平台、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性平 台 ,德育以“四 自”理念(自我参与 、自我实践 、自我评价、自我发 展 )为核心 ,突出自主教育理念。

(2) 常规管理 ———让学生做校园、班级的小主人。 在学校常规管理中着力打造五个亮点———润泽教室建设、校园监督岗、主题教育活动、“两室”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我校坚持把活动作为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的重要载体,以实践为平台,让平凡的、常规的教育管理 活动通过 精心策划 、准备,变得不平凡 ,有亮点 ,使其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

3. 以激发潜 能为目的 , 推行学生自我教育。学生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教师和父母的最大魅力, 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我校因此在全校范围、各项工作中推行学生自我教育。

(1)探索队会模式 ,提高育人效益。我校确立了“138”德育序列化教育模 式 ,“1”即以“培养 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小学生”为总 体目标 ,“3”是围绕总 体目标而确立的六个年级德育工作的三个阶段目标, “8”即指每学年确立8个规定主题。从主题班队会、德育系列实践活动两个途径来实 现“138”德育序列 化教育模式,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表现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 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高育人效益。

(2)推行感恩教育 ,挖掘教育潜能。我们坚持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 通过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朋友等系列教育活动以及重 大节日主 题教育活 动的开展, 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唤醒学生的感恩情怀,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 真正做到感恩于心, 施恩于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德育是一项漫长、艰巨的工作, 需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落红护花的爱心、春风化雨的耐心和无微不至的细心。我们将不断更新观念, 创新工作, 进一步拓宽“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工作渠道, 促进我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9: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一、评价的原则:激励、公正、发展

1.激励

通过对学生的表扬、课堂学生的鼓掌、作业的肯定等多种方式,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产生内动力。

2.公正

评价要公平公正,有根有据,符合事实。

3.发展

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从长远来考虑。

二、评价的方式

1.学生评

(1)自我评价:学生每周进行自我反思,记录在生活、学习、纪律等方面的点点滴滴,存在的问题,自己好的经验,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每页必须写上小组成员的姓名,小组长再反思本组整体情况,整体评价,挂在教室的前面,学生相互激励,相互提高。

(2)学生互评:每节课后、每天放学前,利用闲暇时间,同学之间互相指出不足,谈谈优点。

(3)学生共评:每周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小组长、学科长谈谈本组学生的纪律、学习情况,让学生谈谈同桌的表现,相互帮扶的状况,总结出值得全班推广的做法。

2.小组评

(1)小组内根据每个组员的预习、独学、对学、群学、展示、合作交流等情况进行评价。

(2)小组之间互评,上课期间、每节课后、每天放学前也可以进行评价,相互指出优缺点。

3.教师评

教师当堂评价,课后指导,作为评选合作学习标兵及小组的重要条件。

4.班级评

班级每周利用班会课时间,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小组学生的学习表现,评选合作学习标兵及星级小组。

5.学校评

学校主要进行校、县、市级先进的推选,学生素质评定等级的考核。

三、评价的具体方法

1.班级、学校评价

班级: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按照《学生课堂评价细则》《合作学习评比办法》《五星级评比办法》等考核细则,采用“日汇总,周总结,周评比”的方式。日汇总就是将一天学生课堂的表现,教师当堂的评价进行汇总。周总结就是将本周小组日汇总的情况进行再次汇总。在周一班会课时间进行优秀小组、标兵或五星的评选。在教室后面公布评比结果,在教室悬挂学生的反思记录、小组学习获得表扬激励统计表、高效课堂评价表等。

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优秀合作学习小组和标兵;学期末评选校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要占一定数量;县级、市级三好学生、优干等在全校优秀标兵中评选。

2.课堂评价

(1)教师当堂评价。

①口头表扬,当堂激励。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如教师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你可以当老师了!”“你分析问题这么透彻,老师真希望每堂课都能听到你的发言。”“你这节课发言了好几次,看得出来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看来你是认真思考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课堂上会处于亢奋状态。评价细则可以参照高效课堂实用120句进行评价。

②加分奖励或用等级量化评价。课后指导,作为评定合作学习标兵及小组的重要条件。节节课评价,把学生的个人评价与小组捆绑在一起,形成学生之间、组与组的相互竞争。教师主要是对小组进行评价,让学生树立组荣我荣的意识。另外,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评价,抓住学生的某一点激发他们的内动力,这可能会更持久一些。实际上,这就是赏识教育。

(2)学生评价,有根有据。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展示,其他学生以激励、赞赏、简洁的语言,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为: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指出对方的不足和优点;学生自评,每节课总结自己的收获,特别是思想、学法方面。由小组长每节课后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评价表

课堂评价中,我们常常根据学生课堂评价细则来进行。它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准备、预习、发言、听课、展示、合作、效果、违纪等方面来要求。如:展示——只要个人有见解,就要勇于展示自我,大胆、大方、大声,不怕出错,就怕不说。讲解时,不挡住同学视线,用手作必要指示,大部分时间面向同学。采用展示学习“六字诀”(展、思、论、评、演、记),做课堂学习主人,自己负责自己学习成就;合作——人人参与,明确分工,各执其事,不能漫无目的,亂成一片。要倾听别人发言,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并且提出了初中学生常有的违纪行为——课堂上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违纪并予以批评教育:(1)交头接耳,做小动作;(2)不讲礼貌,顶撞老师;(3)抄袭作业或不做不交作业;(4)随便换位,移动桌凳;(5)大闹起哄,大声喧哗;(6)随便插话,打断老师讲课;(7)听讲走神,打盹睡觉;(8)未经允许,擅离教室。

评定——课堂学习气氛、课堂秩序及学习效果应作为评定纪律的主要依据,1~7全部做到者得A,做到5条得B,做到4条得C,做到1~3条或违反8条违纪行为中任意一项者得D,任课教师应根据统一标准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出评价。

3.课外评价

(1)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的作业上画一个笑脸,或写上激励性的话语,每个学生一学期一两次,在单元检测、月考、期中检测试卷上写上激励性话语,学生印象深刻,有时一生都难以忘记,这些话语时时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鼓励鞭策着他们不断进步。

(2)榜样引领:教室设立光荣榜,让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会上做典型发言,介绍经验,如,有的学校班级从作业完成、学风纪律、打扫卫生、好人好事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可以进行五星级评价,设立评价牌,优差分明,学生谈经验,效果较好;也可以收集优秀学生的感言,出版成册,或利用校园广播做报道;优秀学生在国旗下演讲。

(3)目标激励:开学之初,让班级、学生树立近期、远期目标,装在笔盒或贴在书桌上,时刻激励着他们进步。

(4)经验交流:教师定期召开小组长、学科长会议,介绍经验做法。

(5)通讯反馈:各班可以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及时给家长汇报学生的点滴进步。

四、保障机制

(1)课堂:学生相互监督纪律,有序进行合作交流展示,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认真记好笔记,并要以多种方式检查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师: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形成教育合力。

(3)班主任:每天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总结,尤其经营每天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等。

(4)班干部:小组长要记录典型事件,掌握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班长要将典型的人和事及时汇报给班主任或科任老师。

(5)学校:督促检查各环节、各人工作的完成情况。

总之,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探索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从而激发学生产生长久的学习内动力,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程现梅,郭先欣.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7(12).

篇10: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的方法

作者:佚名

录入时间:2006-4-14 阅读次数:1367

文章摘要提到学生的评价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考试和分数这是由于人们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造成的。其实评价是一门艺术它伴随着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全过程发挥着其特有的功能对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低估的贡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对评价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本文就教师应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地运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教学评价

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评价泛指衡量人物或事物的作用或价值。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往往深刻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技能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长期影响在学生、家长、教师心目中很容易地把对学生的评价同考试、分数联系在一起。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教师学生都应掌握必要的评价手段充分发挥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正确导向和激励作用使学生智能和身心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一 从人的发展理论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 发展的内因。正确的评价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的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二 从人的心理发展看正确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通过 努力是能行的。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发 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实践、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具体做法及效果

一评价要做到科学、准确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非常严密的学科应把科学 性放在首位。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密、准确、精练、逻辑性强往往一字之差会有不同的含义。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除”与“除以”等。因此教师不但要保证自身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科学性的评价对就对错就错一旦评判失误又不及时纠正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错误印象将难以抹掉。二评价的常用手段——鼓励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评价适当的表扬是肯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精神等。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一来自于他人的肯定这是外在的激励二是来自于学习本身的成功体验这是内在的激励。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他们的学习激励是一个不断由以外在激励为主转变为以内在激励为主的学习动态结构。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和幽默性的语言来评价学生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你真行”、“这个见解很独特”、“你的作业全做对了如果写得再工整些就更好了”„„这些尊重、期盼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行的都有闪光点并不比别人差我也能学好数学。于是对学习的兴趣也就更浓求知欲也就更旺了。三评价要尊重学生的意见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要合理听取学生对评价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学生通过对其的评价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关心自身学业的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每学期开学我都在全班同学中搞调查问卷让学生把希望老师对自己怎样评价以及对老师有什么更高的要求都一一写出来。之后我认真拜读每一份问卷并分类做好笔记同时进行自我剖析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就按照同学们提出的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实施。如作业分层任学生自主选择。又如分层测试卡的使用也是按学生讨论制定的评价方案进行评价即采用300分制每一层100分如有错误及时订正后还可得100分。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自然形成再也不需要天天追着学生要作业、改错题等。四评价的形式要多样 为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在课堂评价过程中要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变“教师评”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享有学习的主动权是被教育界所共识的。现在人们大力倡导课堂上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去获取知识甚至在作业的选择上也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权。却忽略了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总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如今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坚持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断地进行自我判断与自我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培养谦虚好学的良好品质。比如在课堂上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应首先在学生间进行生生互评“我同意××同学的意见想再补充一点”或“我不同意××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这样通过听取别人的评价自己再进行自我评价既能把问题弄清楚同时增强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能力。师生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能力而且更加接近了师生的心灵。比如在新授课上我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故意把问题“复杂化”。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并评价很快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老师您的方法太麻烦太罗索了„„”等等。我高兴地装出好奇的样子问“噢还有什么方法更简便呢”顿时课堂上活跃起来同学们跃跃欲试“我的解法简便”、“我的„„”课堂的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由于平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训练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大大增强上完课、写完作业、测试完毕等同学们都会自觉地问问自己我今天表现的怎么样字写的好不好哪些知识还没掌握等等学习成绩也随之不断提高。通过互评学生越来越感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合作意识大大增强同时培养了学生取长补短、正确接受他人意见的好品质。

2、变单一性笔试为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测试与笔试相结合 在探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传统的单一性的笔试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近几年来我们正尝试变单一性的笔试为分析能力测试、计算能力测试和笔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试。分析能力测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由学生抓阄选择题目准备2分钟左右读题说出解题思路。学校对每一环节均有明确的测评标准。如读题是否准确流利思路是否正确是否有创新且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等。这样的测试基于日常教学过程中长期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计算能力测试以竞赛形式出现由教师提前出好100道题包括口算和简单的四则式题包括简算一般规定十到十五分钟根据年级不同以用时短且正确率高者为冠军。这种测试提高了学生口算能力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也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我们还仍然坚持笔试因为试卷上各种形式、类型的题目既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以上三种测试结束后我们综合每个学生的三项成绩为学生评定学习等级。这样的测试改变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传统做法得到了学生、家长的赞同和支持。五评价的层次性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学生很大的能力差别。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使分层教学全面展开这同时要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展开。如计算419+78这道题时我问“谁会计算这道题”同学们纷纷举手。有学困生回答说“个位9加8得17十位1加7再加进位1得9结果是497。”我立即给予肯定说“很好你计算很准确。”对优等生答出一种简算方法我说“你的方法很简便再想一想还有别的更妙的方法吗”鼓励他们继续思考。对一时没有说对的同学我会睁大眼睛用期待的目光注视他“是这样吗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这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会使每个孩子在老师的信任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欲望。

上一篇:缝隙作文500字下一篇:8号关于调整客运班线票价的请示